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职能的财务会计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状态将会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新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还在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就容易引发经济安全风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于工作职能的财务会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工作职能的财务会计论文 篇1:

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标准与内部控制

【摘 要】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会计工作标准是会计人员遵守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规定形成的一套工作流程和操作方式;内部控制由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组成,旨在为企业管理层实现控制目标。会计工作标准的建立应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应以会计工作标准为基础,科学的会计工作标准是企业有效实施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会计工作标准; 内部控制

1996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启动会计工作标准建设,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原则要求。随后,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掀起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高潮。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我国企业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维护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2008年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相继颁布实施相关配套指引,会计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的开展以及近几年我国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对如何有效地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会计研究者提出了很多的对策与建议。国内会计与财务理论界尽管对会计工作标准的研究方兴未艾,形成了多种观点,但对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标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鲜有归纳和总结。

一、会计工作标准是一套程序和方式

(一)会计标准

有一种传播最优经验的做法叫标准。会计标准主要包括会计技术标准、会计管理标准和会计工作标准。其中,会计技术标准是指处理发生的会计业务所采用技术方法方面的规范,一般是由会计处理方法和内部管理要求确定的,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会计业务技术方面的规定以及财政、税收、审计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会计管理标准是指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为代表的会计日常工作基本要求方面的规范;会计工作标准是指处理会计业务过程方面的规范,是把会计技术标准要求转化为科学工作的正确思路,一般是由企业依据本单位实际经济业务内在的规律性和内部控制制度来制定。

会计标准在实务中主要指会计准则,会计标准和会计准则在英文中均译为Accounting Standards。会计准则是规范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加工、生成和传输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指导会计工作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其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的规范,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最终能从财务方面完整地概括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

(二)会计工作标准

会计工作标准是财会工作人员在管理标准许可的时间范围内,严格遵守技术标准的规定,将需要完成的财务会计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归纳、整合、加工、分解和排序处理,形成一个最佳工作结果的财务工作过程规范。

会计工作标准实质上是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每一交易事项,为了使企业在一定的会计业务范围内获得最佳的工作秩序,对现在或潜在的会计问题归纳、制定、发布和实施共同或重复使用条款的业务处理流程。会计工作标准是将每个会计交易或事项涉及的工作目标、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地点、相关资料(事前准备资料、事中运用资料、事后产出资料)、工作时限及工作流程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的程序和方式。

如果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加流程化、精细化、规范化,那么会计工作标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推进整个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职业的流程化、精细化、规范化,有助于引导会计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改变会计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

(三)会计工作标准体系

一项具体的会计工作标准,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全面地表现各种会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要求。组织实施过程中,再对这个完整要求根据时间先后进行分解、排序,这个分解与排序是会计工作标准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会计工作标准体系,是以会计工作标准为基础,明确会计岗位工作目录,指导岗位设置、科学成立机构,进而建立科学量化考评机制的一套系统。工作标准体系从研究角度来看,具有将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的能力,通过对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归纳和整理,把需要完成的工作的各个工作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工作过程和规范。由此,会计工作标准体系的实施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工作标准体系的有效执行需要各个层面的密切配合。

二、内部控制为会计准则实施提供重要机制和内部环境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为实现控制目标,即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我国财政部于1997年颁布了第9号具体审计准则,准则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确保信息的正确可靠,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

(二)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

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使员工不断创造新思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合理的约束机制则有助于使人力资本产能处于最低水平的契约要求上,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在市场竞争激烈、资源逐渐稀缺的环境中,企业会计人员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计准则执行的有效性和公允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管理当局,这个毋庸置疑。在缺乏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下,企业管理当局必然会优先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采用的会计政策是为自己量身定做。企业会计准则不能有效实施必然会带来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杜绝各种违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发生,最为重要的意义是为员工的自我约束提供指南。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行为规则,调整企业主体行为规范,激励和约束企业内部经济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行为,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内部控制就是持续均衡企业内部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合约,规定了各主体在交易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每个主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受到怎样的奖惩等,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内部控制为会计准则有效实施提供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大要素使得内部控制成为一个整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反映了董事会、管理者、业主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行为,构成一个企业的主体氛围和总基调。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无论其他几个要素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在瞬息多变的经济和市场竞争环境下,执行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判断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合理判断”。企业管理当局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模式和运行机制。只有这样,内部控制才能产生实效,才能为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提供制度保障和重要基础。

三、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标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会计准则是一种会计契约

从实质上讲,会计准则是一种会计契约,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为了减少契约成本。会计契约的履约机制可以分为自动履行机制和强制履行机制两种,前者主要依靠会计契约的内在机理构造来实施,后者主要依赖于司法来进行。

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契约的自动履行机制主要通过市场,以自动实施机制、信誉机制、内在保障机制等形式范畴体现,会计准则是由特定的机构和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规范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加工、生成和传输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会计契约在一定的假设前提要求下,不需要直接依靠外界的力量,能够自我履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具有契约属性,是企业重要契约机制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为会计准则的自动履行提供一个基础,具有节约交易成本、补充企业不完全契约的优势,使得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准则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美国于2002年7月颁布了最为严格的SOX法案,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的上市公司必须提交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令上市公司最紧张最难达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成型。实施会计准则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完善过程。可以说,一套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体系不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充要条件,还需要会计准则体系的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是执行和实施会计准则的难点,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就不可能有效地执行和实施会计准则体系,也就不可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想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会计准则体系的有效实施,更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完善的公司治理、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及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关键要素。其中,内部控制对于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生成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性工程。企业管理当局应当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会计准则体系,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服务。

(三)会计工作标准与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工具,是形成会计工作标准的基础,它应用会计理论来指导会计实践。会计工作标准有机形成并科学固化是对一项具体工作所涉及的制度要素的整合。建立会计工作标准,可以指导会计工作人员科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合理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实现企业程序化管理的有力抓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工作标准的制定,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严格遵守财政部颁布的1项基本会计准则、41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会计工作标准是合理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并为科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合理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供评价的标尺,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各方整合,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企业控制目标,提高企业生存能力,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四)内部控制与会计工作标准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杜绝各种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生,核心内容是建立有效工作流程,将企业战略目标构思转变为工作方案,将工作方案演化发展为可执行的工作计划,并科学付诸实施,实现目标。会计工作标准是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方法,并从根本上保证财会工作质量的提高。没有会计工作标准,内部控制就无从谈起。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抓住各个要素之间、各部分制度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渗透、交叉和融合,设计适合企业工作标准的过程,设计清晰的流程图,将各种制度控制点明确在每一项具体会计工作标准之中,企业按照设计的会计工作标准进行管理,企业按照设计的标准执行日常工作,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而变化、调整,使之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建立科学的会计工作标准体系需要明确工作岗位职责,适时对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可以理顺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工作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会计工作标准执行过程的记录与跟踪,能够定期审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以便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建立企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会计工作标准给会计工作人员以指导和引导,把科学工作的理念转化为科学工作的正确思路,带给人们科学工作、快乐工作和享受工作的意境。会计工作标准扩展人性的真善美,而内部控制限制人性的假恶丑,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尽力改善其带给人限制、约束、被动和压抑的感觉。企业要想有效执行会计准则和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内容完整的会计工作标准体系。

四、结束语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会计工作标准是会计人员在管理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等技术标准的规定,将需要完成的工作,通过科学的归纳、整合、分解、排序和加工处理,形成最佳结果的描述性文件。企业会计准则是建立会计工作标准的基础,内部控制由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组成,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旨在为企业管理层实现控制目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就不可能有效地执行和实施会计准则体系,也就不可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内部控制必须以会计工作标准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标准是企业有效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企业要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地,充分发挥其效用,就必须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要求通过科学的会计工作标准化措施来实现,做到内部控制程序化、程序标准化、标准信息化、信息透明化。

【参考文献】

[1] 田高良.以圆通会计工作标准为抓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J].中国总会计师,2013(2):124-125.

[2] 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0):53-60.

[3] 李丹.会计标准与我国新会计准则运行评价[J].会计之友,2007(5):82-83.

作者:高智林

基于工作职能的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 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状态将会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新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还在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就容易引发经济安全风险。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了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便于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应的预防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稳步运行。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具体包括数据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人性化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发展目标,但是,在新时代的發展背景下,也需要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及形式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够积极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出有效防范风险的方法。

一、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

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之前,企业应当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1.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结构体系,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拟定项目运行方案,然后预估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有针对性地拟定管理方案,完成项目决策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价值,真正帮助企业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同时,设定风险防范机制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并且,将财务管理工作与内部管控机制合理融合起来,这可以有效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内部资金及资产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而这就突出体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2.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出二者之间的应用优势,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以此来全面预防财务风险问题。这项工作对会计人才的专业工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比如,如何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就是企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二、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想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从日常工作流程中,分析出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问题有哪些,并应当充分研究出引发这些风险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投融资风险

投融资工作是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一项主要活动,在这个环节的重点问题就是对投融资项目及合作方的科学选择。这就涉及到拟定项目运行方案,分析出市场外部及企业内部存在哪些影响经济效益的风险,明确投融资活动的可行性。不过,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所使用的管理工作形式都是以财务会计模式为主,工作的侧重点是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无法参与到企业的内部管控工作环节,更没有设置事前风险预估的环节。这些都是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安全风险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工作模式的应用优势,积极对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及形式展开创新研究。

2.责任划分风险

现阶段,许多国有企业在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移时,由于工作内容及形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对还没有完成的项目后续如何管理的问题,就逐渐成为了新时代的企业工作难题之一。同时,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有工作态度不积极的问题,影响着经济运行的安全。这与企业没有定期开展人才素质教育及工作能力的培训有关,也与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一定的关系,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另外,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性,无法及时发现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出现的时候无法找到问题源头,部门之间出现责任推脱、职责分工不明确的情况,这些都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3.其他风险问题

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市场外部环境的竞争逐渐激烈起来。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及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开展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奠定基础。不过,外部市场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比如,管理制度的变动,各类产品价格的变动以及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变化等等。如果企业不能准确预估市场未来的发展动态,就容易导致所生产的产品出现大量积压的问题,进而造成经济成本的浪费。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及市场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新时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可行对策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具体可以从人才教育培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1.思想教育及能力培训

国有企业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定期对人才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了解员工的工作优势及不足,然后拟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为员工传授先进的工作观念及工作经验,确保新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基于有些员工存在有工作态度不积极的情况,企业应当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入手,坚持党的领导,安排领导人员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开展政工工作,引导员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员工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以此来推动员工个人及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另外,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需求,面向社会招聘高质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管理队伍,以此来降低经济风险的发生几率。

2.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在研究如何解决财务管理工作风险问题时,首先必须要在内部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从人员工作行为管理的角度出发,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员工所在部门工作职能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并定期了解项目的完成进度。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管理会计工具当中的绩效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核,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同时,还可以设置竞争机制,从员工中选拔优秀人员组建干部团队,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另外,为了避免内部管理机制过于严苛而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应当从政工工作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教育与内部管理工作融合起来,保障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状态。

3.建立内部沟通交流渠道

组织结构的建设工作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稳步运行的基础,基于此,企业还需要在内部为各个部门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融合独特的企业文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发现员工的个性化优势,还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企业通过设置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可以让员工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并将团结意识带入到日常工作环节中,解决项目运行时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此外,基于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应当积极建立网络工作平台,让员工通过网络渠道在内部工作平台上记录自己的工作数据,实时针对工作问题进行交流互动。还可以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根据企业项目运行方案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经济风险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处理这些问题,真正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4.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工作

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都已经配置齐全。但是,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及时掌握新时代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情况,会计工作人员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及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积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引导员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发现目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势及不足。并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及整理各类管理会计工具的操作方法、应用优势,结合项目运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开展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借鉴国内外其他同行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四、企业具体防范财务风险时应遵循的注意事项

在企业防范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性化管理

企业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想要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必须要在内部管理机制上进行优化和完善。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就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结合党和国家的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从基层员工的角度出发,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并在设置新的管理条例时,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悉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员工愿意遵守内部管理条例,真正解决企业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2.数据真实性

在进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关键就在于要保障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真实有效。有些数据需要利用会计计算公式进行推算,可能会产生误差。如何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国有企业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以投融资工作为例,在这个问题上,国有企业应定期通过账簿监督项目和资金,以确保财务部门收到的数据真实可靠。在整个管理流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充分结合国家制定的管理政策,拟定投融资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安排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数据安全性

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保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而新时代我国已经进入了科技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想要保障财务数据的运行安全,就必须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并安排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升级及杀毒操作,避免由于中病毒的问题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的情况。另外,國有企业需要建立资金管理系统,重要资金的支付严格按照年度确定的综合计划(如固定资产大修计划)进行;每日营运资金可以集中管理;领导负责审查和批准手续,例如:办公和差旅费用等。企业管理层人员负责审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财务印鉴和网上银行的管理。

五、结论

国有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问题以投融资风险为主,具体指的是对投融资项目及合作方的选择问题。同时,还有责任划分风险,需要从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建设以及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来解决。利用严格的管理机制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项目的稳定运行状态。另外,想要真正解决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并应当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然后,鼓励员工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以便于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赵艳.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纳税,2019(9):78-79.

作者简介:彭景文(1978.04- ),男,土家族,重庆市秀山人,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现工作单位:重庆市涪陵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涪陵兴港港务物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会计学、企业管理

作者:彭景文

基于工作职能的财务会计论文 篇3:

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财务管理一直是街道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街道管理部门对其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保证财务管理成效。虽然,我国街道部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较为重视,但是深入调查发现街道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对的不良问题,没能将资金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本文就是对街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街道;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街道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我国众多街道对于民主理财制度的建设非常的注重,也将其作为街道管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因为街道会计制度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相偏离,使得街道财务管理工作在落实中产生很多问题,对于财务管理质量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各个街道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力度,应用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因为街道办公区域分布的较为广散,街道管辖范围内居委会和科室的数量众多,在职能方面也各部相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性。同时,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在街道范围内存在的单位数量和种类也非常的多,有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单位等,各个单位落实的会计制度也有所差异,财务核算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民营企业中主要是落实责任发生制,还企业的集体折旧问题等,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街道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良问题,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导致资金应用效率不高。

二、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依据相关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资金的调动和应用,这也是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是对于现阶段街道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虽然活动经费逐渐的增加,但是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在脑海中没有树立财务预算意识,对于各项活动经费的应用缺乏管理和约束,导致资金的应用效率不高,相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现金管理失控

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以往的支付手段非常的单一,很多的业务都是应用现金进行结算的,有的街道业务中交易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也应用现金进行结算,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不符。导致资金管理不规范,对街道资金造成严重的损失,容易导致不良腐败风气的滋生,相关工作人员很有可能违规行操作,虚假编制账目,对街道财务资金进行套现。影响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管理失控的因素众多,例如,街道管理中支付方式较为缺少。业务结算过程中,除了应用现金,就只有银行转账,以及支票两种,不能满足现阶段街道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资金管理方面较为混乱,很多的员工认为应用现金进行业务的结算更加可靠,对于银行转账可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没有相关的认知,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人员希望通过报销进行资金的套现,获得不法经济利益[1]。

(二)假发票泛滥

在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假发票,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的困扰。经过科学调查统计,我国一些街道一年内经手的假发票竟然有近千张的数量,占据着发票总体数量的百分之五以上。对于加发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执行的业务是真实的,但是一些不法人员为了逃避税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恶意为消费者提供假发票,对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街道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发票真假的审核方式较为落后,不能准确的辨认发票的真实性。我国税务部门以往没有落实相关专业性的服务,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财务工作人员也只能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通过自身的感觉对发票的真实性进行评判,这样的评定方式缺乏说服力,容易与财务报销人员产生纠纷。还需要注重这种不良情况,一些人员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恶意购买假钞票进行财务报销。

(三)财务预算工作落实不到位

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苏丽财务预算控制意识,预算工作也只是趋于形式。很多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了避免财务工作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影响,会故意的扩增预算数额,大幅度增长对资金的需求。在财务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将预算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良好的发挥出来,活动经费应用,以及应用资金额度的变更非常的随意。追溯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街道财务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较为落后,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财务预算意识。在很多财务工作人员眼中认为,财务预算会约束自身的岗位行为,对于预算工作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各个部门独立存在,没有形成集体观念,都是希望更多的获取活动资金,即使预算与实际应用相不符,部门也会想尽办法将资金全部消耗,导致资金的应用效率较低,还容易导致不良腐败风气的滋生。对于资金的应用没有落实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长时间作用下也会使得铺张浪费风气盛行,导致我国机关单位的社会形象降低。

(四)对于内部审计制度缺失

内部审计制度缺失严重,导致街道财务管理工作成效受到严重影响。街道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派遣专门的人员承担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也是走过程,没有实际意义。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职承担的,工作人员不仅是审计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监督对象,不能将审计工作具有的价值良好的体现。在街道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资金调配环节,例如相关固定产业的采购、工程建设的验收环节、财务预算落实环节等都缺乏强有力的监督。造成这种不良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街道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满足与现阶段取得的成绩,认为并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约束和监督。财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人员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艰涩就是对自身工作的不信任,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众多的阻碍。

三、加强街道财务管理工作成效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现金的管理

街道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必须要严格的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加强对现金的管理,要杜绝超限额度现金的应用,对于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业务,需要应用银行转账、支票等形式进行业务的办理。

(二)对发票进行严格的审查

我国的众多法律条例中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要求相关科室对发票的真实性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审查,在进行财务报销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互联网络查验发票的真实性,杜绝虚假发票的流通。财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报销凭证的检查,不在报销范围内的发票,不能进行财务报销工作的开展。对于记录信息模糊,缺乏完整性的报销凭证不能进行财务报销工作的落实,依据国家的要求对街道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对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

(三)全面性的落实预算工作

街道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的落实财务预算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依据实际工作安排,对活动需求资金进行确定,并且编制相关的书面文件说明。由街道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员成立审核工作队伍,多次、反复的对书面文件进行审核,保障实现资金的最佳优化配置,各个部门需要加强预算控制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预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对相关部门的预算落实程度进行检验[2]。

(四)强化街道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

街道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对于提升街道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必须要派遣专门的人员承担街道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并且要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使得众多部门都能对自身理念进行转变,消除相关部门对于街道内部审计部门的排斥心理。对于街道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街道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中去,对于固定产业的采购、财务预算的落实、工程建设结算等众多内容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严格的保证资金应用的有效性,提升资金应用效率。事件监督和事后监督需要同步性的落实,注重对活动资金应用的指导和监督。

(五)加强对于街道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街道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落实多种管理方式。首先需要落实静态化的管理方式,街道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街道管辖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算,清算工作重点包括街道管辖范围内的车辆、房产等。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呈现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对于资产的应用、出租等众多内容都需要具被审批手续。对于众多的固定资产都需要做到账上有数,避免固定资产的损害与流失,严格的保证固定资产具有的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动态化管理方式的落实,建立信息化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对每一个实物都进行条码标签的编制,严格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四、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街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不断的提升重视程度,加强研究力度。对于以往街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落实有效的对策进行改善,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严格的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街道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将资金的应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促进街道财务管理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双.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的意义和措施[J].集体经济,2011,(6):182-183

[2]刘淑娟.基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12-13

作者:胡立光

上一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体会汇总下一篇:迎教师节先进事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