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篇1

赵国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认识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的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

习惯。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难点: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三、设计思路:

从补钙的生活经验,从电视中经常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广告,以此为基础对于本课题内容应该不难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时不够重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视频

【讲解与过渡】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是元素。(引入课题)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并出示下列问题:

1.人体中常量元素有哪些,哪几种含量较高?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认识教材上图表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一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1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 【讲解】氧、钙是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常见的主要有铁、锌、碘、硒等。【过渡】猜字谜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常量元素 钙 钠 钾

微量元素 铁 锌 硒 氟 碘

有害元素 铅 镉 汞(介绍 水俣病 痛痛病)

课堂练习

四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0.01%):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Fe,Zn,F,I,Se(硒)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常量元素 :钙 钠 钾

2.微量元素 :铁 锌 硒 氟 碘 3.有害元素 :铅 镉 汞

五 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篇2

下面对某些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铁是血液中交换和输送氧所必需的一种元素, 生物体内许多氧化还原体系都离不开它。人体内大部分铁分布在特殊的血细胞内。没有铁, 生物就无法生存。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篇3

与微量元素有关的疾病,有的与人类自身的膳食和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有关,有的则与环境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状态有关。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目前已进入老龄阶段,他们在青壮年时期的膳食结构以大米、面粉、蔬菜为主,很少有含钙丰富的牛奶及其乳制品,因此食物中普遍缺钙。按照生理需要,成年人每日要摄取钙800克,但实际每人每日只摄入不足500克,因此他们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等疾病。

环境中某些微量元素过剩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微量元素污染,另一种则是地球自身作用与演化的结果。

自然条件下地球自身环境改变不容易被觉察和发现,有时甚至发展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不知其原因到底是什么。跟人为污染相比,这种环境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微量元素从地表岩石进入土壤、水系和空气中要经过岩石的风化破碎、矿物的分解和搬运、沉淀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其中一些性质活泼的元素随水系流失或扩散进入大气中;一些性质不太活泼的元素留在残余物中或土壤中。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一,主要表现为机械风化,矿物中微量元容易被分解淋溶出来,而且由于蒸发作用大于淋溶作用,地下水中的元素蒸腾到地表土壤形成钙镁盐壳,一些向量元素也将聚集在其盐壳中。在我国东南湿热条件下,化学风化淋溶作用强烈,形成铁铝型土壤和硅铝型土壤,它们对一些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在这两种环境条件下,微量元素硒、碘、都不出现亏损现象。因此我国西北和东南地区,未发现因环境缺硒和碘引起的克山病和碘缺乏病。

地形地貌条件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在陡峭的山脉地区,容易发生风化淋滤作用和水土流失,微量元素也随之流失。在山谷和平原低洼地区,则风化淋滤作用较弱,主要接受异地物质的堆积,因此微量元素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富集。

我国碘缺乏区主要集中在几大山系风蚀淋滤区。例如喜马拉雅山系、长白山系、大小安岭、秦岭、云贵高原、武陵山系、太行山系等,在这些山系的山区是我国甲状腺肿高发地区。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篇4

化学与生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等保健药剂,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课本知识。

(2)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分类及作用,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以“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为题,在课前进行资料查找。

2、教师在充分估计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的前提下,制作好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提问:一些产品中常出现补钙、铁、锌、硒、碘等的词语,这里的钙、铁、锌、硒、碘是元素还是单质 学生回答: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碘是元素。2.我们知道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人体也是物质的,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人体为什么要补充这些化学元素?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学习过程:学生全班交流“你知道人体内含有哪些元素”资料查阅情况 板书: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学生自我评价资料查阅情况,教师给与引导和鼓励。阅读教材P94学习结论:总结出人体内的主要元素课件探究结论:阅读教材1.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2.有些元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钾和钠等;3.微量元素分为三种,即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有必需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这些必需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与交流:学习总结:食物多样,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六、总结:本课题学习了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动的重要意义,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习惯。P95相关内容及表ppt)

P93

谷类为主;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关心健康的意识。12—(见课件P95内容,理解以下内容。

多吃蔬菜、ppt),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水果和薯类;了解某些元素对人的生命活(见

20多种是人体重点是介绍—1

——

有人认为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有人说:药补不如食补,我们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每天吃奶类及豆制品;

通过本课题学习,希望大家更加注意平常

七、习题巩固

1、下列元素在人体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铁元素

B、钙元素

C、锌元素

D、硒元素

2、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铁会导致贫血,因此铁的摄入量是越多越好。B、钾和钠元素在人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C、碘缺乏和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儿童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可以适当补充些锌元素。

3、下列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组元素是(A、铅、汞、砷、镉C、铁、硒、钾、碳

4、因人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营养元素是(A、铁

B、钙)

B、氧、钙、钠、镁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过程】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

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多媒体显示:几种营养强化食品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7~P98,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50多种,除碳、氢、氧、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氧元素、钙元素

归纳小结:

1.成人体内约含有钙1.2kg。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幼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对每日膳食中的钙供给量提出建议:婴幼儿400

mg~800

mg,青少年1

000

mg~1

200

mg,成年人800

mg,老年人1

000

mg~1

200

mg。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对答得最多的学生给予表扬。)

【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

g)

提问:氯化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讲解:钠和钾元素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解:以上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均超过0.01%,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作交流

对照下表,分组讨论交流锌、铁、硒、碘、氟五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健康的影响。

元素

人体内含量

对人体的作用

适宜摄入量

摄入过高、过低对健康影响

食物来源

多媒体显示:

讲解: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反馈提升

1.用元素符号填空。

(1)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

(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摄人量过高、过低会引起贫血。

(3)能防止龋齿,缺乏易产生龋齿。

(4)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过量不会引起中毒。

(5)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摄人量不合理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请根据下表列出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填写相应的元素名称及符号。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元素名称及符号

缺少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缺少会引起贫血

缺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少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3.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钾(C6H5K3O7·H2O)。下列有关果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每个分子中含25个原子

B、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的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7︰3︰8

4.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篇6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较为重要的有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四大类,其中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

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放大是惊人的。研究表明,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含镉量超标,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粮食、蔬菜等,导致体内镉负荷逐渐增高,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长期、低剂量接触镉污染主要产生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镉中毒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率下降,对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长此以往,可导致镉接触者的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睾丸的肿瘤。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1692年由于患严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忧虑及妄想等症状而与世长辞。100多年后,人们分析了这位大物理学家的头发样品,发现牛顿死于铅、砷、镉中毒,这些元素都是牛顿用金属做炼丹实验时泄露出来的。牛顿当年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体吸收了他的炼丹元素,并因此而丧生。

三、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般来说,重金属往往分布在人体的骨骼内,而有机农药则往往分布在脂肪组织内。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并能在组织内富集,造成机体的潜在危险。人体的肝、肾、胃肠等器官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其中,以肝脏最为重要。污染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和水解,这一代谢过程主要与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关;第二步是结合反应,一般经过一步或两步反应,原属活性的有毒物质就可能转化为惰性物质而起解毒作用。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经肾、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量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不同的污染物对身体危害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都是不同的,只有当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发生危害。

近年来连续不断的新型疾病,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否还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在扎伊尔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到2003年中国出现的SARS,世界各地已经爆发了十多次疾病大流行,加上最近肆虐欧亚的禽流感,让人们忍不住要问:问何现在传染病爆发的频率如此之高呢?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拥有大片热带雨林的南美洲和亚洲如今已难见到往昔的景象,而人类活动的破坏,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的也受到了大量破坏。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不平衡,需要想土地索取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南美洲大量贫民窟也逐渐融入城市,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各种疾病和瘟疫的发生。对1998年在马来西亚爆发的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表明,这场疾病的爆发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由于森林面积大量减少,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世代栖息的森林迁移到农舍果园觅食,而马来西亚的很多养猪场和果园相邻,猪吃了被狐蝠污染的的果实,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其次,人口流动使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很可能会随着人们的四处活动而传播。世界流感大流行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瘟疫。其首发地是美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远征军带入法国而在法国大流行,次年1~5月传遍全球;还有2002年在我国广东首发的SARS,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人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这些污染主要都来自哪里呢,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占主要因素。

我看过一则十分惊人的报道,各个国家的学者,一致认为80%的癌症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之中的有毒污染物增多是我国近来各类怪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我国河南林州每年因食道癌死亡人数为15万左右,而同时发现当地的鸡也有很高的食道癌发病率17.5万;江苏省启东县肝癌发病率很高,而当地鸭子肝癌发病率也很高。这些人畜共患的问题,更加揭示出健康对环境的依赖性。因此,制约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当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常会造成急性危害。历史上的公害事件,都是急性危害的例子。当污染物长期以低浓度持续不断地进入人体,则会产生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例如,大气低浓度污染引起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低剂量重金属铅引起的贫血、末梢神经炎、神经麻痹、幼儿脑受危害而引起学习和注意力涣散等智力障碍等。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资料表明,人类癌症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而致癌的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污染物。例如,砷化物、石棉纤维、煤烟中的苯类、二氧化硫、农药等。如位于包钢北部偏西约20公里的沙德格苏木,许多牧民都患有腰背部及四肢关节疼痛,部分人出现骨骼变形,据包头医学院在该地区的调查,儿童牙齿斑釉率为97.63%,成人为89.57%,严重的氟污染不仅损害了沙德格百姓的健康,而且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大队有万余头羊,后来只活了不过4000头,牧民们生活极端困苦,纷纷洒泪离乡,逃荒到达茂旗等地。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很重视,指派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去调查核实,结果情况基本属实。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的疾病。如电视病、空调病、风扇病。电脑病、以及电磁干扰、核辐射、化学污染等等。仅就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含磷洗涤废水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其副作用十分明显。由于高磷洗衣粉的直接、间接刺激,手掌灼烧、疼痛、脱皮、起泡、发痒、裂口,成为皮肤科的多发病,并成为接触性皮炎、婴儿尿布疹、掌跖角皮症等常见病的刺激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室外的污染,室内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记得有调查表明,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眼下,家庭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使儿童的呼吸道疾病陡增。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 污染物的侵害,一方面,因为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人高。另一方面,儿童有大多数的时间是生活在室内。从美国专家对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哮喘病调查中可以看到,在美国儿童中,患哮喘病的占美国总人口的12.4%。此病影响到每个年龄段的儿童,一半以上的儿童不同程度患有哮喘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其中35%为儿童。据统计,我国儿童哮喘病患病率为2%~5%,其中1~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85%!环境污染使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智力大大降低,无论从儿童的身体还是智力发育看,环境污染特别是室内空气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室内烟尘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及肥胖症等被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报告指出,尽管空气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室外,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室内,因此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空气污染。另外,做饭和吸烟等室内燃烧和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极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的3800多种物质。它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存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畜牧污染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就拿我国出现的禽流感来说,就上由鸡身上传染到人的身上,从而演变为可怕的疾病,最值得一提的最早出现在英国牛身上的疾病——口蹄疫,这场危机起源于英国,当前,在中东、拉美地区也发现患口蹄疫的牲畜。英国的疫情令人触目惊心:自口蹄疫爆发以来,至今已在国内200多处发现病例,受到侵害的至少达到15个国家。尽管口蹄疫不会直接传染人类,但可以通过人和交通工具传播病毒,使疾病在畜群中迅速蔓延,病畜表现为虚弱无力,无法发育或产奶,直至死亡。

食品污染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1999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鸡”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

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 篇7

1 硒在防治人体疾病方面的作用

1.1 抗氧化损伤功能

在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中, 生物抗氧化作用可分为酶类和非酶类,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peroxidase, GPX) 是哺乳动物体内抗氧化酶防御体系第一个被公认的含硒酶[3]。硒不仅作为抗氧化酶系组分, 影响GPX的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而且可以通过直接清除FR (血液自由基) 而发挥抗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都与缺硒引起氧化损伤有关。克山病是以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为主要病变的地方病, 直接引发克山病心肌细胞损害的因子是活性氧自由基。由于机体缺硒, 使得GPX活性下降, 造成抗氧化能力降低, 自由基升高, 使细胞及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改变, 导致细胞损伤;大骨节病是饮食摄入的总硒量偏低, 造成机体有关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最终表现为骨端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肌肉萎缩、发育障碍等大骨节病症状;硒对心血管系统可能有保护作用, 这是因为GPX能够对抗脂质的氧化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

1.2 增强人体免疫力

近年来, 硒与人体免疫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硒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存在重要影响[4]。硒能显著影响动物和人的免疫系统, 因此具有防癌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实, 硒对预防哺乳动物癌症有明显效果[5], 含硒药物可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艾滋病毒的数量[6]。

1.3 阻止白内障的形成

硒对视觉器官的作用极为重要, 视网膜细胞、虹膜和晶状体中均含有极为丰富的硒[7]。硒参与眼中光感受器使光子转换成电信号的能量转换过程。现已发现白内障患者眼晶状体中硒含量一般只有正常人的1/6, 补硒可改善视敏度, 并阻止白内障的形成。

1.4 对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硒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硒作为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可以与带正电荷的有害金属离子相结合, 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 将其排除体外。有学者研究发现, 硒对汞、甲基汞、砷、铅、镍、锌、顺铂等元素都有减毒作用[8]。

2 与硒过量有关的疾病

人体对硒的需要量极低, 女性的每日最低生理需要量为13 g, 男性为每日19 g, 非高硒区的最高安全摄入量仅为400 g。因此, 人体内硒过量会引起硒中毒, 硒中毒包括急性硒中毒和慢性硒中毒。前者一般在临床上比较罕见, 其症状主要是呕吐、腹痛、腹泻、心力衰竭, 甚或死亡。而后者主要是以中枢神经为主的盲目蹒跚型和硫酸代谢障碍角质素分解坏死为主的碱质病型。

3 人体补硒的方法

3.1 食物补硒

3.1.1 普通食物补硒法

硒主要在小肠吸收, 膳食来源的硒主要以硒蛋氨酸形式存在。人体对硒的摄入主要是通过主食。肉类被认为是硒的可靠来源, 而乳、蛋中硒的含量受饲料含硒量的影响。表1列出了我国居民常用食品中硒含量[2]。一般地区, 芝麻、麦芽含硒最多。另外, 酵母、蛋和海味、肾脏及肝脏中含硒量高于肉类。糙米、标准粉、蘑菇、大蒜中硒含量很丰富。

3.1.2 特殊食物补硒法

目前人们已利用食用菌为载体培育出富硒酵母、富硒灵芝、富硒金针菇、富硒平菇、富硒香菇和富硒猴头菌等;利用作物为载体栽培出富硒水稻、富硒玉米、富硒麦芽、富硒茶叶、富硒草莓、富硒刺梨等;利用动物为载体生产出富硒鸡蛋、蚯蚓富硒蛋白等。如:可制取富硒刺梨汁的刺梨, 它的果实中含硒量达到0.04μg/m L, 相对高于其他植物的果实;富硒鸡蛋中含硒量达可41~85μg/枚, 它具有调节人体硒代谢作用, 能使血清硒由低下值升至正常值。

3.2 有机硒药物

有机硒的毒性作用低、副作用小, 不但能够更好地发挥硒的作用, 而且在激发免疫反应上比无机硒显著。目前已有以下几种产品:第一, 富硒康是一种生物制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硒元素、酵母、甜菊甙、琼脂等多种活性物质, 经长期的药理试验, 其对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未见明显的毒性损害。第二, 硒化硫酸软骨素 (Se CHS) 能明显提高机体内GSH-Px的活性,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量。第三, 硒化亚油酸 (Se-LA) 具有抗肿瘤作用, 并且硒与亚油酸共价结合将降低硒的毒性。第四, 硒化卡拉胶 (Kappa-Se) 是C4酯化的硒酸酯半乳聚糖, 具有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效应, 并为危害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的防治提供有用的手段;并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五, 依布硒啉 (Ebselen) 。近年来, 研究发现抗氧化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公认具有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2Px) 作用最好的药物之一。第六, 硒酸酯多糖和复方硒酸酯多糖的硒含量在8~12μg/g, 且实验表明这两种药物均能明显提高机体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形成, 对细胞免疫功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七, 硒多糖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富硒多糖, 硒多糖具有抗金属中毒、抗氧化、抗癌细胞和病毒的作用。与目前采用较多的补硒剂亚硒酸钠相比, 其毒性低、易吸收、代谢快, 是较为理想的补硒剂。第八, 乙烷硒啉 (ethaselen, Eb) , 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乙烷硒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和免疫活性, 是在研的国家一类创新药物。

4 结语

微量元素硒对人体的正常生理生化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且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角度讲, 应充分利用我国某些富硒地区, 如湖北恩施等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硒资源, 应该大力研制和开发上规模、上档次的含硒食品、药品及添加剂。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应该重视硒的摄入量, 在预防疾病的同时, 保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在香, 杨晓光, 夏亦明, 等.哺乳动物硒蛋白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 1998, 29 (1) :29—34.

[2]胡秋辉, 朱建春, 潘根兴.硒的土壤生态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食物链的研究现状[J].农村生态环境, 2000, 16 (4) :54—57.

[3]刘俊秋, 罗贵民, 沈家骢.仿硒酶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 2007, 19 (12) :1928—1937.

[4]彭耀湘, 陈正法.硒的生理功能及富硒水果的开发利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28 (3) :381—384.

[5]张联合, 郁飞燕, 苗艳芳.硒在人和动物健康上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1) :6688—6690.

[6]HURWITZ BE, KLAUS JR, LLABRE MM, et al.Suppress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viral load with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ch Intern Med, 2007, 167 (2) :148—154.

[7]高楠, 陈维佳.微量元素硒与人类健康最新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 5 (4) :259—264.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篇8

一、常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作为人体的必需元素在人体内有适当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是人们极想知道和弄清楚的。因为他们对人们的防病治病能力、健康长寿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人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得到了不少的第一手材料,证明了常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这些元素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

1.钙

钙占人体重的1.7%左右,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占0.1%。

离子态的钙可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使伤口处的血液凝固。钙在其它多种生理过程都有重要作用,如在肌肉的伸缩运动中,它能活化ATP酶,保持肌体正常运动。缺钙少儿会患软骨病;中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症;受伤易流血不止。钙还是很好的镇静剂,它有助于神经刺激的传达,神经的放松,它可以代替安眠药使你容易入眠,缺钙神经就会变得紧张,脾气暴躁、失眠。钙还能降低细胞膜的渗透性,防止有害细菌、病毒或过敏原等进入细胞中。钙还是良好的镇痛剂,还能帮你减少疲劳、加速体力的恢复。但钙含量多了,会造成肌无力。

2.磷

成年人体中磷的含量约为700g,80%以不溶性磷酸盐的形式沉积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主要集中在细胞内液中。

他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构成骨质、核酸的基本成份,既是肌体内代谢过程的储能和释能物质,又是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剂。缺磷和摄入过量的磷都会影响钙的吸收,而缺钙也会影响磷的吸收。每天摄入的钙、磷比为Ca/P =1~1.5最好,有利于两者的吸收,正常的膳食结构一般不会缺磷。

3.镁

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体重的0.05% ,它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人体中镁50%沉积于骨骼中,其次在细胞内部,血液中只占2%。

镁和钙一样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是很好的镇静剂,严重缺镁时,会使大脑的思维混乱,丧失方向感,产生幻觉,甚至精神错乱。镁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催化剂,又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摄入足量的镁,可以防治心脏病。镁又是人和哺乳类动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人体中每一个细胞都需要镁,它对于蛋白质的合成、脂肪和糖类的利用及数百组酶系统都有重要作用。因为多数酶中都含有VB6,必须与镁结合,才能被充分的吸收、利用。缺少其中一种都会出现抽筋、颤抖、失眠、肾炎等症状,因此镁和VB6 配合可治疗癫痫病。镁和钙的比例得当,可帮助钙的吸收,其适当比例为Mg/Ca =0.4~0.5。若缺少镁、钙会随尿液流失,若缺乏镁和VB6,则钙和磷会形成结石(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他是不溶性磷酸钙,这也是动脉硬化的原因。镁还是利尿剂和导泻剂,若镁过量也会导致镁、钙、磷从粪便、尿液中大量的流失,而导致肌肉无力、眩晕、丧失方向感、反胃、心跳变慢、呕吐甚至失去知觉。因此对钙、镁、磷的摄取都要适量,符合比例,就能保证你健康长寿。

4.钠、钾、氯

钠、钾、氯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分别占体重的0

.15%、0.35%、0.15%,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钠则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氯则在细胞内、外体液中都存在。

这三种物质能使体液维持接近中性;决定组织中水分多寡; Na+在体内起钠泵的作用,调节渗透压,给全身输送水分,使养分从肠中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进入细胞中。他们对于内分泌也非常重要,钾有助于神经系统传达信息,氯用于形成胃酸。这三种物质每天均会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健康人每天的摄取量与排出量大致相同,保证了这三种物质在体内的含量基本不变。人体内的钾和钠必须彼此均衡,过多的钠会使钾随尿液流失,过多的钾也会使钠严重流失。钠会促使血压升高,因此,摄入过量的钠会患高血压症,而且具有遗传性。钾可激活多种酶,对肌肉的收缩非常重要,没有钾糖无法转化为能量或贮存在体内的肝糖中(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的物质),肌肉无法伸缩,就会导致麻痹或瘫痪,此外细胞内的钾与细胞外的钠,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均衡状态,当钾不足时,钠会带着许多水分进入细胞内使细胞胀裂,形成水肿。

此外缺钾还会导致血糖降低。没有充足的镁会使钾脱离细胞,排出体外,而导致细胞产生缺钾使心脏停止跳动。在美国一项调查发现50岁以下猝死于心脏病的人大多是由于心肌细胞内缺钾所致,所以建议每天钾、钠、镁、钙都应均衡摄入,才能保证有健康的身体。

碳、氢、氧、氮、磷和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的构成成份,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份;钙、钾、镁是所有细胞的必要成份。

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医学实践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碘、锌、锰、铜、钴、硒、钒、钡、硅等。上述元素的缺乏都会引起人体健康的下降,严重的可导致某些疾病,甚至于影响到生命。所以我们具备一些有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食物中摄取和补充微量元素,将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虽然化学元素对于人体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那些化学元素,在体内也必须要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一旦破坏了平衡就会影响健康。当然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的性别、年龄、不同的生理时期、所处的地域、环境及所从事的职业等多种因素不同而变化。

三、化学元素的来源

1.钾、钠和氯的来源

钾主要由粮食和肉类供给,钠和氯主要由食盐供给。

2.钙的主要来源

钙的来源较为广泛,奶类、虾皮、豆制品、绿叶菜、经高压烹煮的动物骨刺都可提供丰富的钙质。但钙在体内的吸收率很低,一般在20%~30%之间,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原因是谷类外皮的植酸,某些蔬菜内的草酸与钙结合成不能吸收的植酸钙和草酸钙,另外体内缺乏维生素D3也是造成钙不易被吸收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补钙时,应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3,平时多做些户外活动也是十分有益的。

3.铁的主要来源

含铁较为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排骨、血制品,芝麻、黑木耳、海藻及一些硬果类。因许多食物铁的吸收率较低,所以缺铁性贫血仍然是常见的病症,尤其是育龄妇女,因经血过多,很容易引起缺铁症,应注意铁的补充。

4.锌的主要来源

含锌的食物比较广泛,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芝麻、蘑菇、动物内脏及谷类粮食等。

5.碘的主要来源

碘主要含在海产品中,如海带、紫菜、海鱼、虾、贝类、海盐中。在缺碘地区,国家特供加碘盐来补充碘。

6.硒的主要来源

含硒较为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大蒜、蘑菇、海产品、芝麻、动物的肝、肾、瘦肉等。

7.铜的主要来源

饮食中的铜,以动物的肝、肾最多,其次是肉类、贝类、豆类、谷类、虾、蟹、鱼、水果、蔬菜等,牛奶含铜最少。常喝茶的人,从茶中吸收的铜足够身体需要。人们在正常饮食中,基本能满足机体对铜的需求。除非是某些疾病、偏食等所致的铜缺乏,一般不需补充。

(收稿日期:2014-12-08)

膳食平衡与人体健康 营养学论文 篇9

--郭鑫磊

自古以来,“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为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膳食调配遵循的原则。中华民族传统用膳原则提示要想保证健康,首先应该坚持平衡膳食,最好在中年以前就养成注意膳食平衡、合理运动、日常生活有规律和不吸烟等好习惯,以保证有足够的健康储备。

一、膳食酸碱的平衡 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轻则令人倦怠乏力,重则使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故要减少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而增加蔬菜、瓜果、豆类等碱性食物,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二、食物杂与精的平衡 “杂食者,美食也”。偏食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矿物质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此在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更应提倡食品来源的多样化。

三、膳食冷热的平衡 “食宜暖”。胃喜暖恶寒,生冷、冰凉的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更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在夏季更应注意。做到“饥时勿急,空腹忌冷”。

四、膳食寒、热、温、凉四性的平衡 “药食同源”。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性之分,如绿豆性寒无毒,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菊花苦平无毒,清热明目;羊肉甘而温热无毒,补虚祛寒;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适用于发热、口渴、尿赤。食物的寒、热、温、凉必须保持平衡组合。中医说的“忌口”,也是根据食物的四性决定的,如体质偏热、发热或伴有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忌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体质虚寒,特别是胃寒、哮喘的病人,应忌食鸭肉、绿豆、竹笋等寒凉性食物。

五、饮食五味的平衡 “五味调和,不可偏嗜”。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才能相得益彰。甜食具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的功能,但吃甜食过多易影响食欲;酸味健脾开胃、可增强肝脏功能,但过食酸味会使消化功能紊乱;苦味可除湿、利尿,对调节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重会引起消化不良;辛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然而过食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疮、便秘不利;咸是最常用的但不可过量,《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意思是说如果咸味吃得太多,会发生骨骼受损、肌肉萎缩、心气抑郁等现象。现代医学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肝硬化、中风及肾脏病的增加与过量摄入食盐均有密切关系。

六、就餐速度快慢的平衡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是摄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进食时缓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食物消化,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杀菌解毒,唾液在咀嚼过程中与食物混合,细嚼使食物磨碎,都可促进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而缓食又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得到和缓的刺激,令其不断分泌消化液,避免出现因“狼吞虎咽”使消化器官难以适应的状态。

七、就餐时间和饥饱的平衡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大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同时每日饮食时间要有规律,即“饮食以时”。不吃早餐易患胆石症、胃溃疡。应科学看待三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不要错误地以为早餐要少、午餐要好、晚餐要饱,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

八、就餐前后动静的平衡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论语 乡党》篇说:“食不语,寝不言。”主张进食前和进食过程中宜静而专致,不可高谈阔论、分心,否则不利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因此饭后要适当活动,在进食之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

九、进食前后情绪的平衡 “胃好恬愉”。是指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相反则会危害健康。《素问 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体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怒时勿食,食时无怒”“气恼勿食,忧郁慢用”,进食时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的影响,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有柔和清悦的音乐配合进食最佳。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篇10

合成化学是新药发现的主要动力和药物制造工业技术进步的源头。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纪,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一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合成药物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抗菌剂和抗生素的开发。上世纪初,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和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当时医生对于流行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这些现在已经十分普通的症状束手无策,甚至人们可能仅仅因一次感染而死亡。19世纪后半叶,在珀金(W.H.Perkin)合成的苯胺类染料的基础上,德国细菌学家郭霍(H.H.R.Koch)尝试用这些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成功创建了细菌染色法,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同时,科学家在用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试验过程中,观察到某些合成染料有一定的杀菌作用,1932年,德国I.G.染料工业研究所病理学主任杜马克(G.J.P.Domagk)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种被称为“百浪多息”(Prontosil)的红色的偶氮类染料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以及兔、狗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以此染料挽救了身患链球菌败血病的女儿,一个人工合成抗感染疾病化学治疗药物的新纪元由此开启。科学家通过对这一药物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百浪多息的杀菌作用实际上是由于其在体内发生降解所生成的产物4—氨基苯磺酰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磺胺”)产生的,从而诞生了磺胺类药物,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杜马克也因此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磺胺的启发下,化学家们又合成了无数的磺胺类似物,并通过研究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抑菌作用的关系,从中寻找更为强效、更为广谱的抗菌剂,现在已经有20多种磺胺类的药物在市场上销售。

磺胺药物只是现在全世界正在使用中的成千上万种化学合成药物中的一员。但是仅从磺胺的发展历程中便可以窥见化学合成所起的巨大作用:不论是最早合成的、与抗菌似乎关系不大的染料,还是基于磺胺改造获得的更为强效的磺胺类药物,都依赖于合成化学所赐。可以想象,没有合成化学,像磺胺这样现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抗菌剂根本不可能被发现,更不用说那些结构复杂、利用不断发展完善的化学合成技术获得的、过去很难或者不可能合成的化学药物。类似青霉素这样的抗生素药物,曾经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目前的问题是,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已愈来愈短。而且,由于细菌抗药性的发展,现在青霉素的给药剂量已经比60年前增加了数十万倍。然而,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效果更好的抗生素越来越困难。但合成化学家运用化学合成方法,在青霉素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创造出了更多的、效果更好的抗生素系列,比如我们熟知的阿莫西林这样一类“西林”类的抗生素,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9年,全球前200个销售额最大的药物[5]中,至少有140种是化学合成药物,这还不包括那些半合成的化学药物。在今天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化学合成药物仍然会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然而药物中合成化学的作用似乎越来越被忽视,药物的品牌化开发,温情脉脉的药品广告,让人联想到的更多是“生物科技”、“蛋白组”、“基因”这样一些“时尚”的名词,兼以在当今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语境下,化学,尤其是合成化学似乎越来越成为其对立面,好像所有牵涉到化学的东西就是“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非环保和不健康的东西──这显然有失公允!因为无论公众在感冒时服用的是“泰诺”、“日夜百服宁”还是“白加黑”,也无论这些药物的品牌是多么地出名,它们都是化学合成的产物,并且它们的化学组成其实别无二致。要消除这样的负面的印象,一方面需要化学家们不断地科普宣传,更需要引导媒体进行平衡地报道。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健康教育;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82-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和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以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而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种人体科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模式,既能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又能体现体育在健康中的作用。

一、健康教育与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1 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在健康教育教学中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将健康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结合起来,突出健康教育的体育特色。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能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受益终身。如饭后不宜立即运动,小运动量应该在饭后半小时,中运动量在饭后一个小时,大运动量应该在饭后两个小时。因为饭后马上运动。一是会使流向胃部的血液分流,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引起胃肠疾病;二是胃部食物未消化,也会影响运动效果。如果在健康教育中引入类似的知识点,会使学生对健康教育更感兴趣。

2 使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仅仅停留于传统运动技能的学习,忽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是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体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要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运动人体科学所学科目广泛涉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研究目的之一就是保障人体健康。许多教材的章节都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个人卫生教育、运动教育、疾病预防教育、营养教育、环境与健康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健康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运动人体科学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在维多利亚健康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科学健身是进行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通过学习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学校是体育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最痴迷体育的人群所在。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穿插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如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很多健康教育的书本涉及“体育锻炼与健康”时都会提到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如果没有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如超量恢复、靶心率等,那么老师的叙述就会显得很空洞,学生也比较难以理解。当然,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健康教育过程都会涉及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为了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融合健康教育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因而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融合健康教育。

1 身体健康。对于身体健康方面,运动人体科学主要学习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由于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不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将来从事的健康教育工作,都需要获取大量的预防保健、卫生等基础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改变过去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弊病,在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上体现“健康第一”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身体健康教育素材,找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穿插到课堂讲授中。如讲运动系统时,可以穿插骨骼的保健知识;讲呼吸系统时,可以穿插呼吸疾病及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讲到循环系统,可以加入一些心脏病的知识及高脂血症的知识。其它方面的学习也可以融入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传授给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的知识,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心理健康。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外向活泼,文化功底相对薄弱,对需要理解记忆和实践操作的运动人体科学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内容的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解提问、实验动手操作、课后作业完成、期末复习考试等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严谨踏实、团结合作、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要结合健康教育,近年来研究发现,A型性格(急性子)的人容易罹患冠心病,而C型行为(过度压抑情绪)是一种易患癌症的心理模式,在讲述运动对心理方面影响时可注意培养学生乐观平和的心态。

3 道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道德健康定义为: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作贡献,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善、美、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所有体育活动都是在公平、公正情况下进行的。讲到运动损伤时,可以指出某些人在运动中不遵守规则,动作粗野,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在生活中不遵守社会准则的人必然会把不良行为带到运动中去。当讲到生殖系统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性道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4 社会健康。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在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中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思想。根据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辐射其它体育相关领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相关章节中渗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型人群的体质特点及健身要求等,以满足学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需要。又如,学习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时,激励学生尝试对各种体育动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以适应学生从事体育训练、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少平,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碘与人体健康 篇12

关键词:智慧元素,微量元素,健康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有“智力元素”之称。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一样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中, 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利用碘作为原料之一来合成甲状腺素, 通过甲状腺素来发挥其作用。

1 碘的发现与性质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法国皇帝拿破仑发动战争, 需要大量硝酸钾制造火药, 当时法国的制造硝石商人, 药剂师库尔图瓦利用海藻灰溶液把天然的硝酸钠或其他硝酸盐转变成硝酸钾。发觉盛装海藻灰溶液含有一种不明物质在与銅作用。于是进行了研究。库尔图瓦利将硫酸倒进海藻溶液中, 发现放出一股美丽的紫色气体。这种气体冷凝后不形成液体, 却变成暗黑色带金属光泽的结晶体, 这就是碘, 其反应为硫酸遇到海藻灰中含有的碱金属碘化物———碘化钾和碘化钠生成了碘化氢, 他再与硫酸作用产生了游离碘

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先发现单质碘, 泛着紫色的金属光泽, 易升华。由于是紫色, 根据希腊文的原意, 便取名叫碘。他不导电, 也没有延展性。纯净的蒸气是深蓝色的, 平常显紫色是夹杂空气的缘故。碘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千万分之一, 由于本身的氧化性, 主要以化合物存在于海带、海藻及智利硝石中。单质碘化学性质介于氯和硫之间, 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化合物, 它是非金属有毒性和腐蚀性。碘遇淀粉变兰, 碘的性质与氟、氯、溴相似, 与氢气反应, 生成碘化氢。溶于水成酸, 酸化碘化氢溶液时, 碘会析出。往含铅、銅、银和汞的盐溶液中加入碘化氢是, 会有难溶碘化物沉积出来, 浓硫酸与碘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碘。碘可以氧化细菌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团, 并可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沉淀, 且毒性较低。碘在水中溶解度小, 配成酒精溶液作为消毒剂。碘、碘化钾的酒精溶液配成碘酊, 消毒作用更好, 消毒时皮肤紫色, 一会儿升华消失。碘与一些表面活性剂作用成碘附, 具有更强大、更迅速的杀菌作用, 且不刺激皮肤。1969年阿波罗2号登月任务中, 宇宙飞行员及蛙的消毒都是由碘及碘的载体表面活性剂完成的。碘可以与有机物, 如苯甲酸类、脂肪类形成有机碘化物。临床上作为诊断腹部各器官的造影剂使用, 使其对射线的吸收能力与周围器官产生区别, 造成人工对比, 这一过程医学上称为造影。碘自发的放出射线, 病人口服碘体外测定碘放射出来的射线水平, 从而反映甲状腺摄取碘及合成释放甲状腺素的能力, 诊断甲亢或甲减。机体如经常受到碘射线照射, 会头晕乏力, 记忆减退, 严重出现内分泌等疾病。碘的蒸气会剧烈刺激眼、鼻、粘膜。如果误服了大量碘或其化合物会使人中毒死亡。碘和钨被龙胆紫类染料着色合成碘化钨制成碘钨灯。普通白炽灯泡中灯丝是钨作的。通电时, 钨丝易挥发, 寿命缩短。碘钨灯中, 灯丝上附一层碘化钨, 通电后温度高于1400度时, 碘化钨受热分解成碘和钨, 钨留在灯丝上, 碘升华充满灯管, 碘又与钨作用成碘化钨扩散到灯丝上, 灯管寿命延长上百倍。

2 碘的生理功能

碘的生物化学功能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表现出来。人体颈部前面有一个重要的腺体———甲状腺, 它能合成分泌出一种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生长发育对骨骼、脑和生理器官的生长发育有特别重要作用的甲状腺激素,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碘。和酪氨酸。酪氨酸可在人体内自行合成而碘则需从食物供给。正常人每天可从食物中摄取150微克的碘, 1/3为甲状腺摄取, 其余由肾脏排出。甲状腺进行分泌活动时, 储存于滤泡中的甲状腺激素先后经蛋白水解酶作用, 将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重新游离出来, 在经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入毛细血管, 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组织器官发生作用。人体摄入碘不足, 就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减少, 引起碘缺乏病。碘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2.1 促进生物氧化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转化, 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 调节能量转换。

2.2 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 甲状腺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 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2.3 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 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 调节血清当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

2.4 调节水盐代谢

甲状腺素可促进组织中水盐进入血液并从肾脏排出。甲状腺素缺乏时可引起组织内水盐潴留。在组织内间隙出现含大量粘蛋白的组织液, 发生水肿。

2.5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甲状腺素可促进烟酸的吸收利用, 胡萝卜素转化维生素及核黄素腺嘌呤二核甘酸等。

2.6 增强酶的活力

甲状腺能活化体内一百多种酶。

2.7 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促进骨骼发育和蛋白质合成, 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人体摄入碘不足, 就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减少, 引起碘缺乏病, 此病是导致人类智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如我国一些内陆地区或高山地区, 由于缺碘, 导致人得大脖子病或身材矮小, 不能站立, 智力低下瘫痪, 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怀孕时, 摄入碘不足, 影响胎儿;母亲在哺乳期缺碘会影响婴儿智力。在妊娠开始到出生后两年内婴儿脑发育特别需要甲状腺激素的激发下分化成熟。如果缺碘危害性严重, 造成脑发育不良, 智力低下。所以将碘比喻为“智慧元素”, 提出了“要聪明, 吃碘盐”。

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 国家规定在每克食盐中添加20微克碘, 全民通过食用碘盐这一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补碘措施预防碘缺乏病。碘盐在储存期间可损失20%以上, 所以碘盐最好放在陶瓷罐里。碘是一种活泼物质, 将碘盐盖上盖子, 放在低温避光处。炒菜时出锅时放盐, 避免加粗和酸性物质, 碘在酸性条件下极易破坏。每人每天吃六克盐, 可获得120微克的碘, 可满足陈年人生理需要,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碘量比一般人要大, 最好补服碘油丸, 即可不多吃盐又可补碘。

3 碘的来源

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缺碘影响甲状腺。日常饮食中缺碘除了吃碘盐外, 还要从食物中摄取, 水中汲取。干海藻、海水鱼、甘蔗、蔬菜、乳类、鸡蛋、小麦、海带、紫菜、海蛰、龙虾、谷类、洋葱、海苔中含大量碘。动物性食品高于植物性食品, 婴幼儿食用加碘奶粉。人体摄入过量的碘有害, 碘过量引起甲亢等疾病。工业生产通过向海藻灰或智利硝石的母液加亚硫酸氢钠经还原而生产单质碘。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六个月以内婴儿每天需要碘40毫克, 六个月至一岁每天需要50毫克, 七岁以前每天需要70毫克, 七岁以后每天需要120毫克, 13岁以后至成年每天需要150毫克, 孕妇、哺乳期妇女每天需要需要75~200毫克。

4 碘的发展前景

碘伏、碘酊常用作杀菌消毒剂, 1884年丹麦医生格兰研究出一种用碘区分细菌是格兰氏阳性还是阴性, 称革兰氏染色。它包括先用碘液来促进细菌被龙胆紫类染料着色, 然后用酒精清洗, 象肺炎球菌等格兰氏阴性菌不被着色。碘———131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随著医学的进步, 含碘制剂和药物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如以碘递体而为人知晓的一组特殊消毒剂被用作牛奶房、医院、食品加工厂杀菌剂。碘———125用于杀死癌细胞。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论文 篇13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例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的化学史实外,还要适时补充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

2、保护学生天性,客观进行评价。

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3、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每个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热爱化学学科。如在讲“燃烧”时,做白磷的自燃实验,教师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将此溶液倒在滤纸上,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扇动几下,滤纸就着火;而无此溶液的滤纸就不会自燃。学生便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要求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此时,教师讲解白磷是一种着火点低(40℃),易燃的物质,学生知识掌握牢固,尝到成功的满足,学习兴趣大增。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做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

三、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我经常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如对于有创意的解答,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舞。我在其作业本上注上一个“妙”字,大大激发了该学生在以后的解答中有更多的创新。对于有错误的,教师不要一味地打“×”。因为学生一般不愿看到“×”,教师应给他找出出错的关键,并打上“?”或旁边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的接受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写上:“你最近已有进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如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对我说:“老师,我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但我也想学好,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她回话:“别着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过去没学好,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进步!”这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反馈信息中,表明老师的话给他们很大信心的占80%,特别是对学习求助无能者更有帮助。

四、让现代教育手段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具

未来教育过程将会有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育上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上一篇:财务成本控制下一篇:2022初三一路有你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