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三课:计算机操作系统(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2)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
(3)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4)会灵活使用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
2、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体会鼠标用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游戏的态度。【教学重点】 鼠标的五种用法及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教学难点】 资源管理器中的不同操作方法。【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用具】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室 【课 型】新授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而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是计算机硬件的第一级扩充。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且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从而实现了人机对话。这节课我们就以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为例来一起学习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
二、新授
(l 启动Windows2000系统(了解)
1、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首先检查各个硬件状态是否正常,即自检。自检完成后,操作系统装载并启动。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不需要我们干预,是计算机自启动过程
2、活动:请学生启动计算机。并注意观察启动过程中主机、显示器、键盘等的变化。(2)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界面(识记)
界面组成:桌面、图标、窗口、菜单等。要求学生知道各个组成元素的名称即可。(3)鼠标的五种基本用法:指向 单击 双击 右击 拖动
通过纸牌和扫雷游戏体会鼠标的用法。注意强调双击不是左右键一起按。
(4)控制面板是对系统进行配置的工具集合。通过它,用户可以增删系统的各种软、硬组件,调整系统的各种配置参数,使计算机更适合自己的使用。如:改变键盘、鼠标的设置等。特别举例当任务栏上不显示输入法图标时可在控制面板中设置。
(5)文件和文件名的命名法则。主文件·扩展名来构成。最多不超过255个字符或127个汉字。不能使用“ / : * ? “ < > |”等九个字符。(6)Windows资源管理
分类:包括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管理。从功能上分为:
处理器管理(初步了解 —— 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
存储器管理(初步了解 —— 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
设备管理(初步了解 ——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
作业管理(初步了解 ——是多任务并行执行的操作系统。观察任务及任务的进程情况)文件管理(重点掌握——结合中考题)
三、小结。
【课后小记】对于操作系统的作用,学生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领会。(第二课时)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计算机里的所有文件都是存放在“我的电脑”里,想查找什么文件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再找盘符,再去找文件夹,再去找需要文件。在窗口里可以方便的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浏览、移动、复制、改名、打开、建立快捷方式等。今天老师要想同学们推荐一个windows管家,就是资源管理器。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进行这些操作很方便。
二、新授
(1)打开资源管理器(教师演示两种,找同学补充)方法1:开始→“程序” →“Windows资源管理器 方法2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方法3右击“开始”按钮——资源管理器
方法4: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 方法5: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 方法6: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2)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构成,观察与普通窗口的不同:
“资源管理器”明显地将窗口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左边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列出电脑中的所有资源,它叫文件夹窗口 ; 右边是左边所选中的文件夹中文件和文件夹,右边叫文件窗口;
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在左边窗口中有些文件夹或磁盘图标前会出现“+”号或“-”号,我现在单击一下图标前面的+号,同学们看一下左侧窗口中发生什么变化+号有什么变化?总结: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前面出现了 +号 :表示该文件夹含有下一层文件夹;(下一层的文件夹称为该文件夹的子文件夹)刚才同学们发现,单击 + 则在左侧窗口中屏开子文件夹,同时“+”变成“-”。我现在单击一下文件夹前的-号按扭,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左侧窗口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号发生什么变化。总结:如果磁盘或文件夹图标前出现了-号:表示子文件夹已显示,单击-,折叠子文件夹,同时“-”又变成“+”。如果文件夹或磁盘前没有符号,那说明这个文件夹没有子文件夹。
我们现在看左侧窗格,它像不像一颗侧躺的大树呢?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为文件夹树。(3)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改名、查找和创建快捷方式 复制: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复制——目标文件夹——粘贴 移动: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剪切——目标文件夹——粘贴 删除: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删除
彻底删除: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删除(按shift)改名: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重命名
创建快捷方式:选中当前文件或文件夹——右击——新建——快捷方式
三、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必要时加以补充说明。
四、课堂作业:在D盘建立如下的文件夹结构
第三框 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认识我国面临严峻资源和环境形势?如何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录象、图片展示说明法
教学过程:
5分钟复习:第二框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
录象:中国水资源
问题:你有何感想?
讲授新课: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生看书回答,师出示并讲解:
我国的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
阅读教材P66-67,掌握:(1)什么是环境问题?(2)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4)我国环境国情?(5)环境问题带给人们的启示?
生答,师讲解分析并指导学生做笔记。
看录象:洪水泛滥:shipin3313.MPG(02.mpg)
土地沙漠化: shipin3316.MPG
固体废弃物: shipin3318.MPG
物种灭绝: shipin3322.MPG
图片展示:我国的环境问题
想一想: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答,师出示结构图:
小结:
人口国情――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资源国情 (1)保护资源和环境(国策)
环境国情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课 第一节 第三框 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课堂练习:
(一)辨别题:
1、中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前列。
2、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遏制,部分地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二)、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 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大自然、、
C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帮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污染兰州
D 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导致了严重环境问题,这是不可解决的
2、“十五”期间,国务院要求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尤其省会城市,污水处理率应不得低于70%。这一材料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
A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B 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C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D 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福州
3、漫画《地球的渐变》形象地反映了 ( )
A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B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C全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D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4、20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正式实施,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这一举措反映了
A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B 必须处理好环保与经济的关系。
C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
D 我国正在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未来五年,我国总人口将控制在13.3亿以内;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国家将实施长江和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规划》……。这说明我国正加紧实施( )
A 西部大开发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三)不定项选择题:
1、近10多年以来,在有识之士的指导下,茂名市广大农民逐步把绿化荒山与种果树致富结合起来,现在茂名市已成为全国水果生产大市之一。茂名市积极发展水果生产表明
A 全市农民已摆脱贫穷,共同富裕 B 全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彻底解决
C 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D 是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
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是 ( )
A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亿吨以上,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对地下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B非洲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技术、医疗水平比较落后,且经常发生灾荒,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C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
D随着我国土地沙化面积的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大风扬沙天气日益增多 2002年杭州
4、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每年为6000万吨,比前增加了1倍。在380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这表明 ( )
A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B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C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2002年桂林
5、从2002年3月19日到21日,北京等地再次遭到沙尘暴袭击,其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造成危害之广,为近几年所罕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表明 ( )
A 人们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
B 我国环境治理的能力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
C 我国依法治理环境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D 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6、根据上题材料,我们应该 ( )
A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B 加大防沙治沙的力度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D 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2年佛山
7、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农村放羊娃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这段对话反映了
A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人口生产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
B 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精神
C 提高人口素质的严峻性
D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8、“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这是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形象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是( )
A 总量大,种类多 B 总量少,种类多
C 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大 D 人均占有少,开发难度也小
9、“杀鸡取卵”的做法无疑是愚蠢可笑的。可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杀鸡取卵”的做法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到经常使用,这种做法
A 说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只考虑眼前利益
B 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是对环境的极大破坏
C 是为了发展经济,无可厚非
D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对下列“人口与森林变化示意图”认识正确的有
人――从――众
利 利 利
用 用 用
森――林――木
A 我国人口逐渐增多,而森林资源逐渐减少
B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又无节制地开发森林资源,使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日益沉重
C 当前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 从总体上看,人们在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11、下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A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B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
C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 D 环境问题是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
12、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中北京曾连续十次成为袭击的目标,南方一些城市也多次受到沙尘暴的影响,使生产和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种“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说明
A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自己的家园
B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就会遭到惩罚
C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D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13、2002年3月18一20 日,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华北北部和西部自西向东先后出现了扬沙或沙尘暴天气。这是入春以来出现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为近十年之最的沙尘天气。连南方的上海等市都受到影响。沙尘暴给我们的警示有
A 我们应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 人类必须合理地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
C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界允许的范围内谋求发展
D 人类一味地破坏自然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14、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沙尘席卷我国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4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达1.3亿。目前,我国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以土地沙化问题为最。土地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土地面积“消失”一个中等县。土地沙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据专家测算,全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导致我国土地沙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人为活动。有专家把这种破坏称之为“五滥”,即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为了有效控制土地沙化,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防沙治沙法》。以上材料告诉我们( )
A 环境的破坏威胁生态平衡
B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 自觉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D 我国的环保工作逐渐走上法制的轨道
15、“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这里的路子。”这表明我们必须
A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C 认识到我们对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D 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16、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144个国家的排序:土地面积110位以后;耕地面积126位以后;草地面积76位以后;森林面积107位以后;淡水资源55位以后。这个排序说明 ( )
A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B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C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偏少 D 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明显
17、把加强人口与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十五”计划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其原因是:
A 在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不太合理,不够科学,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损失
B 人口众多、过快增长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C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被破坏的速度
D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8、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要
A 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B 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C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
D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据统计,我国除了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水平之外,绝大部分矿产资源都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目前铜矿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一半,铁矿则长期依赖进口。这表明
A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
C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D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难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
d t n l i a u e
2.闪现声调符号,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大家拼读音节。
(1)出示dī、dí、dǐ、dì
(2)拼读ná、tí、dú
二、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带学生到拼音乐园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2.学儿歌:
帮你学d t n l 分清n和l
d d d ,座钟笔筒摆成“的”。哪吒出关n n n ,
t t t ,时装表演当模“特”。小孩赶猪l l l 。
n n n ,杀出关门是“哪”吒。唱着歌,想着图。
l l l ,一根小棒竖直“了”。n 和l ,我会啦!
3.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
四、拓展作业
1.和父母一起做游戏,看看谁读得准确。
2.自己挑拣写得稍差的字母练写。(自选)
板书:
d t n l
d-e→de d-弧d d-i→di d-u→du
t-u→tu t-弧t t-i→ti t-e→te
n-u→nu n-弧n n-e→ne n-i→ni
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掌握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情况及华夏族的形成,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知道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了解尧舜禹的传说和禅让制。
3.结合考古发现与远古人类的传说或神话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故事中的历史信息。
重点难点精归纳
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民族做出的重要贡献(1)炎帝
①与黄帝结成联盟,联合打败蚩尤。
②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④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
①经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在部落联盟的首领地位得以确立,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②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③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④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2.全面了解禅让制
(1)含义:通过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进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2)实行时间:原始社会末期。(3)著名首领:尧、舜、禹。
(4)推举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并且得到公众认同。
考点:
考点一
炎黄联盟
例
1(2015.广东)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炎黄传说。炎黄二帝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标志,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联系题目信息“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知,龙的精神就是炎黄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故选B项。
【答案】B
考点二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例2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C.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解析】炎黄部落打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黄二帝还有很多创造性的贡献,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也是海内外华人热情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考点三
尧舜禹的禅让
例
3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那么,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A.世袭制
B.武力夺权 C.禅让制
D.自我推荐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舜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禅让制。
【答案】C
图文识读
华夏始祖——炎帝
图注:(1)炎帝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著名部落首领,与黄帝并称炎黄二帝。
(2)相传他的主要贡献是教民耕种,为古代原始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人们通商交换,成为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制作陶器、乐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等,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华夏始祖——黄帝
图注:轩辕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轩辕路,始建于汉代,明清修葺。清朝康熙年间,新郑县令许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
尧的传说
图注:这是坐落于山西临汾城南,始建于唐朝的尧庙中的五凤楼。
图注:上图为大禹治水像,选自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
材料研读(教材第13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提示:华夏民族是由多民族交融而形成的。
问题思考(教材第14页)
时间:9.19 第一节学生回眸传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
2了解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和讲究家庭秩序。
3了解中华文化和家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教学难点:
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教学用具:
多媒体 预设内容 重视家庭教育和讲究家庭秩序。2 姓名文化和家文化。学习目标 你是否感受到父母对你的殷切期望,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那些教育方式你能接受那些不能接受?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家法?你认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3 父母给你取名字的寓意,给大家讲讲家族中令你感到骄傲的人。4 填写p29表格 回顾与反思
英语8册第三课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年3 月 课题 Lesson 3 总( 2 )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教师 林丽丽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听、说、读、写单词tall, short, old, young 并掌握其比较级。 2、能理解、掌握、熟练运用句型I’m…than you. You’re…than me. 能力目标 1、能理解、掌握、熟练运用句型I’m…than you. You’re…than me. 2、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表演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的意识。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Try to use 部分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是能较流畅地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知识进行比较。 教法学法 比较法 小组活动法 课程资源开发 (1)教学挂图。 (2)句型卡片:I’m taller than you.You’re older than me. (3)录音机及课文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 1、Sing an English song. 2、Free talk. 3、引导学生用前两课学过的句型互相交谈。 二、新课教学 a.Try to use 1、T(叫一学生到台前来):Hi,boys and girls.Look at us.Who’s tall? S:You are tall. T:Who is short? S:…is short. T(面对那个学生用手势演示):So I’m taller than you.You’re shorter than me.出示句型卡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taller,shorter。并引导该学生说出:I’m shorter than you.You’re taller than me. 2、同桌间练习句型。 3、同法教older和younger。 4、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句型练习。 5、完成书上Try to use中的练习,同桌间交流。 6、做活动用书上第4题Fill in the forms,then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 and your friend. b.Learn to say 1、T(问学生一些问题):Are you the shortest in your family? Is your father the oldest in your family?...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T:I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Now let’s go and meet billy’s family.(出示教学挂图并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Who is taller,Billy or Mom?Who is oldest/tallest in Billy’s family? 2、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巩固和延伸 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创设相应情境进行对话表演,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的头饰或面具让学生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Lesson 3 (1) tall-taller, short-shorter, old-older, young-younger I’m…than you. You’re…than me. 教学反思 歌曲营造学习氛围,free talk复习前两节课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比较年龄、身高学习新单词taller, shorter, older, younger及句型I’m ... than you. You’re...than me.通过学生间比较来巩固句型,学生热情高,并且通过学生间的对话拓展了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 2011年 3 月 课题 Lesson 3 总( 2 )课时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 林丽丽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朗读韵律诗及音标。 2.听懂、会读并理解Read and think中的内容。 能力目标 独立阅读Read and write部分短文,理解其意思,并能仿写一篇小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朗读韵律诗并正确认读其中所含音素 教学难点 Read and think的阅读理解,并能正确回答课文后的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课程资源开发 (1)音标卡。 (2)录音机及课文磁带。 (3)熊和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 1.Sing an English song。 2.Free talk。 3.学生接龙背诵Learn to say对话,然后上台表演对话。 二、新课教学 a。Listen and find the rhyme 1.播放小诗录音,学生跟读。 2.让学生找出诗中所含共同音素。 3.出示音标卡,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注意发音部位及唇形的变化。 4.出示含有/)/,/Λ/,的.音标词,学生说出更多含有这些音素的单词。 b。Read and think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熟悉对话背景,讲述故事内容(可以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讲述)。 2.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文章意思并尝试回答思考题。 3.学生跟录音朗读,注意模仿各个角色的语气。 4.戴上头饰表演短文内容。 c.Read and write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2. 模仿短文形式写一写自己或自己的一个伙伴。 【作业建议】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按照Read and write短文的形式写一篇小短文。 3.完成活动用书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Lesson 3 教学反思 Listen and find the rhyme部分学生听读感知语音。 Read and think请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对话,讨论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Read and write请学生写一写,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第三课
教学内容:表情训练、口部操学习。教学重难点:口部操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口部操训练正确发音。教学流程:
一、表演训练(表情趣味表演训练)
1、《做鬼脸》
左手绕绕,右手绕绕,小眼睛咕噜噜转,垂眼睛,吊眼睛,瞪眼睛,做个鬼脸吓唬你。
要求:眼球灵活转动,脸部表情丰富,适当的肢体语言,启发动作的多样性,增强孩子们的独立表现力和创造力。
2、无实物表演练习。搬椅子、找东西、贴东西、剪纸。要求:显示逐个表演,然后试着把五个内容串联成情景表演。体会思考、专注的表情。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习无实物表演,通过表情训练,能在表演时正确使用表情,让表演更富色彩和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教师师通过姿势要领讲解示范后,学生无法领会正确的姿态要领。
伟联教育
课堂问题解决:教师进行示范,耐心指导纠正,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随意做出自己想象的形态姿势。
二、台风展示。(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
。我来自
。我的爱好是
。希望大家喜欢我。谢谢大家!
教学目的:能够落落大方介绍自己,培养学生胆量和表现欲。教学重难点:自我介绍不连贯
课堂问题解决:教师带读,让那个学生进行多次训练,熟能生巧。
三、口部操,气息、发声训练
教学步骤:
1、通过教师示范带领学生进行口部操训练。
唇部运动——舌部运动——下颚及脸颊运动
教学目的:通过好玩有趣的唇部、舌部、下颚及脸颊运动,增加口部肌肉力量,增加唇齿发音的灵活度,使发音更清晰,也能更好的控制表情。
2、通过教师示范带领学生进行气息、发声训练。*闻花香(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小狗喘气(快速呼吸换气)
伟联教育
*尾子拖音,老 师 您 好——
中 国 伟 大——
*一口气托住,发音ba ba ba ba ba。。。先慢后快,保持发音一致、清晰。
一、教学目标:
1、从语言入手,感受、把握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掌握切分节奏的读法。
2、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 《土风舞》和《红叶》,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的不同情绪与美感。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的第三乐章,熟悉音乐主题。
4、跟随老师的歌声或琴声,用击拍的方式识读《我和你》的乐谱。
二、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2、学会二声部合唱《红叶》。
3、比较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4、识读《我和你》乐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新的节奏型“X X X”。
2、能用歌声表达不同情绪的歌曲。
3、熟记《秋》的音乐主题。
4、熟读《我和你》的乐谱。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课前准备: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树叶、果实、图片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叶》。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复习《秋天》引出学习《红叶》这首歌。
(三)新课教学。
1、听伴奏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3、朗读歌词,感受:“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体会美的意境。
4、跟琴轻轻哼唱歌曲。
5、说说自己演唱此曲后的感受。
6、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充分表现秋天美的意境。
7、分男女组进行演唱感受不同音色之美。
8、第二声部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唱与不唱,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9、试一试演唱歌谱,充分感受歌曲旋律之美。
(四)拓展。
用优美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1、分组根据歌曲的情绪、内容创编动作。
2、汇报表演。
3、师生评价。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土风舞》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叶》。
要求: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导入新课。
1、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土风舞》。
(四)学唱新歌。
1、听一听。
初步聆听《土风舞》。(感受歌曲的情绪)
(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2)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从歌词、旋律入手)
(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4)复听《土风舞》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2、唱一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
(2)播放课件感受歌词的咬字、吐字。
(3)跟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4)师生互换接唱。(接唱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
3、玩一玩。
音乐游戏:《找一找》
(1)宣布游戏规则。
师小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曲中找:找找学过的音乐记号。
(3)照着唱:按谱中的音乐记号用热情、轻快、饱满的声音歌唱,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敲一敲: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5、试一试:试着唱曲谱。
6、播放学谱课件,自己纠正自己唱得不够的地方。
7、比一比:和歌曲《红叶》比较不同之处。(出示表格)
(五)编一编、评一评。
1、简单了解捷克概况。(播放幻灯片)
2、简单了解什么是土风舞?(出示概念)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 Dance 翻译而来的,源自非洲,是一种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旋律欢乐,节奏较欢快。跳的时候,所有的人围成一圆圈,没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现了人们庆祝劳动收获的愉快心情;流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舞蹈。如:夏威夷草裙舞,法国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播放、影片、课件、图片)。
4、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5、实践: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
(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
(2)分组表演。
(3)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三、小结。
四、下课。学生随音乐律动快乐出教室。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秋〉第三乐章。
2、识读乐谱《我和你》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初听乐曲,回答以下问题:
(1)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是什么?(2)听完后,你能哼唱一段旋律吗?
(三)欣赏《秋》第三乐章
1、听听、唱唱
哼唱主题旋律,注意把握好节奏与音乐情绪。唱的要有弹性,饱满有力,表现出猎人威风凛凛的形象。
2、听听、动动
当听到《秋》主题旋律出现时,学生即兴创编动作模仿猎人狩猎的形象。
3、听听、画画
全曲欣赏,每当主题出现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个标记或贴张卡片。完成课后练习,思考乐曲的主题旋律一共出现多少次。
三、小结。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跟随老师的歌声或琴声,用击拍的方式识读《我和你》的乐谱。
二、教学内容:识读《我和你》乐谱。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我和你》的乐谱。
四、教学过程:
1、基本音级
音名:C D E F G A B 简谱:1 2 3 4 5 6 7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2、高音:
3、中音
4、低音
5、打节拍:手指一上一下画一个“V”就是一拍。
6、音的长短:1---全音符 四拍 1-二分音符 二拍 1 四分音符 一拍 1 八分音符 二分之一拍 1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五、小结。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
2、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3、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教学重难点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和原则
2、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和原则以及了解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教学过程
环节一:可持续发展
1、教师介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
(可以分组讨论,各组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上台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补充,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环节二: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1、课前请学生以专题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环保规定以及其他环保措施,可以分小组开展活动,如分为美洲组、非洲组、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
2、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请各小组上台汇报各组的查询结果。
3、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4、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5、小结。
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
环节三:“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经济组,一组为环保组。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关于小林一家的阅读资料。
3、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论点准备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就“要经济还是要环保”的问题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进一步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清晰的环保意识。环节四:我思故我改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全民环保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
2、在反思的基础上填写教科书中的自我反思表格,看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3、学生把自己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老师(可以不记名)。
4、教师粗略统计学生做的情况,尤其要看没有做到的学生比较多的项目。
5、学生就同学们没有做到的项目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改正改进的行为。
6、学生根据本班、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自己的环保规范。环节五:我能做什么
1、课前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开展环境调查。4个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地点,第一组为校园环境组、第二组为社区环境组、第三组为家庭环境、第四组为社会环境组。
2、请各小组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并开展调查:校园环境组就本校校园环境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就创建绿色校园提出建议;第二组就社区环境(或农村村落环境)展开调查,并就建设绿色社区向社区居民(或村民)及同学提出建议;第三组就家庭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向母亲及其他家人提出建议;第四组就校园周围的绿化、河流污染、本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气候空气变化等展开环境调查,就建设环保社会向全体市民提出建议。
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小组。环节六:我的倡议
1、结合“我能做什么”的调查结果,请学生讨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环境倡议书。
2、请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份环境保护倡议书。
3、将倡议书贴到班级公告栏。
4、小结。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中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新型玻璃的神奇。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看看没有,摸摸倒有,似冰不化,似水不流。
说说日常见到的玻璃有哪些种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玻璃家族,认识一些新成员吧!
二、出示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读准生词,勾画出玻璃家族中新成员的名字。
2、试着从对话片段中概括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
3、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话片段,在小组内与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说话语气。
三、自学、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四、展示
1、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成员?
2、新成员还真不少,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新成员?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文中的角色之一,试一下,看谁读的!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补充资料
2、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新成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同学们,你们设计的玻璃一定会问世,你们都是未来的科技新星!
六、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三课:计算机操作系统】推荐阅读:
第三课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01-20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教案09-15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01-21
初中精选八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优秀02-13
初中八年级初二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下载10-23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07-16
初中信息技术自主课堂10-1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点评12-19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