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必要性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环境安全成为党和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审计机关要有效开展环境审计,充分发挥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功能,就必须切实把握环境审计的功能定位,找准环境审计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环境审计工作格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审计必要性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审计必要性论文 篇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必要性分析

摘要:首先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然后阐述会计师事务所涉足环境审计领域已成必然,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环境审计;必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备受人们关注。

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

实践中,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功效不大,推动力空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环境审计依据不足

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虽然新审计准则中已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但其仅仅是在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对环境事项考虑所进行的规范,而且其完善程度和适用性还有待验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被认可的环境审计准则。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而较少开展环境审计业务。

环境审计的开展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我国至今未建立环境会计,造成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产生随意性。因此,尽快建立环境会计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准则,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并使环境会计核算尽快付诸实施,才能为环境审计奠定良好基础。

1.2 缺乏专业环境审计团队

环境审计对审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除了要有所需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社会学、工程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中现有的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未全面涉及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随着环境审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环境审计人员。因此,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也是当前阻碍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因素之一。

2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发布了一份题为《环境审计和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审计而言,积极开展环境审计也是很有必要。

2.1 有效满足环境审计信息的需求

信息不对称使社会公众对企业提供的关于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持有谨慎的怀疑态度。这些信息又是评价企业环境责任所必需的,需要对这些信息的可信程度进行鉴证。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关于环境审计信息的中介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鉴证信息的需要。

社会公众为了正确区分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不同的企业,以便在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进行差别对待,促进社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鉴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道德来看t由于这一中介组织的“第三者”身份,在业务处理时能够比较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使确认的环境信息有较高的诚信度,比较容易被信息使用者接受。

(2)为企业提供环境审计信息服务的需要。

企业忠实地履行了受托环境责任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提高企业所公布信息的可信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企业为了从资本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会尽力披露一些投资者关心的有利的环境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就需要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是独立环境审计产生的内部动因。

2.2 拓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需要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如何分得一块大“蛋糕”,而是如何共同把“蛋糕”做大。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审计业务,增加盈利渠道,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领域,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继续存在,环境审计也会成为审计学中一个长久存在的分支。

2.3 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

环境责任的存在,在相关的主体中形成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受托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事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委托人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隐瞒真实信息,结果使受托环境责任得不到全面有效履行。由第三方专家独立地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受托人尽职尽责履行受托责任,又可以大大提高受托人出具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独立第三方身份,为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

社会推动力空缺成为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领域发展的障碍,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减少阻碍因素,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发挥。具体来说,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和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和建议主要有:

3.1 规范环境审计执业评价标准

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健全环境审计执业规范和评价标准,对环境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报告等做出规定,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 加快建立环境会计

环境审计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活动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审计的要求严重背离。因此,我国需加快建立环境会计,同时加快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一方面,要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其他鼓励措施,鼓励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促使环境会计的实施。

3.3 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其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聘请环境事项专业知识顾问。也可以鼓励其成员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资格。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学及相关知识培训,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环境审计队伍。

3.4 积极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经验

在与本国具体国情结合下,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审计制度势在必行。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实施和研究环境审计方面总结了许多经验。如欧盟实施的环境审计制度(EMAS)、英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标准(BS7750)、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15014000等都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环境审计需要政府、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同参与协作。会计师事务所以其超脱地位和特有功能实施环境审计已成必然趋势,其所发挥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

作者:张艳洁

环境审计必要性论文 篇2:

关于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工作格局的思考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环境安全成为党和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审计机关要有效开展环境审计,充分发挥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功能,就必须切实把握环境审计的功能定位,找准环境审计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环境审计工作格局。

一、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形势

我国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之初开展环境审计并没有明确提出环境审计的概念,只是在开展其他的审计项目中涉及到一些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事项,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为审计的主要目标。到1998年审计署成立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开始明确了环境审计职能,审计机关开始有意识地从促进污染治理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组织开展环境审计,审计的重点从资金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审计,更多地向环境影响的监督和环境管理的评价方向转移。2003年审计署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开始兼顾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积极吸收国际环境审计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环境审计的新领域,及时总结既往环境审计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2008年和2009年审计署分别制定下发的《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把环境审计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标志我国环境审计工作步入新阶段。

从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上看,虽然通过审计实践和探索,积累初步经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环境审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将日益繁重和艰巨,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环境审计领域还比较狭窄,审计经验还不够充分,缺乏完整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环境审计的要求与审计资源相对不足,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适应环境审计工作的需要等等。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以及环境审计面临的任务和困难,需要我们在环境政策、法律和理论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审计计划、资源整合、技术方法和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环境审计新格局,才能为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多元化环境审计工作格局,即指针对环境审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充分整合审计机关现有的各项自有资源和外部资源,积极倡导和组织财政审计、投资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外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专业审计部门,在各项专业审计中全程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事项,关注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源流失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从而构建起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工作格局。

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认为,审计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审计应当发挥“免疫系统”内在所固有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而构建环境审计多元化格局,其着眼点不再仅仅是局限于环保部门和环保资金,而是拓展到了与环境有关的所有单位、部门、行业甚至个人。多元化的环境审计格局是站在维护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维护民生安全的高度,立足建设性和宏观全局,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顺应了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

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是服务可持续发展大局的需要。实践证明,环境保护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环境审计与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一样,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开展环境审计,构建环境审计的多元化格局,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不仅仅是完善环境管理系统的要求,而且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是拓展审计内涵外延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审计的职能也必然随之发展扩大。现代政府审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审计的监督职能,除了重视监督职能,还有评价、鉴证、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环境审计是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地、定期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一个新的审计领域,符合当前形势下拓展审计内涵外延的需要。

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是整合资源、发挥合力的需要。环境问题表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环境审计具有涉及范围广,行业多,政策性和专业性强等诸多特点。因此必须充分整合审计机关现有的各项自有资源和外部资源,积极倡导和组织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专业审计部门,在各项专业审计中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事项,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源流失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使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

三、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的主要内容

一是计划安排多元化。环境审计的效果与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密切相关。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必须切实加强环境审计的计划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环境审计工作的中长期和年度计划,切实增强计划编制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同时相应建立健全合理的环境审计计划考核制度。

二是部门参与多元化。环境保护涉及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就是我们每个人也都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要充分发挥环境审计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仅仅靠审计机关内部专司环境审计的部门来承担环境审计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积极倡导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等其他专业审计部门参与环境审计中来,这是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审计内容多元化。体现在财政审计要以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财政审计与环境审计的结合。投资审计要明确建设项目的环境审计目标,把环境审计作为投资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金融审计要把金融部门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等行业投放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企业审计要把环境审计的内容纳入其财务收支审计中,并予以重点关注,揭露了企业在能源消耗、“三废”排放、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外资审计要发挥环境项目公证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是技术方法多元化。环境审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即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必须与环境问题的特点相结合,与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相比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利于操作。尤其是针对当前环境审计领域还比较狭窄,审计经验还不够充分,缺乏完整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环境审计专业性强的形势,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现代化的环境审计技术方法,推动环境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是成果运用多元化。环境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上,真正起到促进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才能实现审计成果效能的最大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要求各专业部门进一步完善内部协作机制,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积极创新审计思路、方法、技术、管理等,注重审计成果运用的提升扩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审计的效能。

四、构建环境审计多元化格局的主要措施

一是协调机构为领导。审计署2003年就成立了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并在近两年将成员单位从最初的5个扩大到9个司局,此后各地的审计机关也相继建立和完善了环境审计的工作协调机构。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充分发挥环境审计工作协调机构的领导作用,针对环境审计多元化的特点,整合审计资源,积极倡导和组织财政审计等专业审计部门深入开展好环境审计。

二是统筹计划为龙头。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龙头。多元化的环境审计格局要求,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要积极围绕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目标,在安排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专业审计项目的同时要融入环境审计的内容,加大对环境保护领域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从宏观层面揭示和反映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性的缺陷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是成果共享为平台。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要求各专业审计部门在加强内部协作的同时要认真抓好审计成果的共享和运用,树立实现审计成果效能最大化的意识,通过多部门分工协作,对同类项目、同步项目和某一时间段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多角度的整合、分析和提炼,及时总结审计工作中的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努力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此外还应充分借鉴环境保护部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成果,实

现环境审计成果最优和最大化。

四是人才储备为支持。构建多元化环境审计格局,必须切实加强环境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增强素质。要把实践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第一跑道,给广大审计人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锻炼机会,在审计一线培养、造就优秀的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要积极借助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中介机构的力量,吸纳储备环境相关专业的专家、人才充实到环境审计队伍中,逐步建立起环境审计专家库,为环境审计更好地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法规准则为保障。我国环境审计尚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环境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审计意识,加强环境审计法制建设。在修订相关环境法规和审计法规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环境审计的内容,要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增强环境审计的权威性,为环境审计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作者:王卫亚 吴周平

环境审计必要性论文 篇3:

关于我国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对当今中国环境审计的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最后结合国内环境保护和治理现状,以及在实践探索的成果,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和总结,以期有助于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审计;特色审计模式

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已经开始重视并逐步引入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特别是国家审计职能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已经制定并完善了关于环境审计方面的法律框架和审计规范,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培养出了环境审计方面的专门人员。环境审计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所显示出的诸多优势,使得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努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相对于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才刚刚起步,所涉及的领域也仅仅局限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其差距主要体现在开展环境审计赖以存在的理论规范尚不完善,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尚不普及。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现状和多年来实践探索的经验,对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和总结,以求助力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一)开展环境审计是改善我国环境现状的要求和必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产值比重的快速增加,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使得我国目前已经面临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二)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自身要求,同时也是纵向经济责任扩展的必然结果。纵向经济责任扩展,要求我们必须将过去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想,转变为保持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目标不仅是单纯经济性的,还必须要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

(三)开展环境审计是全面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必要条件。在现行的经济核算办法中,并未将环境资源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实际上,环境资源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重要比重。许多企业只关心实际生产成本,并不考虑其产品的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导致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必须有社会和纳税人埋单。只有将环境成本一同计入其产品成本,才能促使企业自觉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环境保护。

(四)从国际方面来说,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许多国家的环境审计不但立法完善,还建立了环境审计机构、体系,并拥有环境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自从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得到认可,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却并不被世界认可,为了实现我国的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不但经济上要向世界看齐,环境上更要领先,所以我们也要重视,而且必须重视环境审计问题,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性的自然环境。

二、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薄弱,宣传工作不足。近年来,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起步晚、宣传缺失等现状,导致人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不高,环境常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探索不足,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甚至于国内审计人员也没有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发挥环境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工作必须依法执行。也就是说:第一,执行的审计是经过授权的;第二,审计工作中对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就目前来讲,我国环境审计仅后者相对较为完善,已经颁布了十多部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完善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管体系结构框架,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参考依据。然而对环境审计工作的授权却远远滞后于发展需要。我国对环境审计在法律规定上并未作出任何职责上的规定和授权,使环境审计在执行中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三)无明确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目前我国相关标准均未对环境审计做出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审计人员在执行环境审计时,只能参照其他方面审计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有难度,审计风险加大。如对环保资金的界限欠缺具体规定,就会影响环保资产、负债、成本的核算;有些环保的效果和成本难以计量,按照目前推算的数据很难作为审计依据;有些环保事项为非货币计量,其成果或损失在会计信息中的披露存在缺陷,因此企业无法提交出规范、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

(四)审计人员环境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匮乏。环境审计涉及领域极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不但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又要熟悉环境知识和相关法规。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多为财会方面的人才,对环境知识知之甚少,很难保证环境审计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五)环境审计起步晚,基础薄弱。起步较早的国家,环境审计的制度和法规已经相对完善,审计范围也已由内部审计、政府扩展到外部审计、民间审计,审计内容也已经涵盖了从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价,到企业关于环保信息的披露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我国起步晚,涉及面窄,甚至于对于现有审计资源仍不能充分利用,难以发挥外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环境审计方面的作用。

三、针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审计人员懂得环境审计致使第一步,要顺利开展工作,还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重视。因此,审计人员应积极进行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讨论,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审计理论标准体系,科学指导日常实践。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渠道广泛地宣传环境审计,为环境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完善环境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原有法律中尚未完善的条款应尽快补充,确立环境审计工作的法律权威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加强和完善我国环保方面相关法规,提高其作为环境审计依据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快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开展环境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会计这一前提条件。所以,推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快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关于披露和报告环境信息的的规定。只有改变我国环境会计相对滞后于环境审计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四)加强基础建设,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环境审计工作最突出的现状便是基础薄弱,要加强基础建设,首先要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环境审计道路;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学习和引进先进国家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环境审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

四、对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

(一)审计方式应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拥有最高权威,能够足够吸收环境方面的专门人才参与到环境审计工作中,以弥补审计人员在环境保护方面基本知识的欠缺,从而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和准确度,保证环境审计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模式应以联合审计为主。进行环境审计,不但要具备财务审计的技能,懂得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对环境相关专业知识要求也比较高,仅具备财会审计技能,却没有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环境审计工作中就无法判断和评估被审事项的环境成本和效益,审计报告也就很难具备说服力。因此,环境审计的具体方式,可以尝试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审计人员、环保法律部门和环境专家联合审计的模式,从而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

(三)突破传统的审计机构设置,建立环境审计专门组织机构。现行的审计机构设置,是按被审计对象行业性质确立的,然而环境审计的对象包含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主体及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单位,具有较高程度的专业性、综合性与系统性。因此应根据需要,适时设立环境审计专职机构,处理环境审计的相关事务,保证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搞好试点探索经验。为减少环境审计的盲目性,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选定某个地区或项目(如生态保护、污染控制、专项资金、环保工程等)作为环境审计的试点,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今后环境审计工作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关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企业对生产的外部环境的保护、治理和改善情况进行审计。

(五)加强环境审计监督的力度,确保其权威性。目前,全社会环保意识仍然较为淡薄,环境审计开展较晚,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强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环境审计机关也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环境违规行为依法严厉制裁,提高行为主体的环境风险意识和环境破坏成本,从而推动环境审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雪.环境审计研究[N].会审计百科网.2009.

作者:李明子

上一篇:个人工作季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优秀教师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