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银行共同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就经常通过买保险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几年,保险公司的发展很快,很多保险公司发展迅速。同时,各个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日渐激烈,如何提高公司的效益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寿保险银行共同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寿保险银行共同管理论文 篇1:

商业银行代保险业务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规模、产品种类和法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银行代理保险这一金融创新形式,在近几年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功不可没。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01年底成立之初即确定了开拓个人业务、团体业务、银保业务的战略,这种定位为公司带来了超常发展,公司用一年时间走完了其他新保险公司三、四年所走的路程。该公司全部14亿元保费收入中的70%是由银行代理贡献的。国际上,欧洲、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等保险业务发达国家的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量在1999年已占66.3%的市场份额。显然,银保业务合作的前景广阔。

双赢的营销模式

商业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所从事的业务,主要包括: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等内容,在联合发卡、研发产品、培育代理人队伍、电子商务、客户信息共享、共同制定银保业务规章制度等方面,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种,它充分利用了商业银行固有的网点、网络、技术、信息、客户等资源,丰富了银行的金融产品,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较为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一旦银行和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吸收保险公司的各类存款,促进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中国建设银行在2001年底代理保险业务总量突破百亿元的同时,吸收保险公司的各类存款余额达到了128亿元,这一事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使客户享受到“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一些寿险投资连接、分红产品可以直接在银行柜台出单,客户只需在银行柜台上填写投保单,保费由商业银行通过其营业网点的计算机系统从客户的活期存折上划拨,不但方便了客户,也简化了办理保险的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获益最大的无疑是保险公司一方。首先,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较为固定、忠诚度较大的客户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开发、培育客户的成本;其次,利用商业银行固有的网点和网络开展保险业务,可以省去一次性投入带来的高额固定费用,也可避免因铺设网点耗费时间而失去可能的难得商机;再次,由经过保险知识培训的银行职员来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比保险公司通过在社会上招聘保险代理人来从事保险的推销具有更大的优势,如可以避免保险代理人流动性太大而使保险产品的售后服务缺乏连续性等现象的发生;最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网点,将银行客户作为保险公司的准客户进行保险展业,在客户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根据银行客户的资金状况和资信情况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按照不同的客户需求层次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从而有利于保险产品的个性化开发和营销,推动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银行代理保险这一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背后,仍然隐藏着一些值得关注、思考的问题。

不规范的手续费问题

我国目前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代理手续费不得超过代理业务收入的8%,并且必须以转账的形式入账。代理保险业务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定。据了解,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在账面上反映的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并未超过8%,然而对于有些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实际上向商业银行支付的代理保险手续费远远高于这一水平,且大多是用现金支付。业内较为流行的做法是,保险公司在向商业银行支付代理手续费时,其中的一部分采用转账的形式,便于商业银行入账,其余部分则采用现金返还的形式。银行的基层保险代理机构对于返还的这一部分现金可以灵活处理,或者全部作为奖励基金发放给相关柜台人员,或者提取一定比例归该代理机构所有,其余的再发放给相关柜台人员。某些银行营业网点则和保险公司订下君子协定,由保险公司报销一定数额的费用,或者是报销有关人员的工资等。这些不但不利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两方面对各自下属机构的管理,而且容易为一些腐败现象的滋长提供温床。

虽然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了代理保险手续费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认识到只有杜绝现金形式的代理保险手续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些商业银行已经制定了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全额入账及支付管理办法,但没有作为资金支付一方的保险公司的有效配合,商业银行的管理往往只能停留在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的文字表面,流于形式。

时下,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提高返还给商业银行的代理保费收入的比例,以恶性竞争的下策来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而保险公司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研究开发出更多适合柜台销售的保险产品,以保险产品的特色及优质的售后服务来吸引客户,才是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的康庄大道。

从战略高度评价代理保险业务地位

目前,相当数目的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对代理保险业务的开展还是迫于行政压力,而不是出于盈利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多年以来一直以存贷款等传统业务作为其经营支柱,中间业务不论从业务品种还是业务收入方面均居于次要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有260多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主要集中在结算类和代理类。商业银行收入的90%以上来自存贷款利差,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只有8%,最高的也只有17%,有的商业银行甚至不足1%,而代理保险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更是微乎其微,致使其不能引起经营管理者的足够兴趣。

有些银行从业人员担心代理保险业务会制约储蓄存款业务的发展,这种想法在缺乏金融产品、投资渠道单一、银行独家经营的封闭地区可能会有说服力,但在多元开放竞争的市场,非联盟的供应商很难根据自己的偏好去左右消费者,客户将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消费产品品种,这样,“保护储蓄业务”的经营者在竞争对手“以销定产”的个性化服务中会失去新的商机。

商业银行要从战略的高度客观地评价代理保险业务:首先,代理保险业务的综合毛收益率明显高于传统业务的综合毛收益率,代理财险业务的综合毛收益率平均为5%,代理寿险业务的综合毛收益率平均为2%,而银行传统业务的综合毛收益率平均不足1%,而且,代理保险业务不存在银行资本金在运用过程中形成风险的可能。其次,代理保险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中间业务,同时也是一个蕴含着无限潜力的业务。保险产品的设计以及保险营销策略等方面都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理销售并收取相关费用的中间业务。最后,代理保险业务的另一方连接着我国巨大的保险市场。通过代理保险业务这个纽带,商业银行可以有效的与保险公司相联合,从而在迅速发展的保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改善代理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代理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还不够规范。基层机构无证办理代理保险业务或办理代理保险业务证件不全的情况比较普遍,合法、合规地从事代理保险业务的意识较为淡漠;许多商业银行未将代理保险业务纳入自身考核管理体系,合作协议缺乏刚性约束,解除协议的随意性较大;部分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强迫保险人投保,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性培育。

跨越简单代理与被代理关系,银保双方要进行战略合作。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商业银行在推广代理保险业务时如何与保险公司相配合,对银行柜台人员进行系统的保险培训?如何成立及有效运作银保双方日常业务合作机构?如何建设、促进、扩大电子商务合作领域?如何合作形成稳定、高效的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及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储蓄柜员如何协调本职工作和代理保险业务的关系?如何妥善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协调保险代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利益关系?此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代理保险业务的有关法律问题

商业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保险市场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保险中介市场的日益完善,专业的保险代理公司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邮局等兼业代理机构正成为保险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从2003年1月开始,正式实行的新《保险法》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法有关条款规定:个人保险代理人在代为办理人寿保险业务时,不得同时接受两个以上保险人的委托。但是没有限制机构代理人代理保险公司的数量。新的规定使商业银行网点在代理保险业务上可以突破原有的“1+1”的销售模式(即一个营业网点只能代理销售一家寿险公司和一家财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有利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但在推进保险兼业代理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如我国1980年开始实行的《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仍未修订,给商业银行代理保险的实际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也限制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推进与深化。

(作者丁宏伟为中国农业银行保险代理部经济师 张金芳为本刊记者)

保险数字链接

* 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52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公司15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9家,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13家,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从业人员120多万人。截至2002年初,我国的保险代理公司的数量达到了127家。

* 据中国保监会的最新数据资料,截至2002年10月,我国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已经达到2485.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了6031.6亿元,20多年来年平均增幅超过30%。

* 目前我国人均寿险投保率只有6%,而台湾的人均投保率是76%,美国是240%,日本高达580%。

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民生银行从2001年6月开始代理保险产品,初始时的代理保费收入只有457万元,到2002年8月,代理保费收入达到了1亿3千万元。

为银行代理量身定做的保险产品

* 平安保险的“千禧红”是专为银行代理所设计的保险产品,到2002年8月18日投放北京市场2年来,通过银行代理销售的保费收入达到25亿元。

*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根据银行销售特点及客户需求,专门设计、开发了适合银行柜台销售的“红双喜”系列产品。截至2002年10月,该产品在北京地区通过银行代理的保费收入已经突破了5亿元。

作者:撰文/丁宏伟 张金芳

人寿保险银行共同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展战略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就经常通过买保险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几年,保险公司的发展很快,很多保险公司发展迅速。同时,各个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日渐激烈,如何提高公司的效益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效益,各个保险公司都制订了发展战略,希望自己的公司发展得更好,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关 键 词] 太平人寿保险;发展;战略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始创于1929年,在近代时期曾经是我国最大的保险机构,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2001年,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六大保险公司,公司的总资产更是超过了1000亿元,有效承包金额超过了10000亿元。它还是我国“500强企业”之一,这就足够说明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实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他保险公司发展壮大,他们也想壮大自己的实力,霸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就让本来就竞争比较激烈的保险市场变得更加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制订公司的发展战略,让自己的公司变得更有竞

争力。

一、制定发展战略的意义

发展战略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公司的发展就是依靠它来进行的,这样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发展战略的制定可以让公司在发展的时候有据可依,这样当公司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至于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制订发展战略显得更加重要,它可以帮助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顺利地成长。

二、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

自从2001年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功复业,其深厚的国企背景和专业的管理模式,使得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发展十分迅猛。最开始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六个全国性寿险企业,经过一年的发展,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国绝大部分地级市建立了分公司,还在大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城建立了分公司,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分公司,先后六次进行,总共开设分公司35家,使得全国范围内都有分支机构,消费者都可以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实体的服务地点,便于消费者对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业务进行了解。目前,在全国28个省市地区都有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扎实的公司内部组织机构是公司能够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基础。

三、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具有深厚的国企背景和银行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创新管理理念,引入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聘请专业的经理人对企业内部运营进行管理。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管理理念上不断与外国先进的理念相融合,结合自己深厚的国企和金融背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注重公司的人才培养,高薪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内部也具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定期的“充电”,“机制引才、制度用才、环境留才、培训育才”的人才理念使得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具有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了能量。他们能够洞悉保险市场的变化,并积极地作出改变,提高了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高福利政策避免了人才的流失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另一战略优势就是完善的网络运营管理系统。2001年太平人寿保險有限公司开始复业,当时中国的IT技术已经相对发展起来,公司的领导人员积极地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运营管理中,成为保险业最先采用全国数据集中模式的企业。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采用全新的两核管理模式,对风险和数据进行统一的垂直管理,客户信息实现全公司的联网,使得客户档案的保存和取用效率提高。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基础。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从上到下都是讲究这样的发展战略,从上到下都是讲诚信,从领导到基层全部是一样的处事原则和工作风格,这样的企业文化使得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得到更多顾客的喜爱,所以顾客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司的经营情况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还强调“三高”理念,即“高素质、高品质、高绩效”,在这个理念的带动下,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员工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很高,他们有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凝聚在一起共同前进。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客观规律,这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并且吸收一切科学的、对公司有利的资源来壮大自己的公司,所以说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展良好。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告诉我们,发展战略的制订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战略是指导公司发展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魏晨霞.新经济角度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3(4):393.

[2]路趱,路越.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结构模式研究:以长春分公司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7(5):49-53.

[3]窦乐,朱茉源.试分析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以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为例[J].中国商贸,2014(26):167-168.

作者:卢荡

人寿保险银行共同管理论文 篇3:

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保险发展必然趋势

摘要:交通银行对中保康联的并购案,正式启动了国内银行保险市场深层次资本融合的开端。银行保险自1999年萌芽开始,日渐成为我国保险业尤其是人寿保险保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市场竞争激烈。从国际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和国内银行保险业所处阶段、目前合作特点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无疑是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银行保险;代理;金融控股公司;并购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国内银行业、保险业有两件事关注度很高:一是平安保险宣布对深圳发展银行的并购;二是交通银行宣布对中保康联的收购,并在2010年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交银康联人寿保险公司。两者都是银行保险市场的大事件,均触及到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进行混业经营的发展探索,因此倍受市场关注。

前者虽在两机构问达成协议,但因为尚需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大监管部门审批,市场关注讨论的热度明显不如后者。尤其是监管机构未能批准与交通银行同在2008年1月先后提交的工商银行与中国保险集团及富通集团的合资申请、建设银行收购幸福人寿51%的股权申请,这两家试点申请并未获悉通过审批,为银保的深层合作保留了政策上的悬念。交行成为政府放松银保合作限制后,第一家获得保险“牌照”的银行机构。通过此次并购,交行已经收齐了除券商“牌照”外金融业所有的经营“牌照”,并且迅速的将拥有保险“牌照”变成正式挂牌经营,2010年1月28日成立、2月1日正式开业运营的交银康联人寿保险公司借助交行的销售渠道、客户资源,已经取得不俗的业绩,更成为业内外讨论的热点。

交银康联人寿涉足的市场恰恰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影响最大的银行保险市场,即通过银行网点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以1999年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与京沪两地部分银行合作推出两全分红保险产品“千禧红”为标志,我国银行保险市场已经历了10年发展,银保渠道(通常意义上含邮政)代理的保费收入已经占到我国保费收入尤其是人身险保费收入的很大一块份额。保监会公布的《2009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国通过银行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达到2912.47亿元,占同期全国兼业代理机构总保费收入的70.21%,如加上邮政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634.05亿元,则共占同期全国兼业代理机构总保费收入的85.49%。至2009年末,全国通过银行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为3038.99亿元,占同期全国兼业代理机构总保费收入的68.13%。如加上邮政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627.85亿元,则共占同期全国兼业代理机构总保费收入的82.21%。

银行代理保险市场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市场地位的必争之地,对于银行来说则获得了巨额的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仅2009年一年,银行和邮政渠道就实现代理保险的佣金(即代理保险业务手续费)收入134亿元。

从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来看,我国缺乏第三方金融顾问机构,多是由各种金融中介机构直接向客户销售。而我国的银行机构相对成熟,网点布局遍及城乡,客户资源积累众多,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最可能的形式除了银行直接代理之外,尚缺乏多样化的营销模式。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脚步也在加快,一些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已经形成。如中国光大集团。不但拥有光大银行、光大信托、光大证券,还拥有与加拿大永明人寿合资的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也已组建包括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银行(2004年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易名为平安银行)在内的集团企业,2009年再度传出和深圳发展银行的并购,并计划将来发展成为和美国花旗集团一样的中国一流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申请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提案也早已获批,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以及与英国保诚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信诚人寿。目前,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实际已经存在着并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形式。

国内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银行保险按照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4种形式:一是销售联盟,即银行通过合作协议的形式销售保险产品:二是合资公司,即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建立合资公司,开发销售产品:三是兼并收购,即将两个独立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合并形成新的公司:四是直接进入,即银行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组建自己的银行。这4种发展形式并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比如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主要是第一种合作方式,即销售联盟,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签订合作协议,由银行利用自身的网点布局、柜员人力、客户资源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品: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中保康联人寿这样的第二种类型,中保康联由中国人寿出资51%、澳大利亚澳洲联邦银行出资49%组建而成。交通银行正是收购了中国人寿持有的股份,得以入主并将公司更名为“交银康联人寿”。由于我国银行保险起步较晚,加上体制、技术、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的银行保险模式还主要以简单的销售联盟为主,但与此同时,银保双方共同新建合资公司、交叉持股、设立金融控股集团等新的模式也正在形成。

国外的学者,则倾向于将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划分为新建方式、销售联盟、交叉持股、组建合资公司和合并这5种。国外的银行保险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银行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向银行支付手续费,银行其实就是一个兼业代理机构,类似机场、客运代理销售特殊交通意外险这样的合作,这也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这一时期,尽管有些银行也开发并出售自己的保险产品,但仅仅局限于与信用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抵押贷款相关的少数险种,是银行分散信用风险的一种方式。在这一阶段,银行与保险公司通过非正式的合作意向或协议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协议合作的方式是银行保险最初级的形态,合作自由度最大,成本也最低,但双方关系最为松散,也最不稳定。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是传统银行保险向现代银行保险过渡的一个时期。为了应付日益加剧的同业竞争、扩展业务范围,除了继续充当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以外,银行开始开发出一些与银行传统业务大相径庭、却与保险产品相互融合的金融工具。客观上银行开始真正涉足保险业,与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了一个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局面。在这一时期,以法国国家人寿(CNP)为代表的法国银行保险发展最为迅速。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借助其独特的优势,将银行保险的发展推向高峰。具体表现在:1、银行所推出的保险产品较上一阶段大大增加,如英国的银行开始直接提供纯粹的寿险产品:西班牙的银行推出了终生寿险保单:在欧洲其它国家,银行也推出了复

杂多样的保险产品;2、银行介入保险的形式趋于多样化,银行保险的组织形式更为复杂,如成立合资企业、并购等形式的资本融合逐步出现。

通过对世界各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环境,本文认为,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混业经营的潮流推动下,未来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最终将走向金融控股集团。这主要是因为:

1、简单的销售联盟虽然简便易行、成本低。但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目前签订的多数是宽泛式合作协议和战略联盟,没有明确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要求,单纯靠代理手续费来维持的合作关系难以长久。在没有股权纽带、不能利益共享的前提下,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在合作的过程中都更看重短期利益,双方没有或几乎没有分享客户资料。

2、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建合资公司,虽然使信息交流更为密切,但也存在不少缺点。由于合资企业的内耗巨大,这种合作方式极不稳定,有西方学者的研究显示:合资企业的寿命一般较短,将近80%的合资企业最终以销售协议的形式结束。

3、直接的购并:一般是银行对保险公司的购并,其缺点在于成本可能太高,甚至大大高于新建一家保险公司的成本。购并后的银行与保险公司往往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使二者真正融为一体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与较高的成本。而且从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环境来看,一家银行直接购并保险公司作为旗下经营机构的可能性不大。

相比之下,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并购或成立相互控股的金融集团,密切了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使银行保险真正从集团战略高度得到充分开展;另一方面,在金融控股公司制下,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受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但相互之间没有控制关系,符合国际上银行和保险公司经营独立的原则。因此,只要做好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不同经营门类之问的“防火墙”,作为金融控股公司下属的并列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共同的金融控股公司既有充分的资本纽带关系,又能在集团统一管控下进行交叉业务销售,较好地规避了混业经营容易产生的金融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不会对我国现有的金融有效监管产生冲击,是和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综上所述,金融控股公司制是适合我国银行保险未来发展需要的理想模式。

(责任编辑:方 涵)

作者:赖亮亮

上一篇:高平工业区工作总结下一篇:市编办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