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精选8篇)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 篇1

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消费习惯。凡是以电子形式在网络上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和服务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网店、网银、网校等都是电子商务的具体形式。这种快捷方便的商务模式也面临着众多新的法律问题,比如电子商务中的合同何时成立生效,合同的签名等问题,由于技术的开发总是领先于该领域法律的问世,因此容易造成网络贸易下合同的混乱。

一、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特点

我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反映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常见的合同的形式有书面与口头两种,但《合同法》第十条对此留有空间,电子商务合同是随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运用产生的全新合同形式,应属于“其他形式”。虽然不同于传统合同形式,但电子合同意义以及作用本身并未超出民法合同的范畴。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

现今,亚马孙、京东、天猫等电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集成了商品与店铺的展示、搜索、广告等功能,极大的为民众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普通大众的消费观。不同于实体销售,作为虚拟经济的第三方销售平台,消费者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消费环境下,引发了众多的法律纠纷值得关注。如郑某与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宁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法院认为,原告通过被告江苏苏宁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公开信息、按照交易平台设定的程序下单向被告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购买格力系列家用中央空调并成功支付了4680元价款,确认原告与被告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买卖关系成立并生效,被告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按约向原告交付上述空调,对原告的该项请求,本院予以支持,电子交易具有迅速、竞价、非面对面、群体不特定、信息不对称等特点,网络销售中也不缺乏超低价、1元秒杀等促销手段,这也是网购有别于传统的交易模式、更吸引消费者的原因之一,不能仅以价格差距来判断合同成立的合法性。(参考案例:【浙0781民初3109号】)

从法律角度看,合同签订一方因标价过低、恶意竞拍等原因主张合同不成立的,没有法律依据。笔者认为电商的销售行为可以视为卖方在网络上的要约而非要约邀请。网店销售中一个重要特点为当消费者同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时,只需单方提交订单即代表双方达成交易合意,并不需要商家对此订单再次进行确认或认可。我国《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应内容具体明确,且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定。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二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的,当事人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合同成立。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虽该草案还未正式通过,但也反映出网上经营者行为实为一种要约,而消费者提交订单行为即对商家要约所做出的承诺。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因此,当消费者在网上提交订单时视为买卖双方电子合同成立生效。之后消费者支付、商家物流等环节仅是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

三、电子商务合同中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为联合国国际贸易法领域的核心机构,40多年来专门从事世界商法改革,其中第四工作组专门关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2001年贸法委制定《电子签名示范法》,第二条对电子签名做出定义“以电子形式表现的数据,该数据在一段数据信息之中或附着于一段数据信息有逻辑上的联系,该数据可以用来确定签名人与数据信息的联系并且可以表明签名人对数据信息中的信息的同意”。电子签名的法律规范旨在减少因使用电子手段而可能产生的法律效力上的不确定性,为其和手写签名之间的等同性规定技术可靠性标准。

电子签名需要借助于某种技术手段,比如公共密钥技术的电子签名,在签名前,需将密钥提交可信赖适格的第三方并由其签发电子签证。签名方用密钥签名后与电子签证一同交给交易相对方,以便验证电子签名的真实性。电子签名的认证与合同的效力密切相关,由于电子签名依托某种技术,承认电子签名的效力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认证机制,虽然贸法委规定《电子签名示范法》以“功能等同”为原则,但并非可以简单通过法律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效力”便可解决。2015年我国以《电子签名示范法》为蓝本出台《电子签名法》。其中第三条明确民事合同中不能仅以采用电子签名而否认合同的效力;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虽然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对可靠的电子签名的效力予以认可,但对其中技术标准未有明确,也未提及评估人签名、依靠方等角色的法律意义。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 篇2

1 电子商务合同的内涵

电子商务合同是指合同双方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发出要约和承诺, 最终达成一致的意思从而签订的商务合同。电子商务合同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重要保证, 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在互联网条件下为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 实现一定的商务目的的协议。

广义上的电子商务合同包括所有的数据电文形式的合同, 其中包括以传真、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Email等形式成立的合同。对于那些以传真、电报、电传等方式成立的电子商务合同而言, 传真、电报和电传只是一种传输合同的方式, 这种合同的最后文本还是表现在纸上, 所以在法律特征上, 这几种方式下成立的电子商务合同与传统的纸介质书写合同没有明显的区别。

狭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是指那些以数据交换和Email等方式成立的电子商务合同。这类商务合同的文本信息的传输和表现都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进行的, 与传统的纸介质书写的商务合同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本文所研究的电子商务合同仅仅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合同。

2 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方式, 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发展极为迅速, 它的发展将给国际贸易带来深远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贸易双方所签订的电子商务合同, 因为任何一笔国际贸易业务都是经过双方的合意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达成的。随着电子商务出现, 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 因为通过互联网签订的合同存在许多问题, 法律的规定也并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尝试电子商务合同的立法。我国多个法律文件中有与电子商务合同相关的内容, 但是一些重要的法律规范仍是不足。在我国, 目前电子商务合同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问题:

2.1 电子商务合同认定的法律问题

由于交易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或印章具有极强的独特性, 能有效的防止他人伪造, 所以签名和印章可以成为认证传统交易合同的依据, 能够表达合同订立双方自愿履行合同规定的意愿, 所以传统书面合同成立只需要交易双方当事人在纸质的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即可。和电子商务合同认定密切相关的一个法律问题是电子签名问题。电子签名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 表示签名并同意电子文件内容, 可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身份的签名方式。电子签名的关键问题是法律意义上的有效性, 所以电子签名必须具备独特性、可靠性和可辨别性。电子签名一般都是由符号和代码组成, 合同订立双方的电子签名随时都可能改变, 所以为了保护其安全性, 电子签名必须从法律上得到相应的认可。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就是如何对电子的签名予以辨别和认可的问题。依靠认证机构签发的认证证书可以判断电子签名真伪及辨别身份。电子签名是一种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电磁记录, 所以签署者本人享有拒绝任何未经法律监视的权利。同时使用者可以以电子签名表达自己的身份, 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 其他人均很难伪造。

2.2 电子商务合同的格式条款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对交易效率过高的追求, 以及垄断的存在, 在电子商务中存在大量的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问题。我们知道, 提高交易效率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很大的优越性, 那么在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中必然会大量存在包含格式条款的格式合同。格式合同的特点是经营者拟好条款,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只需简单的点击“接受”或者“拒绝”, 就直接决定了这个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一些电子商务站点的具体交易流程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格式条款, 但是其存在大量的用户服务条款, 这其实是与格式条款类似的条款。这种用户服务条款往往都是出现在消费者注册的程序中, 一般情况下是消费者要成功注册, 就必须点击“接受”键。用户服务条款一般都包含着加重消费者责任或是免除经营者责任的条款。

2.3 电子商务合同支付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合同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便是电子货币的支付环节。电子货币的流通和支付是通过互联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的。电子货币具有简便、迅速、安全的优势, 其以计算机为依托, 能够广泛用于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各领域, 综合具备了储蓄、结算和信贷等多种功能。电子支付作为电子合同付款手段是必要的, 并且电子支付方式直接真正的决定了电子商务的意义, 是电子商务交易能否得以完成的关键。总而言之, 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网上支付结算等涉及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需要对现行的标准加以调整, 因为其必将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电子商务合同成立问题

电子商务条件下, 当卖方向买方发出要约邀请的时候, 买方可以通过Email或EDI的形式向卖方发出要约邀请, 回复承诺, 最终使得电子商务合同成立。但是根据我国《合同法》的具体规定, 要约如果是以非对话方式做出的, 承诺则必须在合理的期限内到达。这么看来, 上述过程便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因为合同的成立必须建立在买卖双方都能够及时检查计算机接收的信息的基础上。一旦买卖双方有一方没有及时检查计算机接收信息, 承诺则很有可能超过规定的期限。比如当个人用户发现承诺时, 承诺很可能已经迟延, 但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承诺进入个人用户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时间依然是在要约确定的期限之内, 所以承诺仍然可以使合同成立, 这个情况下用户不能以承诺迟延为由来否定承诺的效力。

关于合同的要约和承诺的撤销是关于合同成立的另一个问题。电子商务双方当事人都没有撤销合同的可能, 因为电子商务使得交易速度突飞猛进, 一个交易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但是我国法律还没有制定适用于电子商务合同的专门的撤销规定。

2.5 电子代理人问题

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由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构成, 在此过程中, 交易双方对合同条款进行磋商, 然后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订立合同。这种方式将数据电讯作为通讯手段, 但是除此之外一些商家还在电子商务中采用电子代理人处理交易订单。电子代理人具有执行预定的交易条款的判断功能, 可以完成合同订立的全过程, 许多情况下可自动履行合同, 不需要人工的介入。由于电子代理人方式, 不存在人工介入的磋商过程, 那么就必须在法律制度中反映电子代理人在合同订立中的地位问题。电子代理人并不是具有法律人格的主体, 只是一种智能化的交易工具。虽然电子代理人不具有法律人格, 但它的执行的却是始终遵循交易者的意思, 这就是法律对之进行规范的原因所在。法律上至少要解决关于电子代理人的以下问题:首先是电子代理人是否可以代表其当事人订立合同;其次电子代理人出错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再次是当事人亲自订立合同与电子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是否存在区别;通过电子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要约、承诺如何兑现。

2.6 电子商务合同证据问题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电子形式是确定交易各方权利义务的合同单证的惟一形式, 所以这方面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审查判断规则等问题。根据《电子商务示范法》规定, 利用数据电文传输的各种信息传输都是有效的, 不得以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由否定其法律效力。目前在我国电子证据还不具有合法性, 《民事诉讼法》第63条所规定的证据中数据电文被排除在证据清单之外。由此可见, 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立法规定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应该尽快把数据电文列为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

同时, 我们应当把电子证据看作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电子商务示范法》在第9条规定:证据规则的适用在任何方面均不得以它是一项数据电文为由否定一项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可见, 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基本上按照直接证据对待数据电文。相对于国际的立法趋势, 我国相关法律对于电子商务合同证据的规定有很大的差距, 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7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监管问题

网上检索是电子商务合同签约前的主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交易双方需要对支付问题、交货问题等做出全面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电子商务合同运行的法律环境很好, 那么必然会极大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这要求政府出台构建起一个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体系。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 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促进电子商务合同的广泛使用。目前, 影响电子商务信息流的网络违法行为较多, 包括虚假广告宣传、无照经营、利用网络传销、变相传销、合同诈骗、利用互联网贩私、侵犯消费者权益、超越经营范围等行为。

3 电子商务合同法制化建设建议和措施

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走上健康积极的道路, 就必须尽快健全完善电子商务合同方面的立法, 同时进行电子商务合同相关的配套建设,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简单的措施:

3.1 电子合同立法原则

立法机关须遵循法律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国际立法趋同进行立法, 扩大现行司法立法解释。

3.2 电子合同法制化建设

电子商务合同法制化建设具有突出的紧迫性。政府应成立专门组织立法机构, 通过组织一批既熟悉电子合同的技术特点的专家学者, 充分考虑和反映各方利益与要求, 顺应电子合同的活动规律, 促进电子合同的健康发展, 为电子商务合同提出新的法律规范, 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建立合同信用认证网络平台

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站, 把企业的合同信用状况传递给公众。该网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自身合同履行和信誉状况。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评价。该网站通过形成全国统一的立体资信认证、查询系统, 为电子商务合同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4 开展电子商务合同的鉴证

开展电子商务合同的鉴证是合同鉴证职能的延伸。网上交易存在风险, 对电子商务合同进行网上鉴证, 是解决电子商务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合同也因此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电子商务合同具有程式性、技术性、开放性、复合性、简易性、异地性六大特征。本文在重点分析电子商务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合同,互联网,法律

参考文献

[1]韩学志.论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J].商业研究, 2003 (12) .

[2]胡育勇, 梁晓林.电子商务面临的法律问题[J].商业研究, 2003 (23) .

电子合同缔结方式法律问题探析 篇3

但是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这要求银行法律工作者对电子合同领域的新问题必须有回应,出对策,求解决。因此,法律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优质的研究成果将有效提高银行法律工作水平,推动业务发展;长远来讲,银行作为电子金融活动的重要主体,这方面的研究必然推动相关立法和司法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作者主要就电子合同缔结方式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电子合同概述

电子合同的内涵

我国法律没有对“电子合同”做出明确的定义。《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仍是合同,其用以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本质未变,较之传统合同,只是合同的表现形式有变化,即合同载体变化了——这种新的载体是“数据电文”。

《电子签名法》第2条对“数据电文”的定义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数据电文是法律所认可的合同形式,以数据电文形式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是法律所认可的合同。《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可见合同法不仅认可了数据电文,还将其归为书面形式范畴。《电子签名法》第3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可见《电子签名法》从正面确认了数据电文作为合同形式的有效性。

给电子合同下定义可以套用合同法对合同的定义的结构,并着重体现电子合同订立过程和表现形式的电子化,具体定义可以参考最高院民二庭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的定义,即“电子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数据电文形式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级小标题:电子合同的外延

《合同法》第11条明确的几种电子合同形式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同时,根据《电子签名法》第2条对数据电文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子合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还包括例如通过手机短信、电子聊天记录、电子视频、电子音频等手段达成的合同。

电子合同是否是书面形式的合同的判断

《合同法》与《电子签名法》对此做出了差别化规定。《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数据电文形式属于书面形式的一种。《电子签名法》第4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

可见,在这一问题上,《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对《合同法》的规定进行了修正——将书面形式的标准提高了:数据电文需要同时满足“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和“可以随时调取查用”两个条件时,才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也就是说《电子签名法》出台后,数据电文不再当然被认定为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关键要看技术上能否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判断某一数据电文是否是书面形式的意义主要是:在要式合同情况下,如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应以书面形式缔结合同,那么特定数据电文能否被认定为是书面形式,直接关系到合同的成立与否。另外,数据电文能否被认定为是书面形式也关系到其作为证据使用时的证明力大小的问题。

对银行业务而言,由于根据监管规定或银行与客户间的约定,银行多数电子合同都应当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也就是说银行制作的电子合同的技术标准应达到《电子签名法》对“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和“可以随时调取查用”这两方面的标准,否则,银行作为合同提供方将承担不利后果。

电子合同订立模式分析

合同法对合同订立的规定

合同的订立和成立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合同法》对此有着很严谨、细致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13条、第22条的规定,合同订立的基本模式是“要约+承诺”方式,承诺做出的形式是以通知形式为主,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的情况下,承诺可以以行为做出。

电子合同的订立方式

《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都未对电子合同订立方式做出特殊规定,那么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应遵循上述合同订立模式的一般性规定,即“要约+承诺”方式。但由于电子合同订立过程中意思表示的表现形式为数据电文,即要约、承诺的载体电子化了,因此可以将电子合同订立方式总结为“电子要约+电子承诺”方式。以下立法和权威观点也确认了该电子合同订立方式:

1.《合同法》第16、26、34条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要约和承诺生效时间、承诺生效地点做出了特殊规定,说明法律既承认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又注意到了电子承诺和要约在生效时间和地点方面的特殊性。

2.《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业示范法》是我国相关立法的重要参考,其第11条规定:就合同的订立而言,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协议,一项要约以及对要约的承诺均可通过数据电文的手段表示。如使用了一项数据电文来订立合同,则不得仅仅以使用了数据电文为理由而否定该合同的有效性或可执行性。

3.最高法院民二庭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著作中对“电子交易合同成立及效力”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时,使用了“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的概念。

虽然电子合同的要约和承诺的表现形式电子化了,但其实质没有变,仍应遵循《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的诸多规定,比如电子要约构成要件仍应符合《合同法》第14条规定,即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的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相关问题

电子要约的撤回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可以撤回,但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通常情况下,电子要约的撤回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而几乎没有现实意义。因为电子传输速度具有的瞬时性,要约一旦发出几乎同时达到受要约人,要约发出和到达几乎无时间差,《合同法》规定的撤销通知应在要约到达“之前”或“同时”到达是难以实现的。

但法律贵在严密,不能因为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否定要约人撤回权的存在,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由于电力和线路故障、网络病毒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要约的发出和送达间的时间差延长,要约人欲撤回要约,撤回通知依然可以先于要约到达相对人,或与要约同时到达。

电子要约的撤销

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之后,要约人欲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可以撤销,但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电子要约能否撤销要区分不同电子合同形式进行判断。判断的关键在于撤销通知是否具有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的可能性,如有则可以撤销,如没有则不能撤销。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I)情况下,由于要约达到的同时系统自动发出承诺,所以不存在上述可能性;而电子邮件(Email)情形下,由于要约到达后,受要约人往往不会无时间差地发出承诺,中间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自然有撤销的可能性。

另外,《合同法》第19条所规定要约不可撤销的情形,同样适用电子合同范畴: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电子承诺的撤回

与要约的撤回相似,承诺的撤回是指承诺人在承诺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使承诺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电子承诺能否撤回问题与电子要约很相似,即应承认承诺人具有撤回权,但是现实情况下,操作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级小标题:电子合同成立时间和成立地点

电子合同成立时间和地点的判断仍遵循《合同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但是考虑到电子合同的特殊性,传统的意思表示传递观念不宜直接嫁接于电子合同领域,因此《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对电子合同成立时间和地点问题同时做出了一些特别规定。

电子合同成立的时间

电子合同成立时间仍遵循“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合同成立”的基本原则,同时法律对“电子承诺的到达标准”做了专门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见《合同法》第26条和《电子签名法》第11条)。上述立法精神可以概况为:只求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支配范围内,而不论要约人是否已知情。

电子合同成立时间的判断在适用基本规则之外,还应遵循法定的几项特殊规则,且特殊规则优先于基本规则。

1.需要确认收讫的,收到收讫确认时合同成立。

根据《电子签名法》第10条的精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数据电文需要确认收讫的,承诺人收到要约人的收讫确认时,数据电文视为已经收到,收到时合同成立。确认收讫规则是《电子签名法》创新性规定,是对上面介绍的“进入特定系统即视为到达”规则的重要补充。其立法精神可概况为:不仅要求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支配范围内,还要确认要约人已知情。

2.需要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合同法》第33条规定: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约定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这种情况下,电子承诺达到后合同并未成立,当事人签订确认书时才是电子合同成立之时。

3.通过承诺行为达成合同,做出承诺行为时合同成立。

根据《合同法》第26条,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做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电子合同成立的地点

根据《合同法》第34条和《电子签名法》第12条,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对于通过承诺行为达成的电子合同,笔者认为:做出承诺的行为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

一级小标题:如何理解“电子合同的成立以双方约定使用数据电文为前提”

《电子签名法》出台后,讲到电子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时,大家必然会引用第3条: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即电子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以当事方约定使用数据电文为前提。

对本条解读的焦点在于如何才算“约定使用”了。对此,存在两派观点,一派观点认为必须以传统合同形式进行明确约定,一派观点认为无须通过该方式,签署电子合同即视为约定使用定。由于对此理解上的差异将直接导致对合同成立、生效与否判断上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其探讨清楚。《电子签名法》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我们只能从立法本意和合理性等方面综合理解这个法条。

《电子签名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明确数据电文属于合法有效的

合同形式,因为法律需要迎合科技进步,鼓励电子交易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法律进行的逆时代的解读都是站不住脚的。

假设《电子签名法》要求当事人必须通过一份传统合同作为前缀(因为口头合同难以举证,往往会选择纸质合同),明确约定使用电子合同后才能订立电子合同,那么结果会是传统合同被强化,电子合同和电子交易被削弱。因为当事方既然要签一份传统合同,那么没必要再签电子合同,因为电子合同往往只有在当事方不便签传统合同时才具有优越性。可见,按此观点,估计电子合同的生存空间已不大了。

而且抛开上述立法本意的分析,单就法条本身来说,a.当事人使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行为本身就说明同意以该形式订立合同,非要“明确约定”似乎多此一举,是对法条过于死板的解读;b.“约定使用”的具体方式不论是怎样的,都不影响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形式选择权——如不希望使用数据电文形式,约定不使用或实际上不签订电子合同都能达成这一目的——那么非要做苛刻的解释意义何在呢?因此笔者认为法条中“当事方约定使用”其实是“选择使用”的概念,并非要求明确约定。

电子合同的证据法问题 篇4

【作者姓名】李 玲

【作者单位】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法司

必须承认:电子证据的不同特性对传统证据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严格适用传统证据法的结果是:不承认电子证据具有证明能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七种法定证据:(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电子证据到底该归入何类,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目前的争论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证据理应归入视听资料,因为“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也要在计算机终端显示出它所储存的图形、数字、符号、形象等”。因此,在我国诉讼法及证据法理论中,计算机存储信息被视为视听资料。英国1984年刑事司法法就是将计算机证据归入视听资料。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对“视听资料”进行扩张解释来涵盖电子证据。但有人批评说: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视听资料应与其它证据相结合方能确定其证据力,这样,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就大打折扣,这显然是一大缺憾。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将电子证据归入书证之中,因为法律可以对书面作更宽泛的解释,使之涵盖数据电文。但对于书证,《民事诉讼法》第68条又要求“提供原件”。不过,该条也规定,如提交原件确有困难,也可以提交复制品、副本。因此,将电子证据视为书证,有其一定道理。还有的学者认为,数据电文与视听资料之间的根本的区别是永远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数据必须经过重新组合才能被人们所使用,大量散乱无章的数据在法庭上无法起到证明作用的。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 篇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在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又为税收制度改革及征管手段的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诸多税种中,印花税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如不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善《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就难以有效避免印花税的税款流失。

一、调查的原因及内容

近几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据电文交换信息来订立合同。电子合同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与传统书面合同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书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二是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及电子签名)所代替。三是电子合同的生效地点为收件人的主营业地;没有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四是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电子合同虽然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传统纸质书面合同的特点,但其性质和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为了规范交易,确定交易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经济交往迅捷正常地进行,具有书面凭证性。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电子商务示范法》第六条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假若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该条规定在不要求各国取消国内法关于书面形式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了“书面形式”一词的解释,将数据电文纳入“书面形式”的范畴之内。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综上所述,国际法和国内法都明确了电子合同书面凭证性,它当然符合《印花税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应纳税合同要求,应按规定缴纳印花税。为掌握企业电子合同的签订情况,我局开发区税务到辖区内四家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

经过调查统计,四家企业签订合同的情况如表一(点击放大):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电子合同所占比例较大。

[本文来源于-http://-,帮您找文章]

在实际调查中,调查人员对四家公司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认真核实、统计。发现这些企业尤其是以电子行业为主的生产型企业,与供货商或销售商进行业务往来之前,签定一段时间的购销框架协议,这个框架协议只反映出货物名称、供销时间、规格要求,而没有反映出任何价格金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完全依靠网络传递购销数据。这四家企业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企业中北京乐金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购销合同与技术合同全部为网络形式签定的;北京爱立信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在2002年签定了11份纸制购销合同,占三年合同总金额的0.25%,其他均为网络购销合同;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购销合同全部为网络形式签定的,而技术合同则全部为纸制合同;北京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签定的技术合同全部为纸制合同,纸制购销合同金额为445923049元,占总购销合同的26.4%。

(二)电子合同所载金额较大。

据调查统计,四家企业签定合同金额合计37033822563元,其中购销合同金额合计36956211747元(购销合同数量多,有些企业具体数据未做保留,合同份数统计不准确),占总金额的99.8%;签定技术合同236份,金额为77治理发愣功816.03元,占总合同金额的0.2%。从合同的签订形式来看,以网络形式签定的购销合同为36432721229元,占总合同金额的98.3%;纸制购销合同金额为523490517.7元,占1.5%。以网络形式签定的技术合同7556515.95元,占0.02%;纸制技术合同70054300.08元,占0.18%。

国际电子商务合同 篇6

一、国际电子商务合同概述

电子商务合同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合同内容的各种合同。

特点:1.采用数据电文形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等所有无纸形式。

2.采用超文本性的数据电文。合同的许多内容只是提及一下而已。

3.电子商务合同的技术性。

4.采用数据电文自主性。

注意:1.在有交易习惯时,应当依据交易惯例;

2.应当注意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

(一)电子合同当事人的确认:数字签名

(二)电子合同主体的缔约能力的确定:

B to C电子商务合同,存在保护消费者、明确电子商店身份资格的需要。

B to B电子商务合同,存在确认交易主体的问题,以保证电子合同的不可抵赖性。

(三)电子合同的订立:要约、承诺

1.要约:要约和要约邀请,与纸质合同基本相同。

生效原则:“到达主义”原则。

与纸质合同不同:一般不存在要约撤回问题,因为到达之前撤回该要约 做到在数据电文传送非常迅速,难以做到在要约到达之前撤回该要约。

(四)电子合同的承诺

一般通过网络做出承诺,或采取电子信件,或采取键击即时交易,或采取EDI方式。基本采取到达主义原则。

(五)电子合同成立的时间

一般规定合同自承诺生效时成立。一般遵循“到达生效”原则。

我国《合同法》第16条第2款采用了与《电子商务示范法》类似的规定。现实中采取“确认收讫”的做法,有助于发现电子传递错误等问题。

(六)电子合同成立的地点

与法律的适用与管辖权相关。一般规定,合同承诺生效地为合同成立地。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采用了“营业地”、“最密切关系地”和“习惯居住地”依次为序的数据电文到达地点标准。我国《合同法》采用了以主要营业地为原则、经常居住地为补充的类似规定。

三、电子签名

电子商务中合同法的适用 篇7

(一) 书面形式问题。

合同是否采用书面形式,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 合同当事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确定, 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是其他形式,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书面合同的好处是形式明确肯定, 有据可查, 对于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有积极意义。而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的特点是直接、简便、快捷以及数额较小。但口头合同没有凭证, 发生争议后难以取证, 不易分清责任。故在商业活动中, 书面合同仍为合同当事人广泛采用的方式。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由于网络中使用的数据电文与传统的书面文件差异很大, 数据电文能否被视为书面文件, 以数据电文的形式订立的合同是否可被视为书面合同, 这不仅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挑战。与传统的书面文件相比, 数据电文有以下特征: (1) 数据电文的实质是一组电子信息, 其依赖的存在介质是电脑硬盘或软盘的磁性介质, 而不是传统的纸张; (2) 数据电文的表现形式不是有形的纸张文字而是调取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 利用电子枪显示在电脑显示屏上的文字来表现。

数据电文的上述特点与传统上法律对书面文件的界定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 要将传统的书面形式要求照搬到电子商务中是根本不可行的。针对此种情况, 联合国贸易法会在起草《示范法》时, 采用了一种称作“功能等同法”的立法技术。此种方法立足于分析传统的书面对合同的作用, 以确定通过电子技术来达到这些目的或作用。例如, 书面文件可以启到以下作用:提供的文件可以识读;文件可以复制使当事人均持有同一份文件的副本。以书面文件的基本作用为依据, 联合国贸易法会在《示范法》第6条中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须采用书面形式, 假若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以备日后查用, 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该条规定在不要求各国取消其国内法关于书面形式要求的前提下, 扩大了“书面形式”一词的解释, 将数据电文纳入“书面形式”的范畴之内。

新加坡《交易法令》第7条也规定:“在法律要求信息采用文字、书面形式, 或规定了未采用书面形式的一定后果的情形下, 如一项电子记录所含信息可以调取已备日后查用, 则其应被视为满足了该项要求”。我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该条规定解决了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问题。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中国合同当事人可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法律要求的“书面合同”。

(二) 要约与要约邀请。

我国的《合同法》第一次明确区分了要约与要约邀请。该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 内容具体确定; (2) 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15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在解释了要约邀请的定义之后, 该条列举了要约邀请的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值得注意的是, 为了避免使人将商业广告都理解为要约邀请, 该条随后特别指出,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 视为要约。

在通过网络所进行的交易中, 商家登载于互联网上的广告到底应视为要约, 还是应视为要约邀请?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但一直都存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主张应都视为要约邀请, 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也有人主张应都按要约处理, 因为这些广告所包含的信息比较完整, 涵盖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另外, 还有人倾向于根据不同情形分别解决, 根据按照交易的性质, 他们将网上交易分为三类:销售实物、销售软件、网上服务。这种观点主张:在第一种交易中, 广告一般应视为要约邀请;而在后两种交易中, 广告一般应视为要约。

我们认为, 较之于前两种观点而言, 第三种观点注意到电子商务具有不同于一般交易活动的特点, 因而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 必须指出, 上述方法亦有其局限性:从交易的对象的种类出发, 而不是根据意思表示的内容、目的来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 其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譬如, 在网上以实物为对象的交易中, 相当普遍 (而不是个别) 的情况是:商家的广告内容十分详尽, 覆盖了标的物、价格、交货方法、时间及地点、付款方式、甚至售后服务、免责事由等诸事项;更为重要的是, 商家自己实际上也已将其视为要约。在此情况下, 按照上述观点, 这种广告仍视为要约邀请, 允许商家可自由拒绝消费者的承诺, 或随时撤回其意思表示, 则于消费者有何公平可言?

因此, 我们主张,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 仍然应回到《合同法》中去寻找。根据前引第14条, 这一标准应该是: (1) 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否具体确定; (2) 其发出人是否有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的意图。

(三) 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

意思表示的撤回是指在意思表示到达对方之前与之到达对方的同时, 表意人又向其发出通知以否认前一意思表示效力的行为。在合同法中, 意思表示的撤回包括要约的撤回和承诺的撤回。两大法系对要约及承诺的撤回均是认可的。我国《合同法》也是明确承认了这一制度的, 该法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第27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

意思表示的撤销, 是指意思表示到达对方之后、对方作出答复之前, 表意人又向其发出通知以否认前一意思表示效力的行为。在合同法中, 它仅指要约的撤销;承诺没有撤销问题, 因为承诺根本不存在要求对方给予答复的问题。对于要约的撤销, 大多数国家原则上是允许的, 但一般都规定有些要约是不可以撤销的。我国《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第1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要约不得撤销: (一) 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 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 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已有的立法 (譬如《示范法》以及新加坡《交易法令》) 来看, 似乎都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有人认为:数据电文的传输速度极快, 从而使得对其的撤回与撤销在事实上变得不可能。但也有人主张, “法律贵在严密, 即使要约能撤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不应完全否认这种已得到广泛承认的合理权利本身。只要要约人的要约尚未获得承诺, 应允许其对要约作出重新安排”还有人认为:应视采用的电子通讯方式而定。

笔者认为, 由于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是不同的, 因此在电子商务立法时应注意予以区别。因电子传输的速度很快, 在通常情况下, 意思表示的撤回在技术上不易达到, 即要求撤回的通知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但对于意思表示的撤销,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 有些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例如, 要约人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一份可撤销的要约, 受要约人收到要约后, 并没有马上答复作出承诺, 此时, 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 只要要约人撤销其意思表示的通知在对方答复之前达到对方。但若受要约人使用了自动回应系统, 对符合条件的要约自动进行回复, 则要约人可能无法撤销要约。笔者以为制定电子商务立法时, 应根据不同的电子传递方式作出较为灵活的规定, 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四) 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与成立地点。

在合同法中, 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与成立地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一般情形下, 合同的成立时间也就是合同的生效时间。比如, 我国《合同法》第44条就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 自成立时生效。因此, 确定了合同的成立时间也就相应地确定了合同当事人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而合同的成立地点往往在管辖、准据法的确定等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合同成立的标准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达成, 即合意的达成。合意的达成又是以承诺的形成为标志。因此, 合同的成立应以承诺来作为判别标准。对于这个问题, 大陆法系是采取所谓“到达主义”, 即以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时间和地点为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与之不同的是, 英美法系采取所谓“发送主义”, 即以承诺发出的时间与地点作为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1、关于数据电文形式的承诺的生效时间。

我国《合同法》第26条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 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第16条第2款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 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 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 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 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 视为到达时间”。可以看出, 我国《合同法》坚持了“到达主义”的传统。

联合国《示范法》无意在此问题上与大陆法系或英美法系的任何一方相冲突。该法回避了对承诺生效的时间作出直接规定, 而仅仅是给数据电文的发出与到达时间设定了标准。如数据电文的发出时间, 该法第15条第1款规定:“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 一项数据电文的发出时间以它进入发端人或代表发端人发送数据电文的人控制范围之外的某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准”。因此, 联合国《示范法》对数据电文的发出时间采用的是“发送主义”。然而, 在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上, 该法则采用了“达到主义”。该法第15条第2款规定, 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 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 (A) 如收件人为接收数据电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 (a) 以数据电文进入该指定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或 (b) 如收件人发给了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 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 (B) 如收件人并未指定某一信息系统, 则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为收到时间。上述做法也为新加坡1998年《电子交易法》所完全采纳。至于承诺生效到底是以数据电文的发出还是以其到达为准, 《示范法》根本没有涉及。立法者显然是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各国的国内法去规定。

2、关于数据电文的发出与收到地点。

联合国《示范法》第15条第4款规定:“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 数据电文应以发端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视为其发出地点, 而以收件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视为其受到地点。就本法的目的而言: (a) 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 应以对基础交易具有最密切联系的营业地为准;如无任何基础交易, 则以其主要的营业地为准; (b) 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没有营业地, 则以其惯常居住地为准”。考虑我国的实践并参考《电子商业示范法》, 我国《合同法》第34条规定:“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 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 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按照其约定”。

据解释, 此条确定收到地点的规则, 主要原因在于要处理电子商务中特有的情况, 即收件人受到数据电文的信息系统或者检索到数据电文的信息系统常常与收件人不在同一管辖区内。由于信息系统地点的不确定性, 为确保收件人与视作收件地点的所在地有着某种合理的联系, 且发件人可以随时查到该地点, 故《合同法》做了如上规定。

此规定是在法律事实上确定一件不易反驳的推定。若另一项法律 (如有关合同订立或法律冲突的法律) 要求确定一项根据电文的收到地点时, 即可使用这种推定。应该说, 我国《合同法》这一规定充分考虑到电子商务的不同于普通交易的特性, 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因此是值得肯定的。

二、电子合同中的格式条款问题

“格式条款的产生和发展是20世纪合同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订约方式, 而且对合同自由原则形成重大的挑战”格式条款在电子商务中也有着极为广泛的适用余地。一些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都拟订了极为详尽的格式条款。应当承认:格式条款对于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和完善合同内容、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原则上应肯定其效力。但是, 问题正如前引观点所指出的:它“对合同自由原则形成重大的挑战”。譬如, 有的网站的格式条款规定:本公司有权在任何时候更改或修正本合同条款, 修改后的合同条款一旦通知即生效。

有的网站的格式条款要求消费者事先接受其完整内容要到承诺做出以后方可知晓的协议。还有的网站对于格式条款中所包含的免责内容根本未以醒目之方式提请相对人注意……凡此种种, 均有可能对相对人利益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 可以预料的是, 随着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 所谓的“格式之战”将会愈演愈烈;相应地, 对商业网站的格式条款的规制和对相对人利益的保护将会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不过, 令人欣喜的是, 我国《合同法》已对格式条款问题作出了比较完备的规定, 这些规定尽管是针对普通商品交易而作出的, 但其原则、精神应当认为, 对于电子商务仍然是可以适用的。

参考文献

[1]朱遂斌, 陈源源.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法律问题.政法论坛, 1999.4.

[2]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实用问答.中国商业出版社.

[3]王利明.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析.政法论坛, 1999.6.

电子商务背景下合同法面临的挑战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合同法;电子合同

一、电子合同的概述

(一)电子合同的定义

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更新。电子商务与传统的贸易活动不同,其自身的独特性也为我国合同法的制定构成了挑战。就电子商务法应当属于何种部门法的问题,学术界的观点也各部相同。李世石认为应当将其纳入到商法的分支中;学者田文英则认为应当将其归属于经济法的分之下。笔者认为,从广义的层面来说,电子商务法指的是与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法律总和;从狭义的层面来说,则指电子商务活动中每个环节的相关法律。而无论是何种分类方法,都未影响到其对我国传统法律体系产生的冲击,不仅包括经济法,还包括行政法等部分发。除了实体法需要加强规范之外,程序法也需要不断完善。

(二)电子合同引发的问题

实践当中,电子商务活动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需要发出邀约,寻找客户交谈;其次需要订立合同;最后支付合同价款。由此可见,从本质上来说,传统的贸易活动与电子商务贸易相同,只是两者运营环境、方式有所差异。

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合同签订的方式、环境都发生的改变,也就是说我国的合同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合同訂立过程

关于当事人的要约以及承诺的问题,与传统合同确认方式不同电子合同主要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办公来处理,这样的确认方式能否反映出双方当事人内心真挚的意思表示,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同时因为计算机整个操作流程很迅速,所以要想社会要约也很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合同法需要加强对合同成立方式的规范。

2.合同的形式

电子贸易活动无书面合同,双方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整个交易流程。双方之间以计算机中储存的电子凭证为合同证据,而电子凭证是否与纸质凭证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每个国家的法律规定也有所差异。

3.电子合同的效力

随着网络交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对网络交易的监管也越来越困难。电子商务活动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存在网上的赌博,或者邪路国家机密的行为,这些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禁止。因此在法律完善的层面,应当加强对交易活动的约束和监管,能够有效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4.合同的签名

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活动,而双方也只能根据各自披露的信息来判断每个人的情况。因此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也存在着冒用他人名号、虚构交易、未定期付款等行为,这些都为电子贸易活动构成了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签名活动应运而生,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健全。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合同法的创新与完善

(一)合同书面形式的问题

早期电子商务贸易活动出现的时候,关于合同形式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就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达成一致的意见;另一种处理办法则是将电子合同作为书面合同的一种类型,与电子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随后的几年,学者开始探讨研究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之间的关系,即电子合同能否满足传统和他那个的目的需求。而根据不同学者对传统书面合同的研究,发现书面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①文件内容的稳定性;②文件的可复制性,即可以有副本的存在;③当事人签字肯定文件的效力;④合同形式符合法律明文规定。

通过对传统纸质文件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合同同样可以满足这些功能,尤其是长久保存的功能。同时电子合同也引入了电子签名的功能。

对比分析我国的《合同法》与联合国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可以看出:前者对书面合同的部分规定同样适用于电子合同,但是整体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后者则强调了数据文档需要具备可读性、可以方便日后的调取。笔者认为我国的《合同法》正是少了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即扩大书面合同的范围,同时也需要对电子合同功能做出明确要求,避免日后发生争议。

(二)合同的签订问题

在虚拟交易中,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可以通过聊天、电邮等方式表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争议的话题在与鼠标点击能否构成意思表示。笔者认为鼠标点击可以作为意思表示,因为商品首先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呈现在客户面前,而当客户顺着文档指示做出点击行为时,则意味着其做出了相应的表示。我国的《合同法》中奖电子文档归为书面形式的类别中,因此点击可以视为书面确认。而对于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来看,电子贸易中多数表现为广告形式,并且在广告中明确标出了库存数量,以及对对方的资信要求等,这些可以视为要约邀请。我国针对合同承诺的规定那个是:有特定接受数据电文系统的,该数据进入系统则视为到达;无特定系统的,则首次进入收件人系统的任何时间点,视为到达。这条规定并未对“特定系统”的定义做出明确规定,应当加以明确。

三、结束语

电子贸易的频繁化,也促使了电子合同数量的不断增多。作为最新出现的合同形式,法律对电子合同的约束并不完善,使得消费双方在合同订立以及履行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当下有必要针对电子合同的特征,从合同形式、签订等多方面创新法律规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冲突与应因[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第225~228.

[2]郭懿美、庆辉.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第58~64.

[3]吴佩江、王瑞飞.电子商务法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312~317.

作者简介:

上一篇:家长会上学生代表的发言下一篇:经济金融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