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唐倚智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唐倚智先生从事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18载,曾在华润万家、当当网、TESCO(中国)等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善于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工具应用于实践当中。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篇1: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课程改革依据,提出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导的项目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学生主角地位,激发学生潜能,通过对知识的分解、优化与重构,使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紧贴实际应用和实践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卞华(1982-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工程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江苏 南通 22601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交教研1402-10)和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2013年度课题计划“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SXD2013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通过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把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物流过程的效率。随着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亟须培养满足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必须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物流信息化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是指应用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讲述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及业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程的能力,及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对物流软件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合理设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是“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都存在教学方法简单、内容陈旧死板、知识前沿性不够、实践实训薄弱等问题,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教学方法简单,不利于自主学习。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多以教师课堂面授为主,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通过传统PPT演示工具,结合视频影像进行理论教学,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参与度相对较差,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发掘,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自主学习。

2.内容陈旧死板,知识前沿性不足。当前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而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以章节为脉络,知识点未能及时更新,内容相对陈旧死板,缺少前沿性。由于教材内容滞后,致使相关课程教材对定义描述、引用技术术语不一致,实际应用案例相对老旧,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3.实践应用薄弱,实训操作能力差。“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知、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基于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实践教学环节大多通过参观物流企业或观看视频完成,未达到物流信息技术在实践环节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上往往缺少实训,实践操作能力未得到有效提升。

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依据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应用技能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物流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应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以培养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1.适应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新的物流信息技术不断涌现,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给予支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应紧跟时代步伐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新型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将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手段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新发展。

2.满足行业变革和企业岗位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也随之进步,出现了不同的新型商业模式,对物流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转型升级和变革使现代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甚至希望毕业生到企业就能直接顶岗。因此,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是高职院校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建设中亟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3.符合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技能。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改变现状,重视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增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等能力,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知识建构新模式。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导的项目教学方法盛行,不妨进行借鉴。

1.课程设计方案和框架。项目教学法源自德国的行为引导性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项目的基本要求,以及实施过程的重点与难点,充分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执行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主角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内在动力和特长,激发乐于探究构思的个人潜能。学生在项目任务工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对于项目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将此作为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设计教学内容,实施项目计划。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操作获得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使他们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到有效提升,其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居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主要扮演着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要求教师必须熟悉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项目教学法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学生参与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团结协作、成果展示等每个环节,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该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整个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在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学生对该领域知识感兴趣,容易投入学习过程。课程设计可按照现代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和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知识点,将项目内容和工作任务细化,根据工作任务过程分为若干个项目或主题,设计和制订教学计划。通过对知识的分解、优化与重构,使课程紧贴实际应用需求。

2.课程内容选取。物流信息技术是应用在物流活动各个作业环节中的信息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平台上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新媒体技术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加快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促进供应链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解决物流领域信息沟通不畅、市场响应慢、专业水平低、规模效益差和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支撑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对促进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思想,项目内容的选取既要紧贴现代物流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实践需求,又要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及物流管理业务中的应用,教师应制订好项目教学计划,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广泛调研,将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划分为物流信息技术认知、网络规划与应用、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传输处理技术应用、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动态跟踪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与物流、智能技术应用等八个模块(见下表)。项目内容和任务需遵循完整性、可行性、覆盖性等原则,每个模块均基于渐进和并行之间,界限明确,逻辑顺序清晰。通过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项目实施计划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文献资料、选择有效信息、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课程教学的组织安排。项目教学法的组织是一个又一个任务回路,从项目任务计划、实施到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在行为过程中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质的提升。

一是分析教学内容,明确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内容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力。教师对项目内容设计与工作任务的安排尤为关键,必须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备好课”,除了备教材、备学生,还需备项目、备计划。教师在设计项目内容时,要查阅资料,根据企业生产管理需求,收集相关案例知识,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项目内容进行研究,使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各知识点融入各项目和任务中去,培养学生熟练分析现代物流企业内部信息流程的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和相关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应用物流软件处理物流业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针对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和技术发展,选用或者开发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教材,不断加入新的知识点和相关热点事件,以增强课程的前沿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检索文献、企业调研等方式,对课程内容有明晰了解,能有效提高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更顺畅地获取新的知识。

二是分组实施,按计划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前文所述,在明确项目内容后,教师不仅要备课程内容,更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分配任务,给学生留有自我拓展空间,让学生内在动力得到充分调动。在项目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全局,做好巡回督查,了解和掌握各小组实施项目任务的内容、进度和动态,对学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各项目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积极沟通探索,不断提升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制作课件、讲解、操作等方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提高技能工作水平。教师要督促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先进行讨论、讲解,及时调整并改进,充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主旨发言环节,教师要做好课堂的主持人角色,做好项目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要做好小组互评交流、研讨等活动,通过修改完善,形成优秀的项目作品。

三是合理评价,做好考核和总结。教师在制订项目任务工作计划的同时,应针对项目内容和工作任务制订相应的评价体系,从知识技能、过程提升、参与态度等角度,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有效结合,给予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项目教学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资料与新媒体技术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项目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并给予建设性意见,以便学生进一步改进。教师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以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要根据评价内容做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形成高质量的项目报告。同时,学生在自我总结时,不仅要善于归纳在知识和能力提升方面的收获,也要勇于找出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任务中加以完善。

四、结论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以往课堂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了学生处理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职业技能,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和新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百科全书或资料库,而成为学生们的向导和顾问。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观察学生、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通过“物流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符合物流企业“上手快、适应快”的就职需求,还可以实现物流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瑞芳.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物流科技,2010(7).

[2]李佑珍,陈艳.“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王银银.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物流科技, 2013(11).

[4]李忠国.物流信息技术[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赵珩君,许路遥.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6).

[6]宣玲玲,刘欲晓.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2).

[7]朱长征,方静,杨乐,等.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卞华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篇2:

人物

唐倚智

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唐倚智先生从事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18载,曾在华润万家、当当网、TESCO(中国)等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善于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工具应用于实践当中。在现今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阶段,他把握精髓,引领方向,重塑了电商时代下的供应链,为提升企业和行业管理水准做出了较大贡献。

唐倚智先生自2010年加入唯品会至今,充分展示了一位优秀电子商务运营技术型管理专家的才华。他全权负责企业供应链的规划设计、运营与管理;组织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MS配送系统,商品出入库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在物流配送中心及客服中心的运营管理,快递运输服务链规划与运营,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中成绩斐然;并促成了企业与多个省市物流产业基地的投资合作,将唯品会的行业地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张舒原

上海德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院院长助理

张舒原博士具有坚实的学术功底和丰硕的企业研发实绩。在中南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建立了先进材料制造过程的解析数学模型及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该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Mat.Proc.Tech.上。累积获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获10余项实用新型授权。

他曾在三一重工、长沙凯瑞重工、西安睿科等公司担任技术研发高层;期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基于RFID及视觉识别的AGV”和“激光导航AGV”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此外,还获得了多项核心成员技术发明专利;参与起草、制订了多项企业技术标准;作为核心成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代表性论著和论文多部多篇,成绩卓著。

2013年6月入职德马,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开发出无人智能挖掘机(纯电动型及工作装置轻量化型);首创了位移与速度合并控制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空间轨迹控制模型及相应控制算法,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张志琦

oTMS销售副总裁

张志琦先生担任oTMS的销售副总裁,负责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和渠道建设等相关工作,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思维,帮助物流产业升级,实现oTMS的跨越式发展。

张志琦先生有着16年大型跨国企业高级管理经验。他曾是SAP中国区副总裁、华东及华中地区联席总经理,负责华东及华中地区的零售、消费品、能源化工、生命工程、政府、服务等行业的大客户群。在此之前,他担任中国区SAP方案和架构设计部总经理,全面负责涵盖所有SAP五大市场,即企业应用、数据库及技术平台、商务智能、移动应用和云计算的解决方案。

张志琦先生有着丰富的企业客户领域资源及经验,曾服务过数十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客户,例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股份、国美电器、安踏集团等顶级企业。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篇3:

线上线下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集成服务模式是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平台更好发挥服务大众的重要战略选择。研究基于平台的演化过程和业务发展规律,提出基于整合物流服务商,构建将物流服务及延伸项目集成于共享信息平台,基于区域线上线下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集成服务模式。

关键词: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集成服务; 信息融合

Research on Service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Regional Logistics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XIE Xiaosong1,LIAO Xuehua2,SONG Xinyu1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1730,China;

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101,China)

伴隨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服务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服务不断创新,基于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于物流企业的战略目的[1],通过对物流公司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激活创新需求,实现整体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资源服务平台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2]。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各电子商务公司都纷纷建立了基于自身的物流信息资源平台,如阿里系的菜鸟驿站,京东自营开发的App等都已经初具规模。然而,随着各个基于电子商务公司的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开发并换代升级,系统获取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的规模和类型也随之增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现有物流公司信息服务模式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发挥区域线上线下一体化物流资源信息平台创新支持能力,有助于实现区域物流创新生态系统实现。

资源平台的持续发展需要符合客观规律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以及服务能力进步升级[3]。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平台持续不断发展的问题,线上线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目的在于将创新在平台上进行价值实现。随着现代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平台的建设需要从多角度来考虑,符合区域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配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平台的发展既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也要配合区域政府的社会管理措施。平台打造的理念是在平台中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共享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创造价值,提出基于物流信息平台智能化集成服务模式来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效率,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服务。

1 线上线下物流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演化规律

1.1 基于信息平台的优势理论应用

综合优势理论的核心就是基于系统发展演化过程中,研究应紧紧围绕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紧跟演化路径,围绕相关要素进行资源的合理整合。资源在整合中实现互补,信息在处理中得到透明,系统整体处在不断自我更新迭代,系统整体内外部条件能够共同作用,从而保证系统通过发展实现综合优势领先。资源在发展中实现融合,系统在进化中得到优化。

信息共享平台由于大量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入驻而实现资源整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组合可以抵消个体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劣势,实现平台的整体优势提升和风险降低。平台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主导优势——核心能力——综合优势”,平台通过对核心能力进行深度挖掘来开发服务创新产品,从而发展主导优势,实现快速持续发展[4]。平台的主导优势在发展中会起到导向作用,平台处于不同的建设阶段,其主导优势可能不同,如初期的海量数据资源,发展期的服务模式创新、成熟期的信息融合,包括集成化服务技术、信息技术、创新团队,会在不同动态发展阶段中成为系统的主导优势。整个平台的核心就是系统在占据主导优势长期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平台独立知识体系,其积累的资源不单只包含平台的网络资源,还有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和社会资本等[5],诸如此类的综合优势不仅保证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有效提升平台的区域物流运行组织效率和提升区域物流服务水平。

1.2 区域物流一体化信息平台服务模式演变规律研究

区域物流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发展过程即是信息系统连续的演化过程,也是平台的服务模式不断发展的过程,服务模式的演化将出现“资源整合——需求牵引——融合集成”演化过程。系统的演化路径如图1所示。

1.2.1 形成期

系统在建设初期,信息平台建设目标以实现平台上的物流资源整合为主,平台建设更多在于物流资源的集合,此阶段特点是资源整合,特征是“共享信息资源”,用户需求的重要性稍次。此阶段平台服务本质是提供物流资源信息对接,但是未改变资源状态。

1.2.2 发展期

随着平台整合信息资源规模的不断增加,平台发展进入流程整理阶段,在集成大规模物流供应商的同时,开始关注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平台建设进入需求引导阶段,此阶段特点主要是发现并整合资源满足客户需求。平台服务的本质不单纯是资源整合,而是通过对大规模资源组合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平台提供的协同服务基于对共享信息的数据分析和知识积累。

1.2.3 成熟期

平台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平台上集成的供应商资源和客户资源都已经有一定规模,伴随客户在平台上完成服务的次数积累,平台的服务功能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平台的发展阶段会进入集成开发阶段,此阶段特点是无论行业产生新的发展动向或者平台客户资源产生新的需求,平台都会开发出对应方案[6]。也即是平台在专业团队带领下,对物流资源重新聚类分析,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形成解决方案。

1.2.4 转型期

随着物流信息平台进入成熟期后,平台各资源要素如果不继续创新且在原有基础上突破,平台发展会进入停滞状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平台会在新的管理理念作用下,向更高层次的云平台转型[7]。

2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服务模式构建

得益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运算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的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服务方式持续更新。随着平台和互联网产业结合,体系融合带来的开放性、智能型的特点会给平台带来很大的成长空间。随着平台入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客户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物流产品的需求日趋个性化。相应的平台服务理念也从传统的“信息资源整合”转变“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平台的服务模式也将从简单中心中介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8]。

基于互联网环境,平台的集成服务包括针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综合战略决策服务和满足群众的个性化物流需求。共享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内的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需求,进而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形成全区域、全过程、多角度的智能化服务模式。根据上述内容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基于平台的单供应商服务、多供应商组合服务、智能信息融合服务等3种基于平台的集成服务模式,3种模式如表1所示。

2.1 单供应商服务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单供应商信息中介服务,是指客户在进行物流业务中,针对某一具体的物流供应商,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信息搜索、收集并进行单项业务需求匹配工作。平台提供物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点对点的信息服务,信息中介服务为平台集成服务的基本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目标明确、门槛低和用户满意度高,但是由于各个物流供应商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团队分散、参与人员素质和能力不一,不适应于大规模物流服务的展开。此模式只适用于需求相对简单、明确的情况。

以阿里系菜鸟驿站的经营模式为例,经营商通过加盟菜鸟驿站系列商铺的形式进入阿里的物流服务末端系统,经营商的管理能力、模式选择直接决定了整个末端物流服务环节的服务质量。如末端环节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则导致整个物流环节顾客满意度下降。区域物流共享平台的信息对接服务主要通过下述模块实现:

1)业务信息查询

在系统平台上进行了认证的用户能够通过入驻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资源信息查询,在平台上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互。

2)呼叫服务

用户通过平台向供应商提出预约服务,例如可以通过菜鸟驿站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3)咨询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专用通道进行物流服务咨询,尤其是在一些特种货物运输时,进行充分的前期咨询服务将大大降低用户前期调研成本。

2.2 多供应商组合服务

知识协同服务模式的优势是平台充分利用其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物流网络响应能力,来实现供应链环节不同供应商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多要素参与的系统协同效应和共享模式带来资源放大效应[9]。伴随入驻供应商的增加,共享信息平台可以组织多点服务协同,围绕大批量客户和多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满足当地物流领域管理部门规章制度基础上,完成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不同软硬件物流资源产品组合,从而形成基于资源整合的模式创新。该模式的难点在于物流網络上多个节点、多种资源的衔接和配合,重点在于保证整体网络信息的顺利共享,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业务环节的高度协同[10]。

线上线下区域物流共享平台的系统业务服务通过以下模块实现:

1)客户专门定制

随着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部分用户物流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服务产品的要求和对供应商期望值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希望能更加深入参与整个物流过程,能自主对节点资源进行选择和服务产品进行定制。这种服务更适应于业务频繁、物流量大的客户,系统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信息提供之外,还承担协调功能。

2)套餐服务

平台整合了海量数据资源,结合现代“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可以从中寻找出客户需求特征、服务产品偏好和其他物流服务项目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发物流服务套餐。产品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平台品牌的推广,还有利于客户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3)业务超市

平台入驻了大量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让客户在产品选项里进行自助产品组合选择,其业务模式类似于超市购买行为。基于平台的物流超市服务是提供自助型服务,因此在业务过程中,平台工作人员应该对整体过程进行管理,诸如买卖双方的信用评价和费用结算等都需要关注。

2.3 智能信息融合服务

区域物流线上线下一体化物流平台实现的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融合服务,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信息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型物流服务网络,组织专业物流服务管理专家团队,为物流服务供应商和有物流需求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创新网络服务新模式。

整体物流服务网络以智能信息融合为目标,以搭建共享平台为服务网络核心,以服务物流需求的服务供应商为系统支点。可以预见的是,伴随平台的规模不断增大,其服务的范围会日益扩大,影响力也会与日俱增。供给双方配合程度的提高,会促进网络节点协同共生[11]。基于智慧信息融合的新服务模式,体现了平台从被动信息接收方转型成为主动服务,新产品供应商的升级。

区域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智能信息融合平台产品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提供:

1)专家团队决策支持。随着物流需求日趋呈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平台不再只是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查询,而是趋向于提供基于供应链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共享平台会依托专家团队将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信息和知识进行数据组织分析,从而形成整体化的解决方案。为用户乃至于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智力支持,是一种专家化的有效服务组织模式。

2)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能运用最新的信息处理手段,从不同维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去归纳、发现和引导用户的物流需求,进而提供基于平台内部资源匹配的全要素解决方案。基于平台的智能化服务范围不局限于空间,更面向时间,充分发挥系统的记忆功能,做到服务全过程信息掌握,从而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和了解客户需求偏好。在此基础上开发更能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新产品,为整个系统基于线上线下的软硬件设施和知识库为物流方案的智能化解决提供有力保障[12]。

基于线上线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智能信息融合服务致力于对区域物流活动所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信息的深度挖掘,主要围绕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在平台网络对资源,特别是隐性资源进行发掘与创新,最终通过平台构成的智能专家决策系统形成个性化的整体方案。

3 结语

基于线上线下的区域物流共享信息平台致力于用创新解决物流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用知识积累实现新技术的突破,通过规模集聚进而形成综合优势,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平台的集成服务模式。平台发展在整合大量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物流服务广度的同时,实现增值服务的纵深发展。使得发展平台不仅服务于系统研发、产品开发等环节、而且沿着产业链作用于供应链,全面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将互联网优势与信息整合、业务协同、智能融合服务紧密融合,依托网络共享平台基础,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物流服务业的应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玥,王宏起,李长云.云环境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智慧服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7):112-115.

[2]BOUDREAU K. Open platform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granting access vs. devolving control[J].Management Science,2010,56(10):1849-1872.

[3]王瑞敏,章文君,高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和有效运行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6):113-117.

[4]王宏起,赵敏,王雪原,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成管理研究: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6-99.

[5]王雪原.创新资源配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区域、平台、联盟与企业多层面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2-146.

[6]武建龙,王宏起,李力 . 模块化动态背景下我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机会、困境与突破:基于我国手机产业技术创新演变史的考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6):45-57.

[7]杨立新,王莉娜.科技信息共享云服务机制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6):46-50.

[8]庞馨悦,李德昌.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服务的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6):47-50.

[9]何紹华,林翔 . 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的信息服务协同模式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7):54-57,80.

[10]ASHEIM B T,BOSCHMA R,COOKE P. Constructing regional advantage:platform policies based on related variety and differentiated knowledge bases[J]. Regional Studies,2011,45(7):893.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学计划项目(2018GZ0270)

第一作者简介:谢小淞(1980—),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智能物流;交通运输组织,电子邮箱:xiexiaosong@cdtu.edu.cn。

作者:谢小淞 廖雪花 宋心宇

上一篇:中学毕业班工作方案下一篇:教育局教师教育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