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加快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提高农村体育教育水平,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应从人力资源领域、物质资源领域、民族文化领域、制度资源领域、学校体育领域等方面入手的结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篇1:

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摘 要】目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在农村学校布局、经费投入、教师资源配置、学生生源分布等方面与城镇教育差异化现象明显,与农村实际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必须立即纠正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现象,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制度,完善、规范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而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育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功效。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影响

1引言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为:各个地区、学校在软、硬件教育资源的拥有上有很大差别。由于这种差别性的存在,人们在教育中的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竞争的背后往往是以对财富的占有量为后盾的,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在经济上占弱势的群体往往会在这种竞争中败下阵来。从大范围来看,教育的城乡差异非常明显,城区和乡镇的教育质量差别非常大,另外,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由于教学质量的不同所引起的生源大战难以平息,择校现象屡禁不止。此外,东西部地区之间、内地与边远省份之间、各民族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教育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教育中存在的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差别性成了阻碍教育质量整体推进的绊脚石,它无论对于政策的制定上还是教育改革的实施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上述种种差别的存在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我国教育中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因此,研究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通过“两基”达标建设,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农村体育教育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之间的界限未被彻底打破,伴随着政策体制滋生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依然存在,教育脱节于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2.1体育教育资源配置推移现象及成因

2.1.1体育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资源培育期与事业高速发展期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包括政府财力、社会观念、体育教育人才资源等方面资源严重不足,形成了巨大的“买方”市场,因此在资源配置上就面临着数量上的不足,最终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失衡。

2.1.2资源配置结构与方式不合理。一是农村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失衡。近年来,因地方基层政府财力不足,投入有限,加上受城乡、区域财力、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相当之大,尤其是农村体育教育,在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等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方面都远不如城市义务教育。多数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体育教育场地器材条件较差,配置上明显少于城镇学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农村体育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农村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大量有能力的农村教师流失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在城镇学校相差较大,加上农村教师的住房、医疗等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在贫困农村还时有存在,待遇差异化过大,造成了农村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三是生源资源配置失衡现象日渐明显。随着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我国事实上择校现象的存在,优秀生源流向教育资源丰富学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也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起到了加速作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条件差,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而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办学质量下降,更没有人愿意为农村体育教育“买单”,农村体育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就越难。

2.1.3政策法规上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体育教育资源配置效益考虑失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进一步重视,各地政府相继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从经费保障、人员调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但从整个大的环境来看,目前国家还没有形成系列的法律法规体系,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系统的政策保障机制。

2.2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2.2.1农村体育教育不切农村实际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们采取城市教育的体制和办学模式,使用和城市学校一样的体育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的内容,以升学率作为评判农村体育办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致使农村教育难以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要求。

2.2.2体育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办学效益不高。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及管理较松散、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乡村小学由于生源不足,生师比偏低,教育投资效率不高,造成了生均成本过高。在政府投入不足以满足办学需要时,有的农村中小学校便出现了乱收费、多收费现象,这既对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提高了教育成本,但教学质量未见有明显提高。

3纠正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对策思路

3.1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未来发展原则

3.1.1宏观上由计划经济方式为主,政府应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非重点学校加大扶持力度,使宏观调配更加合理,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

3.1.2微观上以市场经济方式为主,各个学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努力开发新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体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1.3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应遵循宏观上促进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微观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原则。

3.2具体做法

3.2.1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制度,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无论是从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是从公共物品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说,教育产品及其服务并非一定要由国家政府来生产和提供,其产品的性质决定了不同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能参与生产和提供。但是,作为义务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尽管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不完全的,但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要明显高于其他教育产品和服务。因此,义务教育的投入和产出理应实行城乡一体的公平原则,主要由国家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进行。必须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办学的主体地位,统一城乡教育制度,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使农村基础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确保农村人口平等的教育权利。

3.2.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体育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一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落实国务院“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政策,完善农村学校工资发放机制、公用经费运转机制和危房改造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有所增长。二是要形成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装备建设。支持和发展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团体与个人捐资助学。

3.2.3重视农村教育,落实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确定农村教育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应充分考虑到各地农村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教育的承受能力,使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结构、家庭结构以及思想观念都与城市有着明显的差别,加上目前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还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差距或差异有其必然性。正因为此,才要更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并且在城乡教育管理体制上注意分类指导。

参考文献:

[1]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任海,王凯珍.我国体育资源配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6(3):1~9

[3]肖林鹤,林宗浩.社会转型期竟技体育资源实施优化配里之必要性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9(2):1~2

作者:丁永炬

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篇2:

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摘 要:为加快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提高农村体育教育水平,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应从人力资源领域、物质资源领域、民族文化领域、制度资源领域、学校体育领域等方面入手的结论。

关键词: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人口分布来看,绥化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中等城市,农村社会发展仍然是绥化市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农村体育教育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知识技能教育、体育道德修养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体育健身知识教育、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体育政策法规教育、体育欣赏教育等等,它为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农村人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增强农村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农村体育文化修养,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1]。

二、对象与方法

研究主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的相关资料,获取基本信息;实地调研绥化地区所辖各农村、相关政府网站,了解掌握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并运用比较归纳法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统计,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基本理论依据

首先,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可概括为“三条道路”,即走自己的路、走改革这条路和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强调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可见,新农村理论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在新农村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快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引导与宣传,实现政府对新农村体育的系统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农村体育主导力量等。

其次,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理论。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到:“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

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这表明城乡体育一体化将成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而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和实践必将为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差距,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提供指导依据,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公共体育资源,明确体育行政机构职能,建立政策保障制度等来实现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

第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共同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和多维发展的基本内涵。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指出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可见,新农村体育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体育文化层次,强调农村体育教育要与农村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生态等协调、持续、共同发展[2]。

(二)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1.人力资源领域

体育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者和从业者以及体育爱好者。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绥化市乡村人口中参与体育锻炼者仅为23.4%,其主流人群是老人、儿童和妇女等留守人员、部分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部分大中小学生,导致农村体育人口比例偏小,群众体育发展缓慢。而绥化市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和少量的运动员及教练员,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数量比较缺乏。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最近几年,绥化市体育局在各乡镇连续举办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例如望奎县、明水县、兰西县、青冈县各乡镇,人员多达五百余名,重点讲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要求、岗位责任,大众健身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体育指导计划的制定等等,这是绥化市体育局、绥化市体育总会发挥部门和人才优势,服务农村基层的实际举措,为在农村体育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提升指导质量和水平,开展农村体育教育奠定了人才资源基础[3]。

2.物质资源领域

第一,物质基础。据东北网报道:截至2012年,绥化市加大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度,拟建100处以上的健身工程中已建成84处,仅绥化市区就已建设54处。同时,全市160个乡镇162个社区实现了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全面普及,位于黑龙江省前列。经权威部门统计:绥化市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约651处全民健身工程,现已建成385处。全市乡镇要建320处全民健身工程,现已建成376处,完成100%以上。全市村级全民健身工程要达到668处,现已建成412处。其中市本级、北林区和庆安县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村全民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可见,目前,绥化农村体育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第二,资金投放。根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绥化市,根据农村人口比重大的特点,逐步探索出农业地区抓好体育工作的新路子。虽然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但是各级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广大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条件。例如兰西县在经济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所属19个乡镇投资40多万元修建体育设施;肇东市向阳镇、昌五镇和宋站镇各投资100万元兴建了带有主席台和观礼台的400米标准田径场;庆安县投资1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28个标准篮球场地,为乡镇机关学校举办篮球比赛,平时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又把田径场地由原来的163处增加到178处。该县农村的乒乓球活动室的建设也发展到了村屯一级。与此同时,绥化市在取得国家和省的资助同时,利用体彩公益金在北林区太平川镇等全市7个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各辟建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一处,受到广大农民的交口称赞。由于绥化市突出抓好农村体育工作,使得全市的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成效显著,所辖10个县(市)已全部跨入体育先进县行列。另外,全市共有体育先进乡镇120个,国家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7个。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

第三,农村体育赛事。经过调研认为:目前,绥化市各级乡镇每年都举办体育运动赛事,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赛事举办率达到98%。相反,大中小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则达到100%,举办时间范围多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与此同时,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还举办篮球赛、大秧歌比赛、台球赛、乒乓球赛、广场舞赛等,这些赛事的举办即丰富了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又接受了体育知识教育,为提高农村人评价与欣赏体育赛事,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和健身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3.民族文化领域

通过调研可知:绥化市现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31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民族总数的68%,其中包含了黑龙江省9个世居民族;共有7个民族乡(分别是6个满族乡,1个朝鲜族乡);共有67个民族村(包含49个满族村,15个朝鲜族村,2个回族村,1个达蒙民族村),并呈现出大分散于各市县、小聚居于各乡村的分布格局[5]。由于少数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满族珍珠球、朝鲜族顶瓮竞走、回族踏脚、蒙古族鹿棋、达斡尔族曲棍球、赫哲族渔猎文化、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等,这些项目继承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底蕴,反映出千百来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人的体育文化教育不容忽视。

4.制度资源领域

在农村体育教育政策与法制宣传方面,绥化市体育局为了使农村体育发展稳步顺利实施,积极下发有关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宣传的制度文件,例如《绥化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方案》《关于开展绥化市第二届“科学健身嘉年华”活动的通知》《2014年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群众工作的通知》《市体育局开展在职党员“体育惠民进社区”组团式服务活动》等等,这些文件的颁发不仅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农村《全民健身计划刚要》的实施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5.学校体育领域

据绥化市政府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绥化各市、县、镇、乡、村共有教育部门主办的学校有初级中学278所,其中乡级初中132所,占47.4%,小学2 243所,其中村级小学1 965所,占87.6%,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近几年每年在7.5亿元左右,其中用于教职工工资支出5.08亿,公用经费支出2亿多元,基建支出0.52亿元。目前,在农村中小学主要以开设体育课程、开展早操和课间操的方式,确保中小学生得到应有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取,进行必要的体育教育。经调查发现:在农村中学与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课率约达到了75.3%,而在村级小学和村教学点中体育课程的开课率约为70%,体育场地、器械等基础设施满足率为66.2%,专任体育教师缺乏,主要以兼职体育教师为主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绥化市欠发达农村地区仍有部分中小学生较少接受体育教育,这一现状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6]。

参考文献:

[1]张红学.宏观视野下我国农村体育教育意义初探[J].成人教育,2011(7):76-77.

[2]周智红.宏观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教育发展策略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2(10):91-92.

[3]魏志英.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0-42.

[4]杨小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体育教育审思[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06-107.

[5]杨凤霞,孙汉国.绥化市民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150-152.

[6]陈丽莹.新课改下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凤台县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9):73-75.

作者:王晓林 门彦阁

农村体育教育论文 篇3: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轰轰烈烈地搞了十几年了,确实对我国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并不十分成功。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的体育教师,对农村的体育教育现状比较熟悉。在农村,不管是体育设施、教育理念还是管理模式,均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如何改变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成了一个不断探究的课题。

一、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经济方面分析

(1)体育设施落后、陈旧。众所周知,体育设施是搞好体育教育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体育方面的是少之又少。很多农村学校,甚至连一个运动场都没有,更不用说各种球类以及其它健身设施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此简陋的设施,对农村体育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体育教师待遇,地位偏低,专业体育教师数量偏少,学历、素质偏低。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对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笔者调查了好多农村学校,许多学校连体育教师的服装费都不给发放,更不用说奖金了。很多农村地区,为了减少财政负担,很少招收体育教师,即使招收体育专业教师,也是不愿意招收高学历的教师。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师队伍数量少、学历层次低,整体素质偏低。

2.从观念方面分析。(1)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在广大农村地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观念非常强烈。为了摆脱落后的农村地区,家长们过分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体育等学科。(2)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导致学校领导过分重视文化课教学而忽视体育教学。 在农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的教育观念落后,功利化思想尤其严重,导致学校领导过分重视文化课的教学,体育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主要看该学校的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班级的升学率、平均分。在考核指挥棒的指导下,体育处于边缘地位就不难理解了。(3)在农村地区,社会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指标就是看这所学校的教学成绩。这个学校的体育育搞得如何、学生健康状况如何,根本就不是社会的关注点。在这种落后的社会环境中,体育落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4)广大体育教师自身的观念陈旧。由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见识短浅,再加上地位待遇偏低,造就了广大体育教师本身就不重视体育教育,本身就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试想,连体育教师本身都不重视体育教育,都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体育教育能搞好那就是一件怪事了。

二、加强农村体育教育的应对策略

1.从经济层面加大支持体育教育的力度

(1)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地方政府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特别是体育。因此要多方筹措体育经费,具体措施是:以地方政府拨款为主,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多方宣传,争取社会各界赞助。争取在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地加大体育设施。

(2)增加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地方政要府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专业体育教师扎根农村教育。要从工资待遇、服装补贴等方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经费要加强,从经济上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学历层次的提升。

2.从观念层面加大支持体育教育力度

(1)广大的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孩子的身心健康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只有家长们重视健康、重视体育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为此,广大家长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上、教育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

(2)领导者们要转变观念。领导者们要有战略眼光,要树立民族振兴体育优先的战略思想。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升学率、考试分数。领导者们要转变管理理念:即评价学校、教师,不能单纯地从教学成绩这个指标来衡量。学校领导者要五育并举,全方位地抓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人人重视体育教育的局面。

(3)体育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学会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要树立新课改的理念。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从事体育教育的思想,树立起从事体育教育光荣的思想。农村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资源,进行体育教学。例如:山区的学校,可以利用周围的小山进行登山教学、攀岩教学;靠近河流的学校,可以利用周围的水资源进行游泳教学;利用民族风俗进行体育教学,例如:南方的学校可以进行划龙舟教学;西北草原的学校可以进行骑马、摔跤教学等。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以促进健康为根本目的。只有体育教师树立了新课改的理念,农村的体育教育才会走向强大。

(责任编辑 全 玲)

作者:曲明军

上一篇:城市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