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推荐7篇)

《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 篇1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不但自己准备了各种杯子、瓶子,还让学生分工分别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桶、壶、瓶子、杯子、滴管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接着,我安排了学生体验活动,用针筒分别取1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的位置,并说出感受。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在学生的兴趣未了时,分组合作开展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人文课堂,魅力无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认识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篇2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3.出示课件。(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4.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5.“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用“mL”来表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字母:L 毫升字母:mL 设计理念:

同学对升和毫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升和毫升教案(新) 篇4

——四(4)班曾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杯子和10个1升的量杯、10支500ml的量筒,10个1升的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如何来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用杯子量出它们各喝酒的数量,留下悬念,学习后帮解决它们的问题。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课件显示老虎和狮子用的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哪个杯子盛的液体多?得出结论: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板书:容量(物体容积的大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3.认识容器。4.了解测量工具。

5.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引出课题:测量液体的单位——升(L)和(ml)。

三、体验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2.课件显示实验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指导操作。3.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4.环保教育渗透。5.各组汇报测量结果。1升=1000毫升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升 6.课件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四、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课件出示习题,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解决。

五、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的认识

容量 升(L)毫升(ml)1升=1000毫升

《升和毫升》的教学反思 篇5

我一回到家,就赶紧跑过去问妈妈家里有没有1升的饮料瓶。妈妈说:“有,在柜子里,你去找吧。”我找了一会儿,果真在柜子里有一个1升的瓶子,我把瓶子放在水龙头下面,灌满水后,我又把瓶子放在手上掂了掂,可真是不轻。我把水倒在中号的一次性杯子里,正好倒满4杯,因此我推算出每个杯子的容量是1000÷4=250毫升。我还把1升水倒在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也就是1立方分米。后来我又做了一个毫升的实验,我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然后滴在卡纸板上,我只滴了23滴水就有1毫升,可见1毫升的水真的很少。一瓶矿泉水有400毫升,倒在纸杯里面可以倒满4杯,那么一个纸杯的容量就是100毫升。我知道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都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可以用字母L和ml或mL表示。

认识毫升的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观念,我抓住了学生好玩的天性,将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组一名学生的手中,看一看、记一记1毫升有多少,并说说感觉;然后让每组学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观察以后,说说给你的感觉;而让学生感知100毫升时,我采用让学生喝100毫升饮料的方式,说说可以用几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学生逐步体验,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于毫升之间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能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收集毫升做单位的不同容器、1瓶100毫升的饮料、1只纸杯

教师: 1个1000毫升量筒、1个10毫升量筒、滴管1支、500毫升量杯2只、水。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1、组内交流收集容器的容量,注意使用的单位。

2、交流导入:(1)指名汇报结论。

(2)展示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读一读容量。(3)板书课题。

以生活中的毫升切入学习内容,符合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毫升表象

二、教学新知。

大家都认为毫升时比较小的计量单位,到底1毫升是多少呢?

1、观察滴管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

2、用滴管向量筒中滴1毫升水,数数1毫升水有几滴,填写结论并组织交流:

3、小练习:(第四页“试一试”)

出示题中图,猜一猜一杯水多少毫升,学生猜完出示答案,齐读。

4、分组操作,估测容量(第四页“练一练”第二题)

将50毫升水分别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观察水面在哪里,讨论估算三种容器的容量 小结: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三、自主探究。

1、介绍量杯的用法

2、指名将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思考升与毫升的关系,适时小结,指名交流。板书:1升=1000毫升

3、小练习(第四页练一练第3题):

指名交流答案与思考过程。

四、总结延伸

上一篇:读书心得教师假期下一篇:民主生活会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