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影响(精选7篇)
物流曾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但是随着进来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步复兴,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人士又开始关注“物流”。学术界里一个很明显的迹象就是:各种杂志竞相开始登出物流方面的文章,随便翻开一本经济管理类杂志,总可以在其中找到物流的身影。这无论是对业内人士,还是对于一般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相关性是那么紧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那么,作为物流发展催化剂的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究竟有那些呢?现在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对物流理念的影响
1.企业物流系统中信息流的作用范围更为拓宽,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运行基础,而是随着“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变成了整个供应链系统运营的环境基础。网络是平台,供应链是主体,电子商务是手段。信息环境对供应链的一体化起着控制和主导的作用。
2.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基于网络的企业联盟(实际为“虚拟”的企业联盟)之间的竞争。即网上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将逐步减少,更多的企业将以其商品或服务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参加到以核心企业(或有品牌优势、或有知识、管理优势)为龙头的分工协作的物流体系中去,在更大的范围内构件一体化的供应链,并成为核心企业组织机构虚拟化的实体支持系统。供应链体系在纵向和横向上无限扩张的可能性,将对企业提出更广泛的联盟化或是更深度的专业化要求。显然,在电子商务框架内,联盟化和专业化是统一在物流一体化体系中得以实现的。
3.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基于其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不再是简单的看它拥有物质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它的调动、协调、最后能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将是以物流系统为依托的信息联盟或知识联盟的竞争,物流系统的管理也会从对有形资产(存货)的管理转为对无形资产(信息或知识)的管理。
4.物流系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由客户需求拉动。如果假设物流系统内的所有方面都能得到网络技术的有效支持时,产品对终端客户来说,其实际可得性将极大的提高,显然此时客户的需求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反过来会拉动物流系统更高效率的运行。同时,也可以在物流系统的各个功能环节上降低成本,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降低销售和营销成本以及增加销售的机会等。
5.物流系统将面临的新的问题是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有效的分配信息资源,使得全系统的客户服务水平最高,即追求物流总成本最低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个性化服务。
二、对物流系统结构设计的影响
1.传统物流系统运行环节(点)将会有所变化。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即原始供应商),并获得个性化定制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环节将逐步淡出,但是区域销售代理商还将受到制造商委托,并会逐步加强其在渠道和地区性市场中的地位,作为制造商产品营销和服务功能的直接延伸。
2.物流系统结点的性质(包括物理属性和系统属性)将于传统系统结点性质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网络中“零距离”的特点,使网上虚拟物流与现实世界实际物流状况的反差增大,终端客户对产品可得性的心理预期加大,导致企业实际交货速度的压力变大。因此,物流系统设计中,系统结点(如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属性的赋予,都将面临较大调整。如:企业若保留若干地区性仓库,更多的站点或辅助仓库将改造为配送中心。同时,由于存货的控制能力变强,物流系统中的仓库的总数将减少。另外,随着运营政策的逐步放宽,更多的独立运营商(属于我们所说的第三方物流的主体之一)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陪送服务,配送服务的半径业将加大。
3.物流系统的组织机构更趋分散,甚至虚拟化。由于即时的信息共享,使各级制造商在更广泛范围内进行资源即时配置成为可能,故其有形组织结构将更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当然,这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初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那些在具有品牌资产或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功能模块化和质量标准化的企业。
4.某些产品的物流系统的隐形化。随着大规模电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某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组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件等,即已经数字化的产品,它们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这一点现在已经被验证。
三、对物流系统即时信息交换的更高要求
电子商务的一个基本的有点,就是要求在客户咨询服务的界面上,能保证企业(制造商)与各级客户间的即时互动。网站主页的设计不仅要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而且要能够与客户一起就产品的设计、质量、包装、改装、交付条件、售后服务等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客户拟定个性化的产品可行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下订单。这就要求得到物流系统中的每一个功能环节的即时信息支持,因此,对物流系统的建设、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一要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了该物流系统的效率如何,也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实际价值程度,
四、对供应商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从理论上讲有无限的选择性,而这种无限选择的可能性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并带来供货价格降低的好处。
但是,这仅是理论上的分析,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问题,实际上无限选择性并不存在,所有的企业都知道频繁的更换供应商,将增加物质认证的成本支出,并面临较大的采购风险。一方面,从供应商的立场来看,作为应对竞争的必然对策,是积极的寻求与制造商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并在技术、管理或服务等方面与制造商结成更深度的战略联盟:另一方面,制造商也会从物流管理的系统理念处罚,来寻求与合格的(分级)供应商建立一体化供应链。这样,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会形成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当然,实际运作中,合作伙伴企业一般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包括安全加密手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相互共享特定的数据库信息。如:邮购业务的企业将与其供应商共享运输计划数据库,而实现JIT生产的装配制造商将会与他们的主要供应商共享生产作业计划和库存数据。
另外,电子商务对降低物料采购成本也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如缩短订货周期、减少文案和单据、减少差错率和降低交易价格等技术方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虚拟空间的无限选择性会被现实市场的有限物流系统(即一体化供应链)所覆盖,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带来的成果要取决于现实物流系统的有限能力。
五、对存货控制技术的影响
一般认为,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以减少库存,节约成本。相应的技术手段也从初期的看板管理、准时生产JIT、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转向配送需求计划DPR、重新订货计划ROP和自动补货计划ARP等基于对需求信息做出反应的决策系统。
但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这实际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对存货在供应链中的分配进行重新安排。减少在供应链中的存货总量是肯定的,但在结构分配上,将会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企业移动,即经销商的库存向制造商转移,制造商的库存向供应商转移,成品的库存变成零部件的库存,而零部件的库存将变成原材料的库存的等。因为沿着供应链向上游转移的不同存货的价值是逐步递减的。实际上,下游企业的增加利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上游企业的牺牲利益,所以将引发一个新的问题:下游企业由于减少存货而带来的相对较大的经济利益如何与上游企业一起来分享。
供应链的一体化不仅要求分享信息,而且要求分享利益。例如著名的耐克公司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与其全球供应商链接,直接将成本衣款式、颜色和数量等条件以EDI方式下单,它同时要求供应不料的织布厂先向美国总公司上报新开发的布样,由设计师选择合适的不料设计为成衣款式后,再下单给成衣厂商生产,而且成衣厂商所使用的布料也必须是耐克公司认可的织布厂生产的,这样一来,织布厂必须提早规划新产品以供耐克公司选购。但由于布料是买主指定,买主给予成衣厂商订购原料布的时间会缩短,成衣厂商的交货期也就越来越短,从以往的180天缩短为120天甚至90天。显然,耐克公司的成品库存压力减轻 了,但成衣厂商为了提高产品的可得性,就必须对织布厂提出快速交货的的要求,这时织布厂将面临要么增加基本原材料的存货,要么投资扩大其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选择。
这样看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存货控制的改进所带来的利益,实际上是传统物流系统中矛盾的一种转移,付出更多代价的企业将会要求战略联盟中获利的核心企业分担风险,并一起分享收益,这是合理的。
六、对物流运输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速度已经上升为物流业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物流系统要提高满足客户对产品可得性要求的能力,在仓库、配送中心等物流结点设施布局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运输将是起决定作用的。由于运输活动的复杂性,运输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是:运输单据的格式标准化和传输电子化。由于基本的EDI标准难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运输服务要求,且容易被仿效,以至现在已经不能作为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在物流系统内必须发展专用的EDI能力,才能获取整合的战略优势。
专用的EDI能力实际上是要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发展“增值网”,相当于是在供应链企业内部使用的“标准密码”,通过管理交易、翻译通信标准和减少通信连接数目来使供应链运作增值,从而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制式渠道关系。为了实现运输单据,主要是要实现货运提单、运费清单和货运清单的EDI一票通,实现货运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和回程货运的统筹安排。物流系统需要在相关通讯设施和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进行先期的开发,如电子通关、条形码技术、在线货运信息系统、卫星跟踪系统等。
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网络消费平台, 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6年第二季度已经达到11178.8亿元, 相比去年, 行业规模同比增长27.6%。其中, 从网络购物市场结构来看, B2C交易规模占比达到54.5%;从B2C网络购物市场份额来看, 天猫商城继续领跑, 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增长迅速。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 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之所以能够突破地理与时间的制约, 实现信息流和商流的传递和共享, 正是由于物流的纽带作用。因此, 本研究以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物流服务质量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 探讨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二、模型构建
(一) 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服务质量的概念可以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视角定义。从企业视角, 最典型的是在1974年由Russ和Perreault提出的基于时间和空间效用的7Rs理论, 该理论认为产品的部分价值是由物流服务创造的, 物流服务为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用以适当的价格与方式完成正确数量的产品交付活动过程。从消费者视角, 最新的比较完整的定义是2001年美国Tennessee大学提出的度量物流服务的九个指标,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顾客导向的LSQ模型。
基于上述物流服务质量概念的不同理解, 学者也从多个方面建立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测量模型,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由于本文主要研究B2C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 因此, 为了了解消费者在此环境下对物流服务的要求, 研究统计了天猫商城、京东、唯品会等多个电子商务企业500多条有关物流服务质量方面的网购评价, 发现消费者关注比较多的是有关“物流人员的服务态度”、“商品完整度”、“送货时效性”、“方便性”、“价格”等方面。因此, 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统计的基础上, 将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划分成可靠性、时效性、便利性和价格四个维度。
(二) 购买意愿
购买意愿主要指消费者在进行购物时, 选择某种产品的可能性或者概率, 而这种概率是通过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决定的。也有学者提出购买意愿就是消费者买到合适自己某种需要的产品的心理顾问, 是一种消费心理的表现, 是进行购买行为的前奏。在网络环境下, 消费者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服务模式的选择、商品信息的了解, 购买意愿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费者在选择是否接受某种产品时, 除了产品的自身属性, 消费者购买意愿还受相关的服务态度、便利性、送货及时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对消费者满意度和重复购买率有重要影响, 从而促进消费者忠诚度的形成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因此, 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由此, 提出物流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时效性、便利性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即假设H1、H2、H3;物流服务质量的价格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即假设H4。
三、实证分析
研究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对各变量进行量表开发,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对模型进行验证。问卷通过预测试完善之后, 通过网络和现实两种渠道进行广泛的正式问卷发放, 最终共发放328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298份。
(一) 信度和效度分析
应用SPSS软件, 通过判断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 得到可靠性、时效性、便利性、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42、0.744、0.728、0.757和0.742。当该值在0.7和0.8之间时, 表明问卷的可靠度较高。
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判断问卷的结构效度。首先, 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时效性、便利性和价格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性判别, 得到KMO值为0.898, 大于0.5的最低标准, Bartlett球体检验的sig达到0.000的显著性水平, 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之后, 对样本进行正交旋转后, 共提取四个因子且各题项在对应因子上的载荷都大于0.5, 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较低, 累计方差为76.227%, 说明物流服务质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问卷题项设计符合研究要求。同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效度分析, 各题项的设计也都符合要求。
(二) 相关性分析
研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分析得到物流服务质量的四个维度与消费者购买意愿显著相关, 可靠性、时效性、便利性和价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0.832、0.826、-0.731。结果显示可靠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 表明二者的亲密程度最高, 其次依次为时效性、便利性和价格。
(三) 回归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建立物流服务质量各维度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线性方程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最终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该多元线性方程的F值为591.823, 显著性P值为0.000, 达到显著水平。物流服务质量四个维度的P值也均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 表明可靠性、时效性、便利性和价格对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 价格的回归系数为负值, 其余三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 表明价格负向影响购买意愿, 其余三个维度正向影响购买意愿, 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的正确性。
四、研究结论
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的方式, 构建了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服务质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关系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物流服务质量的四个维度中, 可靠性对消费者网购意愿的影响最大, 其次依次为时效性、便利性和价格。因此, B2C电子商务企业应重点提升物流的可靠性, 如提高物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产品及产品包装的完好度等;保证产品送达的时效性, 如及时发货、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缩短货物到达的时间;保证物流服务的方便性, 如提供送货上门、订单追踪等多种增值服务;最后, 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尽量的降低物流服务价格。
虽然研究对提出的模型及假设进行了验证, 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物流服务质量的维度划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二是, 没有考虑消费者在网络购物过程中, 对不同产品物流服务的要求存在区别时, 模型的适用性和结论的差异性, 以上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Perrault, William D.and Frederick Russ.Physical distribution service:A neglected aspect of marketing management[J].MSUBusiness Topics, 1974, 22:37-45.
[2]John Mentzer, Daniel J.and Flint, G Tomas M Hult.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s a Segment-Customized Process[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 65 (4) :82-101.
[3]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Berry L L.A Mu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al of Retailing, 1988, 64, 1 (spring) :12-40.
[4]韩睿, 田志龙.促销类型对消费者感知及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J].管理科学, 2005, 18 (2) :85-90.
[5]曾文亮, 贾磊, 王卓, 李秀彬.网店品牌形象与大学生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45) :85-90.
[6]谢广营.B2C及C2C网购物流服务质量测量述评:一个概念模型及理论框架[J].管理评论, 2016, 28 (4) :186-200.
[7]叶作亮, 蔡丽, 叶振华, 代丽.3PL服务质量与C2C顾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1, 32 (8) :119-126.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影响
物流业作为现今企业公认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商务信息化势头日益严重,如果还是以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物流管理,那必然会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体系的强力支持,物流也得发展也离不开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在这相辅相成的情况下,已经决定了电子商务与物流那密不可分的关系。
1、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缺点
1.1 在于企业中的缺点
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其实就是对于传统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模仿与继承,条块不够统一,割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练习不紧密,沟通不够,管理手段不先进,管理复杂,管理步奏繁复,物流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在企业进行采购物资、管理及管理等方面消耗太多的人力物力及资源,周转困难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1.2 在于物流企业的缺点
而在于物流企业中,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也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在流通企业中也会导致如下弊端:
1.2.1物流据点分散。为了扩大物流网络面积,物流据点太过分散,所需人力增多,劳动力成本增加,培训员工的成本增加,利润降低并且不利于管理。
1.2.2 分散独立的订单执行。各个据点之间联系不紧密,区域规划不明显,分散独立的订单执行容易导致各个据点之间出现负责区域重叠现象,导致物流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影响物流服务的快捷性。
1.2.3信息反馈滞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对于信息的反馈不够及时快速,导致管理安排混乱。
1.2.4资金风险无法规避。缺少统一的订单处理及结算中心,订单及处理中心横向沟通不足,从而导致经销商的资金管理方面出现漏洞,提高了企业资金风险度。
1.2.5物流供应商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物流供应商的管理就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
1.3 在于企业的销售环节的缺点
在企业销售环节如果使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也会出现以下几个弊端:
1.3.1 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账单数据有差别。
1.3.2 不能及时准确的将客户的信用信息反映过来。
1.3.3 为促销而存在的配送建筑发展太慢,地位过低,影响企业营销发展。
2、电子商务对于物流管理弄湿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的缩短了各交易方的交易距离,几乎是“面对面交易”。也很大程度的促进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及柔性化等特点的形成。对物流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1对采购环节的影响
电子商务体现在采购方面,可以有效的节约采购成本,是采购更加的便捷,快速。网络的发展也极大的扩展了企业采购面积,增多了供应商的选择,从而增加了供应商的竞争力度,侧面的降低了采购成本。
2.2对配送环节的影响
2.2.1配送业地位强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配送为B2C提供了物流支持,B2B的物流业务也在逐渐的交付给第三方物流进行管理,第三方物流的供货方式也是采用的配送制,由此可见,配送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而且,在制造业与零售业之间,电子商务可以使库存转移至配送中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零库存”。这也相应的提高了配送也的地位,提高了配送业的发展。
2.2.3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在之前,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独立分开的,并没有较大的联系,然而在电子商务下的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有效的将三者结合起来。结合起来的配送中心在根本上对配送效率、配送质量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2.3 对运输环节的影响
电子商务并没有对传统的运输管理进行改变,只是在运输形式上产生了影响,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较大的变化。
2.3.1 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物流与二次物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主要运用铁路运输。后者是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传统经济模式下,仓库比较分散,加大了运输配送的难度,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库存是集中在一起的,这样就更便于形成大规模的一次运输及二次运输的产生,节约了不少运输成本。
2.3.2 多式联运大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了各运输企业之间的联盟,扩大了多式联运经营。而多式联运方式又为托运人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倒不如说是一种快捷、方便、高效、的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
2.4对信息环节的影响
电子商务可以使对物流管理极为重要的物流信息管理产生影响,可以使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还可以优化信息各个模块功能,例如:可以使采购范围扩大,采购便捷;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可以提高仓库的管理;提高发货准确度与效率;可以使交易过程无纸化等。
2.5对物流网络的影响
电子商务可以使物流网络信息化,可以使实体物流网络中的仓库数量减少,库存集中,实现制造业、实物供应方、工厂和商场等方面的“零库存化”,是配送效率得到提高,可以促进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
2.6电子商务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代理模式”等新的物流管理模式。
3 總结
作为现代流通两大手段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物流管理模式的影响也愈发的深刻,本文从电子商务对于物流管理模式的影响入手,简要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于物流管理模式的促进作用,有上述可以得出,电子商务对于提高物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海涛.基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J].电子商务,2009(9):36一37
摘要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作业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有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才得以发展的如此迅速。因此,物流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物流业的各个领域,对物流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论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和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应用的基础,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措施建议。又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组织及竞争格局等几方面的影响,继而提出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详细说明了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电子数据
目录
1引言.......................................................................................................................................................1 2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1
2.1物流信息技术.................................................................................................................1 2.2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几个发展阶段..............................................................................................1 3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2
3.1 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2 3.2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3 3.3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3
4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3
4.1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4 4.2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4 4.3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运行方式的影响.....................................................................................5 5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
5.1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6 5.2 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对策....................................................................................7 5.2.1逐步建立企业的ERP系统............................................................................................................7 5.2.2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7
6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1引言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的应用水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使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事实证明,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衡量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2.1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伴随物流活动的发生而产生的,贯穿于物流的整个过程。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目前,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物流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将会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而且将会被日益重视。
2.2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以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功能集合为主要特征的物流组织。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的物流功能开始从分离走向集中,其首先是向企业的少数核心业务集中,而后逐步从核心业务部门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将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和运作逐步统一到专业化的职能部门。
专业化物流组织的出现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领域分工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结果,而以EDI为主体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则是
实现物流活动专业化的技术保障和基础。在EDI技术的支持下,工商企业不仅能够与外部物流企业之间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也能够实现对物流活动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工商企业将自身的物流功能分离出来,各种物流作业由运作效率更高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承担,例如:上海联华超市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商业EDI系统开发与示范”的示范单位之一,从1998年3月开始,与北京商学院、杭州商学院、上海商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合作开发自己的EDI 应用系统,这个EDI应用系统包括配送中心和供货厂家之间、总部与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标准格式的信息传递,信息通过上海商业增值网EDI服务中心完成。采用EDI之后,配送中心直接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和要货情况产生订货信息发送给供货厂家,供货厂家供货后,配送中心根据供货厂家的发货通知单直接去维护库存,向门店发布存货信息,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信息流在供应商、配送中心、门店之间流动,所有数据只有一个入口,保证了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降低了订货成本和库存费用。
20世纪90年代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快速传递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创造了更为畅通的渠道。EDI技术只能为企业提供有限的、点对点式的信息的连接和传递,而且是在企业内部纵向传递汇总基础上才能实现组织之间的传递。因此,很难实现整个物流过程和系统的信息共享。而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能够到达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每一个作业层次,并能够支持企业生产、营销、信息管理等活动与物流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到达最终客户的全部物流过程就成为一个透明的“管道”,对这一过程的优化和功能集合就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必然选择,其结果是形成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的新型物流组织,也称为第四方物流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型物流组织是建立在全面掌握物流信息,并在此为基础向整个供应链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其运作的核心是物流信息和以此制定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在第四方物流企业中又出现了新的分工专业化趋势,即为供应链提供物流信息管理服务和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正在独立成为专业化企业,有专家已将这种物流信息管理服务企业命名为第五方物流企业。
3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
3.1 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0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规划管理的MRPⅡ思想逐步发展为
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ERP管理思想。ERP(企业资源规划)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的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ERP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提供多重解决方案,它以客户为导向,将企业与市场连成一体,而ERP软件系统预先含有大量优秀的决策方案供选择,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大的决策空间。
3.2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物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容易地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设备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减少物流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从全社会范围看,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更为顺畅,这样,单个企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也将相应随之畅通起来。因而,信息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3.3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对企业产生作用的最基本而普遍的方式是运用信息技术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以人工方式进行的活动的业务职能,促进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如工资核算电脑化、会计电算化、报表生成自动化、商业和服务业结帐POS化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新经济增长点的源泉。
4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众所周知,物流观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演绎的过程,在这个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物流活动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来进行,而且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物流活动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围绕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商品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开始注重和强化对物流活动的科学管理。围绕这些环节形成了相应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这也就推动了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进一步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很多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的突破,物流活动发生很多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时候,3 信息的共享超越了企业的边界,超越了一个企业内部不同职能的边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物流活动可以与原有的生产过程或者商品销售过程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成物流活动从原有的生产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新的分工领域出现的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技术前提条件。
4.1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
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分散在不同的企业来进行,它是配合企业的产品销售或原材料的采购。比如在工业企业,它是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他没有一个单独的独立的组织者。随着以后很多管理者对科学管理的观念的应用,在产品销售或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立的管理部门,这些独立的管理部门承担着一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的角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以后,随着当时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DI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开始可以从原来的制造企业或者商业销售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活动从原来一个企业内部单一环节上的管理活动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活动,在整个经济中出现了新型的物流组织,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以后,很多新型的物流企业又再出现,比如大家经常谈论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五方物流企业。事实上,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五方物流企业是专门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物流企业。可以看到,这种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导致了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而且物流组织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组织的这样一种影响,这种逐渐升级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是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这是以前的组织特征,到EDI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则可以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就是早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一种就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的一体化组织,就是大家很关注的供应链的管理者、作为供应链管理者的这种物流企业的出现。所以,物流组织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整个物流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受物流技术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4.2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物流竞争的主体是工商企业,因为如果物流活动仍然停留在物流内部的某一个环节或者部门内的时候,那么提高物流的效率,提高物流的管理
水平,这种相互竞争的主体是在工商企业之间展开的,这是在比较传统的意义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物流的竞争主体开始转到物流企业之间,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第四方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代替了原来工商企业之间在物流环节上的竞争,这是从竞争的主体上来看。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环节上、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这样一些单独的环节上,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整个物流过程或者大家经常说的供应链的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所以我们觉得,在信息技术发展以后,物流竞争已经从环节的竞争转到物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的竞争。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手段方面的竞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一个很大的方面也是物流设施上的竞争,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很多国际上的物流活动都是在自动化仓库、多式联运这样一些物流设施的提高上来提高自身的效率,这就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的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的能力。所以到目前为止,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用多么高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的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完善的应用方面。所以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这就是信息技术影响着物流领域竞争手段的变化。
4.3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运行方式的影响
过去的观点看,物流活动实际上是生产者生产出一个产品以后,要求物流供应商或者其他的服务部门按照他的要求经过几个中间环节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按照西方许多市场专家的观点,它是一种推式的方法来运行,也就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进入到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从现在来看,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是一种市场竞争性的经济,而且商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不是围绕生产者来进行,而是围绕着消费者进行,也就是说,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消费者,他所产生的需求通过市场信息系统共享以后传达到生产者和流通者手中,它们要围绕着市场的信息来组织
自己的经营活动。
在上面这样一个情况下,首先表现为物流活动从一个被动的载体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载体,他要根据市场的物流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库存,来合理的调配资源,来保证市场的供应。所以,从这个运行的方式上,首先表现在他从一个被动的市场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经济活动整个流通过程的组织者,从一个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状态。第二个特征是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后,由于有了完全的信息,以及信息的透明和共享以后,过去的物流活动从一个局部的环节变成了整个供应链上的系统化的活动,他从过去分散的活动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或者如某些专家认为的全程化的活动。第三个特点就是过去我们始终认为物流活动是一个黑暗的大陆,这种黑暗恰恰是在于我们没法充分掌握很多信息,所以这种黑暗大家没法把握他内在的合理的要求,没法提高它的效率,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整个供应链所有参与者,共同享用信息,采用这种共享机制以后,实际上使得整个物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管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合理的进行分工和市场定位,来进行规范化的运作。物流运行的透明化、信息化和主动化是信息技术发达以后物流运行的主要特征,这是相对于传统的物流活动而言的。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趋向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高科技化。由于各种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处理和条形码技术、射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强了运输、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陪送等物流环节的功能,使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提升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物流信息需求的新途径,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来交换有关物流信息成为企业获得物流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有效途径,实现物流跨越式的发展。
5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5.1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运用不够,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在我国,信息技术在有些企业里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如华联超市采用了SCM,每天蔬菜和鱼类分批上架,保证了产品的新鲜,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但仍然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运用这些技术,这就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
服务手段单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市出现
了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但从这些企业经营、服务的内容来看,仍是传统的运输仓储型企业。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相比较,我国物流企业不仅服务手段单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
5.2 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5.2.1逐步建立企业的ERP系统
物流业的ERP(企业资源管理)是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建有企业ERP。我国的物流业因缺乏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结点之间的资源管理各成体系,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也没有一家可以承担重任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现在,国内的很多国际货代公司有志向综合物流发展,这个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在观念上是否对现代物流的信息管理有一个认识。国内的货运管理软件很多,但是能够对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现在还没有一家。南京恒基科技有限公司的货运管理软件在中海国际货运公司应用,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已经初具物流业综合管理软件的雏形。而上海大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陆运车辆监控中心技术,从另一个侧面为物流业的信息跟踪和反馈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物流业的信息综合管理,不是哪一个公司能够单独实现的,只有从整体物流架构着手,逐步渐进地进行,整合业内的软件、硬件商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才能真正开发出一套我国物流企业的ERP系统。
5.2.2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生存环境和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迫使企业从偏重内部信息的开发利用转向重视内外部信息的双重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各种信息网络的建立,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普及,可使企业获取大量有用的外部信息。因此,企业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迅速建立网上交流和交易的手段。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传播等,大都是在网上进行。但网络不再仅仅是用来进行单纯的信息发布,而是用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实现在线交易。通过Internet进行
场上商业交易已成为商务发展的方向,而且,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最终大多要与互联网相联,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上网,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网络尤其是利用互联网列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6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物流发展更加重视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同步运用,同步发展,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物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及差异。因而,只有正确认清目前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出应对的解决措施,下决心加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让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我国现代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摘 要: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并立的制度致使了不公平的纳税格局,为了避免重复纳税,我国进行了“营改增”的尝试。物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率先成为“营改增”的试点行业。文章根据“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企业税负上升、行业各环节划分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对物流企业税负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 物流企业 税负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27-02
一、“营改增”背景及内容
我国税收现行的制度是对销售和进口货物、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的劳务由国税局征收增值税;对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以及规定的劳务由地税局征收营业税。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立打破了商品和劳务流转课税方式的统一性,进而形成不公平课税格局,所以我国进行了增值税扩围的探索。
目前,我国营改增试点工作包括了四个内容:一是“营改增”试点先在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开展;二是新增两档低税率,即用于交通运输业11%的税率与用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6%的税率;三是试点行业原营业税政策优惠能够延续并加以改进,税收收入仍属于试点地区;四是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二、“营改增”的目的及原因
从本质上来看,增值税扩围改革主要目的是避免重复征税。在现行制度中,一是抵扣链条的中断,人为加重了部分行业的税负。虽然我国现在征收营业税的税率还比较低,最高税率也只设定在5%(除娱乐业),目的就是减少因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形成的损失,但事实上并不能防止税负的转嫁。二是进项税额的抵扣不完整,我国在2009年进行了增值税转型,允许抵扣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但目前只有机器设备购进进项税额能够抵扣,而不动产等购进的税额不能抵扣。如果增值税扩围到不动产转让,那么所有征收增值税的行业的不动产购进耗费所发生的增值税就可以抵扣掉,也就可以使不动产税负在各行业公平分布。由此看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大势所趋。
三、物流企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物流业作为一种复合型服务产业,融合了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为一体,不仅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对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营业税是“道道征收,全额征税”,而增值税的征收办法则提倡“环环征收,层层抵扣”,这样相比较,自然是增值税的征收办法更加合理。
1.物流企业重复纳税的压力大。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所要缴纳的税种有: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目众多,税负繁重。运输业、通信业的营业税率为3%,仓储业划为服务业,税率为5%,贸易业的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其中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对其小规模纳税人则实行简易征收的办法。营业税要求实施多环节和全额的征税,这样一来,每交易一次就应当按照所得缴纳营业税,而物流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交易次数的数量之大,从而加重了企业的税负压力,重复征税的问题也就显露出来。在物流行业中,除了贸易业缴纳增值税以外,其他行业都征收营业税,这就形成了物流企业巨大的税收压力。同时,由于物流企业难以抵扣因为外购燃料、固定资产等已经缴纳过增值税的部分的进项税,从而造成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双重征收。为了避免重复纳税,物流企业就会更加偏向于选择生产服务内部化的经营模式。这对于物流企业专业化分工和服务外包的发展非常不利,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要求。为了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税负的合理分配,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就是这一系列政策中的重头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已然上升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必然能够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因此,国家表明物流企业税收改革是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
3.深化体制改革以促进物流企业国际化。一方面,“营改税”可以提高物流企业技术改造、更新设备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改征增值税后,物流企业无法可进行出口退税,能够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四、物流企业“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货运企业税负大幅上升。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发现,“营改增”后,货运企业税负不减反增,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税率偏高,实际抵扣后的税负仍然高于征收营业税时的金额。二是抵扣不充分,可抵扣的进项税主要来自外购的燃料以及运输工具及其修理费,在固定资产这一项上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多。再加上其他大部分成本例如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并不属于抵扣范围,税负自然大幅增加了。
2.物流企业各环节划分不明确。在试点的方案中,仍然将物流企业分为两类征收增值税,分别是税率为11%的交通运输服务,以及税率为6%的物流辅助服务。在试点方案的分类下,对于经营广、业务多的物流企业来说,很难在交通服务运输和物流辅助运输中划出明确界限,这不仅难以适应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加大了税务部门的工作难度。
3.增值税发票管理难度大。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环境下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试点地区,只有在少数(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7页)指定企业修理才能取得增值税发票。对于交通运输业,如果提供修理服务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就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加之自开发票的条件非常严格、监管力度不够、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卖发票、假发票”的问题层出不穷,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五、改进物流企业“营改增”后现存问题的建议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的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下的任何一笔交易, 同传统的交易活动一样, 都包含各种“基本流”--商流、货币流、信息流、物流。在网络化时代, 商流、货币流、信息流, 都可以通过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网上沟通, 进行虚拟化的经济活动。然而, 最终的资源配置, 还是需要通过商品的实体转移来实现的。一些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有价信息软件等少数商品虽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 然而绝大多数的商品仍然需要通过专用的运输装卸工具。
从以上分析看, 似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没有太大的关联, 对物流影响不大, 其实不然, 两者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作为中介工具被应用到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 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然而, 无论是传统交易方式, 还是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 都改变不了"生产是中心, 消费是目的, 流通是桥梁"这样一种再生产模式。也就是说, 不管商品交换的方式方法如何变化, 物流--商品实体的转移 (从商品供应者转移给商品消费者) 的过程都不会被取消。因此, 物流是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瓶颈。电子商务的高速、便捷是建立在商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高效运转基础上的, 通俗地表示: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当网络安全、网上银行、信用制度完善后, 物流自然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
再次, 物流与电子商务其他环节相互制约。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 商流与物流是相伴而行的。而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 却是商流与物流相分离的。如果物流配送不能高效便捷, 电子商务的快捷和高效就不能体现出来;相反, 如果网上交易, 网上结算, 由于信用、交易手段和方式上存在问题, 也会影响物流配送的效率与质量。
最后, 物流是电子商务完美的最后环节。商品交换最终是以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完成相应服务而结束。只有当消费者接到满意的商品并得到满意的服务, 才能消除对虚拟供应商和在线购物的疑虑心理, 进而增加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为电子商务划上完美的句号。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特征
1. 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 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 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 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 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 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 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 发展水平低, 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 网络化。
物流领域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 即组织内部网 (Internet) 。
4. 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 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 (搬运) 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 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 柔性化。
它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 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 即真正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 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 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 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对物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 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 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 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 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 强化了信息处理, 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 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 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 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 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 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惟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 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 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 供应链短路化。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 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 流程很长, 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 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 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 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 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 (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 , 也不需要存货, 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 缩短了流通时间, 使物流径路短路化。
(2) 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 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 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 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它有几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缺乏灵活性, 销路好的商品, 其存货往往可得性差, 销路不好的就积压;第二是运转周期长, 等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 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 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 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 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 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 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3. 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鉴于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实践中的成功发展, 有人预言它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方面最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张铎:《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电子商务物流篇》, 2004.11.27.
王道平, 海燕:《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2003年第5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信息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74-0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增长模式与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现代物流业中广泛的应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其信息管理水平,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因此,物流业要想构建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就应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掌握其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对策,不断提高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在我国物流中的实际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具体包括几个阶段:(1)单一职能信息化的应用,这一阶段较为普遍,比如企业各项财务处理和商务订单处理;(2)单层次跨环节信息化局部集成,这一阶段在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化中属于重要的推进过程,比如,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等;(3)跨层次全环节信息化的综合集成阶段,比如,管理和控制实行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一)信息化在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当前,在现代物流业中,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其的重要特征与时代特征。信息化在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具体是:首先,随着经济、生产以及需求的全球化,使得现代物流业的服务越来越复杂,而利用信息化能够将物流产业实际效率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其的良好发展;其次,随着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现代物流业所面临的行业分割以及专业水平与规模效率低下方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将物流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各物流企业间和物流业与制造业间形成良好的联动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了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全球性经济危机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途径。
(二)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取得的成功及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物流信息化实际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一套完善的物流监管及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监管与服务能力水平也较高,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上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当前,已有一部分大中型的物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实现了单向信息化模式,一小部分的物流业则实现了综合集成的目标。绝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与商贸业相继实施了物流环节的信息化工作。
然而,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为: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物流信息资源实际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部分重要物流业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着不足;信息采集与交换水平不高;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难持平衡,大部分的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根本难以对供应管理予以一定的支持,无法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给客户等;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建设目前在我国仍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课题;要想构建起完善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就必须从多个环节、多个角度上考虑,比如,国家政策的导向方面、物流业内部理论研究的发展情况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等。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了基础信息的采集与共享及交换速度
实际上,物流企业的前提基础主要体现在对基础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方面。但是,在我国现代物流业中,诸多的基础信息仍然采用的是手工记录的方式,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实际效率低下、较高的失误率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后期信息的交换以及信息共享和信息应用等诸多环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导致我国物流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无法提高的关键原因。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广泛的应用,物流业可以通过条形码、智能标签等技术对各个环节的物品及时的扫描和辨别,并且还可以通过通信与网络这两项先进的技术提高信息采集、共享、交换的时间,从而帮助物流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供应链的形成及其管理作用的发挥
在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的管理具有重要位置,其主要是利用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将供应链的效益与协调性全面提高,使其实际效率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供应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将供应链节点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有效的传导,同时使得成员间的利益互惠机制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对于供应链的形成及其管理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业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从当前形势上来看,我国在物流产业方面以及整个企业界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上仍然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并且,从其实际运行情况上看,存在着较大的极端化与分散化,根本没有从总体考虑,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且也没有相应的计划与策略,同时,还严重缺乏一批基础人才队伍,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后,使得相关理念与技术得到了良好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物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和提升了信息化在物流业中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相关人员培训机制的形成,对于物流业信息化意识的培养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及物流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物流信息化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希望能将各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兴趣激发出来;另外,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确保我国物流具有较高的效率、物流成本的合理性,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雷冰玉.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问题探析[J].大众商务,2009,20
[2]覃波.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3]李菲菲.中小物流企业营销信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1,3
【当前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推荐阅读:
谈谈学习电子商务对我们的影响10-16
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1-18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11-25
论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06-26
对当前课程的总体评价09-09
对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07-05
对当前降成本的调查与思考11-22
对当前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07-03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思考07-10
对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教学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