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国家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和课改的不断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得的成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1: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分析

摘要: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出现的经费保障缺失、资源环境差、认识水平低、管理“缺位”等现实状况,从建立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构建新型培训体系、构建质保机制、营造学校文化等方面对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以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师资队伍。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面临着一些亟须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1、继续教育经费缺保障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但因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政府对农村教育关注不够,导致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小学经费异常紧张,正常的办公经费都无法保障,就更谈不上帮参训教师报销必要的继续教育费用了。而且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出身于经济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收入原本偏低,再加之过高的几乎由参训教师全部“自理”的继续教育费用,导致农村教师入不敷出,负担加重,不少教师最终只能被迫放弃继续教育机会,“望学兴叹”。可见,继续教育经费无疑成了广大农村教师一笔巨大的经济开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继续教育资源环境差

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为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常常是肩挑教学、家务、农活三副重担,都在超负荷工作着,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等去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况且,目前的继续教育大部分又多为非脱产形式,而很多小学师资紧缺,教师都是包班上课,外出学习势必影响教学,所以继续教育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及其隐含的矛盾冲突就必然成为他们不得不要首先考虑和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农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比较分散,受地域、经费等硬件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严重贫乏,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寥寥无几,上网学习更是天方夜谭,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继续教育。

3、继续教育认识水平低

受农村信息闭塞等地域环境的影响,一些基层学校和教师不仅继续教育观念落后,不认同继续教育是教师接受终身教育的必要,是时代和国家对教师的新要求,反而错误地认为参加继续教育会影响教学,而且认识肤浅,他们即使勉强参加继续教育,往往也多是为了获取一纸证书以便履职晋级。因此,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态度不端,“为学分而学,为过关而战”,不重视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效果,敷衍了事。

4、继续教育管理“缺位”

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需要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有机协调来保证。但由于教师继续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领导认识还不到位,以致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混乱,监管不力,运作困难。

其一,教师在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其它部门多头管理且相关部门统筹缺失的情况下而不得不参与来自方方面面的种种继续教育培训,重复培训,资源浪费,负担加重。

其二,有些相关教育机构把教师继续教育当任务完成而管理松懈、自流放任,个别部门甚至唯利是图,把它作为部门创收的财源和手段而交钱发证,导致很多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无非是交“钱”换“证”,从而丧失学习动机,进而影响继续教育成效。

其三,现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运作困难,尤其是县、乡两级人员能力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难以满足教师继续教育需求,以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即使校本培训往往也因引领不力或学校继续教育环境的缺乏而难见成效。

其四,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配套考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考评仍是传统学院式的纸笔考试评价,考试管理松散。且多为开卷考试,只要按时参“考”会“抄”即能顺利过关领证,以至于来不来培训,看不看教材,听不听辅导无所谓。不仅如此,救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没有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常规管理和考核,缺少延续性跟踪服务,导致继续教育基本沦落成为一种终结性教育,“证”到手之际也正是继续教育学习结束之时,以至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后劲不足,继续教育的可持续性差。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建议

1、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稳固性。

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专项列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所以,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各地应将必要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按属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单独列支且专款专用,中央及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大对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步伐。

2、构建新型培训体系,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应将以学历补偿提高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转向以业务提升为主的继续教育,建议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由中央财政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专款以支持。

立足农村及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积极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使农村教师在自家门口便可以参加学习,如集中联片培训、校本培训等。可以将教师按地理区域以乡镇中心校为圆心划片开展联片集中继续教育,实施名师“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教师传、帮、带。强化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切实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工学矛盾,减轻教师负担,确保实效。大力推进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利用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变革。

各级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培训教师的“培训”素质和能力,并要积极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多样化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和选择。要坚持学用一致、学历和学力并重的原则,除学历补偿提升教育外,还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等非学历的学力、技能教育。

3、构建质保机制,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其一,管理体制。教师继续教育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需要通过完善的组织制度来实现。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责任制,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杜绝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和乱办班、乱收费。培训机构是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的主体和继续教育培训的直接实施者,其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的质量,所以,应完善和加强县一乡一校三级培训网络的标准化建设,尤其应大力提高县、乡两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运作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与统筹,强化其师资建设。

其二,激励机制。要加强有效的评估激励制度建设,可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教师职务评聘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和持续。

其三,考评机制。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监管,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资质认定和质量评估制度,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质量考评指标体系,以多元并举的考评形式来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教育考评可以把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侧重过程考评,并且过程考评还应着重看教师在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行为表现以及努力和进步程度等。

4、营造学校文化,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性。

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学校文化,教师对继续教育缺少主体意识,往往是在学历补偿、提升后,不再主动进修学习。因此,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增强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确保教师继续教育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经费等,营造浓郁的学校继续教育氛围,并积极引领教师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明确继续教育目的,端正继续教育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重形式为重实效。

作者:王福显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国家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和课改的不断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得的成效。但面对国家投巨资所设计施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预期与现状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更有人士发出“继续教育还要继续吗?”的声音。本文拟就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提出思考。

问题:不容乐观,值得反思

在充分肯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时,冷静、认真分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让人不安和忧虑,预期与实际相差还有很大的距离,教师也颇有意见。概括分析,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管理不规范。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每年投数以亿计的资金,但在实际运行落实管理中却存在明显漏洞。一些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满足于转发、制定文件,开会传达安排,对真正是否落实不够重视,对是否有效不够关心。一些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应付检查。由于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些领导和人员缺乏必备的专业素养,导致在指导、安排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往往开学好几个月了,培训的任务、项目、内容迟迟不能按时下达,影响基层开展工作。各级继续教育工作管理随意性强但科学性不足,往往以检查的简单形式进行评估,难以发挥管理的效能。

2.培训内容设置空泛,针对性不强。在第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中,从国家到省市所确定的内容基本上是纯理论性的,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大都是一些高深的教育理论,对基层中小学教师来说听后觉得云雾难辨,高深莫测,很难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这些普遍受到基层中小学教师的反感和不满。第二轮继续教育的内容又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做法,纯理论的东西确实少了,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紧紧围绕上课等技能来设置培训,培训内容又过分“窄化”,上几节作秀课,专家点评了事。表面上看,满足了教师的当前急需,但却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少,侧重于短期实践技术的问题。这样做,起初教师还较欢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教师又觉得对自己的帮助作用不大。

3.培训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由于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设置上存在忽而过宽,又忽而过窄,难以真正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及专业成长之需。在培训形式上单一化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不少培训者来自大专院校,为适应培训,他们大都采取讲座、报告的培训形式,虽然由以前的口头讲授变为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但依然是以讲为主,很少真正做到培训者与教师的互动。一些培训者为了省事,常常是准备一次讲座、报告,应付长时间多种培训对象,尽管每次题目有变,但内容方法还是老一套。教师比较喜欢的对话式、沙龙式、交流互动式、现场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往往很少被采用。由于形式的简单化,其效果缺乏实效性。

4.学历培训失真,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参加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学历培训,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实际状况是,现在不少学历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人为降低教学要求,放松考试要求,为教师学历考试大开绿灯,帮助教师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这样做,学历教育的内容要求大打折扣,出现教师虽然拿到文凭,但并未达到学历层次的真实要求和水平,使学历培训的质量无法保证。

5.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时间难保证。现在农村基层中小学编制比较紧张,教师往往负担较重,有的既要当班主任,又要带几个班的课,工作量较大,上级要求特别是教师要评职称,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相应学分。前些年,上级培训大都安排在周末、假期,教师有意见。近几年来,又调整为周内培训,要参加培训,就得停几个班的课,学校又不乐意了,有的干脆不允许教师周内参加培训,让教师左右为难,工作与培训的矛盾无法解决,继续教育时间无保证,效果从何谈起?

6.重视骨干名师培训,培训对象范围受限。现在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注重骨干、能手和名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让骨干、名师多接受培训,提高他们的素养能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其用意无可非议。但由于过于重视骨干、能手、名师的培训,而人为地放松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培训的时间、机会过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几年无机会参加培训,这样做影响了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与积极性,人为地减少他们培训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削弱了继续教育原本的普惠功能。

7.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很难满足需求。虽然国家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也常常出现每到年底省市级培训经费花不完的现象,但基层学校却出现培训经费紧缺的问题。学校领导教师欲参加的一些培训、学习,由于经费原因只好取消。现在国家对培训的投入大都被省市级机构管控,由他们支配使用,但给基层中小学下拨的经费却少得可怜。上级文件所规定的中小学培训经费占学校经费的政策性比例难以真正落实到位,严重制约了基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策:科学管理,务求实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少弊端,那么,继续教育还要“继续”吗?回答是肯定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和加强的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更新观念,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任务及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强教必须强师”的思想,真正把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提高对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并把教师继续教育列入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府考核的重要项目。

2.创新培训模式,努力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应在全面认真调研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继续教育在内容设定、教育模式上存在的弊端,依据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重新科学研究确定教育内容,改革培训模式。遵循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原则,探索构建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当前,应推广采用区域联动型、校本培训型、行为引领型、个体研修型、网络学习型、骨干辐射型及课题课例型等新型培训模式,增强增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培训者首先要提高素养。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队伍建设的规划,设定一定的标准,调整现有培训队伍的人员组成及结构,真正把那些专家、學者、骨干、名师等吸收进培训队伍。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培训者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培训能力。要坚决改变以关系、以名气聘用培训教师的做法,优化队伍结构,做到既有专家学者,又有一线能力强的教师,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

4.加大投入,确保培训经费足额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贯彻国家出台的法规文件,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规定。建议国家继续增加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落实配套经费。在留足省市级培训经费的同时,要将培训经费按一定的比例下拨到县级培训机构或学校,解决目前县级及中小学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中小学也应按规定拨出专项培训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5.统筹规划,体现教师培训的普惠性。各级教育行政和培训机构要统筹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突出和强化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培训的同时,更应关注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队伍的培训,多组织开展一些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和创造接受参与培训的机会,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防止出现重视少数,忽视多数的现象,真正落实和体现继续教育的普惠性。

6.强化考核,实施多元化的评价。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考核评价主要实行以考试、作业、考察、体会等为主的形式,虽然表面上看形式较多,但实际考核是人人通过,考核评价流于形式。要改变这种现状,培训机构应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特点,建构一种多元化、体现培训实效性的评价体系,使之既符合科学性、体现导向性,又能及时帮助教师自我反馈,促进发展。

除此之外,科学有效地解决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等也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 薛小琴

作者:杨永厚 杨莺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新构想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的分析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阐明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构想。

[关键词]继续教育 农村中小学教师 建构主义 新构想

[作者简介]刘畅(1962- ),男,广西贵港人,贵港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广西 贵港 537100)

[

前些年,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培训班、讲座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然而,继续教育的成效如何呢?虽然许多教师参加了培训,听了讲座,但是教师的知识没有增加多少,观念没有改变多少,能力也没有提高多少。不少教师一听到继续教育就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由原来的新鲜、渴求变得厌倦、反感。造成教师态度转变的症结在于某些培训机构和领导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真正的了解和对继续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太过主观,总是充当恩赐者的角色,很少考虑广大教师的需求,没有把继续教育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这些年来,研究继续教育的文章层出不穷,各种真知灼见不断见诸报端,但很多都给人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感觉。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实现国家继续教育的战略目标,应从受训者出发,注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构。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状况

1.学历层次偏低。据统计,农村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比城市低28.9%,农村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比城市低38%,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转公”教师多。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真正原因在于:教师超编,部分不合格教师占据着教师岗位,导致优秀教师进不去,而这些不合格教师主要为“民转公”教师。“民转公”教师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成了新时期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事实上,由于这部分人文化基础知识太差,身份变了,素质并没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实际要求有很大差距。他们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教育信息化程度低、科学技术素养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弱,他们的素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①

3.敬业精神差,师德师风滑坡。应当承认农村中甘守清贫、乐于奉献的教师还是有的。但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是要养家糊口的,甘受一辈子清贫是很难的。实际上,有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持有“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而且,这种现象无论在正式教师还是代课教师中均存在。

4.教师知识素质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教育思想陈旧,知识面狭窄,知识更新周期长;讲课教条化,上课不善于举例和联想;语言缺乏幽默感,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实验和演示能力差,操作不标准,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还未接受过系统的学历教育。

5.优秀师资短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以及大中城市,许多教师宁愿到城区的民办学校,也不愿呆在乡村,城乡之间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这样一来,乡村中小学校优质师资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各级政府,特别是负责培训的机构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应否认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形式轻内容。一些讲座、培训班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专家、学者走马灯似地赶场子,然而,他们所讲的内容大多空洞,理论脱离实际,甚至是王婆卖瓜式的大谈自己的辉煌经历,简直成了个人形象推介会,教师们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

2.培训没有针对性。许多教师是靠行政命令来参加培训的,来时一条龙,走时一窝蜂。不管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各门学科的教师都齐聚一堂。教师缺什么,需要什么知识,培训者不知道;培训者要讲什么,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教师不知道,继续教育简直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3.重理论轻技能,重物质轻精神。培训者往往把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动不动就是某某家、某某大师,而对自己的探索却闭口不谈,讳莫如深。更有甚者极力鼓吹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教育条件如何了得,而我国传统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国分忧的精神则难以寻觅。

4.重学历轻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凭热烧遍了城市和乡村。教师们为了一纸文凭殚精竭虑,许多电大、函大、夜大、党校、自学考试、全员培训等五花八门的发文凭机构纷纷出笼,然而,教师们在这样的教学机构究竟能够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实在令人怀疑,至于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就更不用说了。

5.培训者素质较低。不少培训者缺乏严格的培训,他们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要么是故作高深,意在炫耀;要么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胡侃一通。至于符合实际的、真正能够让人听得明白的、便于借鉴学习的讲座或培训实在不多。

上述问题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们时刻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健康顺利进行,影响着广大受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究竟路在何方?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构想

继续教育实际上就是终身教育,也可以说是职后自我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建立在教师们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培训者要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一条“利用—引导—帮扶—促进”的培训思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那些强迫式、单纯命令式、脱离实际的培训形式是难以奏效的。

1.建立模块。每一个模块提供一个可任意选择的菜单,这些模块分别有小学版的和中学版的。小学版模块包括语文、数学、德育、活动、自然、音乐、美术等,中学版模块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体育等。

2.建立和完善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实践证明,远程继续教育网络是最经济、最便捷,也是最受农村广大教师欢迎的继续教育方式。在继续办好中央继续教育远程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区建立自己的远程教育站,聘请那些素质高、能力强、又了解农村实际的专家和学者担任主讲,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互动式讲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切合实际。

3.加强分类分层次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不一,层次分明。培训中如果不注意针对性,将会严重影响到受训者的积极性,所以不妨将受训教师分为若干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4.认真开展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光靠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立足于校本培训。每个学校都应注意培养本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胆地让他们做继续教育的领军人物,鼓励他们编写校本教材,做讲授型教师。

5.以研究为手段,以课题为取向,积极开展城乡联合教学研究。没有教学研究的教师是没有教学后劲的教师,没有教学研究的学校也是没有教学后劲的学校。教学研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可以校校合作,城乡合作,共同搞一两个课题,以此带动薄弱学校科研的开展,培养科研力量,但最终目标是使学校逐步形成独立的研究能力。

6.大力开展点对点、校对校的帮扶支教活动,建立城市向乡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这几年,在中西部地区已经进行了一些城乡支教活动,但规模还不够大,形式也太单一,应该大力开展点对点、校对校的帮扶支教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和鼓励城区的教师到乡村去工作。另外,在人才、资金和技术上要给予大力支持,真正做到在教育方面城市反哺农村。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可以说,师资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最大的瓶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的素质是目前继续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只有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注释]

①于伟,张力跃,李伯玲.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J].教育研究,2007(3):32-33.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谈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革新,2007(2).

[2]周逸梅.教育系统人均年收入超2万 30万教师学历不够[EB/OL]. http://edu.

qq. com/a/20070911/000016.htm,2007-09-11.

作者:刘 畅

上一篇:企业年终工作总结模板下一篇:采矿技术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