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文检课”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不足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高校文检课应该树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总目标,通过“以我为主”和“合作渗透”两种基本的路径与模式实现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改造,为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做出应有贡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运用电子白板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摘 要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开展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等活动,在扩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关键词 电子白板;中学地理;多媒体

1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地理學科特点,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兼容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灵活而适时地呈现、处理和存储各种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实现了师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生生之间的交互。

实践证明,应用电子白板设计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问题生活化的情境、促进课堂生成、突破重难点、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课堂训练、整合教学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2 运用电子白板,便于创设问题生活化的情境

地理教学应通过丰富的实例渗透地理知识,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形成学习即生活的意识。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引领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疑问或问题进入课堂,给地理知识找生活的原型,体会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拉近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发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类资源根据格式和类别存储在字条库、文本库、背景库、图片库、形状库、声音库、页面库、注释库、视频库和学习活动库,以备上课时根据课堂进度和需要灵活调用。

比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灾害”时,教师如果只是利用教材来描述、讲解,告诉学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学生一则会因时空相隔的缘故,难以达到理想化的理解程度;二则会出现学过后不久就淡忘了的现象。如果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的视频和图片直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些地质灾害的后果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会自觉产生探讨自己如果遇到滑坡、泥石流该怎么办的想法。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增强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3 运用电子白板,可以促进课堂生成

对以PPT为代表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以自己事先预设的模式进行演示,教学思路高度程式化,在上课过程中不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动态灵活、随机地调整和修改。这样不仅容易使教学失去针对性,也让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和活力,学生很难理想地参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活动中。

电子白板借助随机互动和易操作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方式的随机调整提供了支持,确保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始终朝着目标推进。对教师而言,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电子书写、屏幕批注、图像移动或旋转、网络连接的多种功能,围绕教学目标,随时根据需要调取自建资源库中的各项材料,即兴设计出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和精彩的互动情境,彰显电子白板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搭建互动平台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理想的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而言,他们始终能够拥有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的机会,兴趣点始终保持在连续的状态下,自主探究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得到保障,而且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不断地释疑解难,从而保障知识和能力生成不断地增强。

如在教学“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在白板上对34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拼图的游戏(这种游戏不同于Flash动画等预先设定位置的游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从任意一个省开始,自己设定一个拼图顺序进行尝试。在活动中,允许每一位学生从资源库中调出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也允许另一位学生将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行政中心进行连线或直接在白板上写出来(自主或合作均可),这样一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功能和灵活的交互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情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异常灵活、自由,这样的课堂始终保持了活跃而且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百分之百。正是这种有益的交互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互助合作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4 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快速突破重难点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初中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能力还不够强,尤其对一些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的知识内容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就显得非常重要。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化静为动,灵活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成可感可视之物,为学生搭建起认知与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更便捷、更理想地突破重难点。

如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时,教材编排的等高线地形图,把立体的地形特征转化成了平面图形和数字,为学生认识地形和绘制地形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等高线一直是制约学生形象认识的瓶颈,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认知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难以从平面等高线图中体会出立体的地形特征。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让学生充分领会等高线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即应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思维的转换和过渡。这种方式既受视觉空间的制约,又费时,教学效果不理想。

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采用调用网络背景库、视频库的做法,给学生动态连贯演示地形变化和地形起伏的差异,既直观形象又一气呵成,还能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地吸引到关注点上,收到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5 运用电子白板,便于构建知识体系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传统的手法通常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展示或借助投影仪展示板书,这种“静态”展示的形式,只是对先学习了什么后学习了什么的纲领性回顾。而电子白板的“回放界面”功能,可以将课上师生所写的板书、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留下的痕迹,按先后顺序“动态”地呈现出来。这种呈现,不单单是帮助学生对思路进行回顾,更多的是对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得失,且不受次数的限制。师生还可以通过“画笔”功能和“线条宽度”“颜色”等功能再次进行评点式书写,在重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的同时,将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上升到条理化认识的高度,有效实现启智目的的同时,便于学生构建起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显然是在传统的课堂小结中无法实现的。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交互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库和存储功能,把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败笔、现场产生的有价值的资源、学生的智慧创造和多元互动的优秀成果,以多种方式存储到资源库中,这更是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

6 运用电子白板,可以优化课堂训练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具体的练习与检测,地理学科也不例外。

首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把练习内容制作成PPT,师生可以在白板上滚动播放的PPT页面上,利用“画笔”随意地进行圈划。在课前设计好的课件内容中,可以对关键节点进行多样化的凸显——利用探照灯、放大镜,对需要引起学生注意的内容进行屏幕遮挡、橡皮擦除等“装点”,对重难点问题的处理进行即兴示范或练习指导。这种现场“因需而教、因人而教”的强大优势,会使课堂训练极具针对性,也能使课堂容量得到明显增加。

其次,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能随时发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众多特点及优势,能置练习、复习等环节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是一件快乐的事。

再次,应用电子白板不光能增大教学密度、增加课堂容量,还能使学生通过白板接收到更多富有生活情趣的习题和活动。如填充、拼图游戏等,有效化解了传统课堂训练中题型单一、问答枯燥的难题,彻底消除学生厌学、厌记的情绪,让学生在无意注意的心绪中愉快地接受训练,提升练习的主动性。

7 运用白板资源,便于进行资源整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除了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建个性化资源库,如文字库、图片库、链接库、课内外活动库等。每一类“库”中都可以涵盖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不同类型的资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除了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外,还可随时进行修正、添加、改编或重组;教师还可以根据大纲的变化、课改的需要,随时完善自建的个人资源库,让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始终保持常建常新状态。

教师应在资源库功能的个性化开发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让资源库为自己的备课、上课提供第一手鲜活素材的同时,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更新和完善,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合理性。如在教学“世界气候”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了解对不同气候现象形成的原因、特点、分布规律,可以借助多媒体终端,将反映某一地域气候成因、特点、分布的图片在网上收集好后,存放在资料庫中,当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直接用图片代替文字、链接到相应的资料,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融欣赏图片与讲解、板书为一体,既优化了教学,又节约了时间,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达到提能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8 结语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辅助功能,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而多变,让教师的教学更加适应课改的要求,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它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向“我要学”的快速转变,便于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的个别教学之间的空白,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辟了又一条通道,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更多的活力、更高的参与度,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真光中学课题组.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课堂教学更有效[J].现代教学,2009(6):70-71.

[2]李静.用“白板”实现课堂的师生交互[J].现代教学,2009(6):72.

作者:张翠萍

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基于信息素质教育情境的“文检课”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文检课”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不足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高校文检课应该树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总目标,通过“以我为主”和“合作渗透”两种基本的路径与模式实现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改造,为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信息教育;文献检索课;信息素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

Based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ituationZhou Qingmei1 Xu Yuequan2 Wu Guijin1

(1.Libra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erbin 150040,China;

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sufficiency in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this articl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the implementation route and model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y reform of traditional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information literacy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理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国内高校纷纷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一工程以项目为载体,积极鼓励本科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带动学生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这一举措无疑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培养有创新思维,有创造能力的创新人才,高校图书馆应发挥特有的优势,适时地把“文检课”的目标与内容拓展到信息素质教育上来[1],使文检课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

1 现阶段文检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差距

1.1“文检课”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并行

目前国内高校大部分以开设文献检索课作为开展信息素质的主要形式。而以培养信息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文献检索课却通常被划定为公共选修课。这也使大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虽有2007-2010年的本科创新实验项目,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选修过文献检索课,缺少足够的信息能力作为创新支撑。这势必使学生对本科创新课题的掌控捉襟见肘。

1.2“文检课”忽视了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1992年国家教委下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有关精神,文献检索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文献检索、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数据库、计算机检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当增加阅读方法和技巧、文献整理与综述、情报分析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方法等知识。虽然同是信息能力,但是前者偏重于信息的检索,后者偏重于信息的利用,但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信息利用方面的内容从未得到过重视或者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涉及,以至形成了文献检索课重视信息检索能力培训而轻视信息利用能力培养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大学生信息能力不完整,缺乏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后果。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限制,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做到检索能力与利用能力并重,也无法制造信息利用的需求和机会来强化信息利用能力[2]。但是信息利用能力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拥有信息而不能有效利用信息的人,是无法启发创新性思维的,因为创造性思维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但它却是在信息大量积淀基础之上的进发。正如贝弗里奇所说的那样:“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没有信息,不懂得科学有效地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信息,就不可能有“得来全不费功夫”般的创新思维。因此,轻视信息利用能力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是不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的。

基于信息素质教育情境的“文检课”建设研究1.3“文检课”尚无法全面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

信息素质除了具有信息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而文献检索课除了没有完整的培养信息能力外,同时也未能实现信息意识的引导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3]。信息意识的有无或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行为与信息利用效果,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掌握自我摄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在创新教育环境下,学生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准确地发现和掌握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论点、新的发明创造,使自己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课题建立在“选题新,起点高”的前沿阵地上,才能实现“由综合而创造”、“由引进消化而创造”的创新过程,才能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求新、求异、敢于突破的创新活力[4]。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5]。信息道德的有无同样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行为与信息利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道德及科学素养。因此,在从事科学研究伊始,就要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使学生躲避社会上的浮躁、近功急利之风的侵蚀,使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做到不造假、不浮夸;求质不求量;尊重他人科研成果,做到合理使用,不剽窃,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成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科技才能持续发展。

2 文检课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路径与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不是单一的“文检课”能够实现的,尤其是随着“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启动,通过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带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要求信息素质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教育模式也不应仅仅是“请进来”,还需要“走出去”。

2.1“以我为主”模式及其实施办法

继续巩固加强“文检课”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文献检索课的一个目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将科学研究的有关要素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科研训练为经、以教学内容为纬的兼容性教学形态及情境,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从而认真思考,自由探索,有所发现。

2.1.1 以“文检课”为基础“布点”

“文检课”应以科研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即便是讲授理论、概念,也不要平铺直叙,而要结合鲜活的科学研究案例。比如,介绍文献检索的意义,通过列举有说服力的事例,突出文献检索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重视,消除视文献检索为儿戏的认识上的误区,正确认识它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检索方法、检索步骤的教学中,援引某科研课题的检索过程,作解剖麻雀式的深人分析,必能牢牢锁定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轻松掌握所学要领[6]。

由于文检课本身学时偏少,不可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但对于科研论文的引证标注、撰写课题综述等有关的科研环节应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得初步科研活动的尝试,提高科研意识,例如,在介绍文献类型时,要精选典型科技文献,讲清参考文献标准著录格式,强调在论文写作时必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引证文献进行标注。另外,还应将撰写课题综述作为重点训练项目,并在课程考核中将撰写课题综述作为一种考核方式,这样既锻炼文献信息检索和论文写作技能,对论文引证标注方法再次进行实际演练和检验,又能综合考量学生科研基本功训练的状况。

2.1.2 以专题讲座、网上自助教学等“连线”

如果多数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选修“文检课”,则它无法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因课时有限,“文检课”也未能圆满完成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除继续加强以“文检课”为主的的教学方式外,还应积极拓展以专题讲座、网上自助教学等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拓展信息素质教育普及范围。

定期举办电子资源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检索方面的技能,使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座应包括Internet基础知识及网上搜索引擎、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各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各种类型文献的查找和获取技巧等、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等。

此外,还应增加文献管理软件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自己所需文献更好的进行管理。为提高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应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调研、科技项目查新等讲座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其今后进行科研立项提供智力支持。联合图书馆影音欣赏室及读者论坛的教师共同开展信息意识及道德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可以采取播放反映以大学生创新以励志为主题的宣传片,强化学生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使学生能够见人所未见,培养善于从普通的细节中捕捉有用的信息的素质;通过播放以学术不端为题材的警示宣传片及举办知识产权法讲座,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使学生的科研创新保持良性的发展;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或本校的教学名师和科研骨干参与“学习论坛”,介绍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结合所学专业,多途径地获取信息,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最终达到提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线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加其收益程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现代多媒体网上教学模式,灵活生动地组织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知识点有层次地组织成一种由节点和链接构成的网络系统,通过理论推导,设定问题情景、案例分析、交互式的问答以及作业的在线提交和批改,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学习策略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7]。使得由于时间、空间等原因没有参加文献检索课及专题讲座的学生,自助的进行相关内容学习。

2.1.3 开展多种宣传活动,进行“拓面”

对有信息意识的学生,可以通过专题教育、网上自助教学的方式对各项内容进行“连线”指导,但是对于“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则应该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有计划的对其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扫盲行动”,拓宽信息素质教育的覆盖范围。比如可以从班干部或公关能力较突出的学生中公开招募义务的信息素质教育宣传员,为其开辟第二课堂,然后由他们对全班同学进行培训,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意识;每年新生刚入学时,针对新生发放信息素质教育宣传彩页,并在图书馆的新生入学教育同期,有计划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宣传月”,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

2.2“合作渗透”模式及其实施办法

信息素质教育不仅要通过“请进来”,进行“拉”式教育,为了更好服务于为学生的创新活动,信息素质教育还应该“走出去”,进行“推”式教育。

2.2.1 与学科教师合作,实现信息素质教育进课堂

与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是实现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的基础,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科教师的合作与支持,图书馆员针对学生专业领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种种尝试,都只能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的。同样,学科教师如果没有图书馆员的支持,只凭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科研素养,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很有限的。将两者联合起来实施团队教学,既能使学科教学随时获得信息资源的支持,又可将信息素质教育渗入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使学生在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中,提高信息素质[8]。

例如在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留出1~2课时,由图书馆教师前去课上介绍与该课程或学科相关的电子资源的种类及检索方法,也可结合课程作业、课堂讨论、结课论文题目等介绍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整合,为学生寻找或创造需求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需要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重视信息利用,培养信息意识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单纯的信息检索技术教育转变为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2.2.2 走进创新团队,直接对其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指导

以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本科生创新项目为例,2009年共申请国家级项目50项、校院共建60项。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大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一部分,与国家、高校的改革发展步伐合拍,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应胸怀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抓好时机,深入到创新团队中去,直接对其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指导。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各学院都有创新团队组织,并设有办公室、专家顾问组、信息部、项目部、资金预算部、管理部等。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能够很好的实现与创新实验项目的无缝对接,首先要与创新团队办公室下设的各个组织进行沟通,将信息素质教育贯穿课题研究全过程,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分阶段、分步骤的定制各项指导方案。

课题拟定时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大量信息,扑捉研究热点,需要对学生进行期刊、会议、学位论文等类型的科技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的培训,通过查找课题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检索词拟订,怎样根据文献数量调整检索策略,从而提高查准率与查全率;如何对课题的新颖性进行分析;在学科教师对课题研究方法与思路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

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配合学科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核心内容,让其带着问题进行有关课题信息的选择、分析、评价;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启动专题培训计划,例如,特种文献的查找、专利申请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等,使学生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创新团队建立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随时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建立了导师信箱,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了解导师指导课题的进程及要求。帮助学生利用数据库的个性化功能进行了课题跟踪,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课题研究的新动态、新资料。例如,利用中国知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或其它数据库提供的RSS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自己事先保存的检索式,进行自定义命题情报推送,从而对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更新,根据需要定制所关注的学者、机构、科研项目和投稿期刊等个性化服务,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课题结题时,指导学生综合所收集的文献信息,创造性的进行课题小结。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阅读文献的基本方法,养成善于逐篇进行总结并做出摘要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结题报告写作时提供参考,二来也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提供方便,另外还要针对课题结题的格式,写作方法等进行专题性指导。

3 结 语

我国高校开设文检课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为提高广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面对信息素质教育这个新世纪重要课题,文检课应该树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总目标,通过“以我为主”和“合作渗透”两种基本的路径与模式实现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改造,为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提高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贡献率做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宝益.中外在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71-74.

[2]杨玫.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4,(3):164-167.

[3]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935.htm,2010-08-19.

[4]邓小昭.信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情报科学,2000,(1):16-19.

[5]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8081.htm?fr=ala011,2010-08-19.

[6]沙振江.高校文献检索课早期科研训练型教学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6,(8):99-101.

[7]蔡筱青,黄海.高校图书馆对用户进行数字资源利用能力教育的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91-94.

[8]易斌.信息素质教学的发展趋向——与学科(课程)相整合[J].情报资料工作,2008,(3):87-89.

作者:周庆梅 徐跃权 吴桂金

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地深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教师运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以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究,分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微课教学对策。希望能够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轻松的学习心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分析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由于高中学生需要面临着高考,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心理压力,信息技术不被纳入高考的范圍当中,所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轻视。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将应用于各行各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所以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具有差异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兴趣爱好与生活环境、自身素质等众多差异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小时候便接触电脑,通过小学与初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对于网络连接技术与硬件组装技巧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也熟悉常用的软件,并且能够有效运行。有的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小学初中只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鼠标进行操作,通常知道常用的软件,但是却不知如何用,所以便会产生一定的惧怕心理。

再加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基础水平要求相对较高,涉及范围广泛,应用的软件较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基础薄弱的学生存在吃不了现象,基础较好的学生存在吃不饱情况,所以教师不得不重复地讲解基础技巧,严重拖慢了整体的教学进度。

(二) 学生自主探究难以得到落实

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以及组织作用,学生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一名教师要兼顾5~8人,所以教学十分吃力。再加之班级内学生人数较多,所以教师不得不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在前半节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在后半节课堂进行模仿和练习,所以学生难以有自主的时间进行知识探索和创新,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 产生创新能力难以充分体现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所以教师要运用微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树立信息技术学习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加工与表达交流、评价信息的扩散能力,在加工表达与交流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结合获取的信息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工具,采用多元化的风格体现出信息表现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讲解时间较长,学生的练习时间较短,难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再加之每一周教学课堂上通常设有两节课,便是刚刚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仍然需要到下周课堂上继续教学,但是等到一周之后再上课时练习,对于前一次课堂的内容差不多已经忘光,也会失去兴趣。为了有效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教师没有多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加工,所以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大约在15分钟之内,而且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兴趣密切相关,所以学生能够借助微课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有效地提升新技术教学的高效性。

(一) 微课制作方面

微课主要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时间短且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学习较为独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有着难以比拟的重要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是选用录屏软件还是拍摄后进行信息技术制作,都相比较其他学科而更占优势,信息技术教师不需要专业培训,通过自学便可,所以技术教学上没有多大的障碍。

(二) 网络化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是在机房进行,网络化教学能够为微课知识的有效应用提供支持,学生可以随时观看播放微课,也可以暂停重复浏览。通过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能够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视频,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量一般是10~14节,所以同一内容教师需要重复10遍,严重消耗了教师的精力,教师也会失去教学耐心,再加之新课的基础内容,众多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留下衔接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力,所以,要是可以将新课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 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时期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教学形式变得教条化,学生会逐步失去学习信心,学习内容十分固定,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之信息技术教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学生难以有效地理解和沟通,通过微课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明朗,也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较为理论化,所以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课本预习,掌握大致内容,但是既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便可以借助微课视频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动画以及图片,加上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网卡和网线、路由器与交换机等各项设备的功能以及外观,教师也可以录制简单的网络视频。在视频过程中具体地介绍相关设备,通过观看微课,学生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组建的大致情况,有助于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调动学习热情。

(二) 借助微课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重视微课学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是以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为主的实践性学科,但是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也有学生动手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化引导和帮助,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教师的操作情况进行反复和练习,如果哪里存在疑问就反复练习,直到该部分能够全部掌握操作技巧便可。此种方法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这一短板,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Excel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如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数据排序、图表插入与利用公式进行数值计算等等,通过制作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对新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布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微课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微课内容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但是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有的学生操作起来就有难度,所以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后反反复复地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才能够提高应用技能。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学习主动权,了解哪里不会学哪里,同时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需要学习的地方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进行反复思考和探究,增强学习主动性,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也应当由传统的知识灌输逐步转移到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多元发展。

(三)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借助微课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素养。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善于启发,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学习自己所困惑的知识点,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探索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师也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将微课视频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及时地学习和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善于观察学生并且监督学生,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及时的反馈,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利用微课开展学习时,教师还可以在微课当中,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并且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探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思维。

五、 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在现阶段微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教师也要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创新微课教学策略,并且多与学生沟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不懂的地方,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步伟.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42-43.

[2]范文静.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信息化建设,2016(4):210.

[3]马南南,周茜,帅建英.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同课异构中探寻微课的价值[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3):33-34.

[4]刘翠农.探讨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6(17):25-26.

[5]郭峰英.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2016(9):00173.

[6]宋玉强,骆启才.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7(24):149-150.

作者简介:屈丽丽,河北省遵化市,遵化市东梁子河中学。

作者:屈丽丽

上一篇:转正试用期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大学社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