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教案
信息来源:
字体大小:[大][中][小]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就养老机构两个《办
法》答记者问
来源: 中国社会报
记者:请介绍一下《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
答: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已达4万多家,养老床位416.6万张,在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亟须通过立法加以规范。
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上位法律法规的授权,民政部门无法对擅自设立的养老机构行使行政许可权,许多养老机构长期游离于政府监管范围之外,扰乱了正常的养老市场秩序。二是部分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和服务不到位,不时发生火灾、虐待老年人、意外伤害等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三是相当一部分投资主体对养老机构设立基本条件和管理具体要求缺乏了解,进入这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的长期运营和健康发展,制约了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设立养老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登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
责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按照法律要求,2012年6月,民政部正式启动了配套规章的制定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专题论证以及召开座谈会、书面以及网络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民政系统、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两个部门规章(以下
简称两个《办法》)。
记者:请概要介绍一下两个《办法》的立法思路和指导思想?
答: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以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精神为指导,通过细化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条件和程序,明确许可机关层级和管理权限,规范许可受理、审查、决定等工作程序,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上引导规范社会多方面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努力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监管和扶持相结合,在依法对设立养老机构加强监管的同时,为养老机构健康发展预留空间。二是权力和责任相结合,在明确许可机关审批权限的同时,清晰界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违法责任。
在《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项原则:一是鼓励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始终把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将限制或者阻碍养老机构的发展作为立法目标。二是多元主体投入和社会参与并重。强调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主要收住困难老年人以及提供基础服务,发挥保底作用。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服务。三是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并重。强调通过政府、社会、内部治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实现养老机构管理
规范化、服务专业化。
同时,努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许可、登记和管理的关系。行政许可、登记管理、行业管理都是养老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办法》重在基于许可的行业管理。二是《管理办法》和其他法规、标准、政策性文件的关系。养老机构管理应当通过衔接配套的整体制度体系来加以规范,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政策性文件等。对此,我们积极做好《管理办法》与《许可办法》、《光荣院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3个部门规章的衔接。三是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管理办法》既要对现实情况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对新出现的情况或者把握不准的问题,《管理办法》暂不
作规定,待实践成熟后再规范。
记者:两个《办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共三十一条,分为总则、条件和程序、许可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第一章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养老机构的定义及其管理部门,以及实施设立许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章规定了养老机构的设立条件,养老机构的许可机关及其权限、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及需要提交的资料等内容;第三章规定了许可证载明事项,明确了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变更、终止、停止程序,以及终止或停止服务的具体要求;第四章规定了不同主体对许可行为的监督检查,许可机关对养老机构许可证载明事项的变化情况进行监管,许可机关可以撤销、注销一定情形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许可机关举报等;第五章规定了包括许可机关和养老机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擅自设立养老机构的法律责任。特别是针对养老机构不依法履行变更终止手续、倒卖许可证等行为,设定了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第六章明确了过渡条款和实施日期。规定办法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应当在办法实施后一年内完成整改,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在实施后两年
内完成整改。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共三十六条,分为总则、服务内容、内部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第一章规定了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基本要求、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政府重点保障和扶持政策、表彰奖励等。养老机构是指依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设立并依法办理登记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国家对光荣院、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养老机构的管理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第二章规定了服务范围、标准、服务协议、各项具体服务内容及要求等。养老机构按照服务协议为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应当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同时规定了各项服务的内容和要求。第三章规定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具体要求等。从规章制度、人员要求、收费管理、捐赠和志愿服务管理、24小时值班、消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投保责任险、档案管理、民主管理、老年人安置等方面对养老机构内部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第四章规定了监督检查权限和方式、养老机构评估、信息统计、举报和投诉、层级监督等。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实施许可权限,通过书面检查或者实地查验等方式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养老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之前向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提交上一的工作报告。同时规定建立养老机构评估制度、信息统计、举报和投诉等制度,并加强对下级民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第五章规定了养老机构违法责任、管理机关及人员违法责任等。第六章规定了
特别规定以及实施日期等。
记者:我们注意到,《许可办法》中关于设立养老机构的基本条件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有人认为条件设置有些低,怎么看?
答:按照《许可办法》的规定,设立养老机构,应当符合六个方面的条件:(一)有名称、住所、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二)有符合养老机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三)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四)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五)床位数在10张以上;(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
他条件。
这里除了床位数有明确要求外,其他条件都是原则性的规定。这主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性较大,各地养老机构的情况也较为复杂所致,《许可办法》对许多要求只能做原则性规定。下一步,我们会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贯彻落实《许可办法》的操作细则或具体办法,争取在养老机构设立床位数、资金规模、人员配比以及养老机构分类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更加细化和量化的要求。
关于将养老机构最低床位数规定为10张以上,主要考虑是,我国养老床位供需矛盾突出,如果床位门槛设置过高,会将一些有志养老服务、但手中资源有限的民间资本拒之门外,既不利于促进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也不利于民间资本兴办小型养老机构,增加养老床位供给。
记者:《许可办法》对许可机关的层级和管辖权限作了哪些规定,出于什么考
虑?
答:《许可办法》第八、九、十条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层级和管辖权限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地域管辖,即以拟设养老机构的住所地为关联点,由住所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受理设立申请,并实施设立许可权。二是级别管辖。充分考虑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许可办法》实行权力下放,将主要许可权限交给县、不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住所在市辖区的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权交给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涉外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权交给省级民政部门,将个别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兴办、具有实训示范功能的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权交给民政部和省级民政部门。同时,为了便于实践操作,《许可办法》还规定省级民政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民政部门对涉外养老机构实施许可、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市辖区人民政府民政
部门实施许可。
记者:《许可办法》为何要对设立许可证书作出有效期限规定?
答:《许可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设立许可证有效期5年。设立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养老机构应当持设立许可证、登记证书副本、养老服务提供情况报告
到原许可机关申请换发许可证。
在立法过程中,对于许可证是否实行有效期规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建议对换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一种建议取消许可证有效期的规定。经过充分研究,考虑到部门规章无权规定吊销许可证,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没有规定养老机构年检制度,《许可办法》参考借鉴其他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在保留规定许可证有效期的基础上,明确了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旨在通过换证手段加强对养老
机构的监管。
记者:养老机构暂停或者终止服务,有可能会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两个《办
法》对此有何考虑?
答: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应当是持续稳定的。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分立、合并、改建、扩建以及解散等原因暂停或者终止服务。为了充分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许可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老年人安置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暂停
或者终止服务。
对于老年人安置问题,《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提出,养老机构应当于暂停或者终止服务60日前,向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提交老年人安置方案,方案中应当明确收住老年人的数量、安置计划及实施日期等事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安置方案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民政部门应当督促养老机构实施安置方案,并及时为其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帮助。
记者:为什么《许可办法》对普通养老机构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整改期要
求不同,前者为一年,后者为两年?
答:《许可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本办法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一年内完成整改,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在实施后两年内完成整改。主要考虑是,目前《许可办法》规定的养老机构设立条件与1999年民政部颁布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条件基本一致,依据此办法设立的机构,不存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问题。与之相比,多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囿于编制限制、产权不明晰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如此大量的机构整改需要较长时间,本着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整改期限放宽至两年。
记者:为什么《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部门职责和优惠政策提及的较少,也没有依据养老机构的不同类别实施分类管理?
答: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发展养老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但限于《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位阶,对相关部门职责和优惠政策规定难以做到具体,只能作原则性要求。今后,我们将通过制定政策性文件等方式加以推动和解决。
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基于登记类型、营利性质、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可以对养老机构进行不同分类。国外也大都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模式。在《管理办法》立法过程中,我们也认为养老机构分类管理是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目前从养老机构和养老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在发展初期阶段和鼓励扶持背景下,严格分类管理时
机还尚不成熟。
记者:为什么《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人员配比没有作明确规定?
答:《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养老机构应当配备与服务和运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并依法与其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对于服务人员配比问题,国外一般都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服务协议等因素明确规定比例,国内也有个别省份地方立法明确规定养老机构配备护理人员的比例。在最初的立法过程中,参照地方的做法和实践经验,我们曾经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配比作了规定,明确要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失能老年人的配比、与半失能老年人的配比、与其他老年人的配比。但是后来取消了。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养老机构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养老机构千差万别,从全国层面难以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可以由地
方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
记者:请介绍一下《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
答: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已达4万多家,养老床位416.6万张,在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亟须通过立法加以规范。
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上位法律法规的授权,民政部门无法对擅自设立的养老机构行使行政许可权,许多养老机构长期游离于政府监管范围之外,扰乱了正常的养老市场秩序。二是部分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和服务不到位,不时发生火灾、虐待老年人、意外伤害等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三是相当一部分投资主体对养老机构设立基本条件和管理具体要求缺乏了解,进入这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的长期运营和健康发展,制约了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设立养老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登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按照法律要求,2012年6月,民政部正式启动了配套规章的制定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专题论证以及召开座谈会、书面以及网络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民政系统、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两个部门规章(以下简称两个《办法》)。
记者:请概要介绍一下两个《办法》的立法思路和指导思想?
答: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以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精神为指导,通过细化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条件和程序,明确许可机关层级和管理权限,规范许可受理、审查、决定等工作程序,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上引导规范社会多方面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努力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监管和扶持相结合,在依法对设立养老机构加强监管的同时,为养老机构健康发展预留空间。二是权力和责任相结合,在明确许可机关审批权限的同时,清晰界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违法责任。
在《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项原则:一是鼓励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始终把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将限制或者阻碍养老机构的发展作为立法目标。二是多元主体投入和社会参与并重。强调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主要收住困难老年人以及提供基础服务,发挥保底作用。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服务。三是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并重。强调通过政府、社会、内部治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实现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
同时,努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许可、登记和管理的关系。行政许可、登记管理、行业管理都是养老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办法》重在基于许可的行业管理。二是《管理办法》和其他法规、标准、政策性文件的关系。养老机构管理应当通过衔接配套的整体制度体系来加以规范,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政策性文件等。对此,我们积极做好《管理办法》与《许可办法》、《光荣院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3个部门规章的衔接。三是立足现实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管理办法》既要对现实情况作出回应,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对新出现的情况或者把握不准的问题,《管理办法》暂不作规定,待实践成熟后再规范。
记者:两个《办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共三十一条,分为总则、条件和程序、许可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第一章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养老机构的定义及其管理部门,以及实施设立许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章规定了养老机构的设立条件,养老机构的许可机关及其权限、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及需要提交的资料等内容;第三章规定了许可证载明事项,明确了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变更、终止、停止程序,以及终止或停止服务的具体要求;第四章规定了不同主体对许可行为的监督检查,许可机关对养老机构许可证载明事项的变化情况进行监管,许可机关可以撤销、注销一定情形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许可机关举报等;第五章规定了包括许可机关和养老机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擅自设立养老机构的法律责任。特别是针对养老机构不依法履行变更终止手续、倒卖许可证等行为,设定了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第六章明确了过渡条款和实施日期。规定办法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应当在办法实施后一年内完成整改,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在实施后两年内完成整改。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共三十六条,分为总则、服务内容、内部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第一章规定了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基本要求、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政府重点保障和扶持政策、表彰奖励等。养老机构是指依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设立并依法办理登记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国家对光荣院、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养老机构的管理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第二章规定了服务范围、标准、服务协议、各项具体服务内容及要求等。养老机构按照服务协议为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应当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同时规定了各项服务的内容和要求。第三章规定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具体要求等。从规章制度、人员要求、收费管理、捐赠和志愿服务管理、24小时值班、消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投保责任险、档案管理、民主管理、老年人安置等方面对养老机构内部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第四章规定了监督检查权限和方式、养老机构评估、信息统计、举报和投诉、层级监督等。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实施许可权限,通过书面检查或者实地查验等方式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养老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之前向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提交上一的工作报告。同时规定建立养老机构评估制度、信息统计、举报和投诉等制度,并加强对下级民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第五章规定了养老机构违法责任、管理机关及人员违法责任等。第六章规定了特别规定以及实施日期等。
记者:我们注意到,《许可办法》中关于设立养老机构的基本条件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有人认为条件设置有些低,怎么看?
答:按照《许可办法》的规定,设立养老机构,应当符合六个方面的条件:(一)有名称、住所、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二)有符合养老机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三)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四)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五)床位数在10张以上;(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这里除了床位数有明确要求外,其他条件都是原则性的规定。这主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性较大,各地养老机构的情况也较为复杂所致,《许可办法》对许多要求只能做原则性规定。下一步,我们会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贯彻落实《许可办法》的操作细则或具体办法,争取在养老机构设立床位数、资金规模、人员配比以及养老机构分类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更加细化和量化的要求。
关于将养老机构最低床位数规定为10张以上,主要考虑是,我国养老床位供需矛盾突出,如果床位门槛设置过高,会将一些有志养老服务、但手中资源有限的民间资本拒之门外,既不利于促进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也不利于民间资本兴办小型养老机构,增加养老床位供给。
记者:《许可办法》对许可机关的层级和管辖权限作了哪些规定,出于什么考虑?
答:《许可办法》第八、九、十条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层级和管辖权限作了明确规定。一是地域管辖,即以拟设养老机构的住所地为关联点,由住所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受理设立申请,并实施设立许可权。二是级别管辖。充分考虑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许可办法》实行权力下放,将主要许可权限交给县、不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住所在市辖区的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权交给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涉外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权交给省级民政部门,将个别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兴办、具有实训示范功能的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权交给民政部和省级民政部门。同时,为了便于实践操作,《许可办法》还规定省级民政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民政部门对涉外养老机构实施许可、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市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实施许可。
记者:《许可办法》为何要对设立许可证书作出有效期限规定?
答:《许可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设立许可证有效期5年。设立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养老机构应当持设立许可证、登记证书副本、养老服务提供情况报告到原许可机关申请换发许可证。
在立法过程中,对于许可证是否实行有效期规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建议对换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一种建议取消许可证有效期的规定。经过充分研究,考虑到部门规章无权规定吊销许可证,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没有规定养老机构年检制度,《许可办法》参考借鉴其他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在保留规定许可证有效期的基础上,明确了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旨在通过换证手段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
记者:养老机构暂停或者终止服务,有可能会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两个《办法》对此有何考虑?
答: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应当是持续稳定的。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分立、合并、改建、扩建以及解散等原因暂停或者终止服务。为了充分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许可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老年人安置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暂停或者终止服务。
对于老年人安置问题,《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提出,养老机构应当于暂停或者终止服务60日前,向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提交老年人安置方案,方案中应当明确收住老年人的数量、安置计划及实施日期等事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安置方案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民政部门应当督促养老机构实施安置方案,并及时为其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帮助。
记者:为什么《许可办法》对普通养老机构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整改期要求不同,前者为一年,后者为两年?
答:《许可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本办法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一年内完成整改,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在实施后两年内完成整改。主要考虑是,目前《许可办法》规定的养老机构设立条件与1999年民政部颁布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条件基本一致,依据此办法设立的机构,不存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问题。与之相比,多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囿于编制限制、产权不明晰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如此大量的机构整改需要较长时间,本着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整改期限放宽至两年。
记者:为什么《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部门职责和优惠政策提及的较少,也没有依据养老机构的不同类别实施分类管理?
答: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发展养老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但限于《管理办法》的部门规章位阶,对相关部门职责和优惠政策规定难以做到具体,只能作原则性要求。今后,我们将通过制定政策性文件等方式加以推动和解决。
根据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基于登记类型、营利性质、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可以对养老机构进行不同分类。国外也大都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模式。在《管理办法》立法过程中,我们也认为养老机构分类管理是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目前从养老机构和养老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在发展初期阶段和鼓励扶持背景下,严格分类管理时机还尚不成熟。
记者:为什么《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人员配比没有作明确规定?
关键词: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思考
按照人口老龄化国际通行标准, 一个国家的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 即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 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并且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养老压力的增加, 各式各样的社会养老机构不断出现,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但同时却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2015年5月25日,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 火灾造成38人死亡, 2人重伤, 4人轻伤, 这起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条件影响, 类似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这样消防安全条件不达标的社会养老机构仍有很多, 稍有不慎, 类似灾难极有可能再次发生, 加强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1 当前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准入门槛低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私人如开办养老机构需依法取得民政部门出具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并向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后才可以正式营业。消防安全是办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一项重要的前置条件。国家为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还出台了很多扶持措施, 比如给予床位补贴和一次性建筑补贴。但在实际中, 一些养老院业主为了图省事, 有些甚至是明知不合格但为了投入经营, 根本不去办理相关手续, 加之有社会需求, 等到监管部门发现时, 养老院已既成事实。由于缺少前期把关, 导致很多不合格、无手续的社会养老机构投入运营, 加之养老机构的特殊性, 存在老人难以妥善安置等客观因素, 导致取缔困难。
1.2 建筑结构形式不达标
在二、三线城市, 县城和农村, 很多私人开展的养老机构采用自家房屋作为老人居住场所, 有些是在单元式居民住宅楼中, 有些是平房, 大多达不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耐火等级不足, 有些甚至是使用彩钢板房搭建的临时建筑,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就是典型的案例, 这种彩钢板房起火5min左右就能造成坍塌, 十分危险。二是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一些平房大多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一些设置在单元式住宅楼中的养老院也仅有一个安全出口, 同时与居民建筑共用一部疏散楼梯,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老年人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疏散。三是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 一些养老院的厨房、锅炉房等设有用火设施的房间与老年人居住的房间没有防火分隔, 一旦起火, 势必造成火势快速蔓延至整栋建筑。
1.3 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
按照2006年版本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老人居住场所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 2015年新修订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老年人居住场所的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要求更加严格, 但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私营养老机构未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缺少室外消火栓系统, 一些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养老机构也没有按要求设置, 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县城、农村的养老院连基本的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具等消防设施、器材都没有配备, 一旦发生火情, 势必导致难以及时发现、难以有效扑救初起火灾,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4 消防安全管理不严格
一部分社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为减少运营成本, 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夫妻店”, 直接导致了自身消防安全管理不严格。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防巡查流于形式, 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开展消防巡查、检查, 一些小的养老机构甚至没有相关巡查、检查工作记录。二是用火、用电管理不严格, 一些养老机构用火、用电比较随意, 平时对用火、用电设施又疏于维护保养, 易产生安全隐患。三是应急演练不到位, 一些场所平时演练走过场, 摆样子, 对负责疏散引导的人员不明确, 特别是对于一些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 有些养老院由于平时对老人清洗照顾不到位, 导致房间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 为了不影响养老院的形象, 就把这些老人集中在顶层或单独的建筑之中, 一旦产生火情, 这些老人难以疏散逃生。
2 对策和建议
2.1 紧紧依靠政府推动
近年来, 各级、各地消防部门均认识到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突出, 并且有针对性地部署了相关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但在一些地方收效不大, 有些仅是解决了一些表面问题, 对根本性的问题触及不大。消防部门就像“医生”, 但医生不光能开药方, 也得能治病, 往往在一些地方“药方”开得很好, 问题都明确提出了, 可是“病症”却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究其原因, 就是脱离了政府的统一领导, 仅靠消防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注定不会成功。各级消防部门必须将本地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摸排清楚, 向政府进行专题报告, 取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由政府来主导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推动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2.2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民政作为社会养老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 在整治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隐患工作中有着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 必须调动民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由民政部门牵头,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成立由公安、安监、环保、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工商、消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通过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 开展联合检查, 多管齐下, 整治养老院存在的突出问题。
2.3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作为消防监管部门, 必须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 找准、找全辖区每所社会养老机构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为政府当好参谋,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分类, 对于有整改可行性的社会养老机构要积极提供技术支持, 提出合理化建议, 指导帮助养老机构尽快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对于先天条件受限, 根本无法整改合格的养老机构, 必须拿出意见, 报请政府及民政部门采取措施妥善安置老人, 并依法予以取缔。
2.4 深化消防宣传培训
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培训, 分三类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 一是针对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和民政部门相关人员要开展培训, 讲解国家有关民办养老机构的消防管理法律、法规, 切实提高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二是针对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管理人及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使之掌握自身消防工作职责, 切实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提高自身消防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针对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 使之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常识, 引导其选择消防安全达标的养老机构居住, 从而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危害。
3 结语
加强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 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 全面加强社会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推动社会养老机构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不断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确保单位消防安全, 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华锋.加强和改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安全东方消防, 2013, (02) :48-49.
[2]杨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 2012, (06) :90-91.
摘 要:本研究从培训对象来源、培训机制、培训效果和期望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学员培训供需地域分布匹配性不对称、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且连续性不足、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需要的衔接不够、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适宜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培训项目、网络培训、培训需求、课程体系、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政干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2.12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3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202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1.9%。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党和政府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民政的重要工作之一。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357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比上年增长17.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187.5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318.4万人,比上年增长4.2%。 机构老人高龄化和失能化加剧,他们对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成为急需破解的时代课题。这些对策和建议将对推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对民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有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经验评述
(一)国内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经验
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并全面实施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各地各部门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批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有益做法和创新经验,逐步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在培训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和干部参训机制改革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道路。
(二)国外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经验
在西方,领导人才培训包括“领导教育”(leadership education),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领导学和公共管理课程,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政府领导人才以及素质高、责任感强的公民;“领导培训”(leadership training),目的是帮助职业的、新当选的和可能晋升的领导者进行领导力的开发和提升。主要以美国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简称“KSG”)采用的“教育、培训、研究一体化模式”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简称“ENA”)采取的“招录、培训、分配一体化模式”为代表。
总之,国内外对干部教育培训既有不同的定位,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掌握这些动态趋势,将有利于加深对各级各类培训的认识,也有利于开展民政干部培训研究,对开展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对参加过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调查方法为主。通过调查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员对课程设置与培训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员在养老机构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展开系统性研究,分析和探讨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状况。
(二)问卷分析
共发放调查问卷501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问卷303份(部分受访人员对个别问题没有回答),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见表1。从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约为3:5;处于25-55岁的人占88.4%;被调查者所在的地区既有发达地区、也有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62.4%的人来自东部地区,约占所有人数的五分之三,27.7%的人来自中部地区,仅有10.0%的人来自西部地区;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文化程度看,38.2%的人是高中(中专)学历,大专(高职)和本科学历分别占27.2%和31.2%,研究生及以上仅占3.3%。整体而言,学历处于大专及以上者占61.7%,但其专业是否对口、技能是否过关仍有待考察。
本研究样本在养老机构的工作年数、职务级别、参加培训等情况见表2。被调查者中,56.4%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年数在5年及以下,占所有人数的近五分之三,20.3%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达6至10年,10.7%的人在养老机构工作11至15年,16至20年和21年及以上的人分别占5.7%和6.9%。可见,参训人多为年轻人,也说明养老机构管理层对青年人才的需求量大,近几年进入的新人也较多。其中,有47.1%的被调查者处于管理层(中层),一线工作人员占22.2%,决策层和执行层也占到一定比例。少数工作人员在机构中扮演双重角色,如他们既是管理层也是执行层。也反映出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具有多重性。同时,有55.2%的人参加过1次培训,参加2次培训的人占22.9%,3次及以上占12.1%,9.8%的人此前未参加培训。
同时,本研究还对35名参训干部结合养老机构管理概况进行了深入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一线材料。
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评价与期望
(一)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评价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52.4%的人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启发帮助大,43.9%的人认为启发帮助较大,仅有3.7%的人认为启发帮助不大。
1.对培训课程的评价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分为6类,包括管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业务类课程、政策解读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被调查者从专业性、内容丰富性、目标清晰性、主题明确性、课程关联度、课时安排合理性等6个方面对培训课程进行评价。拓展类课程专业性最强、目标最清晰;管理类课程主题最明确、内容最丰富;政策解读类课程的目标较清晰、主题较明确。所有课程的评价指标中,对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评价都较低。
2.对教师结构的评价
被调查者对教师结构的评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对民政业务专家的执教希望最强烈,其次是机构管理专家、相关专业技术专家、民政系统领导。对民政理论专家的需求度较低。
3.对培训方法的评价
适宜的培训方法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主要有讲授、视听、研讨、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和参与式学习6类方法。为了便于统计,分别赋予每类方法分值,依次为6分、5分、4分、3分、2分和1分。统计得出,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排序是:讲授法(1055分)、案例分析法(913分)、视听法(734分)、研讨法(700分)、参观考察法(579分)、参与式学习法(539分)。
(二)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的期望
被调查者对培训的期望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师资结构、培训方法3个方面:
1.授课内容方面
期望授课内容应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针对的问题种类进行课程分类,讲授理论知识时也应多联系实际。此外,要增加重点的法规政策的讲解,调高学员依法管理的能力。
2.师资结构方面
期望培训班应以实务型专家为主,以系统内的领导为辅。实务型专家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相结合,讲授过程中瞄准问题特点,讲授内容更具针对性。
3.培训方法方面
期望培训方法更加多样性,以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减少纯粹理论“填鸭式”教学,在此过程中穿插研讨、小组讨论交流,组织被调查者互动交流,增加被调查者与老师面对面座谈交流的机会。
四、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培训供需地域分布匹配性不对称
从现实情况看,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对培训学习的需求体现更为迫切,但从数据统计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占62.4%,中部地区的人占27.7%,西部地区的人仅占10%;同时,76.9%的人来自城市养老机构,23.1%的人来自农村养老机构。可以看出,参加培训者与需要培训者匹配度较低。
(二)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较窄且连续性不足
调查中55.2%的人仅参加过一次培训,参加两次培训的人占22.9%,可见,培训的覆盖面较窄,学员到培训中心参加培训机会的很少,对同一批人进行二次或多次培训较少,培训缺乏连续性。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承担“支撑”作用, 扩大培训覆盖面,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刻不容缓。
(三)培训内容与基层实际需要的衔接不够
在授课内容上,尽管内容量大、涉及面广,但与基层实际衔接不够,尤其是理论性内容较多,很多被调查者感到枯燥,也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培训收效甚微,违背了培训的初衷。如在“养老院中,老人陈某与刘某在洗衣时发生口角,在场的护理人员不知如何是好而未劝阻,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致使陈某被推倒在地,头部受伤,用去医疗费用32000余元,并留下后遗症,面对陈某的赔偿请求,养老院以其应找加害人刘某为由拒绝。”此类纠纷在养老机构非常普遍。因此,如何完善机构管理机制,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是管理人员迫切需要的。
(四)课程关联度和课时安排的适宜性不足
在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评价中,“专业性强”和“内容丰富”居前两位,“课程关联度高”和“课时安排合理”居后两位。解决机构中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知识,解决一个问题会牵涉到法律类、管理类、业务类等多方面知识,设计课程要考虑课程间的关联度,每个培训课程要为培训目标服务。此外,课时安排也缺乏合理性。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因此课时安排相对密集,部分被调查者反映精力难以跟上,同时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和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信息量过大,被调查者的理解能力也跟不上,导致培训过程中多次出现出勤率不高的现象。
五、完善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培训机制,照顾特殊地区需求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对象来自东部地区的较多,来自西部地区较少;来自城市的较多,来自农村少。针对学员分布不均的问题,培训中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完善培训项目。在申请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时,要考虑到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安排举办西部地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是建立培训基地。由于西部和农村地区养老机构经济落后,到北京参加培训交通成本过大,培训中心可以考虑“走出去”培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建立培训基地,把培训班举办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二)拓展网络培训,满足基层培训需求
我国各类机构管理人员规模宏大,目前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部每年只能培训2000多名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面授培训非常有限,利用网络培训的广覆盖的优势,满足更广大学员需求,是培训中心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民政部培训中心的远程教育中心已录制好了养老护理员的课程,已在各地开展远程培训,也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建议下一步开发更加适合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的课程,让更多的管理人员接受优质的培训。
(三)坚持多头并举,实现学以致用目标
《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指出,干部培训工作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想在短短的一到两星期的时间内贯彻落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原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聘请实务专家
业务专家和机构管理专家往往具有实务经验,授课过程中运用案例方式开展培训,效果显著。相反,理论专家多停留在研究层面,从宏观角度讲解理论知识,学员由于的文化水平限制,学术理论素养很难跟上,短期内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效果甚微。民政系统领导多以解读会议精神、政策宣讲为主,仅有的基层考察经验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很难切入实际,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培训目标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培训工作的创新。
2.丰富授课形式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法的运用较为关键。目前的培训方法主要以集中讲授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的讲解方式更能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该过程中要注重多方互动,一方面重视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重视学学相长。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互动,教授有理论知识,学员有实践上的困惑,两者进行碰撞,有利提高培训效果。学员和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能够取长补短, 实现学学相长。
3.尝试建立选课制
培训课程安排过于集中,多数被调查者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同时出勤率也不能保证,影响培训整体效果。学员个人文化背景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不同,建立学员选课制是培训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学员的个人发展。培训的公共课要求所有学员参加,选修课由学员自主选择,使学员“有的放矢”,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一揽子的培训科目和专题,让学员从培训“菜单”中自由“点菜”。
(四)把握培训原则,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使培训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把养老机构对管理人员所在岗位的要求和管理人员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培训课程既要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也要符合个人发展的需要。二是把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结合起来,培训课程既要适应当下培训需求,同时,也要引领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有些需求不去引领就不会产生。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课程,就是引领需求一种。三是把培训老师的学科专长和服务培训工作大局结合起来,老师不是能讲什么就讲什么,也不是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要服从和服务培训工作大局,正真实现“缺什么,补什么”, 让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四是把理论武装和人文养护心灵结合起来,在培训班开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课程。养老工作是一项充满博爱的工作,应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彻培训的全过程。
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进工作和质量评估工作。把学员反映出的典型实例搜集起来,制作成培训案例集,作为下一次培训课程的一部分,让学员讨论学习。通过培训,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参加培训——交流讨论——反复实践——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通过广泛交流和反复实践,总结问题在养老机构存在的普遍性,形成相关案例库。要注重对学员的再培训,使学员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对比和探索中得到解决。
(五)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服务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的关键。培训服务工作覆盖广泛,事无巨细,既是培训中心的“门面”和“窗口”,又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健全具有全局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用制度管人,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培养服务人员的大局意识,提高对待公益性培训的认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是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培训项目,学员所有的费用都是免费。培训服务人员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不要因为公益培训没有带来经济效益而降低服务标准。事实上,这样的培训项目是民政部用公益金购买培训中心对学员的培训服务,也即是政府替学员出了钱,培训中心应该做到为政府负责,为学员负责,让学员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8/17/content-1681885.htm,2010.
[2]民政部.老年机构管理办法[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
[3]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 OL].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1-12/27/content_4509621.htm.
[4]王兴盛.终身教育背景下干部培训工作探析[J].教育科学.2009.5.
[5]张显碧等.某地区养老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
[6]史策.干部培训改革创新着力点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
[7]陈燕楠.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新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8]姚志红.干部短期培训中的“理论联系实际”[N].学习时报,2014,(9).
[9]Irwin L.Goldstein& J.Kevin Ford.组织中的培训(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WilbertJ.Mckeachie.Mckeachies TeachingTips(Elev-enth Edition) [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2.
[11]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N].人民日报,2008-7-17(01版).
[12]彭赋桂.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E B/O 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05-22.h t t p://c p c.p e o p l e.c o m.c n/ GB/117092/117104/7282999.
[13]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5/c_12697191.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根据我国情况研究那个年龄段划分为老年期()A.45~59岁
B.50~69岁
C.55~74岁
D.60~89岁
2.专为接待介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的机构称为()
A.养老院或者老人院
B.老人公寓
C.护老院
D.护理院
3.老年人使用的步行道路应做成无障碍通道系统,道路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A.0.90m
B.1m
C.1.1m
D.1.2m 4.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扶手的高度应为()A.0.70m
B.0.9m
C.1.1m
D.1.2m 5.养老机构建设规划阳台栏杆的高度不应低于()A.0.90m
B.1m
C.1.1m
D.1.2m 6.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科学在机构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对机构管理的影响、渗透以及相互结合的产物称为()
A.信息化管理
B.制度化管理
C.标准化管理
D.目标化管理 7.参与机构内各类物资的监管是哪个部门的职责()
A.办公室
B.人事教育科
C.财务部门
D.后勤部门
8.建立健全各类安全防范组织网络并组织各类培训工作是哪个部门的职责()A.办公室
B.人事教育科
C.财务部门
D.后勤部门 9.目前养老机构经营中的最大风险是()A.入住老人续费风险
B.意外伤害风险
C.入住老人收费风险
D.入住率不高,处于亏损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投资主体包括国家、集体和民间,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2.养老机构建筑设计的原则主要有
、、和 全面设计原则。
3.养老机构的管理原则有
、、。4.护理管理依据临床护理任务的比重,划分为、、四种护理类型。
5.养老机构质量管理的5S方法主要是指、、清扫、、教育。
6.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养老机构内在原因包括
、和。
7.养老机构管理应当包括两个层面,即
和。
四、问答题(共25分)
1、养老机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2、制定养老机构规章制度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3、养老机构建筑设计、装修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假如你是一位办公室主任,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
5、养老机构各种服务管理表格有何作用?
五、论述题(12分)
1、假如有一所占地约1亩,有一栋五层楼,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幼儿园欲改造成社区集中养老机构,你该如何改造?
参考答案:
1.“五保”老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老人
2.功能性护理:是将护理工作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功能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如临床护理岗位、生活护理岗位、心理护理岗位和清洁卫生岗位等,针对每一位老人,护理人员交叉进行照料和护理工作。
3.全额预算管理:是指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机构支出全部由上级拨款,收入除预算收入外,全部上缴上级主管部分或财务部门,不实行以收抵支。
4.服务质量目标管理:是指各业务、职能科室,甚至是班组,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必须达到和实现的质量目标。
5.标准化管理: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并按标准进行管理。
二、选择题
D C A B C A C D D
三、填空题
1、(福利性、非营利性、营利性)
2、(以人为本的原则、前瞻性设计的原则、科学管理的原则)
3、(依法管理的原则、以服务为中心的原则、科学管理的原则)
4、(临床护理管理、非临床护理管理、混合型护理管理)
5、(整理、整顿、清洁)
6、(硬件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管理上漏洞)
7、(政府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养老机构内部的管理)
四、问答题
1.养老机构管理应当包括两个层面:即政府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养老机构内部的管理,政府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主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监督来强化对养老机构业务指导与管理,养老机构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主要涉及的部门有:民政、卫生消防、环保、工商和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养老机构管理主要包括人、财、物的管理。2.养老机构制度建设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服务性原则
(二)目的性原则
(三)标准化原则
(四)可操作性原则
(五)稳定性原则
3.(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前瞻性设计的原则
(三)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四)全面设计原则
4.办公室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当好原则参谋、秘书,协助行政管理工作。(2)协助院长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实施。(3)组织安排各种行政会议。
(4)负责院内选出、院志,防风防汛,安全保卫工作等行政事务的政策进行,并督促检查工作情况。
(5)负责信息收集分析(行政管理信息及业务管理信息)(6)做好来信来访和来源参观的处理接待工作。
(7)代理院长处理临时事宜,做好院长临时交办事宜或指令性事宜,并及时汇报。5.在养老机构使用的表格的作用有:
(1)记录(如会议记录、行政查房记录、诊疗记录、会诊记录、护理记录、急救记录、培训记录等)这种形式的表格在养老机构中最常见;
(2)评估(如健康评估、护理评估、康复评定、心理测量以及各种服务质量评估等)(3)登记(如出入院登记、财产物品登记等)
(4)申请(如外出培训学习申请、职称晋升申请、住房申请、老人入住申请等)(5)考核(如员工考核、班组考核、可是考核等)
(6)统计(如财产统计、财务收支统计、临床医疗护理统计等)(7)报告(如差错事故报告)
《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0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可清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养老服务机构是指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化养老的需求状况,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向养老服务机构捐赠或者无偿提供相关服务。
第五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养老服务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养老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服务行为,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
民政部门应当支持行业协会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加强对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筹办和开业
第七条 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布局专项规划;
(二)有相对独立的固定服务场所,并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等标准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建筑设计规范;
(三)开办经费、床位数以及每张床位平均建筑面积符合市民政部门公布的标准;
(四)有相应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五)配备适当数量的营养师和持有岗位证书的护理人员。
第八条 申请筹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应当向开办地的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区民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民政部门审批;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九条 申请筹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办申请书;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设置报告(包括名称、性质、房间和床位设置情况、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内容);
(五)养老服务机构的固定服务场所的证明文件(拟新建的,提交有关用地审批等文件)。
第十条 对符合养老服务机构筹办条件,同意筹办的,市民政部门应当核发养老服务机构筹办批复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市民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办人,并说明理由。
前款规定的筹办批复书有效期为一年。养老服务机构在筹办批复书的有效期内未筹建的,应当重新办理筹办手续。
第十一条 养老服务机构开业前,应当向市民政部门提出开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养老服务机构筹办批复书;
(三)固定服务场所的权属证明或者有关租赁期限不少于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
(四)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二项的有关证明材料;
(五)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流动资金证明;
(六)章程和管理制度;
(七)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营养师、护理人员的有效证件的复印件。
第十二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开业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实地验收。符合条件的,核发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办人在合理期限内整改,限期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第十三条 养老服务机构取得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
服务和管理
第十四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送养人签订养老服务合同。服务合同主要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二)服务内容和方式;
(三)收费标准以及费用支付方式;
(四)服务期限和地点;
(五)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合同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条件;
(七)违约责任;
(八)争议解决方式;
(九)其他约定事项。
服务合同的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合同到期后可以续签。
市民政部门组织制定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供养老服务合同当事人参考使用。
第十五条 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标准,实施分 级护理服务,其中,护理人员与自理老年人比例不低于1:10,与半护理老年人比例不低于1:6,与全护理老年人比例不低于1:4;
(二)定期编制老年人营养食谱,合理配置适宜老年人食用的膳食;对老年人膳食经费建立专门账户,并定期向老年人及其送养人公开账目;
(三)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康复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
(四)定期为收住的老年人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患传染病的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等措施,并通知送养人;
(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老年人看护工作;
(六)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测、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
(七)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老年人使用的餐具和住处进行消毒,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保持室内外整洁。
第十六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关爱收住的老年人,不得歧视、虐待、遗弃服务对象。
除经民政部门同意外,养老服务机构不得收住非老年人。
第十七条 鼓励养老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第十八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将养老服务收费项目、标准报市民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实行明码标价,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养老服务机构分立、合并或者变更名称、章程、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服务范围的,应当依法向市民政部门和有关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养老服务机构因停业或者其他原因需终止服务的,应当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终止服务的报告,妥善安置服务对象,做好清算 工作,并依法向有关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四章
扶持和优惠
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 对新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优先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给予适当优惠。
采用划拨方式或者其他优惠方式取得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未经依法审批,不得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养老服务机构依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四条 养老服务机构使用水、电、管道燃气等费用按居民生活类收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养老服务机构收住本市户籍老年人的,可以采取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床位综合责任险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
养老服务机构收住本市户籍老年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补贴:
(一)城镇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义务赡养人的;
(二)农村中衣、食、住、医、葬等方面由政府给予保障的;
(三)低收入家庭中有特殊困难的。
有关扶持和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章
监督和责任
第二十六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按向民政部门报告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情况。
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场所、设施、人员配备、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收费等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七条 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考评制度,推行等级评定。市民政部门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规模、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组织进行综合考评,公布养老服务机构的考评结果。
养老服务机构考评不合格的,由民政部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视情暂停、取消、追回其享受的有关优惠待遇。
第二十八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定期制作财务会计报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养老服务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第二十九条 养老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相应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养老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从事非经营性活动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依法向民政部门办理相关筹办、开业、变更、终止手续的;
(二)擅自改变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的性质和用途的;
(三)超出核准登记的服务范围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
(四)不按照养老服务机构应当遵守的规定提供养老服务的。
有前款行为之一的,民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视情暂停、取消、追回其享受的有关优惠待遇。
第三十一条 民政部门和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针对养老机构物资管理需求,提出了适合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养老用品供应商等协同应用的养老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J2EE多层架构、云存储等技术实现系统功能;通过系统应用达到规范物资管理流程、实现科学配送、降低运作成本等养老物资供应链管理优化目标。
关键词:养老服务;物资管理;供应链优化;云存储技术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黄炜聪(1988-),男,广东佛山人,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许星莹(1974-),女,广东广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陈文戈(1968-),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现代质量工程。
1 系统需求分析
养老物资管理是养老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养老机构向周边社区拓展服务时,会面临服务需求差异大、服务计划难制定、物资供给安排困难等问题。养老机构必须统筹内部物资管理与外部物资调配管理。
养老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兼顾养老机构内部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物资管理需求,包括适合相关供应商及客户的服务应用,通过建立物资基本信息库、库存信息库、使用历史信息库等,将系统统一部署在租用的阿里云空间,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服务站、物资供应商及最终用户在同一平台下,实现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调度及统一配送。
2 系统流程
养老物资管理业务涉及养老物资的采购管理(含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管理、进货管理)、养老物资的领用管理、养老物资的使用记录管理、养老物资的使用统计及需求管理,还可支持供应商的物资配送管理及相关人员的统计查询功能,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从养老机构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开始,养老机构向服务站发送物资,服务站收到供应商物资并登记,记录物资使用情况,养老机构根据各服务站的使用情况,向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订单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服务站的消耗情况和自身的使用情况,制定出采购周期和采购批量,服务中心的物资消耗实时反馈到物资管理系统中。相关业务形成物资管理的闭环流程。
3 系统架构及功能设计
养老物资综合管理系统采用云存储技术,支持互联网环境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及养老物资供应商协同物资管理的应用需求,其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养老物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①物资信息管理;②物资数量管理;③使用记录管理;④出入库管理。其中,物资信息是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基础,养老机构进行统一采购后,各服务中心会接收到物资的出入库信息,当物资运输到位时,服务中心确认接收物资。服务器材使用情况每天都会登记,服务消耗品的使用量也要记录。通过云服务平台,养老机构可以实时了解服务中心的物资使用情况和库存物资数量,分析各服务中心的物资需求,及时修改采购计划及配送计划。养老机构还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上的订单服务器,向供应商发送订单请求,协商定价以及沟通交流。
4 系统实现
养老机构物资管理系统采用J2EE技术架构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实现系统在阿里云服务平台部署和应用,具有实时性强、开放性好及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信息存储方面,使用大型数据库系统,确保多用户条件下能够进行高效存储和读取,同时保障数据的稳定和安全。系统界面方面,应用风格统一的专业UI设计,在满足日常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操作性和用户体验。
养老机构物资管理包含物资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及服务中心管理等功能。其中:物资信息管理主要管理各类物资的基本信息;库存管理主要管理各类物资出入库信息、库存信息;采购管理主要包括采购订单管理、订单发送管理;服务中心管理主要包含服务中心信息管理、服务中心物资管理和服务中心需求管理等。
服务站物资管理是养老机构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物资信息管理、库存管理及服务中心管理等内容组成。
5 结语
本文针对养老机构物资管理需求,研究开发了面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物资管理系统,系统采用J2EE多层架构、云存储等技术开发,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服务站、物资供应商等部门对养老物资统一采购、统一调度、统一配送的管理功能,对推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物资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变化
政府出台的有关养老问题的法律法规, 对养老机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养老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养老机构的数据变化并不明显, 但是其床位数和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变化却很大, 仅仅是200年的老年人人口数量就比1999年增加了将近170万。老年人养老的需要和养老观念改变促进了养老机构的发展, 而且养老机构的发展又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另外, 养老机构还存在城乡以及区域的分布差异, 城乡相比, 农村的养老机构和床位数要比城市多, 而各区域之间相比, 较为发达地区的养老机构和床位数要比不发达地区多。
二、养老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 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清, 缺乏档案管理意识
养老机构中各类档案材料的建立与完善, 会涉及到其中的各个部门, 这就对档案负责人或是兼管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并能根据其要求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处理材料的工作。然而, 在现实工作中, 养老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不予重视, 其管理意识淡薄, 而且其中档案管理工作多是采用兼职的模式, 缺少专项的管理人员, 进而延长了合成材料过程的持续时间, 这就导致档案材料缺失、混乱、遗漏或是遗失现象的出现。
(二) 不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在养老机构管理中, 存在诸如行政、业务、后勤、财务等各方面的制度, 但是绝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却缺少档案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不明确的档案管理, 使其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无法将档案管理同养老机构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资料的不完整或是遗漏、缺失, 导致养老机构的一些重要或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无法得到妥善保存。
(三) 素质较低的档案管理人员, 对工作水平造成影响
现阶段的养老机构多数都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许多都是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兼职管理, 其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很多养老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 其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还表现在服务主动性的缺乏方面。养老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存在整体素质低、专业人员少等现象, 对其整体的工作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造成影响。
(四) 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 设备落后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随之而来的电子文件和无纸化办公也改变了以往手工检索、“组卷”归档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但是, 由于受客观因素的限制, 目前的养老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有限, 大多数养老机构仍然采用手工组卷的传统模式, 这对保管、保护以及利用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产生了一定的应影响。
三、养老机构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 养老机构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落后的档案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 必须对养老机构的档案管理进行改进, 以满足新时代对养老机构档案管理的要求。
(一) 加强养老机构的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是记录和承载单位发展历程的历史记录, 是单位进行发展进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加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 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将档案管理同养老机构的发展联系到一起, 大力进行《档案法》的宣教活动, 使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档案形成宝贵且不可再生的新的认识。
(二) 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
档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养老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结合《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各类档案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 完善归档、保管、利用、鉴定等各个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运行。
(三) 提高养老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机构领导应该意识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对机构建设发展的影响。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各种形式、渠道来进行档案管理的学习与培训, 增强自身收集、整理、保管、检索等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 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另外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 增强其服务意识, 做到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强化:1.增强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利用意识。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 不能只是去收集、整理以及保管, 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才是档案管理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归档整理, 并归结出一份便于查阅的编研材料, 方便于利用;2.增强管理人员的开放意识。把整理好的编研材料编辑成册并列出相关的目录, 对一些专题目录则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整理存放, 提高查阅速度;3.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把被动服务转变成为主动服务, 对有关需求的信息要及时掌握, 将原来的被动存放以及保管改为主动的提供与利用, 增强服务质量, 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四) 增加养老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资投入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和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档案管理中运用数字化现代科技, 可以为养老机构提供规范化的服务, 同时也可以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客观信息资料。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资投入, 运用先进的管理设备, 在结合经济、法律等综合方法与手段,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整体上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养老机构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是日常工作中一个不能缺少的环节, 使其成为促进养老机构管理、改革与发展的纽带。在增强机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的同时, 还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进而促进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的状态, 再加上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养老机构的产生, 这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加强养老机构的档案管理, 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已经成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本文将对养老机构档案管理进行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影响其发展的弊端及改革的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档案管理,弊端,改革
参考文献
[1]殷实.社会工作视角下机构养老服务专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2]赵文艳.如何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02) .
[3]李中秋.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戴上耳塞,用弹力绷带绑住十指关节、手肘和膝盖,小臂和小腿装上沙袋,让双臂和双腿有“灌铅”的感觉……这不是在玩一种游戏,而是年轻人在爱暮家(香山)长者天地参加 “时光穿越——80岁的自己”体验活动时的装备。
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体验者们感受太多: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60多岁的父母和90多岁的奶奶,他们原来是这样:迈不开腿、看不清路、直不起腰、握不住筷子……脱下体验道具,体验者们最大的感觉反而是疲惫,心理上更多的则是无助和心酸。
至今,中国有1.8亿老人,且呈迅速增长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显示,至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2.48亿,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
现在,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养老不一定要在家里。同时,中国目前已经达到了中高端养老机构的消费能力。而放眼那些处于疲惫、无助的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许多中高端养老院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特色的、为老年群体提供的一种差异化服务,有的靠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复制模式,形成了连锁化养老产业平台。
比如爱暮家。为了做好差异化服务,爱暮家从每个细节入手,实施24小时全方位管家式服务,为入住长者提供全天候护理服务和安全保障。为了老人的安全,爱暮家对楼宇内外的每个角落的安全都考虑到,房间的设计风格是温馨雅致,符合老年人的喜好。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随时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生活起居服务。饮食有营养师的科学配餐设计,日常医疗保健有专业医生负责。为了给老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爱暮家甚至设置了一个小博物馆,展示老人们的成绩和经历,并有专门的康娱专员,负责策划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爱暮家(香山)长者天地已运营4年多了,北京门头沟和天竺、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将陆续建成多家长者天地,并于2014年年底前陆续投入运营。不仅如此,公司计划3年内,在中国宜居城市再投入运营20家长者天地,形成集旅游、养老、服务输出、老年产品于一体的连锁化养老产业平台。
事实上,像爱暮家这样的机构正在越来越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动作。政府方面,养老设施用地已经纳入不少城市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企业进入养老地产市场,打开一扇门。根据公开的资料,销售额全国排名前50名的开发商中,已有万科、远洋地产、保利、绿城、首创等开发商10余家涉足养老地产。外国机构对中国养老地产市场的兴趣也很大,美国的凯健、贝尔蒙特、哥伦比亚医院等机构纷纷已向中国开发商伸出橄榄枝。养老机构的春天已经来临。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教案】推荐阅读:
养老机构安全风险管理10-09
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实务10-23
养老机构类别06-24
民营养老机构12-14
养老机构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论文10-03
养老机构发展方案07-05
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本)10-19
养老机构基本情况12-15
养老机构后勤工作制度12-13
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