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精选8篇)

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篇1

每一项课堂教学技能是有明确含义和功能;是能够表现和观察到的;是能够被广大教师所驾驭的;是能适应各科教学规律的;是能促使教师与学生间和谐地相互作用的;是能够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的。

对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便于明确每一项技能的训练目的,便于提供示范和进行客观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分类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分类的一致性。目前国内针对中学数学常用的分基本教学技能和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有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反馈教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强化技能和结束技能。

以下没有提供的教学技能可参考其它资料学习。基本教学技能

技能I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结果概括总结的认识;其次,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开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从模仿到创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主要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对教材内容加以周密组织,能力的改造,并且用清晰,准确,简洁,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便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一般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教学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条理清楚,出口成章,针对性强,言简意赅,用语严谨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愿听,爱听,使学生感到真切和动听,必将有利于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各学科的产生,发展,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本学科的语言。各科教师运用的课堂语言,对学生逐步形成各学科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学科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实质上就是学科语言符号,公式和他们所表示的东西脱节。

第三,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高效率的说明,讲述,推理和论证,要求听讲的学生思维敏捷,有预见性,在听的过程中,辨析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发展。而这种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的良好教学氛围,绝大部分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第四,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可以促进教师的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信息时思维的原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就越有效。通过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使教师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储备,锻炼了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这对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也是很好的培养。语言还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师正是运用语言要素,组成话语来表情达意,以便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于修正,补充教师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又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二、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技能是由基本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

(一)基本语言技能的主要构成.1、组织内部语言的技能 人们在说话时,都是在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语言,思考“为什么?”“对谁说?”以及说话的意向与要点。负责内部语言的生成与组织的是大脑神经中枢。看到外界事物获得的印象,以及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获得信息,马上进入大脑神经中枢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闪电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引起联想,或发生想象,形成了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组织得快,则语言就流畅,连贯;内部语言组织得好,则说出的话就清晰,有条理。可见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是构成语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语言编码的技能 人们说话,也是吧内部语言经过扩张进行编码的短暂过程。使语言能够顺利编码的条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语词汇的储备多,这是语言编码的符号材料。如果教师掌握的口语储备多则讲解时对词语就有较多的选择可能,说话就准确,流利,生动。二是要掌握吧词语按准确次序组合的规则,即懂得语法规范。这是言语编码的结构法则。语法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在言语编码中,如果符合语法规范,学生才能听懂。总之,加速言语编码技能,是构成语法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如果这种技能缺乏训练,讲话时由于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汇,就会造成停顿的现象较多,或者是词不达意。

3、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 人们说话时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展,并编码成一定语句,同时大脑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变成外部语言(有声语言)。由于人类除有一个口腔外,还有一个人类特有的咽喉,转动灵活的舌头,所以能发出多种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使有声语句,不仅能表达各种意思,而且能传达出多变的动人的感情色彩。善说的人很会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娓娓动听,从而尊强表达的效果。可见,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也是构成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语言的特殊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出发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口头语的特殊结构。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即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此要素的细节有: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的开始;点题,集中——明确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学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师用不同方法,鼓励,诱发,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或执行教师的要求。此要素的细节有:提示——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行为的依据;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或作出判断;追问——根据学生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答案,再提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3)评核 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细节有: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评价;更正——学生的答案还不准确或思想发放不全面,教师予以剖析,更正;追问——继续设问,引发更加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真确结论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和相关问题作分析,探索。

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也修正、补充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辨证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三)头语言质量的评价。

评价一位教师口头语言的质量,除了看语言内容是否正确、深刻以外,对口头语言形式本身,还可以列出以下评价指标:

1、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送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要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语音力求清晰、清脆、悦耳,音色圆润,吐字清楚、坚实、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矫正,并且经常练习,是可以解决的。

2、语量 语量是指讲话声音大小。语量要符合语言情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声音过大,不公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听了不舒服、易疲劳。课堂口语的语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在师生数人对话的场合,能挑拨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语量的大小和气息的控制有密切关系。要达到一定语量,就要注意深吸气;讲话时,有控制地用气,课堂口语还要注意语量的保持,教师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不能先强后弱,越说越没有底气。爆发式的语音激变,会使学生吓一跳,也要防止。

3、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语调能强化表情达意,增添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要求语调自然、适度、力争优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调、短促调节器、加长调、重音调等"调式",进行朗读与讲述.

4、语汇 要熟练地运用口语语汇,并能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正确――用语符合口语语法规范,这是让人听得懂的前提;语言准确――讲的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愿意和客观的事物,讲话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语言精练――讲的话一句有一句用途,没有不必要的重复,使人听起来干净、利落;语言生动――讲的话富有形象性、可感性,听众能想象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选词组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瘪、忌刻板;语言纯洁――选用的语汇是为社会公认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尽量少说方言语汇,不说土说、"流行语".只有掌握比较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说话时迅速讲出准确、简明、生动的语句,提高语言表现力. 5、语速 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能根据讲解内容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在应该快速讲说时,不绊嘴,语言流畅;在应该慢说时,不拖沓,声声入耳.在课堂教学中,语速要适度,一般每分钏200至250字,但是每个字所占的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这些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的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也可以加强语调节器表达的生动性;使听众不疲劳、不紧张.

6、语境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能根据讲话环境,内外纯朴、自然地诉说,有针对性的谈话.比如在正式讲课的场合,在与学生促膝谈心的场合,在佳节联欢的场合是有区别的,要根据不同需要、氛围说不同的话.教师讲课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时的心理情绪,以便选择恰当的说话角度、措词、口气和语调,使话语感情色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

7、语态 以态势语言(例如手势、身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说话.语态要自然、大方、适度,不拘谨,不夸张.做到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巧妙配合.

上述口头语言形式上的质量指标,对能言善辩的人,也很难全部达到.向广大教师提出口头语言质量指标,有利于认识教学语言技能的丰富内涵,提高教学语言训练的自觉性,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向上述指标靠拢.

三、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根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程序,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说明法 明确对象、简介某概念的涵义或知识间的关系;把某个问题的内容、因果关系解释清楚.此法又可细分为注释说明,结构、程序说明,逻辑说明,分类说明,举例

说明,图表说明以及附加说明等等。在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它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它的理由是”等。

说明法,一般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有时用于抽象逻辑推理前的必要的知识贮备。

(二)论证法 运用论据(事实、数据、定理和定义等)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此法又可细分为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常用“由于”、“因为”、“根据”等词关联,而在论题(或论点)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为”、“总之”等词汇。

(三)推导法 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常在已知知识的前面使用“由于”、“因为”、“根据”,而在新的知识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四)比较法 比较是确定被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可以从共性中寻求规律性,从差异中探索各自的特殊性。

(五)借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生动的语句来促进理解和记忆。例如:

1、比喻法 这是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的方法。

借助这一浅近的比喻,作知识填补,以取得学生基础知识与认识水平之间同步,获得“移动”和重新达到“平衡”的认识能力。

2、拟人法 例如,用拟人法比喻高炉的构造。高炉自上至下各部位的名称是: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

(六)联系法 按知识的内在规律,采用由此及彼的联接表述方法。例如:以旧引新、理论联系实际、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前因后果、宏微结合、以古鉴今以及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等等。

四、教学语言技能运用的要求

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学生、运用语言等角度出发,在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善于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简称学科用语),并注意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灵活运用。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这类概念理论系列,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例如:数学用语,它是指严格的数学科学语言。它可分为:文字型数学用语,它是完全用文字叙述一个数学事实,而且是最为简练的语言。如:“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对于原点或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文字型数学用语,在中学教材中大量存在;符号型数学用语,它是由数学符号和公式构成的人工语言。在初等数学中组成符号语言的基本符号(相当于句子中的词)有:0,1,2,„+,-,×,÷;=,≒,﹥,≥等等。文字型和符号型相结合的数学词语,是数学教材及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数学用语,如:“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d=R+r←→两圆外切。”这种简捷、概括的数学用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抽象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学型数学用语,它用于弥补文字型和符号型数学用语过于抽象和不易理解,它采用合乎数学逻辑、语言逻辑的语言讲解数学问题,这种语言表述的数学事实完整、准确又十分细致,它将文字型和符号型的数学用语化为几个句子,使学生易于听明白。利用教学型数学用语,可对数学推导、计算过程的依据给以明确讲解。在运用数学用语的同时,若伴以恰当的通俗语言的说明,学生听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如:“笔直的铁道,它的两根铁轨就可看成是两条平行线。”“如果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观察这三个角之和等于多少?”其他学科也如此。这些学科专门用语,是学科范围内的共用语言,准确、灵活地运用它们(必要时伴以通俗语言)进行教学,一说就懂,而且极为简明;不用这些学科用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第二、要用词准确,讲一段话,必须符合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必须合乎逻辑。这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例如,线段就不是直线。如果用词不准,势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师出现的语言错误,会造成学生思维困难。例如:“只要会证这个定理,才会解下面题目。”(关联错误)

第三、要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一定权威性,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说来,学生的年级越低,这种影响则越大。课堂口语的教育性,是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初三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在介绍化学这门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时说:“这一点连国外的自然科学史家都加以肯定。如威廉斯在《中国炼丹术考》一书中说:‘磁针、火药、印刷三事,既已公认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现在我们还承认化学亦起源于中国。’”李约瑟在《中国自然科学技术史》中也提出化学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又如一位教师在教读了吴晗《谈骨气》之后,说:“如果作者自己是一个软骨头,能写出这样富于感情的文章吗?吴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1941年,当时国民党的‘国立编译馆’约吴晗写一部书,内容是写明代的事。书中写到一支农民武装,也叫‘红军’,吴晗写了‘红军之举’的句子。他们对吴晗说:‘红字改掉,否则你的书我们不出。’吴晗回答说:‘我宁可不出书,这个红字绝对不能改。’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六百年前农民的‘红军’也害怕。”学生从课文里,从教师所补充的作者的事迹里受到教育,他们懂得了“文如其人”的道理,今后也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第四、要严谨、简明、流畅。教学语言的严谨性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句话上。对学科内容的阐述,有些地方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是不行的。如“a除以b”和“a除b”,一字之差意义相反。教学语言该详则详,该简则简。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课上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大限度发挥时间效益和学生思维效益。教师对课上每一小段知识的教学,都要设计好主要教学语言,表达时才能紧凑、连贯,“哼”、“哈”不断,“呀”、“吧”不绝的语病,最干扰教学语言的流畅。

第五、要善于运用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主要用来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首先,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能激发想象与联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以提出矛盾再解决矛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语言,有助于巩固学生持续的注意力和积极思考。

第六、教学语言要有机动性。即教师讲课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应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机动地改变词句或叙述结构,使之易为学生所接受。一个教师要能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对教学工作要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备课中不仅要确定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语言,还要考虑同步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作好准备;要深入掌握所讲的学科内容;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掌握丰富的词汇。

技能II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及其功能

提问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问题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然后用准备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

第二,介入阶段。在学生不作回答时才引入此阶段。此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和诱发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学生是否明了问题;催促学生回答;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教师可以运用不同词句,重复问题等。

第三,评核阶段。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技能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

第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第三,通过问题的解答,能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提高技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类型:

1、诱发探求新知识的提高。

从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可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善于编拟诱发、探求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钻研,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认识“庐山真面目”。

范例1 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始课的设问

若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这类模式化问题易使学生感受到平淡无奇,难以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但教师若一反习惯性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划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却在英国爆发?”这一问,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便能促成学生积极思维。

范例2 讲“三角形”和“五等分圆”时的设问

讲三角形时,可先就三角形稳定性问学生:“电塔架上、石油钻井架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三角形?”接着可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具演示,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而三角形加外力是不会变形的。再如讲五等分圆时,可问学生:“谁会剪国旗上的五角星?”这些设问,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情态下步入知识探索的思维中,把逻辑思维极强的数学内容教得妙趣横生。范例3有关溶液稀释及混合的计算

可用新奇的问题引入。“100毫升(浓溶液)+100毫升(稀溶液或水)≠200毫升”,大家想一想,对吗?

2、低级认知的提问。包括:记忆性问题——要求学生凭记忆作答;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了解,并能做初步的分析;简单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某一问题。

范例 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中,提问与此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

教师首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在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之后,还可问:“能否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来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呢?”这样,使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证明的思路,使之悟出引辅助线证明定理的途径。

3、高级认知的提问。包括:理解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和重新组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某些事物、事件进行构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或组织原理分析等;综合运用及创造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部分或个别特殊性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灵活运用,能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见解;发散式问题——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从多方面思考解决的方法;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评价原则,来评价他人的观点,判定方法的优劣等等;激发争议式问题——要求学生各摆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

(1)理解性问题。范例 在《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提问让学生比较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语言、外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理解个性化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和通过人物外貌变化的描写来提示主题的意义。

(2)分析性问题。范例 讲“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一节时,按层次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

先提问:“人民解放军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转入战略反攻的?”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可做小结补充。(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歼敌100多万,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战略反攻的情况如何呢?”(主攻方向——挺进中原,其它地区:华北、山东、西北。)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军如此迅速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巨大成果?”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改。”教师强调这是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以外可联系政治路线、军事原则、反蒋的第二条战线等。最后提出:“综上所述,说明了什么?”回答:“决战时机已成熟。”

(3)综合性问题。范例 提问森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破坏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要求分析树木的光合作用能给人类提供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对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木材,防止风沙等,综合上述分析,可预见破坏森林将给人类带来的恶果。综合性提问的表述形式一般如下:

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等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的表述。

(4)评价性问题。范例1 有人说:“现代劂菜是由现代的水绵进化来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进化的原理对这种说法进行分析,作出评价,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范例2 你认为民间音乐好还是宫廷乐好,为什么?你认为古诗好还是现代诗好,为什么? 评价提问的表述形式通常为:你同意„„吗?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你喜欢„„为什么等。

(5)激发争议式问题。范例 在讲“西安事变”时设问:“蒋介石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议论。

三、提问技能的应用要求

1、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集中在重点、难点和弱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揭示薄弱环节。

2、应以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3、应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4、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5、提问要面向全体,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要注意组织大家仔细倾听回答,引导学生参与、确认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进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7、提问要灵活运用。在讲、练、读和议诸环节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

8、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行为。

技能III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技能

一、讲解技能及其功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解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并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填补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沟缝,以及剖析新知识本身各要素增加的联系,是讲解的主要任务。讲解有两个特点:其一,在主观客体信息传输(知识传授)中,语言是主要的媒体。因此,培养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想”好“为什么说?”“对谁说?”及说明的意向与要点);快速语言编码的能力(注意储备口语词汇,懂得语法规范);运用语音表情达意,令人爱听,使之动听),是讲解得好得前提。其二,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讲解的特点可图示如下:

客体(学生)

主体(教师)

信息知识流向 媒体: 语言

讲解技能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它之所以一直受偏爱,是由于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建军的传授大量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领着学生想懂;解决为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总之,准确流畅清晰生动的描述,循循善诱层层推理点点入滴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会使听者“欲罢不能”。

讲解技能的教学功能首先是能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其次,可帮助学生明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探讨方法,推进学生的认识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实践能力(如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等)。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结合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美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二、讲解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讲解技能可分为描述式解释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和行为动作中心式等类型,下面对诸类型的特征和范例加以阐述:

1.描述式,又称叙述式或记叙式。描述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描述的人事物的结构要素属性发展和变化,有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感知,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根据描述方式不同,描述有可分为:

(1)概要性的描述:对人事物的特征,要素作该概述。范例 对集合定义的概要性描述

集合——数学大厦的根基:集合是描述性概念,无准确定义,如点、数、直线等一样,集合是什么通俗地说,它是一些元素组成的集体,20世纪以来研究表明,不仅微积分的基础——实数理论奠定在集合论的基础上,而且各种复杂的数学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义出来,各种数学理论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论之内。

对这类描述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引用有关数字资料,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结构层次间的关系。

(2)例证式描述;举出有代表性的人们比较熟悉的有说明力的例证来描述事物。范例 对“指数爆炸”的描述

如果1个细胞能分裂成2个,那么,60代以后,产生的细胞总量用一个一秒钟能数100万的计算器来算,需要366个世纪!同理,一旦人口失控,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以此来看指数函数。

(3)程序性描述: 按事物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描述 例如例如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定义中描述了圆是怎样产生的,“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就是揭示了圆的本质特征 此种描述要注意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2.说明式, 又称解释式或翻译式 通过讲述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因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又可分为:(1)意义解释

范例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进而由定义作分析性说明:①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一定分别平行 ③“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与“它是平行四边形”是一回事④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不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分析说明,使学生理解定义的条件与结论是“一回事”。

(2)翻译性解释。例如,数学符号“ ”,“ ”,代表什么意思,等等。

(3)比较性说明。为了把那些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说明白,可以拿人们可见的具体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较。

范例 如单项式与多项式、整式与分式、乘法与乘方、方程与不等式、全等与相似、相似与位似、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函数与映射等概念,我们都可以将它们看作有特殊关系的并列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它们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利用已知概念来实现对相应概念的形成与理解.3.原理中心式.。以概念、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如果按讲解的逻辑方法分,又可分为归纳中心式和演绎中心式,它们的一般模式为:

总 结、结 论

范例 关于“角”的概念的深化与系统化

首先罗列出“平面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各种定义,进行对比。然后对“角”的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进一步认识到空间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都是在“平面角”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和推广的;反之,这些空间的角都又是转化为“平面角”来表示的,只有“二面角”是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表示。概念讲完后,教师要及时地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复述定义;也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还可以同一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应帮助他们沟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知识发展的脉络,把所学的知识加深巩固,并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度去认识它。可用一些三字诀、四字诀等习惯术语帮助记忆,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数学概念的名称和符号,从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

4.行为动作中心式。以训练动作技能为中心的讲解,主要有动作原理的阐述,结合示范的讲解指导学生练习的讲解等。范例 数的基本知识举例和训练示范

比较(包括,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粗细,轻重,软硬)

操作:用2根智慧棒与4根智慧进行比较,问哪个多哪个少。数量上是大小的比较,智慧棒进行高矮和长短的比较,智慧珠多少的比较,智慧棒和智慧板软硬的比较,一根智慧棒和一盒智慧珠轻重的比较,都很直接和现实,给儿童了具体的感觉和直觉,然后才能上升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也就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

5.问题中心式。“问题”即未知,“解答”即由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关键是方法,选择和具体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知识和思维能力。问题可能是一个练习题、作文题,也可能是带有实际意义的课题。问题中心式的讲解,常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在讲解中要注意体现启发性,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迪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中心式的一般程序为:

引出问题(引入、导论)

(事实材料1、2„„)

(标准1、2„„)

明确要求(解题标准)

(方法(1、2„„)

选择方法

解决问题

得出结果(总结、结论)

(论据、例证、论证、推断)

三、讲解技能的应用要求

1、要有明确的讲解结构。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得关键问题,形成清晰地讲解框架。这样易使讲解条理清楚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语言要流畅、准确、明白。语言流畅就是紧凑、连贯。准备充分和自信是语言流畅的前提。语言准确、明白就要求正确使用术语,用学生能理解的词汇,不用未经定义的术语;句子完整,措词和发音准确。语音和语速应适应讲解内容和情感的需要。

3、讲解要有启发性。要把直观、的形象的现象、事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升华为理性的概念和规律。要留有一定的思索余地,要把握讲解的时机,凡对重要内容作本质论述时,尽量创设愤悱的教学情境。

4、要善于使用例证。例证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手段;例证能将熟悉的经验与新的知识、概念联系起来。举例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举的例子与新概念之间具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逻辑关系,并对此联系要作透彻的分析。

5、注意形成连接。清楚连贯的讲解时由新旧知识之间、例证和原理之间、问题和问题之间恰当的连接构成的。在讲解中仔细选择起连接作用的词或短语,说明上述关系 使讲解形成完整的系统。

6、会进行强调。强调是使讲解清楚、成功的技术之一。要强调重点或关键内容,要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新知识的结构作透彻的分析。可以用讲话声音的变化、身体动作的变化、做出标记、直接用语言提示进行强调;通过接受和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强调。

7、要重视获得反馈和及时调控。在讲解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留意学生的非正式发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收集讲解效果的反馈信息,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讲解的程序和方式 以达到教学目标。

技能IV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技能

一、板书技能及其功能

板书技能是教师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象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认知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保留传输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

精心设计的板书,并能及时而恰当地加以运用,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由板书的设计和运用构成的板书技能,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

板书的首要功能就是提供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结构。板书还应体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呈现知识的重点;按照认识规律,体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

2、激发兴趣,凝集注意,启发思考。

设计巧妙、书写工整、画技精湛、布局美观的板书,还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凝集注意的作用。许多地理教师有画地图的本领,转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就会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赞叹之余,会充满浓厚兴趣地盱着黑板。有位数学教师讲三角形的概念,在黑板上画了一组图形(见图),先让学生判断:

(1)(2)(3)

当学生判断出图(②)是三角形时,便很快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封闭图形为三角形。

可以看出,这一板书为学生进行观察,启迪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学生能很快说出三角形的定义。

3、利于学生听好课,记好笔记,增强记忆。

有了鲜明、直观的板书,学生不仅听“讲”,而且能看,便于记好笔记。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远远超过“耳听”的学习效果。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反映知识结构的提纲。凡是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既便于迁移,又便于记忆。

板书可分为正板书和副板书。正板书是由教材的章节顺序,教学内容纲要,主要概念、公式,主要图形,重点例题以及论证、计算的重要步骤等组成的。能呈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一般占黑板的主要板面。副板书是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诱导思维的草图以及学生的板演等。正板书为板书之首,应力求高度概括,文词简洁,书之有“格”,用之有“序”;而副板书为板书辅佐,一般灵活多变,有临场解惑、指迷、纠错、提醒和启迪等功效,使用得当,能使板书更加增色。

二、板书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板书的样式很多,大体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纲要式、表解式、表格式、图示式、运算式和网络式。

1、纲要式 纲要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用精要的文词,形成能反映的知识结构,重点和关键的提纲。

纲要板书在文字表述上,应力求简练并符合本学科的词语特色。

2、表解式 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物件,以大小括号、关系框图的形式,将纲目及要点组成一个比较简明并能反应出从属关系的结构,从而加深对事物或事件的理解。

3、表格式 表格式具有化繁为简、比较异同、分析综合和增强记忆的效果。

4、图示式 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简明精炼,便于速记等优点。

5、运算式 运算式的板书,是将列方程和计算过程展示出来。优点是文字少,逻辑性强,便于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步骤。例如,刚开始讲代入法解方程组时,给一例题并求解,其运算板书如下:

3x+4y=5 3x+4y=5 x-y=4 Þ y=x-4 Þ3x+4(x-4)=5Þ„ x=3 y=1

6、网络式 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知识的迁移。

三、板书技能的应用要求

1、板书应体现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规定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教材内容是凝炼板书和词语的依据。如此设计的板书,才能揭示教学重点和关键,内容之精髓,具有高度概括性。

2、板书应体现教学程序,有条不紊地呈现知识;板书还应体现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的顺序。

3、板书应展现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纲目、层次的逻辑性。能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小结知识的合理组合。

4、板书要具有启发性、简洁性。形象直观、提纲挈领、合乎逻辑的板书,才能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一个短语、一条线或一个箭头,都应明确其丰富的含义,这种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的简洁板书,利于长时间留存在记忆里,利于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5、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要合理,字形正确,字体端正。板书的语言既要简练规范,又要生动好记。对仗工整的语句、歌诀式的语言,都便于记忆。例如,讲述印刷术发明的经过与传播时,有位教师设计的板书如下: 唐朝印刷是雕版,北宋毕升创活版。泥铜木铅相促进,世界文化作贡献。

6、板书使用的方式可灵活多变,可边讲边写,也可先讲后写或先出示板书后讲解。为了扩大每节课的内容量,教师已广泛地使用投影片先设计好板书,在屏幕上显示。使用这种代替黑板的“板书”,要注意部分的遮幅和展现,以免影响或分散学生的注意。

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技能V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及其功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的应用于上课之始,或应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富有酝酿情绪,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有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导入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所以,善于引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始,总是千方百计的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学生清晰的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在全局中的意义和作用,才易产生学习的自觉性,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很重视阐明将要学习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善导的教师,善于设计各种概念冲突,例如:惊奇、疑惑、障碍和矛盾等等。

2、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在课的起始,要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其他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指向课题。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教学的意图,这种教学意图包括建立学习目标,指出方向,将以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及勾画教学内容的轮廓。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能做鼓励、引子和铺垫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动起来,利用已知的素材做引子,寻找出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能比较顺利的使学生将新概念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通过实例、实验的观察导入,可为思维加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做铺垫。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导入的教学技能,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灵活应用。常用的导入技能类型有如下的几种:

1、以旧拓新,承上启下的先行组织者引入策略

这是一种由已知向未知的导入方法,指呈现具体内容前,先呈现相关的、包容范围广但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引导性材料。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为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做好必要的准备。

1.说明性组织者——为新知识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知识构成上位关系。在学习不太熟悉的知识时使用,所用语言是学生熟悉的、能理解的。例

1、函数性质的先行组织者

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就是性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就是性质。现实世界中的某些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有减、有快有慢,有时达到最大值有时处于最小值„„这些现象反映到数学中,就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还是减少、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大、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2.比较性组织者:指出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的概念之间的异同,用来增加那些

基本上不同,但又容易使人误认为相似的新旧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例

2、(1)全部50名同学每两个人握手一次,共握手多少次?(2)全班50名同学互赠照片一张?共需要多少张照片?

(3)6个人去甲乙丙三个车间劳动:1.如甲去1人,乙去2人,丙去3人,分配方法有 多少种?2.如一个车间去1人,一个车间去2人,一个车间去3人,分配方法有多少种?

2、设疑置问,引起悬念的问题性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任何数学概念、原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他们往往是建立在解决某些问题的需要的基础上;由难度适当的问题而引起的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要教师适当的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切地愿问其详的心情,所以,善导的教师常在章节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并渗透本课的研究主题。例

3、数学归纳法的问题引导

从头逐项验证获得经验,但“自然数有无限多个,无法穷尽”;这就可以引导学生 是否“能找到一种严格的、非经验的推理方法,通过有限步骤证明一个有关任意自然数n的命题?”仔细分析“多米诺骨牌”的结构,引导学生回答:“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的数学含义是什么?”然后由学生根据自然数集的结构特征,归结到“递推关系:如果命题对k成立,那么对k+1一定成立”。

3、实验启思,激情引疑的开放性策略

学生学习之时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光、电、动和静的刺激,同时突出若干思考问题,巧布疑阵。此种引入法的实质是将问题解决策略(启发法)运用到教学中来,不把知识以定论的方式“告诉”学生,而是采取开放式问题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先对问题的可能结果进行研究,建立充分的直觉,产生猜想并尝试加以证明,这是理解知识的必要前提。例

4、||a|-|b||≤|a±b|≤|a|+|b|教学设计

研究绝对值不等式的基础是实数绝对值和两个实数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即“距离大小”是研究绝对值不等式的出发点,数形结合是基本思想方法。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实数a、b,|a+b|、|a-b|、|a|+|b|、|a|-|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问题1 你认为从何处入手研究?——有许多量的大小比较(共有6组),先分类,并从简单入手:

(1)|a+b|与|a|+|b|;(2)|a+b|与|a|-|b|。

对于(1),在数轴上表示|a|、|b|、|a+b|和|a|+|b|,自然出现按a,b的符号分类讨论的需要。再追问:根据什么标准分类才能“不重不漏”?并归结为ab<0,ab=0,ab>0三种情况。从数轴上直观得到:

(1)ab≥0时,|a+b|=|a|+|b|;(2)ab<0时,|a+b|<|a|+|b|。从而对于任意两个实 a,b,都有|a+b|≤|a|+|b|。

问题2 你能用代数推理的方法证明得到的结论吗?

问题3 对于|a-b|与|a|+|b|的大小比较,如何更快捷地得到结果? 问题4 类比已有过程和结果,讨论其他问题。

问题5 你能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再概括,给出关于|a+b|、|a-b|、|a|+|b|、|a|-|b|大小关系的更简洁表示吗?

5、在上圆锥曲线的过程中,可以自制教具,通过教具画出椭圆和双曲线及抛物线,这样学生对上述三种曲线的定义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4、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直达式组织策略

这是直接用新课题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设置矛盾,建立联系,阐明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力的导入方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是使直接导入成功的关键。一般的新课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不再一一举例。

5、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的事例性组织策略

具体描述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介绍新颖、醒目的趣闻;选讲妙趣横生的典故,联系紧密的动人故事,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谓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时候可以引入棋盘和麦子的故事;在上统计的内容部分,不妨引入总统竞选过程的调查结果的数据说明;在上微积分的时候介绍牛顿的相关数学史的知识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三、导入技能的运用要求

各种不同的导入技能类型,在设计和实施中,尽量符合下列要求,方能导入有方。首先,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其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关键。

第三,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够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第四,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技能VI 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及其功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主要运用对学生的反应采用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教学材料的刺激与学生反应之间,更快地建立稳定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把思维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操作一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53年提出的。他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鼠偶然踩在杠杆上时,即喂食,为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鼠即会自动踩杆面得食。这类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后。后来对训练和行为的强化效果的研究转向向到人,在70年代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斯金纳指出,学习者倾向重复那些受到奖赏的反应,而中止那些没有受到奖赏的反应。

强化技能的教学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促使学生将注意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防止非教学因素的干扰;其次,能促进学生更加自觉、积极地参加教学过程;第三,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第四,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尤其对后进生坚持以表扬为主,会增进学生和教师相互信赖,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质量;第五,通过逐渐减少外来奖赏,强调自我强化来发展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的自我组织能力。

二、强化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1、词语强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或行为习惯,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否定、表扬、或赞赏。它可以被用在任务完成的同时,也可以在任务完成之后作为补充的反馈信息。例如:

词语:对、正确、好、很好、妙、太棒了、好极了、非常正确、逻辑清楚等等。

短句:“回答得很完整。”“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这个回答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做得对,我很满意。”“继续做下去,你会做得越来越好的。”“很好,我喜欢陈敏的解释。”“你掌握的非常快。”“你应为此感到自豪。”“大家看他是怎么做的。”“你的构思很新颖,在仔细想一想。”等等。

2、动作强化 教师用非语言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和行为习惯表示态度或流露情感。例如:

对学生在课上练习、回答问题,学生热烈的求知欲,学生与教师的良好配合等,教师以笑容、高兴的表情、点头或拍手鼓掌,给以肯定、同意、赞许或热情鼓励。

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发言,接近某个学生关心其学习活动,如对其解题步骤的指点、提示,或纠正其实验装置。对解题又快又正确的学生,教师表示高兴。

3、活动强化 教师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或成绩好的学生,安排特殊的个别活动,或采用一种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乐意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奖励或激励。例如:

(1)对课上提前完成某一学习目标的学生,可给以新的学习任务。如练习时,对解题快的学生,教师可要求练习相关的新问题,若改变条件,又应如何解决。在课堂练习中,让完成快、质量好的学生,将解答写在黑板上向同学们展示。

(2)在课堂讨论中,让理解正确或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向全班阐述他的理解,提出他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3)对有特殊爱好和专长的学生,分派一些“代替”教师的任务,如:在课前准备演练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做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或创新实验。

(4)在完成一段教学任务后,如一单元或一章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总结讨论课。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讨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结构;主要对题目类型;提出尚存疑难问题等,诱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尽量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4、标志强化 教师对学生对成绩或行为采用各种象征性对奖赏就是标志强化。如在学生作业上,写适当对肯定性对评语;“很完整”、“进步明显”、“很努力”、“如计算再准确一点就更好了”、“有创见”等。或画出红圈、红线进行奖励。还可以在教室墙上,展示学习成绩突出、进步快的学生的试卷,对某问题有独特见解的作业,优秀的作文等。建立为集体做好事或助人为乐光荣榜。绘制全班学生学习进步图表。

二、强化技能的应用要求

1、要有变化 在采用强化技能时,不宜重复地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强化。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全班或小组,也可以对个体采用强化技能。对全班或小组的强化,可以帮助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所有学生在团结、奋进的精神下愉快地学习。教师必须在考虑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基础上,弄清楚什么类型的强化会对你的学生有效。并且一旦决定实施某种适当的强化,教师还必须灵活地完成。

2、要个性化 教师必须注意个体对强化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满足于从教师那儿得到一二句表扬的话,另一些学生可能窘迫于当众赞赏而希望教师在作业后面写几句鼓励的话。小学生可能为得到一个印章图或星号而高兴,许多高中学生在成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后,可能倾向于参加一项他喜欢的活动。在对每个人实施强化技能时,提到学生的姓名,会比笼统的表扬更有效果。

3、要准确、能领悟 教师在使用强化技能时,教师应设法使学生知道强化的是他哪些特殊行为,教师的强化意图才能使学生正确地领悟。

4、灵活运用即时强化与滞后强化 教师通常是在得到一个满意的反应后,马上采用强化。滞后强化看起来没有即时强化效果好,但为使某一教学活动一气呵成,或不打断全班的热烈讨论,即使某一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也不要插入强化,而使用滞后强化为好。更值得表扬的人和事,也许会等讨论完成时才能出现。

5、善于对正确部分进行正面强化 学生的解答不够全面或者只答对以部分;学生在操作中,努力的结果仍不完全正确。尽管如此,他们仍有值得表扬之处。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指出所做努力的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

使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评价要客观。表扬和赞许的程度要与学生反应行为的正确程度相匹配。如果对缺乏想象力的学生说他:“思维敏捷”;当学习差的学生答对一个简单问题就说:“可算开窍了”也许教师出于鼓励或表扬,而学生可能感到的是虚假、是挖苦。

6、引发学生间的激励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相互肯定或表扬的强化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彼此强化得到发展。例如,让一组学生正面评论另一组学生所做的努力;让大家为某同学精辟地阐述而鼓掌;由班委会成员表扬学生进步者、互帮互学者等等,所以,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学习的动力,成绩的提高,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直接给出的强化。

技能VII课堂教学中的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及其功能

结束技能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结束技能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章书学习完,以及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结尾。

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结束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第一,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所学到的新知识更加清晰、准确、系统。

第二,承前启后。在进行课中小结时,既要概括一个问题的主要内容,又要巧妙地引出下一个问题讲解;在全课的总结中,要为讲授以后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化,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第三,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体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

第五,检查或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经常已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进行小结、改错和评价等方式进行。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如读、写、算以及各种运动技能),结束部分一般为自主练习阶段。把单一的简单技能逐步形成综合技能,能独立做出整套动作,并通过实践,使技能更加熟练。

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篇2

实训教学设计的技能。实训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官在实施实训教学之前, 通过对实训科目指导思想、目的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在深入研讨教学大纲, 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 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想和谋划的技能。它包括确定实训目标、选择和加工实训内容、设计和安排实训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等环节。实训目标确定是否明确、具体、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实训内容选择是否精炼, 难易是否适宜, 详略是否得当, 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案编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结构设计是否巧妙;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循序渐进, 遵循“先基础, 后应用, 再实战检验”的顺序等, 是衡量教官是否具备实训教学设计能力的标准

教学语言运用的技能。教学语言是教官和授课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 包括书面语言、口述语言和体态语言等方面。书面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等方面。准确、严密、层次清晰, 逻辑性强, 是教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口述语言包含讲授语、导课语和结课语等。清晰、简练、准确、逻辑严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文明、质朴、规范, 是教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体态语言往往同口述语言结合使用, 衣着整洁、朴素、大方;态度亲切、诚恳、认真;感情真挚、热烈、冷静;举止庄重、从容、恰当, 是教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示范演示的技能。示范演示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是警务技能教官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学中, 示范演示的方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方式有教官亲自示范演示、辅助教官示范演示、示范分队示范演示、利用照片、幻灯、电视、多媒体、电影等手段, 展示执法行动的过程、显示民警的思维过程与动作过程等。做好示范演示准备;掌握演示方法;讲、演结合严密、恰当, 是衡量教官示范演示能力的标准。

实训课堂调控的技能。实训调控技能主要指教官在组织实施课堂训练过程中, 调动受训对象情绪、控制受训对象行为, 保证课堂训练秩序, 促使受训对象积极主动学习、训练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授课对象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训练气氛、掌握课堂节奏和应变与控场等。警务技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和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任课教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训练氛围, 灵活机智地控制训练现场;有节奏的组织实施课堂训练, 设法集中受训对象的注意力, 是教官能力的直接体现。

运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技能。训练方法是教官和受训对象为了完成警务技术教学任务, 实现警务技术教学目标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科学途径。训练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是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的统一。因此, 训练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系, 既包括教官“组训”的方法, 又包括受训对象“自训”的方法。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 “组训”的方法是指教官传递和控制信息的方法;“自训”的方法则是指受训对象接受、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的方法。两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 “组训”的方法中含有“自训”的成分, “自训”的方法有赖于“组训”的有效指导。在警务技术教学过程中, 有时是以“组训”的方式为主, 有时则是以“自训”的方式为主, 有时采取“组训”和“自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关键在于任课教官如何根据教学任务和受训对象灵活地加以选择和运用, 这是教官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训练手段, 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 以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传输、处理警务实战教学信息的各种物质载体。它是构成警务实战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警务实战教学的实际情况, 训练手段一般可分为传统训练手段、现代化训练手段、利用装备器材和简易器材训练手段等。训练手段是直接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任何一种训练手段, 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 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受训对象的特点及各种手段的功能等要素, 并尽量使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这是教官教学能力的直接反应。

教学研究的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是指教官进行的有计划、有意图发现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性, 解决新问题和改进现有教学情境的能力。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计划的制定、信息资料的收集运用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教学研究是警务实战教官的两大任务之一。教官不仅应当是警务技战术教学的骨干力量, 而且还应当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篇3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

生物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主要是指动作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指那些从全部生物学技能中精选出来的、最基本的技能训练。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学生当前学习生物学和发展能力所必需的技能;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所必需的技能;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必需的生物学技能。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物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如下基本技能。

1.搜集、培养和处理观察实验材料的技能

1.1采集植物、制作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

首先要采集完整的标本,一个完整的标本除根、茎、叶外,还要采集花或果实,因为鉴别种类时,花、果是区别科、属的重要依据。其次在采集前要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因为各种植物的开花、结果的季节不同,生长地点便不同。再次在采集前要准备好采集工具,如标本夹、采集箱,还要预备枝剪、高枝剪、掘根器、手锯、海拔表、钢卷尺、方位盘、放大镜、照相机、广口瓶、酒精、甲醛、地图等,准备好野外记录本和号签。最后在野外采集应有现场记录,记在专用野外记录本上,按格式填写,其中有几项尤为重要,如植物的土名、经济用途、生态环境、海拔高度、花和果的颜色等。野外记录的同时对每份标本也要进行编号,号码写在号签和野外记录本上,二者必须一致,这样可按号签查找野外记录。

野外采集的标本开始夹在标本夹内还是湿的,需要经过不断换纸吸水把它压干,干得越快,原来的色彩越容易保持,否则会导致标本变黑,叶子脱落。标本压干后要进行消毒,将标本上的虫和虫卵杀死,杀虫后即可将标本取出装帧成合格的蜡叶标本。蜡叶标本应保存在特制的标本柜内,标本柜以铁制的最好,也可用木制的,或用纸盒分装标本。

植物的花、果、地下茎等,可浸泡在药液中制作成浸制标本保存,以保持标本原来的形状和色泽,浸制药液分一般溶液和保色溶液二种。前者为纯防腐性药液,后者兼有防腐和保持标本原色的作用。标本材料应采摘新鲜无病的材料,果实以八成熟的为宜。浸制材料应保存在玻璃广口瓶或标本瓶中,注意瓶中浸泡的材料不可过满,装好材料和药液后加盖。并用聚乙烯醇、凡士林等将瓶口封严,在瓶的外面贴上标本签,制作好的浸制标本应陈列在室温较低、无阳光直射的标本柜中。

1.2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

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1)清洁玻片:将盖玻片和载玻片用清水洗净,再用纱布擦干,擦玻片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夹住玻片的两边,右手食指和拇指包住纱布,同时擦到的玻片的两面,用力均匀。(2)放置材料:先将载玻片平放在桌面上,于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镊子镊取或吸管吸取少量要观察的材料,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再用镊子和解剖针将材料展平或分散开,勿使材料折叠或干燥。(3)加盖玻片及其他处理:为了避免产生气泡,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使盖玻片的另一端先接触水滴边缘,而后缓缓放下,当盖玻片被夹持的一端将贴近载玻片时,则可放手或抽出镊子,使其自然轻轻覆盖,这样可以使盖玻片下的空气挤出,免生气泡。这样做好的装片,便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需要,临时装片做好后还可以进行简单染色,其方法是直接在盖玻片的一侧加一滴染液,用吸水纸条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入染液,以使盖片下的材料染上色。

徒手切片的方法:(1)将材料切成长约2厘米~3厘米的小段,削平切面。(2)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指弯夹住材料,使之固定不动摇。为防止刀伤,拇指应略低于食指,并使材料上端超出手指2毫米~3毫米,不可高出过多,否则切片时材料容易动摇,也不容易切薄。(3)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的右下角,刀口向内,并与材料切面平行,切片前先将材料和刀口上蘸些水,使之切时滑润。(4)切的方法,以刀口自外侧左前方向内侧右后方拉切,这样可以边切边看清切片的进展情况,同时切起来比较顺手。切片时只用臂力而不要用腕力及握刀指关节的力量,左手保持不动,不要两手同时拉动,两手不要紧靠身体或压在桌子上,并且动作要敏捷,材料要一次切下,切忌中途停顿或推前拖后作“拉锯”式切割,关键是要切得薄而平。如此连续切片,切下数片后,用湿毛笔将切片轻轻移入培养皿的清水中备用。(5)在切片过程中刀口和材料要不断蘸水,以保持刀口锋利和避免材料失水变形。所切的材料和刀片一定要保持水平方向,不要切斜,如果切斜,那么即使很薄,但由于细胞切面偏斜,同样影响观察。(6)切下足够多的切片后,挑选薄而平的切片做成临时装片供镜检,必要时可以制成永久装片。

2.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技能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及注意点:(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准通光孔,把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避免阳光直射反光镜,防止伤害眼睛。(3)放置切片标本:取一片植物永久切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切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切片为止。(4)观察:左眼注视目镜,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能看清物像为止。如果物想不清晰,就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收镜:将切片从载物台上取下收好,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转动到垂直方向。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放进镜箱。

3.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

3.1实验数据的记录

学生要有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标上页数,不得撕去任何一页,绝不允许将数据记在单页纸上、小纸片上,或随意记在其他地方。实验数据应按要求记在实验记录本或实验报告本上。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测量数据及有关现象,应及时、准确而清楚地记录下来。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切忌夹杂主观因素,不能随意拼凑和伪造数据。实验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测量结果,所以重复测量时即使数据完全相同,也应记录下来。

3.2实验数据的处理

做完实验后,应该将获得的大量数据,尽可能整齐地有规律地列表表达出来,以便得出实验结论。列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每一个表都应有简明完备的名称;表的每一行或每一列的第一栏,都要详细地写出名称与单位等;每一行中的数字都要排列整齐。实验完毕后,要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并在离开实验室前或指定时间交给老师。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名称和日期、实验目的、方法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实验结论等。

4.调查和初步分析的技能

在调查之前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和时间,制订调查方案,拟写好调查计划。由于调查常常要求涉及一定的面,记录相当数量的数据,往往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完成,因此,调查前还要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任务。调查结束后,要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需要写明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调查提纲、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

5.观察生物学现象的技能

5.1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在观察时必须对学生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订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在倡导自主性学习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实验室内“放羊”的现象,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在实验室内学生本身就很兴奋,更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小组进行必要指导和点拨。

5.2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很有必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事物。

5.3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态度

首先,为了使观察的结果更科学可靠,多次观察,综合分析,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一贯现象。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通过多次实验尽量排除多种因素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其次,实事求是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因此让学生说真话,不受教师、教材及其他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如实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思想上要重视,并在教学工作计划及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示范操作及学生的操作都必须规范,在训练开始阶段,尤应严格要求;采用各种直观手段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篇4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内容设计

板书内容构成直接影响板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板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对每堂课的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设计技巧和学生的适应程度而定,难以作统一的规定。因为即使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板书内容来。

内容构成

板书一般可分为系统性板书和辅助性板书两种类型。系统性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如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辅助性板书是根据教学需要,将一些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或重要的时间、地点及其他需强调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一侧。系统性板书一般写在黑板重要位置上,相对保持时间长些,辅助性板书往往边写边擦。系统性板书内容的构成形式,有内容式板书、强调式板书、设问式板书、序列式板书四种。

1、内容式板书 内容式板书是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板书。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是板书内容构成的基本形式。

2、强调式板书 强调式板书是以发挥某种强调作用的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可根据需要,灵活机动地突出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种思想,增强针对性,以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主要板书手段。

3、设问式板书 设问式板书是用问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板书。这种板书,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在课题的难点或重点下边引而不发地划上一个或几个问号,并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导学生预习时注意阅读和思考。

4、序列式板书 序列式板书是按文章情节发展的序列构设板书内容的板书。这种板书,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故事的轮廓,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

设计方法

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内容再现法 内容再现法是浓缩、再现原文内容的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逻辑追踪法 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推论法 是层层推理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论证过程。

4、思路展开法 是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假设进一步扩展课文思路的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

注意问题

1、深挖教材,把握重点 板书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师的板书设计,应在十分准确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要力求向更深层次奋力挖掘,使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设计应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应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能引导学生思路发展的内容,如必要的标题、问题的衔接和核心点。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内容。

能引学生产生联想、便于记忆的内容,如对课业结构的提炼等。

总之,备课时应十分注意把握重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难点,突出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板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2、掌握情况,有的放矢 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板书,必须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然,设计出的板书就不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勉强使用也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3、讲写结合,相得益彰 板书内容设计必须与讲解紧密结合。课堂的板书只是条条框框,它与教师的讲解是纲与目的关系。因此板书的内容不可能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应与讲述内容统盘考虑,对写哪些内容,什么时机写,写在什么位置都应作周密合理地安排,使板书与讲解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4、主辅相随,紧密结合 系统性板书与辅助性板书应紧密结合。系统性板书是板书的主体,辅助性板书为系统性板书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语言准确,启发性强 教师板书的语言要确切、精当、言简意明、一目了然,给人以凝炼之感,能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6、内容完整,条理系统 有些板书虽是在授课过程中不规则地间隔出现的,但最后要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板书造型

造型,是对一堂课的板书内容进行的布局安排。造型好的板书,不仅可以使板书美观、和谐,产生一种整体感,而且还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板术的思想内容。常见的板书造型,有对称型、偏正型、自由型三种。

对称型

对称型是指上下或左右内容文字对称、不偏正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方法常用于以对比或类比的课文,它的特点在于能够通过两方面内容的比较,使人或物各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突现出来,从而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单轴对称 以一条有形或无形的横线或竖线为对称轴,使板书的内容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

2、双轴对称 以横竖两条成垂直的线条为对称轴,使板书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的内容都相互对称。

3、综合对称 综合对称造型是将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符号排列得处处对称。一般用于板书内容较多的课文。这种对称形式是将板书中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示意符号排列得疏密合理而对称,能给人一种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处处对称的美感。

4、字数对称 字数相等的板书造型。

5、字距对称 用调整字距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

6、外框对称 用加外框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偏正型

偏正型是指非对称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安排依课文内容自然成型,显得生动活泼,有自然天成之美,能给人以明显的印象,并便于设计和记录。常见的有张翼型、雁行型、阶梯型、折线型四种。

1、张翼型 犹如飞鸟张开一对翅膀一样形状的板书造型。它的特点在于能条理清楚地综合概括课文内容,或文章结构、或课文重点。

2、雁行型 犹如鸿雁飞翔时排着的行列一样板书造型。

3、阶梯型 为了表现课文一层深过一层的内容,把词句单独提出来,排列得像阶梯一样的板书造型。

4、折线型 即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顺次首尾相连的若干直线段所组成的线,来体现板书内容的一种造型样式。

自由型

自由型系指板书造型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活泼。常见的有辐射型和波浪型两种。这里不再过多的叙述。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进行揣摩、学习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板书好手。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之知识讲解训练(案例分析)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 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4 篇5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参培教师:授课时间:授课课时:教师课堂教学新技能 储永英 全镇教师

年7月13日下午 四课时

2014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3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3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3日下午学习内容:

6.顺序性。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3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丙妹镇中心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新技能)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参培教师:授课时间:授课课时:

教师课堂教学新技能 储永英 全镇教师

年1月11日下午 四课时

2014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1月11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1月11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1月11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1月11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丙妹镇中心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新技能)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参培教师:授课时间:授课课时:

教师课堂教学新技能 储永英 全镇教师

年7月16日下午 四课时

2014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6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6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6日下午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3 2014年7月16日下午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篇6

建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要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因此,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重新界定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教会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课程的本质是生活、是经验。新课程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使课程生活化,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使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概念、定律、公式,让知识注入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

知识,体验生活,体验人生,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

第三、有效地与学生交往互动,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第四、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要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观察、倾听、对话、交流、合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认识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五、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反馈学习结果,促进自主发展;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承担小组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规范操作,讨论研究,相互配合,积极有效地互

动,共同加工完善小组的成果,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成果;要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供探究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分析与解决、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六、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新的课程评价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热情鼓励与真诚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中;要从激励与关怀的目的出发,及时指出学生学习的错误与不足,杜绝讽刺挖苦的语言,赋予批评充满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要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整理学科学习的记录,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七、坚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单纯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的传统观念,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真实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让自己和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人生过程;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课程资源,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教具等,还要开发和利用平时搜集和储存的校外各种课程资源,用于课 3

堂教学之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重组和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教材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

第八、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的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既要防止技术至上,又要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要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不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技术,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具,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调互补。

这八项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生成的,是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规律的新认识、新总结、新概括。同时,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专业支撑,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追求。今后,我们要把这八项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作为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教师职业需要、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传统的教学基本功不是不需要了,而是要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下,及时地进行更新,发挥其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和新课程实施技能。诸如,课堂教学的语言、板书、提问、导入、结课、管理、调控、实验等都是属于教学基本技能,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技能属于新课程实施技能。至于教学技能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从某种

程度上说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技术含量,技术含量对于教学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靠一次培训、一两次专题训练就能提高的。教师要有自觉提高教学技能的磨练意识,把技能的提高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教师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最薄弱的环节,从自己最突出的问题做起,一年改变一两个毛病,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技能训练的途径很多,可以请专业技能较好的教师作指导,可请同伴听课挑毛病,提改进建议,也可通过录音、录像回听、回看,自己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反思、琢磨,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技能提高贵在长时间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自我提高,为完成培训任务的技能训练是永远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技能的。比如教师语言技能,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生动、有趣、有条理性、有逻辑性,那么他的讲解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爱听,能听进去,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讲解当然会提高讲解的质量和效果。再如提问,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有启发性的问题,有阶梯性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争议、讨论,就会比无问题意识的盲问、散问、细问、碎问的效果好得多,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技能的提高都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也就是说提高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第一讲 教学语言和教态

一、教学语言与教态的概述 1.教学语言的定义

教师的语言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书面语言,即用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的动作来表达思想。

2、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基本特征(1)教学语言具有教育性的特征。(2)教学语言具有学科性的特征。

(3)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的特征。(4)教学语言具有简明性的特征。(5)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的特征。(6)教学语言具有可接受性的特征。

3、体态语言的特点:

第一、动作性。体态语言依靠举止、神态传情达意。

第二、微妙性。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多凭面部表情,特别是用眼睛说话,仗眼波传情。

第三、感染性。体态语言的传情达意,时而含而不露,时而极富鼓动,这就从两个极端扣动感情的心弦,引发人们积极地去思考。语言的感染力,也就油然而生。

第四、辅助性。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往往结合使用,体态语言在人们传情达意的过程中,主要起辅助的作用。它的辅助功能:一是可以提高口头表达的生动性,二是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三是可以提高传情达意的明确性。

4、教学语言与教态的作用:

(1)启发性语言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语主要有: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你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2)赏识性常用语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使每个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常用语主要有: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了不起!/你的思路很清晰。/真是奇思妙想啊!/你真有胆量,不简单。

——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能把你的想法给同学们讲讲吗?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经过观察思考后,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是太有水平了,问题回答得也同样精彩,看来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真的是太高兴了。(3)激励性常用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

——你看,你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继续努力还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老师相信你!

——大有进步,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相信你能自己想起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4)反思性常用语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得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导出什么公式?

5、教学语言与教态的设计: 1.导入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面对“突发情况”,教师要能够用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预定的教学上来。3.结课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6、新课程下的教学语言与教态:

1.教学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提倡生动浅显;

2.声调经常变换,避免重复啰唆。表达善用比喻,体现形象直观; 3.讲话要控制速度,注意节奏变化,教师的语速一般介于每分钟100~200个字之间。

4.教师要情绪激昂饱满,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5.体态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口头语言协调、配合。第二讲 板书技能 1.板书的分类: 词语式 提纲式 对比式 关系式 图标式 符号式

范例式 归纳式 回环式 坐标式 阶梯式 单轨式 双轨式 总分式 图示式 相对式 绝句式 2.板书的特点与作用:(1)直观性。(2)简洁性。(3)启发性。(4)趣味性。(5)示范性。(6)审美性。

板书美学的要求是: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和字体的俊秀美。3.板书的设计:

1.板书要条理清晰,具有层次性。2.板书要重点突出,具有目的性。3.板书要布局合理,具有计划性。4.板书要确切精当,具有启发性。5.板书要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6.板书要公正规范,具有示范性。第三讲 情景创设的技能 1.情景创设的定义:

情景,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可适用于多种教学,而实物、图片、动作、幻灯、录音、录像、表演都可作为情景教学的手段。2.情景设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竞赛活动的形式设计的教学情景。(2)以生活背景展现的教学情景。

(3)通过实物构建教学需要的场景。

(实物不仅包括图片、模型、课件等,还包括多媒体的运用。)(4)用音乐等艺术手段渲染场景。(5)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景。3.情景创设的作用:

1)情景教学能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景。(2)情景教学能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景。(3)情景教学能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

(4)情景教学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要求,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景中担当角色,顺应学生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规律。(5)情景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4.情景创设的设计:

(1)在情景教学中同样应该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2)创设情景的手段很多,有图片、实物、录音、动作、表演等等。①形式服从于内容。

②形式多样化教学中可交替运用多种形式。③从实际出发选择情景还需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5.新课程下的情景创设:

创设情景的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 谜语法(适用于生字教学)歇后语法(适用于词语教学)故事法(适用于导入新课与新课简介)图画法(适用于领会课文主要内容)多媒体操作法(适用于系统理解课文)表演法(适用于对文章思想、人物感情的理解)直观法(适用于作文教学),等等。第四讲 课堂提问技巧 1.提问的主要作用:(1)启发思维,主动学习。(2)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2.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2)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4)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5)控制问题的答案。(6)给予消极的反馈。(7)忽视学生的提问。3.提问的原则:(1)激发兴趣的原则。(2)启发思维的原则。(3)难易适度的原则。第五讲 课堂调控的技能 1.课堂调控的方法与技巧:(1)表情示意法。(2)走动示意法。(3)手动示意法。(4)变音示意法。(5)提问示意法。(6)“借机导航”法。(7)因势利导法。(8)旁敲侧击法。2.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1)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2)摸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其更具科学性。(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其主体作用。(5)善于把握提问、启发的最佳时机与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有: “不,这不对。”

“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 “很好,很正确。”

“非常好,我们能把他的想法扩展开吗?我们能补充点什么?” “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们如何解释„„” 3.课堂失控与调控的定义:

教学失控,是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机制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量的失控。

(2)度的失控。(即教学速度和训练强度)(3)法的失控(4)情的失控。(5)知的失控。4.避免课堂失控的方法:

为了避免情的失控,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功能,捕捉学生哪怕是一闪即逝的闪光点或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给予及时的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避免量的失控,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课内容认真钻研大纲,抓住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在合理设计教学结构和选择最佳教法的同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数量密度适中,巩固练习题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但不出偏题、怪题、过深或过浅的题。为了避免度的失控,导入新课要快,讲授新课稍慢,在巩固练习的训练阶段,其训练的强度既能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能承受的程度,又不至于过分超重。

为了避免法的失控,教师在教学中一旦遇到违纪现象,要及时简短地正面教育或者冷处理——课后解决。

为了避免知的失控,全面掌握教学教材知识的纵横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真正理解每节课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横有广度、纵有深度、成竹在胸,教学中运用自如、不乱分寸,能驾驭教学。5.课堂调控的类型:(1)教法调控。

(2)兴趣调控。(3)语言调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情绪调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5)反馈调控。

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从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6)机智调控。

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

第六讲 导入新课的技能

1、联系已知,温故导入。

2、解题释义,破题入手。

3、激情启趣,因势导入。

4、布疑设阵,造成悬念。

5、演示实验,直观导入。设计导课方式应注意的三点:

1、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导课。

2、导课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3、导课时间要短。第七讲 讲授的技能

v 教师上课离不开语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

v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以下五条标准:

1、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2、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3、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

4、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

5、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第八讲 说课的技能 第一节说课的意义

一、说课的意义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三、说课的实质

第三节 说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一)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的分析

1、本册教材在学段、学年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课内容在本册教材、单元中的地位和 作用

3、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4、学科的书本知识内在逻辑结构;

5、学科的书本知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智力发 展的内在逻辑结构;

6、学科的书本知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技能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

7、学科的书本知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内在逻辑结构;

8、学科的书本知识与相关学科“统整”的结构

9、学科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环境、经验的联系结构;

10、学科的书本知识与学生自学、探究的联系结构;

11、学科的书本知识与师生、生生互动“生成” 联系结构;

12、学科的书本知识经可能的“增删调并”后出现的更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新结构等等。

13、本节课内容的新课程特点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学生情况的分析:

已有基础知识水平、能力、方法、兴趣的分析 班级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困生情况分析)

(六)教法学法选择

(七)课时划分

(八)课程资源

(九)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及设计的理论依据)

(十)板书设计

(十一)答谢词(说出本设计的亮点及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九讲 结课的技能

一、结课的意义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或强化兴趣,使学生对讲授内容作“难舍难丢”的反思;

(二)或含蓄深远,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或留下悬念,燃起学生对下次课的渴望心理;

(四)或前后勾连,是这节课结束成为下节课的开端,架起沟通新旧课题的桥梁„„

二、结课的方式

(一)总结性结束(形式):

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物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2、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应象。

3、启示学生回忆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二)回味性结束

“言已尽而已无穷”

(三)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结课

三、结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紧扣讲授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讲授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三)注意首位呼应,使结课和导课成为一体,脉络贯通。

(四)结束要严格掌握时间,按时下课。第十讲 指导学习技能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1.以自主学习为主体,大量增加主动学习分量。2.以合作学习为手段,积极尝试小组学习途径。(1)编好学习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3)每节课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4)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

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5)小组讨论的形式:A.比较补充式 B.辩论式C.连锁式

3、以探究为目的,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1)学会质疑问难(2)学会求异思维(3)珍视独特理解

二、小组学习策略 1.目标明确 2.内容自选 3.动静结合 4.把握时机 5.时间充足 6.评价全面

《教育新理念》试题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

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 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何为真实的问题?

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

4、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①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

②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 ③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 ④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答: 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社会主义兴旺发达、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思想性和时代性。

7、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

答: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管理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念,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8、为什么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

答: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不断创新的知识,将知识与经济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和 17

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为什么?

答:培养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在这样的经济面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个人奋斗的勇气、集体协作的精神;需要精确的数字、创新的意识。这些,构成了创造性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要素。

10、什么是“践行模式”。

答:知行合—、以知促行、以行观知、重在于行的教育模式称为“践行模式”。

11、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答:1970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人们常常狭隘地将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职后教育。终身教育首先是对学校和一般制度化教育提出的批评。传统的学校体制很难适应日益迅速的变化,无法应付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教育必须不停顿地进行革新。终身教育正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体制。

12、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答:我们把以下的主要观点归纳为科学主义教育观:①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②重视知识的掌握、现象的研究,强调人自身力量的实现;③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科学知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得职业技能。

13、成功智力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答:成功智力的科学性首先来自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其测验结果的严肃剖析。其次,斯腾伯格有力证明了人生的成功主要并不取决于分析性智力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结合。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他的聪明程度有关,但聪明并不等于智慧。智慧也不等于成功。成功还与人的情感控制能力、意志力、人际沟通 18

能力等等有关。第三,成功智力的理论更明显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若干获得成功的例证。

14、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层面?

答:第一个层面:课程支配权力的变化,第二个层面: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结构逐渐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第三个层次:教科书编写的多元化。

15、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答:人文主义教育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第—、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茅盾。第二、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矛盾。

16、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

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17、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答: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18、当今对信息技术存在着哪些误解?

答: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第二种误解,即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的原理,所以有极大的畏难情绪,有种非我辈所属的自卑心理。

19、简述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肯定社会既成的思想、制度、道德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认为教育的使命主要就是继承社会的传统,使人在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尽快地社会化。

修道之为教——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培养哲学王——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两干多年后,17世纪中叶以后的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涂尔干(E.Durkheim)发挥了这一思想。成为西方功能主义教育学的先驱。20、简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教育观最重要的代表是谁?

答: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夸美纽斯(1592—1670)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现实派代表。卢梭(1712—1778)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浪漫派代表。

21、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教育家主要有哪几位?他们提出了哪些教育观点?

答:在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教育家首推孔子,他构建了社会、伦理、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和操作体系、建立了以伦理道德治国的政治理想.建立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也建立了力行近乎仁的行动策略。中国第二位受到世界公认的教育家也许可推陶行知了,他提出了“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的理想。揭示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真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做万做学做真人”。

2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答:所谓研究的过程:①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②通过实验、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等等,去验证或推翻假设,③把研究的过程、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④如果需要的话,提出某种建议。

23、你怎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 答: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第一,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第四,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素质教育是这样的一种理想: 第一,它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第二,它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列发展。第三.素质教育侣导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第四.素质教育倡导每个学生育有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而不是无数单个元素的相加。

24、课堂教学的革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②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③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④研究性教学;

⑤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

25、教学方式的变革包括哪些方面?

答:

一、从循序渐进向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的转变

①追逐学科前沿。②建立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二、从消极被动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

三、从线性学习向T型学习转变

四、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五、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

26、传统知识观:

第一,知识是预设的;

第二,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

第三,人格化的。

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

①被动接受的;

②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

③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

27、对素质教育的几种误解:

误解之一,把素质教育误解为非知识教育。误解之二,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误解之三,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

误解之四,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把素质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以为搞点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外搞素质教育,课堂内搞应试教育”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典型表现。课堂内不仅要搞素质教育,而且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误解之五,素质教育有一种统一的标准模式。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无尽的追求,它是开放的,多元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热情激发出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

28、老庄的“顺性达情”为代表的东方教育观点与卢梭的“以天性为师”的为代表的西方教育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答:第一,老庄是避世的,卢梭是入世的。

第二,老庄是无可无不可,卢梭是是非分明的。

第三,老庄是彻底打破规范反对任何规范的;而卢梭是追求合理规范的。

29、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道路哪些道路? 答:第一,实现多元化的高考制度。

第二,建立弹性教育制度。

第三,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

第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目标。30.三艺:逻辑、文法、修辞。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1、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策的绩效性;

第二,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第三,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教育新理念》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A)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B. 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D. 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D)A. 家庭教育B. 教师培训 C. 课外活动 D. 课堂教学

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D)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C.《教学与发展》 D.《教育学》

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B)63 A.杜威 B.蔡元培 C.王国维 D.陶行知

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B)A.教学方法不当 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 D.都不是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B)A.1993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

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D)A.素质教育 B.大众教育C.网络教育 D.终身教育

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C)A.知识的积累 B.人际关系 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D.上级领导的重视

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A)A 孔子 B 老子 C庄子 D朱熹

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B)A.孔子 B.赫尔巴特 C.柏拉图 D.斯宾塞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A)

A.马斯洛B.萨特 C.海德格尔 D.布贝尔

13、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的文件是(B)A.《明天的教师》 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C.《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 D.《学习---财富蕴藏其中》

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D)A.要形成教学意识 B.要了解学生 C.编写教材 D.形成课程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AD)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2、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BCD)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3、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AB)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4、.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 美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育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B. 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

C. 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

D. 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

5、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ABCD)A.以学生为本位 B.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 C.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 D.以大众教育为本位

6、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ABCD)A.高科技经济 B.道德经济 C.创新经济 D.全球化经济 7、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即(BC)A.从量的研究转向质的研究 B.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C. 从形式研究转向功能研究 D.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研究

8、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ABCD)A、明了 B、联想 C、系统 D、方法

三、判断题

1、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2、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3、研究性教学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因而是无计划的。(×)

4、发展性是科学的本质。(√)

5、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6、本质上讲,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7、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8、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颁布,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1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课程结构的改变。(×)

四、简答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P17(答案要点: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

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P30—31(答案要点: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75--76 参考答案:(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3)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4、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P101?

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的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5、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P152 答: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6、从动态方面来说,教师的专业特性的含义是什么?P201 答:第一,教师的成长过程、发展规律。第二,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有效机制、内容和方法。第三,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和社会保障。

五、论述题

1、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39--93 答案要点:(1)分析学科的基本性质;(2)反思该学科教育的基本现状;(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自己该学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应享受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11--12 答案要点:(1)教师首先是一个人――完整的人。(2)现实反思:教师有没有被生活抛弃?(3)克服障碍,享受生活。

3、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什么? P110-11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要求我们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这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知识、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不断的分化,一方面在不断综合,因此,注重学科的交叉,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就远比具体学科详尽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要有现代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外语、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知识,要有现代的国际观念,比如共同发展的观念,民主与和平的观念,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观念等。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

一、正误判断题

()

1、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2、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应是一成不变的。

()3、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等同于创造能力,因此,“中国制造”等同于“中国创造”

()4、创造性并不神秘,它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5、小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于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6、“去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实际上是“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7、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实际上是 么都不懂的差生。()8、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应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9、“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10、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11、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获得的结果,不必要追究它的过程。更不能持怀疑的态度。

()12、世界是综合的,知识也是综和的,人为地将知识割裂开来,将专业分得越细,越会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13、在各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的人才。

()14、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教师的专业化。

()15、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在高中阶段才能进行,不宜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倡。

()16、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答案的,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

()17、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18、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因此,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肯定能完成教学任务。

()19、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容不得跳跃。为了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我们不得不格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

()20、社会建设对人才需求是多元的,我们提倡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

()21、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 “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22、散点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23、“人生有限,学海无边。”我们提倡直线教学。()

24、散点教学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25、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

26、前沿性、跳跃式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

()

27、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

()

28、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

29、“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指的是美术课、音乐课。

()30、学科知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的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括号里)

1、————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A、课堂教学 B、活动课 C、综合实践课 D、体育课E、艺术课

2、————、———— 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A、应试能力 B、问题意识 C、问题能力 D、适应能力 E、表达能力

3、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 和———。

A、综合知识的水平B、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C、教师的学历 D、教学技能 E、教师的学识

4、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

A、知识的割裂 B、理科综合 C、文科综合 D、过分强调理科教育 E、过分强调文科教育

5、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的学习相结合,不断接触最新的科学成果,经常问津人类共同关注的科学难题。

A、合作式B、探讨式 C、跳跃式D、探究式E、研究式

6、———— 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A、科学精神 B、科学知识 C、科学方法 D、科学态度 E、科学意识

7、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A、知识 B、程序 C、假设 D、方法 E、结果

8、信息、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化使得对知识的掌握从以摄入为主转向以对知识的———、————、————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主。A、分析 B、判断 C、选择D、接受 E、掌握

9、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即——、——、————、——、——的高考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

A、多种专业 B、多种标准 C、多种形式 D、多种时间 E、多种机会

10、我们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A、智力 B、思想 C、情感D、意志 E、个性

三、简答题

1、你怎么理解“业有所专,学有所长”与综合性教学?

2、你怎么理解“人生有限,学海无边”与散点教学?

3、你怎么理解“师者,传道解惑也”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

1、“错误”也是课程资源。

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我不久前听一位老师上课,看到这位老师因为一道例题的编写不当而连连向学生道歉,却丧失了一次辨错、纠错的极好机会。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犯错时,你是否“将错就错”地创设质疑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请从“去问题”教育的危害去分析之。

2、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精心呵护

每天放学小明爸爸都会来接小明回家,有一天小明爸爸因为有事没来得及接他,他就自作主张不按原来那条路走,而是抄近路回到家中。迟来的父亲见不到儿子很生气,他一方面批评学校不注意安全教育,一方面打骂小明“小小年纪,胆量太大,以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请用现代的教育观去分析这父子俩的行为。

五、论述题

1、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处理渐进与跳跃、前沿性与基础性、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之间的关系的?

2、从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中研究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3、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信息技术使这一追求成为真正的可能。

但有人说“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不要教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论述。

《教育新理念》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

1、正;

2、误;

3、误;

4、正;

5、正;

6、误;

7、误;

8、正;

9、误;

10、正;

11、误

12、正;

13、正;

14、误;

15、误;

16、正;

17、正;

18、误;

19、误;20、正;

21、正

22、误;

23、误;

24、正;

25、正;

26、正;

27、正;

28、正;

29、误;30、误

二、1、A;

2、B、C、3、A、B;

4、A;

5、C;

6、D;

7、A、B、D;

8、A、B、C、;

9、B、C、D;

10、B、C、D、或E

三、1、答:各行各业确实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但从形势发展看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以适应各种不同领域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过去大学里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合乎考生的“胃口”,但从就业的角度看所谓专业不对口者大有人在,这些人运用综合知识根据需要实际问题。而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受重视,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答: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我国在基础教育重视“双基”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知识堆积如山、信息铺天盖地、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选择性的学习恐怕才是最要紧的。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最个性化的知识——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竞争需要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散点式教学的目的也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空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用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学完全人类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也就是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兴趣结构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创造创造性的转化的知识。

4、答: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解答学生问题的绝对权威。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不断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凡是问题都要求有标准答案。

四、1、答:这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的话表达了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

师对“错误”避之惟恐不及,在学生面前出现“错误”觉得很没面子,不懂得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探究“错误”的存在之处。

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长期以来我们受“去问题”教学的危害,缺乏问题意识,怪不得人家会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它干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应该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逢勃生机与活力。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名家长应学会启发、引导、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明的父亲每天能来接孩子,关心与爱护孩子其本意是好的,但不应该随意打骂孩子。增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捏着怕死,放了怕飞。”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五、1、参照教材P33—37。

2、参照教材P24—31。

3、参照教材P71—79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到题目中的括号里。

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a)提出来的。a.杜威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布鲁纳

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d)。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 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

c.重视问题解决 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3.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c)。a.客观性 b.规定性 c.不确定性 d.永恒性

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d)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却成为障碍。a.实践能力 b.分析能力 c.综合能力 d.创新思维 5.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b)的发展。a.特长突出 b.富有个性 c.均衡 d.一致 6素质教育是以(a)发展为目的的教育。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 7.(a)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 b.信息能力 c.综合能力 d动手能力 8“和谐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d)。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孔子 d.亚里士多德 9.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a)的教育。a.创造人格 b.自尊 c.品德 d.知识 10.罗杰斯提出了(c)教学法。a.发现 b.接受 c.非指导性 d.程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您的答案判断填入括号内,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2.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4.简而言之,课程意识就教什么的意识,教学意识就是怎么教的意识。(√)

5.课程教学中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关键。(√)

6.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考试。(×)7.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强调人的个性化。(×)

8.杜威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育理想,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了极致。(×)

9.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10.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上创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要点:

① 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的矛盾 ② 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每一个要点各5分。2.简述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①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②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③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第一个要点占4分,其余各占3分。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马斯洛的教育思想与罗斯杰的教育思想的异同。要点:

⑴相同点:都属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本要点占4分。

⑵不同点:①马斯洛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指出自我实现教育最重要的是创造人格的教育。

②罗斯杰强调以人为中心,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法。每一个要点各占3分。

2.新课程改革中有人认为知识最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更不能忽略知识教学;有人认为能力培养最重要,因为当今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请结合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点:⑴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不能偏废。本要点占4分。

⑵实质主义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形式主义教育强调能力的重要性,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各有其合理性。⑶实质主义教育性忽略了能力培养,而形式主义教育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

⑷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每一个要点各占2分。

五.案例分析题(30分)材料:

一天下午,前进中学办公室接到市教育局打来的电话。下面是通话中的具体对话(市教育局简称市局,前进中学简称中学): 市局:前进中学吗? 中学:是啊。

市局:我是市教育局办公室。明天上午市人大去你们学校检查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请作好准备。

中学:我们学校上午都在上课,检查素质教育请下午来吧,我们的活动都在下午。

请结合这则材料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参考答案:⑴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是把素质教育仅仅理解为是各种活动。

提出问题所在得10分。

⑵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7

目前高职学校招生对象面向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小、基础较差, 初中刚刚毕业对数、知理、化、语文、英语等课程有一定的认识, 而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缺乏了解, 社会知识也很贫乏, 对专业学习缺乏动力, 特别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的学习更不感兴趣, 部分学生主观认为没有必要学基本技能, 只要学好会计知识就行了。如何搞好会计基本技课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我想是每位从教者关心的核心问题。

二、比较新旧《会计基本技能》教材的异同

《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通过几年的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我与几所江苏省国示范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了教材《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现状, 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出发点, 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介绍六个模块:会计字书写技术、珠算技术、点钞技术和小键盘操作技术 (传票翻打) 、电子计算器操作技术、电子收银机技术。本教材的课改目标是激发学生在会计基本技能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展开对课程的学习, 充分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教材中, 我们改革创新, 引进“传票翻打”新技术。旧教材主要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这种方法单一, 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翰林提”传票翻打机的出现, 不但具备计算器计算的功能, 并且还具有五笔练习、传票翻打等功能。传票翻打, 也称为传票算, 是指在经济核算过程中, 对各种单据、发票或凭证进行汇总计算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加减运算。它可以为会计核算、财会分析、统计报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基础数字, 是财经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并被列入全国会计技能比赛的正式项目。我校利用“翰林提”传票翻打机为学生开设传票翻打的课程, 让学生利用小键盘对准确、快速地录入数字, 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全真模拟计算机实际操作, 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 满足财经类专业对财会技能的要求。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为会计人员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收银核算等岗位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财会技能学生的选拔奠定基础。

三、实施高职会计基本技能的方法

有了教材, 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门, 喜欢上这门课呢?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首先, 上好第一堂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其次, 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关键。最后, 开展多种竞赛, 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是搞好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重点。

(一) 理论联系实际法

点钞和传票翻打、电子收银机技术等都是根据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和教学实际划分的若干个任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运用在模拟的会计工作中去。例如:

1.在教授完学生会计书写的基本规范后, 我们就可以将平时要填制的记账凭证、支票、汇票、本票等内容运用所学习的书写规范来填制, 学生不仅练习了会计书写, 对本来不容易理解的票据和理解不透彻的实务题通过自己书写, 加强理解和记忆。

2.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也不是单一练习书上的题目, 可以在基础会计手工账实训的时候, 进一步讲解计算器的使用, 让每个学生在进行实务题计算的时候, 尽可能多的使用电子计算器, 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会计手工账实训, 又熟练了计算器的使用。

3.电子收银机技术和点钞、验钞技术可以在学生超市工学结合前的进行培训, 利用学校的收银机实训室的设备, 让学生实际操作不断练习, 熟练掌握点钞、验钞、收银机使用, 这样在超市进行收银工作的时候才能较快适应立即上岗的需要。

因此, 不论哪项会计技能, 只要能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又有实际的用途, 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也能主动去练习掌握。

(二) 小组竞赛法

技能课上既要组织有序, 又要适当地调动气氛。比如珠算、点钞、计算器使用、传票翻打等训练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竞赛, 来检测学过的实操技能。有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担任评委进行评比, 并归纳各组的长短处、优缺点。力争在竞争思想的推动下, 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 阶段考核法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 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动手能力的会计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结合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及专业教师和专业设备的实际情况, 我校财会教研室特制定对相关会计技能项目进行定期考核。各项技能的考核管理办法如下:

1. 珠算。在高职一年级期末的时候请珠算协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珠算等级鉴定, 要求财会专业学生毕业时获得珠算普通四级证书。

2. 点钞。在高职三年级的时候学习点钞课程, 要求财会专业学生毕业时采用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5分钟最少点对6把及格。

3.传票翻打。在高职三年级的时候学习小键盘技术, 要求财会专业学生毕业时传票翻打10分钟20个每组, 达到120分及格。重点考核的这三项也是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拔出优秀的技能选手, 也为我们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奠定基础。会计书写、电子计算器和电子收银机的使用等技能在教授相应课程时会进行期末考核。

四、结语

职业学校对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 应该是“重基础、重实务、重技能”。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人员不花费岗前培训成本就能直接从事工作, 而现在的毕业生不能达到一上班就能顶岗这一要求, 从而形成用人单位想用不敢用的状况。而通过加强会计职业技能教学, 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才能较快适应立即上岗的需要。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 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永恒的主题。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观点, 破解难题, 总结经验, 推进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学工作, 以新课改催发新生机, 努力开拓会计专业各项课改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8 (12) .

[2]肖满香.简析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技能教学策略[J].职业, 2009 (12) .

[3]林萍.《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建设对践行高职教育理念的启示[J].今日南国 (理论创新版) , 2009 (12) .

[4]潘莉琴.对中职《会计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8) .

[5]游溟.关于加强中职基础会计技能教学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1) .

中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 篇8

一、“两种能力”看计算教学

1.训练口算能力是基础。在低年级时,熟背表内乘除法、1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在中年级时,熟记得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常见或易错的乘法,如45×2、24×5、25×4、125×8等;在高年级时,熟记常见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如=0.375=37.5%等。口算能力的提高,会为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算理表达能力是关键。不仅在新授计算时要让学生清晰表达算理,而且在计算出错时更要让学生“说”。例如,六年级的一道口算题×4÷×4,有的同学的结果为1(正确结果为16)。这时老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得数为1的情况,学生自然就会“说”出错误根源:运算顺序搞错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计算算理方面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三个指导”看概念教学

准确、精炼、严谨是数学概念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时刻规范学生的数学概念语言。

1.表达准确性指导。准确是数学语言的首要特点。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概念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在多位数的读写时,有学生将“9320.0045”读成“九千三百二十点零四五”时,教者应严肃指出小数部分的“0”不能进行“省读”。

2.表达简洁性指导。数学语言的简练与语文生动的描述是截然不同的,教者应告诉学生,大部分时候数学概念加上与去掉修饰语,不会影响蕴含的数学信息。

3.表达严谨性指导。“逻辑性强”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概念的语言表达也应体现严谨的特点。例如,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有学生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教者就要适时加以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说“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梯形属于四边形,如果两组对边平行了,就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坚持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概念语言的严谨性。

三、“三个途径”抓策略教学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教学中,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式。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听言”的机会。但是,小组讨论要避免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表演秀,此时,学困生沦为局外人,更容易造成口头表达能力的两极分化。因此,教者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让那些“羞于开口”的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

2.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存在着人数多发言机会少的弊端,所以还得多采用另一种让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同桌交流。这种方式适用于新授课,学困生与优生面对面叙述,可以活跃气氛,可以激活思维,可以发展语言,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后,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全班性的集体交流,增加学生说话、听话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完善。在全班交流时,可由某个小组先发言,其它组倾听、评价、辨析、补充,最后师生形成共识。这样的形式会促进学生的非正式书面语向科学的书面语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外在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着学生内心的思维过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采用鼓励的话语,创设学生表达的机会,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的目的。

上一篇:与描写四季的作文下一篇:医药百科知识竞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