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总监的价值管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金融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新命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务总监的价值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总监的价值管理论文 篇1:

财务总监如何在企业的价值管理中发挥作用

摘 要:作为财务总监,要做的事很多,不能平均对待,应抓重点,才能发挥其领头作用。简要说明财务总监在企业的价值管理中要着重做好的六方面工作,每一方面都能使其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对企业的贡献是巨大的。

关键词:价值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资本结构管理

财务总监,或财务副总,或总会计师,有其规定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如:负责财务团队管理,财务体系的规划、发展、监控,设计并制定结算体系,成本控制,负责制订中长期财务计划、年度预算并监督执行,对外的政府、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的协调,财务报表签发等,有些是硬性规定的工作,具有消极被动的性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总监,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除完成基本的事务外,用大量时间精力于企业的价值管理上。

古语说得好,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财务总监,作为本公司财务人员的灵魂,本公司财务信息中枢,就应明白,财务管理不是为管理而管理、为预算而预算、为考核而考核,会计工作不是为核算而核算、为报表而报表,而是要将资本的保值增值贯穿于全过程,将抵御各种风险使之在风险和价值平衡中最优化的过程。

营利企业的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加值的增长。而实现它的手段,是企业的业务,是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是生产领域管理的内容;增加销售量,维持合理的售价水平,及时收回货款,提高生产资金周转速度,是销售领域管理的内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的理财能力,防范财务危机,正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是一体化的,协同行动的。在这方面财务总监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基于未来各种业务中的投入产出的价值规划、计划,是对未来一定期间企业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的具体的谋划,而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经营而经营;要根据公司战略、方针目标,将指标层层落实到各单位、个人,将人力、财力、物力在各业务单元上分配,形成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它是各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制订科学的预算并严格执行之,能使企业经营按预定轨道运行,不至于盲目扩张、盲目投资,不至于偏离其战略目标;能使人财物在各环节合理协调配置,不至于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因而避免损失浪费和经营无效、经营失败等极端不利情形出现。财务预算包括了现金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为日常业务运行提供财力保证,为利润目标实现提供指导纲领,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规划文件。具体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时,宜使用滚动预算,使生产经营均衡运行,避免前松后紧等不利现象发生。

二、投资管理

投资分为实业资本投资与虚拟资本投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譬如,投资于实业资本的企业上市,其资本被证券化,成为了虚拟资本;而投资于虚拟资本的证券,超过了控制权,其实际的企业就可接管过去,成为其子公司,构成企业并购,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转化为实业投资。出售、并购企业要根据公司战略、行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决定。价值评估要根据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来进行。在并购企业时要注意:对可辨认资产估价不可过高,要按市价或净现金流现值或重置成本评估;对无形资产估价也要科学合理;要充分估计到并购后企业整合在企业文化、技术、工作流程、业务上的难度,保证并购成功,发挥各方面协同效应,取得协同价值。在出售企业时,要充分评估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如土地使用权、地下矿藏、商誉、专利技术等。并购企业中价值巨大增值的案例是不少的,证券投资中的利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更新、扩建、技改创新项目对增强核心竞争力有作用,对获得超额价值有影响。另外,对于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影响在各项决策中要充分予以考虑,在业绩考核与评价中要科学地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资本结构管理

资本结构指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在总资本中各自的比重情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出于对利息成本可以税前扣除的优惠的考虑,同时又要考虑能借到资金的最大额度与使用效果,也涉及利润分配政策。

四、套期保值管理

由于企业所需原材料与生产的产品价格,会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波动,有的会波动很大,就会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导致成本预算或销售收入预算及利润预算无法完成,财务状况陷入困境。在没有套期保值下,人们只能对此处于“必然王国”状态。然而,一旦严格使用套期保值工具,就能将波动很大的价格市场,化为波动很小的价格市场,在方向判断正确下,其效果比正常市场情况好很多。对于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波动,也可采用远期合同等手段防范它们的风险。套期保值管理中,要执行铁的纪律:交易方向相反原则;商品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商品数量相同或相当原则;交割日期相同或相近原则。对于实行套期保值没有现成条件的,可以构造资产组的方式来类似操作套期保值管理,即广义套期保值管理。这对于防范市场风险有重要意义。

五、税务及优惠政策利用管理

精通税法、合理避税、充分利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各方面,包括财务管理各方面。如税法认定折旧可以税前扣除,对更新、租用还是维修固定资产的决策有影响;自主研发项目形成无形资产税前抵扣加计50%,对自主研发还是外包研发的决策有影响。在一些开发区的税收优于一般区域的税收,对项目设在原处还是设在开发区的决策有影响;自然灾害发生时,一方面,参与财产保险的情况下,可获得一定比例保险赔偿,因而要对相应财产统计;另一方面,有的可获当年免税优惠。一些出口企业能获得出口退税利益,对产品出口还是就地销售的决策有影响。对税务政策的变动,要有灵敏的反应。如今年的个税改革,就将起征点改为3 500元,9月1日起实行,由9级调为7级。在代扣个税时就要调整相应的系统。这对于职工获得实惠,在工薪上不影响正常成本决定增加多少的决策有影响。还有,最近出台的《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6项金融措施与3项财税措施、《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年免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1月17日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上海试点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上述行业分别适用11%和6%两档低税率。

六、风险防范与管理

一个企业无论多么有利可图、盈利能力有多大、成长速度有多快,如果不重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都很可能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了。这样的案例太多了。以马航MH370为例,这是今年以来至今仍扑朔迷离的事件,它的严重性足可使马航破产。导致原因之一,就是风险防范与管理没有被相关高层重视和付诸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制度。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危害性风险。按其来源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企业的外部风险来自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包括外部环境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目标的影响,如社会政治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技术革新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环保标准、利率汇率税率风险、自然地理环境风险、灾害风险、国际恐怖、军事冲突、所在国政策取向与有关政策限制。企业的内部风险来源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活动。企业决策的风险一方面表现在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中。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来自企业的各个流程和各个部门。但是在稳定的环境下,以中国国家环境为参考,法律、法规、制度与环保标准风险显得不一般。因为违反之很可能就意味处分与罚款,就是直接的损失,或引起长期的潜在损失。比如,一些休闲、浴足、洗浴、理发、温泉、酒店、宾馆等行业为招揽生意、迎合顾客不当需求而从事不法经营并牟利,就不免受到法律制裁,导致关闭;有的冶炼、造纸等行业不重视劳保、环保措施,排出严重污染气体,连操作人员都在短期就患上肝肺等疾病;河水浑浊成为红色不再清澈,周围居民有相当部分不治患者与之有直接的关联。这些直接间接的破坏活动,不是用破产能了结的问题,必须严加整顿,不达标不生产不营业。因此,诸如此类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的必要性,是毋庸多言的。应对风险的策略有规避、分散、转移、接受,在实务操作中,要权衡利弊而灵活运用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5]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教材编写组.高级会计师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八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EB/OL].

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iew...,2012-07-23.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EB/OL].腾讯财经,- finance.

qq.com/a/201...,2011-10-12.

[8]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1]104号)[Z].2011.

[9] 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EB/OL].www.chinatax.gov.cn...466.html,2011.

[责任编辑 仲 琪]

作者:曾招发

财务总监的价值管理论文 篇2:

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金融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新命题。 当前, 新三板挂牌企业多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 它们在进行市值管理时面临以下困境: 企业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不够完善, 影响价值创造和评估; 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 不利于内在价值的合理表达;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 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发挥。 提高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水平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使企业获得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更合理的估值; 建立产融互动格局, 培养有效的传播力量, 使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 完善交易转让制度与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提高市场流动性水平, 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新三板;中小企业;市值管理;公司治理;产融互动;流动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速渐缓, 到2013年开始步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 与此相伴的是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趋势下所出现的两难困境:一头是由投资渠道狭窄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所催生的地产泡沫、股票估值畸形;另一头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时, 宏观层面的难题是各部门杠杆率持续升高, 各类风险积累面临集中释放的可能[1] 。 为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为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 为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揭牌, 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新三板扩容后, 由于其挂牌条件宽松, 无盈利指标要求, 挂牌中小企业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12月31日, 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691家。 但多数挂牌企业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團队建设、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参差不齐。 且相比A股市场,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 交易活跃度不高。 大多数中小企业虽已挂牌但对资本市场比较陌生, 没有实现融资需求, 不能将创造公司利润的产品市场与创造公司市值的资本市场协同起来, 因此, 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 市值管理极为重要。

国务院于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首次从资本市场顶层制度层面确定了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020年开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蔓延全国,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度, 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 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沉重的现金流压力、严重的融资困境与经营危机。 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中小微企业, 此时应充分利用好新三板这个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资本平台, 借力资本市场, 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 挂牌企业应通过提升市值管理水平, 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匹配程度, 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提高实体产业的融资效率、优化内部管理水平、创新业务模式, 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的成长质量和更优质的发展空间, 实现产业与资本的相互共生与长期驱动, 进而推动自我成长能力的不断提升。 因此, 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问题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市值管理与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

1. 市值管理的内涵。 市值是企业内在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得到的溢价, 这种溢价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2] 。 施光耀等[3] 认为,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公司内在价值能适当反映在其交易价格中, 公司更关注其经营管理实践基础上的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管理相对盛行。 在新兴资本市场中, 市场有效性程度低, 市值不能准确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因此新兴市场上的公司需要进行市值管理。 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出现市值管理的概念,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市值管理的内涵。

(1)市值管理是公司内部可持续的动态管理。 通过主动管理与上市公司市值密切相关的因素, 在争取市值最大化的同时, 使市值与公司内在价值相一致, 或实现市值与公司内在价值及时匹配和动态平衡的目标。 夏鑫等[4] 从权衡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 认为市值管理是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管理。 通过不断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及价值创造能力, 并通过适当的价值经营手段和价值实现途径, 实现公司内在价值可持续增长并与市值恰当关联。 陈雁龙、胡玉涵[5] 指出, 就上市公司而言, 市值管理是强化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互动, 促使市值向真实价值回归, 二者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于军[6] 认为,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协调统一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张子余等[7] 指出, 市值管理不同于股价操纵, 市值管理的目的是最大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 使公司内外价值融合统一, 持续健康增长。

(2)市值管理是公司的战略管理行为, 对上市公司具有全局性意义。 上市公司的经营目的在于通过经营管理、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系统方法, 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指出,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 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 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8] 。 于军[6] 认为, 市值管理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低估公司市值时, 公司为修复市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偏差而采取的措施;另一类是受投资者情绪、宏观因素、政策因素等非基本面因素影响, 管理层相机决策使股东价值短期内实现最大化。 马永斌[9] 认为, 高效的市值管理是在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时, 综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 使得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统一协调, 并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3)市值管理是对投资者预期的管理, 依据公司的“市值信号”, 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建立正向、稳定、前瞻的信息传导沟通机制, 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 提升企业声誉和影响力, 使公司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溢价。 曹远征[10] 指出, 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不一致, 会形成市场价格波动, 所谓市值管理就是管理这种波动, 使企业树立稳定向好的市场形象, 进而有利于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战略的实现。 Copeland等[11]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公司长期预期收益率的变化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当期收益所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说明若公司未来现金流符合投资者预期, 会实现公司市值的稳定持续提升。

(4)具体就管理实践而言, 市值管理包含三大环节。 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市值管理包括价值创造(核心)、价值经营(方式)、价值实现(体现)三个环节[4,8,12,13] , 并认为只有这三个环节紧密关联和依托, 才能获得市值管理的实效。 陆正华、郭文生[14] 以杰赛科技为案例, 探讨了基于价值驱动的市值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价值支持——价值驱动——价值实现”为路径, 该路径本质上也是市值管理“三大环节”的体现。 李旎等[15] 以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 认为其市值管理重点应落在价值经营与价值实现上。 价值经营应关注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间的偏差, 相机抉择, 最终实现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 积极有效的市值管理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平抑市场波动。

综上所述, 市值管理是价值管理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应用。 大多数学者以我国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问题。 市值管理是公司内部可持续的动态管理, 其直接目标是使股价能正确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市值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公司治理手段与资本运作工具, 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它是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行为, 对上市公司具有全局意义。 市值管理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 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 打造企业持续向好的发展前景。 市值管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三大环节。 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应更关注价值经营与价值实现两个环节。 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有助于其平抑市场波动, 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正向溢价协同。

2. 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的界定。 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的增长, 新三板迅速在资本市场上积累了非常庞大的市值规模。 2018年年末, 新三板的总市值为3.45万亿元, 相当于8%的A股市值(2018年A股市值总规模达到43.35万亿元)。 新三板的“类注册制”设计以及低门槛的挂牌条件, 给予企业很大的价值增值空间。 2018年新三板市盈率为20.86倍, 同年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为32.1倍, 新三板的市盈率相比创业板偏低, 说明新三板市场有很多企业的内在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些优秀企业值得被进一步挖掘和投资。 目前对市值管理的探讨多集中于我国A股市场, 而新三板1万多家企业与A股市场3800多家上市公司相比拥有不同的流动性、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不同的企业、行业成熟程度。 因此, 新三板的市值管理相比A股市场的市值管理应体现不同的关注重点, 其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

我國A股市场上市公司发展成熟度较高, 规模较大, 公司治理较为规范, 市场投资者规模庞大, 采用连续竞价交易方式, 市场流动性充裕, 因此A股市场的市值波动较大, 其市值管理更关注价值经营与价值实现环节, 从而平抑市场波动, 实现公司价值的稳定持续提升。 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成熟度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表现出成立年限短、挂牌年限短、轻资产、非国有等特点[21] ), 创新性高, 规模小, 公司治理规范度不高, 市场投资者规模小, 采用做市商交易方式与集合竞价交易方式, 市场流动性不足。 其市值管理更关注价值创造与价值经营环节, 以提升挂牌企业成长质量, 并让资本市场肯定企业的基础条件, 达到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循环。

现有文献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的研究相对匮乏。 而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探讨其挂牌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新三板市值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回归企业市值产生的本源(创造价值), 其首要目标是让市场价值尽量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体现价值)。 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不是操纵股价, 其核心是提升挂牌企业的质量, 为股东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发挥好市值管理的作用有利于挂牌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

新三板市值管理也包括三个环节: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 其中, 价值创造是新三板企业的基本面, 价值实现是新三板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 而价值经营可视为一个中介变量或者传导路径, 它决定了新三板企业的内在价值能否通过市场价值得到合理有效的表达。 因此, 新三板市值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内在价值(价值创造)和内在价值的传导路径(价值经营)。 价值创造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本源, 即新三板企业作为主体获得资金后,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价值经营包括分析师关注、新闻媒体报道、公司路演、信息披露等内容, 以期让投资者认识、认同、发现企业价值。 综上所述, 新三板市值管理应关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经营能力。 企业业绩良好且形成稳定的利润, 同时资本市场给出较好的评价和预期, 能缩小新三板企业交易价值与实际经营价值之间的偏差, 而良好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经营能力有利于挂牌企业合理正向溢价的形成。

3. 新三板挂牌企业实施市值管理的必要性。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是在经济金融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新命题。 新三板企业实施市值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企业层面。 研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 有利于完善中小微企业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从而提升其融资能力和发展质量。 新三板面向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这部分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达不到上市条件, 但自身又具有融资需求。 现阶段, 具备以上特征的企业数量庞大。 从实践来看, 研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 建立稳定和提升企业市值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挂牌企业资本与实业相结合, 有利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的培养, 便于企业获得融资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第二, 资本市场层面。 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强调创造价值、体现价值。 挂牌企业基本面向好, 且内在价值在资本市场得到合理的呈现和溢价, 会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进而提高新三板市场的有效性。 新三板是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基座, 其挂牌企业是中小板、创业板的后备企业资源, 新三板做好市值管理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 宏观经济层面。 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 降低各部门宏观杠杆率, 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持久的动力。

第四, 政策制定层面。 新三板的发展与成熟还需经历漫长的过程, 期间会不断出台新政策。 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 包括允许创新层企业进行公开发行, 设立精选层, 建立转板上市机制等, 旨在切实提升挂牌企业质量, 增强新三板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对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的研究要随着政策的推进不断深入, 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1. 价值创造:企业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不够完善, 影响内在价值的创造及评估。 相对A股市场而言, 新三板挂牌条件宽松, 对挂牌企业的资产、股本、主营业务、盈利指标等均无限制, 因此, 挂牌企业的数量以较快的速度超过上市公司, 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发展最快、挂牌公司数量最多的一个板块。 但由于没有财务和规模条件的限制,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质量差异较大。 2018年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平均营业总收入为1.895亿元, 平均净利润为737.882万元, 相对于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营业总收入为119.891亿元, 平均净利润为10.018亿元), 新三板挂牌企业是真正的小规模企业。 小规模企业, 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其公司治理不够完善, 往往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形同虚设、未有效执行等问题, 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与效率, 不利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在我国, 中小企业往往崇尚家族治理、很难信任外人, 图2反映了2014、2016和2018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东人数占比分布情况, 可知大多数新三板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 许多创始人(管理者)为了稳定股权结构不愿意交易, 导致企业公众化程度低的同时, 影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和评价。 一部分中小微企业主要依靠创始人与高管的个人能力进行管理, 缺乏有效的科学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薄弱, 会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当前阶段新三板的信息披露制度, 依托于主办券商对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业务办理所进行的事前审查(即持续督导和自律监管)及股转系统的事后审查, 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程序都得到了简化, 新三板公司的信息披露标准远低于上市公司。 较少的信息披露, 增加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道德风险和估值难度。

2. 价值经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溝通能力, 不利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合理表达。 新三板挂牌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 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新三板企业不能有效地将实体产业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许多新三板企业家以为挂牌新三板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他们对资本市场并不熟悉, 也缺乏资本运作方面的知识,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他们依旧和从前一样仅关注业务、技术等实体事务, 在资本市场缺乏策略运作。 实体产业和资本市场脱节, 产业层面没有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更有效率的融资, 资本层面没有依靠实体产业获得更高、更合理的估值。 即便在新三板完成一两轮定向增发, 由于未形成资本驱动的公司战略, 未形成产融互动的发展格局, 资本市场也未必会持续地关注。

第二, 新三板企业不能有效地与投资者进行沟通。 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总体行业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为:制造业占比约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约20%, 其他17个行业合计占比近30%。 这说明:①新三板企业存在明显的同质化趋势(制造业和信息业占比达70%), 面临以下难题:如何在同类型公司中脱颖而出、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如何将公司业务用资本市场的语言描述给投资人?如何向资本市场有效地传播公司战略? ②挂牌企业的行业分布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占比50%左右),说明我国当前“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尚未发生改变。 这与新三板市场定位不符, 不能有效发挥新三板市场对产业的引导作用, 也不能有效发挥战略新兴产业主题所带来的市值增加效应。 此外, 对于新晋为公众公司的新三板企业而言, 它们还面临较大的人才障碍, 如财务总监、董秘、证券分析师等不仅在数量上稀缺, 在实操经验和知识模型方面也存在不足。 资本运营团队和专业证券人才的缺乏使得新三板企业在面对融资、投资、并购等实务时仍然一头雾水, 从而很难建立企业市值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

3. 价值实现: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 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当前新三板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市场流动性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从市场总体换手率来看, 2013 ~ 2019年新三板市场换手率呈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 意味着新三板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低, 流动性逐渐枯竭。 新三板与沪市主板A股、中小板、创业板相比, 其历年市场总体换手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图4所示), 说明新三板相比A股市场流动性不足, 交易活跃度不高。 许多新三板挂牌企业形如“僵尸”, 自挂牌以来就没有发生过交易。

其次, 投资者数量的差异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新三板市场面临流动性困境。 A股市场有大量的散户投资者, 造就了A股市场充裕的流动性。 由于新三板的投资门槛比较高, 新三板市场无论个人投资者数量还是机构投资者数量都远远赶不上沪深股市(如表所示), 与A股市场相比投资人数量的差异也导致了新三板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的局面。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差, 意味着投资者退出和变现的难度会加大, 投资者的投资动力会减弱, 企业发行的意愿会降低, 进而加剧流动性的不足, 形成一个负面循环的过程。 已有研究发现, 市场对股票的回报率取决于股票的市场流动性。 如果市场流动性太低, 大量投资者不愿交易, 会贬损股票的估值 [16] 。 市场流动性的增强会提升股票价格, 公司出售股票会从未来流动性的改善中受益[17] 。 杨刚、高飞和张梦达[18] 也发现, 与创业板相比, 新三板股票价值受流动性的制约而被严重低估。 因此,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得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19] 。

四、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值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基本面。 新三板企业市值管理并非短期内操纵股价、提升市值的手段, 而是综合运用公司治理方法和資本运作工具, 从企业战略高度长期地惠及全体股东的行为。 李旎等[20]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市值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治理效应, 且这种治理效应在民营企业以及产品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新三板企业在主办券商的协助下, 应主动梳理历史财务信息,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然后切实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有监督、有记录、有反馈。 鉴于PE、VC机构投资介入新三板企业会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 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新三板企业应改善股东结构, 积极引入PE、VC等战略投资者, 摒弃只想获得资金支持, 不愿接受PE、VC投资者管理的家族企业文化理念, 要充分利用PE、VC机构的社会网络资源[21] 。 转变重技术、轻管理的管理观念, 改善规范意识滞后的治理模式。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改善企业经营基本面, 进而资本层面可依靠实体产业的改善获得更高的估值, 从而引导更多的资源注入实体产业, 形成“企业治理规范→产业运作良好→公司估值提高→更多资源流向实体产业……”的良性循环。

新三板市场是一个“类注册制”市场, 其核心是“诚信问题”。 在公司治理层面, 信息披露的质量反映企业的诚信水平。 企业应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尤其是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全面清晰。 同时, 应提高做市商的信息披露管理水平。 明确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归属及承担方式, 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完善的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挂牌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有利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对企业做出合理的估值与评价。

2. 建立产融互动格局, 培养有效的传播力量。 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言, 市值管理首先要沟通好产业和资本两个市场。 实体产业是企业的根基, 体现价值创造的核心内容。 在产业市场上, 企业家要做好产业和产品的规划经营, 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创利能力。 在资本市场上, 企业家要充分利用新三板平台所赋予企业的融资功能和股票市值优势, 根据企业产业规划目标, 适当进行增发、并购、重组等运作。 增发、并购、重组的每一次交易后, 资本市场都会对企业给出一个新价格, 不断走高的估值会推动公司总市值提高, 总市值提高又反过来支撑公司启动新一轮增发、并购、重组。

其次, 有效的传播力量也是市值管理的关键。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几千家同类型企业中想要做到脱颖而出, 需要企业积极地进行4R(投资者、证券分析师、监管机构和媒体)关系管理。 深刻理解自身的产业优势, 向资本市场清晰展示公司的业绩曲线和市值曲线的成长性。 善于利用股市周期, 通过股权激励、增减持、并购重组等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 应充分利用股票市场所存在的巴菲特效应, 吸引产业巨头(如BAT、万科、万达等)或者是产业影响力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关注或联合投资, 吸引知名投资机构(如中金公司、红杉资本、国投创新等)的关注和投资, 吸引明星个人加盟(如文化传媒板块中的明星演员加盟), 带动企业品牌价值的传播, 使企业更易获得资本市场的接受和认同, 进而为企业带来财富效应和价值增值。 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相关人才。 此外, 新三板应增强准入制度的方向引导作用, 使资源向新兴型、创新型、创业型产业倾斜, 使挂牌企业获得战略新兴产业主题概念轮动所带来的市值效应。

3. 完善交易转让制度与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充分发挥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 有利于新三板企业价值经营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实现目标的达成。 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新三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

首先, 完善交易转让制度, 构建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新三板在2013年推出时采用协议转让, 2014年8月25日部分企业试点做市转让, 2018年1月15日推出集合竞价交易。 截至2018年年末, 新三板有1086家企业采用做市转让, 9605家企业采用集合竞价交易。 当前转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做市制度的效率未得到有效发挥, 原因在于做市商与挂牌公司数量严重不对称; 二是集合竞价形成的股票价格不连续, 它们对新三板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改善有限。 故应完善做市商交易制度, 扩大做市规模, 引入非券商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入场做市, 打破券商的垄断地位, 形成竞争性市场。 进一步优化交易机制, 从而提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

其次, 新三板流动性的释放, 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加进入市场的投资者的数量。 新三板设置的投资门槛较高, 原因在于新三板市场风险高、不确定性大, 普通个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有限, 新三板设置较高的投资者准入门槛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 改善之道在于加强风险监控, 使降低投资者市场准入门槛成为可能。 还有对个人投资者的限制不该采取“一刀切”的制度, 应允许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一定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参与交易。 侯睿[22] 指出, 新三板应有合适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计, 既保障足够的适当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 又能恰当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另外, 机构投资者是成熟的市场参与主体, 其具备专业的分析团队、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真正的风险识别能力, 应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推进公募基金、保险基金和养老金入市。 新三板投资者数量的扩大将为市场引入流动性“活水”, 有利于提高企业估值定价的合理性, 从而形成更完备的价格形成机制。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曹文婷,杨志春.新时代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诱因及防控对策探讨[ J].征信,2019(5):73 ~ 79.

[ 2 ]   毛勇春.市值管理新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4 ~ 5.

[ 3 ]   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 J].管理学报,2008(1):78 ~ 87.

[ 4 ]   夏鑫,傅元略,常叶青.上市公司可持续市值管理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J].当代会計评论,2013(2):20 ~ 31.

[ 5 ]   陈雁龙,胡玉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机探究[ J].财会研究,2016(6):53 ~ 56.

[ 6 ]   于军.市值管理的学理基础与研究述评[ J].上海金融,2017(4):50 ~ 56.

[ 7 ]   张子余,刘帅,张健.论“市值管理”名义下“股价操纵”行为的治理[ J].经济体制改革,2017(3):147 ~ 151.

[ 8 ]   张济建,苗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J].会计研究,2010(4):82 ~ 88.

[ 9 ]   马永斌.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3.

[10]   曹远征.市值不是越大越好 还要看稳定程度.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0705/26/t20070526_11501585.shtml[EB/OL].2007-05-26.

[11]   Copeland T., Dolgoff A., Moel A..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in explaining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4(2-3):149 ~ 188.

[12]   刘国芳.市值管理应谨防7大误区[ J].上海国资,2007(5):30 ~ 31.

[13]   施光耀,刘国芳,王珂.市值管理在中国的来龙去脉——基于文献的综述[ J].市值管理,2007(2):1 ~ 12.

[14]   陆正华,郭文生.基于价值驱动的市值管理模式研究——杰赛科技市值管理案例[ J].财会月刊,2016(31):87 ~ 90.

[15]   李旎,蔡贵龙,郑国坚.市值管理的综合分析框架:理论与实践[ 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2):75 ~ 95.

[16]   Brennan M. J., Tamarowski C.. Investor Relations, Liquidity, and Stock Prices[ 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0(4):26 ~ 37.

[17]   Diamond D. W., Verrecchia R. E.. Disclosure, Liquidity,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1(4):1325 ~ 1359.

[18]   杨刚,高飞,张梦达.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与股权价值的关系研究[ J].学习与探索,2016(12):110 ~ 114.

[19]   何牧原,张昀.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兴起、发展与前景展望[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 (4):74 ~ 91.

[20]   李旎,郑国坚,于贝贝.市值管理与高管薪酬契约效率[ J].财会月刊,2019(6):27 ~ 34.

[21]   曹文婷.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作用机制、内生性及企业异质性探讨[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4 ~ 75.

[22]   侯睿.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研究[ J].西南金融,2012(2):54 ~ 57.

作者:曹文婷

财务总监的价值管理论文 篇3:

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探讨

摘要:国有集团的财务管理对集团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国有集团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集团;财务管理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政府、股东、债权人等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同时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集团公司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内部与外部的经济往来比较频繁,财务管理比单一企业复杂得多,也就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如何保证集团公司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完成资本保值增值,也就成了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

一、目前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监测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公司风险抵御能力低,决策者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走向显得茫然无措。更重要的是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培植核心竞争力产业、健全及完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面临或出现诸多困惑,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质量不高。集团公司由于属下成员企业众多,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在财务会计资料的准确、真实、及时以及完整性方面难以保持一致,集团公司财务信息资料收集的难度较大,行业跨度大的集团更是如此。同时,企业账实、账账不符以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就造成反映到集团的财务信息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存在一定差距,集团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将无法准确、及时地获取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造成了决策的滞后,甚至失误。

3、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我国目前不少的国有集团公司内部结构比较松散,各部门间业务相对独立,不管是集团内部经营活动还是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都缺乏全面的财务监督。财务控制基本集中在事后控制,而在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方面则比较缺乏。未能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对重大风险、重大决策、重大事件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等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

4、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较差。集团公司预算是在各下属公司预算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汇总得出的,下属各企业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集团公司整体预算的准确与否。而且每年的预算都是在年初时编制完成的,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各企业的经营情况也是千变万化,随时可能对经营目标进行变动调整,集团公司的调整却并不及时。

二、加强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

1、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财务管理从核算型职能向管理型职能转变

(1)全面实行财务预决算的计划管理职能。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经济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在明确经营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各环节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日常经济和评价工作业绩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2)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财务管理职能。作为集团企业的财务部门,为有效防范、化解资产损失的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结合《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的财务法规制度,确定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经营全过程的控制、监督、约束。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各级子公司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全部资产都纳入财务部门管理之中。

(3)切实加强对各级子公司的监管职能。为保证集团企业制定的各项财务制度和财务预决算计划等得以贯彻执行,各级子公司的经营责任考核指标完成是否真实,有否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等,必须履行严格的财务监督职能。

(4)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职能。财务部门应根据财政部颁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制定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规定,帮助各子公司正确理解和掌握统一会计制度的内容,准确地编制财务报表,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向经营者或管理者提出建议,并全面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会计质量,保证集团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更新观念,参与企业资本运作,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1)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转轨意识,提高理财工作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与财务工作休戚相关的企业环境,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人员要为各级领导提供会计信息,协调内部关系,这不仅要经常关注新的政策法规,拓展知识面,钻研业务,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技能,增强转轨意识。

(2)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各级子公司的财务监管,防止经营者不通过投资主体的同意,擅自以国有资产进行抵押、担保、拆借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承担连带责任,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经过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使企业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期,并将对外投资效益纳入经营者业绩考核;对没有达到预期效益,出现亏损局面,主要经营者必须向董事会作出书面汇报。在收益分配中,由于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利润分配合理,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3、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为集团企业的经营者提供企业经营决策依据

财务部门对各级于公司的会计信息数据的归类、分析,可随时准确及时地编制集团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通过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可以预测资金运动变化趋势,并作为会计决策的基础,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和资金最小化的目标。

三、加强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效益

1.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任何企业的利益具都有不确定性,也都存在着被市场竞争所无情淘汰的可能。国有集团公司要想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观念,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

2.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商誉、信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

3.现金流量观念。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集团公司应该特别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子公司现金收支的管理。

4.利润最大化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加强对各成员企业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加强对各成员企业利润的考核,确保成员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和集团公司利润最大化。

5.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二)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确保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完整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贯彻执行而必须遵循的制度。内部会计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控制体系。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集团公司就要合理设置会计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核心内容。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发挥。

2.授权批准制。授权批准制要求企业明确规定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批准制可以保证集团公司董事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权力。

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4.审计控制。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既是内部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企业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

(三)全面实行会计委派,是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

1.集团公司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委派到成员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其具体职责有:负责考核选拔将予以委派的会计人员,组织安排他们的业务培训和学习;负责定期听取委派人员的述职报告,研究解决委派人员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负责及时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汇报反映委派人员在各成员企业的工作环境,保护委派人员的合法权益;负责跟踪调查了解委派人员履行职责情况,按规定对委派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提出奖惩和续聘、解聘的建议。

2.集团公司赋予委派人员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权力。集团公司董事会应明确委派人员在成员企业的身份定位。我认为以“财务总监”的名义委派比较合适。规定财务总监属于成员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全面负责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参与有关财务活动的决策,并负责组织实施,有权制止任何人的财务违规行为。

3.集团公司保障委派人员在薪金福利等方面的待遇。为了保证委派人员工作的独立性,他们的薪金待遇由集团公司统一考核发放。应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复杂程度、难度和工作量,确定基本工资;根据实际工作表现确定考核系数发放奖金。这样,既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又在委派人员中确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四)严格预算编制和考核,实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机制

1.全面预算的功能。全面预算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的根本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全面预算来代替日常管理,使全面预算成为一种常效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体制,其决策、指挥与协调权都集中在集团公司董事会手中。预算的执行由各成员企业负责;监督权力由内部审计机构来行使,从而形成独立的权力间的制衡系统。

2.全面预算编制项目。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项目包括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预算、职能部门费用预算,更重要的财务动态指标的预算,它是全面预算的核心。动态的财务指标有简单指标,如净利润、管理费用等,这些指标从会计报表中可以直接得到,它提供是会计信息;而有些指标是复合的,如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资本金回报率(ROC)、现金流量(FCF)、息税前营业利润(EBIT)、有息负债率(DR)等,需要经过静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计算才能得出,它体现出的是财务信息。只有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综合反映在全面预算中,集团公司才能准确把握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准确把握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准确把握财务战略的方向。

3.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与调整。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全面预算编制方案后,及时向成员企业下达。为便于部门汇总,由财务部门统一制作预算表格、软盘下发。为防止各成员企业在理解上产生歧义,财务部门要专门召开一次预算布置会议,对预算原则和要求逐条讲解。

4.下达目标责任书。各成员企业的预算达到集团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后,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达预算批准书。批准的预算要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出现。目标责任书应明确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管理费用、财务指标等内容。

5.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考核。为了检查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考核全面预算的执行结果,由审计部门作为牵头,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分工协作。审计部门考核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财务部门考核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负责解释个别指标调整原因;人事部门负责将考核结果与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任免、升降、奖惩以及与各成员企业的工资、奖金挂钩。

(五)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会计监督是对集团公司筹资、投资、税后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它建立在财务管理之上,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自然延伸,是集团公司不可缺少的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如何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以保证集团公司健康迅速的发展壮大,我认为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国有集团公司投资主体是国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的职能。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负有对所经营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的责任。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集团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根据国有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审计机构成为有威慑力的强力部门,它必须直接隶属于集团公司董事会。集团公司若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工作制度的完善,就不可能有财务监督工作的完善。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实际上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并有其独特的审计方法,即重点审计与一般实际相结合,全面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内部会计控制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相结合。它能有效地防止成员企业经营者串通财务人员造假,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使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同时维护集团公司整体的利益。

作者:梁潮静

上一篇:教师述职报告(3篇)下一篇:护士述职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