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人力管理应用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系统是养老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源,为了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应确保公司IT体系连贯、统一、接口规范、信息交互高效便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养老保险人力管理应用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老保险人力管理应用论文 篇1:

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其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需要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还能将管理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升工作效率。但在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计算机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问题

1 计算机应用概述

计算机技术以其自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企业各项管理事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其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现有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不断优化创新,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升级而言,会产生很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会造成运行与维护的复杂化。为此,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技术资源,对计算机技术进程进行优化,并将该项工作的开展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日常事务管理与各项制度当中,有效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利用率,实现企业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引用。

2 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中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对计算机应用问题不够重视。对于现阶段的很多企业而言,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企业而言,所拥有的管理方式与发展途径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外此,部分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发现计算机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价值。因此,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途径,才能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2.2缺乏明确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不管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持有何种态度,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向信息化转变的根本条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持怀疑与观望态度,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没有明确的思路与目标,只一味追随形势,使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针缺乏相应的竞争优势。

2.3缺乏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对于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而言,依赖于企业网络的建设、技术开发与维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使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程序依据,从而使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监控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有效保障。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能协助决策者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并且使管理人员及时认识到在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3 强化计算机在企业事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树立合理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的信息化管理而言,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并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引进、调配、管理、福利待遇管理、退休管理等工作的时效性。同时,还能为促进企业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上文已经提到,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指导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并且能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实时受控状态。因此,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开展过程中,应从人事档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管理以及退休管理等各个方面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严格按照管理模式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重新梳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流程,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系统分析,对其中的主要信息流进行清理。例如在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才引进模式中,应围绕核心任务,首先制定出人才引进层次、方向以及管理考核等目标方案,并从目标分析、综合素质把握、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系统展开工作,从而建立起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准确完成岗位描述与职责说明书;其次,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跟踪培训,在提升他们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建立起满足企业愿景的价值体系,以融入到企业核心文化之中。在此过程中,还应从工作量评估、薪酬与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与评价,以完成对各项事务的综合信息化处理。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企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而言,涉及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而要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需要复合型与综合型技术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应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等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处理手段、组织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尤其应加强网络技术、信息开发技术、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等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

3.4 努力创新,科学规划。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各项管理事务中,实现管理事务的信息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此,应加强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专业结构的交流,引入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具有资深计算机技术应用经验的专业人士到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并让他们有前瞻性地对企业這两个方面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要实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管理事务中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要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将管理理念与计算机技术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5 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库。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应以现有的数字化进程为基础,对现有的信息库加以优化与完善,实现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的动态查询与电子管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高质量数据库互联等计算机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加速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向以下几个方面迈进:(1)实现综合化网络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平台,对各个子网络进行透视,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对于该种管理系统的实现而言,有两种方案:一是针对已经建立的各个子管理系统的不同情况,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二是直接建立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无论选择何种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管理而言,须重点向综合化发展。(2)实现对业务的监控功能。对于传统的计算机管理而言,主要是针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并不能准确反映出系统故障对业务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对于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应实现对进程的监控。(3)实现智能化管理。今后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言,应向智能化管理方向迈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维护、诊断,以提升计算机技术的运行状态。当运行性能下降时,应使用智能化的方法对涉及到的相关资源进行监控,并执行必要的操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计数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工作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具有安全性、稳定性与集成性。同时,还应根据各项管理业务的需求,进行正确定位、分步实施以及全局规划,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还应对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有效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质量与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海峰,张竺.工业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J].技术经济,2000,(5):39-41.

[2]苏利萍,徐阳.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2,(3):154-155.

作者:李爱菊

养老保险人力管理应用论文 篇2:

挖掘养老保险业的财务价值

电子系统是养老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源,为了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应确保公司IT体系连贯、统一、接口规范、信息交互高效便捷。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企业层面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备受关注,本文试图从养老保险公司角度浅析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分别从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为养老保险行业的财务管理价值挖掘提供借鉴。

体系构建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变革的今天,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助于企业战略以及经营管理,充分发挥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等职能,实现价值创造。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本质是服务于管理的会计,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依托财务会计与业务信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促进战略目标实现。财务会计的体系侧重于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管理会计体系则需要引入非财务信息,构建管理会计核算体系,并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提供信息。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侧重于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旨在提升内部管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是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升华,是对企业不同角色人员的信息披露与报告,满足信息管理与决策需要。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从目标上看,应围绕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目标来开展。从实施过程看,依托财务与业务的融合来核算,核算的深度与广度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从评价标准看,更加看重资源使用的效率与质量。从会计人员来看,关注企业价值导向性,会计人员通过优化决策、控制成本、提高投资收益、战略税收筹划等为企业价值增值做出应有贡献。在商业模式创新、日常运营支持、资源分配与整合、战略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体现会计的价值。

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核算主要解决企业交易在财务环节的确认、计量、记录。管理会计主要解决企业交易在管理环节的确认、计量与记录问题。与财务会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广泛地引入了非财务数据,并且促使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融合,满足内部管理需要。

(一)非财务数据内容构建。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获取非财务信息,结合平衡计分卡,从客户、产品、内部经营、员工层面来设计。客户层面从客户服务能力(时间、质量、满意度)、客户获利能力(客户净利润、客户净投资、客户市场份额)、客户保持能力(客户保值增值投入、客户保值增值净利润)来构建。产品层面从业务类型、市场份额(行业、渠道、地区)、产品收益、产品定价、产品创新来构建。内部经营流程层面从工作标准化、工作效率(指令、资金、业务)、工作质量来构建。员工学习与成长层面从核心员工保留、关键人才引进、员工培养、文化建设来构建。

(二)非财务数据标准确定。财务数据确认准确性依靠原始单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此外财务单据主要是发票,管理规范,来源统一。非财务数据确认则存在标准不统一、原始单据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等特征。在核算领域推行管理会计首先要规范非财务数据统计标准。养老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为了发挥数据价值需要在非财务数据采集、加工、整理、汇总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用统计制度进行规范,确保数据标准统一,并且在系统使用中固化到系统中,实现数据连贯统一。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统一源头、口径、路径统一。

(三)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融合。大量非财务数据存在于业务系统,为了实现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关联与统一,保证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的融合全面,必须要将全部非财务数据维度同步自动流转至财务系统,满足财务环节多维核算需要。实现财务数据在数据管理各维度、各颗粒度的精细核算。公司统计信息系统从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将非财务数据进行抽取、加工和整理,同时从财务SAP系统抽取财务数据,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多维查询。数据的融合离不开财务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一方面,业务角度信息需要通过标准、流程、制度将非财务信息第一时间进行采集,通过各方审核校验保证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财务角度需要对原始单据细化管理,确保财务信息多维核算。利用IT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

(四)管理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由于年金产品以及第三方管理资产产品定价明确、盈利模式清晰,因此管理收入核算环节与传统会计基本保持一致,养老保险公司管理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应用于成本费用核算环节。主要解决多维度成本确定、成本驱动因子确定、成本分摊等问题。

1.多维度成本确定。多维度成本确定需要依托作业成本法,确定作业及作业链,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投标、客户关系维护、宣传、合同签署)、运营管理(受托、账管、投管)-账户开立、资金到账归集、分配与记账。投资管理(投资资产投资户管理、投资资金运作管理、投资资金估值)、客户服务、后勤保障(人力、财务、办公、风控)等环节作为基本作业链,同时将地区、行业、产品、客户等多维度非财务信息进行集中一体化处理。实现各作业链多维度成本,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多维分析查询做准备。

2.成本驱动因子选择与确定。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从经营管理来看,战略规划环节需要考量结构性成本动因,日常经营中重则重点关注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包括业务规模、经营范围、人员经验、技术水平、产品多样性。应从业务规模经济、前后台业务整合程度、学习溢出效应、信息技术选择方面考量成本投入与产出,寻求成本驱动因子。执行性成本动因包括人力与IT生产能力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情况、年金及第三方委托管理资产产品结构、公司内部及外部联结关系,应根据作业属性从执行层面、数量层面、强度层面确定成本驱动因子,从源头上消除非增值作业,以改善经营业绩。

3.成本分摊。由于养老保险公司最大的资产与支出都在人力资源,因此间接费用归集与分配主要依托工时来分配,配合业务条线与作业条线将人工成本进行分摊。此外,科技进步与互联网+的大发展让软件系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系统开发及维护成本按照系统属性进行归属,分别从销售客服域、业务运营域、投资管理域、管理决策域、公共服务域、业务支持域进行分解。除了应用领域属性,还应增加研发属性。按照生命周期从系统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开发、测试、验收等环节进行核算,并将成本进行归集,归集时按照系统属性进行归集。其中单独购置的软件直接归集,设计研发的软件需结合软件生命周期分别归集到6大应用领域,对于各个应用领域的软件分别归集到产品,其中销售客服域、业务运营域按照现有产品数量进行归集,投资管理域按照现有投管产品数量进行归集,管理决策域、公共服务域、业务支持域软件费用分配到公共费用。

(五)会计IT体系构建。管理会计由于更为精细化,弹性更大,涉及数据量也更为庞大,如果没有信息科技体系的支撑是难以实施的。这也是长时间来管理会计体系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制约,电子系统是养老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源,产品设计与业务开展都离不开大量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信息流转与资金流转承载了公司的主要业务,为了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应将系统设计与建设以及管理会计实施统筹考虑,确保公司IT体系连贯、统一、接口规范、信息交互高效便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搭建管理会计系统,对经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缩短分析周期,此外,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企业相关经营数据、费用报销、经营运行。

(六)实施数据质量管控。养老保险公司是信息密集型企业,不仅年金产品是信息产品,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也是信息获取、传递、分析与运用的过程。为有效地发挥数据信息在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作用,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体系,实施全业务全流程数据质量管控,并对源数据进行获取验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业务数据的质量。通过搭建完善、共享、统一管理的数据环境,提高管理会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依托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成果,将管理会计工具与企业管理充分结合,实现服务管理的目标。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可以结合企业的现状,从管理的职能、管理对象、企业资源要素、管理层次等角度来实施。从管理的职能来看,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评价、决策、激励、创新等。按照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论的观点,会计为组织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管理会计的应用侧重于计划、控制、决策、评价等环节。从企业管理对象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人力资源领域、市场领域、作业与流程领域、文化制度与机制领域、项目领域、资金领域、技术领域。从企业资源要素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人力资源领域、材料资源领域、技术资源领域、资金领域、市场与客户领域、政府与政策资源领域。从企业管理层次来看,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包括决策层应用、业务层面应用、执行层面应用。管理会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步推进,逐渐整合。

(一)计划层面,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是从长期角度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及现状,寻求机会并管理风险,持续改善经营,增加创新与盈利能力。管理会计在计划职能应用应从战略层面和日常预算管理两方面考虑。从战略层面来看,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中于战略决策领域、战略成本管理领域。在战略决策领域,管理会计通过内外部信息获取、加工与确认,外部竞争环境分析、利用科学模型计量与分析,为战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在战略成本管理领域,管理会计对一定时期企业成本结构与成本动因、成本变化趋势进行计量与评定,为日常经营环节成本管理提供框架及边界。从全面预算管理角度来看,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落实与细化。经过战略规划,企业的资金、人员、技术、材料等要素布局已初步确定,预算是对各个资源要素的计划,管理会计通过对经营状况多维度、全时段的确认与计量,开展目标比较与控制,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二)控制与评价层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过程控制。在财务方面,开展作业成本法核算不同产品、地区、行业、渠道的成本与收入,待时机成熟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并通过与预算的比较进行控制。此外积极寻求成本驱动因素,科学核算成本,并将目标成本法、边际贡献分析等应用于盈利分析,提升创新产品的效益。在产品层面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障产品、养老金产品分析,通过本量利分析比较产品线成本与收益及贡献目标值与实际值,并从地区、行业、作业、渠道角度控制业务部门和业务单元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在研发层面,从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设计、研发、评价等环节做好前期论证,加强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确保研发成果与研发成本匹配,做好软件规划及预算落实。在员工层面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探索实现员工层面工作控制表、损益表、学习成长表。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作计划与任务落实,从文化与制度方面营造良好的员工成长环境,促进员工学习与成长。在客户层面搭建客户盈利性分析模型,对费率、客户结构、获取成本进行分析,监测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客户流失率。在内部运营维度控制业务运转效率,从中标、签约、到账、投资、待遇支付、计划终止、客户服务等方面控制业务运转进程,将无效作业消除并增加增值作业,促进效率提升。

(三)预测层面,预测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养老保险公司的预测职能主要侧重于市场与业务、财务两个层面。在市场与业务层面,要与市场团队、研发团队紧密结合,进行市场分析、机会洞察及价格确定,与生产团队一起分析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从会计角度提供决策支持和增值服务。不仅关注目标、预算、绩效评价等信息,还要分析同行业竞争对手优劣势及供应商及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潜在的用户需求。在财务层面,预算控制、资金筹融资需求的确定、财务预警功能的发挥、目标成本的确定、收入预测、盈利预测、现金流预测等都需要发挥管理会计预测职能。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的最终产品,管理会计报告的价值最终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来体现。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准确及时刻画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另一方面对管理会计报告的前端业务流和信息进行规范和引导。从信息需求角度,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分为针对决策层的管理会计报告、针对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报告、针对操作层的管理会计报告。运用平衡计分卡,管理会计报告分为财务报告、客户情况报告、业务运营情况报告、员工学习与成长报告。从企业管理对象来看,管理会计体系报告包括销售情况报告、市场运营情况报告(供应商情况报告、政府与政策资源情况报告)、投资管理情况报告、财务报告、运营情况报告(受托、账管、投管、养老金、养老保障、受托)、风险管理情况报告、组织机构设计与运转情况报告、信息化情况报告。

(一)针对战略层决策者管理会计报告。战略层决策者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是其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对信息的要求高、关注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注重异常事件和数字、注重财务和业务经营成果的分析、注重预测,大部分决策问题是非结构化的问题,需要利用自身的经验来判断和决策。因此战略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内容更加宏观、重点更加突出,主要分为:经营环境报告、资源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报告、重大财务和经营决策情况报告、价值贡献情况报告、预算管理情况报告。

(二)针对中间层管理会计报告。中间层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结构化的问题,大多采用程序化的决策方式,比战略层决策更加深入,信息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预算报告、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情况报告、资金运营与现金流情况报告、绩效评价报告。中间层管理会计报告还可以应用平衡积分卡工具,通过管理会计基础体系和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构建开展动态评价,将公司战略进行细化,寻找价值驱动因素并评估权重进行评分,定期将评分结果向操作层反馈,通过操作层管理会计报告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并挖掘机会与调整事项,促进战略目标从战略层向操作层的有效传导。此外,由于养老保险行业是新兴行业,借鉴经验少,可以运用标杆法,从同业寻找标杆标准,并对本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三)针对操作层管理会计报告。操作层信息需求是公司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操作层报告一方面要面向企业战略传导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面向操作层实际需求。从战略传导需求来看,要将平衡计分卡动态评价结果及时传输到操作层,寻求战略目标在操作层落实方案,从操作层需求来看,一方面从操作层提升效率、提高效果、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自身管理报告需求,另一方面从业务角度满足产品、销售、投资、客服、信息技术、运营等操作层的信息需求。其中,产品报告侧重于不同业务线产品的经营利润和边际利润分析,以便为管理层提供最优产品布局与组合、研发决策信息。销售报告侧重于销售资源(人、财、物)的布局、产品、渠道、地区、预算等维度的销售进度分析报告。投资报告侧重于投资形势研判与投资策略报告、投资业绩评价报告、投资能力建设情况报告。客服报告侧重于客户满意度分析、需求分析、盈利性分析,以便提升用户体验,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创造新的盈利点。信息技术报告侧重于研发项目可行性评价报告、开发需求与成本管理、开发成果的运用报告,满足企业内部信息需求以及系统研发项目进展的动态跟踪与控制。运营报告侧重于从指令、资金、业务、信息流转等角度考量运营效率报告与运营质量报告、风险管理报告。

养老保险公司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与提升。随着管理会计的应用,必将带来财务功能的延伸,这也要求广大财务人员进一步提升素质,加强部门间联合与协作,推动企业价值创造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沈雪峰

养老保险人力管理应用论文 篇3:

浅谈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地不断进步,国家致力于发展各种现代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人才在企业中重要作用,只有在企业中充分利用好人才资源,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实现质的发展。而留住人才的方法就是要靠完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为这些企业高质量人才提供好的社会福利,当然,给企业的人才提供社会的保障也是国家的一个政策性的部分,有明文规定对人才提供这些福利,不仅仅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个好的开端,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一个新型的存在。通过将社会保险与企业的日常利益相结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存在,这是新时代企业的成办理念,也是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发展,经营之道。

关键词:养老保险;人力管理;重要性

养老保险的缴纳对于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应尽的责任,在履行责任的同时,我们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享受到当时所履行责任带来的好处。对于国家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与养老保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要使用一系列方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只用养老保险制度得以完善,才能让我们的生产经营变得更加的现代化,也会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发展重要作用

(一)养老保险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人力资源管部门是企业中较为基础性的部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完善。缴纳养老保险是企业的一个基本规定,也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总是会存在一些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阻碍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对此,要将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建设化,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按时不折不扣的缴纳养老保险,使其在员工出现意外的时候,为其提供最优质的保障资源。

(二)养老保险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效力

员工想要发展自身,不仅仅在企业当中,在社会当中也需要相对的一些福利措施。养老保险就会在其中给员工们带来一些积极影响,让他们从心里去意识到,他们的努力工作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让他们明白自己现在付出不仅仅可以体现在为他们的家人带来经济上的来源,也可以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提供重要保障,而这也是养老保险制度出现的最初目的。由此可见,当前社会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也是一个保障性的社会,相关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可以依赖的港湾,员工也可以得到他们相应的回报,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今后发展都有一定积极影响。

二、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致力于为每位员工提供最好的保障,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在当前企业运行发展当中,部分员工对于养老保险的缴纳,做不到及时的处理,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失,甚至企业对人力资源部门不够重视,不能开展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对团队的养老保险缴纳工作做得不到位。此举致使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有效享受养老保险福利,不利于所属企业今后的发展。

三、在企业中,加强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提高团队水平建设,保障养老保险缴纳工作

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到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对他们的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让他们在人力资源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社会是一个团体,企业也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发展,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团队之间相互配合,一个好的团体可以促使员工树立对养老保险的正确认知。

(二)树立对养老保险的认识,落实养老保险的缴纳工作

虽然国家在养老保险建设方面变得越来越明确,但是还是有好多的人不能去完全理解养老保险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对养老保险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想到自己的钱用于给他人养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觉得这是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必须要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来说,养老保险的缴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以后的生活变得充裕,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培养出更多热爱社会的高质量人才,所以强化团队建设,对于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是必要的。

四、结语

当前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要积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设,需要相关企业提供一定发展条件与经济支持,也需要员工去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此举不单单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今后生活的保障和寄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的管理體系与养老保险保障制度,对于社会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可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春迎.社会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1(03):107-108.

[2]杨迪.浅谈社会养老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2020(22):89-90.

[3]孙凤英.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财经界,2020(03):241-242.

[4]郭春玲.浅论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5):14+16.

作者:张诗萌

上一篇:超市合同三篇下一篇: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