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新課程改革已经推行了近十年,农村初中的数学课改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反思和修正。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观察能力;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篇: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思考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固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改 理念 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师生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①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②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转变情感互动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的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潜力,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转变教学手段

知识经济来临本身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当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作者:管品南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课改前注重结果、注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等等逐渐转变为注重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等等。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这些要求从实施起来困难,到现在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将综合课改以来教师的实践,对课改后数学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推行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间,从推行之初受到人们的质疑,到如今形成一定的模式,新课程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其结果是可喜的,教师以及学生都从新课程改革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由此总结出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未来的新手教师提供经验,以便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国在各个学科均颁布了相应的课程计划,以及相应的教材,来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师做好相应的改革工作,其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改革科目,新课改要求改变原来过于偏重知识的死记硬背,过于强调学习的结果等等不符合小学教学实际的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知识的体验,并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改变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下文总结了新课程改革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性原则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性原则,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

(二)探究式原则

新课改后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遵循探究式原则,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体悟,比如:在人教版《圆柱、圆锥和球》的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并引导学生找到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当然,探究式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主题,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身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确立探究式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生活化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前,数学教材有着明显的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任务奠定基础,而且更是帮助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遵循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十分有必要。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实际比较熟悉,通过与生活有关的情境甚至通过生活实物,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该是先从生活实物再逐步抽象出数学符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十分有必要。

(四)开放性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能够正确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课改后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后,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们开启了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了教学方法,下文对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管是新课程改革以前还是新课程改革之后,都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合作学习大部分都流于形式,在课堂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是新课程改革后,十分强调合作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合作学习的变得有意义,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合作中掌握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探究中发现的,因此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觀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从探究中得到数学知识的体验,这样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但是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数学知识的发现不是经历简单地探索能得到的,很多知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才形成了今天的体系,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使得有些知识的探究成为了可能,而不是为了探究而进行探究。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

毫无疑问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接触数学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而是从很早的生活中就开始不断地接触数学了,比如学生可能在一年级之前就会简单地数苹果,在学习除法之前也会分苹果,这些都说明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数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从这些生活中实物的数学抽象出符号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结合生活化的题材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的数学。

总之,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上文总结的三种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后变动最大的三种教学方法,其实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发挥这些方法的优点,使这些方法更好地位数学教学服务,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不是割裂的,在很多教学内容中,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熟悉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芬.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42.

[2]李红庆.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简论[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83-84.

[3]韩宗鹏.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4]赵洪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才智,2018(21):45.

作者简介:田正彩,1965年1月,女,汉族,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市民族小学,小学一级,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田正彩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新课改策略

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经推行了近十年,农村初中的数学课改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反思和修正。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观察能力;实践活动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個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3]杜家栋 张丽玲:《论数学的本质》(《中学数学研究》2004年第1期)

[4]李正根:《数学的和谐美》(《中学数学研究》2003年第6期

作者:曾春荣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探讨

【摘要】新课标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老旧教学方法,开始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情况,教师也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个人需求被极度放大,开始成为教师教学开展的根据之一。为了有效贯彻上述要求,中学数学的教学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在尽量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的前提下,用改革之后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本文研究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中学数学教学,并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中学数学 新课改 有效性

在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方案当中,教育部门明确将教育基本理念与实际教学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新课标教学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为了在实际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仔细研读新课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

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困难

1.1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了解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对其实施正确的引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当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由于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国策,现在在中学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独子或者独女,自我意识较强,日常行为也有自己的想法,是十分自主并且独立的一代。但是,这种独立的性格给这一代学生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过于独立必定导致团队协调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很难开展整体性教学,性格稍微独特一点的学生往往很难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很难显现出来。同时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稍不如意情绪波动异常强烈,自卑、软弱、任性、叛逆等不正常心理现象普遍存在该阶段的孩子当中。不良情绪和脆弱的心理素质直接反映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 明显表现为自学能力差、无法克服,而有的学生在经受一定的打击之后,无法正确面对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后继的学习也会面临两难的境地。由此可见,中学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好坏,因此应当得到各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但是当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学校没有重视有关学生心理的培养,没有为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

1.2未能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在我国,由于考试任务繁重,教师的日常教学都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这一事实,采取的也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系统性的突破。数学,作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关系也应当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将数学有机地与其他科目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中学教育的质量。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培育。

1.3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对任何学校来说,所有需要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作为开展载体的。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教师也应当加强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不断深化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在认真贯彻了新课改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加强自己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课堂中应当时刻发扬教师的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才能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所以,当前教师应当加强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并且要保持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新课改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相关,应当得到教师的重视。

2.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数学的有效建议

2.1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我国教育主要是应付大量的考试,因此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扮演的通常是知识的传播者,仅仅生搬硬套将课本上的内容复述一遍,这就是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当中的接受程度较低,学生对课堂教学也没有充分的兴趣,盲目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对自身没有提升[2]。甚至有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变得越来越依赖教师,碰到难题之后不会举一反三,而是死板地在书本上寻找解决办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标教学做出了一定的修改,而教师在熟知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之后,应当将其表现在自己的教学当中,让课堂围绕学生展开,锻炼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中去完善学生的人格

新课标对新一代的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爱国,还要有较高的素质,能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有责任心,能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是非面前保持正确的选择,为社会主义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了贯彻上述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只有完善的人格才能确保今后正确的发展。

2.3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新课标提出了学生要能发现问题并思考出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之后,教师发现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难以预料的问题,不仅需要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解答,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教师作为教育者,为了能灵活地解决上述问题,就要适当提升自身素质,确保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在第一时间将其解决。当前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当中,而是与社会上诸多机构紧密相连,所以要符合主流价值观[3]。而新课标的出台,教师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一个自身素质高的教师对课堂的作用是巨大的,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改教学改革。

3.总结

在施行新课改几年之后的今天,教育行业已经今非昔比。而数学这一关键性学科也应当紧随新课改的大潮,在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解析当中完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进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莹,王华.中美中学数学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以两国同课异构的课堂录像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 ,2013,(4):25-29

[2]冯全民.“中学数学优秀生的智力倾向与学习特征”研究报告[J].教育学术月刊,2013,(5):102-104

[3]严碧友.中学数学游戏教学的调查和反思及其教学原则[J].数学教育学报 ,2013,(3):44-48

作者:郭卫东

第五篇:中学数学新课改得失浅论

摘要:中学数学历经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许多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了一套教学模式,但还是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使新课改常改常新,在变化中求得发展。本文对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得失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明确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程改革 理论研究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支柱学科,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中学数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形式都进行了必要而积极的探索,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为此,我们应适时地总结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得失,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中学数学课改的不足

首先,数学教师的普遍素质需要提高。此次新课程改革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缓慢过程,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落实到教学层面的时候自然也难免遇到许多复杂的情况。其中,基层数学教师的普遍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一,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年纪较大,观念改变迟缓,甚至对于新理念有抵触心理;其二,不同的知识背景造就不同的知识架构,这影响了教师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其三,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和理论知识的贫乏,使得新课程理念在落实到教学层面时被大打折扣或者任意地曲解。

在很多时候不是教师不想改革,而是不知道如何改革,也不知道怎么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若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仅限于理论层面,就会和教学实践相脱节,而即便能够落实到课堂上,也往往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和理论学习不及时而造成改革的乏力。表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在形式上大肆宣扬的貌似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师谨慎地像新课程标准靠拢,唯恐课堂不活跃、不够新而受到新标准的责难。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些教师不够自信,没有从本质上领会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依附于形式,希望课堂看起来热闹些。

其次,应试教育严重抵消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想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发展他们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这需要教师放开课堂,他们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才能拥有灵活多向的思维方式。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唯考试为准绳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先考虑学生的成绩,这就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同时,家长在这个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的社会里也深深懂得抢占先机的重要性,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社会竞争的压力顺理成章地转嫁在了学生的身上。这样,唯成绩为准绳的考核标准多年来得不到改变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了。

再次,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和数学教学体系存在脱节。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尚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联系,缺少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内容上要求全面周到,理论上追求的是严密有序。新课程标准中被删除的内容,在教学中也往往被许多教师善意地补充回来。这就造成了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不可协调的矛盾,难以体现时代发展背景下科技进步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造成了学生只善做题,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创新思维不够的无奈局面。

最后,教学方法没有获得新的突破,评价机制仍旧落后。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并没有获得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用的还是老方法、老套路,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时才努力地有所创新,而未能形成可操作的常态课。这说明那些研究课仍然在研究状态和探索阶段,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成功。另外,在评价机制方面,仍旧是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探索出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和体系。如果某种评价方式不能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那么这样的评价方式就是没有效果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尚无建树。

二、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成绩

总结这些年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在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前提下,各地区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我校在紧跟高考、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原则下创新性地推行了五为模式教学,即以问题为先导,以活动为特征,以精讲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以两种课型为结构。它是我校二四八教学模式的高度理论化,是更具有指导性的创新理论。

三、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努力方向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观念。在这里我使用了“解放观念”一词,而没有使用“更新观念”,因为在我看来,新课改已然不新。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警惕和防止新课程标准成为新的束缚和教条,一旦所有课堂内的变化都被这个标准所规划的话,它无疑会成为新的教条。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要教师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让教条的观念控制自己的大脑,时时处处要从学生出发,围绕目标来实施教学,而不能盲目迷信权威,更不能东施效颦或者邯郸学步,学来学去丢掉了自己。若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丧失了自己的教学个性,还谈什么新课改呢?

其次,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专业知识不够雄厚而专门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那无异于练武之人不练内功只讲套路一样,完全成了花架子。如果没有雄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贫瘠的专业知识会让任课教师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哪里还顾得与创新呢?

参考文献:

[1]肖正楷.传统应试教育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商宏亮.浅谈高中生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3]王云凤.浅谈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3).

作者:田臻玮

上一篇:中职数学论文下一篇:中国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