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信息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专业领域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学科性质的分析,设计一套完整的、适合于理工院校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为社会输送信息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1:

银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探讨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在金融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实现银行资源管理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了银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问题,对于今后银行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银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结构 设计 数据表

1、引言

金融机构的管理是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管理,银行要想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在竞争中打败其竞争对手,从企业的长远利益上说必须要充分利用高水平资源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通过银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大大的提高了银行资源的利用率,使之为金融机构创造了更大价值。银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增强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了银行的管理能力[1,2],从而使银行适应了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管理要求。

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银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由人事管理、工作管理、系统管理、安全退出4个模块组成,通过调查研究,系统的模块设计如下:

(1)银行人事管理模块:实现员工信息的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所在支行,所在部门,年龄,住址,学历,联系方式,职称等)的录入与输出,增加和删除、查询、更新员工信息,通过这一模块能够使管理员轻松对员工的人事进行管理。

(2)工作目录管理模块:实现管理员对员工工作任务分配的管理,工作任务分配的查询,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估结果的查询,冲突查询。1)工作任务分配:当管理员分配工作任务时,可以通过数据库读出员工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该运行所开设的业务选择工作任务进行分配,接着再选择上班的地点,时间进行分配,最后可以输入员工工作计划的展望,最后再提交到数据库中。2)工作任务分配查询:员工或者是管理员都可以通过员工一些基本信息来查询某位员工所分配到的工作。在系统中还增加了冲突处理的功能,当系统分配到的任务相互冲突时,可以打印出一张冲突表格以便重新分配工作。3)工作任务评估:对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是管理员对员工工作的评价,这一小模块也是关系一个员工职称评定的步骤,只有对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确保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4)工作任务评估查询:对工作任务评估的情况进行查询,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同时,管理员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到员工的工作情况。5)冲突查询:当工作任务分配的过程中出现冲突时,如分配的地点、时间、任务等出现冲突时,系统通过冲突查询打印出冲突列表。6)信息发布:部门经理可以通过信息发布模块向银行内部职工发布公告。7)短信收发:员工与员工或者上级领导之间可以通过短信平台收发信息。

(3)系统管理模块:通过这一模块使管理员能够对支行部门进行分配管理,对各种登录人员进行权限分配,同时,登录者还可以对登录密码进行修改。1)支行管理:管理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增加支行,删除支行,增加某个特定支行的某个部门,删除某个支行的某个部门,更新的结果将存入数据库中,系统会从数据库把更新的资料返回到用户界面上。2)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登录者的权限进行管理,如大堂经理对工作任务分配结果和工作任务评估结果进行查询,而无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及工作任务进行评估。而对于管理员来说,他可以进行人事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也可以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3)密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衡量一个系统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作为用户来说,他们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来更改密码,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这对于管理员还是员工来说,可以确保自己的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窃取,从而确保自身的利益不被非法侵害,更深层来说,更加完善了系统的安全机制。

(4)安全退出模块:安全退出机制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一个好的系统需要一个安全退出机制,在本系统中,当管理员或者登录者完成其所完成的任务时,可以通过退出系统模块安全退出系统。

3、数据表关系设计

(1)工作任务分配数据表的关系:tb_person(用户信息)数据表与tb_branch(部门信息)数据表、tb_department(支行信息)数据表通过表属性支行名称和部门名称相连接,工作分配表jobwork与tb_person数据表通过相连接。

(2)工作任务评估数据表的关系:tb_person(用户信息)数据表与tb_branch(部门信息)数据表、tb_department(支行信息)数据表通过属性支行名称和部门名称相连接,工作任务评估表jdwork与tb_person数据表通过用户名称相连接。

(3)权限管理数据表的关系:tb_person(用户信息)数据表与tb_branch(部门信息)数据表、tb_departmem(支行信息)数据表通过属性支行名称和部门名称相连接,权限管理数据表tb_roes通过用户信息表的用户名与tb_person(用户信息)数据表相连接。

4、系统详细设计

在各个功能模块中,用户权限的定义是围绕着这几个模块功能展开的,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把角色定为系统管理员、部门经理、支行行长以及普通员工等四类用户,这四类用户各自所具有的访问权限各有不同,因而其功能需求也有所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在概要设计中已经有所描述,但是功能模块的划分最终要以用户角色为依归,要从用户角色去分析模块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1)系统管理员功能需求:管理员功能需求包括了常规操作、权限分配、密码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模块。常规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用户界面进行一些常规操作,如系统登录,系统退出,修改密码等。

(2)员工功能需求:员工功能需求包括常规操作模块、人事浏览模块、工作信息查询模块、工作任务分配查询模块、工作评估结果查询模块、修改密码模块和安全退出模块。

(3)部门经理功能需求:部门经理功能需求包括常规操作模块、人事浏览模块、人事添加模块、人事删除模块、人事修改模块、工作任务分配查询模块、工作评估模块、修改密码模块和安全退出模块。

(4)支行行长功能需求:支行行长功能需求包括常规操作模块、人事浏览模块、人事添加模块、人事删除模块、人事修改模块、工作任务分配查询模块、工作评估模块、修改密码模块和安全退出模块。

5、结语

开发银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有力措施。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更新管理者的思想,增强对管理活动的科学认识,来提高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姚亚文.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2009,(20).

[2]罗彩云.关于建立银行信息管理中心的设想[J].新金融,2002,(12).■

作者:王雪华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信息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专业领域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学科性质的分析,设计一套完整的、适合于理工院校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为社会输送信息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才,特别是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滞后,致使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适应能力差,掌握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会技术[1]。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各种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现象日益普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表现为对知识涉猎范围广、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强的社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强调。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哈尔滨理工大学重新修订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对原有课程体系做全面的审视和思考,以解决信息专业人才“通”与“专”的问题。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根据我们学校是地方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和条件,我们将本培养方案定位在重点为工业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并兼顾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该专业并非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由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干课程的交叉性学科。

为此,哈尔滨理工大学对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提出如下的培养要求:信息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管理系统,更强调用管理学的方法解决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以计算机技术为辅助工具解决企业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教育部已做出明确规定,即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2]。

该培养目标明确了信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层次,体现了该专业的教学特色,并阐明了该专业的就业领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根据学校是地方理工科院校的特点和条件,将培养方案定位在重点为工业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并兼顾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该校信息专业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三门学科为主干学科,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方法,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项目管理与开发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性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它是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懂管理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能够用所掌握的技术解决实际生产运作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鉴于本学科的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信息专业具有如下特性:

1.学科交叉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到管理学科,又要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以系统思想贯穿整个研究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2.实践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提出信息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本专业的学习强调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3.发展创新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我国信息人才的短缺推动了该专业的发展,该专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学科教育模式、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强调专业教学,弱化学科交融,使得学生在学习了每门课程的理论后,无法将其融会贯通,达不到应用要求。因此,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时不仅强调经济、管理及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更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教学,使学生能灵活而不是单一的运用所学知识,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本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基础、突出专业主干课、精选平台课、拓宽专业面、增强专业技能实训、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毕业后的继续发展。

本专业从“知”、“行”、“统”、“一”四个角度出发,在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层次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校园及社会实践行为,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企业信息系统,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实施“一对一”培养模式,实现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门学科的统一集成。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加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间的联系和衔接,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实际信息系统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在构建课程体系上,本着“面向市场、明确目标,注重过程”的人才培养理念,遵循柔性化培养的原则,以信息化所需人才层次为梯度安排相关学科的课程逻辑顺序,提出:“平台+模块+实训”的培养体系。

平台主要是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三部分构成。平台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构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或继续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模块是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设计的,由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构成。该部分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经济管理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的学习。课题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专业的能力特点提出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A: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B:电子商务。

实训是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构建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验教学基地的建立是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配合,注重学期间的衔接和连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在信息专业学科基础课中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外语、体育等公共基础课,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基础高度又可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健康教育等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教育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使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及方向进行定位。

(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实现培养“信息系统设计及管理”人才这一目标,为此,该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及维护的。为了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本专业开设了管理学科知识;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本专业开设经济学科知识;为了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本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只有以这三门学科为主干学科,我们才能进行信息系统地分析与设计,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管理。

根据该校信息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学科主干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统计学、顾客关系管理、会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学习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专业构建了专业平台课,该课程体系里的所有课程都配有课程设计或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构建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平台。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与计算机网络原理两门课程的学习是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目的是建立学生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思想,明确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ERP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研究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建立学生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入门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介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及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开发原理,体现信息专业的目标与特色。

(四)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办学层次、专业背景,考虑该校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将重点为工业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如下:

1.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与管理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ERP系统具有维护、实施、应用和一定的二次开发能力,具有组织与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的专业人才。

该方向学生的职业定位: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软件开发方向开发管理人员,ERP系统实施和维护人员。

2.电子商务方向

该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维护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该方向学生的职业定位:从事各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电子商务系统营销方案推广等相关工作。

(五)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加大硬件投入,加强软件建设”为建设目标,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改善教学条件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实践的配套改革,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

1.多媒体教室建设。使得85%以上的课程都能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含量,改善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本阵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我专业建设了科学、合理、满足教学实验需要的立体实验室。共建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网络与电子商务实验室、学科研讨室及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多功能教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环境和条件。

3.实习基地建设。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我院建设了哈尔滨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等实习基地,基地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接纳学生100%,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培养要求,评估实验学时所占比例的合理性;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的方式方法;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整合到培养目标体系中;加强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形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多层次、多形式、多阶段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协调各方资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总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信息人才的要求。本课题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本专业核心课程,然后扩展出整个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更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并增添平台课和实践课等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去分析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应用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社民.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5(39): 56-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赵志远.基于系统结构研究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6): 98-100.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TIAN Shi-hai,ZHANG Xiao-meng

(Management college,Harbin sic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e and teaching

[责任编辑 王 佳]

作者:田世海,张晓萌

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篇3: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分别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信息管理理论与学科基础、行业与岗位以及技术等角度,探讨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定位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应该是组织中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更主要的,应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1. 050

[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课程的更新问题,这些都使得该专业有很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 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其学科基础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话,那么,信息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时,信息这一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体现呢?信管专业是由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对信息管理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也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核心是多学科的融合。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融合之路,把这些理论或是学科基础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这个专业才会发展壮大,才会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论。

3 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分析与处理)。

总之,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管专业所应承担的是现有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统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我们认为,就岗位而言,信管专业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现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开发的中间人。

4 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手工和计算机操作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也许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一点。

手工过程:信息搜集→整理(预处理)→加工处理(建索引)→保存(建目录等)→使用。

计算机处理过程:数据输入(导入)→加工处理(格式的统一,包括建索引、排序)→存储→查询检索。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5 结 论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志豪,王衍,等.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 张广钦. 信息管理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

[4] 张劲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 情报杂志,2008,27(11):102-110.

作者:赵泉

上一篇:经济计划制定执行方案下一篇:开工庆典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