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培养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目前这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将音乐与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欣赏有价值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音乐欣赏教学培养论文 篇1:

让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文章试论了结合了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以达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欣赏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兴趣主观能动性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满足感、渴求感与自豪感,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我们都明白: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等,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教唱歌曲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开设音乐欣赏课,而且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让音乐欣赏陪伴孩子们的成长,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欣赏课呢?如何喜欢上音乐教学课呢?我认为:

一、 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思维障碍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要学生喜欢上欣赏课,清除他们思维上的障碍,培养独创性,首先要变革课堂教学观念。(一)引趣,培养道德情感

引趣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诱导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

1、创设音乐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改变传统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人观点,师生之间应平等交流,真诚相待。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生探索中的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编者。课堂气氛就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活跃了起来。在学生进音乐教室的楼道内墙上张贴着几位音乐大师的画像。贝多芬、肖邦、冼星海等音乐大师的生平简介,使学生受到了音乐的启迪。室内的布置更加有吸引力,正面墙上挂着电教黑板,上方有书写十分美观大方且醒目的“音乐小世界”几个字,这几个字由变形的高音谱号带出,充满了童趣。后面墙上稍加美化写上了冼星海的“音乐是一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几句话加上洁净的室内外环境和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用具,使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无疑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受到了陶冶产生了兴趣。

2、解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我们小学音乐欣赏课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手头资料欠缺等,受这些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正确性,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我采用了先给学生听音乐然后设计“形象语言填空”。这个环节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每一位学生设计的语言都不一样,有的发言精彩独到;有的学生机智幽默,每句话与音乐形象十分贴切。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的心理顾虑消除了,兴趣也就来了,想象力当然就更丰富了。教师的神态和手势、眼神等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在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奏。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孩子们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投其所好 注重新课导入合理安排抓住学生心灵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学习欣赏有无兴趣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投其所好。从导入、教具、场景等各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人文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在启发学生区别不同情绪的音乐过程中,可采用聆听、思考、分析、总结四个步骤,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1、聆听:“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要使学生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首先要让学生听,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仔细体会,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2、思考:在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作品在描述什么,这样就使学生开始想象,将作品变成一幅幅会动的画面,使音乐性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可听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 3、分析:在学生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后,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为什么此作品是这样的情绪,而彼作品却截然的不同。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注意作品表述的内容、创作的背景等方面。通过思考,得出结论。4、总结:在听、想、分析之后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表演。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可能会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的聆听而得到的。

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做法。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取得感知以形,晓之以理的效果。

1、故事导入

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第二册教材中《保护小羊》引入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小山羊在山顶上玩耍,突然间冲出了三只狼。狼想吃小羊,小羊就喊:“救命呀!救命呀!”大象、狗熊、刺猬和猎狗都听见了,纷纷赶来帮助小羊,大家团结起来把狼赶走了。”通过这样的导言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

2、游戏法导入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这对他们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五年级第十册教材《白杨和小河》一课中,我先请一名同学用绳子把两条腿绑在一起让他拄拐走路。他那缓慢笨拙的行走,先是引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这时我说:“假如他是一名残疾学生,每天上学都是这样艰难,你怎样对他?”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背他上学。”“好!那你就把他背回座位。”我表扬了这位同学说:“他乐于助人,是团结友爱的表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是一个人应有的高尚品质。我们今天就来学唱《白杨与小河》,这首歌就体现了这种精神。”用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助人为乐的事实。趣味性和可观性兼备,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对歌曲的理解。

3、扮演引趣

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第六册教材中《小牧笛》一课中。我让一个学生在课下做了一些准备,上课前把道具拿出来穿戴上一副放牛娃的打扮。只见他头顶竹帽,腰插一支横笛,手拿这自制的赶羊鞭,一动一哼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既好奇又愉快地进入了新课。

除了上述三种新课中引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利用舞蹈、音乐、录像、投影等方法引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 激趣启迪思维

激趣是在引趣的基础上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兴趣。

(一)直接激趣

利用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借助生动具体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录像播放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等图片,讲述我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体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隆隆炮火中前进的悲壮激昂的歌词,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讲讲每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心情,产生唱国歌、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

(二)音画结合激趣

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鲜艳生动活泼的投影片配合音乐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想象力还不够,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乐描写和影像描写融为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第二册《谁唱歌》根据歌曲内容自制复合投影片。投影片上描绘的是一副美丽的春光图。老师抽拉图片配合选取好的音乐把学生带到这美丽的场景中。学生根据画面,在老师的提问中说出此曲表现的内容。首先出现美丽春光图,听到了“喳喳”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一组同学答到:“喜鹊”,同学说的同时拉出喜鹊伴着叫声。拉出小鸟问同学它怎样唱歌,同学一起模仿。鸟声起,图片中飞来了一只小鸟。依次小鸭、公鸡也出现了。根据已有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就模仿出了这几种动物的叫声。有的学生还根据旋律自编了小牛、小羊、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利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它不仅使光、声、色、形融为一体,而且能够输出的物体形象信息与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让学生亲身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表演激趣

用演奏或表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音乐课有不同于其它文化科学课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地。音乐游戏中按节奏编曲,曲调创编接龙,即兴舞蹈等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充分重视了他们的创造性,更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当学生学会读谱知识和歌曲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表现。二年级的同学学习了C调各音并掌握了各音的位置,我放手让他们在电教版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很多学生能够准确地把代表各音的小动物贴在正确的位置。有个小女生还自荐到电教版上演奏了一曲《太阳》,下面的小朋友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强、弱、次强、次弱)为她伴奏,气氛活跃。三年级的学生学会《春天在哪里后》,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纷纷到台上表现一番,尽管有的同学创编的动作有些欠妥,但我也给予了鼓励,使得不敢表现自己的孩子、胆小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鼓励,也加入了创编的队伍。乐器合奏、打击乐伴奏、集体舞组合都是学生们展现自己的方式。一个单元后的活动课,真正地成为了学生发挥创造性成果的舞台。

音乐欣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地勾勒出音乐形象,从真正意义上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但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的音乐基础、不同的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学生“亲其师”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其道”。因此我一方面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我认真地钻研教材。改变以往以教师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学高招”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不要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只有大胆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不怕做不好,也不多加指责。让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识谱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较多。其次,树立信心。要想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树立信心。不同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我采用“不平等”竞争法(获胜机会均等的方法)。在比赛和游戏中对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机会。水平低的孩子在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再解决下一问题就象上楼梯一样逐渐达到目的。培养信心的同时激发了攻克下一困难的兴趣。

当然,要上好欣赏课,只注意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的音乐课上,要注意日积月累,才会见到更好的成就。总之,我们要敢于实践、不断总结,让孩子在音乐欣赏中自由翱翔,让美妙的音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人都有取得成功后获得承认的愿望,对于学生,这种愿望更强烈。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把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主要参考书目:

1、《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欣赏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3、《怎样欣赏音乐》科普兰(美国)

4、《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人民音乐出版社

6、《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高丽君

音乐欣赏教学培养论文 篇2: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摘 要:在目前这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将音乐与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欣赏有价值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作为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承担起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的重要任务,

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初中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课堂的方式不仅仅是教教歌曲、听听磁带那么简单的,而是要站在有效教学的角度,完善欣赏教学,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是运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和形成特定的声音语言激发人的情感。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只有在运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首先,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用思想内涵感化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一首歌曲时,教师应该明确歌曲表达的主旨、内涵、思想感情等因素。其次,教师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牵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内容时,为了展现歌曲中活泼、激昂的情绪氛围,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唱其中的衬词“嗨啰嗨啰嗨啰嗨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融入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去,从而把握歌曲的主旨。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情趣的创设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有效地感受音乐的美,实现学生审美教育的目的。初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情况也都不一样,因此,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大不相同。在此情况下,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加强从正面引导,促进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意境美、绘画美、结构美和旋律美等多种美。例如,在学习《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塔间奏曲》时,针对其冥想、憧憬的意境,教师可以过渡性节奏,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调动思维画笔,引导学生进入欢快的意境中,学生提出对作品的了解,教师应该给予包容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与音乐教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将音乐的理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感受音乐内涵的过程中认清自己,培养良好的意志力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身观。

三、融合音乐教学与文化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族人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且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族文化都走进了社会文化这一个大圈子里。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56个民族的文化与语言,在音乐艺术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音乐教学与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中华文明及文化的同时感受音乐内涵,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同时强化中华文明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实际为学生传播一些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作品等内容,如,《白毛女》《二泉映月》等富有民族风情的名歌、名曲,通过对这些名曲的理解,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强化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又如,在欣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乐曲本身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然后再运用优美的旋律将学生带入宫殿清幽的意境中去,让学生立足于“回忆者”的角色,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对美的感受开始,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感受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更新,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启迪。初中生对于周围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望较强,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重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此外,还要在互联网上多挖掘一些新颖的素材,引导学生从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趣闻等出发,营造一个有声有色有形的音乐氛围,再加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效融合,最终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意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草原风光的纪录片,还可以结合各种影视资料,让学生亲眼目睹青藏高原的美景,在感受美丽的场景中一边观看一边欣赏,进而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开展音乐实践活动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高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过程中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好音乐实践活动:(1)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改编小品、弹唱比赛、分角色表演、即兴表演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成立音乐兴趣小组、音乐演出、音乐艺术节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理解与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课余时间里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将其作为一项核心内容来看待,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考虑问题,通过审美感知、审美情趣、音乐文化、多媒体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欣赏平台,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以真情实感感染人,以美教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梅.音乐审美教育方式改革初探[J].教育导刊,2004(02).

[2]孙士存.改进音乐教学,提高审美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1.

编辑 王团兰

作者:陈学超

音乐欣赏教学培养论文 篇3:

浅谈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教学认知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融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展音乐视野,提高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往往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受到应试教学观念的约束,不少学生认为音乐不是主科,学不好音乐对升学成绩也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学生觉得音乐欣赏课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音乐欣赏课是浪费时间的,倒不如多上几节语数外的正课,多做一些作业和试卷。

2.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比较单一。小学生年龄小,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如教师对音乐背景介绍过多,让学生听很多音乐故事和音乐数据,反而对音乐本身的欣赏一无所讲,把乐曲欣赏放到次要地位,有点本末倒置。再者,把音乐欣赏课的时间全部拿来播放音乐,教师不做引導,放任学生“神游”,学习效率不高。

二、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准确地唱好乐曲主题,感受旋律,进而增进情感认知。欣赏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儿歌的编创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选用合适的课外欣赏教材,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小学生个性比较活泼好动,有效注意力不长,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还没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在选择音乐欣赏内容上,必须要符合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音乐歌曲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趣味,节奏感要强,基调要轻松活泼,同时音乐欣赏要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同时要穿插一些有趣的益智性的音乐知识小游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觉学习就像游戏一般有趣。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三、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形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在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欣赏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乐曲轻松、幽默、诙谐地勾画的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进行想象,启发学生创编出动作表现小猪憨态可掬的样子。有的同学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有的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有的同学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通过表演,学生们真正地感到了乐曲的艺术魅力。

2.表演形式:采用动作和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它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让学生在游戏中欣赏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

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作者:刘红

上一篇:上半年投诉总结下一篇:年个人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