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通用8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中小学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这是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从2010年开始我参加了历时近5年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吸取精华;能积极参加网络研讨活动,和各位学员相互交流,共同砌磋,真心探讨。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更新教育观念,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提炼总结。通过继续教育使我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教师的品质可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二、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这样会将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三、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在现实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与缺乏尊重的“严”是相对立的。因此,有时“严”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尊重这种教育手段,却能收到比
较好的效果。我班有几位学生,书写格式总令我头痛,有时我真想当众训斥他们一顿,但我转而一想,万事都有原因,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像这种“病”是可以医治的。如果一骂了事,也许可以立竿见影,却容易造成师生感情上的隔阂,这种心理上的病却永难根治。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心,手把手地教他们格式,诚恳地希望他们把字写端正,并及时给予鼓励。后来,他们果然没有发生再让我“恼火”的事了。首先,老师要关爱和尊重所有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建立自信,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一视同仁者;其次课堂内外表现出对问题处理使用一个标准,即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让学生感到老师没有私心;最后,当学生有成绩或有缺点时,能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鼓励与批评。当老师做到了这三点,学生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所以我做教师的在发号施令或做出指示或准备介入之前,如果能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询问一下他们的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耐心听取一下他们的想法,处理起问题来可能就好办多了,而且能够适时介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四、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每个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们执教的时要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常委陶大镛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五、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交流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过去,我们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
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湖南省新化县是一个山区大县, 人口133万人;也是一个教育大县,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80所, 中小学生20.8万人, 在职中小学教师10060人;还是一个贫困大县, 基础差, 底子薄, 人多耕地少, 经济发展落后。这样的背景, 构成了新化教育的基本格调:穷县办大教育。1980年,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就诞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成长在这个并不富裕的环境中。她作为全县唯一的教师培训基地, 肩负着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和教师培训任务。学校有校园面积10656m2, 建筑面积11700 m2,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43名在职在岗人员中, 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讲师18人, 讲师11人。学校先后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 3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6人被评为省师训、干训工作先进个人, 6人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师;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近几年来, 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总体部署, 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立足于“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功能, 树立了“创新构筑特色, 细节成就完美”的理念, 组织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学科整合、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为主题的教研员培训课活动;启动了校长引领工程, 进一步深化了校长培训工作;探索出信息时代远程培训和教研工作新方式, 初步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新模式, 使全县教师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到教育行为, 都取得了质的突破, 走出了一条“研培一体”“协同培训”“参与式培训”等特色鲜明的教研、培训之路, 打造了全县优秀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学校一直保持着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近五年来每年都被县教育局考核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市师训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 学校被湖南省省教育厅授予“信息技术培训与测试先进单位”和“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并且将学校的工作经验在全省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会议上做典型介绍。学校被誉为“湘中教师教育的一颗明珠”。
端正思想, 教师教育优先发展
思想是统帅, 是灵魂, 思想决定行动。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之所以越办越兴旺, 关键在于学校办学思想的先进性, 而且在融入办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一、摆正教师教育的新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 从根本上来说, 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办学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而教育应当把教师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当前, 教育发展面临四对矛盾:一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资金、优质师资由农村向城市逆向流动的矛盾;三是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依然旺盛与教育经费供给渠道更加单一的矛盾;四是教育部门“以素质论英雄”的政策举措与社会、家长中的“以升学论英雄”的教育观念之间的矛盾。由此也就引发了教育的四大热点、难点问题:一是要按客观规律办教育;二是要有足够的经费办教育;三是要吸引优秀人才办教育;四是要解决各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湖南省新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 专门召开了“教育强县”动员大会, 明确提出了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谋划发展, 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 加强管理,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造福新化人民。同时, 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转化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 转化为谋划教育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全面要求。
2008年, 根据教育强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县教育局响亮地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增加教师培训经费, 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着力提升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口号, 第一次把教师教育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 有了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政一班人发展教师教育的方向更明了, 气也更足了, 改革创新的步子更大了。从而使新化的教师教育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二、树立教师教育的新思想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信息量成倍成倍地增长,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进修, 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增加知识储备, 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期望, 希望广大教师自尊自励, 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时强调, 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 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教育不仅要言教, 还要身教;不仅要立人, 还要先立己。
由此可见,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教师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加强, 并已成为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首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性战略问题。
一般认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反思, 离不开同伴互助, 离不开名师引领。如何营造幸福人生, 如何促进专业成长, 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在教师教育中,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紧紧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 把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来, 努力提高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了有效实现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师教育目标,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结合县情, 摸索出了一条“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 以教研教改为主要抓手, 以远程教学为主要方式, 以‘三新一德’ (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师德师风) 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思路。倡导教师在教中学, 在学中研, 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研”三者的有机统一。既注重教师的自学与反思, 又提倡教师同伴的互助与研讨, 还重视名师的引领与示范。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教师教育的合力, 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让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享受到了人生的幸福。
三、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师培训必须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 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进行的, 也是在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展开的, 其要旨在于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牢牢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中心环节, 在教师培训中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让教师牢固树立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作业观和评价观。我们认为,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触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互相交流, 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 不断修正提高自己;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克服僵化的固定模式,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遵循儿童世界的规律和方法, 走进学生, 研究学生, 做学生的快乐使者、阳光使者和爱的使者。
我们倡导新课程一节课要“三看”学生: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 (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看学生的交往状态 (互动、对话) ;三看学生的达成状态 (知识含量、发展状况) 。我们认为新课程一节好课要符合六个评价标准:一是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二是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三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倡导合作交流,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四是尊重学生需要, 保护学生自尊心, 培养学生自信心;五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六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让学生充分发展。
科学管理, 人文关怀无处不在
管理, 是一个大系统;管理, 是一篇活文章。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实施人性化管理。近年来, 湖南省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恪守“为教师服务, 为教育奠基”的基本信条, 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师教育工作, 努力探索人性化的教师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人性化的学校内部管理, 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说大不算大, 说小不算小, 可以说作为一所学校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里同样会发生和出现。近年来, 学校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加强人性化的内部管理上做足了文章。首先, 学校想方设法寻求政策支持, 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 对临街的教工宿舍楼进行拆除改建, 使30户教师搬进了新居, 让这部分教师安居而乐业。同时, 这项工程正了学校的家当, 暖了学校的人心, 鼓了教师的士气, 也展示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 为学校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 学校修订了《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绩效工作方案》, 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教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 继承了原有的一些做法, 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工作职责, 适当地拉开了工资收入差距, 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原则。对学校的这一新的做法, 教职工基本上都能接受。再次, 学校想老师所想, 急老师所急, 解老师所难, 压缩办公经费, 节约接待开支, 挤出资金逐步改善教职工的办公条件, 使每位同志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岗位、一份明白的工作职责和一个舒适的办公场所, 同时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台办公用电脑。这样, 既满足了教职工基本的办公需求, 又改善了办学条件, 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最后, 学校大力倡导民主协作作风, 打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文化校园。学校管理可分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文化管理等不同层次, 其中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是学校高品质的管理。学校十分注重办学的价值取向, 注重教职工价值观的整合, 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 培养学校的主体价值观。学校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 坚持用思想管理学校, 用文化提升品位。学校上下共同努力, 逐渐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二、人性化的培训管理, 让培训过程闪烁细腻的人性光芒
有人说,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平常的事情做实就是不平常。教师培训工作初看上去, 是一件简单而又平常的事情。而对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平常的事, 我们就想把它做成不简单、不平常。
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 我们都要事先进行认真的调研, 看一看基层学校和基层学校的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该怎么培训, 而不是想当然、瞎指挥。所以, 我们选取的培训项目一般是基层学校急需的, 也是大多数老师喜欢的。
在每一次培训实施中,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基层学校和基层学校的老师, 尽可能地把方便让给基层学校和老师, 把困难留给我们自己。从培训用的教材、讲义, 到受训教师做笔记用的笔和本子, 从培训的场地, 到培训教师的生活安排, 我们事事都要想得周全, 做得实在。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 我们对每一次培训都要提出严格的纪律和培训的要求, 但每次纪律和要求都充分考虑老师们的实际情况, 充分尊重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般来说, 都是老师们能够做得到的, 我们从来不搞强迫, 不搞“一刀切”的制度。
在教师培训的考评中, 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量化考评体制和不合理的奖惩制度, 建立起一整套人本、和谐、切合实际的培训管理制度。有刚性的指标, 教师要完成刚性的任务;但也有富有弹性的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这样, 在保证质量、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人性化。
三、人性化的人文关怀, 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 教师培训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服务性极强的工作。学校要求教职员工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对来学校咨询与办事的基层领导和老师, 我们都笑脸相迎, 端茶送水, 耐心解释, 热情服务;对来学校参加培训的老师学员, 我们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悉心关照, 服务周到, 让学员在教师进修学校真正体验到家的感觉。
每办一届培训班, 我们都合理安排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班主任主要负责学员的生活和考勤, 了解学员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 全程参与班级管理。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对学员学习的指导, 解疑释难, 及时布置批阅学员的作业, 并与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学员在培训期间, 如果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 可以随时找到求助的对象。培训班结业后, 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还要对这届学员进行跟踪服务。
近两年来, 学校先后组织了四批约300名教师学员到省内外参加相关培训。每次出发前, 学校主要领导都要亲临讲话, 既提学习要求, 又讲注意事项, 让学员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这样的活动, 学校每次组织都很到位, 派领导带队, 安排专人负责生活事宜, 对学员进行分组管理, 每个环节都想得很周全, 做到很周到, 因此赢得了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统筹经费, 教师参培空前主动
教育的发展, 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发展, 培训是先导;教师的培训, 经费是保障。湖南省新化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重视全县的教师教育和培训工作。自2007年开始, 县委县政府在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 认真执行湘财教[2006]4号文件规定, 将教师培训费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逐年安排到位, 2007年用于教师培训的财政拨款为175万元, 2008年为210万元, 2009年为255万元。此外, 2009年, 县财政还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1.5%预算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30万元, 从而使教师培训经费得到了优先保证。
对这笔培训经费, 新化县的做法是由县财政局把钱集中到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统筹安排, 捆绑使用。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年初报送年度培训计划给教育局, 经教育局党组审定后发文, 教师进修学校严格按年度培训计划操作实施, 县财政局按培训实施情况分季度拨付培训费。这样保证了培训经费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培训项目的最优化, 培训效果的最佳化。
学校对这笔培训费的管理和使用十分慎重。对每一个培训项目的选定总是三思而行, 慎之又慎, 对每一分钱的使用总是精打细算, 省之又省, 可以说每分钱都用在教师培训工作之上, 每分钱都花在了该花的地方上。县财政没有给学校安排年度办公经费, 我们的办公经费都是从电大创收部分和门面租金中列支的, 一点都没有挤占教师培训经费。
从2009年开始, 学校对参训学员的吃、住、行、培的有关费用都负责埋单, 不要学员出一分钱, 这就解除了学员的后顾之忧。所以, 基层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创新模式, 质量效益彰显特色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是摆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面前的严肃课题, 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教师培训机构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任重而道远。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小学教师的中师合格学历任务完成以后,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和功能发生了转变, 即由任务型的中师学历培训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转轨。我们认清形势、开拓进取, 确立了“观念先导, 系统教学, 强化课题, 网络师训”的工作思路和“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办学方向, 创立了“专题化、菜单式、互动型、短周期”的培训模式, 形成了以教学为舞台, 科研为龙头, 培训为中心的办学特色。几年来,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困境中找出路, 在夹缝中求发展。首先,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认真分析教师教育发展的形势后, 果断提出了“重心下移, 阵地前移”的基本思路, 把培训班办到了各乡镇, 办到了基层教师的家门口, 既方便了教师培训, 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 学校提出了“主副结合, 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主”指的是师资培训这个主业, “副”指的是成人学历教育这个副业。因为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与新化县广播电视大学是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我们充分发挥了两套机构合暑办学的优势, 既管教师培训, 又抓成人学历教育, 二者相得益彰, 协调发展。第三, 学校坚持走“外引内联, 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几年来, 学校一方面发掘县域内的名师资源, 组织名师送课下乡, 另一方面引进市内外、省内外的名家来校讲学, 开阔教师的视野。我们不但加强与县内各中小学校的联系, 在县双语实验学校、县实验小学、县第四小学、上渡中心小学、县第十四中学等校建立了教师培训实习基地, 还加强了与市内乃至省内其他教师培训机构的交流, 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加强县域内的自主培训, 还分期分批地把中小学教师选派到省内外去参加相关培训, 接受大师们的思想熏陶。第四, 学校针对本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师资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基本现状, 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办了好几期短缺学科的培训班, 共培养了120名英语教师、30名美术教师、30名音乐教师和30名体育教师, 此举有效地盘活了办学资源, 又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 为解决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需求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五, 学校花大力气发掘本地教育资源, 让基层的优秀教师去培训基层的教师。2009年下半年以来, 我们通过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的说课比赛, 评选出其中的优秀教师并对这些优秀教师的课进行设计, 然后在各乡镇进行巡回送课, 用基层教师身边的典型来引路、示范, 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一、发挥培训功能, 服务新化教育
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我们始终坚持培训和培养并举、学历层次提高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提高并重的工作方针,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 立足县情、校情和师情, 初步形成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师训工作新格局。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在问题中寻找思路, 在思路中寻找出路, 把思考化为行动, 强化内涵管理, 重视过程, 突出重点, 讲究实效, 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机构建设, 确定师训工作主攻方向——把工作的触角扎根在基层, 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示范作用, 逐步建立起系统、长效的培训模式和培训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和优化培训模式, 推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化、均衡化、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功能作用, 服务新化县教育。
二、优化培训方式, 确保培训质量
学校在师训管理上主要做到“四严”, 即严格教学制度, 严格考勤管理, 严格考试纪律, 严格学籍管理;在培训工作中实现“四结合”。
一是职业道德素养与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教人先教行, 育人先育德, 师训工作要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在新课改岗位培训班, 我们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首选课程计入学分, 在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长提高班, 我们开设《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 并在结业考核中重视对参培学员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评估。学校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理念渗透到每项培训活动之中, 努力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
二是多种培训形式有机结合。我们根据学员实际情况, 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 (1) 脱产进修。近五年内组织了全县小学校长、初中副校长、中小学教导主任、中小学电教员以及小学英语、艺术类教师的脱产培训。 (2) 教学点集中培训。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在乡镇设教学点, 利用双休日集中组织学习。 (3) 校本部短期培训。利用“五一”、“十一”长假, 组织普通话、信息技术培训。 (4) 网上远程培训。对学员进行网上教学和指导, 实行学分制。 (5) 指导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对新课程培训班的学员长期跟踪指导,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 既解决了学员的工学矛盾, 又收到了培训实效。
三是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对于新课程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 要求学员一边参加业务进修培训活动, 一边进行新课改的教学实践, 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来丰富理论, 从实践中学习, 在反思中进步。
四是课堂教学与教育考察相结合。校长培训班的学习, 既有课堂上的理论教学, 又组织到外地进行教育考察;新课程岗位培训班学员的实地考察, 却是由进修学校的教师到学员所任教的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的考查, 帮助他们正确使用新课程的教材进行教学, 提高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三、整合培训资源, 提高办学效益
近年来, 为了满足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学校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 整合培训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采取上挂高等院校和教科研部门, 下联中小学幼儿园, 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 (教研员) 队伍, 加强与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协作, 重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 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师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⒈建立与高校联合办学工作机制
近年来, 新化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与湘潭师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部奥鹏远程中心联办远程网络学历提高教育, 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和提升。5年来, 新化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有较大提高, 小学专任教师专科率、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本科率分别达到85.23%、82.6 5%、91.82%。
⒉“走出去, 请进来”, 学习先进经验
积极送培, 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本校教师的业务进修。近年来, 我们积极选派专职教研员和县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北京、杭州、南京、张家界、长沙等地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研修活动。学校先后聘请了尼日利亚的玛丽博士和美国的詹姆斯教授为英语培训班兼职教师;请原省培训中心主任、特级教师顾松麒和省培训中心特级教师李湘蓉来我县讲学;聘请省特级教师、曾国藩实验学校校长李润良和省特级教师、冷水江市红日学校校长王勤为校长培训班的兼职教师。专家学者的援手, 为学校的师训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四、创新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发展
⒈实现全员化培训
按照不同学年、不同学科, 分层次,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文件指示精神, 我们制订出台了《新化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把班主任培训工作迅速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建立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 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班主任培训。根据培训方案, 2007年暑假期间, 我们分三个批次组织全县初中班主任集中在学校参加培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也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城区五公里范围内的小学教师到进修学校本部参加培训, 其他学校教师则送教上门, 学校到乡镇设点办班, 2008年底基本上完成培训任务, 实现了全县四千余名中小学班主任持证上岗的工作目标。
⒉实施序列化培训模式
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以往培训工作的总结反思, 学校采取“分层实施、按需培训”的策略, 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 组织开展各种通识培训、岗位培训、骨干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和培训者培训;建立三级培训体系, 即县级培训、校级培训、自我培训;确立四个层面:培训者、校长、骨干教师和教师全员培训;实施了三种培训新模式:专题性培训、参与式研讨、互动式交流, 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⒊构建典型引路培训模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充分调动他们不断进取的积极性, 极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牵引, 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 创造一系列的教研展示机会。通过自学反思、校本教研、网上论坛、聘请专家做专题报告、送教下乡、优质课汇报等形式进行培训活动, 有效提高了各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如“瑞典希望之星”是由国际慈善机构面向贫困山区开展的教育扶贫项目。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项目的实施, 把它看成是新课程的后续培训工作。2008年暑期我们选派了一批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 为了充分发挥该项目的辐射功能和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2008年下半年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这些教师送课下乡, 巡回讲学, 至今有近500名小学教师受益于“瑞典希望之星”培训项目。又如新课程培训, 一般把教学点设在各乡镇, 在最后的学习阶段我们组织送课下乡, 让学员现场观摩新课程的示范教学, 然后当场用新课程的有关理念进行评析, 再由进修学校的老师进行点评和对学员的评析进行再评价。此举深受乡镇中心中学领导的称赞和学员的好评。
⒋完善网络远程培训模式
网络时代, 创造了资源共享、传播迅捷、互动及时的便捷条件, 更为可贵的还在于它更大地激发了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考和研究以及前所未有的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关注和努力。网络课程资源体系跨越了时间、空间、人数和培训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使教师自觉、自主和自控的学习成为可能。
如今, 网络已成为本县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摇篮, 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基地, 服务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桥梁。2007年上半年, 我们启动了初中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具备基本条件的新化十四中、新化十五中、燎原中学、铁牛中学、桑梓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目前已经覆盖全县17个乡镇。学校安排了专职指导教师, 培训内容涵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音乐、美术等13个科目;目前我们已组织培训的“2009年湖南省班主任远程培训”和小学教师参加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远程培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主要采取双向互动式培训模式:第一个环节, 集中培训先行。第二个环节, 网上培训跟进。在集中培训之后, 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即转移到本校校本培训中去。在这里, 参训教师是培训的真正主体, 培训者仅仅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参训教师与培训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网上培训是集中培训的延伸, 但又不是集中培训的简单迁移。在网上培训中, 培训者更注意创设一定的学习交流情境和氛围, 以克服在虚拟空间里人际沟通的不足。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在网上论坛可以自由互换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 彼此间的思想得到互动式的启发, 相互的观点发生碰撞, 各自的智慧得到激活, 所有参与者的职能实现了互补, 学习成果得到了分享, 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开阔视野, 脚下延伸光明前途
一、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应有自己的选择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参加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其权利。在达到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参训教师应该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其教育服务,如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形式等。但现实中,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选择权不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在接受培训上,教师只能到学校所属的培训机构培训,不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及教材上,教师自己不能选择教材;在教育类型上,教师多以学校需要为出发点,而不以本人实际为着眼点来考虑,有的教师想参加某一类型的培训,但经费、名额、职称、学历上有限制,如骨干教师培训、外出观摩教学等形式,学校还要考虑经费,学校发展等因素。可见,教师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选择权在培训机构、教育内容、经费、职称、学历等问题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不完
全以教师所需为出发点。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率有待提高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收获与其预期差距较大,继续教育的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培训者(或施教者)的培训滞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技术被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作为继续教育内容的这些新知识要求培训者先期掌握。培训者对这些新知识的掌握也应通过培训来完成。而现实中对培训者的培训相对滞后。一个新的培训内容下达后,教材发到培训者手中,培训者熟悉一下教材就进行培训。培训者对教材缺乏系统的掌握,教学中凭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经验进行培训,难免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或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甚至有的培训者用的是新教材,走的是老路子,使继续教育培训二十年如一日,培训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不能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2.“实用型”培训内容相对滞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很低。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师教育主要以知识补偿教育为主。实践证明知识补偿教育对当时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成为继续教育内容的主角。这些内容往往是以公共课形式出现的“通识型”课程,这些培训内容对中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起到了“洗脑”的作用。但是和教师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师的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实用型”课程培训相对滞后。“通识型”课程虽然前瞻性强、理论层次很高,对教师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对许多教师而言,有了这种理论的指导,涉及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实用型”课程培训显得尤为必要。他们最现实的需要是通过培训学习,快速提高专业知识技能,解决自身教育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难题。
3.教师培训的模式滞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培训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总的看来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变化不大。虽然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但实际培训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变化不大,有的是换汤不换药。目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然采用“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一方面让受教育者对培训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与培训者所倡导的事例教学、让学员主动参与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理念相去甚远,故教育的效果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另外,就现行的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的培训方式而言,一方面参训教师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不能完成自学任务,另一方面,短期集中面授难以避免参训教师不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缺勤、迟到和早退,其结果必然造成个体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打折扣。因此,突击性的教学使参训教师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接受、消化和掌握多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素养。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为主,其次为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可见考核方法过于呆板。在考试考核评估中存在组织不周密,操作不严,走过场等形式化现象,没真正起到检查所学内容的目的。其次是一些考核的时间安排和形式不太合理,如一些以技能技巧为内容的培训在授课一结束后马上就进行结业过关考试,一则此类项目并不是在短短的三五天内便能掌握的,二则这些技能技巧只有在教师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和运用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由于诸多的弊端,使得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不高。调查反映,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有必要,而“自己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很少,多数认为是在“单位组织”或“上级命令”下参加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有着较大的反差。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之我见
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训的原则,提高培训实效。(一)把教师素质提高的终极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对于新任教师,以实践任务为主线,强化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和提高;对于初级教师要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老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以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实现“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二)体现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个性化。继续教育要尊重教师的个人愿望和个别差异,可由培训机构提供“菜单”,教师自主选择,提倡因人而异的 “点菜制”,摒弃千篇一律的“套餐制”。(三)根据教育发展的最新需要,突出继续教育工作的任务重点。针对新课程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的现状,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工必须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训重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个体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在全面考察教师现有的素质结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把握知识发展的脉搏,既反映教育发展对教师知识素质的要求,又照顾教师的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建构,求新、求实,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普遍指导性,又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改革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可以探索建立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为宗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为宗旨的教师自我评价制度,科学地构建一套检测、监督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改变继续教育成绩考核“一考定音”的形式,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成绩构成多元化办法,如参训和自学笔记、考勤、撰写教学案例及反思、专业论文、考试(以开卷考试为宜)等。
3、务实开展“校本培训”,使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校本教师培训是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本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是教师继续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有目的、有计划、扎扎实实的开展校本培训,既可以打破以往培训单纯依靠上级培训机构和局限于教师讲授的封闭型培训方式,又可以使基层学校放开手脚,扩大培训时空,在多种情况下组织培训,切实解决好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
河南省南乐县谷金楼乡中学 樊广超
通过参加这次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很多,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现将我的个人继续教育总结如下: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四、根据班情因材施教。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今年,我继续参加阳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网络平台学习。通过师德教育、教师发展、小学英语三大模块教学内容的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收益颇大,对自身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裔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八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目户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蕾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四、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五、在这次学习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六、通过经典教育案例的学习,受益匪浅。
经典教育案例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能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自身职业的特点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对我今后的教学进行理论性的指导,以至于不会偏离素质教育、我想我们虽然学到是理论,而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还是要将落实进行到底。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最后,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当然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气势塌盛、神采飞扬。
一、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教与学是孤立而不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教学生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教与学只是以考试为中心,追求的是升学率,这是非常典型的“应试”教育方式。这次教材解读全员培训,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当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人人可以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这次培训实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不仅重视传统的“双基”,还突出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的获取,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这次远程培训让我拓宽了知识视野,明确了业务钻研的方向。在这次培训中,我懂得了学习数学的一些行为动词,了解到这些动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对于我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是有很大帮助的。教育专家在培训中讲述了他们对新课程的一些看法,并举了一些实例进行论证,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茅塞顿开,一些我平时感到迷惑的地方渐渐明朗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如果他对所要学的数学知识丝毫提不起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如果他认为数学知识深不可测;感到无从下手;如果他不假思索,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他能学好数学吗?显然不可能!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或已具备的经验,创设合理合适的情境,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师要在“趣”字上做文章,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事物入手把他们慢慢引入正题,如果一下子把难题抛出让学生一下子感到“面目可憎”,自然他们就会感到害怕厌学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一些收获往往由“思”而来,数学学习由疑生“思”,由“思”再去探索、实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重视“四基”,尤其是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我今后在业务钻研方面的努力方向。
三、明确师爱是教好学生的前提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现目标
经过较长时间的变迁,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已从单一的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扩展到现代教育理论的深化。继续教育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充分发展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体育教师职业技能, 使他们精于教学善于学习, 并努力提升体育教学实践的目的性。在终身教育的理论指导下, 实现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体系。体育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才能让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而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应确立以下四个目标:第一, 在职业情感教育方面。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 而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薄弱。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会直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劣, 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也会直接损害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职业情感教育。第二, 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并掌握现代教育观。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我国的教育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一些全新的教育观念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的主流, 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第三, 要培养中小学教师完成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在培养能力方面, 要克服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的继续的思想, 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有所侧重。第四, 要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技能, 这也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开展的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仍存在一些严重而又突出的问题。
1. 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教育部于1999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教育部1999年第7号令) 指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包括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更新与扩展;具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和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目前, 虽然比较重视继续教育, 但是在职培训主要还停留在政治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培训上, 当前课改过程中, 教师对知识的渴求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不相符。继续教育的特定对象和目的决定了继续教育内容应具有特殊性,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补偿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今天, 由于受到功利性目的左右, 继续教育在内容上很不尽如人意, 在职培训与专业知识、技术及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很少。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陈旧化已经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不相符。
2. 培训观念偏差
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本身对继续教育没有一个正确认识, 导致其缺乏主动性。在目标的实现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 阻碍了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些体育教师认为, 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可以应付目前中小学的常规教学与实践活动。这些消极的认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大家对继续教育采取的是一种不配合或不行动的状况。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只有职前教育才是正规的教育, 能让他们获得相应的技能, 是一种高质量教育, 他们一般怀疑体育教育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 出现了对这种教育的不重视。
3. 培训方式和手段呆板单一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师培训中, 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强, 学历教育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成为教师的习惯, 有些教师甚至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来大力地推崇与推广。
4. 培训师资缺乏
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机构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师资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教师的能力欠缺等,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继续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正因为如此, 受训体育教师的工作开展的教学活动明显显得力不从心, 培训的师资缺乏也直接导致培训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主要是在专业院校学习时获得的, 主要以技术课程为主, 理论课程为辅, 体育教师技术上虽然可谓是“一专多能”。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能力欠缺的现象非常的严重,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应对。
1. 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想。树立贯穿一生的教育观念, 也就是终身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发展继续教育是实践终身教育观念的最好方式之一。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需不断汲取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教育管理部门要能透彻理解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实践上正确认识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 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施。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领导的思想入手, 首先要转变观念,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要坚持为体育教育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 强化“服务意识, 淡化“创收意识”;还要宣传我国关于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继续教育的方案和形式。体育教师自身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信念, 淡化“师道尊严”旧观念, 确立“学生是朋友”的新型学生观。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重新树立继续教育重在个人自觉学习的观念。
2. 重视继续教育中教师的主体角色
继续教育是帮助教师自我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 强调手段的运用,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本人的学习、实践是继续教育的关键环节, 也就是教师主体功能的发挥成为重中之重。当体育教师认识到要与时俱进并通过观念上的认识后, 才有在实践上要学习自然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知识的动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灵活性和组织才能, 提升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
3. 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和施教方法应当适合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优势, 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讨论式讲授, 让大家互相交流, 并及时运用到教学当中。观摩一些优秀的教师上课, 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延伸和巩固深化。在培训形式上, 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实践, 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加快体育师资培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另外,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继续教育,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普及推广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
4. 优化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提高培训质量
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把各种类型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 形成相对稳定的团体, 逐步建立多序列的师资队伍, 能够多方面满足体育教师的不同需求, 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较丰富、系统的训练和教学方法讲授国外的体育教学理念、方法, 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体育教学的素质。
5.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继续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 做到合理、公平、公开、公正地评价并且奖惩分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评价包括学校、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督导组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因此, 应建立一套评价体系, 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过程要严格管理, 对教育质量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合理地制定和完善评价制度要以“人”为本, 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评价, 并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激励机制, 以科学、客观、合理、公正的评价尺度,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步伐。选择合理的内容、方式, 制定可行性方案, 在继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并对考核是否严格、规范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抓好全过程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与调节功能。
摘要:今天,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 从单纯的体育学科知识传授转变为致力于体育教师整体形象的改变, 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水平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促进新课程的改革有重要意义, 文章明确了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魏威.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9) .
[2]丰国富.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9) .
[3]李钢, 阎云峰.创新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与继续教育[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2) .
[4]陈红波.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3, (6) .
[5]贡勇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1, (4) .
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育生态学 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06-01
教育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解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依据生态学的原理,整个的教育也是一个和大自然相类似的生态系统,其中也包含了众多的生态因子,它们对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起着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这时,我们就需要充分的发挥积极因子的作用,同时还要避免和克服一些消极因子对教育发展的阻碍。
一、限定因子定律与教师继续教育
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2]那么在整个教育的大系统中、在教师发展这个小系统中,哪些因子在教育、教师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从教育这个大系统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不再仅仅是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3]这里,教师是主导课程改革的最主要力量,他们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对于学生个性有着很好的了解,教师们对于课程改革上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十分的宝贵。通过参与课程改革,教师自身也获得了专业化发展的机会,真所谓达到了“双赢”
再次,从教师教学活动这个中系统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变量。要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就应清醒地认识并且履行教师的职责。从古到今,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这个活动体系中,教师的学历,知识背景,对教学手段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程度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师的作用,继而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后果。
最后,从教师自身的这个小系统来看。首先,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将很大程度上左右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成绩。如果让一位没有对从教没有任何兴趣的人站在讲台上,他肯定不能100%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相关的职业道德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一潭活水效应与教师继续教育
1、什么是一潭活水效应
活水,乃可以流动之水。活水的好处,一是有自我净化之功能。可谓“流水不腐”:而是能因地制宜地向缺水的地方流动,有利于灌溉良田,滋润禾苗。所以相对于死水而言,人们更喜爱活水。[4]针对于教师,一潭活水效应就是指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自身所占有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并且长久地使用下去。这样就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应该拥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扩充自己的技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对学生、对学校、对整个教育事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对老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有的人就提出了“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有一潭水。这种现时教育形势下作为一名老师对来自知识方面的压力的深刻感悟是真切的,我们深有同感。这种说法作为老师成长的长期目标,作为一种理想追求,作为对老师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十分可贵的。
3、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交给教师什么
校本课程给教师们的继续教育带来了便利,主要的内容为:(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校本培训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使得原本知识结构固定,教學手段和模式较为陈旧的教师们受到了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知识爆炸所带来了在教学上的改进。这时的教师拥有了一潭活水,通过不断的校本培训得到了知识上的扩展和技能的熟练,这是一桶死水所不能比拟的。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王存荣.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行动导向教学[J].教育探索,2010, (6)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推荐阅读:
202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06-2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10-12
中小学教师学习安全法制教育心得体会06-02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07-04
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11-01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05-31
中小学教师个人继续教育总结07-06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09-20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待遇05-29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