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望月亮》教学反思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望月亮》教学反思(精选5篇)

音乐《望月亮》教学反思 篇1

《望月亮》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孩子们都很喜欢。上课的时候,我用了三拍子来导入,让孩子们感受音乐韵律,在音乐声中慢慢地率动。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不错的,孩子们都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轻轻地律动,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营造出一种气氛,让他们在音乐地律动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这时,有的孩子会说看到了月亮,看到了妈妈等等。我再让他们把看到的东西用画笔在黑板上画出来。这个环节引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要上来画画,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再采用评价的手段,给每个小组评分。这样,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就马上涌现了。通过诗朗诵的形式,请同学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歌曲的学习中。

学生在这一堂课中,能够与我配合,有很多互动。我用三拍子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三拍子节奏的特点与强弱关系,更好地完成这首歌曲的学习。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发现情感教学能够使我与学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学生也更容易喜欢上这首歌曲,并能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教学难点和重点得到了突破,学生对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记得非常牢,对这首歌曲也更加喜爱了!

音乐《望月亮》教学反思 篇2

一、线索贯穿, 体现流程美

《望月》这篇文章虽然较长, 但思路清晰, 作者以“美”为线索, 层层展开叙述, 为此, 我紧紧围绕“景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 儿歌激趣, 初识美;

(二) 初读课文, 发现美;

(三) 品读感悟, 领略美;

(四) “想”中赞月, 创造美;

(五) 总结收获, 升华美。

以“美”这一线索贯穿本文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的流程美与文章表现的景物美相得益彰。

二、过渡自然, 突出流畅美

我以儿歌开课,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 初步感知月光之美后, 这样启发:自古以来, 月亮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灵感的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去“望月”, 相信同学们的情思和灵感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在品读“月景美”之前, 我又用以下描述带领学生走入意境:我们观看过大海的潮起潮落, 欣赏过日出的喷薄气势, 也赞叹过晚霞漫天的绚丽, 那么月光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领略作者描写的美景、研读作者引用的诗句。在此基础上, 我又用以下一段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古人写得多好, 一切景语皆情语呀!我们仿佛已经穿越了时空, 回到了古代, 沉醉在那清幽旷远的月色中。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诗句, 表达自己的情感。来!男同学当“舅舅”, 女同学当可爱的“小外甥”, 一起来对诗, 如果你能带上动作, 像诗人一样来吟诵, 就更好了。“小外甥”, 敢向“舅舅”挑战吗?当课接近尾声, 学生想象写话后, 我又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 月, 在“我”眼中是一幅美景;在诗人心中是一片情思;在小外甥口中是一个童话;在老师眼中, 月像一位母亲, 温柔地亲吻着大地;而在同学们心中, 它像…… (学生想象后争相回答。)

生1:月亮像妈妈做的饼, 香香的, 甜甜的。

生2:月亮像一盏明灯, 照耀着大地。

生3:月亮像调皮的孩子, 一会儿爬上树梢, 一会儿又滚进草丛, 不见了。

……

师:同学们, 这就是你们创作的赏月小诗, 你们多有智慧呀!

美的语言, 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更可以从教师的话语中体会到浓浓的人文情怀以及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边读边想, 引导想象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阅读机会, 也就是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 我让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体验, 在读中加深理解。例如, 感知阶段的“通读”, 深入阶段的“择点读”, 悟情阶段的“改变形式读”, 古诗的“对读”, 探究阶段的“重点读”, 总结阶段的“展示读”等, 特别是体会“月景美”时的“引读”, 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师:月景真美啊, 我们看见:月亮出来了———

生: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我们看见: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生:江面被照亮了, 流动的江水中, 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我们还看见:江两岸———

生: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 起伏着。

师:月光为它们———

生: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这一读, 让师生难以忘怀;这一读, 读出了情景交融的月色美;这一读, 读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学生的“自我展示读”, 更为这堂课的尾声增添了情感色彩。在欣赏了“小外甥”对月的巧妙幻想———“像眼睛, 天的眼睛”后, 我顺势激发学生想象, 然后用“月亮像……, ……”的句式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再让学生即席诵读, 相互欣赏, 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写出不少好的句子。如:

月亮像一扇窗, 打开了诗人想象的空间。

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一会儿又羞答答地躲进了云里。

月亮像一盏永远不会灭的灯, 照亮着人们回家的路。

……

四、课件辅助, 创设意境美

《望月》优秀教学反思 篇3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 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 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望月》中,采取了三条措施:

1, 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 “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我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我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望月教学反思 篇4

我讲的是课文第一课时,我的设计初衷是:课堂紧紧围绕“读月”展开,把长的课文读短,读通。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不同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在“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的教学中,又聚集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终极指向,让学生在江中月品味千江月水千江月风景,在诗中月中体验“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妙处,在“心中月”中感受“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神奇!借着美妙的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循着老师煽情的语调,在回环复沓、余音绕梁的诵读中,带领同学们玩赏一回眼前这月光如水、江月交融的“江中月”。紧接着抓动词,说理解,领同学们品评一回那记忆深处中的“诗中月”。读课文,找句子,“月亮像天的眼睛……”通过学习“月下交谈”这件事,再带孩子们一道去找寻了一回那带着童话般梦幻的“心中月”。在解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么能领悟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

但是,效果与初衷确是大相径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造成这一结果的最大原因我觉得就是文本解读过深,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课堂上我忽视了儿童文化,儿童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就是儿童的想象与游戏这种特有的情趣。我对课文解读有些拔高,对儿童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第二,是没备好学生。我过高的估计了附小的学生,这是我第四次在附小讲课,第一次讲课,课堂很流畅,算是比较满意,第二次讲,从评委的反馈来看甚至比第一次还好,但是后两次效果却让人很不满意,归结起来就是对学生估计偏高,没有对学生的领悟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样的一个学校,我是同样的备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反思后发现,主要是我对学生估计一直太高了,设置的问题一直偏难。但是前两次为什么效果不错呢?因为前两次是在一学期即将结束时举行的讲课比赛,这一册书已经学完,而讲课的内容是下一册的教材的课文,下一册的教材都是学校借来的旧课本,很多知识点,上一级的学生都在课本上做了记录,所以我提出来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的比较流畅,课堂气氛不错,造成了我的一种错觉,我就一直认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感悟、理解能力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强很多,脑子灵活很多,所以课堂容量设置偏大,探究的内容就过于深奥。

亮眼睛教学反思 篇5

一、素材的选取。要关注学生的细节,美术课堂也是德育的课堂。个别学生以正确姿势写字读书、专注、认真思考问题、跑步锻炼身体、还有入队仪式的照片,提醒学生老师眼中的大家是认真写字读书时候的样子,是勤奋积极向上的样子。

二、请再多一些细心、耐心!关注孩子!在这次课堂中,我提出了问题“你眼中看到过那些美丽的情景?”小朋友在举手回答的时候,我常常等不及他们把自己眼中的世界描述完整,我就抢先帮他们说出来了。

三、语言的修炼!多一些积极的反馈性语言。话语亲切、温和,孩子爱听,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就跟着来了。这些都是我需要慢慢去学习,积累的。

四、加强对课标、教材的了解。孙主任提到,只有我们年轻教师对课标了解,对教材熟悉,才能游刃有余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才能了解孩子在每一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技巧,这样才能定好位,上好课。

五、常规习惯的坚持。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管理好我们的美术课堂呢?持之以恒!好的习惯一周、两周也许克服不了,那么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就一定能见成效!为了以后能更好的上好美术课,这些习惯常规,我还是得在每一次的课堂中落实,并且坚持!

上一篇:教育学原理习题一下一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