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教学数字化分析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和声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与钢琴伴奏、曲式分析、复调等课程关系密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和声课程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满足音乐市场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将和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声学教学数字化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声学教学数字化分析论文 篇1:

新疆民歌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摘要:视唱对学习音乐专业的人来说,是一门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它能够提高人们对音准、音色、音高、旋律的感知能力,锻炼提高人的节奏感、音乐语言、各种曲调进行、各种音程、节奏、节拍规律、不同调式风格音乐的感知力,同时它对学习声乐、钢琴、和声学、曲式分析等专业课程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笔者将视唱数字化教学与新疆地区风格民歌相结合,以手机作为终端简便操作、弱化上手门槛,为新疆风格音乐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视唱数字化教学的进程推进实践发挥自身能动性。

关键词:地域风格  视唱数字化  节奏   自身能动性

一、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在知网搜索栏键入“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搜索到180余篇相关文献,再将关键词精确到“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则出现26篇文献,其中,在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相关文献中,有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钢琴数字化教学研究,有中职类院校的技能培训数字化构想,还有高校某专业写作数字化程序设计、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纵观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文章,多以构建校园网络数据库共享为主,师生互动教学、人机交互学习类较少,接下来笔者以数字化平台教学实现手段分类来介绍:

(一)资源共享

国内多数以教学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建设,都是以信息整合后開设校园局域网内的数据信息共享网站,为每位学生提供账号可以对教学课程和信息进行观看、下载等操作,一个共建共享模式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是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增强经济投资效益,如,刘颖君2017年发表在《江苏科技信息》中《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研究》一文指出现如今的手机终端使用已远远超出了电脑终端的使用数量,如果将教学资源整合到微信的公众号中,优化程序使用兼容性扩大使用群体,这样就可以将信息利用达到最大化,但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做到资源共享还远远不够,更要制定相应的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并反馈到数据库中存档,并且支持班级成绩导出,给教师端也提供便利。

(二)制定网络课程

一直以来视唱练耳教学是三点成线或点线面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架钢琴、一位教师、一个学生或一群学生就是教学的全部,一切听的音色都来自钢琴。而数字化教学技术则可以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传送教学内容,提供网络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一方面,不限制学生上课的时间,另一方面,不限制老师的授课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安排收听网课或反复收听。教师则能够反复录制,直到课程完善再将课程上传,为学生呈现面面俱到的每一节课。

(三)线上远程教学

线上远程教学模式从形式来说并不适合视唱、练耳这种师生交互较多的课程,所以,国内的线上教学的视唱、练耳课程较少,其模式适合于成熟的数字化教学。如英语、政治、数学、音乐史、音乐欣赏及乐理、和声、曲式这样的理论性课程,如果在新东方考研课程中有西方音乐史、和声、曲式几门课程,这种课程重在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没有任何音准、音质、音响效果需要在网络中进行采集传输的过程,那么就没有声频信号的传输衰减这一环节,因为视唱练耳、声学等课程是依靠反馈完成教学的,所以线上教学并不适合这类课程。

(四)电脑教学软件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多种媒体建立逻辑连接成为一个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系统,最终一步步通过设计者设计的路径完成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教学中的普遍采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次意义重大的革命,视唱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视唱教学电脑软件虽然有其优势,但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依然存在劣势,如有效的学习环境、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对象等。

(五)手机App、小程序、网页教学

随着终端的变化手机成为现在大学生和年轻人必备的通讯和娱乐工具,本文研究内容致力于为:将视唱、练耳课程集成到微信小程序中独立开,将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民歌录入数据库,学生端功能则可以选择学习曲目、学习方式,针对能力薄弱的学生可选择从节奏学习至音名学习的从易到难的教程,最终达到完整视唱过程。每个内容大概10分钟完成,每个课时40分钟,包含音阶跟唱、音程从低到高的构建练唱,选择新疆民歌作为视唱教学的曲目完成课程目标。使用手机“应用商店”微信中的“小程序”和网页搜索“视唱、练耳”关键词,可搜索到的关于视唱练耳教学的App、小程序、网页教学平台如下:

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网页教学平台几种类型的教学端中,“音壳视唱练耳大师”量最高,这些应用基本都可以满足普通艺考生、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学习,题库题量丰富、训练方式多样、集成功能全面。例如,点击“视唱练耳大师”并进入后,其中包括六个知识块学习,五线谱练习、音程练习、和弦练习、节奏音高听写、调式练习、记号学习,每个知识块点击进入后,使用的是单个知识点学习,反复出现的方式将题库中的联系呈现在界面内。iHear、天树、视唱练耳训练等小程序同样拥有着与手机App同样的功能,如,Ear Training的首页中简洁明了,点击进入小程序后,下方包括了四个选择功能,主页面、学习记录、训练分析、意见反馈,主页中明确的是视唱、练耳两个功能,点击主页面会出现音高练耳、音程练耳、音阶练耳、节奏模仿、节奏练耳、旋律练耳、旋律听写等,点击后进入功能。相比手机应用“视唱练耳大师”,IHear的优点是在选择学习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时,设计者将相关的乐理知识放在了最前端,需要进行学习后才会进入相关的知识点学习、练习。每种类型的学习终端都包含近千条难易不等的视唱练习,并且带有可以试听的翻唱音频,这对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非常有益、有效,不同的是在功能上的拓展具有一些差距。

二、视唱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能够根据现有的、已经成型的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模式,找出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数字化教学的共性设计,依靠现有的模式发展视唱这一学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前期其他学科的网络平台建设成果可以作为这一学科的基石。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教育的长远发展要以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为基础,特别是标准化的网络课程建设仍然是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不足。

其次,国内现有的高等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师面授课形式外,还有两种形式的教学模式:1.Web通过建设网站对教学资源、内容规划,实现课程配套、在线考试和在线回答问题等,能够将收集到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导出Excel表格。2.学校建立数字化教学教室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由教师使用主机对学生进行同时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此种方式增加了教学中的乐趣,结合电子节拍器、电子音色、电子软件,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而独具特色。国内对于视唱练耳网络课程的开发正在以缓慢的速度前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有强大的力量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形式。

最后,合理、高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处理图、文、声、像信息,并使之成为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实用性的软件,能够在教学内容、课堂组织、课后作业批改、课程管理考核等发挥其优势,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这个数字化教学平台时,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体现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目前,我国盛行的视唱教学主流软件均为国外研发,国产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种类单调、数量稀少,而且缺乏技术创新和相应的知识产权成果。

三、结语

多年以来,我国努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改革,试图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无法和新课程的标准同步实施,网络上,音乐学科的教学资源分散和不系统,同时受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了解等问题的制约,师生在搜集、使用信息技术资源时,往往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这影响了师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往往停留在公开课、观摩课的层面,制约着音乐学科中视唱、练耳课程在深层次上的应用信息技术。因此,为师生提供系統、丰富、使用方便的教学、教学评价、学习课程的平台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集成为现有的教学体系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实体面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点时间的限制,例如,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许多学校都没有开课,线上教学程序、线上教学平台就成为了线上教学的必要途径,并且本研究致力于将教学平台与微信小程序相结合,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另外,将新疆民歌作为视唱的研究主体,将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作为研究重点,符合时代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的社会意识,包括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建意识、共同发展中华民族的共担意识、共同享有中华文化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意识。其中交往交流交融中包括文化,正是因为文化的交流交融,我们才相互了解,相互依偎、相互依存。

新疆作为中国同时居住民族最多的地区,其地域之广阔、文化包容性之大都成就了音乐文化盛行发展,随着20世纪王洛宾等音乐家将新疆民歌发掘出来后,新疆风格音乐作品成为了各大音乐院校所学习的内容之一。视唱课程中也增加了不少新疆地域风格音乐作品,这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又跨出了一小步,在此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新疆民歌数字化教学平台,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共同体意识,还能够为热爱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新疆民歌的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颖君.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建设,2017(19):55-56.

[2]温淑萍.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32-133.

[3]阮俊宇.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7(05):111.

[4]朱晓亮.音乐视唱练耳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3):32-35.

[5]汪宏.浅谈高中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78-79.

[6]冀燕丽.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1):57-61.

[7]董丽丹.浅谈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11(24):92-93..

[8]孟洪兵.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1):55-57.

[9]孙国军.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项小英.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1]陈希才.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数字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何乐

和声学教学数字化分析论文 篇2: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和声学教学模式和改革路径

【摘要】和声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与钢琴伴奏、曲式分析、复调等课程关系密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和声课程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满足音乐市场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将和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和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和声学改革实践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和声;教学模式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教育体系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和水平方面无法适应,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学术性人才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和声专业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是对位、配器以及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础,与各声部相互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和声专业教学必须打破传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一、和声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和声教学模式落后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和声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备音乐表演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在文艺表演艺术团队、教育部门、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表演、教学、文化活动等工作。但是,目前学校和声专业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和声课程是作曲技术课程中最难的一门课程,一些音乐学生本身的基础比较差,纯理论的和声教学,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声教学一直强调公式、规矩,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在创作或者制作音乐过程中很难将学习的和声知识运用作品中来。

(二)和声教材不符合教学要求

和声是在西洋音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典和声从17世纪开始到19世纪结束后又融入了现代和声,和声理论和技术相对成熟。我国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在音乐作品中运用和声,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和声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目前高校教学所使用的和声教材大部分是20世纪以后西方传入到中国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比如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霍洛波夫《和声学应用教程》、桑桐的《和声学教程》,我国的五声化和声结构、复合和声、调式交替变音和声与现代流行乐、爵士和声以及传统大小调有很大的区别。然而在和声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学分等方面的影响,高校不可能在全校开设中国五声调式和声学课程,即便课堂上涉及相关内容,但是音乐教师也并没有给学生详细介绍五声调式以及现代流行、爵士和声体系,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对学生学习改编和创作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音乐作品影响比较大。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中国文化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近年来,各类音乐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让流行音乐逐渐成为社会热潮,一些摇滚乐、爵士乐、电子乐等理性音乐的和声已经逐渐使用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高叠置和弦,和弦音乐已经超过了传统和弦乐的范畴。但是高校的和弦教育内容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音乐文化,目前高校还没有出现一本满足大小调体系、中国五声调试以及流行音乐方向的综合性和声学教材。教材的内容与高校应用型和声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三)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和声学课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项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教学方法不容易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和教师处于一个封闭的教学环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灌输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和声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于高校的和声课程为公开课,通常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进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的人数一般有四五十个人,以年级为单位的上课人数往往达到上百人,一百多人的课堂学生很难专注地听老师讲课,部分同学可能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心不在焉,有时音乐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要维持现场秩序,很难保证上课质量和效率。由于教师教授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的习题作业量比较大,音乐老师有时无法按时批改好作业,所以只能少留或者不留作业;还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存在抄袭同学作业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课后练习成为摆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和声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建立和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因此,和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和声感知能力、写作能力及作品分析能力。和声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键盘和声进行训练,将和声理论逻辑性及和声音效果结合在一起。键盘和声是根据键盘特点并结合实际应用和声理论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内心听觉和即兴创作能力。让学生从理论和声从理论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提高和声音响效果;和声写作能力是让学生将理论和声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用伴奏或者合唱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和声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音乐作品和声分析是学生和声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和声理论知识,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音乐作品和声分析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方面包括音乐作品的风格、艺术形象、曲式结构、调性布局等内容;微观方面包括音乐组排和弦的运用、声部处理、和声功能和色彩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弱化理论知识,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声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声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信息媒介具备声音、画面、视频、动画、图文等多种媒介信息,可以带给学生多感官刺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配置了电子合成器等数字化的音乐教学设备,和声课程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设备,在和声过程中可以模拟和声的音响效果,或者将学生和声作品用数字化设备实时播放出来,让学生感知和声效果,发现自己创作的和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编曲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和声应用能力。遇到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音乐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动画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语言,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突破和声学教学难点和重点,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微信、QQ等社交软件,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发送到群里,让学生提前预习,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授课结束以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直接向教师提问,将课堂学习的疑难点告知老师,音乐教师可以在线直接回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改变过去单向教學的现状,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创作编曲、独立研究等方式,将单一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音乐课程。

(三)调整和声学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现有的和声学教材远远落后实际音乐发展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及时调整和声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删除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尤其是大量的西方和声教程,要根据中国和声发展变化,结合中国和声乐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和声学著作;在已有的西方古典和声学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增加民族五声调式、键盘和声以及流行音乐和声内容,满足音乐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根据发展变化增加电子音乐制作课程,让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音乐学习手段和方式。因此,高校可以形成以和声学为主干课程,并配合试听、乐理、合唱、歌曲写作、钢琴即兴伴奏、电子音乐制作为辅的课程,在分配课时的时候,要适当增加和声课程的课时,以弥补当前和声教学学生基础面和实践应用不足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和声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高校要及时调整和声学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快和声学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声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和声感知能力、创作能力和作品赏析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和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黄河之声,2018(23):89-90.

[2]周玉娥,徐晴岚.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12):46-47.

[3]孙孝良.和声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268-269.

作者简介:仇啸娜(1990-),女,汉族,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跨国际交流下的和声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高校学生学习古典和声的教学条件与发展。

作者:仇啸娜

和声学教学数字化分析论文 篇3:

谈数字化音乐对专业音乐教育的作用

[摘要] 数字化技术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各门课程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应用,它的发展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 专业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发生的多次演变和革新。在这发展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对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物质技术层面的影响,而且从思想观念上对音乐教育的创新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使音乐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和高智能化的音乐软件的问世为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形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将带来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都设有数字化技术的专业课程,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对数字化技术以及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潜能展开学术性的研究,探索数字音乐与传统音乐在构成方式上的差异以及这种音乐系统在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各门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数字化音乐在视唱练耳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视唱练耳这门基础课,是较早将数字化音乐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课程。在以往的听辨过程中,复杂对位的训练基本无法进行,其一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其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举一反三。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训练,无论是针对实际作品还是单纯的节奏练习,都能够准确轻松地完成。传统的训练内容与技巧,缺乏与实际音乐作品的联系桥梁,学生会听和弦连接,但相应的钢琴小品却无法应付,会听钢琴弹奏或拍打出的节奏,却无法识别生活状态下的节奏声音;能够顺利地完成钢琴二声部记谱,却根本无法辨别实际作品中的二声部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具有逻辑性的听觉分析过程,弥补自身学习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在和声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在传统的和声教学课中,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不易捕捉音响特征。采用这些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很好的解决了和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利用专业软件强大的乐谱编辑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和声教学。这样既可以通过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又可以利用乐谱编辑功能进行示范和改题。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使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而且还可以多次重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在乐器法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过去因条件所限,乐器法的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即时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主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进入教学后,我们可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来解决上述问题。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

四、数字化音乐教学在配器法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传统的配器课程多局限于书面习作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技巧,有些人还试写了许多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现在,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配器习作输入计算机,通过MIDI系统来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配器法的教学质量。

五、数字化音乐教学在复调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复调这门课包含的写作技巧是繁复而严格的,仅就其中的纵横向可动对位来说,其可能性就十分多样,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双方常只选择其中基本的方法讲授和练习。但当教学转在计算机上进行时,探讨多种对位结合的可能性就变得十分简单易行,学生的写作(包括各声部的音色配置和乐谱打印在内)能瞬间完成,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增大了练习量并强化了学习效果。

六、数字化音乐教学在作曲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与作曲课的传统教学相比,在数字化音乐环境下,作曲者有着无限的声音选择,也必须在实际聆听和校正的过程中完成作曲。音乐的直接制作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写总谱过程。既有音乐感情性很强的即兴性写作过程,又有对数字控制过程极为精密处理的理性成分,音乐创作的感性和理性范围双向扩大,作曲者面临的是以处理声音为主而不是处理乐谱为主。数字化音乐教学在本课程中给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门课程之外,数字化音乐还在其它的课程中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数字化音乐和多媒体课件应用于传统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教学媒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练习形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动画游戏;批改作业由教师操劳转变为人机对话;教学内容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教学对象大众化。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对我们的专业音乐教育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音乐教育者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应当力求将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成就应用到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融入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浪潮中,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共同进步。

作者:张海燕 李 锋

上一篇:党代精神宣传工作报告下一篇:消防队员履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