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仅给教育带来了变革,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仅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它包含的内容广泛,知识量大,而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正好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以成为必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摘要】加强对初中生信息技术教育将为我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阶段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对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现状;内容;模式;兴趣

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潮下,对学生而言接受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可以适应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和需要,而且可以为自身提供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因此,教育者必须改变其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做好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的教育内容零散化。通过与信息技术教育者沟通的各种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还存在许多可提升的空间。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教学内容不够深入、讲授方式单一。在讲解内容上,由于需要按照课本授课,所以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受到了限制,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空间也就相对较小,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兴趣不是很高[1]。教师只能为学生讲授更加简单、更具有实用性的课堂知识,而知识讲解与课本内容之间的吻合度则另当别论了,如果坚持以课本知识教育为主,就要对学生接受能力、运用能力進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这样虽然避开了课本内容,却造成了教育内容的零散化。

2.学生学习兴趣高但教学结果不理想。与普及率较高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知识型课程相比,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更感兴趣。一是在授课形式上,与枯燥的课本知识学习相对比,目前大部分初中在信息技术课堂已经能够实现每周一堂实操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享受学习的乐趣,转变了枯燥的课堂学习现状。这也充分说明,信息技术教学的可操作性很强。

3.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尚未包含在中考中,大多数学校并不关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也将这部分课程安排的较少,甚至为了应对考试还对其他课程做出让步,每周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非常多[2],有些学校甚至在部分考试前取消了信息技术课程,将其调整为其他课程。除此之外,由于学校对该课程的忽视,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不够,也不认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对课程的含义也不了解,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不够专注,下课后,也没有花时间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或复习。

4.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计划不明确。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改进,随之需要改善的就是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施。目前,大部分学校在信息教育的设施上还是相对老旧,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3]。当前许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还只是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技术上也仅仅是对硬件的研究,尽管这些基础技能的用处比较广泛,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无法产生更大兴趣,在生活中也缺少实际用处。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无法实现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5.教学模式落后,学习兴趣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相对静态和固定的,主要通过教师在大屏幕中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演示内容,再将完成的作业发送到对应教师的邮箱,结合学生们的完成效果,教师对其进行打分。这些教学方法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在教师远程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部分操作过程遗漏,尤其是难度较高的操作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是无法实现快速记忆的。其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环境相对无聊,学习效果差。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老师会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许多学生都是照搬老师的操作来完成作业,而无法理解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式,这对学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建议

1.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进行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应根据社会需要、学生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来确定并科学安排教材,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高效性。这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之前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计划,从学生的兴趣、实际应用和科学的视角规划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此外,还要加强课堂教育模式的更新及转变,对于初中生而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善单一教学方式,选择充满时间特征的信息,从而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用微视频导入新课程,以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积极性提高视频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参与度更高。由此,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

2.从学生角度出发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当前,很多学生的思维中,还会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休闲娱乐的“副科”,甚至有些学生公然在课堂上玩电脑游戏,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扰乱课堂秩序,对课堂造成不好的影响。虽然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课堂活跃度较高,但是学生也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价值,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身操作能力的迅速提升[4]。

3.从家长及社会发展角度提升群众认同感。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科学、更高效率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粘化程度正在增加。就拿当前的行业应聘来说,很多公司都将最基础的打字、文档修改、办公软件使用作为应聘的硬性条件。因此,要提升群众认同感,就要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信息技术教育高度关注,正视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契机,比如在课外时间,家长可以允许孩子操作电脑来巩固信息技术课程,其他时间适当进行自主娱乐,坚持教育与娱乐相结合。

4.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只有老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性关系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对知识和创造激情的内在渴望,并且建立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师生之间的健康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5.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提升教育结果的可操作性。课堂是理论讲解的关键场所,更是实践的战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更需要教师通过进一步实践指导提升课堂教育的实际作用。例如,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言,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来开发一些动画,进而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图片、插入视频、音频等方式扩充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对课程学习产生一种参与感,让学生能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5]。

6.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由良好的教学情境构成,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建立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当前的热门话题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从课程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一个宽松、舒适、幽默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真正做到走进教室、走进课本、走进信息技术的世界中,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实现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晓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 2020(17).

[2]王琳.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例谈使用几何画板的教学感想[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08).

[3]夏淑青.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 2020(03).

[4]黄成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6).

[5]康国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17).

编辑:蔡扬宗

作者:马永丰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仅给教育带来了变革,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也在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仅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它包含的内容广泛,知识量大,而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正好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以成为必然。但我们要知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 整合

一、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本世纪,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很显然,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目的在于能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和变化的特点,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二)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增强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内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三)信息技术,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中只有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基本问题,就算完成了本课的认知目标。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信息技术,丰富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

(五)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1)信息技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2)凭借信息技术的特点,不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将影视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3)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从自己所教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语文课程标准》

4.《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谈如何突破化学教学难点》,《山东教育》2008年第7期

5.《电教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6.《教育信息技术》(2004年1到8期)

作者:陆路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融合的有效模式探析

摘 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阐述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模式,目的是引起更多从事化学教学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的关注。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创新与开发提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有效模式;探析

引言

在当前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迫切需要基础教育的改革,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而这一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融合在实质上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一种理念,如何根据教育技术理论确定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策略;也是课程发展中的一种理念,即把信息技术的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其他学科教学中[1]。由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学习能力提出以下要求,要培养学生接受、吸收、整和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做好化学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既是高考的要求,更是人才培养的需求。

1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体现出三维自标的有效达成。2018年,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对于每一门学科,尤其是高中化学学科,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一些抽象、繁杂、乏味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有较大困难,元其对于微观理论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想象理解[2]。虽然部分理论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宏观实验操作辅助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是感觉杯水车薪。结合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把这些抽象、繁杂、乏味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我们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观看。

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主体,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素材(或教学软件)的演示来完成的。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可以展示逼真的虚拟实验,使学生了解结论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优越性。如在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或从微观到宏观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此前,抽象的、难理解的、肉眼看不到的如物质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的本质等内容都只能靠书本、黑板文字描述和教师的口述来描绘,学生不好理解,只有被动接受。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感性化、形象化,如晶体结构教学时,如果用3DMAX软件绘制了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二氧化硅、石墨等晶体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制成了可从不同角度观看的动画,学生一看便身临其境,很易理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他们不知不觉地就自动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也就化难为易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的熏陶。

3教师演示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并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则按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例如:学习《环境保护》一节,老师围绕这个课题将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图片、文字资料等预先准备好,置于网络服务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校园网)中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发布在网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或解答[4]。这种模式常用于专题学习时使用,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有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应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一般只做学习前的布置、学习中的指导以及学习后的总结。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4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DIY(自己动手)学习模式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DIY学习模式,是在网络条件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学生对教学资源的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允许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仅仅作为一名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在完成研究性学习“化学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研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治理不力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整改方案[5]。之后与大家共同商讨。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在网上查询和筛选资料以及制作电子文档的方法,并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获得成就感。可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DIY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既出色地完成了化学学习的任务,又培养了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同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养成了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增强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这种教学模式最用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实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5结语

在中学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也包括学科及教学内容的实际。例如,在选择以学生使用信息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时,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能自动筛选信息防止干扰,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陷入信息垃圾中。总得来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模式的探索,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不断总结,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目前最值得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蔡金艳:马建峰.谈现代多媒体在中学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化学教育:2013.03.

[2] 王梦辉.信息化时代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分析[J]:考试周刊:2014.96.

[3] 蒋琦.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整合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8.

[4] 秦娜欣.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J]:青春岁月:2014.07.

[5] 刘建国.微课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對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

作者简介:孙艳,女(1986—),中小学二级,研究专长:化学教育,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者:孙艳

上一篇:刘少奇逝世纪念日演讲稿一览下一篇:爱心园丁感动身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