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金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失业保险金(共11篇)

失业保险金 篇1

一、用人单位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7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报区(县)失业经办机构备案,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审核享受资格。

二、失业人员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60日内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凡要求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持《就•失业证》、退工登记表、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申领表》,经审核后,按指定日期到街保障中心失业保险窗口领取发放银行存折。

三、失业人员本人应于每月五日至二十五日本人到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部门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规定期限内未能办理有关手续的,失业保险金不予发放。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况的,可以委托其家庭其他成员持相关证明代办理有关手续:

1.失业人员患病住院期间(凭医院开具的住院证);

2.失业人员患严重病症行动不便(凭医院诊断证明);

3.失业人员患精神病院外冶疗期间(凭医院诊断证明);

4.女性失业人员生育后三个月内(凭婴儿出生证)。

失业保险金 篇2

一、工人离职: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

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角度分析的文献众多,Baily(1974)、Aazriadis(1975)等从工人临时性离职的角度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而Jovanovic(1979)则将雇主关于劳动力当前工作匹配的信息引入模型,进而建立永久性离职模型,并将工作称之为“经历商品”(experience good)(Nelson,1970),即匹配质量的高低唯一地取决于匹配的形成并且经历此工作;在模型中假设:(1)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的非退化分布存在于不同工作中,而且工人对雇主提供的不同工作表现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2)雇主能以个人身份与工人建立合同,每个合同都产生了一个支付结构以提供最优匹配是否实现的信号;(3)供求双方存在关于最优工人匹配信息的不对称性,只有随着更多信息的积累才能导致重新的匹配,进而出现最优的结果。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工作任期与离职具有负向相关关系,而且不同行业间的任期与离职率具有较高的结构性依赖。Becker(1962,1975)、Mincer(1962)、Oi(1962)从不同职业会影响工作经验角度进行了分析,都认为工作培训与工作的任职期限是一个双向流动过程,工人拥有相关工作经验和技能越多,相应的离职损失越大,进而离职的可能性就越小。Borjas&Rosen(1979)、Bartel&Borjas(1981)、Mincrer&Jovanovic(1981)则指出任职期限的长短与工人停留在同一工作上的概率正相关。而Miller(1984)扩展了工资匹配模型,将人们从事不同职业纳入分析范围,从先验信念与更换工作频率的角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工人对不同工作的先验信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工作只能通过工人特有的经验来区别;结合统计理论对工作的最优选择顺序和每个工作的最优持续时间进行分析,指出年轻的工人会选择风险较大的职业,而年长的工人则会选择风险较低的工作;并且认为当少量经验能决定匹配的质量时,劳动流动率会较高;通过面板数据计量实证分析得出:工人社会背景的不同会影响其对工作的先验信念,进而决定他们换工作的频率,而且缺乏证据支持每个人一生中只会从事同一种职业的假设。

工人离职是现实经济中的一种常态,但是理论分析中的就业均衡为研究离职问题提供了一种参考。Moen(1997)通过建立存在摩擦的竞争搜寻模型,对就业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被分割的次级市场,每个次级市场均存在搜寻工人的企业和搜寻空缺职位的工人;此外,一个重要前提是,在进行搜寻之前或者至少在搜寻过程的早期阶段,工人就对工资状况有所了解;同时假设所有具有空缺职位的企业都公开地给出可信的工资水平,并且市场足够大以至于工人没有能力申请多于一定比例的空缺职位,因此只能选择所有空缺当中的一个子集来申请。结论表明,如果企业可以公开发布其为空缺职位提供的工资水平,可以实现均衡,并且均衡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是社会最优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只有供求双方的互动,并不存在政策性冲击对就业匹配的影响,而现实世界中政策法规对于企业行为的制约进而对就业率产生影响。Hopenhayn&Rogerson(1993)建立了一个职位重新分配过程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公司层面的动态(firm-level dynamics)研究成果展开定量分析,评估那些有关公司雇佣决策的政策法规对劳动力调整的影响。模型选取对公司取消工作职位(job destruction)行为的征税政策为研究对象,发现对公司取消工作职位行为的征税会显著地降低稳定状态下的就业率———相当于1年工资的税额会使就业率大约减少2.5%,更重要的是,平均劳动生产率将因此降低超过2%,这就意味着这些税收政策会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由此可见,此种征税方式会制约公司提供职位的数量,以免因削减职位而承担税收惩罚。

二、失业的波动:搜寻匹配模型角度的分析

在现实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众多因素会阻碍工人寻找工作,而且失业的过程也会引起诸如产出等的波动,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但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还是搜寻匹配模型,在劳动经济学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存在搜寻摩擦,资源配置的过程会随着经济冲击的变化而瞬时完成,并不会考虑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所带来的配置无效率。对于此种非现实性假设,理论界存在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引入存在空间位置上不同的多个市场,工人在市场间的流动形成了摩擦性失业,其中Lucas&Prescott(1974)假设不在市场间流动的劳动者不处于失业状态。另一种是以固定价格均衡理论为背景,假设短期内价格固定不变,各个市场不能达到出清状态。而Diamond(1982)分析的起点则是完全抛开市场这一概念,放弃工人和工作实现匹配所依托的市场机制,而假设存在一个工人与空缺职位之间匹配的搜寻过程。较长时间的搜寻产生的摩擦会影响到有效的劳动产出。但是工人和工作匹配过程的工资水平协商在瞬时完成,进而在工资浮动的情况下,摩擦仅来源于搜寻过程本身。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利用稳定状态均衡框架对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的激励有效性进行研究,其中劳动供求双方协商的工资是均衡失业和职位空缺率的一个函数,通过对工人终生收入的期望折现值与工人的社会边际产出进行比较可知:只有当两者相等时才说明激励是有效率的,但由于搜寻过程存在负外部性,而使得模型结论并不令人满意。而工资的形成则是供求双方议价能力的较量。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讨价还价能力的平衡才可达到一个既能体现搜寻外部性平衡,又能反映产出价值的工资水平。

关于失业波动的影响因素,传统观点认为失业波动源于价格和工资调整的滞后性或对于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错误判断。而Diamond(1984)以价格和工资可以灵活调整、对工资和价格水平判断正确为出发点,进一步研究搜寻均衡中货币供给对于失业波动的影响。他指出,当放弃瓦尔拉斯拍卖人假设而引入交易摩擦时,在没有价格和工资滞后性,对价格和工资没有错误判断的前提下,经济中也会产生失业问题。而Hall(2005)仍然使用带有粘性工资的搜寻匹配模型进行解释,但此处的粘性工资并不是简单的固定不变,而是假设存在劳动力供求双方由于议价而产生的一个工资范围集合,只要在这个集合当中的工资都可以实现有效的劳动匹配。当产生经济冲击时,工资固定不变并始终保持在议价工资集合内,但是议价工资集合边界会因为劳动供求双方所要求的工资界限的变化而发生调整,进而得出结论:工资粘性既不会影响工作匹配的有效形成,也不会导致无效率的工作丧失。工资粘性会影响搜寻过程本身,当产出减少或投入成本上升时,议价工资集合上边界下移,雇主支付工资而带来的剩余减少,搜寻劳动工人的激励会降低,提供的空缺职位随即减少,失业率上升,但这一变化并不影响劳动供求双方的匹配效率,即雇主与工人的议价工资结果是一个集合,并非定值,而工资粘性是供求双方有效互选的一个均衡解。经济冲击所带来的议价工资集合边界的变化导致了就业波动。在Hall(2005)的理论中,雇主提供的空缺职位数量和失业人数决定了失业率的高低,而Burdett等人(2001)通过建立n个买方和m个卖方的有摩擦的市场匹配模型,描述价格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匹配方程不仅依赖于购买者数量和商品出售数量,还决定于这些商品在卖方群体内部的分布情况。进而得到结论:工作的产生并不仅仅决定于失业工人数量和职位空缺数,还取决于这些空缺职位在雇主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即空缺职位是集中于少数大型雇主手中,还是分散于多个小型雇主当中。空缺职位的集中度越高,失业工人与空缺职位的匹配成功率越高,因为离散度高的职位空缺增加了市场摩擦和搜寻难度。

与单一的搜寻模型不同,Wright(1986)将工作搜寻模型和信号提取模型(signal extraction)结合在一起,进而得到的均衡与不存在信号提取的搜寻模型的均衡不同,表现为实业部门的失业波动是随机的;同时均衡与标准的信号提取模型的均衡也不同,并表现为搜寻的时间序列相关性。模型指出,失业率服从一个带系数的二阶差分方程,这些系数是随机冲击当前期和滞后期的函数。此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真实商业周期数据的周期性特征,从而展示了由于商业周期的存在而引起的周期性失业。最后,结论认为用以模拟实际商业周期的两个变量——总价格水平和失业率———短期替代关系并不明显。

失业率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失业水平的高低,自然失业率是理想的失业率水平,但是自从Friedman(1968)和Phelps(1971)引入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以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相关问题就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是由于搜寻的外部性并未体现在工资率中,市场并不产生有效就业率水平(Mortensen 1982;Hosios 1990;Pissarides 1990)。其中Hosios(1990)利用一个简单的框架对存在交易摩擦以及劳动匹配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这个框架包括关于交易协调和价格制定(Diamond-Mortensen-Pissarides)双边匹配议价模型,以及应用于传统自然失业率模型的受限帕累托有效资源分配的一般性条件等。将经典拍卖市场、不完全信息市场和完全信息市场引入到两个过程进行分析:(1)匹配技术和剩余分享法则来研究传统市场的均衡分配和价格分布;(2)将受限帕累托有效的条件应用到匹配技术和分享法则中进而来评估市场的均衡。最后他指出,各种支持和反对自然失业率有效的例证并没有共同的微观结构,但是总体的均衡特征可以用匹配议价问题的结论来表示。

三、失业保险政策分析

为了保障失业工人的生活,各国都实行了失业保险与失业补偿等政策,但是对于这些政策的诸多问题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观点。

对于失业保险问题,国外有许多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Baily(1977)、Shavell&Weiss(1979)分别建立失业保险模型和搜寻模型对最优保险数量以及最优的保险支付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Hamermesh(1982)、Easley,Kiefer&Possen(1985)等从失业保险政策、失业保险水平角度对劳动力流动性、社会福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后来的一些学者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在分析方法的采用上都更为先进。

Hansen&Imrohoroglu(1992)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经济中存在外生劳动冲击并且劳动者自己不能通过私人借贷或个人投保获得保险的情况下,得到以下结论:如果不存在道德风险,劳动力市场可达到最优的替代率水平(replacement ratio),且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而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替代率则不能达到最优值,不存在失业保险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大于存在失业保险时的社会福利水平。原因在于:首先,失业保险可以帮助劳动者克服流动性限制带来的收入损失,从而劳动者能实现更有效的平滑消费;其次,失业保险为闲暇提供资金支持,当道德风险存在时,劳动者接受雇佣劳动的激励就会减少;最后,资助失业保险的税收收入将会扭曲社会分配,从而减少社会福利。通过理论的推导与现实的对比可以使用美国经济实际替代率的情况下,失业保险政策在模型中是最优的,这意味着美国的失业保险政策是有效的。在1979年和1989年的欧洲失业中,长期失业在所有失业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50%和33%,这说明欧洲国家中长期失业率不断增长,而同时期的美国一直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水平。对于欧洲失业率普遍增长现象,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Blanchard&Summers(1986)以及Lindbeck&Snower(1988)从“局内人—局外人”角度进行分析。Bentolila&Bertola(1990)指出就业和失业的较高成本是高失业率的原因,而Malinvaud(1994)则认为欧洲较高的失业率原因在于市场资本的短缺,分析主要侧重劳动力需求角度,而Ljungqvist&Sargent(1998)则从失业保险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角度进行阐述。他们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将失业的原因归咎于良好的失业保险制度以及较弱的应对失业冲击的能力。如果没有较大的经济冲击,失业工人会得到较高的失业补偿,而且能够顺利回到与先前无差别的工作中。但遇到较大冲击时,工作的平均质量下降,较高的失业保险将阻碍失业工人迅速接受新的工作,即社会福利的存在而导致长期失业。工人失业后,拥有的技术水平逐步降低,即使失业前工资相同,但不同失业工人技术水平衰退的概率具有很大异质性,即使领取相同的失业补偿,技术丧失较大的工人会选择相对较高的单位剩余技术的保留工资以及较低的寻找工作的积极性,这就解释了技术丧失程度高的工人会有较高的长期失业发生率。Stephen Nickell&Richard Layard(1999)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家的研究中发现,延长的失业保险受益期降低了人们寻找工作的动力,从而导致失业期的延长。而Rafael Lalive(2007)对奥地利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失业保险受益期的延长并不能对寻找工作有强烈的影响;虽然受益期的延长不影响失业后新工作的质量,但确实能减少工人寻找到固定工作的数量。

失业保险受益期的长短能够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失业水平,同样失业补偿数量的变化对失业率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也会产生影响,现实生活中失业补偿大多表现出增长趋势,而很少降低。按照传统的搜寻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将工资分布外生给定,得到失业补偿的增加会降低失业工人的搜寻成本,进而导致工人保留工资的提高以及搜寻周期延长的结论。但James&Axell(1984)假设工资分布内生非退化,通过建立一个序贯搜寻模型对失业补偿水平提高影响失业率以及社会福利水平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认为失业保险增长的影响要取决于生产力指数,即给予那些认为休闲具有较低价值的工人较高的失业补偿,能够降低均衡失业率水平;通过将工人分配给那些具有较高产出水平的企业,失业补偿金的提高能够增加工人的福利水平。

失业保险受益期长短对失业工人的再次就业会产生影响,刚开始享受失业保险和享受失业保险即将结束这两个不同时间点,对他们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Feldstein(2005)指出,当失业工人享受失业保险即将结束时,这会对失业工人的再就业产生一种激励,但失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失业工人的再就业。Card等人(2007)以奥地利劳动力市场为样本,研究发现不同的衡量失业期长度的方法对于失业人口退出率的增长程度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存文献中对于失业期的衡量有三种方式:失业保险偿付时间、在失业系统停留的时间和再就业开始的时间。如果用重新找到工作的时间而不是用退出失业系统的时间作为衡量失业期的终点,那么失业人口退出率在失业保险到期日的猛增现象将得到缓解。他们进一步指出,随着失业保险到期日的临近,再就业风险的增加要远小于退出失业系统风险的增加,因为很多失业工人在选择退出失业系统之后,并未以积极的态度选择再就业,而仅仅是为了摘去失业者的帽子。

失业保险通过影响劳动力的就业进而能够间接地影响社会产出,那么理论上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失业保险水平,使得社会总产出达到最大。Acemoglu&Shimer(1999)通过风险厌恶条件下的搜寻均衡模型,对产出最大化的有效失业保险水平进行了分析。他们首先分析了风险厌恶会导致工人寻求低工资低风险的工作。而失业保险却鼓励工人追求高工资高失业风险的工作。因此失业保险会增加工资报酬,降低就业率。若工人是风险中性的,即使没有失业保险,产出也能达到最大化;而风险厌恶的工人需要一定水平的失业保险才能让经济达到产出最大化。现存文献都将失业保险解释为搜寻过程中的一种补贴,而Acemoglu&Shimer(1999)则认为,失业保险并不是补贴搜寻成本而是消除了由于未被保险的风险带来的扭曲。失业保险促使企业进行更多的资本性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产出的增加。这进一步证明存在一个合适的失业保险水平,使得经济的产出能达到其最大水平。

Diamond(1981)在考虑劳动力流动性成本的前提下,印证了社会失业保险对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作用,并同时指出工人也因此对工作质量的选择更加挑剔。模型中假设工人寻找工作存在流动性成本,而只有当工人对工作的预期收益大于此流动性成本时,工人才愿意选择工作。同时,工人得到不同流动性成本工作的比率取决于其他工人拒绝相关工作的情况,因此,这一外部性的存在就意味着搜寻均衡是无效率的。当引入失业补偿,福利水平将得到提高,并存在最优失业补偿水平,实现产出最大化。

总之,失业保险的存在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失业保险的存在是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表现;另一方面,失业保险又扭曲了失业人口再就业的激励,为再就业的实现带来了成本。而如何在两者间进行权衡,并给出有效的失业保险水平,实现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则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四、结论与启示

我们从工人的离职、工人寻求工作以及失业保险等几个角度对失业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不同学者之间对同一问题应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论,以下部分对以上三个问题的主要结论进行简单总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借鉴。

工人离职是失业的一种形式。Jovanovic(1979)建立永久性离职模型得到:工作任期与离职具有负向相关关系,而且不同行业间的任期与离职率具有较高的结构性依赖。Becker(1962,1975)、Mincer(1962)、Oi(1962)、Miller(1984)指出,工人拥有相关工作经验和技能越多,相应的离职损失越大,进而离职的可能性就越小。Miller(1984)在工资匹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认为不同工人的社会背景的不同会影响他们对工作的先验信念进而影响到他们换工作的频率。Moen(1997)通过带有摩擦的竞争搜寻模型发现:如果企业公开工资水平,可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最后,Hopenhayn&Rogerson(1993)通过建立职位重新分配的一般均衡模型,认为发现对公司取消工作职位行为的征税会显著地降低稳定状态下的就业率。通过这些文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可以为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借鉴。

失业工人或者新进入到市场的劳动力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工作,在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学家通常会使用搜寻匹配模型对这一过程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在劳动力与工作之间相互匹配的过程中会产生搜寻摩擦,这一过程必然会产生效率的损失。Diamond(1982)利用搜寻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工人终生收入的期望折现值与工人的社会边际产出相等时,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的的激励才会有效,但由于搜寻过程中的负外部性,使得模型的结论与现实有所偏离。Hall(2005)利用带有粘性工资的搜寻匹配模型解释得到:经济冲击所带来的议价工资集合边界的变化导致了就业波动。Burdett等人(2001)认为,工作的产生并不仅仅决定于失业工人数量和职位空缺数,还取决于这些空缺职位在雇主群体中的分布情况。Wright(1986)通过将工作搜寻模型和信号提取模型相结合而指出:商业周期的存在引起了周期性失业。Mortensen(1982)、Hosios(1990)、Pissarides(1990)等对失业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由于搜寻的外部性并未体现在工资率中,市场并不产生有效就业率水平。这些学者的分析结论,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为了减少工人和工作搜寻过程中摩擦所产生的负外部性,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降低搜寻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成本,具体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进而减少工人搜寻工作以及企业雇佣工人之间的成本。

下岗后如何领取失业保险金 篇3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辞职的人是没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履行失业保险交费义务满1年以上;第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这其中包括被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第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具备上述条件的人才可以得到失业保险待遇。那么领取失业保险金有什么手续呢?

首先,携带本人户口簿或身份证、两张一寸证件照,到交纳失业保险费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第二,从失业之日起60日内,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到办理失业保险业务机构办理申领手续。一旦超过了60日就不予办理了,所以一定抓紧办理。

手续办理完毕,可以得到失业保险哪些方面的保障与待遇呢?

(一)失业保险金。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本人按月到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一般按照失业人员原单位所在地同期最低工资标准的70%发放。领取的次数也是有期限的,社保交费时间满1年的,失业后发给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以后每增加1年交费时间,发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如果交纳了2年的社保,那么就可以领到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二)医疗补助金。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或生育,到指定的医院就诊,可以按规定申请70%的医疗费补贴。

(三)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符合国家计划生育规定的,可以申领3个月的生育补助金,标准与其领取的失业保险金计发标准相同。

(四)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由其家属领取,并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五)免费提供一次职业培训。失业人员应积极求职,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就业服务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

(六)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开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以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不能超过24个月),作为扶持生产资金。

主动辞职致失业可领失业保险金吗 篇4

主动辞职致失业可领失业保险金吗

核心内容:自动辞职有失业保险金吗?公司不景气,员工辞职另找单位。不料,事后却始终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并导致一直失业至今。尽管该员工已经办理失业登记,但有关部门以自己辞职导致失业,不符合领取条件为由拒绝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请求。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分析自动辞职有没有失业保险金。

小丽是一家公司的职工,公司为她办理过两年的失业保险。半年前,因公司发生经营困难,出现入不敷出,连续四个月没有发放工资。小丽迫于生计,不得不决心辞职另找单位。不料,事后却始终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并导致一直失业至今。尽管小丽已经办理失业登记,但有关部门面对小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请求,却以属于自己辞职导致失业,不符合领取条件为由拒绝。这样的拒绝理由正不正确?

快车小编回答您,主动辞职导致失业,但仍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什么?

《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公司已为小丽缴纳两年的失业保险,小丽也已经办理失业登记,表明她明显具备了上述(一)、(三)项之规定要件,那么,小丽能否获取失业保险金的关键,在于她是否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因为《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四条中规定:“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指下列人员:(一)终止劳动合同的,(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四)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而《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分别是指“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小丽主动辞职,恰恰是由于公司拖欠了她的四个月工资,迫于生计而为之。如果公司能够按时发放工资,使其生活得到保障,小丽自然不会提出选择辞职,即小丽的辞职属于“非因本人意愿”。

法律快车知识拓展:失业保险金领取

一、失业保险金申请资格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1、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按规定享受其他各项失业保险待遇: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依法定程序办理失业登记的;

(4)有求职要求,愿意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

2、劳动者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具体包括下列情形:

(1)终止劳动合同的;

(2)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因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供劳动条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4)因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劳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5)因用人单位克扣、拖欠工资,或者不按规定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6)因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7)因用人单位扣押身份、资质、资历等证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8)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9)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二、停止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况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失业保险金领取 篇5

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409元;

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不满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436元;

累计缴费时间满15年不满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463元;

累计缴费时间满20年以上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为491元。

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 篇6

_______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姓名___性别 __ 身份证号 ________ 与原单位_____________已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现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请将失业保险金发放至本人提供的社会保障卡账户。

社会保障卡账号

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 本人对以上提供的信息负法律责任

本人签字:(指印)

****年**月**日

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分析 篇7

1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失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一, 只记录不记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互济性、预防性、补偿性、公正性, 国家通过立法,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体现了社会公平, 规避了社会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参保单位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 职工个人按照个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农民合同制工人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且在目前立法过程中, 失业保险只要求做记录, 并不设立个人账户;只进行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情况证明, 不对职工个人缴费明细进行实账记录, 造成失业保险费征缴时难度加大, 这是其一。其二, 由于失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的单一, 不入个人账户, 劳动者在有劳动能力时履行缴费义务, 个人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但在履行义务终结后却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权益, 体现不了互济性的公平。

1.2 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太低

我国各省市的失业保险支付给付标准不一, 总的来说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太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范围经济发展失衡情况非常严重, 这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作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支付失业保险基金, 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者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失业保险基金。这种情况的存在, 使得我国不能跨省市实现基金调度, 导致这项制度的社会性保障作用大大降低。所以说, 要真正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 保障失业者的权益, 需要采取措施来实现跨地区的基金调度, 改善目前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太低的局面。

1.3 失业保险基金申报基数不实、征缴困难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申报基数不实的情况比较严重。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是由个人和单位一起缴纳的, 个人和单位按照特定的比例来缴纳费用, 然而个人的工资总额是单位确定的, 且是可以调节的, 虽然工资总额多少不同, 缴纳失业费高低也不同, 但是只要其缴费年限相同, 其失业后待遇仍然不变。在这样的情况下, 个人的义务与权利之间存在不对称的情况[1]。对于效益好的企业来说, 员工不会愿意按照实数来缴纳失业保险费, 宁愿企业虚报工资总额;而对效益不好的企业来说, 企业会存在一定的拖欠费用的情况。而就失业保险制度来说, 其强制性不够, 没有严格的措施来制约欠缴和少缴的企业, 不利于失业保险事业的发展。

1.4 失业保险对失业者保障功能有限, 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弱化

首先, 失业保险在集中支付方面的能力薄弱, 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对失业的统筹层次较为低下, 这严重地影响了失业保险的集中支付能力, 最终, 会增加正在面临金融危机国家的失业风险, 即不能很好地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来抵抗风险。其次, 当今物价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失业保险基金的增长水平。我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挑战, 物价不断上升, 而失业保险基金的给付水平却只超出城市低保水平一小部分, 这让失业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解决温饱问题。由此可见, 根据我国物价上涨这一实情, 失业保险基金应该提升给付额度, 这样才能满足失业者的基本需求。最后, 国家制定失业保险制度是促使失业者再就业, 而目前其这一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失业保险体系缺少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等功能。因为, 要想最终帮助失业者摆脱失业现状, 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失业者自身的专业素养。

2 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路径

2.1 将个人缴费实际缴费年限纳入个人账户

规范失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 加快失业保险实时申报记录进程, 在条件成熟的区域进行试点。通过立法, 将失业保险实际缴费记录设立个人账户, 即将失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并按银行同期利率进行计息, 劳动者退休后, 可将义务期内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连同本息一并结算, 既体现了互济, 又实现了公平, 互济互利, 既促进失业保险费的足额征缴, 又充分体现失业保险制度的特征, 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同时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做好分账明细工作。使参保人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 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监督用工单位,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2.2 适时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

我国中央政府应该统筹好失业保险制度, 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 实现市级统筹的城市非常少, 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都没有实现根本上的市级统筹。因此, 要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的统一征收, 并且由省级部门进行统一调配, 尽量公平公正地制定各个地区的失业保险支付给付标准[2]。同时, 还要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足的实际情况, 由中央统一调剂失业保险基金。通过采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从本质上实现市级统筹, 来解决我国经济欠发达区的基金不足的缺陷, 这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其次, 还要完善基金收缴制度, 并真正做到由国家来统筹失业保险制度。

2.3 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

在失业保险基金收缴和使用过程中, 存在大量占用和挪用基金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形势, 相关部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不仅如此, 相关人员也要自发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 对失业保险基金进行监督和管理, 其相关人员包括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而政府也应当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和使用进行监督, 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能。国家预算部门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 杜绝出现占用挪用的情况, 以保障基金的正常使用, 以真正维护失业者的权益。不仅如此, 要对失业保险基金进行合理管理, 尤其是在其保值增值方面, 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其中的风险, 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 为其抵抗失业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2.4 增强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和促进就业功能, 完善再就业制度

在面临物价飞速上涨现状的情况下, 失业保险给付水平却完全不能满足失业者日常生活需要, 这说明, 亟需对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予以提升。首先应该转变现在的给付标准计算方式, 应该实行最低标准工资与缴纳失业保险时实际工资标准相结合的计算方式, 使得失业者所享有的权利与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对等起来。同时还应该对失业保险的给付方式做出调整, 为失业者提供便利。可以首先选择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试点, 将失业保险给付金中的10%作为强制培训的费用, 通过这一强制措施, 让失业者都能够最终真正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再就业的概率。通过这样的方式, 失业者才有可能保证在未来减少自己再失业的概率, 与此同时, 还能为国家分担一些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因此, 现阶段,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将重点集中于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来促进失业者的再就业, 将钱花在刀刃上, 重视对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加大对岗位培训的支出。失业保险功能的深入改革不能急功近利, 应该首先实现消极的简单保障功能, 然后进一步向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功能方向演变。只有授人以渔, 不断完善再就业制度, 才能最终真正解决失业问题, 帮助失业保险减负。

3 结论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失业是其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因此,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 失业保险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更为失业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 并帮助其度过再就业的过渡期。我国政府需要针对目前失业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 同时实现基金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真正发挥其社会保障作用。

摘要:为了让暂时失业的劳动者能够有一定的生活来源, 我国通过立法, 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并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行。自制度建立20以来, 其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但也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以适应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失业保险,保险制度,改革,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瑞锋, 张映芹.失业保险基金供求失衡矛盾的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271-272.

应否用失业保险金支付子女抚养费 篇8

张某和李某为上班族,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婚生女儿与母亲李某共同生活,父亲张某每月支付女儿的生活费五百元。前不久张某所在的工厂重组,张某下岗。张某下岗后,靠从保险机构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维持生活。他以失业没有找到工作、没有固定收入为由,不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请问:失业保险金是否属于“固定收入”?没有找到工作前,应否用领取的保险金缴纳孩子的抚养费?

答: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有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法定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规定,具体给付的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应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分有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两种情况确定:有固定收入的,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況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张某失业后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规定,领取的为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所需的失业保险金,应属于一定期间的固定收入。“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抚养费,是劳动者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张某失业没有找到工作前,应用失业保险金支付子女抚养费。当然,收入减少可以要求降低给付抚养费的数额。

失业保险金如何计算 篇9

1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2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3个月;

2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3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6个月;

3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4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9个月;

4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5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2个月;

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5年以上的,按每满一年增发1个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1.再次失业时失业保险金如何计算?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人员,其交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按重新参加失业保险之日起计算。如前次失业应当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期限未能足期,可与本次失业时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合并计算。但合并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时,累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2.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失业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开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行组织起来就业的,凭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其它有效证明文件、企业章程及能证明其投资入股情况的材料,可以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加上本次核定后已领取的月份,不能超过24个月),作为扶持生产资金。

3.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如何缴纳社保?

失业人员缴纳社保分为两类:一是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此类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大额医保费,个人只需缴纳养老保险费。二是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此类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额医保费均需要由个人缴纳。

失业保险金 篇10

农民合同工失业保险待遇大幅提高

“即将实施的新《条例》具有重大意义,最重大的突破是打破户籍和身份的界线,目前农民合同工和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执行不同的缴费和待遇标准。“张锦宁说,“新《条例》消除两个群体的差异,统一了农民合同工和城镇职工的失业保险缴费及待遇。”据了解,按原来的规定,参保农民合同工失业后只能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待遇标准为:参加失业保险满一年的,按其本人失业前月平均缴费工资的20%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助;以后每多参加一个月加发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的2%”。

而按照新《条例》,农民合同工将和城镇职工一样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为缴费每满一年可领取一个月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全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80%,缴费超过四年的部分每满半年增加一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另据张锦宁透露,由于农民合同工原来的失业保险待遇较低,又嫌办理手续麻烦,一些农民合同工失业后干脆放弃申领。这就导致中山此前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的农民合同工人数较少,每年仅有两三千人。不过,他表示,随着新《条例》大幅提高了农民合同工的失业保险待遇,未来申领的人数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新增求职补贴等三项待遇

张锦宁表示新《条例》还突出了促进就业的功能,新增了求职补贴、生育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三项待遇。

根据新《条例》,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领取求职补贴,标准为本人失业前十二个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5%,领取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而为保障女性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新《条例》规定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的,可申请一次性加发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生育当月本人失业保险金的三倍。

另外,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在本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领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为当次职业技能鉴定费。

创业可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

此外,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方式上,新《条例》也做了多项修改。其中,原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要求在解除劳动合同60天内办理,新《条例》则取消了这一规定,即失业人员在未重新就业前都可申领失业保险金。

同时,为促进就业和创业,新《条例》规定,失业人员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以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其中,失业人员在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未满前重新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满三个月,可申请一次性领取已经核定而尚未领取期限一半的失业保险金。

“如果失业人员经核定可以领取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但领取了一个月他就重新就业了,那么他可以申请领取余下5个月一半的失业保险金,尚未领取的期限则与再次失业时的领取期限合并计算。”张锦宁说。

裸辞,失业保险难享 篇11

提前通知切莫忘

案例:小丽是某化妆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入职两年来,销售业绩均在公司名列前茅,但职位及薪水从未得到提升。2012年3月,小丽突然向公司提出辞职,随后便跳槽到另外一家同行业公司。由于小丽的突然离职,使公司的销售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公司将小丽告上了法庭,要求小丽赔偿损失。庭审中,小丽辩称辞职是自己的权利,且已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所以无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法院最终还是判决小丽赔偿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

点评:辞职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无须说明理由,但这不等于可以随意走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途径有三个,其一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其二是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义务,如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劳动者享有即时解除权;其三是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本案中,小丽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履行提前30日通知的义务,所以需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培训费用要返还

案例:小玲是某公司技術部门研发人员。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公司安排到美国参加一个产品的维修培训。出国前,公司和她签订协议约定:公司为小玲提供出国培训费用10万元,回国后,小玲必须为公司继续服务五年,否则要全额返还公司提供的培训费用。小玲回国后觉得公司没有发展前途,遂在工作两年后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同意小玲辞职,但要求她按协议返还培训费用10万元。双方就此闹到法院,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小玲向公司支付违约金6万元。

点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对于用人单位提供费用为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签订协议,约定服务期限和违约金。劳动者经培训后,未按照约定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服务的,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培训费用。部分履行服务期限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本案中,根据小玲未履行的服务期限折算,她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6万元。

随附义务需履行

案例:小华是某公司开发部高级工程师。就职前,公司曾与小华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小华应当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且在劳动合同解除后的两年内不得到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公司任职,如果小华违约,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6万元。作为补偿,公司在小华辞职后,一次补偿给小华2万元。

2011年11月,小华向公司申请辞职,公司一次性支付给小华补偿金2万元。次年3月小华入职到另一家开发同类产品的公司。某公司认为小华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小华支付违约金6万元,劳动仲裁部门裁决支持了该公司的请求。

点评:《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该条即为劳动者的后随附义务之一。本案中,某公司与小华签订了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并给予了小华相应的经济补偿,小华理应履行相应的保密和竞业禁止义务,否则应向原单位支付违约金。

经济补偿难获得

案例:小雪是一家外贸公司销售人员。由于经济危机,公司产品的销售一落千丈。小雪虽竭尽全力,但销售业绩还是赶不上其他同事。小雪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辞职后,小雪要求公司根据自己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但遭到拒绝。公司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主动辞职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点评: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助。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46条对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这其中并不包括劳动者主动辞职可以获取经济补偿金,因此公司的说法是正确的。

失业保险不可享

案例:小梅是婚庆公司的文职人员。工作两年,小梅辞职。之后,小梅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生活窘迫的她,想到自己曾参加过失业保险,于是便来到当地的社保中心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工作人员告诉他,像她这种情况并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点评:社保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仅限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劳动者。何为“非本人意愿”?《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一是终止劳动合同的;二是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三是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四是用人单位强迫劳动、未按约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五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本案中,小梅并不存在以上五种情况,因此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编辑 李婉莉 njlwl@163.com)

上一篇:2022保持党的纯洁性心得体会下一篇:观看幼儿园《小人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