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推荐12篇)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篇1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学时:总学时48,上机学时28

4、学

分:3

5、先修课程:测量学、计算机绘图(AUTOCAD)

6、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7、大纲执笔:测绘工程教研室 刘福臻

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本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基础课,它包括基本测量理论和仪器操作、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控制测量、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基础和数字化测图的内业编辑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数字化测量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方法,能够绘制数字化地形、地籍图。为后续的《工程控制测量》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

(1)基本掌握: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光学或电子仪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基本掌握: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技术、作业方法;(3)初步掌握:数字化成图的软件使用;

(4)达到能独立从事地面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作业,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一)数字化测量的基本知识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的概念、内容,2、数字化成图的原理和工作原则,3、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知识,4、测量坐标系与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的转换。

重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知识,测量坐标系与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的转换。难点:测量坐标系与数字化测图坐标系的转换。(二)基本测量原理和仪器

6学时 教学内容:

1、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测量原理

2、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3、用全站仪进行常规测量,4、用全站仪进行程序测量,5、全站仪的系统设置,6、全站仪进行数据存储,7、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重点: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用全站仪进行常规测量,用全站仪进行程序测量,全站仪的系统设置,全站仪进行数据存储,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难点: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三)数据传输与编辑

2学时 教学内容:

1、GSI格式数据的形式,2、全站仪数据的通讯,3、全站仪数据的下载,4、坐标数据、编码数据的编辑,5、数据的转换。

重点:GSI格式数据的形式,全站仪数据的通讯,全站仪数据的下载,坐标数据、编码数据的编辑,数据的转换。难点:数据的转换。

(四)数字化成图的具体操作

4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安装、运行,2、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出图简单的过程,3、用数字化软件做基本的地形图,4、用数字化软件绘制地籍图,5、对原来地形图的数字化。

重点:数字化软件做基本的地形图,用数字化软件绘制地籍图,对原来地形图的数字化。

难点:对原来地形图的数字化。

(五)数字化地形图的具体运用

4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地形图查询点的坐标,2、数字化地形图的面积查询,3、用数字化地形图查询距离,4、用数字化地形图做纵、横剖面,5、计算填挖方量。

重点:数字化地形图查询点的坐标,数字化地形图的面积查询,用数字化地形图查询距离,用数字化地形图做纵、横剖面,计算填挖方量。难点:计算填挖方量。

(六)数字化图的管理、打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数字化地形图的管理方法,2、数字化地形图的验收,3、数字化地形图的打印。

重点:数字化地形图的管理方法,数字化地形图的验收,数字化地形图的打印。

难点:数字化地形图的打印。【实验教学】:

上机28课时,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考试考核办法

实验占20%,平时作业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成绩100分,按70%计算)。

六、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高井祥 肖本林 付培义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二)参考书

[1] 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卢秀山 成枢 徐泮林.《大比例尺地学图形全解析测绘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3] 潘正风 杨德麟.《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北京:地图出版社,1996 [4] 杨晓明.《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北京:地图出版社

[5] 王来生 鞠时光 郭铁雄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绘图算法及程序》.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6] 胡友元 黄杏元.《计算机地图制图》.北京:测绘出版社,1987 [7]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79 附件: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在完成测量学中基本理论的学习后,加强学生数字化成图基本技能的锻炼,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字化知识和测量技能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本门课程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全站仪的测量方法,掌握数据传输、数字化测图的测绘原理,达到运用CASS测绘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占用学时的具体分配

必开实验

1、实验项目名称

全站仪的操作

6学时

验证型 实验目的:了解全站仪各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基本原理。掌握全站仪的测量方法。

仪器设备:全站仪、棱镜、对中杆、对讲机 消耗器材:记录板

2、实验项目名称 测量数据传输

6学时

验证型 实验目的:了解全站仪的数据传输方法,全站仪的软件,能对全站仪的数据进行编辑。

仪器设备:全站仪、PC机、数据线 消耗器材:

3、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数字化基本做图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利用CASS7.1进行数字化测图的一般过程,能进行展点、定显示区、绘制基本地物的操作。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电池

4、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做等高线图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CASS7.1进行等高线的绘制,掌握DTM的建立、等高线的拟合、等高线的修剪、手动修改等高线等内容。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

5、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做地籍图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CASS7.1进行权属界线的绘制,能绘制宗地图,能绘制面积分类统计表,能对土地的勘测定界进行面积分割等。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

6、实验项目名称 CASS7.1的工程应用

4学时

综合型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利用CASS5.1进行数字化测图的操作、原理,能进行数字化地形图的编辑、打印。

仪器设备:CASS7.1软件、电脑、全站仪、打印机 消耗器材:花杆、垂球

三、实验课的考试和考核办法

根据现场表现和教师的现场提问、考核,最后编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占课程考试的20%。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数字测图作业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使得测绘行业逐渐转向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数字测图取代模拟测图已成为必然。目前数字测图主要采用数字测记模式:野外测记,内业成图。一般使用的仪器是全站仪,测量时全站仪直接记录点号和三维坐标,但是不能记录点间连接方式,同时配画标注测点点号的人工草图,到室内将坐标直接从全站仪传入计算机,然后根据草图采用人机交式编辑成图。这种方法成本交低,且精度交高,被普遍采用。下面就数字成图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1、全站仪的测图

1.1全站仪测图的工作过程

全站仪测图的工作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图形输出。数据采集是获取数字化成图所必需的数据信息,包括描述地图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外业采集有两种工作方式:1)在野外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将数据存入与仪器相连的掌上电脑或全站仪内存中,然后再将测量数据传入计算机供进一步处理。2)在野外直接将全站仪与计算机(便携机)连接在一起,测量数据实时传入计算机,现场加入地理属性和连接关系后直接成图。

1.2全站仪测图方法

(1)平面控制坐标系的建立。在测量之前,首先确立平面坐标系。通常都是选择大地坐标系,以方便使用测区范围内的国家三角点或各等级的GPS点。在测图范围内若没有可利用的已知控制点时,则可建立测区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起始方位角可考虑以地球正磁北为零度。图根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在高级地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再加密一些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点,以满足用于测绘地物地貌的测站点的需要。由于采用全站仪,测站点到特征点的距离即使在500米以内也能保证测量精度。控制测量主要使用导线测量,观测结果(方向值、竖角、距离、仪器高目标高、点号等)自动或手工输入电子手簿采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各项限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2)数据采集。数字测图中,碎部测量的主要方法为极坐标法,在实测得多数碎部点的坐标后,可利用软件中的方向交会、距离交会、十字尺测量法或量算定点等方法来取得其余各点的坐标,再辅以软件中的偏移、拷贝、延伸等功能,得到最后的图形。在点号的编码方式中,当在外业完成各点的编号(编码)后,回到室内就可以把传输到计算机的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展绘编码的方式出来,再根据跑尺人员自己所走过的线路,辅以这些点号编码,则可比较方便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当完成这项工作后,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得最终的地形图。

1.3 内业绘图处理

数字测图系统的内业主要是计算机屏幕操作,一般采用人机交互图形编辑技术,我们主要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CASS数字测图软件。

1.3.1数据传输、数据处理

(1) CASS数字测图软件的草图法数字测图

将外业采集数据按一定的格式传输入计算机内,并将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生成内部码),即可展绘点号点位,然后根据测量草图对外业数据进行分幅处理、绘制平面图,再进行等高线处理,即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N)、自动生成等高线等。经过数据处理后,未经整饰的地形图即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2)CASS数字测图软件的电子平板法

数字测图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通讯电缆安装了CASS数字测图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与测站上安置的全站仪连接,全站仪测得的碎部点坐标自动传输到笔记本电脑并展绘在绘图区。

1.3.2圖形绘制和编辑

要完成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工作,主要与有关的菜单、对话框及文件打交道。绘图人员根据测量的点以及勘丈的距离和绘制的草图对数据处理后所生成的图形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整理。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除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整理外,还需要加上汉字注记、高程注记,进行图幅和图廓整饰,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等,最后编辑后的成果即为我们所需要的地形图。

2、体会

2.1 对简码测图的体会

在很多成图软件中,其地物都有一一对应的编码,其中一个是系统编码,还有一个是用户码也称简码,平常我们查询地物显示的是系统编码,其都是好几位的数字组成,为了在野外采集便捷,软件为用户编制了以系统码相对应的用户码,其是可以随意更改,但不能重码,一般1到2位的编码是足够对应软件中的地物,这样也便于记忆和输入编码。为了记忆,我们常常按照地物拼音的开头字母做编码,如:房屋—F;围墙—W;阳台—Y;路灯—LD。以上是地物编码,对于线状地物那是还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连接编码,很多软件常常设定为-/+。有了这些编码,我们就可以运用编码进行展点自动连线,可以省去画草图的麻烦,当然其自动连线不能百分之百的连线,其连线的成功率还需要看测手和跑镜达成一定默契。

2.2 高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体会

在1∶500地形地籍图中,高程点的密度正常在间隔20米左右,当然还有些特征地物是特殊的,比如重要的独立地物是尽可能的保留住高程值,如电杆这类地物,还有一些线状地物的转弯处也是尽可保留,比如正规路的拐点,那么我们在采集高程数据时就应该尽可能根据以上情况取舍,这样可以剩去内业很多工作,其对工作的效率和高程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是怎么进行对高程的取舍呢?我们可以通过镜高明显反差来区分,对于舍去的高程点我们可以设镜高为999,那样正常情况下,其高程值是负数的,然后通过EXCEL排序来处理,很容易除去这些负高程的坐标等数据,然后另存,最后打开该文本文件,因为其数据格式已有所变化,可以运用工具里的替换功能很容易纠正,整个过程需要时间也是不长,如果精通编程,可以编一个程序来处理那是更佳了。

参考文献:

[1]吴波涛,冯琦,施国武.数字化测图工作流程及技术重点J].科技资讯,2008,(35)

[2]杨丽坤,刘智琳.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

对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体会论文 篇3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测绘仪器的更新,传统的测图技术已经基本上被数字测图技术所取代。为适应当前测绘生产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人才的定位目标,测绘专业教学必需把数字测图课程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对在测绘专业教学中对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体会予以阐述。

关键词:测绘;数字化测图;教学

数字化测图足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地图,需要时也可用数控绘图仪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数字测图》是高职测绘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它既与学习控制测量、工程测摄、地籍测量等专业课程紧密相关,又为从事测绘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依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企业测绘生产的需要。 测量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是面向测绘基层一线的工作,他们不仅要能完成测绘内外业的基本工作,而且在遇到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组织教学:

(1)数字测图理论知识:主要讲述数字测图概念、数字测图与白纸测图区别、数字测图系统组成、数字测图作业过程等内容,DTM的原理及应用等,学生可以对数字测图有一个整体的初步了解。

(2)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主要讲述目前企业比较流行的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内业编绘成图过程。包括两种作业模式数字测记模式和电子平板测绘模式。数字测记模式就是用全站仪野外采集地物、地形特征点,同时配以人工绘制草图,然后在室内利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如CASSS)在计算机上根据草图绘制数字地形图;电子平板测绘法全站仪配装有电子测图平板系统(如IEPSW)的便携机,野外实时观测、数据传输、展点、连线,加注地物、地貌、植被符号和文字注记,现场绘制成数字地形图。外业包括全站仪的操作外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通讯,测图软件的熟悉,图形的生成与编绘等。其中的全站仪介绍是重点。

(3)纸质矿图的数字化:此项内容结合平煤实际情况,以采掘工程平面图、地形地质图为主要矢量化内容。主要讲述纸质矿图的数字化过程,用扫描仪对图纸地形图进行扫描,获取栅格图像,再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对栅格图像实施定向处理和变形平差调整,使用鼠标对栅格图像逐点逐线进行跟踪矢量化,生成矢量化矿图。

二、配备教学设施:

数字测图教学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包括计算机、全站仪、RTK、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等设备),以及数字测图软件如:CASS、EPSW等软件的使用,所以除应具备数字化测图系统之基本硬、软件外:还应配备以几个方面的教学设施:

1 供教学和学生上机实习用的计算机房。数字化测图离不开计算机机房,因数字测绘软件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许多界面和窗口教师无法直接在黑板上讲清楚:利用机房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软件的操作界面,教师可以边讲授边演示操作方法,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会使讲课内容直观易懂。且在教师讲述完后,学生可以马上动手练习。做到随学随操作,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 全站仪模拟操作软件。在当前各个学院测绘教育中测绘科技知识不断增长,而教学时间和设备相对有限的矛盾中,若配备全站仪模拟操作软件,在讲述全站仪的操作使用后,可以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对全站仪进行模拟操作,熟悉之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则一能节约仪器设备的投入,全站仪的价格目前依然很高,如果要购置较多的全站仪,势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可以节约仪器设备的投入。二能弥补全站仪操作的时间不足。因为测量实习一般都是分组实习,学生是轮换操作仪器,如果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则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三能更好地维护全站仪。全站仪是贵重的电子测量仪器,学生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操作,容易损坏仪器的内部程序,而通过计算机模拟操作后,这个问题就能较好地避免。

3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指导数字化测绘教学与实践的教师,除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对数字化测绘资料进行全部操作,熟悉国内外数字化测绘技术发展状况,掌握教学中采用的数字化测图软件的编制原理及实用技术要领;对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及成图全过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应该预先给学生进行提示演示,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

三、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除介绍数字测图概念、数字测图与白纸测图区别、数字测图系统组成、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应结合一至两种测图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在讲授数据采集方法时,可引入一些实例,以帮助学生学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讲授图形编辑和数据处理时,可事先准备好一些实测数据。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数字地面模型,演示编辑和数据处理,让学生初步掌握作业方法和过程。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操作练习,学生就能掌握这门技术。

四、实训教学

数字测图课程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偏重于实际操作,约70%的教学学时是在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计算机成圈软件绘制地形图中进行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都需在测量实际中得到巩固,组织好测图实训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实训中注意以下几点:

1 讲清测图作业方法,把传统测图与数字化测图内容融为一体,数字测图就其自身内容分为“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编辑处理”两部分,外业数据采集中可突出传统白纸测图作业方式,草图绘制与传统测图结合,用全站仪收集处理数据,草图绘制按原平板测图要求进行,加添观测点编号内容,为后续“引导文件”编制打好基础,选样保留了传统测图的特点,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不致对传统作业方法一无所知,又顺利完成了新测图方法的数据采集,具有衔接两种测图方式的作用。

2 在实训过程中,应严格要求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观测、记录、画草图、数据传输、CAD绘图、图形输出等环节都能独立完成。做到日日清,即每天的外业观测成果必须在当晚全部绘出;人人会,即内业编辑以“引导文件”为主线,在各组挑选一到两名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图形的深化处理,一般同学只要求完成“数据文件”和引导文件”的编写,在CASS上应用“自动成图”功能,完成数字化成图,这样即保证了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保证小组的测图成果。

3 实训中要重视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野外采集数据时全站仪常用“一步测量法”,当最后的导线角度闭合差却超过了限差时,这时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返工重测,而是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回忆和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种出错的可能:一种情况可能在某测站点上瞄错了目标: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测站点对中有问题。若是前者,瞄错目标点重测,即可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结果;若是后者原因,则又有两种可能:一是各点对中均有问题,为累积误差,必须重测:二是只是某点对中有问题,则该点重测即可。

五、工学结合

数字化测图实训总结 篇4

为期三周的数字化测图已经结束了,在这三周里,我和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很积极,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轮流作业,让每一个人都掌握了测图、画草图、跑镜等各个步骤。同时,通过三周的合作,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锻炼了合作精神。虽然实习很辛苦,但是当看到我们的实习成果时,我们还是很欣慰的。在这次测量实习中,我们组的同学一直都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由于是刚开始实习,我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都不是很熟,有时一个地区要测好几次呢,虽然辛苦些,总算得到了不错的成果。

这次实习的效果是明显的。从我们第一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到后来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无论是个人操作仪器还是大家一起完成一项测量任务,我们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秉着对全组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这次实习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遇到难题,大家也会一起讨论和解决,虽然并非每次都尽善尽美,但每个组员都基本解决了平时产生的一些小疑惑。通过大家的合作与讨论,大家的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而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发现和解决的。下面来大概介绍下我在实习中做的主要工作:

1观测的工作需要不断的重复,要注意不能按错键,有1.观测:○时大意一下,就会记录错一个点,这时就需要观测者和绘图者的及时交流,每隔几点就要核对一下点号,记录错误时还可以改正,舍弃一2因为观测者和跑尺员有时会相隔很远,跑点有时也是很有必要的。○尺员很难知晓观测员是否记录完毕,所以作为观测者在测量完毕后,3对中整平的过程中,要注意踩实要即时通知跑尺员选择下一个点。○和来往的人流,因为当地的路面和泥土松弛,有时重力的踩踏地面就可以影响到全站仪的水平,这些会增加对中整平的难度。同时在测量4测量时,要准确无误,做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仪器的安稳与安全。○到快准狠兼备。

1在扶尺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棱镜的竖直平稳,2.跑尺:○不能三心二意,不必要的晃动会增加观测的难度,也会浪费大量的时2由于有时和观测者相距很远,间。○因此需要时常注意观测者的动作,3调整镜高时,手势还有喊话都要仔细揣摩。○要记得及时通知观测者,4注意点的选取,要能够有代表性和可观测性,尽量以便他的更改。○排除障碍物的阻挡,有树枝草木阻挡视线时,可以请组员排除。

1时刻与观测者交流,2帮 3.绘图:○确保点号绘图的正确。○助跑尺员选取精确地选择点,记录下特殊点,准确地绘出草图。

数字测图实习体会 篇5

动员大会的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韦老师便带我们复习了水准仪的操作,同时也指导我们控制点该怎样布设。我们组组长杨成峰同学,带着我们进行了控制点的布设。完成后,水准测量正式开始。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仪器了,因此刚开始并不能很快就上手,第一站我们磨磨蹭蹭了好久才成功。这次之后,大家的速度越来越快,数据也越来越准确。第一天的时候我不太放心将数据记录交给组里的男生,因此大家并没有担任不同的工作角色。这一天结束后,大家彼此间熟悉很多,也会开始开开玩笑,和其他组比比速度与成果。第二天,早上将昨天没有完成的外围闭合测了一遍,由于食堂后面那条路经常停着车辆,我们在观测时,如果车内有人,就会礼貌地请他们挪一挪,碰上没人的时候,也就只能找各种角度各种地方使得两边都能通视。第二天开始,我尝试着将记录人员这一角色交给组里其他成员,我们开始轮流做观测者,立尺员,记录员。在这一天,我们的效率相对于第一天有了很大的提高。上午完成了外围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下午则对前一天的支导线水准测量再进行一次观测。这一天结束后,组里的氛围越来越融洽。第三天我们又将外围闭合水准路线观测一遍,结束后,便是数据的内业处理。

第二个礼拜的任务是经纬导线测量,同样为了使我们组的数据更加精确,我们先进行了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一轮结束后,又将整个区域做了两个闭合导线的观测。有困难的地方便是导线的距离测量,由于钢尺只有50米,我们测区里布设的导线大部分都是大于50米的,于是想到中间加点,或者是利用三角形余弦定理来进行计算。最后,我们能选择的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激光测距。剩下来的就是内业对于方位角的计算,以及求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第三个礼拜,我们便开始了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最终在电脑软件CASS的辅助下做成地形图。由于我们的测区是学生宿舍楼和食堂,因此建筑的很多部分都比较繁杂,任务很重,这时又有中秋节的假期,大家都特别希望能够在放假之前完成任务。于是我们组经过投票表决,一致决定延长作业时间,这中间最累的就是立镜员,这中间可能由于大家的疲惫,组里也有了一些摩擦,当然最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加时加班,终于将测区内的数据采集工作完成,之后便是在CASS上绘图,因为没有绘过图,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去请教了学长,之后再开始自己绘图。绘完图后,我们发现可能由于距离的不一样,导致一些点在图上的位置不合适。因此在中秋假期的第三天,我们组留校的三名成员,对那些位置进行了补测、重测。

第四个礼拜本来是要去上山,进行等高线的绘测,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是直接用数据进行内业绘制。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篇6

摘要:《数字化测图》课程培养模式一直是测绘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框架模式、教学模式,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测图》课程培养模式,旨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更专业的测绘技术人才。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 课程培养 模式 构建途径

《数字化测图》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野外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数字测图技术的实际作业方法,简单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测图,合理设计数字测图课程培养模式。

一、框架模式

随着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不能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存储,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剧增,所以教师必须顺应就业岗位的横向发展,打破常规、单一的教学框架,培养适应各类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调整专业课程框架模式。

《数字化测图》课程作为一门职业技能课,从专业培养模式和知识储存、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宽口径、厚基础、应用性、有特色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构建“基础+专业”的分流培养的数字化测图新体系框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以学生为核心的现代化测图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雏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现代化教育。

1.课程改革

打破传统的数字测图理念,发展现代化数字测图技术,向多平台、多方向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主导方向,所以教师应把现代化数字测图技术运用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作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教材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改革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潮流。《数字化测图》教材主要从基础知识、应用知识、新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中,基础知识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授、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概念性知识;然后,把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横向拓宽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具体知识及数字图形的运用,拓宽新技术,发展数字化测图的潜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3.教学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把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教学的核心内容。如教师可以增加案例教学法、Blending Learning教学模式、演示教学法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为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掌握数字测图的相关知识,把知识系统地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总结

《数字化测图》课程培养模式已在多所高等院校试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校也多次分析和研究了《数字化测图》课程,专业教师也改革了教学体系,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仅构成了专业知识体系,还增强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凡超,刘幼华.《数字化测图》教学内容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1,(3).

[2]张恒,刘群.数字化测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

[3]胡晋山,赵长胜,康建荣,林卉.数字化测图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4]杨娟,许东升.关于数字化测图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3,(5).

[5]佟彪,孙艳崇.高职《数字化测图》课程建设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计划

二、实习报告(至少2000字)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测绘工程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充实理论教学中不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实习要求:

(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3)了解大比例手工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

(4)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3、实习任务:

(1)图根控制测量(包括选点、埋石、观测和计算);

(2)测绘一幅1:500比例尺常规地形测图(20×20);

(3)测绘一幅1:500比例尺分区给定面积的野外数字地形测图。

(二)实习内容

1、实习项目:

(1)实习动员、借领仪器;仪器操作练习。

(2)仪器检验校正;控制方案制定、选点埋点。

(3)图根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

(4)经纬仪法地形图测绘。

(5)大比例尺野外数字地形图测绘。

(6)CASS软件使用,数字地形图的绘制。

(7)测量学基本知识与仪器操作考核。

(8)资料整理及上交、编写实习报告,实习总结、还仪器。

2.测区概况:

我们分到的B测区和F测区,B测区是我们学校由教学1号楼和2号楼和1号大课室和一块草地组成的B区,F测区是行政楼和对面半块山地。在碎步测量中,B测区主要测量:房屋,柱廊,楼梯,道路,路灯,草地,花圃,井盖等,在上下课期间会形成密集的人流,阻碍我们测量工作;山地主要测量:山地等高线,花圃,树林,石路等,山地的草木茂盛导致通视困难和难于踏进去立镜,要拿木棍开路。

3、作业方法: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CASS绘图

(1)先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工作: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全站仪的检验、校正和设置。

(2)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①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

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瞄准水准尺读取上中下丝,记录并检核数据。②全站仪大致(架头)对中整平,用光学对中器(三个脚螺旋)调到对中;粗平,伸缩脚架使圆气泡居中;精平,三个脚螺旋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精确对中,平移基座;精平,精对中,瞄准棱镜中心测量,记录并检核数据。

(3)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导线测量):①坐标系统:西安80坐标系;

85高程基准。②选点:选出一条至两条约1km以内的附合或闭合导线。导线点在土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方便安置仪器,通视良好,便于施测碎部。③如不是校内已有的控制点,立即打钉或者打木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作标记,写上四位数的标号。

(4)地形图测绘:①大比例尺传统地形测图主要选用经纬仪测图法(配

合半圆议)进行。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进行。测图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②数字测图:实习测图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的全站仪来采集数字测图。成图软件采用CASS7.0。碎部点坐标测量采用极坐标法,也可采用量距法和交会法等,碎部点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4、技术要求:

我们结束了为期三周的数字测图实习。时间匆匆转眼间,我们已经完成实习的任务。然而,这次实习让我学习了很多东西,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总之,此次实习与之前课堂实验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组织更加严密,整个实习从我们所学的课堂知识出发,依据我们上学期进行过的控制测量为基础。让我们有了很大的学习空间与操作空间。而且地点设在野外,这样更加贴近现实。也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这次实习让我们对全站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这此实习中,还存在心思不够缜密,思想不够集中这样的现象。在整个实习中我们的心思没有真正的、主要的放在实习上,这导致我们没有太多认真的思考有关实习的问题,这自然也导致了我们不会抓时间去钻研专业问题。在整个实习中这虽然不会很明显的被老师发现。但我想这也是导致后面实习一系列问题的一个因素。有时候也想偷一下懒,干累了就想回去休息。其实我也知道,这些在我们测量工作中是绝对不可以有的。因此,这也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还要加强对这些方面改善的培养。

在这次实习中,首先我们有一个大概的流程

1.数字化测图的准备工作(测区资料收集、设计、设备软件准备、计划等);

2.控制测量;

3.外业测绘;

4.内业图形编辑(包括常用编辑、图形分幅、图幅整饰等);

5.成果归档(图件储存备份、输出、入库等)

用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

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通过这三周实习的检验,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当我们进行碎步测量时,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但仪器的坐标系与实地坐标

系不一致,测出的坐标与实地明显不一致。我们通过瞄准后视点或输入方位角,使仪器的坐标系与实地的坐标系一致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记错,导致需要返工。记错会影响到计算出来的坐标,于是我们一个点都读两次,从而避免出现错误导致返工。通过实习让我知道了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分工十分明确,由于大家心中都有一种不想多干的感觉导致我组配合十分不默契,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员自己交流,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本次实习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以前经常听到团队精神这个词,但是从实习中发现每个人在团队中都起着不同的作用。虽然这次实习中我感觉自己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我很不满意自己组员的协作精神。大家只有配合好,才会在测量中更加有效、更加迅速。

实习虽然已经结束了,我们的实习任务也已经完成了。但从在此实习中,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我觉得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

1、不断学习知识,加强专业文化的修养

通过这此为期三周的实习,通过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让我越来越明白学习是一个永不能停止的事情。它是我们的人生任务。只有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这行的测量工作是一个高精度、高质量的活。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牢固,更丰富。这样我们才有基础去加强专业文化的修养,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做好一个合格的甚至更加优秀的测量人。这些除了牢固的知识外,当然却不了测绘精神。保持好吃苦耐劳,努力奋斗的精神。

2、经常探索问题,培养解决事情的能力

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应该时刻去探索问题,努力培养自己解决事情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以后自己在工作中能力的体现。工作的完成这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遇到问题时切不可回避,要想尽办法去解决,从而去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欣赏别人,保持团队合作的精神

进大学以来,接触专业知识以来,我们共进行了连成专业实习。通过这两次实习,也通过从一些学长和老师听到过。我们这一行实行的是团队作业。这肯定要求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要懂得相互宽容,相互帮组。同时,让我也明白学会欣赏别人的重要性。一个团队里,肯定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有的缺点。如果我们能主动的去欣赏别人,这会让我们加强团队的合作精神。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实习开始的几天,我们测得比较慢,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速度加快了不少。在后面的碎步测量中,开始的时候我们对于跑点还不熟练,测起来比较慢也比较繁,测了几天才一两个测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熟练了跑点,尽量用最少的点把地物准确测绘出来。之后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感觉也越来越轻松。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不少东西,也提高了我们的测绘能力。

三周实习已经落下帷幕,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大雨倾盆、细雨微风已经全部过去。我们只在那里留下过脚印和汗水。但带给我们的有太多太多。我想这些经验会让我们终生受益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然而我们不能有效地解决。我们希望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 篇8

时间:9月1号-9月30

姓名:李

学院:测绘学院

年级:09测11

指导老师:韩奎峰 数字测图 实习报告

一、前言

实习时间:9月1号---9月30号

实习地点: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测绘实习基地

实习内容: 1.测区踏勘与技术设计

2.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3.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4.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5.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6.测量成果、成图的检查与验收

7.成果验收

8.图纸输出

9.技术总结

10.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任务:测绘1:1000数字地形图一幅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校区测量实习基地,与泊客街、南京路、同昌西路相接。测区内地势起伏较大,道路交错曲折,人流量大,新老房屋交替,并伴有再建工程,规划不整,测量任务艰巨。

组员组成组长:陈良浩

副组长:王 帆

组员:李 翔

吴 凤

史夏杰

实习进度:9月1号---9月2号为实习动员及测区踏勘 9月3号---9月5号 图根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推算检核。9月6号---9月7号 水准测量

9月8号---9月24号 测区内碎部测量工作,CASS成图。9月25号---9月27号CASS成图最后的收尾工作。9月28号测绘实习理论考核

二、实习内容

1、测区踏勘、选点布网

(1)、测区概述

本测区位处泊客街与步行街之间,南至同昌西

路,北接师大校区。东西高差十米,树木环生,房屋交错复杂,新老交替,道路纵横百合,车辆行人川流不息,恰值新生报到,广告宣传,商店小铺比比皆是,给测量带来很多不便,困难丛生。

(2)、选点布网

由于测区附近的高级控制点已被破坏,故用RTK打了两个点作为已知点,并沿测区外围布设7个图根点。由于测区道路曲折,在泊客街为了使前后图根点能通视,两点间的距离较近,二在南京路两点间的距离较远,并且观测时人流影响很大,很难快速测完一站的数据。所以我们将观测时间定为正午人少时。同时测区内有一小区孤立,故用RTK打了四个点作为已知点,没有布设导线

2、图根控制网外业测

全站仪为南方测绘公司生产的NTS-312R+全站仪,其性能指标如下:

测角精度 2 秒。测距精度 2+2PPM 3 本测区道路细密,故沿道路采用双测回法进行观测,前视为

棱镜,后视为花杆,取水平角、平距、高差、仪器高和棱镜高

架站后先后视瞄准花杆底部,盘左水平角置零,记录数据,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棱镜读取水平角并记录,再测取平距和高差,逆时针倒转望远镜时期处于盘右,再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棱镜读取数据,逆时针旋转照准部后视花杆,读取水平角,计算限差是否超限,并计算结果,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搬站。图根测量结束后进行内页计算,并同机算进行对比参照,得出图根点三维坐标。

三、碎部测量 数据采集作业过程:

遵循 “ 从整体到局部 ”、“ 先控制后碎部 ”“ 由高级到低级 ”、“ 步步有检核 ” 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

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地势,以避免经常迁站。2.架设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 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3.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轮流立镜。4.记录。

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150 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6、出现的问题

由于测区内树木很多,许多房屋碎部点无法立镜,有的需量距,有的要经内页绘图编辑才内完成,给内业带来大量作业

四、数字地形图的绘制

(1)、过程概述:绘图是在当天完成的碎部数据基础上结合草图进行 5 绘制的,做到测多少绘多少,当天工作当天完成。具体绘图过程如下:一>、数据下载 二>、展点 三>、图形编辑 四>、注记 五>、图幅整饰

(2)、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 DAT 文件的建立:将全站仪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利用NTS-TRANSFER_V1.7软件将其转化成CASS能识别的DAT文件 2 .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 野外测点点号 ”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运用绘图工具进行相应点的图形编辑,并注记,完成绘图。(3)、注意事项

使用的是CASS7.0版本,绘制图形时要时刻结合当天的草图绘制,要熟悉CASS环境和快捷命令,熟练使用地物符号,特殊情况要合理妥善处理,如道路边界线的重合时要以主要线路为主,次要的要适当偏移等

五、实习体会

一个月的测量学实习结束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学到 6 了很多东西,感触也颇深。首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平时上课老师理论知识讲得很多,可是测量学是一门偏重实践的课程,纵使那些操作步骤已经烂熟于心,实际操作时也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而且有些知识很抽象,不易理解,学起来也很枯燥。但通过这次实习,原本很模糊的一些概念得到了理解。其次,是小组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测量工作的精密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细部问题而导致误差超限,面临重测的现实,所以说做测量实习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最后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测绘工程数字测图论文 篇9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1概述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内容有: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It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澳l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在我国G P 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 P 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 Ps技术。随着D G P S差分定位技术和R 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 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微 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GEOMAP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经 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 0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滩以推广应用,只有依自己研究开发。1987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80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贯 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1500。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2l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线 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业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篇10

数字化测图在地籍补测中的两种应用技巧

对地籍测量外业设站错误及新增地物补测时,待测地物附近没有控制点时面临的问题提出两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作 者:杨明存 YANG Ming-cun  作者单位:潞西市国土资源局,云南,德宏,678400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9) 分类号:P2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   地籍补测   AutoCAD   测站错误  

《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篇11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综合,一方面研究动物生长发育中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是后期动物生产各论课的铺垫。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掌握一些必备的动物遗传实验技术和育种实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遗传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动物生产各论课的学习及从事相关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品种、品系、性能测定、选择差、选择反应、育种值、选配、近交、杂交、专门化品系、杂种优势、遗传多样性等动物遗传育种学基本概念;

2.深刻理解遗传学三大遗传定律,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遗传参数估计,品种标准,生产性能测定,选择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育种值估计,品种选配与亲缘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3.熟悉动物染色体核型、遗传定律验证及其实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参数计算,常见家畜品种的特征和生产力类型,熟练掌握系谱编制、综合选择指数制订、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制订、个体选配等必备的家畜育种措施;

4.能运用遗传学定律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评估动物群体的遗传结构,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育种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育种措施,并能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动物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绪论(1学时)

(1学时,了解)

1.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2.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 3.动物遗传育种学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第1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关系,显性原理,复等位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定律;难点是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与验证,互换率计算与三点作图。

1.1 几个基本概念

(2学时,理解)1.1.l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1.1.2 显性效应及原理 1.1.3 复等位基因

1.2 分离定律

(4学时,掌握)1.2.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2.2 分离现象的假说与验证 1.2.3 分离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自由组合定律

1.3.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3.2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3.3 自由组合定律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连锁定律 1.4.1 连锁与互换 1.4.2 互换值的测定

1.4.3 基因定位和遗传连锁图谱

第2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难点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

2.1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2学时,掌握)2.2 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 2.3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3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

3.1 数量遗传的遗传

(2学时,掌握)

3.1.1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特征 3.1.2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3.1.3 数量性状表型值与表型值方差的剖分

3.2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2学时,掌握)

3.2.1 遗传力的概念 3.2.2 遗传力的估测方法 3.2.3 遗传力的主要用途

3.3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2学时,掌握)

3.3.1 重复力的概念 3.3.2 重复力的估测方法 3.3.3 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3.4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3.4.1 遗传相关的概念 3.4.2 遗传相关的估测方法 3.4.3 遗传相关的主要用途

第4章

家畜的起源、进化与品种(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家畜的驯养与驯化,家畜在驯化下的变异,品种的概念及标准,家畜品种的分类;难点是家畜品种的概念及标准。

4.1 家畜的遗传与进化

(2学时,理解)

4.1.l 家畜的祖先

4.2.2 家畜的驯化及其在驯化中的变异 4.2 家畜的品种

4.2.1 品种的概念及标准 4.2.2 品种形成的条件 4.2.3 品种的分类

第5章 家畜的生产性能测定(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和方法,性能测定的形式;难点是性能测定的方法。

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1学时,理解)

5.1.1 性能测定的概念及重要性 5.1.2 性能测定的目的和内容

5.2 性能测定的形式

(2学时,掌握)

5.2.1 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5.2.2 大群测定与抽样测定 5.2.3 个体、同胞与后裔测定

第6章 选择的原理与方法(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质量性状的选择,数量性状的选择反应及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显性基因的选择方法,选择反应及提高选择效果的措施,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

6.1 选择的概述

(2学时,理解)

6.1.1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6.1.2 人工选择的实质与作用 6.1.3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选择的区别

6.2 质量性状的选择

6.1.1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6.1.2 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6.3 数量性状的选择

(3学时,掌握)

6.3.1 选择差与选择反应

6.3.2 选择反应的影响因素 6.3.3 相关性状的选择反应

第7章

个体的遗传评定(5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育种值估计原理,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制订,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难点是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相关性状的选择指数制订,BLUP法估计育种值。

7.1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1学时,掌握)

7.1.1 育种值的概念及实质 7.1.2 育种值估计的基本原理

7.2 单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掌握)

7.2.1 单一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 7.2.2 多种亲属信息来源的育种值计算

7.4 多性状的育种值计算

(2学时,理解)

7.4.1 综合选择指数与简化选择指数

7.4.2 不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7.4.3 相关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制订

第8章

个体选配(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同质、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难点是各种类型选配的实质,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的计算。

8.1 选配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2学时,理解)8.2 品质选配

8.2.1 同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2.2 异质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3 亲缘选配

8.3.1 近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3.2 杂交选配的实质及用途

8.4 近交系数的计算

(1学时,掌握)

8.4.1 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8.4.2 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8.4.3 亲缘系数的计算

第9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品系培育方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杂交育种的步骤,畜群杂 交改良方法;难点是群体继代选育法,专门化品系结构及培育方法,杂交育种与杂交改良。

9.1 品系培育的概念与发展

(2学时,掌握)9.2 品系的培育

9.2.1 系祖建系法 9.2.2 近交建系法 9.2.3 群体继代选育法 9.2.4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9.3 品种的培育

(2学时,掌握)

9.3.1 杂交育种方法分类 9.3.2 杂交育种步骤

9.4 畜群的杂交改良

9.4.1 引入杂交及其注意事项 9.4.2 级进杂交及其注意事项

第10章

杂种优势及其利用(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杂种优势的来源及度量方法,杂交方式,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环节;难点是杂种优势的计算,杂种优势效果的预测,配合力测定。

10.1 杂种优势概述

(1学时,掌握)

10.1.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0.1.2 杂种优势学说 10.1.3 杂种优势的计算

10.2 杂交的方式

(2学时,掌握)

10.2.1 固定杂交方式 10.2.2 轮回杂交方式

10.3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10.3.1 亲本群的选择 10.3.2 杂交效果的预测 10.3.3 配合力测定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专题讨论,课程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专题讨论(40%),闭卷考试(60%)。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1] 吴仲贤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 李宁主编,《动物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4] 张沅主编,《家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张劳主编.动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6] 刘榜主编.家畜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

[7] Bourdon RM.Understanding Animal Breeding.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 Inc.2000.[8] Spike PL.Applied Animal Breeding.Iowa State University.2002.[9] Sharpiro LS.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Prentice Hall, Inc.1998.[10] Stufflebeam CE.Genetics of Domestic Animals.Prentice Hall, Inc.1989 [11]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 group http://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与里方法 篇12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标明确 流程清晰 预设充分

意图明显 行文严谨 回顾全面

⑴教学内容。

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信息窗)第几页。

⑵教材简析。

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

⑶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⑷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5)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

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

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5. 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

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上一篇:六道河学习心得下一篇:预备党员入党思想汇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