专业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西华大学自2014年恢复农业机械化专业,该专业课程学习涉及知识点覆盖面大、学科交叉多样等特点,结合工程学和农学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专业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专业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1:

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改革;校企联合培养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例,针对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普遍有所欠缺,工科专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善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工科学生的根本能力。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从而掌握专业技能和方法[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工程性、实践性,若轻视实践教学,将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学院未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且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被动接受的多,独立设计少,实践分析方面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

与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联系不够密切,组织相对松散,教师和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历练的机会较少,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在实践和生产锻炼的经历方面有所欠缺,未形成有效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脱离传统的框架,面对生产中涌现出的新技术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与实用技术联系不紧密[2]。

3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

3.1 培养目标与学制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除了大学阶段基础教育和基本工程训练的培养外,还需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能成为合格乃至卓越工程师。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具备农业物理、现代生物学和设备使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产品制造、使用、维修、改造、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具体要求,学制4年,其中前3年为理论课程学习阶段,最后1年进行实习调研、企业实践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工程实训。

3.2 加强实践教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安排如表1所示,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建立农机领域的整体概念,以在生产车间现场实习、集中讲解、个人调研等形式完成实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对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了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与组成、生产工艺与组装流程等;重点了解农业机械装备的生产过程、技术工具、管理规范、实施过程及发展趋势等。专业课程实践主要是与专业课程知密切相关的企业学习阶段,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系统学习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企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理论部分由相关老师进行讲解,结合课程的理论学习所进行的现场参观、考察、讲解和操作,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通过采取跟班工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农机产品的设计、制造等过程,掌握工程研发过程管理及文档编写,全面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等[3]。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新疆农产品优势资源转化相结合,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学校老师负责审查学生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撰写和毕业答辩。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工程实践的具体指导,并负责对学生的工程实践结果、工作态度和合作能力做出评价,通过设计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具有农机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该院2011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全面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并在企业举行了答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了企业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3.3 注重创新教育

卓越工程师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的精神。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自治区、国家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等,并将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目前我院成立了数控科技小组、机器人小组、3D设计小组等创新活动站,推动和鼓励学院举办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参与企业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要求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各类讲座和报告会,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面强调理论结合实际,要求教师授课一定要结合实际案例,要将科研工作中的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建立了本科生参加导师科研工作机制。课程考核方面,以课程设计类的大作业替代部分作业和考试,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

3.4 注重企业参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企业的参与是该计划的关键,学院整合学科、科研、教学资源,加强与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确定新疆中收农牧机械公司、新疆农科院农机化研究所、新疆机械研究院、新疆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等企业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计划” 的联合培养单位,建立培养基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作企业安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整参与某一个项目或子项目的设计、施工、应用研究的全过程。学院设立了“企业教授”岗位,聘请企业高级专家参与教学科研,聘任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试点班的教学任务。学院选派指导教师,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骨干,共同组成指导小组,对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指导。首先,专业认识实习阶段将以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现场为主题,轮流实习、集中讲解、个人调研等形式完成实习,企业将为学生认识阶段的学习提供生产车间作为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通过听取企业文化教育专题报告、参观企业产品展示、到生产车间现场实习与调研、网上调研与查找资料等方式,增加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最后,毕业设计环节采用双导师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中,企业将全程提供场地并且通过向学生展示或学生参与农机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等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5 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计划” 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领域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农业机械类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内容和流程。做好日常的专业教学工作外,还需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学院要求参与卓越工程师培训的相关教师均必须有至少一年的工程实践过程,鼓励、支持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院教师工程实践领导小组每年定期与不定期派遣2~3位担任卓越工程师教学和指导的教师,到“教师工程实践基地”或教师自行联系的相关企业或行业单位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工程实践培训,丰富青年教师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聘任生产一线高级专家为兼职教授,对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10年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提高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水平,并具备指导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的技术专家,聘任为专业兼职教授,每年不定期来校或在生产实习基地开设专业课程讲座,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帮助专业建立实习基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指导或协助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指导专业毕业生就业。

4 结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改革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我们的最终培养目标是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不仅掌握扎实宽广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增加了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工程锻炼的机会,学生对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技能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晓芸.光电信息“卓越计划”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04.

[2]芮宏斌,周春国,高峰.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促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液压与气压,2012(6):92-96.

[3]崔博,侯国强,许广宾.面向“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2012(9):46-47.

[4]朱培逸,徐本连,谢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17-18.

作者:张绢 李雪莲 黄薇 史增录

专业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2:

探究性教学在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课教学中的思考

摘要:西华大学自2014年恢复农业机械化专业,该专业课程学习涉及知识点覆盖面大、学科交叉多样等特点,结合工程学和农学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选择西华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课——“农业工程概论”为例,以2014级农业机械化专业48人小班为实践对象,开展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前开放课题,课中开放课堂,发掘学生探究潜能,训练学生课堂表达能力,课后布置创新作业,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和老师自身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探究性教学在高校农业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思考。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所要培养的农业机械工程师是以农学、生物学为基础的独特的工程师。除了把数、理、化作为基础以外,还应全方位了解农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前景[1,2]。对西华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工程教育着重培养的计算和构思的能力、农学、生物学教育着重培养的描述和联想的能力。而“农业工程概论”“农业机械创新设计”“农业机器人技术”等农业机械化专业课涉及知识点覆盖面大、学科多样等特点,大多数学生将专业定位在工科、机械专业,可能存在忽略农学、生物学的现象,常出现学生上课走神、看手机等现象。个别老师利用严格的教学纪律、课堂问答等来提高学生上课抬头率,还有运用趣味的故事及个人经历传授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3]。这样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课堂时效性,但它反映出学生对包含农学及生物学的专业选修课学习不投入、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限制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本文以西华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农业工程概論”为例,实践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和老师自身要求两个方面,阐述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农业机械专业选修课教学中的思考。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本科生的前两年基础教育主要开展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等基础课程学习,西华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划分机械工程学院,该专业学生进行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制造技术基础等机械专业基础课学习。该阶段老师大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是老师的讲解和传授,然后是学生消化和吸收阶段,最后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领导课程,学习过程中强调让学生以科学和理性所规定的眼光看问题,在课堂中老师成为主导,组织把握整堂课的教学活动。然而,这样做的一个弊端在于:一堂课中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样的单方面行为让本应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而变成被动接受者。课堂没有重视开发学生的探索和体验,这样可能导致学生缺少想象力,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提升和锻炼,思维上对老师依赖性增大,产生学习惰性[4]。

学生完成两年基础学习后,会开展以特定专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以西华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为例,除了一般机械专业选修课如液压与气压传动、CAD/CAM、有限元方法等课程外,结合工程学、农学、生物学的专业课设置还包含:农业工程概论、农业机器人技术、农学概论、农业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大多数学生将专业定位在工科、机械专业,可能存在忽略农学、生物学的现象,深入专业课学习时,选择性学习与工程学相关内容,容易忽视农学、生物学知识。因此,上课时常出现走神、看手机等现象。因此,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需要以学为主的近代教学模式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简单的行为,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5]。老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替代传统教育中强调现有的知识的观点,而鼓励学生的探究知识过程。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改变“老师主导课堂”的做法,只有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专业一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发展

探究性教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较为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学生学习原理类知识时,老师可以给出具体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原理的一种方法。老师仅负责指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探究性教学强调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加强提升学生的主动能力。

探究性教学思想源自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经过卢梭、第斯多惠等人提倡,在20世纪初,由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将教学过程定义为“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心理学,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究性教学”被正式确定为科学的教学方法。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意味着我国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之风的掀起,由此国内对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初步引入、逐步推行和大面积实施探究教学理念的过程。用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模式去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也是国家教育部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6]。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探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可根据不同选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导性,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也得到重视;在教学组织上,分组教学的形式可以发挥学生个性;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间综合交叉,培养学生不再单一化;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科技发展潮流、科技发展新成果,实现教学应用。

但是探究性教学从教学方法上分析,存在一定缺点,由于其注重开放、创新、拓展,难以兼顾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加之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可能会削弱个别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中注意:

1.优先小班教学:大班级学生基数大、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实施带来一定难度。

2.实施课程有选择性: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耗时长,因而需要针对性,例如授课内容强化应用、课时数少等。

四、“农业工程概论”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示例

(一)探究性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受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委托,2016年下半年,笔者在“农业工程概论”课程中对2014级48人小班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性探索,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创设话题

探究性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话题,具体如某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或者广泛如某个领域科技方法的现状。授课前老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水平,提出的话题针对性强且难度适宜。

(2)发掘学生探究潜力

老师提出合理的话题后,需要给学生明确具体内容,包括计划、方法等,最好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寻求出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指导、规范、调整学生的探索过程。

(3)训练学生课堂表达力

老师作为引导者,启发诱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学习新事物。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个体自由发言,还可将学生分组,小组交流后派代表汇报等方式。学生交流时,需要老师关注课堂的进程,及时调整和引导,出现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要调整总结是否存在多种结论。此外,老师要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发现学生优点时给予鼓励。

(4)布置创新作业

课后作业的内容最好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例如阅读类作业、想象作业、因材施教类作业等。老师通过课堂表现,发现学生个体间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按能力分组或适度布置。

(二)“农业工程概论”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示例

“农业工程概论”课程内容分为农业工程绪论、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加工、生物环境工程、农业机器人等7个板块,共计32学时。在前4个学时,笔者采用传统讲授方式给同学们讲授农业工程的意义、历史发展及农业工程的分类。然后将48个同学分为2人一组,共24组,自由从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加工、生物环境工程、农业机器人等6个分类中选择一个,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认真学习相应章节,并查找相关视频,然后针对该分类定义、原理和应用三方面,制作PPT,同时可以将自己有异议的、疑问的及不能理解的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进入课堂后,笔者把课堂交给学生,每一组学生安排20分钟时间讲述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与讲台下的同学们互动。同学之间互动结束后,笔者开始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答复,其中对于太个性化的问题,笔者在课后给同学们答复。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PPT的展示,对于某些问题,笔者还没有解答之前,其他同学们就在互动环节回答了,而且许多同学回答得特别好,有自己的见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益于提高同学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讲台上的同学在课前积极收集各种资料,在上课前就自主学习,讲台下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打破以往的老师主导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做课堂记录,对于能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及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记录在案,作为平时成绩与该门课程的最终考核联系。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后,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度过大,可能导致偏离笔者的教学计划,这也是忽略老师主导的课堂容易存在的问题之一。例如学生讲解时间超过20分钟,互动时间过长,均会导致余留回答问题时间不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存在困难,学生无法很好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中余留的基础问题偏多;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PPT制作精良,但是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导致课堂气氛不活泼;由于涉及板块数少于学生分组数,存在多组同学选择同一主题,讲解内容重复。以上问题的出现都可能导致课堂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需要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对,否则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三)“农业工程概论”课程探究性教学启发

通过“农业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示例,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探究性教学的实现需要建立学生具备较强自觉性的基础上,此外完善的网络环境也是学生探究的必须条件。自觉性强的學生,可以更好提升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而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可能导致不愿自学、课堂脱节,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因此,给班级划分小组时,应结合前期成绩和表现,每组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督促激发全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同时弱化了知识与技能能力的提高。理科、工科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必须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量的课堂讲授和知识训练。因此,课堂上老师应选取合适的课题,循序渐进地开展。对于不适用于探究式模式教学的知识,还应立足课堂来生成,同时考虑不同班级和老师的差异。

3.总结学生不会的问题,组织老师讲授讲解,扩展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因此,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课前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无法自主学习的学生,把握课堂节奏,课程结束时应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出总结。

五、总结

探究性教学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方式,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一类交叉学科,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探究性教学,可以将老师由指挥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教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实践起来还需要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在不同课程间、班级间进行试验课,对比试验课结果,逐步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时需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应义斌,赵文波,何勇,等.建立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探索[J].农业工程学报,2003,(03):23-26.

[2]应义斌,赵文波,郭亚芳,等.浙江大学农业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09):43-45.

[3]刘权政.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01):90-93.

[4]李军靠.传统教学的弊端与矫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01):4-6.

[5]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河北大学,2008.

[6]王林雪,路静文.国内外探究性教学的研究述评[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4.

作者:卢劲竹 梁剑

专业教学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3:

农业机械化专业英语特点及其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 面对智能农业装备的快速发展,农机专业英语需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运用专业外语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根据农业机械化专业英语的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和培养要求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采用兴趣式教学方法,学生为主导,结合学习内容来激发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通过反转课程和小组讨论方法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备课环节增强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农业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 张红梅,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国外在相关技术领域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也逐渐增多,要求农机专业人员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以此来增强自己的科研开发能力,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发展。通过农业机械化专业英语学习,可以使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样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农机装备技术,更好地使所学知识与国际接轨。在工作中也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国外进口农机装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技能。在学完本课程之后,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词汇及专业学术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表达方式有较明显改善。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中专业拓展类课程,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开设该课程目的是为了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农机类专业常用专业术语,掌握一些习惯英语表达,培养本专业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拓展模块的专业选修课,理论教学32学时,上课时间为大三下学期。所讲授内容主要节选自《农业工程英语》《机械制造专业英语》和《农业专业英语》。主要讲授專业类论文为主,论文都是与农业工程相关的内容。通过学习论文,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基础和前沿发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三、农业机械化专业英语特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专业人员在长期的运用中形成了独有的一些专业词汇如:back furrow闭垄、dead furrow墒沟、hydraulic power steering液压加力转向装置等。农机专业和其他专业英语一样在内容表达上也是要求客观性、准确性和精炼。常用句型较多,如It is that句型被动语态的使用也是一大特点。农业机械英语的翻译专业性较强,译者不仅要精通英语,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翻译中,只有将翻译技巧和方法合理、灵活地运用,才能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

四、农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一)兴趣式教学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利用科研或学术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从事农机专业英语活动的机会,会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富有专业性和趣味性的交流活动,在专业交流的过程中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英语表达和应用的重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词汇是假借普通词汇而来的,如die、spring、house等词汇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专业表达上有新的含义,抛出这些词后,让同学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在农业工程中这些词能用来表达什么意思,在机械工程中指“模具”,house住所,套子,那springhouse合在一起是“弹簧套”,学生对这些常用词语被赋予新的词义表现出比较大的兴趣。根据学科前沿及时调整优化,同时保留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内容。选取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以及学科热点内容增补进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一个内容进行讨论。既增强了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又使学生成为知识传播者,增强了自豪感。

(二)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是被动式学习,学生很容易走神,往往造成学生在下面若无其事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由3~4名同学组成,把每次课程要讲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小组,由小组学生自己讨论授课形式,自己进行分工合作,分头查找资料,分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录制微视频,上课时由学生向其他同学传授课堂内容,老师给予适时提醒和点评。每节课讲授结束后留10~20分钟进行讨论和提问,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增强学生和老师互相信任和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是双向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负责监督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介绍科技论文的特点时,让4组同学分别准备口语题材的短文、文学题材的短文、新闻题材的短文和科技题材的短文,在课堂上分别进行论述各自题材语言表达、用词、语法特点等,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科技论文的特点,以后写作和翻译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改进考核方式

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是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主要由期末试卷判定,没有过多的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会使一些学生平时不上课不听讲,考试临时突击也能拿高分,影响了授课效果。根据该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词汇多、实用性强的特点,围绕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一些改进。平时成绩提高到占总成绩的50%,具体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出勤,小组讨论发言情况,多媒体制作情况,课堂讲授表现,其他小组的评价等。上述内容每项占10%,每项都是百分制,而且每项都必须达到60分以上才算合格,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期末考核。期末考试减少到占总成绩的50%,考核采用传统的试卷模式,考试内容由术语英汉互译部分、文献阅读理解、短文翻译。学期考试结果是90~100分段内的占20%、80~89分段的占29%、70~79分段的占20%、60~69分段的占31%,从成绩的分数段来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五、結语

农机专业英语专业术语多,专业性强,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学习农机专业英语的正确方法,是作者在教学活动中一直在探究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兴趣式教学、反转课程+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做好了知识储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大大增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门课程的考核通过率大大提高,90分以上的成绩占到20%以上。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已送走五届毕业生,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林业专业英语”课程兴趣教学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5):48-50.

[2]周建民.农业机械英语的特点与翻译[J].农业机械,2016(10):122-123.

Exploration on Feature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lish

ZHANG Hong-mei, WANG Wan-zhang, HE Xu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Key words: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作者:张红梅 王万章 何勋

上一篇:政教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县城镇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