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音乐(共8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现在想起来, 谢老师真是个了不起的老师。她的了不起不在于她有多么渊博的知识, 高深的技巧, 而在于她深知教学的规律, 懂得知识、能力的获得就是一个循序渐进, 慢慢积累的过程;更了不起的是她坚持不懈的精神。五年的坚持, 她不急不躁,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而学生们的能力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真可谓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由此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能追求短期效应, 急于求成, 而应确立阶段目标乃至长远目标, 目标明确并坚持不懈, 方能积少成多, 水到渠成。
但是, 审视当今的音乐教学却显得有些浮躁。教学中很少有人在某个细节上执着追求, 孜孜不倦。有些老师在教学中甚至忽视了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前面学过的内容很少再去联系, 久而久之, 教学便失去了连贯性和系统性。难怪学生几年下来都想不起音乐课堂上到底学了些什么, 更不用说解决什么问题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 提倡学科综合, 重视参与实践, 鼓励探究与创造。这种理念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种种困惑。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不少“精彩”环节, 吹、拉、跳、唱, 诵、画、演、辩, 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以为这样就是体现了综合, 体现了课改精神。将教学重点严重偏离, 音乐课上成了“大杂烩”、大拼盘, 失去了音乐的本色, 失去了“音乐味”。这显然是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
其实, 不同学科都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不可替代性。音乐课应该努力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 以音乐为主线, 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
一、注重音乐要素的掌握
音准、节奏、旋律、速度都是音乐的基本要素, 也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无论演奏还是演唱, 都要有良好的音准概念和节奏感。所以唱准音阶, 进行简单的视唱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欣赏课要学生理解音乐, 更好地感受音乐, 表现音乐, 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分析旋律, 了解旋律线上行, 往往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 如《保卫黄河》;旋律线下行则表现悲伤哀怨的情绪, 如《小白菜》。而音乐的速度更直接表现出音乐的情绪情感, 快速往往表现快乐、兴奋、紧张的情绪, 慢速则表现抒情优美或悲伤的情感。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知识, 才能提高学生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靠经常、反复的训练和体验才能获得。这就有赖于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坚持, 重视它并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它。
二、教法设计力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知识技能的训练也要避免枯燥乏味, 毕竟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在教法的设计上应该力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比如:模仿秀。老师播放乐曲片段 (或用钢琴弹奏) , 请学生把旋律模唱出来。内容可以是中国优秀的民歌, 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无锡景》,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等;也可以是中外著名的器乐曲, 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 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歌剧《卡门》里的《斗牛士之歌》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 如《隐形的翅膀》、《菊花台》、《东风破》旋律片段等等。在模唱的同时, 还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特点, 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谈谈通俗歌曲的唱法等等。这都是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的横向联系。抓住时机, 有目的, 有选择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不仅尊重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拓展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而且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个好老师, 应善于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台阶, 学生通过努力够着了, 于是便快乐了, 教学目标也达成了。而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教师应当建立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 还要注意建立起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比如, 擅长声乐的老师可以把解决学生的“假声”问题作为一个阶段目标, 教会他们如何打开喉咙唱歌, 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呼吸, 提高歌唱的能力。在发声方法的讲授中千万不要空洞地理论说教, 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无论是练声还是唱歌, 都要在站姿、口型、咬字、吐字、气息等方面示范。从老师的范唱中, 学生们才能体会到歌唱的状态、气息的运用、声音的位置等重要信息。有个性的人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有个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终生难忘。
总之, 音乐教学要立足音乐本位, 并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 不务虚, 不做秀, 踏踏实实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未来, 善于用未来的观点设计自己的教学, 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技巧 质量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也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文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一、导入环节要巧妙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在导入环节是否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率的音乐课教学,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上多下工夫,导入的设计要巧妙。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华夏古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古琴曲《流水》,然后再结合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作为引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古琴曲《流水》的赏析当中。然后再将其迁移到新知识的讲解当中。教学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只要是适合教学内容的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导入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音乐教材,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音乐教材凝聚了艺术文化的辉煌与音乐成果,也是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音乐教材,将其独有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时,需要教师深刻研究教材,结合目前的有效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或者其他的途径等,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对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当下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流行歌曲,这些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是积极向上的。基于此,在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种爱好进行选择和补充。比如,王力宏的《改变自己》或者是张韶涵的《隐形翅膀》等都是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和引用,这都是值得师生共同学习和借鉴的。再如,天津快板的主体就被许多rap的歌曲融入到其中了。优化音乐教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又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教师结合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也是投其所好的举动,可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教师,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变换教学方法,采取合理、新颖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多措并举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也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饱和。比如,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竞赛等,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探究讨论等,不断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再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进行曲》这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婚礼进行曲》这首歌曲,然后,师生一起参与表演,分别扮演新郎和新娘,随着音乐的变化去感受乐曲的独有特点。这样,学生既能有效地体会歌曲所传达出来的内涵,又能拉进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歡快的心态下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四、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探究、学习音乐知识”,是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源泉和催化剂,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走进音乐,充分地去体验音乐的魅力。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将教材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便创设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欣赏的音乐情境来。例如,在引领学生欣赏《唱脸谱》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一些学生简单地化京剧脸谱妆,在新课伊始再教他们唱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待到上课时,再组织这些学生给其他的同学化妆,并将其表演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投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再如,让学生去欣赏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音乐教师要启发学生从雄伟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去欣赏,然后再结合歌词去联想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和敌人做斗争的壮烈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听、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激昂、振奋且富有感召力的基调,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音乐的熏陶和鼓励。最后,教师再结合国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努力的提高个人的业务和修养,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才能做到“低负高效”。音乐教师的这种教学思想的不断调整和进步,既能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又能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教学最终发展的方向。所以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让音乐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参考文献:
[1]赖桂玲.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4(05).
[2]金元宇.让学生在美的摇篮中成长——浅谈课堂中的音乐教育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本年级共有学生30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阳光中国、难忘的岁月、太阳出来喜洋洋、蓝天白云、草原放牧、故乡的河、中华古韵、春节闹灯。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查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10首歌曲:阳光中国、红星歌、美丽的朝霞、太阳出来喜洋洋、小小牵牛花、我的蓝天、牧羊人之歌、啊,彩河、春晓、看花灯。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1-音乐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音乐教学计划
2.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1-音乐教学计划
3.小学音乐教学计划-音乐教学计划
4.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计划
5.初二音乐教学计划
6.小学音乐组教学计划
7.小学音乐教学计划2020
8.音乐教师的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口风琴;认识do、re、mi在琴上的位置;认识四分音符;学会演奏《我会弹琴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琴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一门乐器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热爱演奏乐器,多发展一门技能。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是对于乐器的接触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我所教的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几乎所有人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所以我的教学要尽量简单易懂,教学目标不可以太高,面对全体学生尽量使他们都学会课堂所讲的内容。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学会演奏乐曲《我会弹琴了》。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大家想看吗? 教师用口风琴表演《铃儿响叮当》。
师:同学们,好不好听?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口风琴的演奏,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一民小小演奏家。
活动2【讲授】认识简谱
1认识音符
师:我们要演奏乐器,先要认识一些音符,看懂了这些音符我们就知道应该演奏哪些音了。教师板书:123 师:在简谱中,我们用这些阿拉伯数字表示音符,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音,大家和我一起认识一下他们(教师领读唱名)师:好,大家自己来读一遍。2认识节奏节拍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音符,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节奏,我们用×来表示音符。师板书:×唱一拍×-唱两拍
师:大家和我一起读一下(教师领读节拍)。3音符于节奏组合
师:我们学会了音符和节奏,现在把这些音符按照适当的节奏排列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听的曲子了。
教师出示《我会弹琴了》谱例。
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行,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哦(教师领读)师:现在老师弹琴,大家来唱一下第一行。师:现在我们来唱第二行(教师领读)师:老师弹琴,大家来唱第二行
师:现在老师弹琴,同学们注意音准,从头到尾唱一遍。师:好,我们现在学会了唱谱,现在来学习如何演奏 活动3【讲授】 认识键盘
1认识口风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面前的小乐器叫什么吗? 师:对,它就是口风琴。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
师:口风琴的琴身侧面有一个插口,可以插吹管还有我们的小吹嘴,当我们吹气的的时候,就可以弹响琴键了。2认识口风琴键盘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口风琴的键盘是由那些颜色组成?(黑色和白色)。老师今天就教你们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认识键盘上do的位置。师:大家来看你们的键盘,黑色的见是如何排列的? 师:对,就是三个一组,两个一组,三个一组,两个一组循环排列的。师:现在我们找到两个一组的黑键,把你们的小手放上去。师:现在找到最左边的黑键,这个黑键左边的白键就是do.师:我们现在来找找看,这个琴上有几个do。
师:大家非常棒,都找到了do,我们接着do往后数白键,就是do、re、mi三个音了。活动4【活动】开始演奏
1基本演奏手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找到了do、re、mi的位置,还需要学习一个演奏的基本手型。现在把你们的小手握一个小拳头,大拇指放在第一个do的位置,然后慢慢打开,把没个指头都放在一个白键上,注意:不许窜位哦。
师:手心要像握了一个球一样,手指自然弯曲,指尖触键,手腕放平。
师:现在我们来给手指编一个号:拇指为1指,食指为2指,中指为3指,无名指为4指,小指为5指。乐谱上的大写数字就是代表指法的。
师:我们看看1、2、3指放在了哪几个音上,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do、re、mi。2开始演奏
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演奏了,大家眼睛看着谱子,耳朵听老师唱谱,大家来弹。(老师提醒换气的位置)。先来弹第一行。
师:演奏的时候要像走路一样,用哪个手指抬哪个手指,下一个音弹响的同时再放前一个手指。师:非常好,只要大家多加练习就可以弹得非常熟练,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行。老师唱谱,大家来弹。
师: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演奏一遍,还是老师唱谱大家来弹。活动5【练习】学生练习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大家自己来练习演奏一遍乐曲。活动6【测试】抽查成果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演奏本首乐曲了,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 教师点评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
一、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学科“界限”问题
在讨论音乐学跨学科研究问题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有:什么是学科间的“界限”?学科间的关系如何?进而,会涉及到学科间的“界限”是现成的、绝对的、凝固的、分割的,还是生成的、相对的、动态的、关联的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这里有必要强调学术研究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前提,即人类实践、认识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形成的知识也必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学科分化是人类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人类认识活动不断深入的必然趋势,学科分化使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索更细致、更深入,进而促进对自然、社会整体认识的深化。然而,学科分化并非学科分割,在某个学科研究领域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会与相邻学科某些领域发生交融,并且可能导致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的形成。
事实上,就音乐学科发展本身而言,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乐律学等子学科并非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某些问题上与历史学、哲学-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等人文、自然学科某些领域发生相交,进而把相邻学科的理论、方法有机融入到音乐相关问题探寻和解决中,逐渐形成相应的研究领域和相对完整的体系,最终导致上述音乐学交叉子学科的形成和确立。
与此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音乐学内部子学科之间也会出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譬如,于润洋先生倡导的“音乐学分析”①就是试图把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的理论、方法与音乐技术分析学的方法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积极探索。这种方法,一方面旨在避免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重事实、理论的描述,轻音乐作品本体分析的偏颇;另一方面旨在避免技术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重音乐作品本体形式分析,轻音乐作品内涵的历史文化、美学意义的相关分析的偏颇。因此“,音乐学分析”的提出,在理论、实践上都将促进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技术分析学研究方法的融合和完善,促进各自学科研究在广度、深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使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方法更多元、研究过程更细致、研究结论更客观,从而促进我国音乐学整体研究在广度、深度上的进一步拓展。
从上述音乐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学科间的“界限”关系来看,笔者认为,音乐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之间,以及自身内部的子学科之间的“界限”关系并不是现成的、绝对的、凝固的、分割的,而是生成的、相对的、动态的、关联的。因此,学科的界限只是相对地规定了学科研究的大致范围和内容的边界,但并不表明学科研究范围和内容只能永远固守于其中。恰恰相反,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在某些问题上与相邻学科的相交,适度的“越界”是可能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必须的。并且,假如这种适度的“越界”和相互交融形成了某个相对完整的研究范围和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的确立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
只有以这种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科间的“界限”关系,才能使学术研究既能围绕本学科现有范围、内容不断深化,又能随着本学科研究深化而适度拓展,与相邻学科交融,把相邻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先进的理论、方法,适时地、有机地融合到音乐学研究中来,为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视野、新方法、新动力、新生长点,解决传统理论、方法所不能观照的某些方面和难以有效解决的某些问题,从而避免音乐学科研究观念的滞后,方法的老化,内容的陈旧,使音乐学科发展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整体发展同步,使音乐学术研究的保持足够的动力和勃勃的生机。
(二)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就音乐实践活动来看,人类音乐实践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音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音乐学科呈现出高度细化和专门化的趋势,就目前比较通行的分类来看,音乐学可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人类)音乐学几大块,各大块之内又可作更为细致的层级划分。
音乐学科呈现出的高度细化和专门化的趋势,在笔者看来,实际上存在着利与弊的.两面。其利:由于音乐学科的高度细化和专门化,促进了音乐学科局部领域研究的深入展开,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音乐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其弊:同样是由于音乐学科高度细化和专门化,久而久之,会导致音乐学各研究领域之间横向关注的不足,使音乐学各领域的研究忽略了对音乐整体性的观照,忽略了对音乐艺术与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领域之间的整体性观照,导致研究视野的狭隘,研究方法的单一,研究内容的陈旧,研究结论的片面。
由此,为了避免由于学科高度细化而导致的上述问题,音乐学跨学科研究(所谓的“跨界”)问题的提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音乐学跨学科研究应该从那几方面展开?
笔者认为,大致上可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
1.音乐学内部学科间的理论、方法上的跨学科融合
这个层面的跨学科是指音乐学内部各子学科的研究在理论、方法上与相关子学科的借鉴、融合。譬如,上述于润洋先生提倡的“音乐学分析”就是属于这类跨学科研究的融合,这种跨学科融合并没有把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和音乐分析学消解掉,而是拓展、深化了各自学科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各自学科的发展。
2.音乐学和其他人文学科间的理论、方法的跨学科融合
这个层面的跨学科研究是指音乐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在理论、方法上的借鉴、融合。音乐学现有的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子学科,实际上都属于在音乐学科发展中借鉴、融合相关人文学科的理论、方法的产物。作为上述子学科的研究,应紧密关注史学、哲学-美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前沿,及时把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有机融入本学科的研究,促进本学科在研究观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的更新,推动本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同时,对一些还未被我国音乐学界关注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应根据音乐学研究问题的需要适时地引入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中,从而促进本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3.音乐学和自然学科跨学科融合
这个层面的跨学科研究是指音乐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在理论、方法上的借鉴、融合。乐律学、声学、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其中的实验、实证方法)等都属于这一类跨学科产物。这些子学科的研究,应紧密关注相关自然学科的研究前沿,及时把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有机引入本学科的研究中。
在借鉴相邻学科的理论、方法时,不应该忘记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目的。在笔者看来,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目的是把相邻学科的理论、方法有机融入音乐学研究中,从而促进音乐学研究问题的有效解决。合乎这个目的的跨学科研究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太好的,甚至是不好的。由此,音乐学跨学科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进行音乐学跨学科研究时,应“适度”,以避免在过于宽泛的跨学科中消解了音乐学学科自身。具体说来,跨学科研究应该紧密围绕音乐学研究的问题域,不要漫无边际。假如音乐学跨学科研究过于宽泛,则可能导致本学科研究问题域的消解,最终导致音乐学学科的消解。
2.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的借鉴、融合,必须是能有效解决音乐学问题的,而且是经过消化、过滤和改造的,对音乐学研究问题是具有切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应避免生搬硬套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
3.对西方理论、方法的借鉴和融合,应该以中西观照的态度,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在中西观照中,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对其进行消化、过滤和改造,使西方理论本土化,进而成为能有效地解决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学问题。
二、跨学科研究的探索
(一)音乐符号学研究的探索
本人的学术研究方向是音乐符号学,在研究中笔者把符号学理论、互文理论、身体理论引入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音乐与现实关系问题和音乐意义生成问题展开;其中涉及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的“物-身-心-音”的转化关系问题;音乐符号的能指-所指意指问题;音乐音响文本、乐谱文本、身体文本间的互文性意义生成等问题。试图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拓展音乐美学研究视野,深化音乐美学的研究内涵。
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理论域和对象,当把一个学科的理论引入另一个学科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该理论对另一个学科领域的的切适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把这个理论有机融入到相关的学科领域。同样,在把符号学理论、互文理论、身体理论引入音乐学领域时,首先要考虑这些理论对于音乐学研究的切适性,因为这些理论针对的理论域和对象主要是语言学、文学的、现象学的,其中必然存在不适用于音乐学理论域和对象的东西。如果生搬硬套其理论,必然无法有机融入音乐学理论域,无法对对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所以在引入这些理论的核心概念(如符号、能指、所指、互文性、身体、身体间性等)时,必须在吃透、消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的过滤和改造,保留其理论普适性部分,剔除其理论特殊性部分,挖掘其与音乐学问题域相关联的部分,经过消化、过滤和改造,使符号学理论、互文理论和身体理论能较好地融入音乐符号学问题域的研究,并且具有较好的切适性和可操作性。
②中西文论的融合是我在音乐符号学研究中所采取一种研究方法。“物-心-身-音”模式的提出,一方面以中国传统乐论为基础;另一方面把西方的符号学理论、互文性理论和身体理论融合其中。笔者试图以这种模式去描述音乐符号行为链条及意义生成过程。
③在音乐符号行为中,“物”、“身”、“心”“音”的转化,若从音乐符号创作行为的发生来看,则可描述为“物”(现实事物)---“心”(作为音乐符号行为主体之作曲家在感知现实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灵活动过程)---“身”(作曲家把心灵活动中意欲表达的音乐音响通过身体的写作行为或即兴演奏行为外化为乐谱符号作品或音响符号作品的行为过程)---“音”(通过作曲家身体的写作行为或即兴演奏行为物化为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或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的本身)的转化过程。
若从以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为中介的音乐演奏行为的发生来看,则可描述为“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心”(作为音乐符号行为主体之演奏家对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的解读、体验、理解的一系列心灵活动过程)---“身”(演奏家在对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的体验、理解、解读的基础上,按照音乐作品中的乐谱符号所规定的要求,用身体动作演奏乐器的过程)---“音”(演奏家演奏乐器过程中所呈现的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本身)的转化过程。
若从音乐欣赏行为发生的来看,则可描述为“音”(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身”(听众的身体,其中包括听觉、肌肉和整个躯体,对音乐作品的音响作为声音刺激物产生的生理情绪层面的反应和体验)---“心”(听众在身体性的生理情绪反应体验基础上,产生的把音乐音响作为具有“意味”的符号来体验、联想、解读等一系列的心理意识活动)---“物”(听众通过对音响符号意义的体验、联想、解读等一系列心理意识活动,把音响符号与其所象征和意指的现实事物关联起来)的转化过程。
在音乐符号行为中,作为创作行为结果的“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和作为演奏行为起点的“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是同一的,此处的“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是创作行为向演奏行为转化的中介点;作为演奏行为结果的“音”(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和作为欣赏行为起点的“音”(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同样是同一的,此处的“音”(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是演奏行为向欣赏行为转化的中介点。由此,“音”(乐谱符号的音乐作品或音响符号的音乐作品)在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的音乐符号行为的表达交流活动中起到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而“身”(身体行为)则分别在音乐符号的创作行为、演奏行为和欣赏行为中的“心-音”相互转化中起着重要的行为中介作用。
(二)利用华南师范大学综合学科群优势,进行校内跨学院、跨学科的音乐学-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是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学科带头人莫雷教授是我国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任中国心理学学会会长,在学习认知心理研究上成就斐然,并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和世界一流的心理学实验仪器和设备。我们充分利用本校心理学科的优势,进行校内跨学院、跨学科的联合。近来,主要做了如下三方面工作:
1.成立跨学院、跨学科的音乐心理研究中心,学术团队由两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组成。
2.利用先进仪器设备,进行音乐-心理学跨学科实证研究,其中涉及音乐快感与美感关系、音乐语义启动机制、音乐听觉延留等研究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心理学报》等国内心理学权威刊物。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而且丰富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研究内涵。
然而,21世纪所面临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相统一的、既通又专的人才。正如周远清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创办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高等教育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高等教育来说,针对当前的薄弱环节,则要加强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这里强调的人文素质即文化艺术素质其内容当然包括音乐知识与鉴赏。针对教育问题,我国有关领导曾严肃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地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文化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以及对建设文明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文化教育的作用,一在学生,二在社会。
说它有益于学生,是因为:
第一,它能够培养完整的人。
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新型高素质人才,要求未来的教育者本身是“精品”,即完整、完美的人。而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直觉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丰富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
第二,它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以往学生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主要是语言和数学方面技能的获得,久而久之,学生们无意识地学会了从始至终线性和序列思维,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经验割裂开来。而音乐文化教育则不然,其培养的是直接的感觉经验:通过音乐文化教育,使人与经验直接联系起来,架起词语和非词语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更完美地理解世界。因此,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可以避免学生的无能。
音乐文化教育还有益于社会。因为学生学习音乐文化能够获得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
第一,更好地认识,理解人类社会。
音乐是通过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塑造刻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灵活,揭示各个历史时期善与恶的斗争等。它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等,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理解生活的能力。
第二,促进交流、增强自我内涵。
学生在对音乐文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借鉴、尊重其他人(往注是很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体验来交流他们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对音乐这样一种非词语交流方式的分析,对有关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和问题作出有见识的判断。同时,在任何学习、工作和生活困境中进行决策,这些都有力地增强了自我表达内涵。
第三,享受美感,延伸艺术影响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能刺激人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映,这种音乐化的声音本身包含着感情的信息。优美的音乐具有和谐的美,同自然美、生活美一样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同时,音乐还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美,延伸其艺术影响力,即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为各种人类的环境提供表达、分析和发展工具,即人们常说的教学”艺术”、政治“艺术”等。
第四,音乐的教育作用中理解艺术及其影响的最终结果。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往往学生们在理解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音乐中体验到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注意到正派的艺术会“在所有的心灵中颤动”,会使“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溶在一起”,“坏人走出包厢,已比较不那么倾向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来得有效”,由此可见,音乐文化的感染力非同寻常。
既然音乐文化于社会于学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高校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从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在他们成长的的道路上所接受音乐的教育又是很少的,因此在高校实施音乐文化教育(不包括高校音乐系)势在必行,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校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学生实施的音乐文化教育既要区别于其它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性,又要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泛泛性。而应结合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来进行音乐文化教育。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这告诉我们艺术的享受以艺术的修养的前提。一般来说,高校学生音乐文化修养主要指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具有对音乐的实际欣赏能力这两个方面:所谓“艺术细胞”也并非是天生的。高校学生要跨入音乐文化天地,应从如下两方面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第一,应以音乐欣赏为主,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指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欣赏教学时,可以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为线索进行欣赏。
无论是中国的音乐作品还是外国的音乐作品,都离不开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大环境。因此在学生们欣赏音乐作品时,应结台文化发展史来讲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教师要以简炼生动的语言介绍音乐家的国籍、成长经历,并选一些他们的代表作品给学生听,还要对代表作创作的历史背影、作品的含义、怎样欣赏等作简要、正确的说明和介绍。
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深深根植于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国的民歌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都是伴随着文明进步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劳动人民创造了音乐文化。二十世纪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涌观出了大批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杰出人物如华彦钧、刘天华、查阜西、肖友梅、黎锦晖、青主、任光、贺绿汀、黄自、刘雪庵、冼星海、吕骥、聂耳、王洛宾、麦新、马可、郑律成、李焕之以现在仍活跃在乐坛上的陈钢、何占豪、秦咏诚等都写下了不朽的音乐篇章。在这些音乐家中.有的为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有的创造了新的音乐文化表演形式。有些人的作品成为了反帝反封建的强有力“武器”,他们创作的作品能够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呼声,刻画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因此,高校学生欣赏音乐文化,首先要对本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所了解,要让他们知道我国音乐史上都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民族民间音乐戏曲。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在高校学生中弘扬发展,我国的地方戏也有很多种,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在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高多样化的文艺工作方针指导下,西方音乐作为音乐欣赏的重要内容也应走进我们高校音乐教学课堂:
在对学生进行欣赏教学时,还可以器乐为线索来进行。西方交响乐队即管弦乐队有哪几种乐器构成,有什么特点,中国从古至今的乐器如古琴、琵琶、二胡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演奏起来有什么特点。
在欣赏声乐作品时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讲解什么是美声唱法,它的大致发展历程以及卡鲁索、夏里亚宾、吉里、梅里尔、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及在西洋声乐发展史上的贡献。我们中国的声乐发展史相对西方来说晚一些,但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声乐歌唱家和教育家,他们是应尚能、黄友葵、喻宜萱、林俊卿、周小燕、沈湘、王昆、郭兰英、郭淑珍、马玉涛、吴雁泽、金铁林、关牧村、彭丽媛等,这些都属于常识性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有所了解。
这里还要顺便说一下对通俗音乐的欣赏。通俗音乐之所以通俗就在于它容易懂、容易学、容易记,有很强的自我推广能力。对高校学生来说不应让其一味地排斥,而是应鼓励学生们听、唱那些优秀的作品宋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第二,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还应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阶、音符、小节、时值、拍子、常用记号、和弦、简单的和声及曲式知识等等,还可以配合理论讲述来穿插些有关声乐演唱方法、听音节奏练习、常用指挥图式练习。
笔者建议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内容,高校可把音乐作为一门选修课,加一点学分,有些专业还可列为必修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欣赏中国的作品,还是欣赏外国的作品,无论是欣赏器乐曲,还是欣赏声乐曲,只要经过老师的介绍及有针对性地听音响,学生们就可以记住很多作曲家、作品甚至会哼唱主题旋律。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学生们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和场合听到他所学过的曲目便不再感到窘迫和陌生了。
在高校进行音乐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当学生们有了兴趣以后就会有人积极参与,愿意学一点什么乐器或者唱一点歌剧名曲,学校和老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们提供展示、发展他们兴趣、能力的机会。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喜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合唱团、小乐队、舞蹈队并结合学校教学、活动计划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合唱比赛、结合庆祝日进行歌舞表演、卡拉OK比赛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们会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美所赋予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及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协作能力。
这里,我们也完全可以肯定地说缺乏音乐文化教育的高等教育不能称其为完整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会因为有了音乐文化教育而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接受了音乐文化教育的高校学生会在音乐修养、文化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逐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只有不断涌现优秀人才,我们国家才能在跨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其目的是培养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弊端较多,许多高校学生缺乏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不符合跨世纪人才的要求。音乐文化是文化领域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图从音乐文化教育于高校学生,于社会两方面益处的论述,来说明音乐文化教育对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议所有高校院校开设音乐文化课,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气氛,让学生充分地施展音乐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高中 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74-01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一、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也是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
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的音乐课围绕音乐知识组织歌曲内容,如今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设置了情境主题和单元主题,构建了全新的框架体系。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强化了审美、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专门设立了“聆听与鉴赏”学习领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
“聆听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素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变革,是对音乐教育的正本清源。
二、强调音乐创造,重视艺术实践
此次课程改革,拓展了音乐教学领域,将音乐教学领域分为:“聆听与鉴赏”、“活动与创编”、“思考与探究”、“相关链接”。这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如在《音乐鉴赏——生活之音》一课,要求学生在欣赏谭盾的“水乐”中找寻灵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常用的纸来创造“纸乐”。在《绚丽的世界音乐——乐器篇》中,要求能够设计出心目中的乐器。
三、降低难度拆除门槛
课程标准将“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项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这必然会带来教学难度的降低,拆除门槛,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也必然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感知发展的规律,确定内容标准的要求。比如《音乐鉴赏》一书全书容量较大,在《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中,可摘选广东地区学生较熟悉也容易接受的“粤曲、粤剧”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语言上的沟通障碍降低了,学生更易接受这些所熟悉的内容,也就更有兴趣了解更多内容。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中,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还注意吸收文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姊妹艺术,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从而大大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比如,《自然之韵》一课,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感受到的音乐片段。《电影音乐》一课中,让他们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电影,从而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和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学科教学音乐】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策略11-18
音乐学科质量分析06-16
音乐学科说课标说教材12-25
小学音乐学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1-15
区教育局音乐学科工作计划10-01
初中音乐学科第二学期研训工作计划09-09
2024学年度音乐学科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0-21
跨学科教学10-29
体育学科教学总结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