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规范原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STAQ、NET系统公司(以下简称“两网公司”)、退市公司(包括本暂行办法发布后新挂牌的退市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及相关活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可以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本暂行办法发布后依法完成退市手续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确定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公司股东办理股票确权登记后,其股票可以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挂牌转让。

第三条 公司股东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重新履行股份确权、登记和托管手续后方可进行转让。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负责到中国结算办理有关退出证券交易所市场股份登记及进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登记结算事宜。

主办券商相互委托股份确权的相关事项由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另行规定。

第四条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为公司股票转让提供登记、存管、结算等服务。

第五条 公司及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应当至少在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指定信息披露平台(.cn或)上发布股份确权公告,股份确权公告中应说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情况,通知投资者办理股份确权登记手续、时间安排以及股票开始转让的时间。

第六条 持有公司流通股的股东可到任一主办券商办理股份重新确权、登记和托管手续;持有公司非流通股或限售股的股东须到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办理重新确权、登记和托管手续。

公司股东办理重新确权、登记和托管手续应向相关主办券商提交下列材料:

(一)个人投资者

1、本人身份证;

2、原挂牌交易场所的股票账户卡(如有);

3、证券账户卡;

4、《非上市公司股票转让股票登记托管申请表》。

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须提供代办人身份证。

(二)机构投资者

1、法人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书(副本);

2、原挂牌交易场所的股票账户卡(如有);

3、证券账户卡;

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5、法定代表人和经办人身份证;

6、《非上市公司股票转让股票登记托管申请表》。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须提交以下相关材料或办理相关手续:

(一)机构投资者因企业已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或歇业,而无法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需出具以下材料:

1、发证机关出具的关于法人已破产或注销的证明;

2、原持有人的股东与现持有人签署的转让协议;

3、法院裁决书、清算组或管理人、上级主管单位文件、证明。

(二)机构投资者原法人已变更名称、合并、分立、兼并、重组的,须提供发证机关出具的名称变更相关证明,和变更名称后的法人或相关承接法人承诺承担原法人债权债务的证明文

件。

(三)实际出资的投资者无法提供股票持有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原挂牌交易场所股票账户卡原件等,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之一方可办理确权、登记和托管手续:

1、原挂牌交易场所的托管券商出具出资证明,证明其为实际出资人,并承诺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2、股票持有人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股票持有人需声明该股份属实际出资人,并承诺承担因转让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该协议书需经公证处公证;

3、法院裁决书;

4、公司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在股东重新履行股份确权手续后,主办券商应向股票持有人出具股票确认书。

第九条 公司已确认的可进行转让的股票应当登记在中国结算。

第十条 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办理公司股票登记应当向中国结算提交下列材料:

(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关于委托股份登记托管的函;

(二)主办券商与退市公司、副主办券商签订的《推荐恢复上市、委托股票转让协议书》,或证券交易所指定主办券商为退市公司提供股票转让服务的文件;

(三)中国结算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经确权、登记和托管的股票可以由主办券商向中国结算办理股票存管后开始转让。未经确权的股票,由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按照前述规定及中国结算的有关规定,继续进行确权、登记和托管工作。经确权、登记、托管的股票可以由主办券商向中国结算办理股票存管后开始转让。

第十二条 公司退市前已签订《推荐恢复上市、股票转让协议书》的,由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办理退市公司股票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手续;截至交易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时仍未签订《推荐恢复上市、股票转让协议书》、由证券交易所指定主办券商的,由指定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办理退市公司股票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手续。

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办理挂牌手续应严格按照下列程序和时间要求:

(一)在证券交易所公告股票终止上市决定、退市整理期届满或接到交易所指定通知后的5个转让日内,向中国结算取得相关资料,刊登“股份确权公告”;

(二)在20个转让日内开始为投资者办理股份确权手续;

(三)在40个转让日内到中国结算办理公司股票重新登记手续,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指定信息披露平台刊登“股票转让公告”;

(四)第45个转让日公司股票开始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转让。

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在办理退市公司股票挂牌过程中,如果退市公司对证券交易所退市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在中国证监会受理其行政复议申请或法院受理其行政诉讼申请后,主办券商应暂停其股票进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工作,并根据行政复议和诉讼结果决定是否恢复其股票的挂牌工作;如果退市公司提出终止办理股票挂牌,在获得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主办券商应停止办理其股票挂牌。

第十三条 退市公司股票开始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转让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将向退市公司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相关情况。

第十四条 投资者参与公司股票转让,应当委托主办券商办理,并到主办券商或其所属营业部阅读《风险揭示书》,主办券商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公司股票转让的各类风险,投资者应在充分了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签署《风险揭示书》,并签订委托协议。委托协议应列明投资者接受并遵守本暂行办法。

主办券商对投资者在公司股票转让时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当依据委托协议,及时提出警示,并按双方约定采取必要措施。

第十五条 公司流通股份以集合竞价方式成交,非流通股份(或限售股)可以办理协议转让。协议转让或投资者因司法裁决、继承等特殊原因需办理股票过户的,需依照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和中国结算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主办券商接受投资者委托办理公司股票转让业务,投资者申报指令以集合竞价方式撮合成交。

主办券商不得自营所推荐公司的股票。

第十七条 公司股票转让的转让日为每周一至周五,转让委托申报时间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分别于转让日的10:30、11:30、14:00揭示一次可能的成交价格,最后一个小时即14:00后每十分钟揭示一次可能的成交价格,最后十分钟即14:50后每分钟揭示一次可能的成交价格。在转让日下午15:00进行集中撮合成交。

转让期间遇法定节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暂停转让服务业务。

第十八条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根据公司不同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分类转让:

(一)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股东权益为正值或净利润为正值、最近财务报告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其股票每周转让五次(每星期一、二、三、四、五各转让一次),其股票简称最后一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5”。

(二)股东权益和净利润均为负值,或最近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其股票每周转让三次(每星期一、三、五各转让一次),其股票简称最后一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3”。

(三)未与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签订《推荐恢复上市、股票转让协议书》,或不履行基本信息披露义务的,其股票每周转让一次(每星期五转让一次),其股票简称最后一个字符为阿拉伯数字“1”。

上述股东权益为正值是指最近会计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不予确认的部分后为正值;净利润为正值是指最近会计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第十九条 股票转让以“手”为单位,一手为100股。申报买入股票,数量应当为一手的整数倍。不足一手的股票,只能一次性申报卖出。

第二十条 转让股票“每股价格”的最小变动单位:A股为人民币0.01元,B股为0.001美元。

第二十一条 股票转让价格实行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限制为前一转让日转让价格的5%。第二十二条 投资者委托主办券商进行公司股票转让可采用柜台委托、电话委托、互联网委托等委托方式。

第二十三条 投资者应根据上一转让日的股票价格,在涨跌幅限制范围内进行委托。

第二十四条 主办券商在公司股票转让业务中可以接受投资者的限价委托,但不得接受全权委托。

限价委托是指投资者限定价格,要求主办券商营业部以限价或低于限价买入股票、以限价或高于限价卖出股票的委托。

投资者委托当日有效。

第二十五条 投资者委托卖出的股票必须是其证券账户上实有的股票,不得进行融券。第二十六条 投资者委托买入股票必须以其资金账户上实有的资金支付,不得进行融资。第二十七条 主办券商应妥善保管投资者的委托记录和凭证,保存期不少于20年。

第二十八条 转让日申报时间内接受的所有转让申报采用一次性集中竞价方式撮合成交。第二十九条 集合竞价确定转让价格的原则依次是:

(一)可实现最大成交量;

(二)高于该价格的买入申报与低于该价格的卖出申报全部成交;

(三)与该价格相同的买方或卖方至少有一方全部成交。

两个以上价格符合上述条件的,取在该价格以上的买入申报累计数量与在该价格以下的卖出申报累计数量之差最小的价格为成交价;买卖申报累计数量之差仍存在相等情况的,开盘集合竞价时取最接近即时行情显示的前收盘价为成交价,盘中、收盘集合竞价时取最接近最近成交价的价格为成交价。

集合竞价的所有申报以同一价格成交。

第三十条 经集中撮合后,转让即告成立。

第三十一条 集合竞价结束后,通过通信系统将转让数据即时发送至主办券商,内容包括:主办券商专用交易单元号、合同序号、投资者证券账户卡号、股票代码、转让数量、转让价格等。

第三十二条 公司股票转让的价格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送至主办券商所属营业部,主办券商必须在营业场所单独发布。

公司股票转让不设指数。

第三十三条 转让日当天的价格信息发布内容为:股票代码和名称,上一转让日转让价格和数量,当日转让价格和数量。

第三十四条 中国结算根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发送的转让成交数据完成与主办券商之间的股份与资金的清算交收,并将清算交收结果数据发送主办券商,主办券商再据此完成与投资者之间的股份与资金的清算交收。

第三十五条 公司派发红利的,可自行派发或委托中国结算办理;派发红股或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应委托中国结算办理。

委托中国结算办理上述业务时,应提交股东大会决议、分配方案公告及其他所需资料。第三十六条 投资者委托股票转让和非转让过户(挂失除外),应当按规定交纳相关税费。第三十七条 公司或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应当按照《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指定信息披露平台进行信息披露。

第三十八条 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或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报经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后可以对其股票暂停转让,直至导致暂停转让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转让:

(一)公司违反《推荐恢复上市、股票转让协议书》;

(二)公司发生影响股票转让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三十九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或推荐公司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应当公告并终止股票转让,按照中国结算的规定办理退出登记:

(一)公司获准上市、重新上市或被收购;

(二)公司解散、依法被撤销、破产;

(三)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股票转让参与人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可以依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采取相应的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

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篇2

一、《保险法》具体规定之要素分析

具体分析条文可以看出, 《保险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了保险标的转让时保险合同效力为继续有效。第二款规定除了例外规定, 保险标的转让的, 被保险人或受让人具有通知义务。第三款规定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 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权或增加保费的权利。第四款规定被保险人未履行通知义务, 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 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我国采取的是从物主义的立法模式。《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规定了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发生变动的,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理赔问题。

二、保险标的转让之条款的进步意义

现行法律遵循从物主义的立法例, 在学理上和实务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物主义的确立促进了利益平衡

我国新《保险法》等相关法律采取了从物主义, 吸收了从物主义注重商事效率和利益平衡的优势, 同时兼采了其他方式赋予保险人特定权利, 反复衡量以达到真正的利益公平。

(二) 但书的规定体现了自治规则

第四十九条第二款增加了“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双方通过合同的约定填充了法律未规定的细节, 体现了商事领域中的自治规则。

(三) 危险程度增加后以及履行通知义务和法律后果的规定更加完善

首先, 明确了保险人解除合同或增加保费的前提是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其次, 规定了因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保险人解除合同或者增加保费的三十日期限, 避免了保险人故意拖延损害受让人利益。最后, 赋予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时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或是增加保费的权利, 以及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 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有利于保险人更好规避经营风险。

三、保险标的转让之条款的局限性

尽管《保险法》四十九条的确立相对旧保险法有很大的进步性, 但是仍存以下局限性:

(一) 立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立法粗糙在该条文中主要体现为法律概念不明确和期限模糊, 首先, 本条文中“及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期限的法律概念, 由此会导致保险标的转让后到被保险人或受让人通知保险人之间的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保险纠纷。其次是关于“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界定, “显著”毕竟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 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显著的标准为何, 然而“显著增加”不仅关系到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能否继续其效力的问题, 还是保险人能否取得法定解除权的关键所在。

(二) 保险标的转让问题定位

关于保险标的转让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保险标的所有权的转移”。在保险标的为动产的情形下, 所有权交付转移即转让, 风险也是交付转移, 所以动产交付后保险标的转让, 受让人承受风险和享有保险保障期间吻合。但是保险标的为不动产的情形下, 不动产如房屋的所有权登记转让, 但是风险却是交付转移, 在房屋已经转移占有且房屋受让人已经交付购房费用但房屋尚未过户登记这一期间内, 若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标的显然未转让, 保险事故发生后, 被保险人有向保险人请求保险金的权利。但是, 房屋的风险此时已转移, 由受让人承受, 所以受让人既无权向保险人请求保险金的也无权向被保险人请求返还购房费。

(三) 防范道德风险、损失补偿、反对赌博

但此时就产生了极度的不公平, 这种情形下应考察权利的实质控制人, 但是, 正如江朝国教授所认为, 要确定何时何人具有支配利用的权利, 不容易把握和确定, 易造成法律适用的不安定性, 具有其局限性。

综上, 现行《保险法》有关规定明确了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效力以及当事人权利义务, 既保障了保险商事效率和受让人利益, 又赋予了保险人相当权利来防患和化解经营风险。但现行《保险法》此方面的立法比较粗糙, 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解决机制。也期待着之后《保险法》有关司法解释细化保险标的转让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合理解决。

摘要:财产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事合同, 对财产流转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今社会财产流转频繁, 财产保险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对财产风险的转移和当事人利益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险学,《保险法》,保险标的转让,保险利益

参考文献

[1]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 (二) [C].台北: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7:46-71:196.

[2]冯文丽.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的立法比较与启示——评新《保险法》第49条修改的“属人主义”与“从物主义”之争[J].保险研究.2009 (8) .

[3]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4]甘恬.保险标的转让的法律后果分析——新《保险法》第49条解读http://www.yx-law-yer.com/d.asp?Id=zwhgz&AId=597.2010-4-15访问.

公司转让,欠资谁付 篇3

仇芳(广东东莞)

律师意见:受让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必须向你们支付被拖欠的工资。

一方面,个人独资公司的转让不能改变公司的原有性质。我国《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17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因转让或者继承致使投资人变化的,个人独资企业可向原登记机关提交转让协议书或者法定继承文件,申请变更登记。”这里所说的变更,仅仅属于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投资人的改变,而不是原个人独资企业的消灭,个人独资企业的变更,并不影响该独资企业转让前后对外的权利、义务。

另一方面,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必须承袭原有债务。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更加明确地指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即受让公司不仅应当继续履行原有的劳动合同,且必须以实际经营者的身份,对转让前所拖欠的工资承担偿付责任,而无权借口拖欠工资的行为发生在原老板经营期间来推卸责任,其只能在承担给付义务之后,再依据转让合同向原老板陈某追偿。

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篇4

第三十六条 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应当充分考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按照本办法有关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价格的确定原则合理确定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价格,上市公司股份价格确定的基准日应与国有股东资产评估的基准日一致。国有股东资产评估的基准日与国有股东产权持有单位对该国有股东产权变动决议的日期相差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三十七条 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发生间接转让的,应当聘请在境内注册的专业机构担任财务顾问,并对国有产权拟受让方或国有股东引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第三十八条 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的,国有股东应在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方案实施前(其中,国有股东国有产权转让的,应在办理产权转让鉴证前;国有股东增资扩股的,应在公司工商登记前),由国有股东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

第三十九条 决定或批准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间接转让,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材料:

(一)国有股东间接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请示;

(二)国有股东的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批准文件、资产评估结果核准文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经批准的国有股东产权转让或增资扩股方案;

(四)国有股东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有关文件或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媒体或网络公开国有股东增资扩股的信息情况及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依据;

(五)国有股东的国有产权转让协议或增资扩股协议;

(六)国有股东资产作价金额,包括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作价说明;

(七)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最近一期的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

(八)国有产权拟受让方或战略投资者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九)财务顾问出具的财务顾问报告(适用于国有控股股东国有产权变动的);

(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在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中,转让方、上市公司和拟受让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要求转让方终止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证券交易所公开股份转让信息的;

(二)转让方、上市公司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

(三)转让方、上市公司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转让方与拟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上市公司股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五)拟受让方在上市公司股份公开转让信息中,与有关方恶意串通低评低估上市公司股份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拟受让方未在其承诺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

(六)拟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上市公司股份协议签订的。

对以上行为的转让方、上市公司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企业按照权限给予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由于拟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拟受让方应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 社会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审计、评估、咨询和法律服务中违规执业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不得再委托其进行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相关业务。

第四十二条 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批准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或者在批准中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权限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办法的规定审核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 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股份转让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国有股东采取措施限期纠正;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有关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员应负赔偿责任,并对其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的,根据有关法律及司法机关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办理相关手续。

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篇5

为进一步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债权转让工作,有效处置不良资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产公司应严格执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修订)》(财金〔2004〕41号)、《财政部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资产打包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5〕12号)、《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管理办法》(财金〔2005〕47号)等有关规定,充分论证采取转让方式处置资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合理确定能够提升处置回收价值的有效方式,确保处置程序的规范性和处置信息的公开透明,并高度重视和积极防范不良债权转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二、下列资产不得对外公开转让: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债权;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企业政策性减半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债权;国防、军工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第三信息的债权以及其他限制转让的债权。

三、下列人员不得购买或变相购买不良资产:国家公务员、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资产公司工作人员、原债务企业管理层以及参与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等关联人。

四、除上述限制转让的债权和限制参与购买的人员外,资产公司应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合格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市场交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处置回收率,并慎重确定债权买受人,防止借机炒作资产和逃废债务。

五、资产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全面梳理、修改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规范债权转让程序和转让过程中评估、定价、处置信息公告、招标拍卖、中介机构选用等各个环节的操作,采取职责分离、岗位轮换、责任追究等措施,严格控制和防范债权转让中的首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要符合国家有关国企改制的政策方针

国家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主要政策依据有: 1、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国企改制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责任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1999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推进国企改制和发展任务的紧迫性;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大中型企业实现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等。3、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结合上述相关政策,改制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体现政策要求,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国企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改制方案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到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模式构建改制后企业的股权架构及法人治理结构。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没有准确领会上述政策,认为改制只是股东人数及性质的简单变化,改制后企业股权依然相对集中,最终导致改制失败或不得不进行二次改制。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就是产权的流动性,但是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流动性”而将国有企业一卖了之。因此,改制方案中应当考虑到改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如应当妥善安置职工以避免影响社会的稳定。

此外,改制方案中还应当充分考虑改制后企业的发展问题。国有企业改制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获得长久发展,各方应对改制后的企业后续发展事宜做出安排。

二、要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改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国家出台过很多法律规定,国资委设立后又专门出台《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依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应当特别注意如下问题:

1、改制方案应当依据现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操作。实际操作中,很多改制方案并没有注意到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没有涉及甚至违反了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致使改制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2004年2月1日生效后,很多企业依然沿用以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计改制方案,改制方案自然无操作性可言。

2、改制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当明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须形成相应内部决策文件(具体包括总经理办公会议/董事会审议意见以及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否则会导致转让行为无效。

3、改制方案(包括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须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如未获得上述批准,有可能会导致转让行为无效。

4、改制方案应当涉及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事项。资产评估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转让定价的参考依据。未经资产评估,不得直接确定交易价格。

5、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须进入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如有竞买者还应进行拍卖或招投标。无竞买者时,可采用协议转让方式。实际操作中,很多改制企业考虑到时间成本并未进场公开交易,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6、如企业改制后转让方不再控股,方案还应签署企业重组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等文件。

7、应确保涉及改制企业的债权债务、职工安置等事项均能得到妥善解决,否则可能导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无效。

8、关于无形资产问题。转让时应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誉等)的价值。如交易价格中不能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9、关于付款方式问题。依据规定,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其余款项可在受让方提供合法担保的情况下,在产权转让后一年内付清。

近期,媒体频频曝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依法公开转让,因此依据现有规定进行“阳光交易”是避免企业及责任人政策风险保证改制成功的唯一选择。

三、要符合现行《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

企业改制中经常会涉及改制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这些实施细节也将是未来签署改制相关协议的内容,也将涉及到不同法律主体(多为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改制方案应当符合《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是否违反公司对外投资超过公司净资产50%的限制。企业改制经常会涉及股权转让、新设公司(MBO)等方式,因此《公司法》有关公司对外投资比例的限制必须遵守。对于某些特定公司如创业投资公司则可做例外情形处理。

2、方案涉及公司对外投资事项,应注意需要公司相应的权力部门做出决议。

3、改制方案如涉及公司股权向非股东方的第三方转让,须以其他股东的放弃其优先购买权为前提,否则前述股权转让行为将无效。

4、价款支付问题,应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以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5、改制方案中涉及债权债务转让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的转让需通知债务人,债务的转让需征得原债权人的同意,否则将不发生转让的法律效力。

6、企业改制过程中,如涉及合并、分立等事项,相关方案设计也要考虑《公司法》、《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7、改制方案中如附有相关合同文本,则应当符合《合同法》相关规定。

四、要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保护

改制涉及国家、企业、企业职工、上下游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能否兼顾到各方利益也是影响改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充分保障企业职工利益,这是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要放到政治高度考虑。具体涉及改制方案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1、改制方案涉及过程中,首先应对改制企业职工现有状况进行明确如职工的基本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安置费用预算等事项,这是设计职工安置方案的前提条件。

2、对于企业改制前的遗留问题应当首先解决,即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当以改制企业现有资产清偿。

3、劳动关系处理情况。包括:改制后的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人数及劳动合同期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总额)。

4、原企业拖欠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工资、医药费等债务情况及偿还办法。

5、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情况。包括:原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改制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情况。

由于国家对于职工利益保护只有原则性规定,具体实施时带有极强的地方政策性,这也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

公司整体转让合同 篇6

买方:(身份证号)卖方:(身份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买卖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整体转让 事宜,达成如下条款:

一、转让标的物(下称“标的资产”)本合同标的物包括卖方下列资产的产权:

(一)卖方资产(但不包含现有设备、储罐、零配件和管材、电机等)

1.卖方目前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亩(其中:土地办证面积为***平方米; 用途工业用地,性质为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期(自政府批准出让给卖方之日起计算,以现有现状为准)。

2.办公楼一栋 **平方米(以现有现状为准)。3.变电所一栋 **平方米(以现有现状为准)。4.厂房一栋*平方米(以现有现状为准)。

5.公司营业执照及全部相关的政府批文和合同文件、财务凭证等。

(二)本合同标的资产总价款

经买卖双方协商同意,本合同标的资产总价款为人民币**万元(大写:*万元整),具体包括:公司营业执照等文件、土地使用权及三栋建筑物等(但不含现有设备、储罐、零配件和管材、电机等在内)。

二、付款方式和转让步骤:

(一)本合同标的资产总价款为人民币**万元,可分四期以 现金的方式向卖方支付,卖方开具收款收据。

第一期付款:在本合同签订生效之日内,买方应向卖方支付**万元,作为本合同价款的定金。

第二期付款:在本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20日内,买方应向卖方支付**万元,作为本合同价款的预付款,同时将第一期付款的**万元也转为预付款性质。

第三期付款:在***有限公司取得**经贸局关于**项目立项申请审批同意的批复文件后7个工作日内,买方应支付给卖方价款**万元。

第四期付款:在**有限公司**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并且卖方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过户预登记给买方或买方指定人员,当日,买方应向卖方支付余款**万元。

(二)卖方在收到买方**万元定金后,卖方负责与**开发区经贸局政府部门协调开具同意项目立项的会议纪要,交与买方。按照**有限公司与**有限公司签订的《合资合作协议书》内容,尽快与买方一起向政府办理项目立项审批的相关手续。

(三)在**有限公司取得**开发区经贸局关于**项目立项申请的批复文件后7个工作日内,买方应将第三期货款**万元付给卖方。

(四)买方拿到施工许可证后,在20日内买卖双方办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相关手续的当天,买方向卖方支付最后一批价款**万元。卖方应将**有限公司的所有证件、批文、文件等相关资料、财务凭证以及公章、法人章、财务专用章等全部移交买方。双方共同拟定移交清单并以授权代表签字为准。

自交接当日,卖方公司和转让资产的管理权力交由买方全部 接管。买方接管之前,**公司的经营费用和债权债务由卖方负责;买方接管之后,**公司的经营费用和债权债务由买方负责。

三、卖方义务

(一)卖方确保公司的相关批文、证书、凭证等都是真实、完整、合法、有效的。

(二)公司和资产移交前,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由卖方承担,并免除买方的一切责任。

(三)卖方必须尽力、尽快办好关于**项目立项的相关批准文件。

四、买方义务

(一)买方必须按照当地政府部门要求,尽力、尽快提供项目立项所需的相关文件,积极派人协助办理项目立项申请的相关手续。

(二)买方必须按照本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向卖方支付合同价

(三)买方负责项目立项的前期费用(暂定**万元,以实际发生为准),及办理政府各部门有关手续时产生的各种费用。

五、合同变更和解除

(一)经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二)双方在申请行政批准过程中,如有困难应相互通报备忘。但不得以获批过程中的费用、耗时、人力等问题为由,提出终止合同。

(三)如因政府政策因素,无法取得关于**项目的政府立项批文,买方有权单方提出解除本合同。卖方退还买方已付全部预付款。

(四)任何一方单方提出更改或解除本合同的,应书面通知另一方。

六、违约责任

(一)买卖双方必须严格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期限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无故单方要求推迟执行合同或提出解除或变更合同。

(二)自取得开工许可证之日起,20日内,买方若不肯与卖方办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相关手续,并且不肯支付最后一笔款项,就形成违约。每逾期一日,应按逾期金额的日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超过30日,卖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从预付款中扣除**万元作为违约赔偿金。

(三)若在买方已经支付了预付款项后,卖方以各种理由不配合买方办理相关手续,经买方积极沟通无果,并且买方向卖方发出书面通知之日算起,每逾期一日,卖方应按买方已付价款的日万分之五向买方支付占用利息,逾期超过30日,买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卖方除了必须将买方已付款项全额归还买方,并且按合同总价款的15%向买方支付赔偿款。

(四)若虽经双方共同努力,最终项目立项仍得不到政府的批准,双方同意终止本协议,双方各自的损失自行负责。

七、合同签订后,买方同意卖方将现有在厂区内的设备和配件、管道、电机等仍暂时寄存,卖方承诺在买卖双方办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相关手续后,一个月内将该批设备搬走,否则卖方需向买方支付每日 元的储存费。

八、买卖双方同意互相配合,处理**有限公司遗留的部分财务问题。

九、为申请项目立项批文的需要,买卖双方分别以**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的名义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书》,若本合同条款内容与《合资合作协议书》条款内容有相背或矛盾之处,均以本合同条款内容为准则,同时,本合同条款内容可以完全否定《合资合作协议书》的全部条款内容。

十、争议的解决

因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本合同自买卖双方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

十二、本合同正本一式四份,买方执二份,卖方执二份。买方: 卖方:

签字: 签字: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理论基础 篇7

在交易费用理论产生之前, 用新古典厂商理论解释企业经济行为。新古典厂商理论把企业当成一个基本分析单位, 是完全理性、对称信息、收益最大化假设和稳定环境下的产物, 因此无法对企业边界的确定、企业效率为何千差万别等具体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

1937年科斯的《论企业的性质》揭开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帷幕, 把交易费用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引入企业理论中, 指出市场运作需要交易成本, 而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论证了真实环境中有产权安排比无产权安排更易解决外部性问题和节省交易费用。这两个研究被总结为科斯定理。

阿罗在1969年最先使用“交易费用”这个名词。威廉姆森于1985年提出了“最优科层”理论, 即在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冲突中获得折中。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信息压缩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借助科层的协调功能可以解决资产专用性和不完全契约带来的机会主义的危害, 但是会引起管理费用的增加。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于1972年把交易费用引入组织内部的激励问题上。由于存在监督成本和外部性, 企业内部偷懒与搭便车的行为广泛存在, 解决激励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安排产权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张五常于1983年以契约分析为出发点发展了科斯的企业存在性理论, 企业存在可以减少缔约数量和搜集产品信息的成本, 减少企业的考核费用与计酬费用。他认为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取代市场应该由企业代理费用的边际增量等于内部要素定价费用边际减量来决定。

经典交易费用理论由两条主线和若干分支构成。两条主线是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和控制组织内部委托代理成本, 还有企业边界如何确定、如何安排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若干分支。在此基础上, 现代跨国公司交易费用理论建立起了跨国经营的专有框架。

企业的本质

经济学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

(一) 市场内部化

企业的产生是对市场交易职能的代替, 市场失灵带来高额交易费用, 企业可以节约这部分费用, 而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跨越就产生了跨国公司。Buckley&Casson、Hymer、McManus等经济学家在此领域中有其研究成果。

(二) 优势内部化

企业具有市场所不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功能, 它使企业和相应的经济活动实现增值, 国际经济活动采用跨国公司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近年来对企业本质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把企业看成实现合作的有效载体, 通过企业这种人际合作形式能够获得比依靠个人竞争得到更多的优势, 这种观点外延的扩展就是企业之间的合作, 这是有关企业本质认识的第三个也是最新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内部化理论的作用使它产生了另一个分支:跨国公司网络体系和内部市场, 它不仅可以用于解释跨国公司的产生, 更使内部化理论具有了管理层面的意义。

交易费用与跨国公司市场内部化理论框架

关于跨国公司, 一种广义的观点认为跨国公司本身就是企业, 与一般的企业在性质上没有根本区别, 另一种狭义的观点认为跨国公司是一般企业的特例, 在跨国经营中会遇到一般企业不会遇到的问题, 如选择何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如果对跨国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等, 就需要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演变来解释。McManus (1972) 把交易费用理论引入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进行分析;NiLs.Lundgren指出多国公司的扩张动机是节约交易费用;Buckley and Casson (1976) 发现多国公司还会主动利用某些市场不完善, 把原本可以市场交易的以内部化形势在国外扩张, 以获得更多收益;Rugman (1980) 把Buckley and Casson的观点以“内部化理论”正式提出。之后内部化理论经众多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专门分析跨国公司交易费用的理论框架。

(一) 跨国公司与国际市场不完善

跨国公司交易费用分析的立足点是国际市场的不完善, 它造成价格扭曲和市场失灵, 国际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 跨国公司不得不借助市场替代和内部化来应对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有两种:结构性不完善和自然的不完善。

1.结构性市场不完善

企业拥有独特技术或者其他优势控制市场竞争造成寡头垄断局面出现, 或者政府管制赋予某些企业垄断地位等是构成结构性市场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当企业向国外扩张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程度, 减少了跨国公司和当地垄断企业的利润, 这是跨国公司扩张时相互的不利影响, Hennart (2000) 把它称为“可货币化的外部性”。跨国公司通过与东道国企业联合把外部性内部化, 获取最大的联合收入。

跨国公司利用垄断优势和市场结构不完善进行国际市场扩张是他们进行横向一体化的主要动机。不少跨国公司最初向国外扩张时, 首先向国外直接投资, 然后通过类似卡特尔和企业合并之间的价格合谋来保持各自的垄断优势。因此, 结构性市场不完善可以很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横向一体化的动机, 但不能解释纵向一体化扩张。

2.自然的市场不完全

自然的市场不完全是交易费用理论的隐含假设, 它是由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假设派生出来的。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表明行为主体没有无限的思维能力, 也无法获得完全信息, 因此, 市场不能提供完美的价格信号, 资源配置也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机会主义则表示行为主体为获得个人效用最大化可能会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由此产生了另一种与“货币化外部性”相对应的“非货币化外部性”, 即中间产品由于自然失灵造成的外部性, 这种自然失灵的外部性造成了交易成本的上升。

(二) 科层制的优缺点及最优科层论

市场失灵意味着企业依靠价格信号不能实现某些资源的最优配置, 内部化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思路, 无论是企业代替市场或是利用市场, 都离不开科层这种内部化的手段。威廉姆森把科层定义为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涉及的某些活动通过权威命令的方式直接控制。经济主体选择“企业替代市场”以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说明了企业存在的原因, 当这种制度安排跨越了国界, 即国内企业向国外扩张时, 就出现了跨国公司及其规模的扩张, 反映在组织手段上就是科层对价格的替代。

当科层制的组织方法取代国外不完善市场的价格信号并取得成功时, 说明科层与价格相比具有不同的动机结构。在科层制条件下, 交换各方不再是市场机制下具有独立平等地位的交易者, 而是交换中间投入品的企业内部契约人, 契约方的报酬不依赖他们改变市场交易条件的能力, 而是来自于跨国公司总部及其上层权威发布命令的执行情况。科层制打破了价格制下占主导地位的产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也消除了纵向一体化的资产专用性及“套住”的风险, 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 科层制比价格制更为有效。

但科层制却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消极后果, 就是各级经理的偷懒行为。因为组织内部代理人不再按照自己的产出, 而是根据对权威命令的执行情况获得报酬, 在信息不完全、工作成果难以衡量, 内部监督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该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不得不用行为约束代替价格约束, 通过内部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并加以监督, 出现内部摩擦时还需要协调, 这都构成了科层制的内部组织成本。当这种内部组织成本过高时, 科层制就称为一种不经济的组织手段。

跨国公司由于规模扩张, 内部层次和机构增多, 使企业管理决策和实施变得复杂, 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而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科层控制会面对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挑战, 增加了协调的难度。科层制不像价格那样能对市场做出直接反映, 它需要通过手机市场信息, 经过组织决策与反馈才能实现。这个调整过程降低了跨国公司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 延长了反应时间。当跨国公司规模过大时, 尤其明显。

威廉姆森的最优科层论就是在权衡科层控制的成本收益后做出组织手段是否以科层替代价格以及对科层的最佳规模做出讨论。企业的内部化行为将会一直持续到收益等于协调成本为止。由于跨国公司所处的环境复杂性和特有优势都非常明显, 科层的收益成本同样被放大了。但受制于科层成本, 跨国公司边界也存在着临界点, 不能无限扩大。

转让定价发展新理论

(一) 基于资源的跨国公司新理论

主流的跨国公司理论强调具备一定的垄断优势才能跨国经营, 其跨国经营活动也主要表现为对垄断优势的利用和扩张。但今天的跨国经营不仅是企业所具备优势的结果, 更是产生优势的手段。因此, 并非像主流理论认为的那样, 企业跨国经营是企业具备优势的结果。恰恰相反, 优势往往是企业经营的结果。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手段的演化, 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手段、工具。从资源的角度看, 跨国经营就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过程。主流理论强调母公司而忽视子公司作用和子公司之间的差异, 把子公司看做母公司优势和资源的转移者和接收者。而资源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将子公司看做优势的创造者和提供者, 资源获取、整合, 到全球经营中, 子公司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需求驱动理论

从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因素不同, 可以分为两大类:供应驱动的跨国公司理论和需求驱动理论。前者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折衷范式、寡占反映论等, 这些理论基本不考虑外部市场的影响。后者包括Petelis、Cowling、Bleany等人的观点, 把外部市场需求变化作为跨国公司形成和夸张的驱动因素, 可以作为供应驱动理论的补充。

(三) 海外子公司定位、整合和控制理论

1.海外子公司的定位

Porter (1986) 、Taggart (1996) 、Willian E.Youngdahl、Beamish (2000) 等人从总部视角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定位。母公司指派对子公司定位产生很大的影响, 子公司按照总体战略进行经营。Barrlett与Ghoshal (1986) 、Jarillo与Martinez (1990) 、Trond Randoy与Jiatao Li (1998) 等人则主要从子公司视角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定位。与总部视角不同, 认为子公司有必要从自己的视角采取战略主动性而非仅仅等候总部的指派。近年来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 海外子公司正成为前沿思想的创造者、重要任务的承担者和战略实施的积极参与者。

2.海外子公司的整合

Galbraiht′s (1973) 提出包括横向关系、信息系统、规则和程序、科层指导在内的整合协调框架。之后, Maanen与Schein (1979) 认为跨国公司的整合协调机制可分为三个概念:集权化、正规化和社会化。Prahalad和Doz (1987) 提出协调价值活动在一体化和回应性中都能发挥作用。Bartlet和Ghoshal (1989) 认为跨国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利用高度柔性的组织结构战略性整合海外子公司。他们在对日本、欧洲等几家跨国公司研究后发现, 产品依赖是多数跨国公司着力构造的依赖关系。Sumantra Ghoshal与Lynda Gratton (2002) 提出一个包括经营整合、智力整合社会整合和心理整合四种横向整合方式的框架。查尔斯·W·L·希尔 (2002) 认为, 集权有助于协调, 但当子公司结构庞大、产品繁多、地理位置分散的情况下, 高层管理者将不堪重负。

3.海外子公司的控制理论

约翰·B·库仑认为, 公司中存在产出控制、官僚控制、决策控制和文化控制四种广义的控制体系。Bartlett与Ghoshal (1989) 认为应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差异化管理, 他们针对3种跨国公司战略提出3种控制框架:多国组织模型 (母公司将关键资源分散到子公司并以非正式的简单的财务手段进行控制) 、国际组织模型 (以正式的行政手段进行控制) 和全球组织型 (资源从母公司向子公司单向流动并严格控制) 。查尔斯·W·L·希尔 (2002) 认为, 分权也是控制海外子公司的一种机制, 此外, 还存在人员控制、行政控制、文化控制和结果控制四种控制机制来保证子公司的行动与跨国公司总体战略和财务目标相一致。

母子公司之间的依赖性对控制机制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Doz和Prahalad (1987) 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依赖分为以下几种:子公司不能独立生存;子公司将绝大部分的资源为整个跨国公司服务;子公司再技术或管理资源方面依赖母公司。Bartlett与Ghoshal (1989) 认为, 在子公司独立于总部的情况下, 总部还是依靠经理与高层之间的个人联系或财务控制对子公司保持适当的控制。在子公司依赖于总部的情况下, 则倾向于遵守来自母公司的命令。但基于子公司依赖进行的控制受到很多限制, 因此, 跨国公司总部要开发多种差异化的控制机制保证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摘要:在众多研究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文献中, 对其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却相对较少, 本文在对跨国公司经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梳理出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达到本集团战略目的的理论前提。

关键词:交易费用,科层,海外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跨国公司经营优势变迁[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

[2].葛京, 席酉民.跨国经营的工具性本质及其目标的实现.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2, (6) .

[3].席酉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Beamishi.P.and Morrison.A.Inter-national Management[M].2000.

保险公司转让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转让定价方法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涵义、特点及其分类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涵义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这种商业行为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它不仅可以为公司股东退出公司提供可行的途径,而且能够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可以说,股权转让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对股权转让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依照法律相关规定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是出现最晚的一种公司类型,具有规模相对较小、员工较少、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等特点。按照目前我国法律规定,股东在公司存续期间投资不能收回,因此,要想退出公司,转让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就成了仅有的选择。在实践中,为了维护其人合性,我国法律对股权转让又做出一些限制性规定。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特点

1.相对一般商品买卖,股权转让标的的性质相对复杂。因为拥有股权而具有的权力内容相对复杂,从其具体内容来看,公司股东所具有的股权的基本内容是财产权利,但是又与债权和所有权有很大的区别,此外还包括公司内部事务管理权等一些非财产权内容。

2.法律对股权转让的形式、主体及相关条件具有较多的限制。第一,考虑到股权转让的标的具有复杂的性质,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法律对其主体、形式和内容制定了较多的限制;第二,除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债权债务法律的管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转让还要受到《公司法》、《证券法》等与股权交易有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不像一般商品买卖,可以说,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要复杂很多,此外,为了保障股权转让的顺利进行,公司股东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3.股权转让关系到多方面的利益。转让公司股权不只是关系到股权转让转入方和转出方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公司及公司其他股东,可能还会包括公司或股东债权人的相关利益。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分类

1.根据受让人的不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可以分为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第一,内部股权转让。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股权转让是指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将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转让给公司内部其他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股权转让仅仅是对公司内部股东出资比例,也就是其所行使的权力大小有影响,而且不会新增加公司股东,对公司影响不大。因此,我国公司法对此所做的限制较少,原则上允许公司内部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其出资的全部或部分;第二,外部股权转让。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股权转让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本公司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所拥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依据我国公司法要求,这种转让的前提条件是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才能进行。具体来说,转让股权的股东就转让事项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其他股东,其他股东应当自接到书面通知起三十日内答复,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若有半数以上股东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则视为同意。

2.根据出让人所持股份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控股股权转让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股东是只要指其出资额或股份持有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以及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所具有的表决权能够对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控股股东出让其股权则为控股股权转让。否则为非控股股权转让。

3.按照股权转让情形不同,可以分为普通股权转让和特殊情形的股权转让。一般来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多数属于普通股权转让,但在实际的股权转让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形的股权转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股权转让。根据我国公司法,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强制转让股东的股权时,應当通知公司及其他股东,其他股东具有相同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如果其他股东自接到法院通知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则视为放弃。

第二,继承中的股权转让。我国公司法规定:其合法继承人在自然人股东死后,可以继承其所在公司的股东资格及股东权利,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现实中,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强制买卖条款,即公司或其他股东有义务按事先约定的股权价格或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价格优先购买去世股东的遗产股份,同时规定遗产股份的继承人有义务向公司或其他股东转让遗产股份。

第二,离婚时的股权转让。这种情形现行的公司法并没有具体条款,如果公司章程对此有明确规定,应根据公司章程适当结合其他协议或判决实行股权转让。如果公司章程没有规定,按照夫妻双方达成的协议或法院所做出的判决进行股权分割转让。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股权转让过程的顺利实现和转让目的的达成。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转让方与受让方的股权转让价格的制定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的难题。公司股权的整体价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公司所拥有的各项资产价值的简单相加,因此,公司股权价值的准确计算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不仅包含公司实物资产的价值,而且还包含着公司运作中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知识产权、投资风险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可以说,股权转让价格的制定对股权转让的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转让价格,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说明,这样就使得股权转让的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此外,如果在股权转让方为了某种目的将转让价格定得过高,严重高于不同意其转让的股东所能接受的价格,虽然不违反现行的公司法,但是有时候操作不当就会对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是危机。因此,关于此点,《公司法》应尽快予以完善。

第二,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使得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缺乏必要的支持,资金匮乏成为股权转让过程中一大障碍。具体分析,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运作体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没有充裕的资金,股权转让的缺乏必要的动力,这样就没法实现股权转让中所追求的财富最大化,也不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因此,要想为股权转让提供充足的资金,就应当通过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健全资本运作机制。从而实现股权转让市场的活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

第三,参与股权转让的中介机构的功能不健全也是制约股权转让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股权交易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欠佳。由于目前我国缺乏一套完整健全的企业股权转让体制机制,存在于市场中的中介服务机构只是提供少量信息的作用,并且其服务质量也完全不能目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相适应,此外,股权交易中介服务机构普遍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用,进一步增加了股权转让的难度。如此说来,建立健全股权转让的体制机制,丰富中介机构的功能,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是一个实践性强且复杂庞大的问题,要实现股权的成功转让,就需要完备的法律和完备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

三、解决股权转让定价的方法

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活动中,股权转让价格始终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不仅是转让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直接涉及有限责任公司,转让方和受让方等多方的利益,如果控制的不好,可能会威胁到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下面就定价问题做出探讨。

就目前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權转让中所采用的定价方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净资产值定价法

净资产值定价法是指通过资产评估及财务手段计算出每股净资产值,然后适当考虑类似股权在证券市场的情况,将每股净资产值乘以一定倍数来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净资产值定价法的优点:第一,易于操作,由于公司每股净资产值可以直接从公司财务报告中取得,财务报告如果是正确的,当期的每股净资产就可以作为股权转让定价的依据;第二,在实践中,每股净资产值相对低于市价,因此采用净资产值定价法可以适当降低市场风险,促进股权转让的快速实现。

净资产值定价法的缺点:第一,净资产是一个静态的、历史的概念,只能反映过去的价值,不能反映现在更不能反映未来的价值。因此根据净资产来确定企业价值,净资产值定价法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也不利于保证交易的公平;第二,每股净资产是会计概念而不是企业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于目前会计准则多数强调企业的有形资产,而忽视了企业中存在的诸多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二)现金流贴现法

现金流贴现法是将转让股权在未来所能获得的现金收入(包括资本利得和利息收入)按照一定的贴现率(一般以市场平均收益率为基准)贴现成现值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未来时间内的收益转化为现时收益,从而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的方法。公司股东持有股权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在未来时刻获得一定收入的权利,那么该股权价格就是它未来的收益按照一定贴现率贴现后的现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P=D1/(1+r)+D2/(1+r)2+…+Dt/(1+r)t+P1/(1+r)t

其中,P就是股权的内在价值,Dt是从第t年的股权收益,rt为第t年的贴现率。P1为第t年出让股权时的收入。

现金流贴现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反映出股权的内在价值,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也有缺点:一是该方法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因为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未来收入的估计难免会有较大的误差,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会有较大的差距;二是贴现率较难准确地确定,市场利率经常变化,实际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也会因时因人而异,如果我们在计算中使用的贴现率不准确,很难计算出来满意的结果。

以上是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采用的股权定价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实践中还要综合考虑,采用较适合的定价方法,以促进股权转让的顺利实现。

四、结束语

可以说,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转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任何国家的公司立法不可能涵盖所有可能情况,也很难全面兼顾对公司、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相关理论、立法进行探讨的同时,还要密切结合实际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人研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创造良好地的制度环境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邹海林.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行为辨析[N].人民法院报,2003-6-20.

上一篇:老师是一本书作文下一篇:避暑山庄之旅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