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是教育部为推进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09年获得福建省质量工程立项。文章对实验区建设三年多实践经验进行回顾和思考,对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人才定位和建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以及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运行机理模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论文 篇1:

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室建设方案。该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校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扩展学科领域,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期间,部分优秀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普通高校中的新成员——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在专业设置、人才类型、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途径等方面与本科院校、专科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既要立足其办学传统(专科学校),又要考虑其办学现状(本科院校),从实际出发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领域较宽,而且社会对不同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实验是该课程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如何立足实际来制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方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2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

2.1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优势

专科教育以应用为主,培养的是具备某一专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长期以来专科学校在教师知识结构、实验设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非常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新建本科院校正好继承了这一优势。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作为该专业本科层次的学生,不但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和主要通信协议的原理及工作特点等理论知识,而且要根据应用需要系统地掌握网络设备的性能与配置、网络组建、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管理等实践技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根据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由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为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也侧重于对实践环节的训练和掌握。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具备开设基础性实验的条件,在师资、实验室等方面甚至具有一定的优势。

2.2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本科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一方面需要继续传承原来专科教育在部分专业或教学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另一方面必须尽快适应本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创造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无论从规模、综合实力及社会知名度等方面都比不上老牌的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属于普通本科院校中的“第三梯队”,学生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状及技术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受条件和人才所限,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的教学中一般缺乏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网络实验室,也缺乏良好的实验教学体制与体系,更缺乏具有探索性的实验平台。在此环境下,如果要开设高水平具体探索性的实验,则显得有些困难。这一现状,一方面影响了对学生思维空间、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拓展和培养,另一方面影响了本学科的纵深发展,

也不利于学科之间的横向发展。

3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实验环境、要求和目的的不同,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4种类型,具体实验特点和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各类实验特点及主要内容

实验分类 实验特点 实验内容

探索性实验 通过寻找证据去获得结论,该结论在实验之前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有时甚至不知道会产生什么结论,其实验目的是为了获取新知识 如新协议的开发、对已有算法或协议的改进等

验证性实验 根据已知的原理或结论寻找其实现过程和方法,所要验证的结论在实验之前已经十分清楚,只要能够找到符合规律的证据,就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如协议仿真、网络设备功能配置、网络应用系统功能配置与测试等

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之前已经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自完成实验内容,实现实验要求,其目的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网络互联、Web站点开发、单一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网络安全管理方案设计及实现、网络编程等

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需要综合本课程或与本课程相关的多种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等能力 如园区网网络拓扑设计与分析、企业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Web的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综合方案制定等

其中,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较深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及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来辅导学生完成实验,所以这类实验主要在研究型或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开设。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涉及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3个方面,所开置的主要实验课程如表2所示,不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确定具体的实验内容,并适当调整课时分配比例。

表2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及课时分配比例

实验分类 主要实验课程内容 所占总课时比例

验证性实验 ①网线制作与测试②MAC帧结构③ARP/RARP、ICMP、IP、TCP、UDP、SNMP、Telnet、FTP、HTTP、DNS、DHCP、POP3、SMTP协议仿真④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功能配置和测试⑤防火墙基本功能配置和测试⑥ACL、NAT、STP功能的配置与测试 40%

设计性实验 ①交换机之间的互联及VLAN的配置和应用②VLAN之间的通信及控制③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主要有RIPv2和OSPF)的配置与测试④DNS、Web、FTP、IM、电子邮件等单应用系统的安装、配置和测试⑤Web站点的开发⑥基于局域网的网络编程⑦网络安全管理方案制定与分析 40%

综合性实验 ①设计一个包含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的小型局域网,并完成相关配置及测试②设计一个包含DNS、FTP、Web、电子邮件等系统的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并完成相关软件的安装、配置和整个系统的测试③开发一个包含页面发布、文件下载、在线交流等基本功能的小型Web应用系统④设计一个具有安全管理功能的小型局域网,并能够模拟可能发生的网络攻击过程 20%

4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室的建设

4.1网络硬件实验室

网络硬件实验室主要为学生完成相关的网络基础和综合性实验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供学生自行设计网络,并在实验室完成全部的连接、配置和测试等操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相关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原理、协议、标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提供竞争优势。

由于需要配备与真实网络相同的硬件设备,网络硬件实验室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所以在建设时一定要立足本校的教学需要,并结合组网的多样性和设备的标准化来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应能够模拟当前大部分网络应用环境,基础设备包括二层和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和无线设备(无线AP、无线交换机等),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供数字语音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

4.2网络仿真实验室

验证性实验的开设要求学校提供相应的网络仿真实验环境,通过仿真软件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并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目前,可供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选择的网络仿真软件较为丰富,其中有些是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软件,也有一些是高校和研究机构根据教学科研需要自行开发的软件。

对于绝大部分本科院校来说,网络仿真软件至少应提供以太网帧结构、ARP/RARP、IPv4/IPv6、ICMP、UDP/TCP、SNMP、DHCP、DNS、NAT、HTTP/HTTPS、Telnet、FTP、SMTP/POP3/IMAP、NetBIOS、RIP、OSPF等主要网络协议的仿真,另外还有必要提供ARP地址欺骗、ICMP重定向、TCP/UDP端口扫描、网络冲突与广播风暴、网络环路等主要安全问题的仿真。对于以网络工程为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仿真实验室还应为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路由设计、业务配置等设计方案提供

模型建立,并通过模拟获取定量网络性能预测数据,为方案的验证和比较提供可靠的依据等功能。

4.3虚拟网络实验室

与网络硬件实验和网络仿真实验室相比,虚拟网络实验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开放性好、实验操作安全等特点,并能够快速响应实验需求,实现交互式的实验环境。新建本科院校可通过以下两种技术来构建虚拟实验室。

(1) 虚拟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是指运行在物理计算机上的由软件模拟出来的具有完整功能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每台虚拟机都有与真实计算机相同的独立的网卡、CPU、内存、光驱等硬件设备,都可以拥有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目前的主流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 、Virtual PC和Hyper-V。利用虚拟机几乎可以在一台或少量的计算机上综合完成DNS、Web、FTP、电子邮件等应用系统的各种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像VMware还可以完成RAID、VLAN、ACL、NAT、集群等实验。

(2) 网络模拟器。网络模拟器是指通过软件方式来构造一个虚拟的网络实验环境,可在一台计算机上实现对特定网络设备的虚拟配置,以及进行网络互联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和配置。目前主流的网络模拟器软件有RouterSim、Sybex Virtual Lab、Cisco Flash Lab、Cisco网络模拟器GNS、Boson Netsim、NS-2、PacketTracer、HW-RouteSim、华为路由模拟器等。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像Sniffer、MRTG、木马扫描等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对部分实验内容的完成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很有意义。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上都必须进行科学的安排,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严格的实践训练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知识。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实验内容的确定到实验室的建设,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刘世钰. 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2(2):67-68.

[2] 张泉方,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0):141-142.

[3] 李馥娟.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李馥娟

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论文 篇2:

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改革

摘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是教育部为推进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009年获得福建省质量工程立项。文章对实验区建设三年多实践经验进行回顾和思考,对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人才定位和建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以及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运行机理模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质量工程;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于2007年获校级质量工程立项,2009年获省教育厅质量工程立项。三年来,项目建设坚持以学科核心能力培养为主导,逐步形成一整套改革实践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特别是注重将“四条主线”、“四个学会”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荣获福建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二等奖,学生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频频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实验区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三年来,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实验区改革实践

1.1紧密结合学位评审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凝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大家充分认识到人才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三明学院作为教学型地方性本科大学,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应该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培养能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最后凝练出“以生为本,质量取胜,凸显应用,办出特色”的十六字教学理念,并在学生管理、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1.2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1]

目前中国的大学层次不一,各个层次的大学代表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所以,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就成为各个高校能否有特色,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关键。而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学校领导班子必须认真研究、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基本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际上是教育部给予各个高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社会定位、办学目标去探索人才培养途径的尝试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各个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可以有施展的空间和成功的机会。在模式创新中必须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来展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在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定位清楚的条件下,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与学校的办学目标相符合,这是创新实验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3努力构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将实验区改革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除了模式创新性、先进性外,更关键的是模式的可操作性,能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活动中加以实施和实现。本实验区提出的模式具有通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P[2]P。实验区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人才培养途径探索的过程,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也是不断总结经验、

新模式基本指导思想P[1-2]:全面贯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三明学院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生为本,质量取胜,凸显应用,办出特色”的教学理念;坚持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来启发、教育和要求学生;教学中坚持基本理论、核心能力、基本技能、人文素质等四条培养主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坚持以计算机学科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编程能力培养为主导,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外显能力的培养,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规范化、系列化。切实加强教学、思想政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类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质量工程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应用实践能力强,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海西建设服务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1.4实验区改革成效

实验区改革实践3年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已初见成效。

1) 本项目作为三明学院《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内容之一,2009年获福建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排名第三)。

2)2010年11月,2007级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参加2009首届海峡(三明)动漫大赛《生肖足球》获该赛设立的唯一最佳创意奖,《酒后驾车》获第三名。

3)2010年5月,2008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组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编程大赛(ACM),与全国100多所院校同学同场竞技,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铜奖。

4)2010年4月,2008级学生临时组队,参加福建省年职业院校大学生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5)2010年6月,由2007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班陈夏、李嘉琪同学制作的《数字安贞堡》作品,在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美术作品评比中获最高优秀奖。

6) 本实验区启动班级2006网络工程专业班的毕业设计,获优秀等级的作品数占整个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的四分之三。

2实验区改革的思考

历经三年多的实验区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多的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才的思考,这种思考其实是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困惑,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要重视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设计,更要注重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培养路径的问题,它在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上承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定位是一个总体的要求,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来体现和落实;下启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给出要求,对每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方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比较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也就是培养方案的制定,而对过程的设计很可能被忽视,最终出现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培养方案很新,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跟上,教师们对培养方案的理解不到位,每门课程的教学未能达到培养方案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在精心制定培养方案之后,更重要的是抓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的落实。

前面说过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级工厂,学生的质量也就是产品质量,我们可以把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的做法引入到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来,如图2所示。

此模型也叫“三次质量关”管理模型。从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产品的质量不能只看最后结果。把好成品质量,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社会。首先从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就牢牢把好设计质量,也就是把好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质量,否则,过程工艺和出口检验机制再好,产品也未必受社会的欢迎。所以,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改革中必须认真调研学习,既要了解市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必须从学科专业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精心从功能、过程和出口检验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反馈机制,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整个实验区的改革工作。

2.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社会需求为导向,创建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模式

为实现大学大众化教育和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育部从战略的高度审批新建了一大批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并提出了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分层次办学的思想,对地方性本科大学的宏观定位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本科大学。目前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大学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开始从草创期进入成长期,如何办好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是摆在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面前的一大挑战。

笔者认为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的成长道路,不能简单模仿老本科大学的发展道路,只有认真贯彻教育部在审批这类大学时的初衷,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让大学教育接近社会需求、接近工程实际,是大学教育回报社会的正确追求。在办学中实实在在地按教学型的要求,搞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建设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本科→硕士点→博士点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的高校来培养硕士、博士?这样的模式硕士、博士质量又如何?当今在各个行业最缺的是工程师这一级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是中国实现人力资源大国梦想的关键,因此,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应该为国家实现人才资源大国的战略服务。

由于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是植根于本地(以地/市为划分单元),各个地方经济社会的模式、支柱产业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的人才种类也不相同,但是有一点,不论发展何种产业,都需要大量工程师级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就给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留下了发展空间,新建地方性本科大学应根据自己所处地方的实际,努力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模式,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道路,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当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部在高校招生政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等方面应该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2.3建设一支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干部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

从图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绝非易事,必须有一支懂得高等教育内涵和规律、清楚学科内涵和发展趋势、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管理队伍,使改革的风险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所以,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建立起由系领导、教授和热心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团队是顺利推进模式创新的关键。

2.4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让全体人员理解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除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团队外,让全体参与改革的教师理解

改革的意义、改革的内涵和如何进行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获得成功,真正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因为再好的设想或改革方案最终的落实是通过课程教学、实验实践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没有全体教师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成功。要想让教师们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一是要让教师清楚改革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和改革的意义;二是要建立起相应责任制和与之对应的激励机制,使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要建立一定的学习培训制度,及时把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改革的具体要求告诉全体教师,做出具体的要求和安排。总的要求就是通过改革活动建立起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我们实验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3结语

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探索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虽然得到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好的想法,但如何培养好应用型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一个摆在地方性新建本科大学面前的一大挑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卢昌荆. 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4):15-17.

[2] 卢昌荆.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刍议[C]//三明学院. 全国新建综合本科大学第七次研讨会议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24-227.

[3] 庞思勤. 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R]. 北京:全国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专题研讨班,2010,5.

Innovational on Experimental Area for the Practical IT Talents Development

LU Changjing, QIU Jinming, LIN Keming, YAN jianjun

(Department of Math and Computer Science,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365004, China)

Key words: Quality Project; practical IT talents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area;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编辑:彭远红)

作者:卢昌荆,邱锦明,林克明,颜建军

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论文 篇3: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A学院是2004年独立升格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与作用。A学院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已取得一些进步,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1 A学院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自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A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目前,A学院已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这将大大有利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A学院规定理工农类专业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经管文类专业不小于20%。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不少于80%。加强实践教学考核,课程内实验学时大于等于8学时就需要单独考核并单独计算学分;增加实验选修课;着力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及综合性课程设计,深化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

(2)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到目前为止,学校拥有87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学校拥有水利工程,测绘工程、水电动力工程、水土保持、岩土工程研究、网络工程、亚热带区域生态环境研究、电气工程、水文水资源、自动化等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

2 A学院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滞后

从实验室建设方面来说,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多本科专业都是近几年新增加的,所以在实验设备方面,肯定没有老本科院校那么完备。A学院一直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所以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断地增加了资金的投入,去购买一些实验设备,但是多数的实验设备的购置仅仅能满足教学的基本实验,缺乏先进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于实践教学方面,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这个问题是非常明显的。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过多,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对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建设重视不够;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在《A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调查表》中,50%的教师认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53.4%)、校外实践性基地建设不足(52.2%)。

2.2 实验、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我国大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A学院也不例外,在2010年4月,A学院召开了一次关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学生代表大会,在会上,有半数以上的代表都把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协调作为主要问题提了出来,具体的说就是理论课太多,而实践课太少,甚至演变出“走走过场”无关紧要的局面,这与A学院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A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其目标就是培养大批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又是极为关键的,可想而知,这一现象带来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在《A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调查表》中,50%的教师认为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培养的学生最为欠缺的是实践能力,其次是创新创业能力(32.3%)和综合素质(28.4%)。

2.3 实验及实践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从管理视角看,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人员一般被定位于教学辅导人员,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培养和待遇方面也被区别对待,这就导致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都不愿去当试验及实践教师,有很多教师在当了实验或实践教师后都会想方设法的专为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如此一来,实验实践教师的质量及稳定性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A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现状调查表》中,认为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的占到43.1%,认为实践教师队伍不稳定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占到21.6%。

2.4 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由于实验人员短缺,造成现在的许多实验室实验课程少。高校许多实验室只在学生有实验课时开放,其它时间都是关闭的,学生只能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实验。对于A学院这种明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实验对他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而实验室的这种“课后就关闭”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实行开放性实验的实验室,又因规章制度没有健全,导致实验室开放混乱。这样就使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3 A学院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3.1 构建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课时比例,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占30%左右。应该按照“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步骤,构建有基本能力培养、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实训、专业设计(论文)、拓展和创新等五大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设置校级通识要求平台。校级通识要求平台是针对全校学生要求的基本技能模块,并在教学方案中加以明确。学校设置2周的基本技能实习或实训环节,即水利工程认知实习和金工实习,各专业都必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系级专业要求平台则按照专业实践教学要求进行设置。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引入教学方案,设立认证课程,以此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同时,还要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建立层次分明、制度规范、符合实际、扎实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使课外活动于课堂教学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要落实建设经费,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实验室建设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要按功能设置实验室,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提高使用效益。以实验中心和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加强实验室和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的工程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初步锻炼。

3.3 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要注重基础实践环节、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三个层次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基础实践环节中要重视认识与认知的结合,基础实验与提高性实验的结合:在专业基础实践环节中,要重视专业基础实习和基础应用的结合;在专业实践环节中,要重视设计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做好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中,应当把“验证性试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加以优化组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积极开展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将学生参加开放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部分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增加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实践,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逐步实现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

建立校、系两级实验室管理机制,学校成立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对全校校级共享实验室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统一宏观管理。每个系院则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对所管辖实验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在校、系两级管理的框架下,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率。要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共享形式,形成合适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开放基金、实行开放工作量补贴等配套政策和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实验室扩大开放共享,并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开放。

3.5 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全面组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采用选购与自编的办法,配备与大纲相符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指导书;规范学生实验、实践报告格式,注重报告的撰写;做好时间各环节的日常记录、总结工作和资料建档工作。学院要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运行工作,做到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等六个落实;学员要抓好时间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和后期评定(含成绩考核)、工作总结等四个环节的工作。

3.6 培育“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师队伍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践行者。高校要制定政策,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我国高校的教师来源渠道长期以来比较单一,主要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理论知识较完备但实践教学能力却是相对较弱的。新建本科院校应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如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调入一部分教师,相对而言,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会更加的丰富。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大量机会让教师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将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成绩作为教师功过考核内容之一。抓好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工作,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是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登秀.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曾祺.当今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

[3]徐放.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1).

[4]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4).

作者:洪恩强 周 惠

上一篇:医院收费员工作总结范例下一篇:公安宣传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