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类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社会才会持续发展。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技术装备业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行部队,正活跃在各个建设领域,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大国、经济强国而努力。正视技术装备业现状,发展速度之迅速,地位与作用之重要,受学校师生之欢迎,确实是进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教育技术装备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摘 要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迎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Internet是未来教育的黑板。教育也在不断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最显性的标志。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教育从应试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那么教育技术装备也应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硬件配备;软件开发;课程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化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和应用,以计算机和通讯为核心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将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技术装备要实现现代化

在当今时代,由于知识总量的飞速发展、知识结构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信息传播方式的技术革命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给教育、教学和学校课程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最显性的标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它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体系,是实现现代教育媒体和教学设计的物质基础。其装备构成主要是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课件、电视、广播、投影、录音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建设各种功能教室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必须建设各种功能教室。

一、理科实验室

即中学物理实验室、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学生物实验室和小学自然教室,还包含中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仪器装备。

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

为了在文科各学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考虑到文科教学用仪器、器材和挂图、模型、教学软件的不断丰富,有些教学任务在通常的教室内难以完成,必须在文科类各专用功能教室进行。

三、图书馆

图书馆主要包含藏书室、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编目室、报告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一般学校只需要建配图书室。

四、音体美类专用功能室

音体美类专用功能室是指音乐和舞蹈教室、美术和书法教室、体育活动场以及其他辅助配套用房等。

五、语言教室

语言教室主要用于外语、汉语拼音和音乐欣赏课教学。语言教室的类型较多,目前的趋势是多媒体化,与多媒体计算机室和视听阅览室功能相接近。一类系指多媒体型(计算机网络教室或二类加TV播放),三类系指最简单的跟读型,二类是介于一类和三类之间的各种语言实验室。

六、计算机教室

中小学要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除了计算教学以外,还包含网络上信息的获取、收集、处理、制作、发布和多媒体报告、网页制作等内容,计算机教室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保障。

七、多媒体演示教室

多媒体演示教室是今后中小学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场所,可以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信息技术课和其他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多媒体演示教室有模拟型和数字型两种。

八、视听阅览室

视听阅览室一般应建在图书馆,主要用于师生阅读电子读物,有单元放像型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型两种。

九、软件制作室

软件制作室类似于理科实验室中的自制维修室,兼有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软件资料储藏室和教室上网功能,装备和设施的配备应逐步进行。

十、校园通讯系统

鉴于学校计算机和校园网系统的建立,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自行建立校园通讯系统,覆盖到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教研组、教师家庭和学生公寓等。

十一、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简称校园网)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项目。通过校园网,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校务一体化管理、网上信息交流等。

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各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已逐步到位,促使南昌市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部分学校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现有设施装备利用率不高,效益没有发挥到最大化的现象。为充分发挥学校设施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让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现就全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努力提高设施装备使用效率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硬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

1.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建立由校长、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在组织机构中,各部门人员要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加强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稳定的管理人员队伍。

2.学校要在学年初和学期初制定按月安排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一览表,并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3.学校在设施装备的管理中必须坚持“建章立制、定岗定位、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有效地安排好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到规范管理到位,专业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4.学校要加大对设施装备的添置投入,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做好设施装备应用的培训工作。

二、加强管理,保障设施装备的完好率

1.多媒体电教室要有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充分使用,倍加爱护。电教装备要定期保养,并做好保养和维护记录。

2.班级电教装备的管理应由班主任负责,班级电教课代表负责电教装备的日常管理。学校应在学期初对班级电教课代表集中进行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课代表能胜任维护保管工作,协助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3.加强计算机室的科学管理, 每台计算机都应根据机器的配置进行分类、编号,应建立仪器总账、实物明细账和计算机使用登记册。制定好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计划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掌握计算机这门现代教育技术。

4.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各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有科学规划,注重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发挥好校园网的教育教学服务功能。学校必须要有网站,做到定时更新。

5.学校要按计划规范添置图书,提高图书的质量。图书馆使用要求做到每天对学生开放,学生读书阅读指导课每月至少上一节以上,每学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6.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要做到账册齐全,坚持每天填写《实验室日志》,记录及时、准确。仪器装备定期盘点,仪器装备管理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使实验装备处于全天候可使用状态。

三、重视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学校要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教学工作。

1.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

2.各校要按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际应用水平,分层次开展校本培训,并对各项培训进行统一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3.学校要利用现有设施装备开展多层次的学生培训工作。

四、重视使用,提高现有设施装备的使用效率

学校要把充分发挥教育装备的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激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检查督促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深入开展,表彰先进,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1.发挥常规媒体的有效作用,引导并要求教师用好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常规媒体,学校要在使用效率上向每位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2.学校领导和优秀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3.学校要明确向各位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出每学期承担多媒体教学研究课和网络课的具体要求,对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也应作出相应的规定。

4.每学年学校要通过开展“电教周”或“信息技术节”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5.引入评价机制保障使用率的提高,各校要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细则,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何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综观历史,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媒体—教育技术装备,都是代表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并且在教育领域发挥其历史作用。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处理解决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与其他有关方面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传统教育技术装备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计算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媒体,它在教学上的广泛使用,使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在当前教学中,计算机已经表现出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但并不等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就不再有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的必要。计算机应用于教学领域,应该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

2.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之间的关系。

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虚拟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在理科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和理想化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或较难实现的。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实验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绝不可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替代实验仪器。

3.注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硬件配备的同时,要注重软件开发。

由于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硬件配备要跟上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的步伐。具备了先进的硬件装备同时,要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要注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思想要向一种更灵活的、适应不同教师、不同情境的方向发展。

作为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上的广泛使用,使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成为可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学习,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下教学的新特点、新模式;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组合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研究在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下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充分利用其资源优越性、发挥其效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作者单位:南昌市青云谱区建设路学校)

作者:张 蕾

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技术装备 立足中国素质教育发展

人类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社会才会持续发展。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技术装备业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行部队,正活跃在各个建设领域,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大国、经济强国而努力。正视技术装备业现状,发展速度之迅速,地位与作用之重要,受学校师生之欢迎,确实是进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代。同时,技术装备业中领军企业极少,产品层次不高,无标生产的劣质教育用品大量进入教育采购市场,又给这个好时代抹上了厚重的阴影。中国技术装备业如何创新、振兴、积极的办法是使传统的基础技术得到传承,并对新技术引进消化。将适合现代教育的技术装备覆盖到幼教、基教、职教、高教领域,直至形成终身教育的服务体系。实现中国装备业的振兴,与教育同发展,关键在于既要坚定信心把技术装备业提高至一个新的水平,又要看到目前从事教仪生产的企业多是弱小的作坊现状。因此,技术装备业各企业应立足中国素质教育发展来进行产品创新和提升,切实做大、做专、做强。并紧扣教育发展使自身取得整体成长。

一、在教育均衡发展中

加速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在此背景下,全国教育界正在进行教育转型,即探索和实践用信息技术、科技手段实施大范围的科技兴校,使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的社会公平得以落实。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入,集中财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多媒体进教室、普及农村学校标准化办学、课改同步配套新仪器等,使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到位。近期,教育部提出“实现全国农村学校标准化办学,加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改配套教学具标准工作,推进‘科技校园’建设等”,都为技术装备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

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和前景,技术装备业要在积极参与中加速成长,认真做好自身专业,加大投入和扩大规模,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我国教育用品用于基教和职教年需求约800亿元,外销近百亿元,庞大的市场需求呼唤大型产业群体来担当重任。因此,近几年,宁波华茂集团、温州亚龙、杭州天煌等著名企业都在积极行动,先后建成符合大批量生产需求的工业园区,形成适应多品种专业产品集约生产体系。从研发到试样、部件到成品、包装到物流、安装到培训服务在一个工业园区域内实行整体协调运营。基本走上中期规模发展之路。同时,通过紧贴教学需求搞研发,加大新品投入扩大市场规模,组织互补产品的企业抱团成长,采取重抓产品质量创立品牌等相应举措,力争在近五年中使中国产生年销售50亿元的规模型企业,引领技术装备业更快发展,培育健康的教育技术装备市场。教育均衡发展会成就一批优秀企业,同时也淘汰落伍者,因此,快速成长是出路。

二、在时代进步中

加压前进

中国素质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需求是,与世界先进教育技术同步的产品,不能让中国的孩子脱离现实社会。技术装备业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属性科技产品。宁波市成岳冲副市长在华茂校园科技馆考察时对师生和科研人员提出:“用科技手段,提升素质教育;用应用理论指引产品研发;用新技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极为相关,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事关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装备业崛起势必自我加压,针对现时期的教育科技领域,勇于选择新需求进入探索,成为新技术研制的成员企业,跟进创新型企业的圈子,共享人类科技领域的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宁波华茂研制的科技教育产品荣获国家发明协会金奖、科技科普博览会产品系列金奖,并开创在全宁波市小学建设“科技校园”工程的先河,得到政府和全社会支持。企业年销售量实现翻番。如今在全世界经济困难期,企业仍然与高校合作,加大投入研制新型科技产品,不断自我加压,使企业充满生机。世界教具联合会长、古巴教育部采购团、以色列采购商等相继赴企业落实合作发展。职教产品的两家大型企业,不断向职教学校提供产学结合的实训设备,深受国内外教育界的欢迎,使中国技术装备业引起世界关注,这都证明,自我加压、不断创新并与时俱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路。

三、在推进素质教育中

展现创新

中国教育转型引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具产品市场需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渐普及,学生的知识吸取面不断扩大,但需手脑并用的用于培养情感和素养习惯的产品供需脱节现象严重。如高中课改中实验仪器就有大量待研制产品;通用技术课程实训器材没有专供;义务段中小学教材所需配套的教学具配套不到位都影响着各地学校的学生成长,使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同步,固然有体制上的不配套,但技术装备业在为教育服务保障方面是存有缺陷的,务必迎需补上,针对素质教育需求开展产品创新和新需求产品的研制工作,努力做到完整的服务才能拥有效益和潜力的市场。

教育部各研究单位和教材改革领导部门为解决难题,联手企业共同开发新需求教学具的工作已在进行,产、学、研一体的研发机制在形成,并已产生积极的结合效果。仅教育部研究部门设立的教科华茂教学具研发中心,已研制有用于小学科学探究实验的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学科所需的8个专业系列教学具,深受师生喜爱。用于素质教育的高中通用技术专业室和配套实验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心理辅导系统等都做到整体建设、配套整齐、功能满足教学需求,极大地方便学校、创新供需模式,提升了中国技术装备水平。技术装备业各企业都可结合自身优势,借素质教育平台实现产品创新,丰富产品链,在伴随素质教育进展中,不断展现创新成果,实现更快的发展。

四、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

品牌是技术装备企业的发展之本。在我国技术装备行业中,有产品没品牌是大多数,而有品牌无品质的少部分,更谈不上国际品牌。究其原因,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企业都很年轻,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加之教学用的产品有其特性,不同于工业与民用产品在商战中胜出后容易树立,但教育技术产品在教学中的功能性、直观性、准确率、原理解读等诸方面品质是可清晰的比较,因此,教育用品创品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技术装备业中有一批企业开始相继拥有中国著名商标,如“华茂”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科学教学具;“七色花”教学制作器材、“大风车”系列文具、“舜宇”数字式显微镜等,为各企业启动品牌建设带了头,以引领产业群企业共同来做好品牌产品,不断丰富教育科技品市场,更有力地支持教学手段创新,为师生造福。同时,我们对中国技术装备业所出产品居然大部分属无标生产感到震惊,又对各地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屡遭低劣产品进入,造成教学困难感到自责。如果中国教育装备业有一批做产品名品的企业;如果近10年中各企业着力做好产品标准化工作;如果教育管理部门职责到位,难堪局面就不会产生。可能中国也是今天世界教育技术装备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倡导全行业都要从树品牌做起,坚持做肯定有收获。

五、在服务教育中力争图强

教育技术装备业依托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由其具有服务主体的功能而立足。为教育发展形成服务保障体系,是行业的最高使命,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先进度,也代表民族未来的竞争力,责任重大且无上光荣。作为技术装备业所有成员,应努力在服务教育中共同建设保障体系,使我国教育事业在服务保障体系里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缺什么、补什么、改错纠正的工作原则,整个技术装备业要振奋精神,务实地从抓规范做起,切实使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业实现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做好如下工作,联手合作共同进步。

1.教育技术装备业的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产业骨干企业的科技力量,形成专业性的产品标准起草团队,并适时对产品分批组织专家和行家进行审定。将制订新品标准纳入常规管理工作。立章制法拒无标产品进入学校,切实使学校装备有质的提高。

2.各级教育装备部门要积极引导。对本地所需教育用品和设备的质量要求公告社会,让全社会监督执行情况。以往几年,各地采购的工作事故较多,政府和群众都不满意,社会负面影响直接挫伤对教育的投入热情。建议各地共享国内先进省市的一些管理办法,一是采用批量规模采购,引导大企业与互补产品企业抱团参与建设,减小工作的风险度,一般大企业非常注重社会形象,且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和产品品牌的保证,适合目前国内采购方式。二是在采购前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每个采购物品有具体的材料、品质要求,以免产生名义上节省经费,实质上物品在学校成为废品。许多学校的仪器室都有大量不能使用仪器,除一部分教材改变造成不再使用外,大部分均因质量差失去功能。三是实行采购品价格底线制,限制劣质物品进入校园,净化采购市场和打击不正之风,走出一条具有专业化手段把关的采购教育装备物品之路,为学校装备现代化服务。

3.教育技术装备业各企业要积极行动。对本企业的产品实行质量标准编制,和按部颁标准进行产品升级,坚决停产劣质的危害用户的产品,与行业企业联合搞互补发展。坚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凡企业有优势的产品可以加入优势企业的产业群,成为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前景广阔。同时,产业界必须改变原有研发只有工程技术人员做产品的老路,而要产、学、研、艺相结合,使教育科技用品真正成为教学好帮手。提升中国教育用品水平的路很长,一定要用世界眼光来决策企业未来。

作者:陆久广

教育技术装备适应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指出的:“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正是面对着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基本素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教师教育面临怎样的抉择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变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课程系统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论述如何在师范院校优化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来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一、教师基本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

新课程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功能、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课程结构改革是核心,在这方面增加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和研究型课程。课程改革所出现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相应地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及评价等方面发生转变。比如教师要有更加广博的且全新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专业适应能力,这集中体现在综合课程的要求上;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应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由于课程结构改革,使得教师面临一系列以前从未遇到的问题,如综合课程的教学和组织、活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和选修课程的安排等,这都要求教师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的教师(特别是农村的教师)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更新较困难,知识结构体系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二是教学技能,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较差,且所在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技术装备。三是教师的研究意识都不强,大多数还是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寄希望于其他专家或学者,从而影响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四是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当前广大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首先由于达到现行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忽略了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导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上把握不准。其次是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原国家教委规定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理论课程应占总课时15%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与此相差甚远。最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内容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以致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教师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要想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得从优化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人手。

二、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是教师教育的主要载体,不论是未来的教师还是现在的教师,他们素质的提高都要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来实现。

(一)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优化的理论根据

对于结构的概念,系统论者一般都把结构看作“现象中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组合,部分或要素只能在由这种关系的组合而构成的整体中获得它的意义”。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是指为使得正在培养的或未来的教师更好地去适应教师职业要求而构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排列的逻辑体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结构所发挥的功能大小。

所谓“课程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在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方面、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实践课程设置。具体来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基本思路表现在: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组合,实现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程顺序的安排方面符合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序列,以期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符合所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凸现学习的主体性;所设置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要具有适度的超前意识。

(二)建构优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和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点,来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要求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显性课程

所谓“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长期以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中的显性课程的结构设计上片面而重点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教师基本理论素养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实际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创新能力课程在教师基本素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中的显性课程设置应依据新课程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优化组合与设计。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一年级。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中国教育简史、外国教育简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音乐、舞蹈、美术、写作、人类与社会、自然科学基础、德育论等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大学生基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全面加强其综合素养。

(2)专业课程的设置: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二至三年级。主要包括:现代教育原理、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卫生学、学校管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教育测量与评价、小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中小学学生学习策略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形成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从教技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注重从教师高素质、多角度加强培养,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坚实而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3)选修课程的设置:适用于教师教育专业一至四年级,设置应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课。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儿童卫生保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育政策与法规、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公文与写作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专长,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4)教育实践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适用于教师教育专业四年级。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等。通过实践课,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通过教育实践,还可以坚定、增强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信念。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全国推广,面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挑战,只有加强新课标和新教材研究,才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通览中小学教材、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机会。

2 加强潜在课程的开发

所谓“潜在课程”是指与“显性课程”相对的课程,是指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指对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间接地起着影响作用的那些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因素。教师教育中间接地起影响作用的是那些潜在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因素,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它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课程学习气氛、教师态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学风格、教学观念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潜在课程所负载的教育环境的信息渗透,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教师基本素质提高

教师教育课程,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遵循,各地应根据自己学校培养学生服务对象的需要来设计因地制宜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总的说来,教师教育课程是一个由若干因素或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课程系统,具有多层次、多要素和多任务的特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要实现系统的整体效应,不仅要充分发挥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功能,更要注意加强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教师教育课程的整体功能,才能促进未来教师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满足需要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在课程的优化组合和设计中,要注意各种课程类型的连接性和顺序性,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如知识性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技能性课程以知识性课程为理论背景,并为实践性课程提供行为指导和技术方法依据,起着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实践性课程则在理论与技术操作程式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活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上一篇:农委科技培训工作方案下一篇: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