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论文(通用9篇)
摘要:指出当前应用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人才的岗位需求及知识结构,提出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的概念,最后阐述大数据课程群建设对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群
0引言
近年来,数据的快速增长成了许多行业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宝贵机遇,信息社会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行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诱人前景的新型产业。智能科学技术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范畴,给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增加了新的内涵;另一方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推进了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因此,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专业存在的时间还较短,但依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行业包括移动互联网企业迫切需要大数据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但由于人才培养规律及特点的限制,目前我国大数据人才极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究其原因,除了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外,还因为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大数据行业需求不相适应
无论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在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与大数据行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究其原因: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周期是4年。因此,当年的培养方案一般是在4年前制定的,然而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在4年前能够准确把握今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方向的确有很大难度;二是对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大数据人才还不够了解,培养方案还不能涵盖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2大数据相关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
由于大数据技术近几年得到超常规的发展,大数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目前大数据应用型人才的奇缺,但又存在着相关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单位对大数据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缺乏了解,大数据相关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覆盖社会的.需求。
1.3人才工程应用能力偏弱
由于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在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会比较困难,所以目前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相对偏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结构不能涵盖工作需求;二是对大数据应用中的相关平台和软件不够了解,进入工作周期长;三是对大数据行业工作岗位及其衔接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岗位转换能力。
2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及知识结构
2.1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
根据对有关大数据公司及企业的调研分析,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就业的主要行业包括零售/保险/电子商务/物流、政府数据中心、医药和银行、研究性大学、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参照文献[4]的分类方法,可将这些行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大数据应用岗位,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专员、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挖掘工程师(表1);另一类是大数据系统管理岗位,主要包括大数据系统管理员、大数据系统工程师、大数据系统架构师(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大数据应用人才主要是面向各应用行业工作岗位的,主要从事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
从表2可以看出,大数据系统管理人才主要是面向大数据行业或移动互联应用行业的,主要从事大数据系统管理、大数据系统构建和大数据深度处理等工作。
2.2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工作岗位对应的知识结构分析
应用型大数据人才除了应当具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专门知识。本节主要讨论大数据各类人才应当具备的专门知识,应当具备的学科基础知识不再讨论。基于上述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类型及其工作岗位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可得知各类人才应具备的专门知识(表3)。
3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建设研究
通过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市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要在本科4年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全才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是无法实现的。为了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提升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必须采用“共基础、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前3年打牢共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第七学期采用分方向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大数据工程应用能力课程的学习,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大数据人才。
3.1基于岗位目标的应用型大数据课程群设计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核心就是根据人才未来的工作岗位,建立相应的课程群,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工作规划,选择相应的课程组完成专门知识的学习。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与人才类型密切相关,共分为6组,具体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每一组课程群都是针对一个岗位目标提出的,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其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基本专门知识,而且所涉及的课程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了实际应用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工作志向选取相应课程群进行学习和实践,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2应用型大数据课程群对应的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是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数据课程群实验教学分为课内实验教学和独立实验教学,课内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课程所学知识而开设的,一般随课进行。课内实验教学通常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独立实验教学是独立于课程教学特设的实验教学项目,一般采用专周实习方式进行,通常放在学期末集中1~2周独立进行。独立实验教学在开课前要编制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评审,确保实验的效果。表5为大数据课程群中的Excel数据分析课程对应的实验项目。
大数据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与Excel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4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建设与一般的课程群建设不同,它立足于未来工作岗位,课程设置与岗位应用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针对学生未来就业设置专门课程,实现了专业基础知识与适应工作岗位的专门知识的有机统一。设置应用型大数据课程群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能以较少的时间学习岗位应用知识,提高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4.1丰富了应用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
从学科生命力角度讲,拓展学科内涵及丰富学科内容是保持学科生命力的源泉。针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逐步发展成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应用型大数据人才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建设研究,是探索多样化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尝试。
4.2完善了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的设立改变了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千人一面的现象。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规划也不一样。如何实现用人单位需求与人才自身发展方向的有机融合一直是人才培养体系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的建设搭建了二者之间的桥梁,完善了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4.3促进了大数据人才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建立基于岗位目标的大数据课程群,学生在学习时有了多种选择,使得学习的针对性得到了增强。同时,通过设立课程群的方法,对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5结语
一、注重环境创建的原则, 让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
1. 环境创建适合教育教学, 体现动态性原则。
班级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环境, 不一定能成为教育因素。只有当它进入幼儿的认识、情感世界并被作为与他们认识和体验的对象或材料后, 才能不断受益。如果脱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一味追求版面装饰效果, 甚至是一成不变的, 那么, 孩子们对它的兴趣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甚至它的存在与否在幼儿眼中犹如一堵白墙, 失去了创建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因此, 我们在创建环境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内容, 时刻体现着动态性。
2. 环境创建重视幼儿的参与, 体现主体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 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 是幼儿的需要, 是他们切身关心的事。环境的布置只有通过孩子的大脑和双手, 才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认识, 也更加爱护。幼儿是班级小主人, 虽然幼儿年龄小, 在某些知识经验方面会受到限制, 但是只要老师能够较好地引导, 孩子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的创建中, 从而体现出主体性原则。
3. 环境创建注重家长的参与, 体现合作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作用于幼儿, 才能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环境的创建也是如此, 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可使幼儿、教师、家长三方得益。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幼儿, 另一方面在参与的过程中, 家长与教师可以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上都达到一致, 取得“合力”的教育效果, 在一起创建的过程中还能加强亲子关系, 通过环境与别的家长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教育水平。另外, 有家长参与创建的班级环境, 孩子们倍感亲切, 愿意主动地和其互动。
二、创建与季节、主题相对应的班级环境, 让幼儿在其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1. 班级整体环境的创建。
在环境创建的时候班级的整个大环境基本上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及主题的开展而不断变化的。不管是墙面还是悬挂吊物都是根据季节或者主题而变化的。如在实施主题《春天真美丽》中, 为了让班级更充满春天的气息, 我们运用了绿色的底版悬挂在前面的横梁上, 还请孩子们一起搓了柳条、粘贴的桃花, 使教室前面给人春天的感觉。而后面的横梁上, 为了更好地体现正在实施的主题《六个好宝贝》, 我们则主要引导幼儿运用绘画、涂色等形式表现一些五官进行展示, 在前面的一块空墙上, 我们也布置了“粘贴五官”这一内容, 让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现在实施的主题。
2. 班级游戏区角的设计。
游戏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 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根据幼儿的兴趣、主题实施的情况和班级的格局, 游戏区角一直在不断丰富和改变。如小班时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兴趣, 让他们玩“娃娃家游戏”, 在创建环境的时候, 我们把前面一整块全部规划为三个娃娃家, 并且运用了统一的风格进行布置。而根据主题《六个好宝贝》, 我们又及时开展了“丫丫超市”、“大嘴巴菜场”、“大舞台”等游戏区角, 并且这些区角的提示牌运用了“大手”、“大脚丫”等, 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 而且与我们的主题相融合了。根据班级的特色, 我们也在适当位置开展了一个特色角, 特色角中不仅展现了幼儿的一些成品, 而且准备了一些半成品的材料, 供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尝试操作。另外, 在游戏区角活动中, 投放的材料也是根据主题教育内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丰富的。
3. 班级主题墙的设计。
主题环境的内容是围绕选定的主题,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增添的。我们在创建主题墙的时候不但注重漂亮、美观, 更主要的是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应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 而应以幼儿的参与为主。随着主题的开展, 它可以是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的材料或操作的作品, 也可以浓缩整个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如在布置《春天真美丽》这一主题环境时, 主题墙上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幼儿参与操作完成的。有些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完成的, 如“美丽的桃花”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完成的, 有些是根据主题在区域和特色活动中完成的, 如“小鸡小鸭出壳了”“柳树飘飘”等, 还有的是请家长配合和孩子共同完成的, 如调查表“我看到的春天”, 在主题墙上留出了1—2块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板块, 如“小蝴蝶找花”、“迎春花开了”。现在实施的主题《六个好宝贝》, 我们也在根据主题的实施而不断丰富内容。当然, 主题环境的设计, 除了注重幼儿的参与外, 还应考虑内容的丰富及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在创建主题墙时我们运用了涂色、绘画、粘贴、照片和调查表等多种形式。
总之, 环境对学前阶段儿童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环境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而且是对他们进行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建良好的环境。”因而, 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影响, 环境是指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儿童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 所以教师应对儿童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而且应该具有创建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这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环境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而这种影响深刻而持久。
摘要:幼儿园老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应该尽量创建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建和材料的提供, 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 让每个幼儿都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 大胆地探索, 充分地表达, 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建进行了阐述。
[摘 要]术语翻译和术语管理是翻译流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通过创建和应用术语库,有效地进行术语管理,既可以保证术语的一致性,提高翻译效率,又可以将术语资源转化为语言资产,用于日后的翻译实践。本文探讨了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创建、应用术语库及进行术语管理等实际问题,可为翻译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术语;术语库;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管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3-0107-04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database and the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KANG Ning1, WEI Ying2, QU Le1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2.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rminology is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on process. Using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tools to construct and apply terminology database and manage terminology helps to achieve consistency and efficiency, and transform the terminology resources into language asset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data base and issue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hoping it would be helpful for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Key words:terminology; terminology databas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terminology management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翻译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英文简称CAT)观念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有别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英文简称MT)。相较于机器翻译的目标是使翻译过程实现完全自动化,人的工作只涉及少量的译前和译后编辑[1],计算机辅助翻译则是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人工的作用仍然是主要的。广义上讲,计算机辅助翻译是指对所有有助于译员完成翻译工作的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而狭义上则专指以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和术语管理(Terminology Management)为核心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SDL Trados、Word Fast、Déjà Vu、雅信CAT等。
术语问题是翻译流程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关系译文的质量。本文通过探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如何创建与应用术语库,以及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术语管理,从而提高译员的翻译效率,保障译文质量。
一、术语与术语库
术语是用来表达某一专业或学科领域中的概念的词语,具有明显的专业化、标准化特征,被视为“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2]。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术语包括为了内部沟通、外部沟通、企业宣传、品牌一致等目的所约定俗成的一套用语规范,故而,术语被视为全球化企业语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使用术语数据资源可以降低产品内容设计及产品本地化和翻译的成本。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原文本出现的高频词语,并且需要在译文中保持统一译名,如说明类或操作类文献中经常使用的“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也可作为术语提取出来。
术语库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层出不穷的术语而创建的术语容器,术语条目一般为多语种对应。许多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及国际化企业都建立大型术语库,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创建的WTOTERM、欧盟的EuroTermBank、微软公司的LanguagePortal、法国标准化协会术语库(NORMATERM)等。
对于职业译员来说,处理术语是翻译工作的基石,翻译项目的开展是从整理和翻译术语、建立原语和目标语对照的术语表开始的。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可将术语表导入到已创建的术语库中,以便于在翻译过程中自动识别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并在译文中插入术语的译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翻译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同一术语在译文中的一致性。
二、在计算机辅助环境中创建和应用术语库
(一)术语库条目与术语库条目结构
术语库条目是承载术语数据的基本单元,每个条目至少应包含一个术语。面向翻译的术语库中一个典型的术语库条目可包含一个术语、与该术语对应的多种语言的译文,以及有关整个条目和单个术语的说明性信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每个条目中的术语数据信息组织在术语库字段中,以SDL MultiTerm为例,常见的术语库字段包括:
1.索引字段—用来记录条目中不同语种的术语,每个索引对应一种术语语言;
2.说明性字段—用来说明和描述整个条目或单个术语的相关信息;
3.条目类字段—用来指定条目所属的条目类;
4.系统字段—由系统创建和维护,用于存储条目整体或单个字段的跟踪信息,如条目编号、创建日期、创建人、修改日期等。
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创建术语库,首先要定义术语条目结构。根据ISO 30042-2008标准[4],术语库条目结构包含三个层级:条目层、索引层和术语层,如图1所示:
图1 ISO 30042-2008术语库条目基本结构层示意图
条目层包含了系统字段以及应用于整个条目的其他说明性字段;索引层也称语言层,包含了含有多语言术语内容的索引字段;术语层包含用于描述术语的说明性字段,如术语的定义、缩略形式等信息,甚至还可以是有关该术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术语条目结构定义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创建术语库的工作了。
(二)根据术语来源创建术语库
1.翻译实际中的术语来源
(1)客户提供术语表。客户提交待翻译的文献资料的同时,可能会提交与之相关的术语表,以保证译文中术语翻译的统一。这样的客户往往来自正规企业或组织,其机构本身、产品及服务已形成完备的机制,拥有自身的术语资源。客户提交的术语表往往比较权威。然而调查显示[5]国内客户提供的术语资源大多是利用Access数据库或Excel电子表格形式存储,有的甚至以Word等文字编辑工具存储,因此无法直接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中使用。
(2)译员通过互联网资源等渠道,自建术语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资源极大丰富,译员根据所译文献所属的学科专业,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得多语言对照的术语资源。然而网上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译员仔细甄别。而且网上获得的术语资源对所译文献的针对性不强,往往不能完全覆盖原文中的所有术语,需要译者后续补充。从互联网上得到的术语表也多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存储。
(3)译员根据原文件整理术语。译员拿到待翻译的文献后,先要通读原文本,将其中的术语一一整理出来,并通过查询权威性的专业词典、与学科专家合作等手段,将术语译成目标语。这是一般翻译项目流程中常见的做法。术语表建立之后,在翻译过程中就可以保证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尤其是当一个翻译团队处理同一个翻译项目时,术语表的作用就更为明显。相对而言,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但针对性强,术语翻译的准确性也较高。
2.创建术语库的步骤
以SDL MultiTerm工具为例,对于上文中前两种来源获得的术语,创建术语库的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在Excel表格中对术语进行校对、整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所有数据位于同一工作表上,且列之间不能有空列。不同语言的术语排在前几列,术语列的首行需加标题,并作为术语库的索引字段名称。因此标题要标明语种,如English,Chinese等。其他列的内容可为关于该术语的说明信息,列标题将作为描述性字段名称,如“定义”“注释”等,如表1所示:
表1 存储于Excel电子表格中的术语及术语信息表
ABCDEF
1ChineseEnglishGerman英文缩略描述图片
2三维
对象3D object3D-Objekt 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
3活动
脚本active scriptActive Script 微软公司制定的一种脚本语言,能使见面出现各种动态的交互式的效果
4适配
器adapteradapter 接口转换器,可以是独立一个硬件接口设备,也可以是一个信息接口
5端口portportieren 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
6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rafische Benutzeroberflǎch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
第二步,用SDL MultiTerm Convert工具将Excel格式的术语表转换为术语库定义文件(.XDT)和术语数据文件(MultiTerm XML)。以表1为例,转换时注意将“Chinese”“English”和“German”三个列标题指定为索引字段,“英文缩略”“描述”和“图片”指定为说明性字段。
第三步,利用上一步中转换的术语库定义文件(.XDT)和SDL MultiTerm Desktop工具创建一个空的术语库。术语库定义文件将该库的术语条目结构定义如图2所示:
图2 SDL Multi Term 术语条目结构示例图
第四步,将术语数据文件(MultiTerm XML)导入到上步中创建的术语库,生成术语库文件(.sdltb)。
对于译员根据原文件自己整理的术语,可以先在SDL MultiTerm程序中建立一个术语库文件,然后逐条手动添加到库中。或将术语数据整理到Excel表格中,然后按照以上示例,进行转换和导入。
此外,SDL公司推出的术语提取工具SDL MultiTerm Extract可以自动定位并从现有单语和双语文档中提取术语,而不必费力地手动选择术语,在此不做详述。
(三)术语库的应用
与Excel等格式保存的术语表相比,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所创建的术语库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嵌入到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并在翻译过程中自动搜索和识别源语中出现的术语,有助于译员将该术语的目标语迅速插入到译文区中。而且大多数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都支持边翻译边添加和修改术语的功能,从而做到了对术语库的实时更新和维护。除了上文提到的SDL MultiTerm工具外,Déjà Vu软件的术语功能也十分强大,而且极具特色,其术语搜索和识别分为两级进行,即术语库(terminology)和项目词表(lexicon)。项目词表功能可以让译员从当前进行的翻译项目中提取、加工术语,形成与当前项目直接相关的专用术语库,其针对性更强。翻译进程中,Déjà Vu首先搜索项目词表,进而搜索术语库[6],翻译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术语库除了应用于翻译过程中外,翻译结束后还可以用于检验译文里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本身带有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模块,对照嵌入的术语库自动检查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生成质检报告。此外,术语库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加载到专门的翻译质量保证工具中,如QA Distiller,Xbench,用于检验多种格式的双语文本中术语使用问题。
三、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术语管理
广义上讲,术语管理是“系统化地收集、描述、处理、记录、存贮、呈现及查询特定专业领域中专业词汇的活动”[7]。对公司和组织而言,术语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或组织机构所使用的有关其产品、服务和商标的专业名词,能够确保在源文档和所有目标语文档中保持一致”[8],从而使术语资源成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资产。为了有效管理术语资源,使企业语言资产最大化,面向企业的术语管理系统应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例如Acrolinx推出的Terminology Manager,SDL的MultiTerm,STAR的TermStar等。而翻译实践中的术语管理与企业术语管理在宗旨、流程和手段上都有所不同,翻译项目管理者和个人译者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其术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翻译流程,是保证翻译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翻译实践中术语管理的宗旨与要求
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管理的宗旨是适应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确保术语在译文中使用准确并且一致,以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在翻译流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术语管理工作。为此,学界和业界提出了基于“全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术语管理理念[9]。
翻译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阶段[10],术语管理工作在翻译项目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在翻译项目启动和规划阶段,翻译项目管理人对术语管理进行全面规划。根据客户对术语管理的要求、翻译稿件的性质和评估术语的难度,制定术语管理策略,明确术语工作的整体进度与分工、术语定义与抽取规则、术语翻译规范、术语验证流程,以及术语库标准、术语条目结构、术语库更新和维护规范等。在项目执行和监控流程中,术语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1.译前准备阶段。包括从源语中采集和整理术语、翻译原语术语、校验术语准确性(术语质量控制)、建立术语库。2.翻译进行阶段。包括翻译团队中术语库实时共享、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术语自动识别与插入、添加新术语和术语修正等。3.译后校对阶段。包括新术语和问题术语讨论与确定、术语一致性验证等。4.项目收尾阶段。在此阶段,术语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专门工具对术语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备份最终的术语资源,将其转化为语言资产,用于后续的翻译项目和译员培训。
在翻译实践中,将有效的术语管理流程融入到翻译项目管理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翻译项目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二)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术语管理技术和工具
传统的术语管理不论是客户方还是翻译服务提供方,主要是依靠Excel、Access或文字编辑工具来管理术语,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问题,诸如术语数据更新、术语检索、处理效率、术语发布与共享等。随着翻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国内外很多翻译技术提供商不断开发专业化的术语管理技术和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术语管理工具一般分为两类:独立式工具和集成式工具。前者独立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专门对术语进行管理;后者则作为功能模块或组件,集成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常用的独立式术语管理工具有SDL MultiTerm,AnyLexic,TermStar,以及国内语智云帆公司研发的在线术语管理工具“语帆术语宝”等。独立式术语管理工具功能更为齐全,管理更趋专业化。集成了术语管理模块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有Déjà Vu、WordFast、雅信CAT等。这类工具使用更为方便灵活。在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和翻译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术语管理工具。
术语管理工具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1.术语提取功能(包括从单语文件和双语文件中提取术语),2.术语数据库创建、管理与维护(包括术语条目结构、数据模板和属性字段等),3.术语数据编辑功能(术语录入、修改、合并等),4.术语检索和筛选功能,5.数据交换功能(格式标准支持导入和导出,支持不同术语库之间数据交换),6.用户使用权限管理(数据安全性设置),7.术语共享与发布(客户端、局域网及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术语管理系统呈现出标准化、网络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11],功能也更为强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对术语管理的不同要求。然而在具体的翻译中,有些术语还需要译者根据语境,分析其语义的内涵与外延,而不能简章地从术语库中识别和插入译文。
Bowker L,Fisher D.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M]//Gambier Y,Van Doorslaer L. (eds.).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Vol. 1),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71.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
崔启亮.企业语言资产内容研究与平台建设[J].中国翻译,2012(6):65.
ISO 30042:2008. Systems to Manage Terminology, Knowledge and Content-TermBase eXchange(TBX)[M]. BSI Standards Publication, 2009:75.
王华树.浅议实践中的术语管理[J].中国科技术语,2013(2):12.
朱玉彬,陈晓倩.国内外四种常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比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3(1):71.
梁爱林.术语管理的意义与作用[J].中国科技术语,2012(5):11.
Muegge U. The Vital Role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Life Sciences [R]. CSOFT White Paper, 2009:2.
王华树,张政.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J].上海翻译,2014(4):66.
蒲欣玥,高军.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J].上海翻译,2014(2):36.
王华树,张政.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4(1):22.
摘要:根据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在网络环境下选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三个数据库项目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使学生在项目数据库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 数据库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得到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数据库及应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举例时,是根据所讲的内容来举一些例子,例子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且零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但主要是用于演示型的辅助教学。
③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此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库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是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将项目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将工作任务合理有序化后,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将理论知识分散到项目的任务中。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展开,以任务为驱动,逐级深化,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系。学生的知识学习紧扣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实施
1.项目的选择。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个自选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一个用于教师示范讲解,即示范项目,另一个用于学生实训操作,即实训项目,第三个用于学生实习训练,即实战项目。在选取项目时,主要从这样二个方面考虑:一是所选择的项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二是所选的项目要以学生为本,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任务的设计。本课程将项目分成4个学习情境,即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的。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教学目标。
(2)贴近实际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留有探索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强调综合性。任务的编排不能仅限于某个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便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的任务中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既注意基础理论的讲解,以给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重点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的组织。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课程内容的安排围绕项目中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的是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实训项目安排在示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同步实施;实战项目安排在前二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实现语言相结合进行实施。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知识小结-拓展思考六步教学法进行实施。
示范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教师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完成过程就是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
实训项目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知识点与示范项目基本对应,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实战项目主要是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前台语言课程进行整合学习的一个项目(如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整合),具体的项目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所有的项目规划及工作任务的划分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结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数据库项目因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示范项目,主要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观摩思考,边动手实践——教、学、做一体,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实训项目,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并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战项目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据库开发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6.网络平台的利用。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的书籍与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服务。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进行任务布置、演示;组织分组讨论;学生提交完成的任务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使用网络通信工具。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4)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建立一个本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课程视频动画、疑难问题查询、案例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资料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7.教学评价。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术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知识方面成绩占30%,成绩来自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技能方面成绩占50%,成绩来自学生平时的上机操作考核和完成实训、实战项目的质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占20%,成绩来自实训和实战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数据库设计应用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项目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
[2]裴大容.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7).
[3]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
调 查 表
学校全称:
所在区属:填表人姓名:
联系电话:电子邮址:
被调查学校基本情况:
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学生人数:人;班级总数:个;住宿生:人(此项没有不填); 教师人数:人,其中初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高级职称人; 学校年获得级“绿色学校”称号。(填获得最高级别称号)学校年获得级“两型学校”称号。(填获得最高级别称号)
学校年获得(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荣誉)学校年开发并应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此项没有不填写)
学校开发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名称(此项没有不填写)
(以下各题可单选,也可多选,在你认为合适的选项后 □ 中打 √ 或在填空)
1、你校是否有环境保护类国家教材或地方教材?(多选)
有国家教材 □;有地方教材 □;两种都没有 □
2、你校是否有环境保护类校本课程?(单选)
有 □;没有 □
3、你校是否有除环境保护类之外的地方教材或校本课程?(单选)
有 □;没有 □
4、你校每学年是否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单选)
有 □;没有 □
5、你校每学年环境教育专题课的课时能达到多少?
(讲座、班队会、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均算课时)(单选)
8课时以下 □;8课时 □;10课时 □;12课时 □;12课时以上 □ 由于课时紧张,不能保证有课时安排□;
6、你校是通过哪些方式或课程来实施环境教育专题课?(多选)
专题课 □; 大型讲座 □;班队会、晨会 □;国旗下讲话 □;其他 □
7、你校的环境教育专题课的主要面向在哪个年级段讲授?(多选)
小学:低年级段 □;中年级段 □;高年级段 □;
初中: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初三年级 □;
高中: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
8、在各门学科开展渗透式环境教育是否可行?(单选)
可行 □;不可行 □;不知道 □
9、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哪个更有利学生接受?(单选)
课堂 □; 课外 □;课堂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为主,课堂为辅 □
10、你校主要在哪个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多选)
语文等主课 □;劳技、美术等副课 □;环境教育专题课 □;
班队会晨会 □;国旗下的讲话 □;课外实践活动 □; 不好说 □
11、下列哪门学科适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多选)
语文 □; 数学 □; 物理 □; 化学 □; 地理 □; 政治 □; 英语 □; 品社 □; 音乐 □; 美术 □; 劳技 □; 体育 □; 计算机 □; 其他 □;
12、学校是否有环境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单选)
有 □;没有 □
13、你校老师带学生开展或参加过哪些环境社会实践或竞赛活动?(多选)
环境调查 □;打扫卫生、捡垃圾 □;环境科技制作 □;竞赛活动 □;植树、种花草 □;其他 □
14、你校的环境教育品牌(特色)项目?(填空)
项目名称:
15、你校每学期有关环境教育教科研活动开展过几次?(单选)
没有 □;一次 □;二次 □;三次以上 □;不知道 □
16、你们学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如何?(单选)
不强 □;一般 □;还不错 □;很强 □
17、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对老师、学生有负担吗?(单选)
有 □;没有 □;不好说 □
18、开展环境教育对你校教师评先进或晋升职务、职称有帮助吗?(单选)有 □;没有 □;不好说 □
19、在你校开发和应用环境保护校本课程有必要吗?(单选)
有必要 □;没有必要 □;不好说 □
20、你校有能力或有条件开发和应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吗?(单选)
有 □;没有 □;不好说 □
21、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单选或填空)
以普及环境基础知识为主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
其他
22、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特点应该是:(单选,打勾或填空)
综合性,面面俱到 □; 专题式,突出重点 □;
其他
23、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单选或填空)
浅显,通俗读物 □;专业,教科书 □;两者兼备 □;
其他
24、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时,是否需要同时编写指导教师用书?(单选)需要 □;不需要 □
25、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应该突出的是:(多选)
体现世界上普遍的环境现象等 □; 体现中国的环境现象等 □;
立足武汉地区环境,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学校地域及环境特点 □; 以上几种都兼而有之 □
26、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方向应该是:(单选)
以学为主 □;以实践活动为主 □;
以学为主、以实践活动为辅 □;以实践活动主、以学为辅 □;
27、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是否要反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
是 □;不是 □
28、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是否要适应小、中、高考的实用性?
是 □;不是 □
29、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编写体例中,是否需要设计“课外活动”部分?
需要 □;不需要 □
30、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编写,除单元主体部分以外还应设计的板块有:(多选或填空)链接 □;思考题 □;活动 □;小资料 □;问题提示 □;讨论 □;知识窗 □;其他
31、开发和应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多选或填空)
考试的需要 □;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提高师生环境意识 □; 提高学校知名度 □;养成关心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竞争意识 □; 掌握环境科学知识 □,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德育绩效考核要求 □;其他
32、对开发和应用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有何高见,请赐教!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目前中医院校各临床专业教育均开设有西医内科学.结合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
作 者:彭贵军 吴耀松 作者单位:彭贵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吴耀松(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一、综合相关学科知识, 建立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兴趣
环境科学基础的一大难点就是该课程涉及到众多相关学科多。它是建立在《生物学》、《生态学》、《分析化学》、《气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学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原本掌握知识的激发以及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 学生在交互作用中掌握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 需让学生复习已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复习, 加深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利于在后续学习中更娴熟地应用相关的知识, 同时, 教师需要串联相关学科知识并提出合理的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交互作用的发生, 当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不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时, 就产生了认知冲突。而认知冲突的形成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 并且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确有帮助。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认知冲突的设置要采取适度的原则。如果冲突设置得太激烈, 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根本找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希望, 也许学生会感到绝望。比如, 如果设置的认知冲突是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一些难点,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为此讨论、研究其解决方法, 这样就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冲突也不宜过多设置, 而是应逐步地呈现出来, 否则学生容易望而生畏。因此, 只有合适地设置认知冲突才能达到设置冲突的目的。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论, 我们在进行教学安排时, 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应善于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 在讲到大气污染及空气污染时, 可以讲述热点新闻事件, 如, 在北京, 一些搬迁新居不久的家庭中的小孩患上了白血病。此种热点事件, 都会引发学生的议论, 然后就可以通过讲述空气污染产生的危害等来启发学生寻求该知识点与热点事件的关联, 揭开空气污染的神秘面纱。另外, 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去应用掌握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各种信息, 收集相关资料,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 在环境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 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否则, 教师便会走入“填鸭式”的教学误区。
三、创设教学的情境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 善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情境式教学以其教学形式的现场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过程的趣味性, 可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环境科学基础课程介绍的内容较多, 涉及到社会、经济、法律、生活等方面。由于其内容的繁杂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 会让学生感到无趣, 使学生理解出现偏差, 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在备课、授课等环节中, 教师可先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收集各种资料, 然后将其整理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后在该课程的教授过程中, 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要求, 选择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的多媒体信息要素,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 把抽象的、阐述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加深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建构新知, 协作学习, 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情境完备, 学习目标明确后, 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 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 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 切忌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学生们也要对自己及他人进行评价, 包括信息的来源与可靠性、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协作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现学生的知识外化和自我反馈;同时协作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环境科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与环保技术的迅猛发展, 环境科学领域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 教学一线的教师不仅应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新知识和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并将其吸纳和融合到教学中来, 而且为使教学能密切联系工程实践, 教师应利用尽可能的机会到工厂去了解工程问题,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离开课堂, 到环境保护单位, 比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去参观, 增强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重视教学的社会性
首先, 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 从中挖掘出有一定价值, 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 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的问题, 并将其设计成更接近学校之外的社会实际的情景化问题, 以诱发学生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进而促进知识的学习, 引发科学思维方法形成[4]。环境科学基础是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科学,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只是传授课本知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且注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其能够学以致用, 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中去。利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联系当地的一些环保组织, 组织开展一些学生乐于参加, 并且有能力参加的环保活动, 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切身的体会, 从而调动其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教学是多种变量或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活动, 过分注重某一种教学模式与策略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须不断探索, 要善于优化组织知识内容, 寻找教学共性的规律, 将建构主义与其他互补性的教学策略配合运用,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俊杰, 王伯铎, 宋进喜, 等“.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4) :58-59.
[2]闫爱静.建构主义与学生的主体地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4) :71-73.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5) :74-81.
[关键词]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118-0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我国高教人才体系中处于中坚地位,即不同于研究性高校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别于专科院校、职业学校操作技能型学生的培养方法。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笔者担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已有五年,现总结经验,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以供参考。
一、课程目标定位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一门课程。[1]它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该项课程共分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两部分。鉴于应用型工科院校的教学需求,在兼顾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此,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广、精、新”三点,即知识面要“广”、实际技能要“精”,同时注意吸收“新”知识。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思想观念上对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2]对于本课程中的理论基础部分,宜采用原理性教学方法,即可采用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对于环境规划这部分内容,技术性较强,可采取技术性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对于环境管理这部分内容,政策性强,与实际结合紧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案例操作性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了解。借鉴“换位思考”教学的方法,[3]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有实际环境背景的互动方式,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
三、课程内容安排
根据《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目标定位,把握“广”、“精”、“新”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新颖性。本课程内容主要进行课堂授课、实践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授课,讲授方法上分别对应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案例操作性教学方法。
(一)课堂授课
课堂授课主要以课堂讲解、提问、启发相结合,主要内容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学科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工作程序等。
(二)实践授课
实践授课主要以实验、参观、实习等方式相结合。授课内容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水环境整治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
(三)案例授课
首先介绍相关的教学案例,通过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在进行案例授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零距离”接触真实项目。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我们采用综合考核模式,成绩共分为四个部分,即书面理论测试(闭卷,占30%)、案例情景分析(开卷,30%)、平时的小组讨论(占10%)、平时的综合表现(占30%)。
书面理论试卷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本学科常用的名词术语解释,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题型有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类型。案例情况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法的灵活运用;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管理案例中的优点与不足,给出个人见解。
通过教学实践,上述方法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中进行了试行教学,并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启发性、参与性等方面不断改进,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好评。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中.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江永红.环境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1):14-12.
[4] 吕保利.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探索[J].河南农业,2010,(8):42-44.
----郧县南化塘镇中心小学开展“绿化月”活动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南化塘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6年,1998年迁址于此。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906人,住宿学生136人,在职教师51人。学校占地20010平方米,建筑面积5319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7.8平方米。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脚踏实地的抓后勤管理工作。2008年,十堰市教育局领导在对我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4月我校学生宿舍被十堰市教育局授予“文明宿舍”。2009年春,我校启动“绿色生态校园”的创建工作.学校以创建为契机,大力构建绿色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学生由意识变为行动,由行动养成习惯,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现就我校开展“绿化月”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开展“绿化月”活动领导小组,形成绿色环保体系。开展“绿化月”活动以来,我校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和环保教育,把开展“绿化月”活动当成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成立了绿色学校环保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朱翠光为组长,副校长李晗为副组长,成员有:政教副校长张士强,教务主任洪海龙,总务主任魏孝明。开展“绿化月”活动实施小组,由班主任兼任实施组长,各年级,各科教师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环保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开展“绿化月”活动方案,完善环保教育的各项制度。领导分工把关,任务明确,团结协作,成立了由专任教师和科学、劳技等兼职教师组成的环境保护小组,把学科教育,课堂渗透及专题教育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各班都有环保小组负责监督各自责任区域,并轮流对本班区域的绿化园地除草,修剪,浇水。
二、绿化、美化校园,将环保理念融入校园文化。
1、我校校园总占地面积20010㎡,其中校园绿化面积约16000㎡,绿化覆盖率达到80%;校园绿地面积为10000㎡,绿地率达到50%。校园内栽植的树木品种达30余种,树木数量近200株,且均为长青树常青树;校园内有草坪5大块,近10000㎡;花坛、花池面积约500㎡,植物园500㎡其它绿地约9000㎡。绿篱50米,花卉50盆。修建亭子2个。各类花木合理搭配种植,真正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校园布局合理,环境美观,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各自相对独立。
2、将环保教育寓于校园文化之中。校园环境建设的高立意在于巧用“点睛”之笔,寓教于景。我校在制定规划时,十分重视在绿化、美化、兴建园林小品时用“点睛”之笔。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园内道路畅通,绿草如茵,景色宜人,读报橱窗、文化长廊常换常新,各类雕塑、壁画、亭子交相辉映,楼群建筑坚固美观,教室面积规范,采光通风良好,为师生工作、学习创设了幽雅环境。已基本实现了绿荫、花坛、草坪、喷灌、雕塑、亭栏点缀校园和四季青翠、花香飘逸、幽雅宜人的花园式校园环境目标。
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经常性的检查监督食堂,生活污水及剩余饭菜残渣及时做好回收处理,责任落实到教师及管理人员,防止造成污染。炊管人员人人都有健康证。
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开“绿化月”活动。
1、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在校园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张贴环保宣传资料,中国环境报。班级不定期换写环保方面的板报,专职环保教师每周公布环境检查、监督情况。环境日召开主题班会,如: “‘6.5’ 世界环境日”举行“弘扬生态文明,创建绿色家园”、“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节约型校园”为主题的活动,“‘4.22’世界地球日”举办“只有一个地球”主题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每周进行两次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广播。宣传校园环保方面的先进人物事迹,在学习生活中搜集环保知识,学习和宣传健康知识、流行病的预防等。
(3)遇到与环保有关的各种纪念日,活动日,让专职教师、卫生员等通过校会、团课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专题讲座。如:“5.31”世界无烟日,“3.12”植树节等。
(4)每周进行一次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画比赛、演讲赛、环保知识竞赛。如:“给垃圾找个家”、“ 倾听大自然”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提高环保意识,加强责任感。
(5)在每周一早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加入环保教育内容。如:“校园整洁,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环境,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水杯等”。
(6)走出校门到街道、巷道宣传环保知识,发放宣传材料,以自己的努力将绿色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发放“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环保小知识宣传单1000余份,给群众宣传“烧秸杆对大气的污染、秸杆还田的好处等”。调查农村巷道中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四、加强环保教育,掌握环保知识。
(1)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堂,由专职环保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每周进行一次。如:“大气污染和防治”、“ 十大环境祸患对人类的威胁”等。
(2)注重各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品德社会、科学教学过程中都有大量的环保知识点,要求把这些知识点梳理成环保教育渗透系列,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教案和学生的作业习题中。环保领导小组还针对这些学科,征集了有关环保方面的计划、教案和学生习题。依据近年来升学试题中注重环保节能的特点,在平时教学和测试中注重环保方面的题目。
(3)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学生每天清扫、管护环保责任区,宿舍被褥叠放整齐,教室窗明几净,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折树踏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资金有限学校缺少名贵花草,校园绿化都是原生态植物。我校地处集镇中心,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习惯还需进一步养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各学科的教育渗透,使我校的“绿色生态”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指导我们进一步搞好各项工作。
郧县南化塘镇中心小学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论文】推荐阅读: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安排06-22
研究性实验教学环境科学论文07-17
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论文09-18
论文: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06-05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05-27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5-27
课程介绍科学06-17
环境科学专业实习个人心得09-17
环境科学认识实习报告09-27
生态环境需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