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共9篇)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篇1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甲方:

乙方:

为了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稳定职工队伍,同时帮助职工建立一份补充的养老保障,甲方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同意为下属职工办理商业养老金保险。现就相关事宜,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条款:

一、乙方同意甲方为其办理商业养老金保险(包括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条款),具体投保的险种、保险金额、保险责任等由甲方全权决定。

二、甲方为乙方办理商业养老金保险而垫支的保险费,作为甲方给乙方的借款,若乙方满足下列条件的,则甲方不再向乙方要求归还该借款,同时乙方有权按保险合同的规定领取保险金。

1.职工在甲方工作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退职条件,且在甲方办理了退休、退职手续;

2.因工作需要,在人保系统内部调动的;

3.投保后,在职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身故的;

4.因特殊原因,由总经理室决定给付。

三、对下列情况,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归还上述借款及相应的利息。

1.劳动合同期未满,本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或单位决定与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合同期满,本人要求不再续签劳动合同而终止劳动关系或单位决定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而终止劳动关系的;

3.除本协议第二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以外原因离开公司的。

四、乙方同意将保险单存放于甲方处作为质押,质押期至保险金支付时止。

五、若乙方在离开甲方单位一个月内,未按本协议第三条规定向甲方交清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的,则甲方有权向保险人申请办理解除保险合同手续,解约金款项归甲方所有。

六、在质押期内,乙方不得向保险人办理保险合同转让、挂失补发、投保人变更、解除合同、保费垫交、减保、减额交清、权益转换、保险关系转移等事宜。

七、本协议对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甲方为乙方办理的所有商业养老金保险事宜均有约束力。本协议签订前,甲方已为乙方办理了商业养老金保险的也按本协议执行。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九、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篇2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无论是年轻人为了缓解未来的生活压力,还是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同时自己过一个安逸的晚年,都会使购买养老保险成为时尚。

社保与商保:一个都不能少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保障制度,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是因退休、失业、伤残而失去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商业养老保险则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按国际惯例,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政府强制参加的基本年金;二是企业、行业举办的职业年金;三是个人储蓄性年金,即商业养老保险。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已经向个人倾斜,企事业单位还要负担日趋繁重的养老费用,其弊病越来越明显。因此,随着退休制度改革的深入,由国家和企业单位负担个人全部养老费用的方式将不复存在,人们有必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做打算。

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其特点是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发放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其费基、费率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商业养老保险最主要的特点是其较高的保障水平,并且用户可以灵活地选择保障程度。“保险是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这种说法虽有其偏颇之处,但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靠社会保险并不够,还需要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在国外,商业养老保单是和房产、汽车并列的高档消费品。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从20~60岁只有大约40年的时间有收入,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收入连续地分配到没有收入的时间段去。保险是最适合于这种需要的一种投资方式。

商业保险市场“蛋糕”巨大

我国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家,正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按照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在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

与此相对,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但各层次发展不均衡,总体覆盖面小。截至2006年底,在2.8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了1.88亿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有5374万人,仅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22%。

保监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为626亿元,占GDP的比例不足0.5%,人均保费不到50元。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巨大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低保障、广覆盖,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保障需求;受城镇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企业年金制度还难以惠及广大的社会群体。从世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平衡,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掘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我国目前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可目前大多数居民的商业保险意识淡薄,保险公司运作商业养老保险的经验不丰富,这些都是制约商业保险发展的“瓶颈”。对此,要制定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对策。

首先,国家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养老保险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扶植和支持。保监会2007年发布的《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养老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这个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法规,制定了不同种类养老保险业务在投保、核保、投资、退保和客户教育方面的经营管理制度要求;规定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主体条件,明确养老保险公司设立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推进产品管理的专业化和推动养老保险专业化队伍建设。保监会同时宣布,将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养老保险产品,研究开发指数联结型产品和变额给付型产品,以及为家庭成员同时提供保障的联合生存和最后生存年金产品;建立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计划或政府认可的个人养老金计划;积极探索覆盖失地农民、农民工等人群的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其次,商业保险公司加强险种开发工作,制定完备的养老保险条款。保险公司在险种设计上不要过于追求形式,要讲究实际。对于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利益,可采用固定的现金价值加一定红利的模式,这样既能让保户吃了“定心丸”,又能产生一定的吸引力。现金价值的确定要充分权衡银行利率的变动情况,至少保证30年不变,预定红利在保单生效两年后根据资金收益率状况公布。在缴费方式上要灵活,允许保户在周、月、季、半年、年、趸缴中任意选择。为了方便保户投保,要合理布局营业网点,可试行用IC卡代替保单,上面应有各项条款内容,插入计算机内又有看到各种寿险准备金的情况及公司的资信材料,让保户能充分了解保险公司。还可利用银行网点代收保险费,因为银行有方便的网点,有受过培训的职员,有优质的服务,有电脑设备。如新华寿险公司在北京与银行合作,开业不到一个月保费收入逾亿元,银行的营业网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商业养老保险该咋选 篇3

养老金有这样的特点:必须是一笔稳定增长的现金;必须保证这笔钱专款、专管、专用;应该是持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我们的生命长度一样长的现金。

针对养老金的这种特点,该如何为自己挑选合适的养老保险呢?

4种养老保险供你选

目前,市场上可覆盖养老需求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统型养老险

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0%~2.4%,从什么时间开始领养老金,领多少钱,都是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和预知的。但寿险产品预订利率市场化迈出第一步后,未来养老险的利率渐渐更具吸引力。

优势:回报固定。在出现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回报利率。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售的一些养老产品,按照当时的利率设计的回报,回报率达到10%。

劣势: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因为购买的产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胀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就存在贬值的风险。

适合人群:比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人。

分红型养老险

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优势: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理论上可以回避或者部分回避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威胁,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

劣势:分红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因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损失。要挑选一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保险公司来购买该类产品。

适合人群:理财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容易冲动消费,比较感性的投资人。

万能型寿险

这一类型的产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证最低收益,目前一般在1.75%~2.5%,有的与银行一年期定期税后利率挂钩。除了必须满足约定的最低收益外,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优势: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目前大部分为5%~6%,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账户比较透明,存取相对比较灵活,追加投资方便,寿险保障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高或降低。万能型寿险可以灵活应对收入和理财目标的变化。

劣势:存取灵活是优势也是劣势,对储蓄习惯不太好、自制能力不够强的投资人来说,可能最后存不够所需的养老金。

适合人群:比较理性,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的投资人。

投连险

也叫“基金的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

优势:以投资为主,兼顾保障,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只要坚持长线投资,有可能收益很高。

劣势: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动而盲目调整,有可能损失较大。

适合人群:比较年轻,能承受一定的风险,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人。

交费方式需思量

养老险属于强制存款的保险,如果想要让老年生活比较宽裕的话,存得太少起不到效果。相对于健康险来讲,养老险的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容易成为经济负担。所以,选择养老险的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如果经济条件转好,可以逐渐增加。

对大多数工薪族而言,最好选择10年、15年或20年期缴方式来存保费。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钱作为保险费,既能满足储蓄养老的需求,又不会造成太大经济压力。缴费期限不同,保费差别会很大。养老险缴纳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越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缩短缴费期限是较为经济的方式。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年人,可以选择一次趸缴,或3年缴、5年缴等短期缴费方式。尤其是万能型产品,因为是月复利结算,越早存入,本金越高,收益越高。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领取方式有讲究

万能型寿险和投连险的领取方式比较灵活,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提出申请,传统型养老保险和分红型养老保险通常有保证领取、终身领取或一次性趸领3种方式。保证领取的方式即在一定期限内确定领取额度,如果没到期限被保险人不幸离开人世,可由受益人继续领取到约定期限。终身领取的方式即在约定的年龄开始领取,直至终身,身故还有一定的身故保障。趸领的方式即是在约定的年龄把所有的养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

保证领取型适合对自己的预期寿命不乐观的投保人;终身领取型适合家族有长寿史的投保人;趸领适合没有准备足够的医疗基金的投保人。

如果没有任何商业保险,原则上应做好全家人的意外和重大疾病医疗基金的准备之后,再量入为出规划养老保障,且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产品或组合方案。年轻人前期在养老方面的投入可以适当降低,待收入逐步提高后再增加,保险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根据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定期进行调整。要想选择得明明白白.搭配得合情合理,建议咨询专业的经纪人或理财师。

案例1

王小姐,28岁,未婚,目前在一家私营企业任职,月薪4000元。有基本的社保,她打算在50岁退休,退休后希望能达到中等水平的生活。

如果目前中等生活水平按每月3000元,即每年36000元计算,假设通货膨胀率每年为5%,22年后的105309元相当于现在的36000元,如果她准备退休金到80岁,即50岁起每年领取10万元,连续领取30年。根据王小姐目前的收入状况,建议以投资连结保险加万能保险的组合来准备养老,适当博取高收益。

投资连结保险可选择瑞泰人寿的安裕之选,每月存800元,万能保险可选择中英人寿的财智人生终身寿险(B款)每年存15000元,都连续存20年。以投连险预期10%年收益计算,20年后安裕之选的账户资金约为60万元,取出后追加到万能账户,如果万能账户以6%的平均年收益计算,那么到50岁开始每年领取10万元,一直领取30年到80岁,80岁后账户还有49万元左右可以继续增值。

案例2

刘先生,40岁,已婚,某企业的高管,年收入约15万元,目前房、车都有,且无负债。刘先生打算60岁退休,希望能过上高质量的退休生活。

如果目前高质量生活水平按每月5000元,即每年6万元计算,假设通货膨胀率每年为5%,20年后的159197元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假设刘先生准备退休生活金到80岁,即60岁起每年领取16万元,连续领取20年。根据刘先生的情况,不适合冒太大风险来准备养老金,如果选择传统型或分红型产品来达到理想额度需投入较多,因此采用万能保险比较适合。

商业养老保险如何选择? 篇4

此款保险养老年金开始领取分为五十、五十五、六十和六十五周岁四种,投保人可选择其中一种作为自己的养老年金开始领取年龄。它的领取年限分为两种,一种是领取二十年,一种是领到85岁,也是由客户自己选择。被保险人在约定的养老年金领取期间身故,公司会按约定领取期限内尚未领取的各期养老年金之和一次性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这一点比个养好,对于自己的爱人、孩子,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此款保险的养老年金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与国寿个养相同的方式,就是年领金额固定不变,叫平准年金;另一种是年领金额每年增加5%。假如第一年领1万元,那么第二年领10500元,第三年领11000元……直至满期,叫增额年金。

福禄满堂的年金可以灵活领取。如果到时候养老金充足,可以不去领年金,而是放在国寿复利生息。今年的复利生息保底利率是3.5%。客户可以随自己的需要来领取。

同时,福禄满堂有身故保障。被保险人在养老年金开始领取日前因疾病身故,按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与现金价值两项金额中的较大者给付疾病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被保险人在开始领取日前因意外伤害身故,按所交保险费(不计利息)的200%与现金价值两项金额中的较大者给付意外伤害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给小孩子投福禄满堂的话,后期的现金价值是高于两倍保费的,所以也是二选一。)

至于福禄满堂的年金领取方式,我认为如果是有社保的客户,建议考虑平准领取,必竟现在通货膨胀这么严重,钱早一点拿到自己手里相对值钱一些。但是,如果没有社保,只有商保,建议考虑增额领取,以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例:男性,30岁,每年交一万元,交费期20年,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领至85岁。

平准领取,每年可领1.508万元,共领37.7万元。若放在保险公司复利生息,满期时可领54.98万元。

增额领取,第一年可领9740元,每年增加487元,至85岁时年领21428元。共领38.96万元。若不领,复利生息满期时可领54.11万元。

红利累积至满期时约为27.58万元。

如果在60岁前疾病身故,最高理赔20万元。如果在60岁前意外身故,最高理赔40万元。如果在60岁后身故,一次性给付尚未领取的养老金。

三、鸿寿年金保险,这款保险是保障至80岁的定期保险,带有较高的身故保障,年领金额相对较低。适合高收入群体。特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此款保险年金开始领取年龄分为五十五周岁和六十周岁二种,投保人可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年金开始领取的年龄。从年金领取日开始,至79岁时,每年领取保额的5%。80岁满期时一次性领取两倍保额,合同终止。从合同生效直至八十岁期间,身故保障也是两倍保额。

例:男性,30岁,每年交一万元,交费期20年,保额为14.0845万元。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

从60岁至79岁,每年领年金7042.25元,共领14.0845万元。

80岁时再领28.169万元。

累计红利至满期时约为25万元。

从30岁至80岁期间,身故保障金为28.169万元。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篇5

答:先这么说,基金投资组合是不是合理,需要先看股债比例,再看你买的产品个数。

30出头正是收入和支出都在增加的阶段,配置六成的权益类(股票+股票型基金)资产比较合理,余下配置债基+货基。货基的意义是提供不时之需的备用金,所以不能全部用债基替代,其金额由各人衡量。如果觉得这样的配置比例还是保守,可以在定投中加大对偏股型基金的侧重。

定开基金的投资,如果对产品和基金经理有把握,选2-3个集中投资也就足够了,1个期限较长的3年定开,一个期限较短的1年或6个月定开,搭配好期限利于资金调配。但是目前国内现状是许多产品只能各领风骚两三年,所以吃不准的基民陆陆续续买了五六个也属正常。我的建议是,封闭期酌情减量减到2-3只。

除了收益率,更要关注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以及同类产品平均水平。说得明白一点,就算正收益,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也不该继续投,因为这样意味着产品的收益来自市场,而不是基金经理和管理团队的努力。相关信息在基金年报里都有,天天基金的产品页面上可以下载。

有人说白酒类涨幅很大了,其它消费类还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吗?

答:当前消费股的预期变坏,资金出逃,之前表现最好、资金仓位高的白酒和家电领跌。有可能春节前有反弹,但短期市场预判很困难。

消费和医药板块属于弱周期板块,换大白话讲,就是民生所需,不管经济好坏都是有市场需求的。从这个角度讲,中长期都可以配置消费和医药。

然而,如果你在当下急于抄进,不管是白酒还是家电,又或者是医药,抄进坑里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些板块经历了一波炒作,正处在“还债”行情之中。再好的股票,也要有合适的价格才能入手,所以老娘舅建议你,如果想配置相关板块的股票或基金,还是尽量等尘埃落定之后再说。

所谓长期投资,是指在你用一个好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标的之后,不要轻易脱手。没有好的价格,何谈长期投资。

对于60岁以上性格极端保守的老人,在二线城市跟打工的孩子一起居住,在农村有买社保和养老的,如何守护他们的养老金?

答:你提到的需守护“养老金”,理财老娘舅理解有两层面的意思。一是65岁之后能陆续拿到的养老金,这一笔钱不会太高,甚至用于日常花销基本都不够,基本不做太多规划。二是目前手上有一些积蓄,用于自己未来养老的钱。对于这一笔资金呢,老娘舅建议是采取最稳健的投资策略,就拿5万闲置资金为例:1、存银行,可采用定期,比如3年期,每年差不多有1370元左右,优点是方便稳定,但收益最低;2、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目前近一年的收益水平在3.5%左右,一年差不多有1750元,收益会有波动;3、买国债,以今年11月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为例,必须前往银行柜台购买,发行时间在11月10日到11月19日期间,票面利率3年是4%,5年4.27%。如需购买,可尽早去排队,每个银行网点是限量的,未必能买到;4、可以关注一些养老基金(一定要选正规军公募基金),目前此类基金很多是目标2035年的,但每日可以买,买完之后锁定3年,这类产品风险相对高一些,而且属于新品种,无历史业绩可参考,可纳入考察范围。

现在油价六十左右,是否可以开始定投?定投的周期大概是多久呢?如果是周期也跟普通股票指数一样三到五年的话,我就不想定投那么久了

答:你这个问题问的是定投,但是你心里抱有未来短期会涨的心态。老娘舅不建议预测未来市场,以一种投机的方式去投资。定投是可以的,石油可以配置一小部分资金,但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坚持,达到你心理预期的止盈点再卖出。周期不一定很短,也不一定很长,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和景气度有关,还会受供需两端的影响,从市场规律来看和美元也有关系。比如,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石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当产油国发生局部风险事件,会短期推高油价;美联储利率变动与油价的变动呈反比,美联储降息,油价会得到提振。近期,美联储加息趋势明显,油价大概率会承压下行。11月14日,美原油期货盘中跌超8%,创逾三年最大单日跌幅,就是一个说明。

MSCI指数是否跟沪深300,上证50的重合度很高呢,如果是的话,那我目前就已经投了沪深300,就没有必要再去投一次相关度很高的产品了吧?

答:你提的这几个指数都属于大盘蓝筹风格,确实重合度高,不过又有细微区别,像上证50、央企50属于蓝筹中的蓝筹。看好蓝筹表现的话,可以再投一只上证50或者央企50。不想资金过于分散,也可以不另外再投了。

如何选择债基?

答:如果纯就债基选债基,那么一个简单的新手指南是点开天天基金首页,选“基金排行”,然后选“债券型”,就能看到诸如“长期纯债”、“短期纯债”、“混合债基”、“定期开放债券”、“可转债”的分类,每个分类下都可以看到“成立来”、“今年来”、“近3年”、“近2年”、“近1年”等不同期限下基金的收益排序。那些中长期都能维持稳定的基金,基本上可靠度都比较高了。需要提防的一种是收益看起来超高,但是仔细看阶段收益率却呈现负数的,那其实是被巨额赎回造成的。当然,在选定之前还要看看基金规模的变动,以及基金经理的变动。

基金经理更换了,我是否要赎回基金 ?

答:一般来说,买得好好的基金,基金经理突然换了,往往是基民要弃它而去的节奏:有可能是这只基赖以成名的基金经理跳槽了,或者索性“奔私”了。基金20年有很多故事,老娘舅在此就不细讲了。

但是,更换基金经理就只有坏事吗?其实也不是。老娘舅举个栗子:你去看农银汇理行业领先这只基金,看看基金经理变动和任期收益,弄不好会觉得,第一位基金经理最厉害,2年不到实现了142%的任职回报,第二位基金经理负收益,第三位也就是现任基金经理,快3年了任职回报才“刚刚”53.13%。但实际上呢?在成立初期,这只基金的业绩不算突出,一度跑输比较基准,第二位基金经理赶上了熊市,在震荡中被行情反复洗刷。恰恰是现任基金经理在9月接管以来,这只基金收益率持续攀升,也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所以,说到最后变成了一句老生常谈:换了基金经理,也要给基金一个考察期。要考察的不止是区间收益,更有该产品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情况。

如果这只产品是正收益,但是跑输同类产品怎么办?老娘舅告诉你:还是看业绩比较基准。如果既跑输同类,又跑输业绩比较基准,那还是出掉吧。

我五六十岁了,买目标养老基金可以吗?

答:养老目标基金分两种,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目标日期型的主要针对70后,比如“2035”代表着2035年退休,以60岁退休来计算,这个目标日期针对是43岁上下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现有的目标日期型养老目标基金都不适合五六十岁的人,因为风险错配了。倒是目标风险型的基金你可以考虑,这种类型的养老目标基金以风险控制为产品主要导向,它的办法是把限制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在0-30%之内,定位为较为稳健。

麻烦分析一下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的优劣和实用性?

答:你问的应该是商业型养老保险(目前政府在力推税延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型养老目标基金的区别。这二者服务的目标一致,都是为群众提供养老投资的产品,同属于第三支柱。

从产品角度来说,商业型养老保险属于成熟产品,无论是在国内国外都有较长运作时间,而养老目标基金仅有在国外的运作历史,在国内属于新产品,没有既往历史。

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养老保险产品在保本上是第一位的,养老目标基金还是有一点点亏损的可能性的,基金契约里也写了,不承诺保本。

从收益角度来说,养老保险产品是定死的,3%上下的年化收益率,养老目标基金没有约定收益率,但超过3%的可能性较高,老娘舅认为中长期实现平均5%-7%的年化并不是难事。

如果你已经买了商业养老保险,这意味着你每月能够截留下来的剩余理财资金已经少了一半,这样老娘舅倒是要建议你可以做一做风险调整,定投波动更大的基金产品,去争取更高收益率。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篇6

浅析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在养老保险领域的结合

 

作者:廖浠伶

论文关键词:养老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结合

论文摘要:近年来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指出,在养老保险领域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二者的有效结合更能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

养老几乎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将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养老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联合国评定人口老年型国家的标准,我国早在就已步入老年型社会,这是严重的在经济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就过渡到老龄化国家的未富先老。并且我国老龄化现象来得早、发展快,老龄人口基数大,因此,采取有效社会措施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老百姓养老主要有三种途径:个人储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其中个人储蓄是最传统的的养老方式。但由于收入有限,绝大多数人无法依靠储蓄积累较多资金,并且储蓄具有随意性、无计划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仅靠个人储蓄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养老的重心应在于养老保险计划的参与和实施。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完善,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保障程度普遍较低、资金投资运营渠道较少且资金收益不高、资金安全性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实践表明,单一的传统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已不能够解决日趋复杂的养老保险保障问题。从国际保险业形势来看,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以建立多支柱、市场化为方向的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商业保险具备多年累积的精算优势,同时还具有营业网点众多、账户管理经验丰富、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完善、社会资源分配利用合理、收益无需纳税等明显优势,已逐渐渗透到社会保险的管理中,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互补充、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在养老保险方面,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只能向参保退休人。员提供最低保障待遇,即当地平均工资20%左右。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只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了保持人们的就业积极性,防止“动力真空”的情况出现,社会保障率不能越过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界限。因此,如果遇到购房、生重病或长期生病等情况,老年人很可能陷入贫困的窘境。除此之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养老保险恰能较好满足人们的需求,弥补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它不仅能提供适度的保障,为保户提供多元化的领取养老金方式,如每月领取、每年领取或一次性领取,还开拓了养老保险的多功能,如分红、保障最低收益、投资账户等。第二,加速养老金的积累,实现养老金的有效支付。目前我国企业的平均缴费率为23%,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国际警戒线为20%,世界各国企业平均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率为10%.我国偏高的缴费率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企业普遍存在逃避缴费和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动机,使养老保险基金隐性流失严重;二是加大了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经营造成压力。另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随着退休人员的急剧增加,退休费用也飞速增长,这导致社会统筹基金不足以支付同期的基本养老金。因此政府不得不动用个人账户的资金,将社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都用作现收现付,致使个人账户空账运转,无法积累。商业养老保险具有精算优势和丰富的账户管理经验,它能够积累更多的养老保险基金,有效解决因退休人员迅速增加以及物价上涨而导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偿付能力不足的难题。这有利于缓减社会养老保险对企业和政府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劳资负担,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奠定基础。第三,有助于加强资金管理,健全监督机制。温家宝总理曾说过社会保险基金是“高压线”,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切实管好用好,确保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这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在加强资金管理合健全监督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保险本质上属于盈利事业,因此在养老资金的运用和管理上更注重效益及效率,在监督上也更加严格。它对社会保险的渗透可以加大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提高资金周转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流失,改善社会统筹账户及个人账户资金缺乏的现状。

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也可以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很好的补充。商业保险的服务对象是具备保险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其保障范围较窄,不具备保险能力的人来说无法得到保障。这时社会保险就能发挥作用,它是人民的养老“保护伞”.它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保险基金,来为保障人们最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它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人越多,受保障的人群也会不断扩大,人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也会提升。

总的来说,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商业养老保险是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只有先解决好生存问题,才能去解决生活问题,所以社会养老保险是商业养老保险的运行基础和前提。然而,仅仅解决生存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尽量去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为人民谋福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架构,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维护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而社会养老保险正是养老保险领域的稳定器、减震器、调节器。而商业养老保险在方案设计、资产管理和待遇发放等方面,对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有着不可获缺的重要作用。

综观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们需要依靠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结合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有限实施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为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光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

[2]熊盛文。关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

[3]林义。社会保险[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浅析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 篇7

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移交给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但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 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更是陷入了停顿阶段。可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 如何为失去工作能力的农村老龄人口提供养老保障, 如何衔接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上, 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 或者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目前,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44亿, 而其中近六成分布在农村。可以看出, 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并且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随着人口增多,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农村地少人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土地的保障能力越来越弱;同时, 随着物价的上涨, 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工作能力的逐渐丧失, 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已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需求。因此, 保障性强并且保障方式灵活的商业养老保险, 在此时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同时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思路, 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身保险的发展方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6月24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农村养老保险, 正是因为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 农村显然也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力市场。我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口数的80%左右, 如果能够合理的开发并且占有这个市场, 对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拓展, 无疑具有巨大的效益。

2. 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保险意识不强, 经济能力有限

在我国农村, 许多人都有完全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 养儿防老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想法, 农民对保险的了解很少, 保险意识淡薄, 购买保险的意愿非常弱。同时, 由于经济能力有限, 农民不愿花太多的钱去购买保险, 这也制约了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拓展。

2.2 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多数养老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并没有充分考虑城乡差异。由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是在城市进行的, 因而所开发的产品大多数是针对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购买能力、保障需求而设计的。然而, 保险公司往往不顾农村与城市的保险需求差异, 简单地把在城市销售的产品直接或稍微改头换面就搬到农村市场。这样, 就使其难以适应农民的实际需要, 保费相对较高, 大多数农民无力承受, 大大降低了保险产品对农民的吸引力。

2.3 拓展农村市场时的代理人问题

许多分布于农村的代理人素质较差, 缺乏职业道德, 不能建立起与农民之间的良好关系, 大大制约了保险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而且, 营业网点少也使得农民对保险的可靠性产生质疑。

3. 促进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须以政府为主导

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和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出台相关税收和财政金融优惠政策来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 建立合理的利益诱导机制, 扩大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 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3.2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保险意识

农民的保险意识薄弱, 是和相对闭塞的信息交流相关的, 因此, 政府和保险公司应该深入农村, 广泛的开展宣传工作, 树立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 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 使农民真正了解、接受商业养老保险。

3.3 加大对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

现行的绝大部分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都是针对城镇人口开发的, 如果要让农民接受商业养老保险, 合适的产品肯定是必须的。因此,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 人口结构情况, 以及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特点, 开发与农民的收入相匹配, 以及能够较好的保障农民需求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并且, 在缴费方式上, 尽量灵活化, 在业务方式上尽量简化程序。

3.4 提高农村商业保险的服务质量

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的代理人, 由于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时间较短, 以及本身的素质较差, 使得对农民的服务态度存在极大的问题, 因此, 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代理人的培训以及管理, 让代理人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 同时, 加强保单的售后服务, 建立保单持有人对保险产品的信心, 增强客户对保险公司及其产品的了解, 树立良好的口碑, 以利于产品的推广。

摘要:目前,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等因素, 使农村依赖土地和家庭来养老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养老保障需求, 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面临极大挑战。因此,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崔玉.我国农村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探析[J].中国改革论坛, 2008, (10) .

[2]李艳.简析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 (5) .

[3]苏爱民.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业, 2009, (12) .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篇8

【关键词】养老保险;缴费;协议解除合同;养老金

1.基本情况

一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男,出生日期1951年12月29日,参加工作时间1970年12月1日,养老保险开始缴费时间1996年1月1日,退休时间2011年12月1日(满60岁),退休类别为正常退休。2001年9月与单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以后的缴费根据山东省公布的上年度的省直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基数缴费。

2.计算所需要的公式

累计缴费年限=总月数/12

视同缴费年限=从参加工作到1995年12月31日前的总月数/12

缴费指数=当年缴费基数/当年养老保险省直管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平均指数=历年指数之和/年数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平均指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缴费工资*1.3%*视同缴费年限

3.分三种情况缴费情况核算养老金

根据山东省的有关政策,不再按零指数计算。

第一种情况: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一直不缴费,个人账户总额:11299.25

缴费年限:373/12=31.08,视同缴费年限:301/12=25.08

经计算,基础养老金:987.09元,个人账户养老金:81.29元,过渡性养老金:876.92元,基本养老金(上述三者之和):1945.3元。

第二种情况: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一直以60%缴费,个人账户总额:33086.84

缴费年限:493/12=41.08,视同缴费年限:301/12=25.08

从2002年至2011年个人缴费总额:46368元

经计算,基础养老金:1366.6,个人账户养老金:238.0元,过渡性养老金:975.2元,基本养老金(上述三者之和):2579.8元。

第三种情况: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一直以100%缴费,个人账户总额:44467.03元。

缴费年限:493/12=41.08,视同缴费年限:301/12=25.08

从2002年至2011年个人缴费总额:77078.4元

经计算,基础养老金:1526.8元,个人账户养老金:319.9元,过渡性养老金:1229.4元,基本养老金(上述三者之和):3076.1元。

4.对养老保险缴费与核算的养老金进行分析

第一种情况:协解后未交费,核算养老金1945.3元

第二种情况:协解后按60%缴费,从2002年到退休个人共缴纳46368元,核算养老金2579.8元,与第一种情况月养老金多出634.5元,只需6年1个月就可将多缴纳的保险费拿回。

第三种情况:协解后按100%缴费,从2002年到退休个人共缴纳77078.4元,核算养老金3076.1元,与第一种情况月养老金多出1130.8元,只需5年8个月就可将多缴纳的保险费拿回;与第二种情况月养老金多出496.3元,只需5年2个月就可将多缴纳的保险费拿回。

商业养老金保险协议 篇9

献综述

梁彩芬 40805012

08级保险一班

指导老师:陈晓安

一 前言

随着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为银行保险的出现提供了基础环境。欧洲国家的金融超市模式已形成并逐步发展,在金融超市(在欧洲表现为金融控股公司)里,同时有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产品,金融超市开发出这些产品之后进行营销管理,提供给客户一站式的服务享受,客户可以在金融超市中购买抵押贷款、储蓄产品和保险、证券产品、基金产品等一揽子金融产品,节省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即各金融公司经营属于自己范围内的业务,不允许交叉经营,同时也不允许各金融公司相互投资。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管制比较松,允许各金融公司进行混业经营。相比于国外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良好发展,我国的金融业要蓬勃发展,不可避免的要追随欧美国家的脚步,顺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保险市场潜力也是很巨大的。作为世界保险市场上的重要角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势必要出现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度融合。因此,银行保险模式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我国虽然实行分业经营,但是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金融业务上的分离。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这之后,我国的金融也相互合作并且相互渗透。目前我国有以下几个意欲成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公司,如光大集团拥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平安集团拥有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这两个公司目前都发展良好,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会出现诸如美国花旗集团、台湾富邦集团一样的大型多元化金融集团。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的各金融公司渠道共享的现象:银行中已经出现了保险产品、证券产品和基金产品,银行充当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营销渠道角色。银行经营保险公司的产品,出现了银行保险。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银行保险只是出于最初级的阶段,及银行尚未开发出自己 的保险产品,只是简单的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从而获得中间业务收入。

本文作者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了银行保险的发展:银行保险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关于银行保险的研究理论,最后通过简要评析得出了我国银行保险所处的阶段及其阶段特征。

二 银行保险的发展阶段

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结合历史悠久。如比利时的CGER,西班牙的La Caixa和法国的CNP公司,从19世纪开始就全面提供银行保险服务了。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保险,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萌芽的。学者普遍认为全球银行保险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萌芽阶段。这一阶段,银行保险局限在银行充当保险公司的兼职代理人(insurance agent)角色,即银行通过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品,向保险公司收取中间业务手续费介入保险领域。从严格意义上说,银行保险没有真正出现,因为银行只是把触角伸到保险领域的分销环节。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步阶段。这一阶段,银行开发出与其传统业务不全相同的资本化产品,比如养老保险年金产品,全面介入保险领域。在这一阶段,银行自主开发与保险公司具有竞争性的产品,涉足保险产品的开发,被认为是银行保险的真正起源。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为:(1)银行主动参与到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不再是为了减轻竞争压力而被动开发。(2)向全世界扩散。本阶段,银行为应对保险公司的竞争,采取了很多措施,结合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大力增加保险业务的投入。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专业化阶段。银行保险呈现分化趋势:(1)向银保一体化的更高形式迈进,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实现了高度融合。不但在产品开发和销售支持运用统一管理和技术平台,而且具有很强的开发客户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客户资源共享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2)银保模式转为协议销售或者战略联盟。

通过对银行保险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保险的发展史,就是银行保险从融合较为轻微的初级阶段,走向银保一体化高级阶段的历史,同时也是在销售协议,战略联盟,合资公司和建立金融化集团这四种基本模式中,不断博弈并且最终选择的结果。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金融监管环境,甚至还可以说在同一国家的金融机构内部也有不同的金融发展需求,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方式各异。

三 国外文献综述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的定义多种多样,有学者认为银行保险是一种销售渠道,也有学者认为银行保险是一种经营策略,还有其他学者认为银行保险是一种组织形式或者业务流程。

(一)渠道说

“渠道说”是银行保险发展初期的定义,即运用银行的渠道销售保险(且主要是人寿保险产品)。Dolisa K.Flur认为“Bancassurance is a term for selling of insurance by banks.” 寿险营销与研究协会(Life Insurance Marketing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 LIMRA)所编著的保险词典中认为银行保险是指“通过银行与建房互助协会下属全资分支机构,而不是保险公司提供寿险服务。”《亚洲的银行保险》报告(世界知名的瑞士再保险公司2002年发表)认为“从最简单的形式看,银行保险就是经由银行销售保单”。《世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前途与问题》(经合组织2000年报告)认为“most commonly refers to banks selling insurance products and usually vice versa”,即“指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或者保险公司销售银行产品。”

(二)产品服务说

产品服务说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以达到服务效率最大化。”Alan Leach在其著作《欧洲银行保险中的问题及2000年发展前景》中提到“银行保险包括传统银行、储蓄银行和建房协会在内的,对保险产品进行制造、营销和分销的服务。”英国保险业把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保险是银行的一种经营方式,即由银行销售通常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美国学者Dr.Michael D.White认为“由商业银行或者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交叉持股的机构,经营保险类产品或者交叉营销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任何产品或者服务。①”在德国,银行保险也被认为是由保险公司和银行提供的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

(三)经营策略说

经营策略说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与其经营主业相关的商业策略。《银行保险:关于银行业和保险业竞争的调查》中(瑞士再保险公司1992年发表)提到“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旨在金融服务市场以一种或强或弱的一体化方式经营的策略”。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 Group)2001年的报告《实践中的银行保险》认为: Bancassurance is the provision of insurance and bank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rough a common distribution channel and/or to the same client base。即“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一批相同顾客提供银行与保险产品或者服务。

四 国内文献综述

银行保险是欧洲金融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早已开始。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国台湾学者凌氲宝(1999)所著的《银行保险》认为:银行保险是透过银行将保险产品销售给银行客户。这种观点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经营背景下所做的,时间发展到现在这个定义已经不能正确的代表银行保险。从产品提供的角度,我国的学者郑伟、孙祁祥认为 “银行保险,又称银保融通,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达成的一种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安排,其中,保险公司负责产品的制造,银行负责产品的销售。”还有其他的观点,比如我国学者栾培强认为“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银行既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销售保险产品(Start-up),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Venture)经营保险产品。”张洪涛则认为“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 结论

通过上述三种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经营策略说比起渠道说、产品服务说来说更能全面的反映银行保险的内涵。渠道说还只是停留在对银行保险的表面特征、初期表现的归纳,无法反映银行保险的其他特征:建立销售联盟,合资企业,新建企业等其他高级经营模式,而且还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银行保险是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销售外的第三条补充性渠道。产品服务说更注重的是银行保险更深层次的含义:银行和保险联手开发、营销保险产品。此时的这个定义,已经在银行和保险融合的程度上更进一步。银行不再是分销渠道,而是参与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此时的银保产品具有如下特点:更强针对性和更适合银行销售。这种说法比渠道说更进一步,但还有失偏颇,一个成功的银行保险还包括文化、技术、渠道整合等因素。经营策略说强调银行和保险的结合是双方的策略选择,根据不同的市场条件和制度规则,双方的策略选择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模式。策略选择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整合,这就要求双方不仅要整合渠道和产品,还要整合技术、文化等方面,因而经营策略说比起渠道说、产品服务说而言更全面地反映了银行保险的本质属性。

归纳汇总并比较国内外研究对银行保险的定义之后,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接受的“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定义方式,还是很宽泛,未将合作双方和全部内容涵盖其中。一般认为,保险业务可以划分为保险产品的制造环节(manufacturing)和销售环节(distribution),其中制造环节包括产品设计、承保和理赔,传统意义上只有保险公司才具有制造环节的专业性;而销售环节可以外包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来做,并非保险公司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所在。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银行保险是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资金互动、工具复合和业务交叉的“全方位融通”。对此,本文理解的银行保险概念是广义的,特提出如下定义与读者探讨:“作为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以及金融服务融合和创新的产物,银行保险

是指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相互融合渗透的战略,是充分利用和协同双方的优势资源,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一种综合化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Best’s Review, Property Casualty Edition, June 1996 [2]Harold D.Skipper, International Risk and Insurance: An Enviromental-Managerial Approach, Irwin/McGraw-Hill, 1998, p116 [3]栾培强.西方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其动因分析,国际金融研究[J],2000年第8期

上一篇:论文大学生的恋爱观下一篇:人大预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