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戏曲艺术是在民间曲艺与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艺术形式。富于地域性鲜明特色的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本文以章丘地方戏曲五音戏为例,对地方戏曲与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如何融合与实践进行了探究与思考。[关键词]五音戏;高师;音乐教育;融合创新;实践[FQ(+27mm。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篇1:

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摘 要: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实践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拓展。实践课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特点,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活动为例,来了解和研究艺术实践对于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实践课;音乐素质

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包括校园艺术活动和社会艺术表演两方面。积极参与音乐会、艺术表演、社会演出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将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对音乐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学院音乐学院为例,探讨音乐实践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意义,以便为高等师范音乐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一、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实践的理论作用

艺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音乐艺术更是如此。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甚至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延展领域广泛,教学形式灵活,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合肥师范学院的音乐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乐团排练课、舞蹈团排练课、合唱团排练课、艺术实践周、各种文艺晚会,每种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作用

高师音乐教育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各有不同。乐团排练课能够拓展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从音响、音准等方面来考验一个学生的综合器乐能力。舞蹈团排练课可以让那些接受过舞蹈训练的同学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除了独舞以外,也要注重群体舞蹈的排练,使学生的舞蹈技巧得到全面发展。合唱团排练课是专门训练学生声乐能力的方式,通过合唱,同学们不仅可以练习唱歌技巧,更可以拓展音乐素质。艺术实践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还能丰富学生们举办晚会的经验和舞台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积累经验。文艺晚会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他们今后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打基础。

二、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艺术实践是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演出成功的基本要求和保证。通过不同周期的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能够逐渐培养学生专业的基本素质,提高音乐实践水平,并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舞台艺术的时间局限性要求每位演员和工作人员不管在舞台上还是舞台下,都要进行完美的配合合作,只有这样,舞台演出才能成功。所以,音乐实践是每个学习音乐的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成功的基本要求,是专业发展必需的。

2.社会现实的需要。现代文化和艺术都是高品位的,只有道德修养高,拥有很高艺术才能,才能参与其中。学生素质的提升是离不开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因此要加大对音乐教育实践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尚艺术品质,成为德艺双馨艺术人才。

(二)音乐实践活动内容

1.合唱团排练课。声乐是每位音乐老师的必修课,而合唱团是当今最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起点低、艺术性较高的艺术种类,合唱团可以训练同学们的合唱能力,包括识谱能力、音准能力和训练音色。

2.管弦乐团排练课。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实践。音乐专业学员大部分拥有自己的特长乐器,管弦乐团可以让特长接近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参与实际的排练,提早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难度,形成乐团排练能力。

3.民族管弦乐团排练课。民族乐团可以让特长是民族器乐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参与实际的排练,提早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难度,掌握乐团排练方法。

4.舞蹈团。在音乐教育中,舞蹈是门重要功课。舞蹈团排练不仅可以让热爱舞蹈、有舞蹈功底的同学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还有利于同学掌握舞蹈的形体特征,提高学生们的编排舞蹈的能力,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打下基础。

5.社会实践活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专业特长,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只有高师音乐专业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实践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顺利完成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每一位毕业生真正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三、高师音乐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排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1.排练效率有待提高。虽然有固定排练时间,但是由于以前没有实践课程或者管理较为松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晚上7点集中排练,至少7点半学生才到齐,严重影响了排练效率和同学的情绪。

2.排练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排练的一般步骤:(1)指挥或团长准备乐谱;(2)分发乐谱;(3)进行分谱的练习;(4)乐团合奏,指挥指出问题并加以修正;(5)精细排练,处理乐曲中的力度、感情等因素,完善乐曲。但在实际排练中,大部分同学往往无法独立练习分谱,很多同学都是合奏的时候才会看谱视奏,这大大影响了排练的效果,也浪费团员的宝贵时间。

3.排练课选课过于自主化。虽然音乐实践课程是由同学们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选课的,但是由于过于自由化,导致很多学稀缺乐器的同学不能进入乐团,而造成整个乐团不必要的损失。

4.奖惩制度不完善。虽然开设了专业选修课来使排练日常化、规范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像理论课程那样进行考勤和管理。因为排练课与理论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排练课是充分的自由化,排练期间,大家可以随时交流走动。由于人员众多,中途早退的同学有时候也难以及时发现,指挥或者管理人员也无法保证每位团员及时到位。

(二)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老师精力有限,无法全程参与实践过程,导致部分活动质量较低。

2.社会实践活动多在假期进行,很多同学借此出游或者回家,并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艺术实践活动安排不紧凑,班级内部缺乏必要的策划者,无法保证高质。

4.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周积极性不高,很多同学抱有能不参加就不参加的心态。

四、解决音乐实践活动问题的方法

(一)乐团排练课问题解决方案

1.在排练时间上,学校可以采取类似理论课的成绩登记制度,每个学生实践团体都需要配备专人进行日常纪律的管理。

2.在排练准备工作方面,排练前一周发放乐谱,并强制学生一周内将各自声部练习完成,在下周排练前进行个人检查。对于未完成或完成态度不认真的,进行适当的批评。

3.对排练课选课过于自由的问题,可以借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做法,把音乐实践课程常态化、强制化。稀缺乐器必须参加乐团排练,对于需要的乐器,只要乐团需要,也必须参加排练,违规者按照规定处理。

4.关于奖惩制度问题,要根据实践课的实际来完善,摸索出一套最适合民乐团的管理规范。

(二)艺术实践周问题解决方案

1.合理安排排练任务。给每个学生都分配排练任务,让他没有时间和精力逃离排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旷课现象的发生。

2.成立策划小组。学校责成学生会、高年级学长、实践周班级的班干共同组成晚会策划小组,共同策划和举办晚会,避免人少精力和创意空间不够的情况,以便举办高水平高规格的班级艺术实践周晚会。

3.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周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是由艺术实践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造成的。从指导老师来说,实践周同时排练十几个节目,老师根本顾不过来。还有就是排练质量不高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报排练节目及计划,由专业老师从专业性和艺术性方面进行审核,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排练。或者由系里自己选择几个固定的高水平节目分配给学生排练。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排练积极性,保证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做。

参考文献:

〔1〕李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崔伟.艺术实践对音乐专业学生发展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

〔3〕陈央.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及实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

〔4〕李红.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姜莹.艺术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6〕郑晓光.试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的学术价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7〕王会.高校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8〕王建辉.论课外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专业师资培养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郑伟

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篇2:

章丘五音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戏曲艺术是在民间曲艺与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艺术形式。富于地域性鲜明特色的地方戏曲,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本文以章丘地方戏曲五音戏为例,对地方戏曲与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如何融合与实践进行了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五音戏;高师;音乐教育;融合创新;实践

[FQ(+27mm。82mm,ZX-W][CD10]

[收稿日期]2020-08-04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18CCYJ53)。

[作者简介]窦曼莉(1967— ),女,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马金凤(1981— ),女,济南市章丘区文化馆助理馆员。(济南 250000)[ZK)][FQ)]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章程》里明确指出“除了国家课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和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区域、民族和学校音乐课程资源特色。”这一政策的发布,使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但在教育观念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仅停留在表面的态势。如何更好地使我国优秀的地方民间音乐资源与高师音乐教育相融合,并在充实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得到传承与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一、章丘五音戏与高师音乐教育思维创新

(一)五音戏的历史渊源和音乐特征

在山东章丘的文祖镇,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进了青野庄,家家户户周姑子腔”。“周姑子腔”又名“秧歌腔”——五音戏的雏形[1],其发源地是章丘地区的青野村。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村民在田间地头干农活时低声吟唱的小曲,后经加工演绎逐渐流传于民间,打鼓为伴、说唱相间,内容多是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后历经几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发展演变为当今流传于章丘、淄博、济南、潍坊一带的五音戏。五音戏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可以说是国家对这一地方小戏价值的褒奖与肯定。近年来,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五音戏的传承人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创新板式及曲牌,创编了许多优秀剧目,极大地丰富了作品表现力,其戏曲美学特征更为鲜明。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曲牌剧目就有两百余首。那么,有着独特表演风格的五音戏,有着怎样的音乐特征呢?

1较为突出的地域本土化特征。文本内容多是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台词的方言念白风趣诙谐,以山东中部地区的方言为素材,通俗易懂,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强烈的地域性和娱乐性特点被看作是地方小戏,在历史的沿革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间特色和地方风格。

2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唱腔朴实简约、声情并茂;表演细腻传神、生动有趣;极其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平直的运腔声线下,由单皮鼓、檀板、大鑼、镲、小锣兼有唢呐穿插的锣鼓点的伴奏,逐步发展为加入弦乐的小型民乐队伴奏形式;在创编过门音乐和即兴伴奏中,尝试将文、武场无缝衔接,使各唱腔与伴奏之间交相呼应。

3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剧种的锣鼓点特征。像常用的起唱长(短)点、顶板长(短)点、鸡刨抓专用长(短)点、板后短点等;比如单本戏《拐磨子》中的专用长点及短点就颇具特色。同时还有“一滴锣”“鸭子嘴”“娃娃头”“一句一打”和“两句一打”的锣鼓节奏特征,烘托出整台戏的节奏和气氛。

4表演形式不拘泥程式化,有着说唱相间、歌舞并重的风格特征。演员完成剧情与人物的塑造,需要一系列唱、做、念、打等表演技巧。在音乐曲牌反复进行的表演中,和唱腔形象化的动作间起承转合,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惟妙惟肖中富有生活情趣,达到了戏曲艺术的虚拟性与生活真实性的完美结合,是艺术源自生活的真实写照。以上独特的表演风格被称为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上的一绝。在我国百花争艳的戏曲艺苑里被誉为“一支清流,一朵姿色清丽的稀有之花”[2]。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理念创新

在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的今天,面对处于瓶颈时期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更应积极面对,将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元素与文化传承融合创新,让音乐教育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树立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理念

“民族音乐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3]是民族民间特有的音乐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我们应该从理念上进行转换,认识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不同的地域体系,它是来源于点点滴滴的生活体味,以音乐的形式将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文化语言等生活状态呈现出来,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几代人努力传承的民族音乐经典。在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学习了解身边的民间戏曲音乐,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其次,在当今丰富多样的外来音乐文化冲击下,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固有的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创建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使我们的学生在深入学习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2高师音乐教育的传承与责任

地方戏曲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在民间曲艺与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艺术形式,在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中一直缺乏应有的地位。长期以来,我们高校的音乐教育,无论是音乐专业还是普通音乐教育,基本是以西方音乐教育为中心、以欧洲音乐理论体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4]。这一现状不同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切都趋于市场化的今天,民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已渐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五音戏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也正面临着文化空间的萎缩和变迁,以及观众的流失,特别是年轻一代。学生对西方音乐名家名作、流行歌手如数家珍,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的却少之又少,开设的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多以照本宣科的理论概念为主,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也多是流行歌曲、街舞、电声音乐等现代流行艺术,涉及传统戏曲的内容呈现空白状态,由此造成学生对民族音乐、地方戏曲认识和了解不足,欣赏、学习兴趣低下,更不要说去发展和传承了。

因此,教育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不容忽视,“对于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首先是指专业音乐教育,同时也包括师范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5]将优秀的传统戏曲音乐文本运用到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之中,无疑是“弘扬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突显音乐地域教学特色,使高校音乐教育担负起传播音乐文化的重任”的必经之路,势必起到推进大学生音乐教育思想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章丘五音戏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实践

(一)民族民间音乐理论课程的延伸

地方戏曲作为集民歌、曲艺、地方小调为一体的唱腔表演艺术,是最具民族民间特色的一种音乐载体。目前在高师所开设的音乐史论课中,虽然这部分的内容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但却不成體系,而风俗浓郁的地方小戏更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如何成为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一种延伸,而不仅仅是泛泛的点到为止,我们以章丘五音戏为例,可以从其形成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及艺术价值的角度,借助地域的优势,去研究其音乐构成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手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课程设置。比如,利用当地五音戏剧团的名家名角作为师资资源,开设五音戏唱腔表演课程,将传统戏曲发展史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从唱腔表演课程演示的一招一式中,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传统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和其成为艺术瑰宝的根源所在;在后期的艺术实践环节,我们的师生可以走出校门,与当地文化馆、群众社区合作,开展惠民演出活动,丰富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们的舞台表演与创新能力。

将地方戏曲艺术和高校音乐科研立项相关联,逐步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热点课题。五音戏的学术研究虽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多集中于剧种本身,但近年来,在高校音乐研究领域,也频繁出现了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课题文章及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项目,不胜枚举。比如“泰山学者”刘晓静教授的《五音戏的传承调查与研究》取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围绕这个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章丘地方文化馆与史志办的专项研究人员,也加强了对五音戏老艺人的采访及其艺术、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力度,逐步完善了五音戏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艺术文本资料,依据传承的年限做好各个时期民间艺人的建档管理工作;他们还积极建立演出实践基地,与地方高校合作申报省级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因此,无论是高校领域的研究成果抑或地方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充实教学、拓展民族民间理论课程及学术交流的有利资源。

(二)音乐创作课程民族化元素的借鉴

如前所述,五音戏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其文本内容富有地方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郁,方言词汇丰富;音乐朴实简约、演唱技巧别具一格,先吐字后行腔,在口语化曲调中咬字清晰自然、旋律变化丰富。演唱时用本嗓,使得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再用假嗓翻高,极具技巧性与抒情性。此表演形式有着将地域方言与音乐旋律声线巧妙融为一体的典型风格特征,对人们的听觉极具感染力,深受当地民众的追捧和喜爱。

五音戏的伴奏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最初被誉为传统戏曲表演一绝的“锣鼓经”伴奏基础上,逐步发展成小型民乐队的伴奏形式并大胆尝试即兴伴奏,创编过门音乐,将文、武场在各类唱腔、运腔等演唱技巧、身段表演与伴奏音乐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逐步规范完善并趋于成熟,这些元素作为五音戏的主要音乐构成,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力,成为音乐背景和剧目语言之间音韵巧妙结合的艺术典范。因此,将五音戏音乐、文本的创作与高校的作曲专业、词曲创作课程相结合,鼓励作曲专业的师生与地方五音戏的创编人员积极合作,进行新的曲牌剧目的研究与创编,在创作与排练中积累新的剧目、曲牌,推陈出新丰富原始曲库,把地方戏曲的创新传承责任落到实处。对高师音乐创作体系中作曲技术专业民族化元素的提升,亦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章丘五音戏在高师音乐教育技术中的实践

(一)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的转换

在教学规划与课程设计层面上,采用静态与动态并行的思维模式:即将静态的文本资源与动态的实践课程相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转换,在实践中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课程构建。

首先,高师教育作为师资培养与输出的唯一途径,要明确地方戏曲教学内容的融入,是意在对加强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戏曲音乐有着不同于其他音乐门类传授的特殊性,在课程设计中,突破固有的教材理论讲授模式,将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以点带面灵活丰富,结合地方留存文本和戏曲名家资料,让学生深切了解所在地域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渊源,意在启发大学生对地方戏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地爱上我们的传统戏曲。其次,将我们已有的声乐教学(民族唱法)与地方戏曲唱腔技法相结合,开设戏曲表演课程,了解五音戏演出剧目的表演内涵,与伴奏乐器的配合以及舞台表演变化的多样性等,从其音乐与表演中深刻感悟地方戏曲的精髓之处,相信对提升学生在声乐演唱、歌剧表演以及音乐剧的舞台表现力等方面,会起到互补与借鉴的作用,同时使我们的师生真正感悟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戏曲才是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根和源。[BW(S(S,,)]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戏曲表演课程的结合

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已成常态化趋势,是对国家教育部在《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执行与实施。遵从这一理念,将地方戏曲课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课程资源的网络化、资源形式的立体化以及课程时空的灵活性等方面,打破固有而陈旧的课堂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

一是借助现代技术成果这一平台,丰富我们的授课模式。比如,五音戏有着数十集的专题片和每年近百场的演出实况,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渠道,将优良的五音戏文本资源、图片资源、声音效果、表演场景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程中,让学生们在欣赏中产生兴趣,进而深刻地了解戏曲艺术的来龙去脉。二是通过各类网络课程的建立,使课程的授课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比如通过建设网络课程,聘请五音戏艺术传承人开设戏曲知识讲座及著名唱段的演繹示范等。所有的讲授可由网络电视或手机视频直接下载的方式向学生开放,这也是一种便捷高效、不拘一格的授课途径。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戏曲剧目、唱腔选段内容进行学习,利用相关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感官知觉,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丰满,从而提升我们授课模式的趣味性与灵活性。

四、章丘五音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今天的五音戏在“立足自身特色、敢于求新求变、借助新媒体传播、重视人才培养、政府加大扶持”[6]等诸多方面尚亟待重视与构建。其融入高师教育教学课程的实践也尚属起步阶段。其实是与当地政府支持、社会关注以及学校教育课程设置、科研投入是分不开的,是一种多方合作的产物:首先是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学术为支撑,学以致用;其次,正视地方戏曲面临观众流失、生存困难和传承发展瓶颈的现状,政府在加大经费资金力度的同时,关注拓宽五音戏演出的市场环境;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在维护五音戏自身特色和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大五音戏专业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等;最后,积极与高校合作,构建数字化应用教学体系,在戏曲实践传播与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

课题梯队成员经过调研,了解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章丘五音戏,在其发源地文祖镇的青野村建成了五音戏传承保护“乡村博物馆”,挂牌成立了“济南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章丘五音戏剧团已在部分中小学开展“五音戏进校园”的培训试点工作。通过将五音戏引入音乐课堂和课外活动这一形式,在培养孩子们热爱传统音乐的同时,也为戏曲的传承发现好苗子,进一步为传承地方戏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高校也已开始尝试把地方戏曲与传统音乐纳入音乐课堂和艺术教育中。比如:山东省理工大学,借助地处淄博地区的优势,与当地五音戏剧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戏曲文艺研究所”,在暑期开办了第一期五音戏培训班,招生人数过百;还有一些高校相继举办了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京剧国粹等一系列的交流演出与名家讲座活动,为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注入了民族艺术的营养。

因此,作为传统文化的地方戏曲五音戏,以它独有的艺术形式,通过一系列的舞台人物形象、地道的方言和贴近百姓生活的戏剧情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欣赏、参与戏曲艺术表演、创作的同时,得到思想认知的启发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彰显出其独有的教育功能。亦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言:“振兴民族与民风离不开文化教育的根基,而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民族的生存是以学术做基础的”[7]。地处文化资源丰富的高师院校,在教育改革的思维体系中,打开思路不舍本求外,充分利用现有优良的学术空间和课程资源,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纳入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中去,在融合、实践中担负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从而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创新与传统音乐艺术传承发展的双赢。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窦曼莉 马金凤

音乐实践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篇3: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所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但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来看,高师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技能欠缺。本文从中小学音乐教学对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课程,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不能较好地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于是笔者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发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由此看来,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缝隙,由此引发笔者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性质,音乐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和改革。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音乐教师将会肩负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所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音教專业教学实践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教师应当抓住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借助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个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但现今高师音教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普遍欠缺,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相对薄弱。

(一)音乐课堂教学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理论知识、欣赏三个部分,而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则包括引导欣赏、教唱歌曲、弹唱、即兴伴奏、引导创作、综合学科等。在中小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育收到实质的效果,对教师教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音乐新课标要求下,唱歌课程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更要围绕唱歌教学进行一系列音乐知识和欣赏的教学,同时还要兼顾三个部分的系统性。音乐教师上好一堂歌唱课不仅要会弹会唱,还要掌握理解音乐的风格与内容,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与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和情感特征。在教唱课上,老师首先要进行范唱,范唱对音乐教师的吐字、发声、音准、节奏等有着极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和声乐技巧,正确引导学生学唱歌曲,使学生克服因唱而唱的问题。在学唱课教学中需要钢琴伴奏,这就对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时,音乐教师要对音乐题材、风格、旋律进行分析,运用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选择适合的钢琴伴奏。大多数音乐教师在学校中学习音乐教学法、乐理、和声、声乐、钢琴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专业技能,但是当进入学校开展学唱课程时,却存在歌曲教唱、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方面的不足。

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开拓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欣赏课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感受音乐作品。欣赏课教学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喜欢音乐,使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时产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师虽然开展了中西方音乐史、曲式等课程,使得学生具备了基础的作品分析能力。然而,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容易忽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忽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缺失对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的引导。忽略学生的审美体验也是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注重音乐文化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对美的感受与体验,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引导。

(二)课外音乐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有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展现他们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组织工作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活跃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师不仅要上好音乐课,更要具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中小学对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学校成立了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中小学开展了丰富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数学校都有合唱团、民乐团、西洋交响乐团等,还开展各类校园音乐比赛、校园音乐节等。良好的课外音乐教学能够完善基础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这些课外音乐活动需要音乐教师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的排练,还要有基本的舞蹈表演及编导能力,课外音乐活动要与音乐课堂教学融合起来,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结合地区特点、学校特色与学生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高师音教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理论大于教学实践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和备课教案,但实践讲课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对课堂积极性的调动、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教学语言和风格不被学生接受等。在学校教学实践实习过程中,高师学生对“教师”角色的转变难以快速适应,对教学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处理存在问题,对讲台畏惧,面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无法维持课堂纪律,不知如何应对初次课堂教学紧张语言表达局促、钢琴弹奏断断续续、范唱不理想,使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对教学实习环节的忽视

高师音教实习是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活动。它能够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理论水平,培养高师学生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同时,它能给高师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从而促进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教育实习,往往仅注重前者的作用,对教育实习的反馈作用认识较少。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来往较少,中小学出于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升学压力而对高师学生教育实习并不重视。教育实习基地数量并没有因为高校扩招高师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变多。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原因,但对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环节的忽视、过于强调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是教育实践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师音教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对策分析

(一)制定明确培养方案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虽明确培养音乐师资的教学目标,但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仍存在参照专业音乐院校的情况,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被逐渐忽略。音乐教育专业被细化为声乐专业、钢琴专业、器乐专业,学校划分主项为了追求专业技能,忽略了提升音乐教学技能的音乐教育学专业,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上与其他学生并无区别。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有: 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音乐专业基础课程(钢琴、声乐、器乐、舞蹈、即兴伴奏、合唱指挥);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曲式分析、视唱练耳、音乐史);音乐专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等)。音乐专业课程安排受到主项的约束,钢琴、声乐课程安排上偏专业化,缺乏与中小学音乐课本歌曲相关的内容,钢琴课程缺乏锻炼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移调的能力。而音乐教育课程大多是对权威或前沿教育理论的分析解读,缺乏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研究,这些方面都需要细致制定对应的改善方案。

(二)音教专业学生职业目标定位

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不是为从事音乐教师而选择这个报考专业,一些学生报考音乐教育专业的原因是从小学习音乐,另一些学生觉得音乐教育专业报考容易,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生在高师学习过程中更关注某学科音乐基本知识与主项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进入大学后,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高考主项专业学习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没有良好的对音教专业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引导,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未来教师身份的认同感,没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同时,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设“卓越音乐教师班”,专门培养热爱音乐教育工作、满足基础音乐教育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重视高师学生教学实习及实践活动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侧重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课程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传统的教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对于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理论课程,教师注重书本知识内容的教授,往往忽视教学实践,课堂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论知识也无法有效地运用到学校教学实践中去。重视高师学生教学实习不仅能够提升实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看清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高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就必须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展教师技能比赛,聘请一线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做评委,多角度考察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同時,还能有效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调整现有课程设置,多提供教学实习机会,这样就能够发现学生教学实习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专业理论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

作者简介:李晓璇,女,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作者:李晓璇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方案三篇下一篇:工作活动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