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当今社会里,流行音乐不可否认的成为较具影响力和拥有较多欣赏者的音乐形式之一,而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若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时代所赋予流行音乐的多元因素运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更好的开拓教学思路,并对音乐教育向前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如何运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它的群众性、娱乐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甚至盲目的追随,音乐教育界针对流行音乐是否能够进课堂展开了讨论。其实内容健康,旋律流畅的流行音乐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音乐课堂的现状,讲述了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流行音乐,选择好的流行音乐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有效利用流行音乐,挖掘传统音乐的元素;结合教材,有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流行音乐,以及好的流行音乐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职学生 中职音乐教育 中职音乐教学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流行音乐已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登上了世界舞台,并迅速发展为社会主流,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音乐曲风更加成熟、国际化。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现代音乐,它的通俗性、娱乐性、快速更替性的基本特征已使它能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市场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广大的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同时,中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成熟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准确鉴别流行音乐的优劣,而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学生又不喜欢,这正是音乐老师所不愿意看到的。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止是简单的满足学生,而是有选择的、有目的的将那些健康的、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课堂。通过流行音乐的加入,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文化,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给学生提供正能量,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职学校音乐课堂的现状

近几年来,流行音乐凭借着强大、丰富的传播手段,逐步进入校园,据调查显示,现在90%的中职学生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音乐表示不喜欢或是不感兴趣;95%的中职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由此表明,流行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流行音乐的出现,不仅在青少年中迅速的传播,也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较低,许多家庭又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加之他们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对这种流行文化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各种音乐以一种非常开放、迅猛的速度进行传播,除了一些积极向上、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还有一些直白庸俗的网络歌、口水歌,这样复杂多样的音乐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然而,中职学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所受到的音乐熏陶良莠不齐,缺乏音乐审美,导致这些网络歌口水歌反而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通过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音乐选择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职责所在。

二、怎样运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已经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合理地运用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合理地引入流行音乐,如何用流行音乐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审美不可避免的成为我们的时代课题。

1.要有选择性的运用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内容通俗易懂,其节奏旋律易于接受,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中职学生对其异常喜爱,然而现有的音乐知识结构及文学修养,使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鉴赏能力,流行音乐市场的良莠不齐,他们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都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导致形成一种风格或一种形式的狭隘的主观局限。而且一些歌曲的内容颓废萎靡,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

流行音乐进入中职学校音乐课堂重要的条件就是歌词内容健康积极,旋律优美、风格明朗向上。教师要有选择地给学生欣赏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给他们讲述这些音乐的优点和长处,如早期《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到《大中国》的豪情万丈,再到《黄种人》的激情豪迈。这都对学生的爱国思想起着重要的感召作用,不仅是爱国的教育,包括许多涉及优良品德的内容:诚信、友爱、自尊、自强,热爱生活、敢于拼搏、勇于追梦、不畏艰难等,在这些方面流行音乐也有着丰富的内容,如赞颂真挚友谊的有《朋友》;激励这人们不为艰辛,勇于拼搏的《怒放的生命》;鼓励着学生努力向上,不畏艰险的《蜗牛》,这些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利用流行音乐,挖掘传统音乐的元素

中职学生普遍都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不感兴趣,而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来说,传统的民族、古典音乐又不能丢。传统音乐蕴含了几千年的优秀成果,其实学生的内心有一条无意识的民族旋律,只是传统音乐需要注入新的音乐元素,而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受传统音乐的影响,很多音乐人主动吸取传统音乐的精华。例如近年来正风行的中国风,代表作有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王力宏的《花田错》等等。

在教学中,把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中传承的更有效。传统音乐包括民歌、戏曲、说唱等音乐形式。首先说一下民歌与流行音乐,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例如《阿里山的姑娘》,開始学生可以先欣赏这首歌曲,然后了解舞蹈伴奏乐器并进行学唱,最后由老师抛砖引玉引出流行歌手演唱这首歌,引导学生了解歌曲风格,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我们再来说一下戏曲和流行音乐,戏曲是我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我国的国粹京剧,在介绍京剧时可以让学生先听具有京剧元素的歌曲,例如那首著名的京戏歌《说唱脸谱》,通过歌曲引起学生兴趣,进而让他们了解京剧的发展及生旦净末丑的角色特点,分析每个角色的衣着、脸谱、动作特点与角色性格的结合,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京剧的迷人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的了解我国的戏曲。传统音乐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说唱、京韵大鼓等,流行音乐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特点,其中自然也蕴含了传统音乐的元素。

3.结合教材,有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把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绝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就放弃教材内容,也不能迁就学生把音乐课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视听课,而是要恰当地将流行音乐与音乐教材相结合。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上选择好的流行音乐,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流行音乐与传统、古典音乐结合起来欣赏,如导入法、对比法、讨论法、演唱法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

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流行音乐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我们还可以在课外的时间欣赏具有传统、古典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或者做一些关于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手的专题,介绍流行音乐的起源、特征、分类,分析歌手的特点和成名经历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流行音乐拓展教材中音乐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歌手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歌手的经历中的正能量,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懂得真善美的人的高要求。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比较晚,在音乐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它的加入,导致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自己在流行音乐方面的知识。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一定要正确利用流行音乐这一载体。

总之,流行音乐势不可挡的进入中职音乐课堂。教师不能无视流行音乐的存在,继续脱离实际陈腐教学,只有挖掘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共同的艺术特征,利用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才有可能影响学生,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接受多种音乐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标志,也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兆鈞.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付林.中国流行音乐20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管建华,王立飞.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张帆.音乐教育与人的发展——普通音乐教育的断想[J].中国音乐,2000,(02).

[6]李亮.试述通俗音乐及其教育[J].人民音乐,2003,(01).

[7]朱踐耳.音乐乃心灵之声[J].人民音乐,2003,(06).

[8]蔡音颖.流行音乐与音乐教育[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06):111-114.

[9]刘鹏.流行音乐及其教育浅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4,(05):88-89.

[10]田芳萌,杨长征.近五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征及态势[J].青少年文化时尚研究,2003,(12).

[11]辛蕾.浅谈流行音乐欣赏课的组织形式[J].艺术探索,2004,(05):93-94.

作者:冯子源

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摘要:在当今社会里,流行音乐不可否认的成为较具影响力和拥有较多欣赏者的音乐形式之一,而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若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时代所赋予流行音乐的多元因素运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更好的开拓教学思路,并对音乐教育向前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探索

伴随着音乐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大众音乐文化的蓬勃兴起,流行音乐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音乐文化的盛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小学生和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大众音乐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经典的大众音乐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反,庸俗的大众音乐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由此,大众音乐的多重效应给中学音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日益凸显。大众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两者应该相互融汇,互相促进。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21世纪创新发展的时代里,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应运而生,使得中学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而中小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中小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值得担忧。流行音乐作为音乐中的一支旅派,早已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调整青少年心理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升华情感心灵、陶冶性情等方面皆是有利的。音乐教育是通过个体对音乐中的美进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音乐活动来实现其价值功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若能以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理念尝试将流行音乐引进教学或许将是一个更合理有效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流行音乐对教育产生的教化作用

教育即对话。是上代与下代人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人类历史经验与学生个体的对话。所以要上好中小学的音乐课要在了解中、小学学生兴趣基础上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吸引力和亲切感,此乃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礼乐思想,即“成人”的手段。

(一)提高审美,内外兼修

中国古代音乐论著《乐记》中提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认为用音乐来提高人的内心修养,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志就会自然产生。认为音乐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手段,通过音乐将会使人的精神境界趋于完善并得到提高。音乐本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表现和传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音乐的分支流行音乐也是传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也具有使人内外兼修、兼容并蓄、以及提高审美情趣的品质,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与标准,但是作为新时代学生应该尝试在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美、情感体验中创造音乐美、营造和谐美在自由、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例如《水边的阿狄丽娜》《天空之城》以流畅的琶音瞬间把人们带入美妙的意境当中。在这美妙的意境中,使学生灵魂潜身心得到净化, 达到高度的默契与交融,也使学生更深的感悟美的真谛,进而提升他们欣赏辨别真善美丑的能力。由此,便体现了流行音乐内在陶冶心灵又提高审美的作用。

(二)洗涤心灵,以德育人

鉴于不同的音乐风格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流行音乐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流行音乐质量良莠不齐,好的流行音乐能够引导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还鼓能鼓舞人们克服困难,对明天充满希望,以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譬如一直流传至今的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无数次打动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侯建德的《龙的传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一曲《懂你》把目光和歌声投向自己的母亲,凭借朴实无华的旋律,表达对母亲的真挚美好情感,述说重归母亲温暖怀抱的热望。还有一些作品是对于大学生爱的情感、感恩情怀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手语歌曲《感恩的心》,讲述了失语女孩以感恩之心面对生命、永不言弃的生命哲学;《常回家看看》《一封家书》讲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儿女要关心、孝敬父母的人生道理;《爱的奉献》將爱的温情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爱铺满大地、温暖人间。这些如春雨般滋润心田恰和传统教育中带有灌输的方式相反,一曲曲流淌于心间充满爱的美妙的旋律和与心灵碰撞的歌词会对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使一个人由内而外的改变,进而达到洗涤心灵以德育人的目的。而缺乏新意的传统音乐课课堂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一般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若我们能转换思维方式,利用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帮助受教育者达到 “被动接受者”到“自觉接受者”以及 “由外而内”的改变,进而更好的实现洗涤心灵以德育人的目的。

三、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流行音乐以其具有结构短小、内容通俗、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和掌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亲和力等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这些特点也恰恰与中小学学生审美和心理特征相吻合。我们若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借鉴旋律优美意义深远的流行音乐,让他们了解音乐与其它学科的关联以及以此来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通过对关联学科知识体系的归纳、提炼、整合,培养他们学习中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精神,同时这种精神也是社会大熔炉所需要的,即为他们步入社会铺垫了基础。下面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论述流行音乐元素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如下:

(一)古词新用

我国的古典文学博大精深,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背诵唐诗、宋词,但因觉得无趣不能长久的记忆。若是以一种熟悉的方式把词唱出来或许能巩固记忆,而事实中流行音乐恰如其分的对传统概念进行重新整合与解释,同时“诗言志,歌咏言”表明用诗来表述心志,用歌来咏唱抒发情感,这两点的结合在很多现代流行歌曲中都有体现,若恰当运用这类的歌曲进行中小学教学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曲子《但愿人长久》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歌曲意境美轮美奂,旋律进行平稳并采用现代流行歌曲的曲调元素,同时借鉴了宋代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引导学生在对它分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歌曲《但愿人长久》引出《水调歌头》这首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真正融入课堂体验课堂。譬如,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歌词,尽量保持音调与语调的韵律一致,另一组来配合演唱。或者是可以在班上分组对歌曲《明月几时有》进行唱歌接力比赛,即一个同学接出上位同学演唱的下一句,评出配合最默契的小组。看似简单的游戏方式不仅体现现着团队合作精神,还使每个同学在其乐融融的参与过程中无意识的强化了对歌曲歌词的记忆。在学生对歌曲歌曲熟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来增强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提升其艺术欣赏品味。

此外,《独上西楼》(引自南唐·李煜《相见欢》)、《别亦难》(引自唐·李商隐《无题》)等都是运用古诗词加入现代流行元素谱成的歌曲,都可以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这些作品不仅远远超出普通流行歌曲的欣赏价值,还体现出流行音乐、文学作品相得益彰。这些音乐作品,不仅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还把古老的民族文化以新的方式传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被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滋养,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乐碰撞出的音乐光芒及其传播文化的作用。

(二)流行歌曲与课本内容的结合

以音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与歌唱教学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觉敏感性,他们能对教材中的歌曲或者乐曲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对于那些符合他们口味的作品,他们就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要求老师教唱,并积极配合;对于那些不感兴趣或者厌恶的作品,他们就可能采取喝倒彩、睡觉或看其他书的形式来消极反抗。在音乐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肯定他们所欣赏的流行音乐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确很好,他贴近生活,有很多好作品,但是不能全盘接收,因为也有一些不好的作品在里面,不适合中学生去欣赏。这样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有兴趣去听课。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流行歌曲,比如让学生欣赏黄家驹的《真的爱你》,用这首歌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学会关爱、体贴、孝敬父母,教会学生欣赏流行音乐作品时要先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與艺术性,让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学生们通常都喜欢一些节奏感强、优美、奔放、豪爽或忧郁、通俗易懂的歌曲。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中学生的青睐,是因为作品中有较多歌曲旋律优美、感情丰富、歌词的表达通俗易懂。学生愿意去唱这一类作品,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我们结合识谱与视唱教学,教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

例如,在学习《京剧》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就以大家熟悉的陶喆的《苏三说》进行导入,提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歌曲中的京剧元素部分:

唱歌课是中小学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它来了解更多的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歌唱技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真正提升他们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的目的。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我们的教学能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引导他们学习岂不更好?加之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心理都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若以他们耳熟能详的且具有亲和力的流行歌曲导入将不失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唱歌课是多方面提升学生能力的课程,包括听辨能力以及二度演唱的能力,听辨能力的准确性又为唱歌音准夯实基础,在一堂课中,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听熟悉的流行曲目然后再引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或是先分析流行歌曲中相关知识点再移用到别的歌曲应用中。例如.听周杰伦的《给我一首歌的时间》熟悉的曲目让他们来听辨感受节奏,听韩红孙楠《美丽的神话》来分声部记谱;跟录音分声部视唱并根据声音效果的和谐性检验记谱正确性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加明了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分析曲谱让他们对熟悉记忆深刻例如《美丽的神话》的谱例:

可以通过老师弹奏乐谱,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分析这乐段,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教师辅助的境况下共同总结节奏节拍的概念定义,通过分析本乐段得到其4/4拍,强弱次强弱的节奏特点,本乐段中间还出现了附点音符。其次,让学生各自唱着旋律用心灵和双手共舞击奏出美丽神话这一乐段乐谱,不仅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更是对节奏节拍无意间刻在心间。运用这样的曲子来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教科书上乐例让学生更容易感兴趣更容易接受,作为传授者也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流行音乐易于流入人心,引起人们情感深处的共鸣。因此我们还可以从流行音乐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经过缜密的教学连接,也是很值得期待的。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对唱歌课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分析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习的被动到自学的主动者而不失为歌唱课的魅力所在。

(三)运用多媒体、舞蹈等方式,与欣赏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欣赏音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如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能力。一般来说,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他们还必须能听辨旋律、节奏、音色、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等,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从人的审美要求上看,总不会停滞在感官愉悦的水平上。相反,人们往往会透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等去体验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那种描绘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音乐欣赏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它包括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曲佳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表演形式活波等等,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说:“能欣赏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欣赏教学的作用。欣赏教学若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选择好欣赏教学的内容是关键。选择欣赏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实际的欣赏能力,同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心理,选择他们所喜爱的音乐风格。流行音乐基本上占据了学生课外欣赏音乐的所有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它在学生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有选择性的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或者是带视频的演唱会,可以使他们获得直观的音乐感受,和直接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节音乐课是40分钟,如果老师总是一句句的反复教唱,学生一句句的反复学唱,肯定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播放相关歌曲的影像视频、加入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创编舞蹈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记忆,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风格变化的改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符合新课改一直强调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要求。

例如:在学习《藏族民歌》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播放介绍藏族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西藏美丽的风光,和当地的一些风俗。然后播放谭晶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西藏这个神秘的地方吸引住。

(四)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器乐教学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感受音乐,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器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流行音乐进行改编,改变后的内容作为器乐教学的内容。由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特殊偏爱,对于演奏这样的作品一定非常感兴趣,使得他们在演奏中更加用心,从而在无形中地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技术,增强了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例如:我们在教授竖笛这堂课的时候,就引入久石让的《天空之城》这首流行音乐作品,很多中学生都特别喜欢,所以学起来也特别的认真。

(五)与创作教学相结合

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短小的节奏创作、曲调创作、“音乐小品剧” 表演创作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即兴创造能力。在创作教学中如何融合流行音乐的优势?第一,老师可给一段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将这个旋律进行加工变化,可以变化节拍、改变速度,也可以对旋律进行加花改编等等,然后再请学生演唱自己改编的作品, 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第二, 老师指定情绪、意境,风格或者歌词,让学生模仿相似情绪、意境的流行歌曲的曲调进行创作。第三,指定一首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创编舞蹈或进行身体律动。第四,选取一首大家較为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原唱后,对演唱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可用各种演唱类型及风格重新演绎。我们要利用好流行音乐的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强大吸引力,在教学中注重的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而不是过分追求学生创造的结果。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具有无穷的潜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的加以利用并对它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流行音乐时,要高度重视所选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内涵,还有它的文明健康程度,要挑选一些艺术价值高、思想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同时,各界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也要与音乐教育相配合,在对流行音乐宣传过程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流行音乐能很快融入到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强大的教育作用。

四、总论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所呈现出的一种“多元并存,多级发展”的格局,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容易被学生接受又通俗易懂的音乐存在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育若能利用流行音乐中积极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洗涤学生的心灵将能更好的辅助教育和教学。同时,流行音乐中古词新用元素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了现代曲谱的优美旋律同时也巩固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结合了流行音乐古词新用和对唱歌课的影响来论述流行音乐走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可行性这一课题,仅仅的理论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的实施起来还需要实践来证明,流行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者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之一。而中小学应该更好的挖掘流行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其教化功能,让流行音乐为弘扬先进文化、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服务,发挥音乐育人的优势,把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新的方式传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被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滋养所丰富,不仅起到美化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也在音乐教育中也能更好的起到沟通古今,传播文化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我们音乐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也拭目以待中小学音乐教育渗入流行音乐元素所产生的变化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2

[2]《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月2011-9

[3]《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杨立梅,蔡觉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1

[4]《高中音乐新课程案例选评》曹理 缪裴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0

[5]《走进高中音乐教学现场》查汪宏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6]《音乐教育大系》 曹理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

[7]《音乐教育新概念》 郭声健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7-12

[8]王欣昕.张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论探究[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作者:张迎迎 赵玲

流行音乐引入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方式与青少年音乐素质提高的适应性探究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大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今的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因此音乐文化的教育不可或缺,也应该备受重视。然而在事实上,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近段时间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停滞。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中许多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引入国外的奥尔夫等几个教学法之后几十年如出一辙。但是这几十年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导致的是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提高和改变。于是便产生了一个现象:学生喜爱音乐,音乐素质有了变化,而音乐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却停滞不前。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素质 适应性

一、音乐教育现状与音乐教学方式的陈旧

(一)我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由来

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学堂乐歌中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借鉴于日本、欧洲的音乐教育,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方针上基本照搬了当时的日本与苏联。

这样做固然有很大的好处,套用一个与我国国情、历史都有相似之处的国家音乐教育体系,能帮助我国更快地建立起系统的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能够更快地投入使用并努力适应我国的环境,而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实践活动去探究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着弊端,即这样照搬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仍然有一定的不适应,这样便导致了对于这个“移植”过来的音乐教育体系缺乏相应的控制能力,使得近几十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发展呈现出停滞状态,无法让音乐教育灵活地适应当前的状况。

(二)我国音乐教育呈现出的弊端

1.相对落后的音乐教育思想观念依然存在

这种“相对落后”的音乐教育观念即指学校教学中的“主课”与“副课”之分。很长—段时间之中,普通学校的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的主课成绩,觉得好生与差生要凭考试分数来界定,这导致了学校领导和老师把考试当做法宝,严抓学生的主课成绩,从而忽视音乐相关教育的开展、忽视所被提倡的素质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的越发重视,这类情况虽然逐步得到缓解,但却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大多数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学校之中。

2.当前音乐教育所具有的“非艺术化”倾向

“非艺术化”是当前教育状况之下,有些学校的音乐类课程教学上逐渐远离了音乐课、美育课的本质目的,而变得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甚至思想道德教育课。美育是艺术教育的前提,而在当前“非艺术化”倾向明显的音乐课堂上,音乐这种无法被语言所取代的、“非语义性”的艺术却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艺术性特征,这也普遍导致了学生对音乐课程兴趣的缺失,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3.音乐教育在体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方面之缺失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是自学堂乐歌时期开始的,从而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期间,我国对音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仅学习本国音乐,还借鉴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还先后引进了许多国外音乐教学方法,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等。然而也正是在这些音乐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影响之下,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并未找到其应有的位置,从而在当今的青少年音乐教育中体现出了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缺失。

4.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陈旧

近年来,国家重视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也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在涉及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之上却显得颇为物理,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仍然延续着陈旧的套路,较之几十年前并无有太大的变化。

例如中小学中,长期形成的套路便是教师—堂课教唱一首歌曲,教师弹唱,学生唱谱,循序渐进,形式单一。或者是枯燥的乐理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整堂课沉浸在纯理论和纯技术性的氛围中,学生无丝毫兴趣可言。

这样一套经典但却着实陈旧的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在我国沿用了几十年之久,可以想象,这就好比一辆有着光鲜华丽外表的汽车,但是内部却是用着一台数十年前的老旧发动机一样,久而久之,必然会在与其表象、与整个时代的适应性上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自然不是去填补、维修来逐个解决,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换上新的“发动机”。音乐的教育方式也同样如此,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探究中让音乐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正确理解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整个时代背景、现实状况的不适应性,发现问题后,从而对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予以适应时代、现实状况的改变,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显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当前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科学技术发展促进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提高

当今的社会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较之过去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各个方面,无沦是我们的生活、学习还是交流的方式方法都与过去有所不同。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与多年前相比日新月异的通信方式和传媒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青少年们的课余时间中,所能够接触到音乐的方式一般有着以下几种:首先最为常见的是通过音乐媒体来接触音乐,如通过音乐磁带、音乐CD等方式。这样的音乐媒体对于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而且收听音乐磁带或者碟片的行为大多出发于青少年本人的主观意识,为其本身主动去接触音乐,这对于倾听音乐的专注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音乐行为出发于青少年的主观意识,这就需要青少年本身应该对音乐有着较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所以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的青少年数量较少。

其次是通过电视等多媒体来接触音乐,而当时的电视中单纯的音乐类节目可以说少得可怜,所接触到的更多是一些来自于电视节目的片头片尾曲等歌曲。而这些音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并不占据主流位置,也是最容易被欣赏者忽略的部分,所以想要通过电视节目来接触音乐,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还有部分群体有着听收音机的习惯。收音机在中国的流行在电视机之前,收音机电台中的节目相对于电视节目更加专注于音响类的内容,所以音乐类节目较多,收听这些节目对于青少年的音乐素质提高也有着较大的作用。但是同时,收听收音机的行为与听音乐唱片、磁带的行为有着相同的局限性,就是要求青少年本人拥有这样的爱好,所以能够通过这个途径提高音乐素质的仍然是少数。

还有一部分是接受专业音乐训练或者音乐教育的学生。在过去,大家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接触学习乐器或者其他音乐技能的学生相对以上的几种方式更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群。

(二)音乐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高

而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接触音乐的方式和范围的巨大变化。首先是音乐媒体的改进和革新,较之过去的随身听和碟片,当前的音乐媒体大多都是数码产品,如MP3、MP4等,外形小巧而且方便携带,特别是当前的大部分手机带有音乐功能,几乎人手一个,使得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的同时能自然而然地轻松接触音乐。同时,听音乐也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学习之余最为简单和便捷的消遣,人们也慢慢接受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电视节目的变化也尤为巨大,相对于之前音乐类节目的稀少,当前的电视节目中各种各样的音乐类节目比比皆是,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从当前的电视节目中看,青少年们很容易通过其中的音乐类节目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并且在音乐潮流的推动下逐步加深对于音乐的喜爱,并渐渐转变为自身主动去向往和追求音乐。

与此同时,随着音乐在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以及对于音乐重视程度的加深,家长们也逐步意识到音乐在提高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愿意将学生送至各种培训机构或者学校进行音乐技能的学习,这样的课外音乐学习甚至逐步变为一种潮流,使得很多学生对音乐更加了解,也能拥有一种或几种音乐技能,比如歌唱或者乐器方面,这些都能间接的使青少年音乐素质得以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在近年来电子媒体的更新发展以及网络出现的时间段中,青少年的音乐素质相比过去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这样的提高对于音乐教育而言价值非凡,同时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随同时代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也应该有着相应的改变和发展,以适应当前音乐教育目标的需要。

三、流行音乐与地方传统音乐进入普通学校音乐教学

(一)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在上述的青少年接触音乐的方式中,无论是电影电视上的节目,还是数码产品中的音乐,一般来说都以流行音乐为主要成分。流行音乐一般是指区别于艺术歌曲、民族美声歌曲的通俗音乐,是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最主要代表。同时,近年来流行音乐本身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传媒技术的巨大进步,使流行音乐逐渐成为最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最贴近人民生活的音乐文化种类。流行音乐所拥有的这些特征也使得流行音乐成为了青少年最常接触的音乐形式。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的接受程度要远远高于传统音乐课堂上所学习的音乐。最为主要的是近年来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提高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流行音乐元素,与传统音乐课堂上的音乐相比,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几乎没有太多的排斥,反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因素都预示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转变契机:将流行音乐元素用于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堂。

1.流行音乐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

流行音乐指—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流行音乐这一音乐类别,在表现形式以及音乐内容上很明显地呈现出与当代的流行文化、时尚娱乐等方面密切相关的音乐元素。在音乐本体上,流行音乐多以较为短小简单、—目了然的音乐曲凋作为基础,以反映情感主题为内容,以大众化的媒体信息网络为传播媒介,因其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快速的社会传播速度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但我们如今提起流行歌曲时,最先进入脑海中的便是当前红极一时的歌手的诸多流行歌曲作品。但要从根源上追究流行音乐起源的话,它并非是一种十分崭新的音乐形式。我们现如今所认为的流行音乐,或者对于这种音乐形式的认知和界定缘起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至美国的爵士音乐,而进入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事。

流行音乐在中国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大众审美变化的各个阶段。现如今所存在的流行音乐,已经逐步向着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流行音乐的听众、欣赏者们逐渐开始追求“不一样的”听觉感受,使得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这样的趋势下,作为对于流行文化最为敏感和追求自身独立个性的青少年这一群体,也成为了与流行音乐结合最为紧密的人群,成为流行音乐的最主要受众。

流行音乐被多数青少年所喜欢和痴迷,包括流行音乐的演唱者也被青少年所崇拜和追捧。造成这种结果大致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需要,这是流行音乐得以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最基本因素。流行音乐在内容上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较能引起青少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其次,流行音乐的流行离不开青少年这一群体对流行音乐的接受与认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种音乐能否流行除了其自身特点之外,大众能否接受、是否在审美趣味方面得到认同也非常重要。

2.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

青少年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最主要受众,这便为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堂之中流行音乐的加入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在音乐课上,与流行音乐最为密切相关的便是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对音响材料的试听,从而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作品之中,慢慢地去欣赏音乐和感知音乐,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尽情邀游于音乐的海洋。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自己的分析与理解,既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与发散思维的潜能,让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但是在目前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欣赏内容虽然广泛繁多、包罗万象,但却似有着一道不可见的墙,隔阂着音乐欣赏的音乐与流行音乐,特别是当前社会音乐环境下的流行音乐。

那么,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课程中加入对流行音乐内容的欣赏,将当前社会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流行音乐以一种契合点的地位导入青少年音乐欣赏课堂,这样的举措是否可行呢?

流行音乐在青少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行音乐里面的歌词简单好记,旋律起伏平稳,故事情节也多来源现实生活,迎合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给青少年一种情感上的弥补和精神上的慰藉。而且流行音乐通俗而上口,结构简单,节奏清晰,朗朗上口、易学易懂,这些特点都是青少年对之偏爱的原因。

诸多音域不宽的流行音乐,对演唱方法上没有太多的特殊要求,都可用真声演唱,易于参与,使得青少年在欣赏与演唱的过程中收获乐趣与兴趣。因此,流行音乐备受青少年的追捧与喜爱。

所以,在音乐欣赏的课程中加入对流行音乐内容的欣赏,将当前社会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流行音乐以一种契合点的地位导入青少年音乐欣赏课堂,这样的举措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在发展过程中新的探索之路。

3.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1)选择音乐教学素材时需剔除其中不良因素

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带有强烈社会性质、商业性质的音乐种类,由于其音乐来源以及音乐群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必定有着不适用于音乐教育教学的因素在其中。而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在将流行音乐带入音乐课堂的同时就需要有所考虑并将之革出。

通常能够被青少年这一群体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在内容表达方向上大多是积极的,也正是这些内容积极的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捉供了情感与能量的释放空间。在这些流行音乐中,—些歌词唯美的民谣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得学习的压力得以缓解,使得疲劳的身体得以放松。同时也通过对这些流行音乐的欣赏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但是相对的,流行音乐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健康因素,不乏有歌曲拥有着灰暗的题材及消极的社会观。这些对于青少年这—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社会观形成阶段的重要时期的群体来说具有着极强的冲击性,很容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歌曲本体以外,流行音乐还涉及了所谓的“明星崇拜”问题,在“追星”的过程中,诸多明星的种种社会行为和人生态度也会极大地影响其追捧者的行为、观念,特别是这种处于发展的尚不稳定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所以在选择音乐教学材料时,需有考虑地将其中的不良因素剔除。

(2)流行音乐的运用需要掌握适度原则

流行音乐能够运用于音乐教育教学之中,固然有着其有益之处。对老师而言,使得音乐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使得身心压力得以放松,增加对音乐文化的积累。因此,适当地引入部分内容积极的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以辅助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在当前社会音乐背景下课堂与课外的接轨有着一定的意义。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有着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将流行音乐引入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或者从侧面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以流行音乐的学习为目的,虽没有舍本逐末这么夸张,但是过分强调流行音乐必然会忽略应有的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使得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所以在将流行音乐元素引入课堂时,掌握适度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二)传统地方性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有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并不断成为广大群体所关注的焦点,但同时也有着对于传统地方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音乐形式或者音乐内容保护的呼吁。而对于当前的青少年来说,频繁接触流行音乐,会使他们经常看不到游离于流行音乐之外的其他音乐内容,导致他们对于地方性传统音乐方面的音乐素质相较于前几代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而青少年这个群体作为国家的未来以及下一代的社会主人和中坚力量,他们对于传统地方性音乐关注程度的不足则代表着未来传统地方性音乐的断层与缺失,这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1.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遗产,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传统音乐文化在我国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使悠久的文化得以发展。要想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就要加强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其次,教育与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从狭义方面来说,这里的教育更多指的是学校教育。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便成为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留存与传递的重要手段。

2.在音乐教育中增强地方传统音乐的教学

(1)传统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传统音乐走进青少年音乐课的课堂,这样的一个命题在几十年中其实一直都在被或多或少地强调,同时在音乐的教材和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中,这样的一个思想也一直都有着相应的体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唱,只是机械性地了解其传统音乐相关的知识点,而下课后不再提起,将之封存在脑中不再使用。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屡见不鲜,究竟是什么原因才造成这样的一种情况的?

(2)让地方性传统音乐进入普通学校音乐课堂

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中效果之所以很一般,原因在于没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音乐课本中的传统音乐,虽然属于传统音乐的范围,但却不与当地的音乐环境、不与青少年所生活的环境相关,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传统音乐的学习后再也没有机会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遥远的传统音乐,从而渐渐将之抛却。

但是当地的地方性传统音乐却有着一般传统音乐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其地方性提供了音乐的生存环境。能够将与当地地域相对应的地方性传统音乐带入音乐教育课堂,在效果上必定要好于简单地学习一般传统音乐,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便是在音乐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好其地方性特征。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地方性传统音乐的教学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并以这些方法带领青少年融入地方性音乐环境中。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便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地方性传统音乐的引导。例如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音乐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参与一些实地的音乐欣赏,来增加这些地方性传统音乐在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比例,培养音乐传承环境。

综上所述,将地方性传统音乐进入音乐课堂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音乐教育内容方法的更新,有利于向青少年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对于地方性传统音乐在当地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当前状况下的青少年生长在一个我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崭新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音乐素质,也面临着比前几代人更加严峻的音乐教育和传承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将流行音乐的元素融入音乐课堂是根据当前青少年的音乐素质情况而提出的,将流行音乐作为帮助青少年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中介和手段之一,有利于音乐教学课堂效果的提升,更能体现从学生出发的教学理念。而将地方性传统音乐带进课堂,正是出于青少年地方性传统音乐素质的缺失,有利于向青少年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对于地方性传统音乐在当地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写作出发于对音乐教育教学面对现有状况下青少年音乐素质的变化是否应进行改变的一些自己的思考。我国的音乐教育只有不断与时俱进,跟随当前社会条件下音乐教育各方面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反思,才能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之下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

作者简介:

[1]马爱红: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作者:马爱红

上一篇:竞聘高中校长精彩发言稿下一篇:CT检查早期脑梗死影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