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教学改革要从转变教师观念、精选教学案例、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入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篇1:

团队教学法在工程合同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团队教学方法(Team-Based Learning),对高校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从学生对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满意度考察,团队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案例辨析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深层次探索团队教学法在工程合同管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工程合同管理;TBL教学法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REN Jie

g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use Team-Based learning to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

gement curriculum. The result tell us that from students on the course

of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 team tea-ching method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con-

tract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mode, it can effectively develop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of case analysi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all-round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deeper

exploration team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BL tea-ching method

1 前言

团队已经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可以凭借集体的知识、技能等各种优势完成个体不能解决的大型复杂问题。团队学习与情境认知理论、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传统一致,他们共同的理论背景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和真实的情境,这些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模型、工程合同类型、工程合同索赔,以及了解FIDIC国际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相关内容。由于该课程理论内容较多,如果没有案例作为有效的补充,学生就会觉得这门课程枯燥无趣,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引入工程案例来丰富教学效果,让学生将课堂内容应用于案例实践中,将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工程合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途径获取知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衔接。

2 TBL教学模型

Michaelsen、Knight、Fink(2004)将团队学习应用在教学中,称之为基于团队的学习TBL(Team-Based Learning)

见圖1。TBL教学的最大优点是打破了科学界限,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后及时进行反馈。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在整个学期持续使用,学生掌握后还可组建更高级别的团队。学生团队的学习活动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准备阶段、案例研究阶段和应用阶段。

在准备阶段,学生首先自行阅读教师提供的工程合同案例,使得学生在上课前对合同案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合同的目标,以便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案例研究阶段,学习小组首先对自己小组的合同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然后需要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对案例进行反馈交流。同时,教师应将小组讨论中选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合同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

第三阶段是合同概念的应用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此时教师充当指导、引导、管理的角色,重点强调本案例中使用了合同中的哪些条款,调动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凸显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

3 TBL教学模式的实施

建立学习小组 在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本文选取宁夏大学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全班中组成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单位,将全班44个学生分为8个小组,成员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5~6人。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对合同案例进行充分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基础。

布置合同案例任务 在开展案例讨论前2周将收集的工程合同案例下达给各个小组成员。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及准备工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讨论,用来强化对工程重要合同条款的记忆及使用。

案例分析 学生根据所要求达到的综合性任务目标,通过小组团队分工合作查阅相关文献及合同规范来了解相关合同案例的背景,掌握与案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与合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强化合同案例的难点和重点,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对合同案例进行进一步思考。

4 学生满意度调查

课程结束后,本文参考李荣梅等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见表1)。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TBL的方式进行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最低比例为43.08%)。这就说明通过以团队为基础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学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为全面、牢固,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合同知识,文件查阅检索制定得当,资料收集详尽完善,得出的结论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工程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以便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更好地准备类似的合同文件。此外,案例教学给予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课堂外更愿意花费较长的时间巩固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TBL教学模式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发现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主”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以发散性思维的角度以及团体的力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了学生分析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较强的实践价值,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最终受到他们的欢迎和认可。参考文献

[1]张守波.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2):51-52.

[2]裘瑩莹.“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63-165.

[3]谢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74-78.

[4]李荣梅,吴敏范.TBL教学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5]Parmelee D X. Team-based learning: Moving forward in curriculum innovation: A commentary[J].Medical Teachers, 2010(32):105-107.

[6]居立峰,庄丽.在教学中运用团队学习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10.

作者:任杰

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建构主义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探究

摘 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改革,而且教学改革要从转变教师观念、精选教学案例、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入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探索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较强的处理谈判各个环节的实际业务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更加强调实际能力的训练、掌握和运用。由于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群体,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陈述+案例分析+习题作业”这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真实的谈判情境。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单纯的课堂灌输转变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开拓了新视野。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有以下的核心观点: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1];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第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起来,而对意义的建构,又要依赖于特定的情境[2]。第三,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替代[3]。第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台前退到幕后,从“演员”转为“导演”[4]。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调学习者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注重互动式教学的学习观;形成了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注重角色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教育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引发了全球的一场教育革命。这一理论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相关专业中,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结合本课程的实际,进行了如下的初步探索。

(一)理论教学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3]。这些知识在获得学生接受之前是没有任何权威,不能通过压服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只能通过依靠学生本身的建构来实现对知识的学习。

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是该课程的主干部分,其目的是要是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完备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讲述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技巧等,通过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谈判观念;通过基本程序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操作的基本框架;通过基本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际商务谈判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是衡量谈判者水平的重要标志。理论可以单独讲解,也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或者模拟谈判前进行讲授。比如笔者在准备模拟谈判之前,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阶段等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理解,以便在模拟谈判过程中加以运用。这样,在有基本理论作指导下的模拟谈判更符合规范要求,学生也能灵活学习和“活学活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用于教学的案例既是谈判过程的再现,也是决策过程的再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谈判情景和决策过程,逐步建立起真实的谈判感知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谈判能力。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从而精选案例。只有对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探讨国际商务谈判的规律,训练学生谈判的技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在代理谈判中,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谈判技能,笔者选择了雅芳化妆品招代理商谈判的案例。其次,注重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案例,要充分体现案例的学习是实践

理论

实践的认识过程。要做到这点,对每一个案例,笔者都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准备。一是案例简介及背景知识,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案例;二是案例分析,找出双方的需求,明确谈判双方的目的,解决办法及过程。三是案例的启示。比如在雅芳化妆品招代理商的谈判中,要求学生实现分析代理双方背景、谈判背景、市场背景等。再次,学生分组抽取案例。学生被分为若干个组,每个组3-5人,并推选出组长,每组学生课前要认真准备,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助。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时,每组派一人上台主讲、一人辅讲,讲完后老师和其他学生提问,组内每个学生要主动回答问题。最后,老师点评。从学生的发言内容、团队合作、案例分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特别强调情境对建构的重要性,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情境教学是创设一种含有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和探讨事件或问题的过程,从而自主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情境教学包括情境模拟与模拟谈判。

情境模拟要求老师所选题目有趣、具有挑战性;让学生熟悉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典型句型及对话;了解情境所设计的背景知识、习俗等,在进行情境模拟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目的是什么、学生怎么做;另外,老师要转变角色,及时激励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笔者在情境教学时,创设了到机场接待外商的情景,考察学生如何认人、接人以及握手,如何交谈、做自我介绍,如何帮助外商取行李、在去宾馆的途中如何交谈等等。

模拟谈判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对象,选择实际存在的企业,有企业网站以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模拟谈判根据教学安排和谈判需要可设定单一内容谈判,或者多项内容谈判,如询价、报盘、订购、规格、价格磋商、付款方式、交货与装运、包装、保险、合同成交、索赔与理赔等。模拟谈判由团队共同完成,团队要做好谈判计划书,每项任务事前由团队协商分工落实,老师对团队成员给予指导和监督。模拟谈判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最好作正装,老师始终保持中立,只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谈判技巧给适当的引导。模拟谈判结束后,每个团队和个人要提交书面总结,老师根据团队和个人的表现做点评和总结。笔者创设了A公司与B公司关于建立生产与销售联盟的模拟谈判,学生就谈判双方的背景、谈判背景、市场背景以及谈判焦点等问题就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团队还配以精美的PPT背景资料。在模拟谈判过程中,我不对双方的优缺点做任何评价,要求学生倾听。模拟谈判结束后,再由各个团队组成的委员会对每个团队进行评价,最后我作点评。

除了情境模拟和模拟谈判外,情境教学还可以利用有关谈判的影像资料,如视频、DVD等,把课堂教学与实际谈判相结合。在观看影像资料前,老师要求学生注意谈判中的各种礼节礼仪;注意谈判者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语言、语气和语调;比较在不同国家谈判者的不同谈判方式、形体语言等;分析谈判技巧,引导学生仔细琢磨影像中谈判人员的言谈举止,及时向学生讲解不同国家经商的独特之处。这样弥补了谈判中的实战环节,避免不必要的误区和错误。

(四)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对现实商务谈判活动的精选和浓缩,情境教学中的情境也是对现实情境的简化,并且参与双方都是学生,这和真实的现实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要全面培养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念与技巧、手段与方法及其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训练商务谈判的技能,感悟谈判的真谛,提升谈判的水平,还要让学生参与谈判的实践。让全部学生参与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笔者在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教学中,把对国际商务谈判感兴趣或今后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实习时间或者假期,老师找或学生自己联系公司,把学生按照每组3-5人分成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选择实战项目;每个项目内将任务分到个人。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组长负责团队及项目的管理,并直接向老师负责。实践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书面报告,并用PPT或视频的形式汇报与答辩,老师根据团队对项目的策划、答辩以及效果给予评价和成绩。

三、实现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有思路才有出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领悟“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真谛。教师的职责不是“给予”,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其角色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效。

(二)精选案例和创设情境

案例和情境的设计要遵循时效性、亲和性原则。用最新的案例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亲和性要求案例或情境来自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以为案例或情境就发生在身边,从而更加有兴趣了解和分析。案例或情境可以有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表达不同意见。教师的评论要站在公正立场,一般不进行是非评判,评论应该简短,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使讨论继续进行下去。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参与机会,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基于情境的评价和基于过程的评价,评价标准要体现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和学生在这种情境下的表现。还要强调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重视对建构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对结果的评价,比如着重考察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或情境中是否构建了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学生在案例或情境中实际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如何。

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对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效果较好。但其理论博大精深,要把该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以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评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11.

[2]温彭年,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3]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17-21.

[4]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0):90-93.

作者:李晓燕

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引进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有效性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育体制下,职业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引进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 课堂 有效性

不久以前,本人有幸赴德国亚琛参加了中德职教国际商务专业师资进修班,在德期间学习调研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教育学校实施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先进经验,学习发现项目教学法更多地应用在工科类的职业教育,而商贸管理类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自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谈谈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科教学的应用。

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与引进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亦称个案教学法)是一种源自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一任院长(Edwin F.Gay)的一个教学想法,设计一种可以围绕商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即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区别于传统的老师扮演着一位有学问的知识传授者角色的教学方法。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能的学科。在贸易过程及合同履行方面,都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其特点主要表现为:①综合性:国际贸易较国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货物的采购、包装、运输、保险、商品检验、通关、制单结汇、索赔和仲裁等诸多业务环节,涉及了不同学科的许多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也得到遍应用。②涉外性:贸易的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合同的订立过程,开立信用证、各种单据的填制过程以及办理国际结汇等环节都需借助英语这来完成。还要求贸易的从业人员应该熟悉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③应用性强:国际贸易实务是以传授商品交换具体操作原理和过程学科,涉及贸易术语的正确选用、相关国际惯例、法律合理运用。合同各项条款的磋商与订立、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实际操作,每一个知识点都具有具体、直接指导国际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的要求,因此,必须掌握相应的国际货物贸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

1.2 引进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针对上述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引进案例教学既是必要的,并且也是可行的。教师以案例为教材,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理论联系实际将贸易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参与讨论再由老师的总结归纳,实现对外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1.2.1 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师重视系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受众者,处于被动地位。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的被动性和依赖性,缺乏思维的独立能性和创造性。引进案例教学,教学双方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教与学互动、共同参与的关系。学生须扮演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角色,由被动的受众者变为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课前,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案例,查阅与案例相关资料,认识案情,初步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课堂上,学生就某一问题与他人展开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能从可以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学会主动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导演”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主动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1.2.2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贸易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它不象理工科课程可以通过实验室进行某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个定理或者进行某一操作过程的练习,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兴趣,更不用说实际技能的培养了。引进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贸易实践中的生动、真实的案例带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为了解决案例中给出具体问题,迫使学生运用相关的贸易理论和有关国际惯例去探讨、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对理论性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的掌握也就起到了水到渠成之功。

1.2.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讲授法重视的是系统地讲授和灌输,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通过“正效应”给学生一个正面答案,重视的是结果。案例教学法则不讲究知识的系统性,重视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思辩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由探讨、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案例教学重视的是案例分析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多向、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因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国际贸易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际教学中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教学准备工作 在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商品检验、保险、索赔等各单元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编写相应案例。例如:贸易术语单元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CIF贸易术语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得到运用最普遍的一种,其特点之一就是“象征性交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在此,教师可以引进下述案例,开展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较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案例]:有一出口合同,每公吨350USD,CIF汉堡,即期L/C支付,5月25日前装运,货物如期装船后离港,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次日,卖方凭全套、清洁的提单、信用证、保险单、发票等单证,通过银行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却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

问题分析:本案中买方的拒付理由是否充分?卖方是否要求买方付款的权利?

备课时分析本案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以及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仔细阅读和理解有关贸易术语涵义、国际贸易惯例并查找相关资料。

2.2 开展案例的课堂讨论 课堂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分析案例的组织过程,就是激发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思考的过程。结合本案例在课堂上,老师把案例情节说清后,可以将班级同学分为左右两组,分别扮演卖方、买方,先让同学们各自从自身的权利义务出发展开讨论,发挥“头脑风暴”的力量和作用,阐述自己的观点,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讨论,充分争辩,教师引导同学们寻找本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的主要依据:

2.2.1 明确卖方在运载船只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义务 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以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相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中,卖方是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装运,也就完成了交货任务。因此,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买方的受单与付款,是换取得索赔的权利,按CIF合同中有关保险条款规定,责任各方应给予买方相应赔偿。本案例分析关键在于这一合同的性质是属于CIF合同,具有“象征性交货”的特点。

2.2.2 分析发生触礁沉没的风险是在风险转移之前还是之后 据《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是以装运港的船舷为界,卖方只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风险。本案中,运载船只触礁沉没是在离港1小时之后,所以是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后,运输的风险已由卖方转移到买方,因此,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通过对案例的剖释,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参与辩论,使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性交货”的理解,收到由抽象到具体的效果。

2.3 进行案例分析总结 在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中表现的好同学和思路清晰、有独特见解的观点加以肯定,同时点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集中在对整个案例讨论情况的述评,明确强调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实操关键问题,例如本案的关键在于理解CIF合同具有“象征性交货”特点,明确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关键在于否是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将货物装上运载船只,并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齐全、清结的相关单证,而不承担保证货物按时抵达目的港的责任,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3 开展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认真备课,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前提。选择案例时应着重考虑案例的代表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例如,贸易实践中在班轮运输条件下海运提单是一个代表货物所有权的重要单据,也是该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可以选择“清洁”与“不清洁”提单的意义,并在实际提取货物过程的不同结果的案例,来说明“清洁”提单的重要性。案例选择的经典如何,影响着学生参与性和教学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突出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每个知识点,才能发挥案例的操作性和诱导性的作用。

3.2 认真处理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传授教学,从始至终基本上是老师的“独唱”,学生当听众,不利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引进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也能不讲理论知识,只讲案例,没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案例分析也是无法进行的,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例如,有一CIF合同的案例:我某进出口公司向德国进口商出售一批核桃,CIF汉堡,由于该商品的季节性较强(一般在圣诞节前为销售旺季),合同规定“买方须于8月31日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12月5日前将货物运抵目的港,若卖方不能按时交货,买方有权撤消合同。如果卖方已经结汇,则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这个案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该合同中交货条款的合理性,如果没有学习CIF贸易术语的理论知识,就不了解在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的交货责任并不保证货物送抵目的港的,若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就难以理解分析案例的依据所在,无法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3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或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虽然有独具特色的优点,但也不能替代传统的讲授法和其他教学手段。传统的讲授法最大优点在于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强,这对课程的理论基础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内容形象、教学生动,效果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现场观摩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工作现场,增加感性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海洋货物运输单元教学时,本人就组织学生参观厦门港务集团海天港口,让学生实地看到大型远洋货轮、岸桥装吊、集装箱、海关监管区等实物,再结海洋运输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现场的业务流程观摩,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更快进入角色。总之,我们在提倡一种教学法时,并不能排斥另一种教学法,从教学目的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之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为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

3.4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主角,多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引进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师生之间进行密切互动与共同探讨,是一种团队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作为组织者,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学生从案例分析获取收益;作为参与者,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和老师争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性和创造性,共同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因此,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不断思索,提升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巩固学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口头表达、书面陈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发挥学生潜能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是传统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晶晶.“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5,(01).

[2]许洁超.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进出口贸易实务》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

[3]肖寒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3)(上旬刊):23.

作者:王乾辉

上一篇:表彰会发言稿下一篇:违法占地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