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推荐7篇)
(浙万院教[2007]39号)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审核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近年来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实际,为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经研究决定对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浙万院教【2003】45号)进行修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根据我校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也应当体现能力培养的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1. 收集检索、阅读并综述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
2. 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对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3. 调查研究、综合概括、文字表达能力;
4. 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5. 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6. 撰写调查报告、技术总结、学术论文的能力;
7. 在答辩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二、组织与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主管校长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学校教务部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学校主管部门,各学院负责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系(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层教学单位。
1.教务部负责宏观管理、组织、指导、协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与完善相应规范要求和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估和总结,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开展经验交流推广等活动。
2.各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本学院学生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标准、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安排落实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审查指导教师资格;组织质量检查与工作评估;负责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归档工作等。
3.系(教研室)成立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贯彻执行学校、学院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工作 1
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选题,并报学院审定;落实指导教师名单并报学院批准;组织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并检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负责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质量和纪律;组织对学生答辩资格的审查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做好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并及时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材料整理交学院存档等。
三、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由校外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需有校内教师合作指导。校内合作指导教师主要把握论文进度与要求,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得超过8人,个别专业如因特殊原因超过此范围者,需经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同意,报教务部审批。
2.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和答辩给予全过程指导,主要包括: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并及时审查、写出评阅意见;审定毕业论文(设计)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方案;指导学生按基本格式规范要求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工作等。
(2)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定期辅导答疑,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教师因事或病请假,应事先向学生布置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但应由主管领导批准。请假两周以上者,院(系)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并报教务部备案。
(3)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前,应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论文(设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
(5)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工作,应实行回避制度,即指导教师不参与被指导学生答辩小组的答辩及评分表决。
四、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
2.尊敬师长,团结协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虚心接受教师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检查,主动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接受定期指导,及时主动填写《毕业论文指导记录》,交由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3.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严禁抄袭、套用他人成果。
4.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毕业论文(设计)与升学、就业的关系,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
及格处理;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或不按时参加答辩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五、选题与实施
1.选题应从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必须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保证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拓展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倡“真题真做”,力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适中,兼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造。
2.选题原则上要求每生一题,如需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应由指导教师提出,经系(教研室)主任同意,学院审批。但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所承担的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论文。
3.选题实行指导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根据院(系)公布的论文题目提出选题意向,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报学院审批确定。
4.学院应当允许部分优秀学生自拟课题,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自定课题。凡自拟、自定课题需经系(教研室)主任同意后,报学院审批确定。
5.选题一旦确定指导教师应按要求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经(系)教研室审核,学院审批后执行。已经批准的选题不得随意更改,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动,必须经相应审批程序方可生效。
6.各专业应在选题确定后制定详细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计划,包括: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一览表、指导教师名单(注明职称和工作单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或工作手册)、成绩评定办法、具体进度及日程安排、检查安排、所需购置的参考资料、实验消耗材料及制作材料等,经学院审批后,报教务部备案。
六、答辩工作
1.答辩是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要获得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必须参加答辩。
2.各学院应成立由院长或主管教学副院长任主任的答辩委员会,组织领导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确定论文(设计)成绩。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成员至少3人,原则上应有校外专家参与答辩工作。
3.答辩小组应在答辩前认真详细审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备答辩时提问选用,并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写出评语、确定答辩成绩。
4.答辩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其他学生旁听,答辩时间、地点应提前公布,答辩方式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答辩一般分成两个步骤:一是学生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要求语言准确、简练,原则上要求采用PPT的方式进行;二是答辩小组进行质询,学生应当及时做出回
答。答辩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七、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综合动手能力、论文(设计)质量、学术价值和创新能力、答辩情况、工作态度和刻苦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
2.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和评语相结合。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具体情况制订成绩评定细则,明确评分办法及所占比例。
3.答辩委员会综合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等各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分数,确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学生公布。
4.成绩评定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确定等级时要从严要求,一般优秀不超过15%,优秀与良好总共不超过50%。
5.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必须再次选题完成。经本人申请,学院审批后,给予再次选题。
八、总结与档案管理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院应组织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校级评选。
2.学院应组织各专业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并于规定时间内将工作总结提交教务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分析、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等。
3.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材料由学院统一保管,作为教学档案保存。
九、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浙万院教【2003】45号同时废止。由教务部负责解释。附件: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传统本科教育的同质化体系已逐步分化, 高校分类、分层培养格局悄然呈现, 人才能力化趋势的规格特征和社会对人才的分类、分层培养需求特点必然要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分化。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社会人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 浙江万里学院确立了面向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明晰了“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规格定位, 形成了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并从教学组织设计着手, 就如何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创建了理论、实践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重构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创新了合作性学习、自主式实验、项目化训练和校企合作式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三大教学体系
(一) 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设计, 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规格要求为主线, 以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为出发点,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特点, 优化课程结构, 突出基础为专业服务、专业为行业服务的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构建起了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1. 一年级新生基础平台教育中增强课程针对性。
一年级新生实施基础平台教育, 把课程分为全校性普通教育课程 (公共平台) 、学科教学课程 (专业平台) , 以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坚持因材施教, 促进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多样化、多层次、模块化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学校一方面注意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设置专业教学课程 (模块) 和实践教学课程 (环节) (素质拓展课程单列) , 并在公共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中通过模块化和在必修课程中引入选修机制 (如在大学数学、计算机课程、大学物理等公共平台课程中按照专业学科类别实行分层教学) 等方式, 以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加强大二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更新。
围绕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 加强大二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更新, 明确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内涵, 构建理论教学新体系, 努力体现课程现代化、小型化、模块化的要求, 减少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 注重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 探索基础平台课程与市场导向的模块课程间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整合化程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
3. 大三专业理论课程内容重心下移, 突出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 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复合的同时, 大三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突出重心下移, 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结合, 文理复合, 理工复合, 重视基础与专业为行业服务, 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延伸性知识引导。如生物技术专业构架了保证专业基本规格的专业核心课程平台, 开设与行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将专业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的50%设计为与生物制药、食品、现代农业、商贸等行业结合的模块化选择性课程组, 突出应用性, 使技术应用领域清晰, 就业指向明确, 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 明确了各专业的基本能力点、专业能力点、行业综合能力点, 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课程的学分学时。
2000年, 学校规定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占全学程总学分的比例, 文科类专业不低于10%, 理工类不低于20%。2001年, 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提高到了15%。2004年, 规定文科类专业不低于25%, 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 并将理论学分与实践学分同等对待。在实验教学内容上注意与相关课程关联, 及时更新实验内容, 设置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 整合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 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注重吸收科研的新成果, 鼓励开发新的实验项目,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实验教学设计突出基础技能为专业技能服务, 专业技能与行业技能训练结合。
实验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与行业应用性。如生物技术专业紧紧围绕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 以行业为导向, 以最终的人才规格为培养目标, 确定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训练的具体内容。对传统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进行有机的整合与重组, 增设综合性、自选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 建立了由17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
3. 实施分层实践教学, 突出个性化培养。
借助“平台+模块”、必修与选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打牢基础、发展能力的同时实施个性化培养。一方面, 要求实验课程要根据相关理论课教学阶段分段进行, 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 又体现统一实验课的阶段要求;另一方面, 要求各专业明确四年各时间段、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目标, 再分步实施, 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层次性。从2002年起步, 学校基本形成了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
4. 贴近真实社会经济活动, 打造实战效果。
经管类专业以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 以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训练为目的, 打破知识壁垒, 跨专业、跨学科、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仿真化设计与设置实验项目与实验场景, 构建了由专业基础性实验、技能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实战创新性实验组成的4层次逐层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 形成了“实战驱动、专业协同、合作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三) 明确专业素质内涵, 构建素质拓展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目标要求,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精神品质、身心健康和延伸专业能力为目标, 明确专业素质拓展内涵,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 构建了素质拓展体系。将素质拓展项目作为课内必修学分, 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成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大一教学注重做人教育, 注重培养专业兴趣。
学校立足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不仅考虑学生当前的就业能力, 更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 在四年的教学组织设计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 就有意识地进行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大一教学注重“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通过让他们了解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所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学会质疑、追逐兴趣、积极创新, 了解能力发展的途径与训练方法。
2. 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将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2年团省委、省教育厅确定我校为浙江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五个试点高校之一。在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 学校要求要努力做到“三全”、“三结合”, 即在开展素质拓展工作中, 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要做到全员参与、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程、面向在校全体学生, 实施素质拓展计划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从2004年开始, 学校将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共10个学分, 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3. 专业素质拓展以项目化训练为载体, 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综合性科技训练项目, 包括科技项目、行业调查与研究论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科竞赛训练、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训练、创新性实验设计与创业项目训练等800多个项目, 并逐年更新增补。项目化训练惠及80%以上的学生, 实现能力训练的规范化和普及化。
4. 学校以项目化管理、学分制认证的规范运作方式, 保障素质拓展教学有效实施。
素质拓展训练以学分形式列入毕业资格要求, 学生以项目形式申请专业素质拓展内容 (也可由教师提出题目, 学生设计实施) , 经审核批准, 确定该项目的学分, 学生按设计达到训练要求时, 则可取得相应学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包括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项培训、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 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使学生在各项培训和实践中提高素质, 获得技能;还可以通过各种综合性技能竞赛、各类科技、文化活动,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二、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是教学内容得以落实的关键。学校基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采用更为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 合作性学习的理论教学组织形式
1.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校积极开展合作性学习的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通过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性学习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理论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等三种形式构成, 根据课程性质不同, 构成形式的比例可有较大的差异。文科类课程一般研讨比重稍大, 学时比例一般为导学:自学:讨论=1︰7︰2, 理工科集中理论教学比重相对增加。集中理论授课主要讲授该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术观点等内容, 同时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必备的理论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合作性教学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每章教学内容指定学习资料, 布置自学与讨论任务。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性理论教学将部分课外自学时间计入学时, 把传统的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合作性理论教学的内容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 进行跳跃式设计, 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课外学习和思考,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 教师是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的顾问。在开展合作性
教学的研讨之前, 教师要确定讨论主题方向、自学目标与讨论过程性要求, 告知资料检索途径, 明确具体分工, 小组成员自学准备及研究;在研讨课堂上, 每位成员都以主持、记录、汇总、总结与报告人等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发言、材料准备及讨论会上的表现予以评议。此时教师的身份更像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的顾问, 是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形成的引导者。但教师仍然是研讨课堂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应当预先设计研讨课程的实施方案,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评价并监督学习小组的活动。
3. 着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 鼓励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如《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展开, 其评价方法是闭卷或开卷形式的试卷测试或课程小论文, 评价比重一般占总分的40%-70%;小组讨论合作性学习的评价, 以主持状况、记录材料、讨论发言、报告结果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比重占课程学习总评价的30%-60%。合作性学习评价改革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 弹性学习制的开放式试验教学模式
1. 全面开放实验室。
学校着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条件, 实行实验弹性学习制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 全面开放实验室, 每学期开学初, 公布本学期所开的实验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计划及对实验预习与准备的情况, 网上预约实验时间, 实验中心确认后,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 学生自主实验。
以“六鼓励”与“三允许”为原则, 鼓励学生自行选题、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预备实验、自主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分析报告、学生自学自教, 允许学生分次完成同一个实验项目, 允许学生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允许学生用同一个实验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验问题。
3.“开放式”项目管理。
在管理上实行“开放式”项目管理, 接纳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有关素质拓展项目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科学研究, 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学期初公布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与项目, 学生根据计划及对实验预习与准备的情况, 网上预约实验的时间, 实验中心确认, 自主式实验训练。
三、管理服务教学, 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校在各项管理中以教学为中心, 突出服务教学的理念, 以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切实把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学观念创新的过程。目前, 高校教师大都是在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所养成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都带有传统教育的烙印, 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为此, 学校多次组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规律”、“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通过理论学习、专题报告、师生座谈、社会调研、论文撰写等形式, 加深对高等教育规律与育人目标的理解, 并把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2.培养理论与技术并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学校不断加强实验室、实习场所的软件与硬件等内涵建设, 努力培养理论与技术并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引导教师强化现代实验技能进修, 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各类实习指导工作, 引进具有行业实践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实验技能训练的需要。为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校成立“教师职业发展学院”, 建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与服务、应用能力等四大模块教师培训体系。
3.积极鼓励教学建设与改革,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性, 学校在培养方案的设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内容确定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通过专家评审、公开论证、上网等办法, 接受社会和同行的评价。并积极鼓励教学建设与改革, 在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的同时, 设立教学特别贡献奖、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教学新锐奖、优质课比赛奖等教学十大奖项, 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与激励的办法, 突出贡献导向, 体现优绩优酬、优绩优评、优绩优聘的用人激励机制,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引导全体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来。
4.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模式初见成效。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全面研究与实践上, 浙江万里学院已有了实质性进展和初步积累, 基本形成了“面向社会、一核心双符合三体系四平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教育部专家认为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示范作用。经过36个专业6届15000多名毕业生的应用与实践, 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专家充分肯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 创新成果明显增加。目前, 浙江万里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创业教育试验区1个、特色专业3个、精品课程1门、教学创新团队1个, 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深受上级教学主管部门和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赞誉。
浙江万里学院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做了不懈努力。而这些应用型人才所取得的成绩证明, 浙江万里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成功而值得借鉴的。
(钱国英, 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教授, 浙江宁波315100;马建荣, 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部长、高级实验师, 浙江宁波315100;林怡, 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综合科科长、助理研究员, 浙江宁波315100)
参考文献
[1]钱国英, 等.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09) .
[2]张日新, 等.创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02) .
关键词:机械制造 本科 毕业设计
独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本科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全面检验。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培养目标科学选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是唯一一项综合四年年来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是距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间最近的一个模拟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学生题目的确定多数以教师分配题目的方式完成,题目评审环节中空洞的条目性选题规定和无操作标准的题目评审过程达不到毕业设计选题的预期目的。
(2)毕业设计选题大多在重复前几届学生做过的研究、实验或课题,学生自己立题的很少,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
(3)设计脱离实际,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模拟课题居多,真题真做的少。
(4)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
(5)毕业设计与社会生产实际缺乏联系,部分选题的实际意义不大,甚至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在畢业设计题目选择的时候,应该遵循合理的选题原则,首先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并且应难易适度,工作量得当,既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使学生在规定期限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
2.落实开题环节
学生选定题目之后要进行开题,这项工作是本科生第一次完全独立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方案、安排设计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在拿到设计任务书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搞清具体要求就匆忙下笔,有的人没有认识到开题的重要而敷衍了事。结果,开题报告只是把一些原理、算法拼凑在一起,没有比较和方案选定,没有计划和统一安排。
学生在开题期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好设计全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3.过程管理 一丝不苟
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相邻学科的知识,提高了他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后将成为学生的一种稳定的、综合的个性品质及素质。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老师责任心不强,学生就业不顺心,都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过程管理。教师要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应该以激励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启发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毕业设计阶段的过程管理十分重要,在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要对师生双向考核,首先要督促学生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工作,经常组织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定期进行工作汇报。让学生定期汇报自己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平常不好好抓,等答辩时算总账,毕业设计质量就难以保证。
4.毕业答辩不走过场
毕业设计成果考核阶段的指导非常重要,这是毕业设计质量的体现。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工作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所设计的装配图和零部件图仔细检查,确保其图纸规范并符合标准。一般学生容易忽视的是标题栏、公差要求和表面质量标注。
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的综合检验和全面考核。科学、规范、严肃的答辩工作,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对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答辩工作的积极作用,我们在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机制的同时,在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中应在各系成立有权威的答辩委员会,由教授、副教授组成,其中可以外请专家,实行公开答辩。这样,既对学生增加了压力,促使学生平时踏踏实实完成设计任务,不走过场,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促使教师认真指导,把住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
总之,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强、较复杂的教学过程,科学选题,严把选题关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开题工作是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同时,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动态,以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个工作细节,努力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国玉,早热木,周建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
[2]董翠敏.如何有效提高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考试周刊,2008(42).
院教字[2006]234号(2009年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方案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的毕业及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 目的和要求
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训练与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运用各种工具书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各类材料的能力;根据研究课题进行科学实验和工艺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
第三条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各专业要在做毕业设计(论文)前切实安排好毕业实习、社会调查、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
在做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安排提前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有所发现、发明、创造。
第三章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第五条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实行校、二级学院(下称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
第六条
教务处在学校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宏观管理、组织、指导、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估和总结,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开展经验交流推广等活动。
第七条
各院系应成立以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为主任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贯彻执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和部署,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选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布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组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与工作评估;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归档工作等。
第八条
各院系应成立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负责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第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一)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科研经验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经验的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担任,助教和未从事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得超过6位,个别专业如因特殊原因超过此范围者,应经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方可执行。
(二)选择课题,拟定任务书,编写指导方案,制定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计划和工作程序。
(三)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四)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因材施教,尽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认真审阅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设计(论文)。
(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考核,包括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工作态度等,实事求是地填写指导老师评语和建议成绩。
(七)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第十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工作须在第七学期16周之前完成,开题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第六学期开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及答辩应在第八学期的第14周前结束。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原则上应覆盖一个学年,各院系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实行。
第四章
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
第十一条 选题
(一)选题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要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得到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
题目难度要适当,涉及的知识范围、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对优秀学生可适当加大工作量和难度。
应有新意,有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各专业选题时可根据自身特点有所侧重。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实行“双向选择”,指导老师应尽早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题目,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也可自主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二)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对于个别专业,如果采用同一个大题目,则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专题;若选择老题,必须做到“老题新做”,要有新的内容和要求。
(三)文献综述类、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等类题目不能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四)题目一旦确定,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批后执行。已经批准的题目不得随意更改,更换题目必须具备相应审批程序。
(五)选题准备与程序
1.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工作由各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负责,在第七学期第4周之前提出工作计划(包括指导教师、选题、要求、分组、进度安排等)并报教务处。
2.学生报名选题后,各专业应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志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适当统筹平衡,最后确定学生与分组。
3.选题程序:教师提出选题(学生自主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小组)审查 → 公布题目 → 师生双向选择(志愿和指定相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小组)合理平衡 →填写《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情况登记表》
第十二条
开题
(一)开题工作是学生选题后,在初步收集与分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各院系对学生完成该选题研究的条件与能力进行考察。开题应主要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方法;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二)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应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并在第七学期的第14周前向所在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呈交开题报告表。
(三)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应根据学生开题的实际情况,就是否同意学生的开题报告签署明确的意见,如不同意学生的开题报告,应明确签署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并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更换题目。开题审核通过的学生,不得擅自更换选题;开题未获通过的学生,应及时根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更换选题,并于开题后的两周内做好准备,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第二次提出开题申请。
第十三条 中期检查
强化过程管理,认真进行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的检查与集体会审,增强指导教师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中期检查主要由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抽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的填写情况。
第十四条 答辩与成绩评定
(一)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制订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规则、程序、要求以及时间、地点安排等,并提前一周将安排计划报教务处。各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学生答辩资格,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研究确定答辩意见和成绩等,答辩小组的现场答辩教师(工作人员除外)应不低于3-5人。
(二)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学生应将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按统一要求装订成册;译文及原件、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整理好另行装订。以上材料一并提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三)评阅人要根据学生和指导老师所提供的材料,着重审查文本质量,包括设计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文本、设计成果的规范性等,客观给出评语和评阅成绩。
(四)答辩前应及时向学生公布答辩小组教师名单和学生参加答辩的日程、地点等。答辩时,学生简述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回答答辩小组的提问。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考核:
1.任务完成情况;
2.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设计(论文)质量; 4.创新能力;
5.答辩中的自述和回答问题情况等。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应呈正态分布,优秀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5%左右。
(七)各院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是成绩的最终裁定者。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及规范
第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及撰写要求
(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选题进行综合分析,工科毕业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比较、选择。
(二)要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解决论文中的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相对前人研究成果应有自己的见解。
(三)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立论正确,论证严密,公式推导正确,逻辑推理力强。
(四)能将信息技术灵活用于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
(五)文科类毕业论文字数一般在8000—10000字,理工科类毕业论文字数一般在6000—8000字,艺术设计类文字数一般在3000—5000字。
(六)毕业设计(论文)文档按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资料归档与工作总结
第十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文档按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必须将完整内容装订成册,并统一保存在院系,至少保存 5 年;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必须永久保留。
第十七条 院系应认真进行总结,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育人、质疑、答辩等方面深入分析教学质量,总结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指导工作经验,以利于改善管理和提高培养人才的工作质量,并将总结报告于 6 月底前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召开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研讨会,组织经验交流。
第十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评价工作:学院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复查或抽查,抽查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0%,抽查评价结果将作为院系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之一。
第七章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
第十九条 做好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工作。对于结合生产、科研,并有实用价值课题,要做好成果的有偿转让工作,发挥其经济效益;对于经过精选出来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应予推荐发表。
第二十条 选编要求
(一)院系从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推荐 3% 作为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被推荐的学生应将毕业设计(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打印稿及全文电子稿报院系,由院系于每年7 月 6 日之前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
(二)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推荐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对院系推荐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核、校稿,符合条件的将编入学校分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
(三)对获选的学生将发给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由院系寄送至每位学生。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院系应参照本条例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送教务处。
第二十二条 对于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应予表彰,并与评定教学优秀奖和职务评审挂钩。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绵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绵师院教字[2004]93号)同时作废。
绵阳师范学院
二OO九年九月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补充规定
绵师院教字[2006]12号(2009年修订)
一、论文打印
毕业论文(设计)一律用Word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固定值18磅,页边距采取A4默认形式,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依次为: 封面; 题目来源;
中文摘要(含标题、学生、指导教师及关键词); 英文摘要(含标题、学生、指导教师及关键词); 1.目录; 2.正文; 3.参考文献; 4.致谢; 5.注释; 6.附录; 7.封底。
注意:中文摘要起后所有的为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中文摘要起后页眉统一样式为“绵阳师范学院XX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其中XX代表毕业生毕业年限。
三、各项具体要求
1.封面
(1)封面要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格式排版(见教学管理系统“表格下载”栏)。(2)论文题目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不宜超过20个字,可分两行。2.题目来源
如是资助课题请注明课题级别和编号。3.中英文摘要顺序及要求
(1)标题:中文标题以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英文标题为小二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打印。(2)学生及指导教师:标题下空一行居中打印“学生(Undergraduate):×××”,换行居中为“指导教师(Supervisor):×××”,中文为宋体小四号。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
(3)摘要内容:顶格左起为“摘要(abstract)”加冒号,中文为黑体小四号且两字间空两格,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且加粗。接着为摘要内容,中文4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字,英文为250个实词左右,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间距设臵均为段前段后为0行,行距为18磅。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内容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4)关键词:中文关键词3-5个,小四号宋体字。英文关键词3-5个,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关键词(key words)”左起顶格加冒号,字号字体同“摘要(abstract)”,各关键词之间加分号。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
三级提纲目录。“目录”黑体四号加粗,居中。目录内容全为宋体小四号,间距设臵为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为18磅。
5.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论文撰写的题序层次要求以下两种格式:
文科、艺术类
一、(一)
1.理工科类 1 1.1
1.1.1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层次序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是论文的精华,要写得扼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适当,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绪论(或前言、序言)”、“结论”及一级标题文字以三号黑体左起顶格打印,间距设臵为段前段后均为0.6行,行距18磅。“二级标题”以四号黑体左起顶格打印,间距设臵为段前段后均为0.6行,行距18磅。“三级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左起顶格打印,间距设臵同正文。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间距设臵为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18磅。
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图序及图名居中臵于图的下方。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解下列出各部分内容。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所用一致;
表序及表名臵于表的上方,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格采用三线表,不要竖线。
图序及图名、表序及表名采用五号楷体字;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6磅的行间距。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左起顶格,与正文空一行。内容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序号用中括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
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列出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列出,未引用的文献不得出现。参考文献序号按所引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引用文献应在论文中的引用处加注文献序号,并加注方括弧。参考文献按如下格式列出:
学术著作:[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初版不写).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术期刊:[序号] 著者.篇名.刊名[J](外文刊名可按标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论 文 集:[序号] 著者.篇名.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科技报告:[序号] 著者.题名[R].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 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予年.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报纸文献:[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电子文献:[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7.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致谢”两字中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与正文空一行。内容五号宋体。个人部分感受也可以放到本部分。但注意前后连续。
8.注释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9.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冗长的公式推导、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以方便他人阅读所需要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和图表、调查问卷等。
四、其他事项
1.参考模板请到教学管理系统“表格下载”栏下载。2.若有与以前规定相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
3.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点,在不违反本规定的前提下,可向学生提出更为详尽的规范要求。
4.如有疑问请向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咨询。
一、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总结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素质、能力、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对全程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检验。学院教师、学生均应严格依照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等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二、毕业论文(设计)应力求观点正确、并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要求内容充实、材料可靠、结构合理、表达通顺。
三、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程序:1.学生根据学院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计划和个人特点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2.指导教师制定《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并下发给学生;3.学生根据任务书写出开题报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资料,采集数据,积极开展有关研究;5.撰写毕业论文(设计);6.参加答辩和成绩评定;
7.制档保存。
四、毕业论文(设计)正本装订顺序符合规范,主要内容依次为:1.正文封面(120g白色铜版纸,严格按照模版制作,由学生自己打印);2.英文扉页;3.郑重声明;4.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5.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6.目录;7.正文;8.参考文献;9.致谢;10.附录。
五、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装订顺序符合规范,依次为1.毕业论文(设计)档案封面;2.任务书;3.开题报告;4.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总评成绩部分);5.指导教师评分表;6.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表决票(答辩小组每人一票)。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格式遵照《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执行,毕业论文(设计)由学生自行印刷,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按照《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相应格式和学院补充规范要求(见附件)填写,进度计划按周填写。以毕业设计开始为第一周。例如:第1~3周...;第4~6周...;第7~9周...;第10~12周...。
七、要求有一定数量参考文献,并表示规范。参考文献中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
八、学生答辩按研究所划分为各个答辩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设组长1人,负责本组的答辩工作;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及文件整理工作。
九、指导教师评语时间、评阅教师评语时间和答辩时间须符合逻辑。前后顺序为:指导教师评语时间、评阅教师评语时间、答辩时间。
十、成绩评定表中指导教师评语字数100字以上,评阅教师评语字数80字以上,答辩小组评语字数80字以上。成绩填分数(百分制)。成绩比例: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40%。
十一、实行二次答辩。各答辩小组推荐优秀论文和问题较多的论文到学院进行二次答辩,通过二次答辩选拔出参加校及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名单,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毕业设计进行统一评审或答辩确定是否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学院优秀比例不超过答辩小组人数的30%、其中前7%(根据学校教务部推荐优秀学士论文比例调整)推荐参加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次答辩;上交学院进行统一评审或答辩的比例为答辩小组人数5%。
十二、作为学生学习记载的重要档案之一,毕业论文(设计)档案的所有项目必须用钢笔(碳素或蓝黑墨水)填写,或与原件相符的打印或印刷件存档,其中印章和签名必须是原件。毕业论文(设计)应撰写一式二份,其中学院存档一份。提交论文电子文档,刻录光盘学院存档。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暂行规定
(2005年5月)
第一条本科生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加强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效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前的一次“热身”,毕业实习可以对本科人才产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验,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2、实习任务。由系、教研室或学生本人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实习单位,在专人指导下跟班观摩主要业务工作过程(有条件的可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熟悉业务工作原理和流程,并做好记录。实习完后,撰写实习报告。
第三条 实习组织与形式
1、实习组织
毕业生实习工作由院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领导、系分管教学的主任或副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由责任心强、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带队指导。每届毕业实习领导小组成员的 1
具体组成由院务会决定,实习(带队)指导老师由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确定。
2、实习形式
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我院毕业实习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习的单位由各系、专业负责联系拟定,分散实习的单位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自行联系确定。集中实习是一种较好的实习形式,各系、专业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的学生应占全部毕业年级学生人数的50%以上,并应逐步扩大集中实习学生的比例。
3、实习指导
集中实习必须有专业教师带队。每个实习点至少选派一名指导老师带队。带队指导老师应是即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必要时可挑选研究生担任实习带队教师助理,协助带队教师开展工作。
第四条 实习时间
按照学校规定,毕业实习一般应在学生的第三个暑假期间进行,具体实习时间的起止由实习指导老师、实习生和实习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但总量不得少于3周。
第五条 学生实习要求与纪律
1、学生应按照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完成规定的实习项目。
2、学生在实习中,应认真记实习日记,及时写实习报告。
3、学生应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注意文明礼貌,按单位规定着装,注意安全,不得违反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工作。
4、集中实习的学生,必须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和管理,遵守实习的各项规定。
5、遵纪守法、执行实习单位保安保密规程、劳动纪律及其它有关制度。
6、爱护公物,注意勤俭节约。
7、维护学校集体荣誉,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注意搞好校、企关系。
8、实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勤,不得随意脱离岗位。无正当理由,一律不准请假。在外地集中实习的学生未经带队教师批准不得离开实习驻地外宿。有正当理由外出,必须请假,一天以内由指导教师批准,一天以上应报请院毕业实习领导小组批准。缺课时间超过实习时间的1/3者,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
违犯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直至停止实习。
第六条 集中实习带队教师职责
1、根据毕业实习大纲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拟订实习进度计划。
2、对学生和接受实习单位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
3、会同接受实习单位指派的指导人员,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时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进度。
4、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
5、对学生全面负责。关心学生的实习、学习、思想、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遵守保密、保安以及安全生产等制度。
6、经常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接受实习单位的指导和帮助。
第七条 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
学生实习结束后,不论集中或是分散实习,每一位实习生都必须写出个人的实习总结报告。实习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内容,工作进程,主要收获及心得体会,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文字上力求简明扼要,不少于3000 字,用小四号宋体字,A4纸打印。实习总结报告经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审核签字并盖实习单位公章后上交学院,作为实习成绩考核的依据。
如果在实习中发现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单独附研究(分析)报告,字数不限,并提交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老师审阅,优秀者可以作为实习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和实习单位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学生返校后将本人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及“毕业实习鉴定表”交给学习委员,统一上交学院教学秘书。
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指导教师按照实习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动手能力以及实习日记、作业和实习报告的内容以及单位指导人员的意见等评定成绩。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考查(笔试或口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在评定成绩时要适当考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遵守纪律的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
第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编辑:xtt10207 日期:2008-12-22 08:08
(浙大本发〔2008〕31号)
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和知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专业综合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审核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及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要求
(一)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一般为8—12学分。
(二)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主要包括课题调研及查阅资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试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分等阶段。
(三)能力要求: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综合实验技能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具体可归纳为:
1.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本专业外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2.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案论证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现、探索与创造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合作交流精神。
4.使用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撰写论文(设计)或设计(计算、使用)说明书的能力,开题报告、论文(设计)答辩时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全过程管理,学校要求本科生进入现代教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系统》进行申报,组织开展选题、开题、文献综述、实验研究、中期检查、组织答辩、成绩评定、论文上传等实践环节,力求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成效。
二、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要求
(一)理、工、农、医类
1.要求查阅与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文献8—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5篇),译文(译文可作为文献的一部分)和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要求字数各3000字以上,文献综述内容要切题。
2.开题报告(包括课题意义、背景及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研究方案、实施计划、预期结果等)要求字数3500字以上和文献综述一起装订成册。
3.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要求(1)封面、目录
(2)正文标题:题目简要、明确,一般不宜过长。
(3)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并撰写相应的英文摘要。
(4)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为1万字以上;工程设计类课题按专业性质不同规定一定图幅的设计图纸,如机械类工程绘图量不少于折合成A0号的图纸2张;以实验为主的工程技术类课题,论文中应有实验数据、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分析意见与结论;以产品开发为主的课题应有实物成果及实物的性能报告;软件工程类课题应包括有效程序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及使用说明书、软件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等。(5)参考文献格式:
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论文:作者、论文篇名、刊号、年、卷(期)、页码。(6)毕业论文(设计)应单独装订成册,使用统一封面。
(二)人文、法学、外语、教育、经管类
1.要求查阅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译文(译文可作为文献的一部分)和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要求字数各2500字以上,文献综述必须切题。
2.开题报告:(包括课题意义、背景、调研报告、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等)要求字数3000字以上。
3.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1)封面、目录
(2)正文标题:题目简要、明确,一般不宜过长。
(3)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并撰写相应的英文摘要。(4)前言:主要包括选题的依据,对本课题研究现状的简述,本文的立意和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
(5)正文:要求论点明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资料翔实并与论点相结合,同时要做到文字通顺,引文规范。论文正文字数在8千字以上。如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还需提供相应的计算机设计清单等。(6)参考文献格式:
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论文:作者、论文篇名、刊号、年、卷(期)、页码。
(7)毕业论文应和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一起装订成册,使用统一封面。
三、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要求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在整个论文(设计)写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理、工、农、医类
1.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2.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任务,促进教学、科研、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
3.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4.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跨学科选择课题和学生自己拟定题目,但要经过院或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审查同意,方可执行。
5.选题的范围、内容和难易程度要适当。能体现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较好完成。
6.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项目或与研究生协作进行的课题,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保证每人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
7.学生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可由外单位拟定课题,但审题工作需按下述第8条程序进行,评审标准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8.选题、审题工作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学生也可以),说明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工作难点及课题所具备的条件,报院、系审定批准。课题确定后,应张榜公布,由师生双向选择。个别情况由院、系协调解决。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提出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并按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要求拟定阶段工作进度(一般以周为单位),列出部分推荐参考文献。
选题、审题工作应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前一学期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及早考虑和准备。任务书应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发给学生。任务书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报院、系审批。
(二)人文、法学、外语、教育、经管类
1.选题要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使学生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选题应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
3.题目贴切,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题目规模适当。4.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选择课题和学生自己拟定题目,但要经过院、系审查同意,方可执行。
5.选题的范围、内容和难易程度要适当,能体现阶段性的成果,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较好完成。
6.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项目或与研究生协作进行的课题,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保证每人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
7.学生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可由外单位拟定课题,但审题工作需按下述第8条程序进行,评审标准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8.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毕业论文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学生也可以),说明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工作难点及课题所具备的条件,报院、系审定批准。课题确定后,由师生双向选择。个别情况由院、系协调解决。
指导教师应认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任务书须提供必要的资料,提出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并按毕业环节拟定各个阶段工作进度(一般以周为单位),列出部分推荐参考文献。
选题、审题工作应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前一学期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及早考虑和准备。任务书应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发给学生。任务书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指导教师须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报院、系审批。
(三)提倡毕业论文(设计)与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相结合,以便让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己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要求
(一)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答辩。答辩前各院、系或研究所须对学生进行答辩前的资格审查。
(二)各专业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人数以3~5名为宜,成员应由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也可聘请外单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我校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三)答辩工作开始前, 答辩小组应组织对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图纸及软、硬件成果进行验收和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工作。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整个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研究水平进行全面评价,评阅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写出书面评阅意见。
(四)答辩小组应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在答辩时进行提问。答辩时间:一般为25分钟,学生介绍陈述约15分钟,提问和回答问题约10分钟。
(五)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情况撰写书面评语、给出总体成绩并签字。答辩小组负责人与指导教师为同一人时,要分开写评语且不能同一人签名。
五、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及标准
(一)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应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研究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定。一般文献综述占10%,开题报告占20%,外文翻译占10%,论文(设计)及答辩占60%。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标准评定,原则上优秀(90~100分)比例控制在25%以内;良好(80~89分)比例控制在55%以内;其余为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59分及以下)。凡工作态度差或未完成所规定任务的,应从严评分,不得降低标准和评分要求。
(二)评分标准 1.理、工、农、医类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毕业论文(设计)立论正确、内容完整,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结论合理,文字条理清楚、书写工整。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质量高,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独立工作能力强,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良好:能较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设计)立论正确、内容完整,计算与分析论证基本正确,结论合理。文字条理清楚、书写工整,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质量较高。完成的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且文档齐全、规范,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答辩时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中等:能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基本完整,计算与论证无原则性错误,结论基本合理。说明书、图纸量一般,完成的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文档基本齐全,基本符合规范,工作能力一般。答辩时能回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般,只存在个别非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尚完整,完成的软、硬件性能一般,答辩时讲述大致清楚,回答问题不很确切。
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态度不认真,毕业论文(设计)有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完成的软、硬件性能差。答辩时概念不清,回答问题不正确。
2.人文、法学、外语、教育、经管类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观点创新,立论明确,资料翔实,引文规范。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论证有力,语言流畅,表明作者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良好:能较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能联系实际,立论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完整,资料翔实,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引文规范,答辩时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中等: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内容基本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畅。引文较规范,答辩时能回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质量一般,在结构、内容、引文等方面有个别错误。答辩时少数问题回答不够清楚。
不及格:未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工作态度不认真。毕业论文在结构、内容上有较大缺陷和错误。答辩时概念不清楚。回答问题不正确。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一)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的条件
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实际设计、研究工作经验,治学严谨、工作踏实并有讲师或相当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初级职称的人员原则上不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以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由研究所(学科组)安排,院、系审查备案,聘请校外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的院、系,按照学校的要求条件由院、系自定。
2.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教师要认真学习本实施意见,理解其精神实质,认真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
(2)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应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避免出现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3)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题方案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重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
(1)选择课题,在学生进入课题前应认真规范地下达课题任务书;指导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文献,审定学生拟定的方案,批改译文及外文摘要。
(2)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和使用设计说明书,并认真批阅。
(3)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和指导。
(4)把好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关。毕业论文(设计)结束阶段,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审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并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客观公正如实书写评阅意见,禁止和杜绝由他人撰写评语,指导教师签名的不良现象。
4.指导学生人数与指导时间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应适当,原则上人文社科、外语、教育、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应控制在3~8人为宜。理工、农医学科原则上不超过6人(配有助教者例外)。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4小时,指导教师应严格控制出差,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时间在二周以内的须经研究所或学科组主任批准,超过二周的应报院、系审批,并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
(二)对学生的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等特点,同时也为启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综合训练和实践的机会。因此,为了达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目的,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学生要自觉认真学习本实施意见,明确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3.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及有关人员的指导和检查,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设想。
4.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事实求是,严禁和杜绝弄虚作假及抄袭他人成果,如有剽窃抄袭或伪造数据行为,经调查核实,以零分记。
5.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向指导老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处理。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级。旷课时间累计达到全过程1/3者,取消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不予毕业。重修可在学习期限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院、系批准同意,经考核合格后按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处理。6.节约实验材料,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离开工作现场时关闭电源、水源。
7.毕业论文(设计)须符合形式要求及撰写要求(请参照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否则不能取得答辩资格。
8.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资料应及时交指导老师收存,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应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许可不能擅自对外交流或转让,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按相关刊物要求整理正式对外发表。
9.及时整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按规定要求装订成册,并上交院、系本科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归档。
(三)毕业论文(设计)装订的要求。
学校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和相关材料必须装订成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下述装订要求组织落实和严格把关。
理、工、农、医类:由于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种材料和数量较多,可分成二本装订。第一本的内容和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稿和原稿等,最后一页为学校统一印发的《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考核表》。第二本的内容和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中英摘要、论文全文、相关材料或图纸等、最后一页为学校统一印发的《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和考核表》。用A4纸打印,封面严格按照学校提供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封面颜色可以院、系为单位统一自行选用。如论文页数较少,可采用第二类方式装订成一册。人文、法学、外语、教育、经管类:学校在毕业论文规定的量化和数量等方面与理工类有所不同,学生可将毕业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和全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相关材料装订成一册。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论文全文、《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和考核表》;然后是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稿和原稿,《浙江大学本科生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考核表》放在最后。
用A4纸打印,封面严格按照学校提供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封面颜色可以院、系为单位统一自行选用。如毕业论文内容数量较多者,也可按理工农医类要求分成二册装订。
(四)校外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管理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拓展,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也不断向校外扩展。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生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指导教师由院、系安排校内教师担任,聘请对方单位同时安排一名中级职称以上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外单位的指导教师是我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可否独立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由院、系自定。具体要求是: 1.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院、系审批。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可由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拟定,审题工作由院、系按照本实施意见中《
三、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要求》进行。
3.在过程管理上,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外单位指导教师为辅的一种合作管理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事宜可由院、系和对方单位协商解决。
4.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和最后的论文答辩均回学校进行,评分标准、成绩评定和比例均按学校规定执行。
5.院、系要对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要求和监督检查,不能放任自流。
6.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安全和保密问题由院、系、学生和对方单位协商,并签订相关协议。
7.学生到外单位做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交通、食宿、指导经费等方面问题,参照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标准,由院、系与对方单位协商解决。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五)对院、系的要求
1.各院、系、各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前应对学生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的资格进行审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总动员,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本实施意见,以及《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明确职责及要求。
2.确定指导教师,并协调指导教师与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人数的比例。
3.组织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审题工作,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4.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安排落实及监督检查。
前期: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安排、任务书填写、开题报告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
中期:着重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进度、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期中检查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并将此阶段的考核表现作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的参考。
后期:各院、系、各专业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进行成果验收及答辩资格审查。根据任务书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检查学生课题完成情况。
5.组织答辩委员会,确定答辩程序,落实好答辩工作,组织审核毕业论文(设计)规定中所要上交的文字材料和考核表。
6.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和检查答辩小组负责人对该生的答辩评语书写是否适当和规范,各项成绩比例换算和总评成绩是否记录,答辩小组负责人有否签名等。如没有按照和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有责任和权力拒收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并退回重做。
7.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管理
各院、系应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全部结束后,认真审查各专业成绩评定情况,经答辩委员会审定、院、系教学院长或系主任批准后,填写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成绩审核汇总表。在规定的日期内交送到本科生院教务处。
个别成绩评定超出控制比例的应说明原因,并经本科生院教务处认定。对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及时上报本科生院教务处备案。
各院、系从每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中评选出3%入选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学校将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
8.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及资料保存
每届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各院、系应认真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情况(包括任务书完成情况、成果、成绩评定、突出的指导教师及学生情况,主要工作经验等),本单位执行本实施意见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单位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毕业论文(设计)总结于每年11月份交送本科生院教务处。
毕业论文(设计)、图纸及软、硬件成果由各院、系自行安排保存,保存期三年。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由院、系资料室适当延长保存期限。
七、毕业论文(设计)复评
(一)每届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工作结束后,学校将组织教学督导组对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查复审,同时也将抽调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开展校外盲评(审)工作。并公布复审结果。
(二)为进一步加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力度,及时总结、交流探索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理念、机制与管理体系,学校和各院、系应定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题研讨会或现场经验交流会,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成为常规化的制度建设。
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本科生院教务处负责解释。学校以前公布的相关条例与本实施意见不符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附件一: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附件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附件三: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版操作说明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推荐阅读:
浙江本科公办大学排名07-21
浙江财经学院文件07-06
浙江传媒学院简章09-13
浙江党校函授学院代码05-29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12-06
浙江大学2013年春季温州大专本科学历教育招生问答05-25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十周年院庆10-05
祝同学鹏程万里的毕业留言07-26
档案工作总结 - 浙江博客网07-19
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工作总结-信息公开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