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医学院校培养卓越医生必须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国际竞争的能力,医学院校英语课程体系应当突出医学学术英语的重要性,解决ESP教学面临的困境,打破传统观念的制约,从师资上保证ESP教学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 篇1:

媒介素质:开放性、国际化视野下的语文能力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语文教育已经摆脱单一封闭式的教育模式,以开放性、实践性为要求,以前瞻性的思维去学习精髓,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区别传统的教育模式,如今的语文教育以媒介素质教育作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完成自我核心素质的学习。

关键词:媒介素质;开放性;国际化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教育需立足本国教育需求,向国际化看齐,紧跟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运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培养开放性、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国情下倡导多领域发展的需求,以语文的教育为先锋,通过开放性、国际化视野的特点,对学生实行媒介素质培养。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

在教育过程中,有一个实际而又尴尬的局面摆在教师与学生眼前,这就是高考,学生只有拿到高分才能拿到大学的门票,继而从事理想的工作。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校及家长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使语文素养成了空话,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限制了对学生的有效培育。反观国际语文教学内容,它更强调学生的“认同感”,将更能展示学生的身份的内容展示出来,以此来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基于两者的区别,可以说我国语文教育功能及使命与媒介素质培养还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重视,以全新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

当代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自身的教育方式为基础,对课本内容进行教授,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兴趣,更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更无法保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语文所学的内容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1]。

二、媒介素质培养的意义

学生语文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对学生母语内容进行教育与应用,更是将中国古代文化、民族文明通过语文的方式进行传承。语文类教育的特点,就是其信息容量巨大,需要教师利用课程内容将我国古典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运用授课加板书的方式将此庞大的体系结构讲述清楚。而媒介素质培养就是帮助学生构建敏锐的观察力与感知力,以开放性、国际化视野的角度处理及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媒介素养是当代教育的先行者,通过它可以把单一的教育变得多元化,利用前瞻性的意识去吸取更多知识[2]。媒介素质代表着素质教育的里程碑,通过对应试教育的改良,为我国语文能力教育提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媒介素质是帮助语文从书本走向实践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逐渐缩小,随之而来的是利用文化思想占据主阵地,提升国民的文化内涵,以国际化视野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更坚守自身的文化立场,提升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过程。

媒介素质更是语文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方式,它是基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开放性、国际化视野等因素,对语文教学提出改革的实践方法。通过与语文教材大纲内容相结合,将这种理念推行下去,以全新的理念培训教育学生。其特点是强化语文能力输出,这样才能增加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使语文可以在文化教育中发扬文化自身的魅力,帮助学生完成人格塑造、审美熏陶等作用,更以开放性、国际化视野的要求完成对学生敏锐洞察力、筛选能力的培养。

媒介素质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不仅体现在实践中,更体现学生语言能力表达方面。区别于传统教育,媒介素质教育下的学生,以开放性、国际化视野作为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断突破对语言能力的运用及检验工作,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夯实媒介素质教育的实用性。

语文教育隶属于庞大的知识体系教育,涉及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文化教育体系中,学生可以吸取教学过程精华,完成对批判能力的塑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内涵的运用能力,将媒介教育贯穿始终,并将此深刻渗透在学生成长之路中。通过弘扬新时代科学化的学习方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等,完善学生媒介素质教育。

三、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有效方式与途径

(一)结合学生课程,语文教育更具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任务明确下发,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及建立媒介素质的教育。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将媒介素质教育归纳到正规的教育体系之中,利用媒介素质的教育完成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继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需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其个人能力,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媒介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展开一定的理论论述,才能引导学生利用媒介素质去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寻找一些网络资源丰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当代智能化信息的搜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通过查询知识内容与来源,可以更加了解语文教学内容所富含的深刻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学生与课本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让学生快速接收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建立与知识之间的共鸣,让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更加了解语文。通过这样开放式的渠道,拓宽语文教育,让学生突破现有的教育内容,以开放性的思维去审视我们的教育内容。

(二)自定学习目标,利用媒介素质教育进行批判思考

利用学习目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这不但要求学生要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还要学会在短期内通过学习计划,一步步去提升自己,继而通过这样的小计划实现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以国际化视野去完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短期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制定,将学习内容变得多元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泛信息时代建立批判性思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利用媒介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掌握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国际化视野完善自我,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继而以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媒介素质教育的培养下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结合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媒介素质并不是一门单独的教育方式,更应与书本内容、媒介知识相关联。只有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媒介素质教学内容辅助教学,还要注重与当前社会中的实时热点新闻相结合,利用核心教育方式直击语文教学。基于此,学生才能倍感亲切,激发学习的热情,继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我国,教育的方式很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教育方式的选择。教师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利用开放性、国际化视野开拓教学思路,并不断改进教学目标,才能将媒介素质渗透在学生的语文教育之中,使语文教育更具生命力。

參考文献

[1]牛爽,范淑婧,王丹琳.国际化视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9(07):170.

[2]刘千秋,董小玉.国际视野下高中语文课标的新变化——基于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的解析[J].语文建设,2018(19):19.

作者:王超超

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 篇2:

医学院校卓越医生教育中的ESP教学实践

摘 要 医学院校培养卓越医生必须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国际竞争的能力,医学院校英语课程体系应当突出医学学术英语的重要性,解决ESP教学面临的困境,打破传统观念的制约,从师资上保证ESP教学效果。

关键词 卓越医生;ESP教学;医学英语

1 引言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原卫生部为了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而实施的举措,是对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新的探索,其目标是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从而实现医学教育“国际本土化”[1]。有125所高校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该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理念,强化医学生的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对卓越医生的国际化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未来的卓越医生必须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

2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要求

卓越医生培养目标强调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标准,其中能力标准包含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外语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六项指标。而外语教学对于满足国家外语能力要求和国际战略化需求,提高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必将产生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中南大学明确了未来卓越医生人才应具备大卫生观念、国际化视野、科研思维和人文精神等四种基本素质。而这种国际化视野必然要求卓越的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以及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不仅有志成为卓越医生,也要有能力去追求卓越的水平。

3 国内ESP教学现状

卓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深厚的英语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能力是医学生追求卓越的推动力,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医学生才能查阅国外英文文献,得心应手运用最新的国际科研成果,了解最新的医疗进展,掌握最新的医疗方法和理念,从而更科学有效地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同时有能力参与国际学术研讨,实现医学的国际对话。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医学院校的ESP教学具备了战略地位。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外语教学法。Strevens的定义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决定的。

ESP教学是提升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其提升科研能力的保障。在高校外语教育领域,ESP已经分别以“选修课”“通识课”“双语课”“专业英语课”等形式出现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设计的范畴。对大学毕业群体而言,应用学术英语的能力无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应具备的国际竞争能力之一[3]。

目前国内的ESP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ESP教学实践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对学生专业需求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还是自发、零散的状态。从已有的实证研究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医学生对ESP的学习没有满足自己的专业需求,英语应用能力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谷志忠总结了目前ESP教学突出的六大问题:ESP教学混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教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组织混乱松散[4]。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加强医学院校ESP教学,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然成为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环节。

4 医学院校ESP教学问题与建议

ESP概念理解混乱,把ESP等同于专业英语,认为专业英语是学习者高级阶段才能驾驭的课程 医学院校往往会针对高年级学生和高层次学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而基础阶段的ESP课程却微乎其微,或者仅仅有大学英语等通识教育课程。实际上ESP涵盖的范围较广,可以分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兩种。按照蔡基刚等的理解,ESP即GAP、ESAP和EOP课程的总称,可分别汉译为学术英语、专业英语和行业英语。蔡基刚等还指出:世界范围的ESP教学主要是学术英语,而我国的ESP主要围绕专业英语,并从我国ESP教学的实情出发,阐明其应当围绕学术英语的必要性。相比专业英语以内容结构为重的特点,学术英语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知识背景[5]。

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在基础阶段开设丰富的学术英语课程,如医学英语阅读、写作、交际口语、医学论文写作等,以专业相关知识为媒介,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而非以掌握专业英语的语言结构为目的,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卓越医生培养缺乏ESP强大后盾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出卓越医生,各试点院校对卓越医生应当有更为具体的标准和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要结合本院专业特色,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制订详细的培养方案。卓越医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都需要ESP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撑,但具体的教学实践反映出医学院校在ESP教学上的不足。试点院校设立卓越医生实验班,实验班往往配备较高水平的师资,在课程设置上也同其他临床班级有一定的差异,但在英语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卓越班没有凸显ESP课程的重要作用,学校把卓越医生试点班作为更高水平的学习者看待,给他们设置了更高的起点和难度更大的教材,但这些英语课程仍然是大学英语课程,这些英语水平更高的学生并没有通过学术英语课程来提升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些课程对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产生怎样的作用,缺乏实证研究。

ESP课程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从已经开设ESP课程的医学院校来看,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等问题。目前医学方面的ESP书籍非常丰富,涵盖面和针对的学生层次也比较广,然而国内医学生的ESP教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对ESP课程的难度、衔接、教学方式等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各医学院校自行其方案和实验,缺乏对比研究;教材的選用上也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没有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建议,或推选出比较权威的教材;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在ESP教学上采用完全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一切放手让任课教师自行探索摸索,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这样的探索给学生和教师一定的灵活度,部分医学院校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例如:济宁医学院在培养学生学术阅读能力方面自创“三明治”教学法,西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也在EMP(医学英语)的教学中形成医学英语EAP写作、英文病历读与写、医学英语视听说、医学文献阅读、医学人文、医学词汇学等相对比较完善的课程设置。

总体而言,各院校对ESP教学的探索差异较大,高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合作、互相借鉴,最好有ESP教学权威专家参与成立专门的医学英语教学指导机构提供指导意见和监督评价,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又富有特色的培养卓越医生的教学体系,指定或规划出比较权威和通用的医学英语教材,有利于全国各医学院校共同进步。

ESP师资面临的尴尬 由于ESP教学涉及专业知识,有的高校让大学英语教师用英语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双语授课,这些教师被迫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授课需求,面临专业知识带来的挑战,也让一些教师谈ESP色变,唯恐难以胜任。问题的实质在于对ESP的理解。蔡基刚指出,ESP是一种教学法,并不一定要针对某一个专业,更不一定要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开始。也就是说,普通英语和ESP并没有一个前后的顺序关系,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并非要基础扎实了才可学习[6]。由此看来,ESP应当被视为一种教学法,ESP教师仍然是在教语言,医学英语教学也是以各种医学材料为依托,让学生熟知各种医学文体特定的语言特点,掌握其规律,从而在各种医疗和学术交流环境中去运用。让英语教师去教授专业知识,显然是对ESP教学的曲解,不能解决ESP教学师资方面的问题。

大学英语与ESP之间的较量更多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目前高校普遍压缩了大学英语的课时,却没有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发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英语学习成为专业学习的附属,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迷失了方向,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水平亟待提升。大学英语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却没有相应的ESP课程体系提供支撑,ESP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便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课程性质也被定性为选修课。

笔者对医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需求和热情很高,非常希望可以尽早接触专业英语的学习,为高级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临床专业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贯穿使用医学英语阅读材料,问题是他们受到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限制,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穿插使用医学英语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ESP教学的需求。同时存在传统评价体系制约的问题。医学院校评价体系仍然以四、六级成绩为重,并没有针对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学过程应试现象仍然存在,通用英语知识体系让医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捉襟见肘。

5 结语

培养卓越医生势必要将医学学术英语的教学放到战略位置。目前医学生的ESP教学缺乏完整的教学和评估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从国家决策到各医学院校的培养方案上应明确ESP教学的战略地位,从教学各环节真正体现ESP教学的培养目标;

2)打破传统观念和教学大纲的束缚,从学生职业需求出发,完善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把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指标;

3)加强师资培养,从师资力量上保证ESP教学效果。

正如蔡基刚指出:一个科技工作者要想跟国际学术接轨,就必须学会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国际前沿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仅靠汉语教材或翻译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就不能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发展,就不可能借鉴世界最新研究成果,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大学生,更不用说成为未来的科学工作者和国际化工程师[7]。就医学生而言,没有扎实的医学英语功底,就难以具备国际化视野、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棉华,何萍,郑少燕,等.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4.

[2]薛英利,弥曼,党少兵,等.陕西省某医学院“卓越医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医学与社会,2015(9):90-93.

[3]夏纪梅.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6-9.

[4]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3):25-29.

[5]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73.

[6]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34(1):56-60.

[7]蔡基刚.国际科学英语和中国科技英语学科地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9-80.

作者:纪伟伟 卢星辰 武清宇

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 篇3:

国际化视野下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今天的中国,需要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外语专业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外语学习与语言技能的高阶训练,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和吸收,做好文化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外语专业教学;文化传播

一、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一)语言专业学习的要求

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语言专业学习的要求。当前外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胡子轩,2012),要求双语基本功扎实,有较好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美国教授Claire Kramsch (2000)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文化表述、承载和象征着文化现实。这就要求外语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母语表达及本族文化传播能力(徐梁峰,2008),具备较好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和沟通表达能力,了解中国的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情况。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要深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外语专业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阵地,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对其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

(三)有助于培養国际化视野和双语应用能力

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各国联系紧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外语专业学生需要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当中国学生通过英语来输入与输出中国文化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也使其更便于理解和掌握英语(许朝阳,2009)。因此,高校外语专业教学要训练学生用外语熟练表达中国文化以及文学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打好基础。

二、目前外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胡文仲,1999),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展示中国形象的形势所需。但是,目前外语专业教学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学生和教师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

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和精髓了解不深,且有些外语专业老师也不能做到精通中国文化,不能熟练应用和融会贯通中国文学、哲学和历史知识,也无法流畅地使用外语介绍和阐释中国文化要点。

(二)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沟通障碍

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沟通障碍,教师想要传达和学生想要接受的内容存在差异。一方面是教师授课缺乏生动性和实用性,照本宣科,只传授理论知识,不能真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力,加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对应的外语表达晦涩难记,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缺乏系统实用的教材与课件

虽然有很多关于中国文化各个专题的汇总教材,但大多流于浅显的介绍与对比,没有把核心和本质内容介绍清楚,如阴阳五行对中医以及武术的影响与作用。有的教材只是对过去事实或材料的梳理,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与现实生活中的状况进行深入探讨,比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的影响。

(四)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不重视

一般情况下,外语专业教师没能把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去传播与输出中国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既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要传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三、加强外语专业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

为了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需要建设一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外语技能扎实和道德品质高尚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外语专业教师整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张录文,2017),他们运用外语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有必要对外语专业教师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强度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由此,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文化意识和观念。

(二)外语专业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高校外语专业应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设置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并将其设置成通识教育必修课,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以英文授课,并结合社会实践与专业训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与多模式新体验教学。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和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阅读中国古代名著,熟悉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能够正确理解重要的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现象,如哲学思想、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增强跨文化沟通和交际能力。这就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深入探讨中国文化根源及历史发展,还需突出对外交流的目的,培养理解多种文化背景、胜任跨文化交际的专业人才。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外,还应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课后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在课后组织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学生可以把传统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经典读本作为诵读内容,通过配乐诵读、双语诵读等多种形式,在全院甚至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华经典作品诵读”活动。

除此以外,高校还要营造良好舒适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在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张贴印有中国传统名言警句的宣传画,或汉字书法、国画作品;对校园建筑物、道路、桥梁、湖泊、草地命名,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在校外,可以建立传统文化交流基地(如博物馆和书院),佐以实地考察与学术讲演,利用本地特色传统文化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四)设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高校可以成立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秉持国际化视野与当代精神,发挥多语种专业优势,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可以定期开展校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双语)等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以及特色夏令营,设立特定主题,吸引各界人士关注并参与。比如,采取专题讲座與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邀请专业教师以中国哲学、汉字文化、古代戏曲等为主题举办讲座。在文化体验活动中,开展中国书法、中国武术、学唱中文歌等体验课,以此让各国大学生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以往很多外语专业学生都是以“拿进来”的方式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化等,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对于外语学习的价值与益处。在国际化视野下,外语专业学生要凭借语言优势,注重中国文化输出和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力争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外语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语言专业学习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高校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外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外语表达能力。外语专业学生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如何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成为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胡子轩.外语类院校如何谋求跨越发展[J].中国教育报,2012.

[3] 闫利云,王爱平.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000(004):67-69.

[4] 孙运增,王凯.浅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意义[J].新西部,2017,000(012):143-144.

[5] 吴平安.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及策略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 许朝阳.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J].河北学刊,2009,29(1):233-236.

[9]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杭州:浙江大学,2008.

[10]张录文.跨文化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7,000(018):117-118.

【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统战专项课题“国际化视野下外语专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TZ202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程水英 刘英华 任昕

上一篇:社会管理工作要点下一篇:疫情防控工作要点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