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

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内容摘要大学“去行政化”的要义,就是既承认现代大学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必要性,更强调大学的行政管理有别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在大学组织文化的“场”内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即服务并切合大学的学术活动、教育活动的特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去行政 化有利于那些由教授、博导、院士出任校长、书记的学科专家向真正的教育家的转变,而且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

关键词大学去行政化行政级别越权与异化校长职业化

作者龚放,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南京:210093)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强调,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6月6日,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7月29日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去行政化”的改革取向:“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1]就政策层面而言,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并且已经成为国家的改革方向——尽管加了“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这样较为审慎、也较有弹性的修饰词。但是,大学“去行政化”何以须为?仍然有辨析、澄清的必要;大学“去行政化”何以可为?也不无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大学去行政化”:

绝不等同于取消院校的行政级别

对于逐步淡化或取消高等院校的行政级别,有多位著名大学的校长、书记发表了不同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的担忧:“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清楚的官僚体系,高校里若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就不知道该和谁对话,找不到省里的主要负责人,甚至连厅局长都可能不愿见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令你事难办。”龚克的坦言,涉及了当今中国不容回避而又令人无奈的“行政化”、“官僚化”的社会现实。确实,高等院校的“行政化”倾向,仅仅是全社会日益严重的“官本位”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连著名大学校长都会因为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而“求见”无门、对话无人,更遑论普通教师的建言献策或平民百姓的投诉、辩白了。今天的中国非要总书记批示或总理发话,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失地农民的温饱才有人问津。这些报道在让人们感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民务实作风的同时,也凸显了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的“官僚化”作风和对百姓疾苦麻木不仁的恶习。同样,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官本位倾向,各级党政机关不从根本上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价值观和执政观,则大学的“去行政化”是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的。

话说回来,大学的“行政化”固然与实际存在的院校行政级别有关系,但“去行政化”又并非依赖淡化或取消“副厅”、“正厅”或“副部”、“副省”此类级别就能见效或完事。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心还在于身居大学管理高层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富贵于我如浮云”,还是“丈夫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提级时”?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也好,与行政级别完全脱钩也好,对一个真正献身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大学校长而言,应当是无足轻重的。1950年代中期,身为云南省省长的郭影秋主动向中央请缨,出任南京大学书记兼校长,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云南籍的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说:“贵省的省长郭影秋,不愿当省长,自告奋勇到大学去。”匡亚明作为1920年代即投身革命的高级干部,在省级领导与新组建的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校长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时他们并非没有行政级别,但他们志存高远,不为级别所束缚和牵累,将心思放在研究、探索教育、科研和办学规律上。他们后来能够成为有思想、有见地且有建树的大学校长,由革命家“华丽”转身为教育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境界超越了个人名利和荣辱,他们的“兴奋点”与关注点集中在“育天下英才”、“进学术前沿”和“办一流大学’,他们真正做到了“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防止行政管理的越权和“异化”

长期担任剑桥大学学术副校长的阿什比勋爵曾经直截了当地指出:“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黑体由原作者所加)”。[2]毫无疑问,200年前的柏林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共同体”,或者说“学术共同体”。数十年前阿什比主政时期的剑桥大学,也是学科不多、规模有限的“同质体”。在这样的“同质体”大学,其内部事务基本上由专家学者兼管,大学在实现基本自治的同时,也做到了教授治校。

但是,时移势迁,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学的体量、形态、使命和功能均发生了根本变化。1963年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在哈佛大学所发表的豪情万丈的演说,形象地展现了这一历史性变迁的画面:19世纪中叶纽曼所赞许的大学,充其量是“一群僧侣居住的村庄”;20世纪30年代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也不过是“一座由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它们都难以与加州大学这样“充满无穷变化的大都市”——“多元化巨型大学”相匹敌。[3]曾经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18年的弗兰克·H.T.罗德斯,则用一组数字突出反映了大学规模的扩张、学科的繁衍、功能的拓展是如何改变了大学管理的性质和文化——“不断增大的大学的多样性带来了大学校园规模的扩张。早期的美国本科生院是小而紧凑的同质体。200年前,哈佛大学录取了大约57名学生,100年前是3373人,到今天达到了18700人,其中有6800人是本科生。……1891年的时候,密歇根大学的校长詹姆斯·安吉尔还没有秘书,他的所有回信都是手写的,亲自为所有的文学院学生注册,教授国际法和合同史,做礼拜仪式,他认识所有的103个教工,以及2420学生中的好几百个。‘他清楚课程的每一个部分’……”[4]中国大学的情况同样如此。30年前,拥有13个系科和6000余学生的南京大学在江苏省是数一数二的大学。如今,仅就规模而言,2.5万名在校学生数的南京大学,也许难以跻身全省高校的前10名之列。

现代大学已经是这样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或者说“矩阵结构”。它不仅要培养数十个学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且要进行数十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它既要与各级政府打交道,从它们那里获取财务、经费的支持和政策、法规的指令,还要与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周旋,既向它们“输出”自己的“产品”——从毕业生到科研成果,又吸纳相关的“输入”——从信息、经验到资金、技术装备;它既从事着文化整合、知识创新这样难以估价的精神生产,又经手着数亿甚至上百亿的巨额资金运作……大学依然是学术共同体,但它已经不是昔日纯粹的“同质体”而拥有纷繁复杂的行政管理事务。它一方面要循着学科专业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它又应该按照行政事务的程序决策行事。我们看到两个最基本的事实:

其一,“知识是学术系统中人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基本材料;教学和研究是制作和操作这种材料的基本活动;这些任务分成许多相互紧密联系但却独立自主的专业;这种任务的划分促使形成一种坡度平坦、联系松散的工作单位结构;这种结构促使控制权分散;最后,目标必然是模糊的。”[5]

其二,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巨型联合体。它具有双重含义:即“高等教育的使命是广泛多样的,高等教育组织是由多种不同的成分组成的”。这样一种巨型联合体产生了大量管理事务,而事务性部门(business side)则接近于其他社会组织类型的“责任金字塔”,其等级性远甚于“学术性部门(academic side)”。“一条相对清晰的指挥链从一名‘行政主任’或行政和财务副校长传往下属各部门负责人(注册主任、人事处长、财务处长等),这些人的办公室挤满虽有各种不同头衔但在任何意义上人们都理解为‘雇员’的办事员。”[6]

当大学的规模较小、学科有限、任务与使命单一而“同质性”较强时,教授治校是可以实现的,由教授学者兼任管理工作、参与所有决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现代大学已然是复杂的巨型系统,就不可能再由教授学者来承担大学治理的所有事务。一方面,学科的分化和深入发展使得教授的知识结构向纵深拓进而在跨学科的拓展上遭遇挑战;另一方面,诸多与社会沟通联系、博弈妥协的事务,特别是资金的筹措、财务的决算、多校园的管理等等,也决非那些在天体物理领域如鱼得水,或者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不断拓进的教授们所感兴趣,或者说所能胜任的。

此外,让这些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教授学者舍其所长、取其所短,实在既不科学,更不划算。因此,聘任专职的和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解脱教授学者的“俗务”并为之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就在所难免。任何一所现代大学,都已经形成学术与行政管理的两个系统、两支队伍、两种逻辑,就像“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样不可或缺。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去行政化”绝非不要行政管理,更非取消或取代行政管理团队。

从上面推论可见,我们所批判并决心革除的大学“行政化”弊端,并不是指正常的、必须的行政管理事务,而是行政权力的越位、专权与“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异化劳动表现为“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统治和支配人们自己的外在力量。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分析大学的“行政化”现象,我们就会发现,大学所聘任的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本来是为大学的教学和学术活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目的是解脱教授们日益繁重和复杂的行政事务,让他们更自由、更潜心地从事学术活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本来是“为教授搬板凳”的行政管理人员,却成为“指挥教授搬板凳”的人;行政权力逐步成为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并管辖、控制甚至挤压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异己力量”。“主人”变成了“公仆”,“公仆”变成了“主人”。这种“主”、“仆”颠倒是高校权力异化的典型形态。

伯顿·克拉克教授等学者曾经分析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在学术单位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亚文化中,最不引人注目但重要性日增的趋势是管理人员文化与教师学生文化的分离。”由于“专业”的管理干部“取代了由教授兼职,导致一套独立的规则和一种独特的利益的出现”[8],伴随而来的是“教授权力的相对下降”,特别是在关键决策领域。“行政管理人员不再主要是由教学人员担当,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把教授和学生充其量看做是最缺乏理解的人,甚至是制造麻烦的人和敌人。”[9]大学“行政化”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的文化与大学组织文化的主流——学术文化相分离、相背离,并出现了“独特的利益”和“利益集团”。他们将行政管理的权力无限扩大以挤压学术权力的空间,甚至变相“寻租”、牟利。

因此,大学“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取消行政团队,回到19世纪大学教授治校、兼任管理的状态,而是“诸神归位”,“主”“仆”分明。明确大学的行政团队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大学的整体利益之外不能有自己的“独特利益”,更不能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明确指出,私立大学董事会与工厂企业的董事会有着不同的本质特征:“尽管外行董事会的地位在某些方面优于教师,然而他们不应该把他们的作用等同于企业中的董事会。后者的目标是为他们的股东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前者的目标是促进和提高学者的工作。……由于教师是为难以确定价值的长远目标工作的,因此不可能像计算企业或商业人员的价值那样来计算学者的价值……学者在监督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自治条件下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10]私立大学的董事会尚且如此,公立大学的行政管理团队更应将“促进和提高学者的工作”以让其教学、科研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讲,防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越位、专权和“异化”,是大学“去行政化”的重要使命。

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

尊重大学的组织特性

大学“行政化”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关系,即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除了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管理人员“指挥教授搬凳子”而不是“为教授搬凳子”外,大学“行政化”的另一个重要涵义就是:“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日益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也就是说,大学成为政府行政机构的延伸,过多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失去了大学的独立性。”[11]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位法国商人在被问到国家如何振兴商业时说,国家只需做好诸如修路、铸币、制定灵活的汇兑法等事项,剩下的“由我们自己来干”。康德认为,这一回答也适用于大学,特别是哲学院与国家的关系。[12]但是,时移势迁,大学早已不止文(哲)、法、神、医四科,社会对大学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不仅“承担大量教育经费的州,现在越来越坚持为大学定调”,而且,相当一批学者专家也认为:“高等教育越卷入社会的事务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观点来看待它,就像战争的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交给教授们决定。”[13]

由于现代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进入中心,大学能够承载的社会责任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也远远超越了中世纪“修道院”式的大学和19世纪“象牙之塔”时代。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既涉及国计,更关联民生。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H.T.罗德斯充满睿智地界定了进入21世纪的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活动:“作为一种公众信任的研究”——“研究需要自由和独立性,但它代表着公众义务和信任;研究源于个人的求知欲,但却需要公共支持;研究属于个人发现,但它提供了公共知识;研究需要个人洞察力,但它产生社会利益;研究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但它要运用于实践。”[14]这一界定在某种意义上道出了当代大学的重要特性,即它们不再是少数精英学者的集合与“基于闲暇好奇”的探索与追求,它们在保持个人自由与独立性的同时,也越来越与公众利益、社会需求甚至国家战略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国家的关注、支持和管理、问责,是不可缺失的。但是这种管理和问责的前提,是尊重大学组织的特性和大学活动的特质,而不是将大学视同政府部门的延伸或附庸,采用指令性计划或简单、粗暴的令行禁止方式管理大学。

大学组织特性之一是“学术共同体”。到目前为止,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仍然被视为“学术共同体”。“只要高等教育仍然是正规的组织,它就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它的基本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各民族中比较深奥的那部分文化的高深思想和有关技能。”正是这些掌握了“高深思想”、“高深知识和方法”的学者教授,组成了以专门化为特征的学科专业。尽管近年来学科的分化与学科的整合使得传统的学科界限有日趋模糊的倾向,但学科的实力、水平和特色,依然是高等学校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个特性是不同学科间的差异性,不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技术学科迥然不同,即便同是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政治学与教育学之间也相去甚远。这种学科差异性延伸出另一个特性,即结构松散,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的自主、清晰与整个组织系统目标的模糊。有人将之称为“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或者说“混乱的有序”。

尊重现代大学组织特性,就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其一,严格区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切忌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去处理学术问题,更不能以长官意志来判别学术争鸣的是非曲直;其二,坚持以学术管理为主而非行政主导。

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之二是“群英荟萃”,大学是高智商、高水平的知识分子富集之地。正如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所指出的那样:“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汇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15]大学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经费等物质条件,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人,在于高水平的学者教授。能否吸引学富五车的大师,能否吸引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才俊,已经成为衡量大学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指标。

对“群英荟萃地”的大学的管理也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特征,即科学探索与知识创新的“非线性”、非均衡性;遵循人才培养的诸多特性:群体培养与个性培养的结合,可计量与不可计量的交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兼有、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效应滞后等等。二是尊重知识分子的心理特性。近年来许多政府管理部门像办企业、抓经济那样看待大学建设和发展,把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发现与创新视同物的生产,用一系列指标体系来考核大学的绩效,要求立竿见影、限时见效。许多高校也盲目引进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推崇计量评估和“重奖制度”等等,将大学教师等同于工厂流水线上的“计件工”,直接、间接,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大学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政府和社会公众必须承认大学是不同于政府部门、军队、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承认大学的活动——培育人才和发现新知——不同于物质生产、商贸活动和军事、执法等其他社会活动。高明的政府理应明白:让“大学自治”,而不仅仅是有限地“下放”本就属于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其实正是激发大学活力、发挥大学功能的最佳选择,也是最终符合国家利益和公众期望的教育管理之道。200年前柏林大学成立之时,首任校长费希特教授在履职演讲中说:“这所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以追求真理为主旨,它不是依据政府一时的政治利益和党派、教派的狭隘眼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恰恰相反,这所大学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人类进步和人的完善发展,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主旨。”[16]我相信,这也是所有中国大学的高远志向。

大学“去行政化”的出路:大学校长的职业化

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或者说让真正的教育家来办学,与淡化、取消大学领导的行政级别,其实是“一块硬币的两面”,是大学“去行政化”的两项互为表里的举措。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其实质就是被遴选或聘任到大学领导层面的教授学者,其价值追求不是循着“副厅级”、“厅级”乃至“副部级”的“仕途晋升”,而是要修养、历练成为真正理解教育、钟爱学生、尊崇学术、精通管理的教育家。

真正的教育家的涌现,有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政府营造宽松、自由、多样化发展的氛围及环境,让大学能够自主、自律,“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其二是大学校长、书记们对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行政管理的投入与执着,不是将大学领导的职务视为晋级、提升的台阶,也不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将大学管理作为副业或者说“苦差事”。有学者指出:“目前校长的岗位不大可能把一名学者培养成教育家,只能将其历练成官吏,成为通晓关系的‘政客’。”[17]其实就是强调在大学“行政化”倾向严重的现实面前,无论是外部范围,还是主管追求,都不利于真正教育家的生成。

现代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在急剧增加,无论是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还是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发生着“从非专业性人员向专家的转化,非专业性人员为以行政为生涯的人所替代,他们是各行政领域的专家,任期长,采用聘任制而不是选举产生。协调机构的构成也转变到更多地依靠专职的永久人员,而较少依靠兼职的一般性人员”[18]。这些管理专家,即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院校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相当一部分是由学科专家“变身而来”,即他们原来是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学,或法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通过院校管理实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视野,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卓有建树的大学校长,就是有学科专家转换角色,成为成功的教育实践家和思想家的。

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其取向是成为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实践家或教育理论家。人们期待中国能像美国那样也有一批大学校长成功实现从学科专家到真正教育家的角色转换。这批有思想、有创见,更有建树的教育家的出现,既标志着“大学去行政化”的成功,也可进一步推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去行政化”,进一步调整大学与政府、市场的关系。

真正的教育家办学,还有赖于大学管理中日益增多的专职、专业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是具有管理学、教育学、科学学领域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他们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了管理、协调较大和较复杂的高教系统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相对各具体的学科专业比较超脱。因而从理论上讲,也可能有“适应从高层观察的思想”[19]。我理解所谓“从高层观察的思想”即高屋建瓴把握趋势,全局在胸参与博弈的思维和能力。这和诸多学科专家教授往往从自己所在的系科甚至自己所擅长、所钟情的学科方向出发的思维与价值判断是有明显不同的。

但是,这些堪称管理专家或准管理专家的专职行政人员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是他们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也缺乏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的亲身经历,如果高高在上而又不深入系科实际,就可能难以理解、支持第一线的教授学者;二是如果他们形成“独立的文化”,即形成了基于自己的利益与权力的特殊“文化”,则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大学“去行政化”的要义,就是既承认现代大学的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必要性,更强调大学的行政管理有别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在大学组织文化的“场”内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即服务并切合大学的学术活动、教育活动的特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仅大学“去行政化”有利于那些由教授、博导、院士出任校长、书记的学科专家向真正的教育家的转变,而且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成长为职业性的大学校长。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7.29.

[2]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9.

[3]克拉克·克尔,陈学飞等译. 大学的功用.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7.

[4][14]弗兰克·H. T. 罗德斯. 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222-223.

[5][6][8][9][18][19]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99、 17、 99、 100、 165、 1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9.

[10][13]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5、29.

[11]刘尧. 大学去行政化 打破利益格局还是成为官场?科学时报,2010.5.5.

[12]转引自陈洪捷.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电信的影响.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

[15]约翰·亨利·纽曼. 大学的理想.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24.

[16]张宝昆. 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德·美·日三国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思想家. 外国教育动态,1988(1).

[17]王英杰. 学术神圣——大学制度构建的基石. 探索与争鸣,2010(3).

编辑叶祝弟

作者:龚 放

第2篇:为中国,为中国的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与做好管理工作的知识体系。现代管理科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国家的管理,行政的管理,军事的管理,工程的管理,科技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卫生的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管理”的实用性无处不在。由是,发达国家向来非常重视管理人才的培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管理学教育。然而,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大学、研究机构没有设立管理学专业,也无法为社会输送专业的管理人才。

1981年4月,后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刘人怀结束了作为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学者的研究回国。在德国的学习,让这位曾系统性、创造性地研究了六类板壳,研究成果对航天航空、精密仪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筑等工程设计都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学者将自己的视线投射到管理科学这个对他和他的祖国而言皆属全新的领域。

刘人怀说:“回国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之所以从前中国在很多领域里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管理——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科学。我们中国人聪明能干,但如果不做好管理,力量就发挥不出来,只有管理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培养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此后30多年,走着这条建设中国的管理科学的路,刘人怀的初心全在这句话里:身为中国学者,为祖国的发展搞科研、做实践。

本着这个初心,从80年代开始,刘人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着中国的管理科学学科建设,从事管理科学的教学、研究、实践工作。他曾担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等与管理科学相关的职务;曾参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其长远发展做整体规划;曾在安徽省担任省长顾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这些经历,不仅让刘人怀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更坚定了他深入研究管理科学的决心。多年来,刘人怀院士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建立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除了教授学生、设立学科,刘人怀还积极推动管理科学的实践应用,组织举办了三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

2012年12月12日,以“面向实际的中国管理科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在澳门举行。论坛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办,中国(澳门)综合发展研究中心、澳门商报社、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暨南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协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原副主任,暨南大学原校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主任,广州院士活动中心主任,中国(澳门)综合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会长刘人怀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原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原主任、同济大学校长郭重庆,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香港大学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陈清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汪应洛,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京文在论坛上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来自“两岸四地”的近百位管理学专家齐聚澳门,为共同构建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相适应的现代管理中国学派奠定根基、凝聚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突出成就,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中国的管理学家去發现规律,解释现象并指导实践。刘人怀在论坛上指出:“未来十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现代管理学,已成为‘两岸四地’管理学专家们的基本共识和共同使命。”

首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旨在研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与前瞻,由三个主要议题组成:一是中国管理的“国际化+本土化”研究。其中心点为“三用”,即古为今用——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洋为中用——如何学习西方管理研究成果,近为今用——如何采集中国近现代管理经验与教训;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若干管理科学问题,分为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问题、基于中国实践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国高等教育的管理研究三个环节;三是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由管理哲学与管理伦理研究、中国模式与中国学派的理论研究、中国模式与中国学派的案例研究构成。

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时任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孙东川教授说,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形态上出现了世界大国崛起中的“中国模式”,就一定会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形态上的“中国学派”。孙东川把构建中的中国特色现代管理科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形象地比喻为“三室一厅”。

出席首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的专家们一致表示,他们已经在学术上就创建现代管理学中国学派达成共识,将率领各自的团队,立即着手专项研究,不仅要让现代管理学中国学派在高等教育和各类人才培养中唱主角,更要让中国的现代管理科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2014年11月1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共同主办,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办。刘人怀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孙东川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桂富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贾建民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登仕教授及国内从事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刘人怀院士在论坛上发言道,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也适用于创建中国的管理科学。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创建中国现代的管理科学。

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由大会报告与分组讨论两部分组成。杨善林作了题为《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的产业经济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简析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指出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都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他深入剖析了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关系,并从全球各大公司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入手,强调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作用。

大会第二项报告是关于管理学中国学派的研究,主讲人孙东川以中国哲学的角度对管理学进行剖析,分管理哲学和话语体系与研究综述两部分进行报告。孙东川从对于管理科学的共识和约定入手,详细讲述了管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管理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并细致地解释阐述其各个分支,论述了管理哲学中国学派的若干种表达方式。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综述中,孙东川通过对管理与管理科学的定义的具体解释,明确了我国学者在未来管理科學研究道路上的方向与责任。

论坛讨论环节分为三组,分别是:企业战略与组织行为、企业创新与绩效管理、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与会学者在分组讨论中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并进行了精彩讨论。

2016年5月7日,由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在杭州举办。论坛以主题报告、论文介绍、专题讨论等形式展开,国内外管理学领域著名教授、学者集聚一堂,与时俱进,围绕主题“‘互联网+’生态下的中国管理科学”展开了广泛热烈的学术沟通和交流。论坛开幕式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核成主持,300多位专家学者听取了主题报告。报告聚焦战略与创新、互联网与产业发展、工程管理,就当今管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从新情境下的物联网应用、社会化风险、供应链风险规避等角度出发,研究物联网应用、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献计献策。

本届大会主席刘人怀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管理科学论坛是中国管理学领域高层次、高规格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旨在探讨中国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规律。国家通过“供给侧改革”去落后产能,通过“一带一路”让先进产能走出去,通过“互联网+”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路,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全方位的布局意在从根本上调节中国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其中“互联网+”给中国的工商业带来了重大变革,企业生存环境变化巨大。谁能在这一波大潮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谁又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引领行业发展,迈向产业链的高端?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而为何变、怎么变,是我们管理科学要研究的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硬一软,硬的是技术、产品、质量,软的是文化、创新、制度、品牌。软的东西如何去衡量、控制、提升,这就是管理科学的问题。管理科学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科学三个里程碑,已经成为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列的第三类科学。现代管理理论百花争艳、百家争鸣,人们用“管理理论丛林”来形容现代管理学说群峰并峙的状况,它包括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国家对我们管理科学研究非常重视,中国的管理科学要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既要适应全球化,又要实现本土化。在管理科学界中要提倡实干、鼓励创新、加强合作、促进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教授代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致辞,并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庆国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就“互联网+”生态下的中国企业创新与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和新情景下的中国管理问题等议题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的讨论成果。

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的召开,不仅为从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学术成果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推动了中国管理科学的继续发展。

2017年3月,为进一步促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管理科学的了解,推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球化进程,刘人怀院士与专门出版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等专业领域期刊的英国Emerald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国际级别刊物《中国管理研究》。引进后的《中国管理研究》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官方杂志,属国家A类期刊,每年出版4期,含纸质版、电子版,以全英文形式在全世界发行。

刘人怀说:“作为我个人,出版《中国管理研究》就是想为中国的管理学者服务,为他们搭建一个连通世界的管理科学论文发布平台,让中国的管理者与世界接轨,同时也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自己的管理科学,有自己的管理实践。”

就这样,在以刘人怀院士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的努力下,中国管理科学已成为公认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中国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规律的中国管理科学论坛也成为中国管理学领域高层次、高规格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据悉,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将于2017年10月举办。

作者:彭砚淼 宋文芳

第3篇:管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中的行政会议

摘要:现代大学不同于中世纪大学,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对大学产生影响的力量更加多元,大学内部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形成了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大学的权力结构。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的视角对于高校的行政会议进行了分析,并在开始提出了高校行政会议管理当中的许多问题,包括工作效率,与会人员参与积极性,组织纪律性,以及会议内容方面加以了分析,并分析了其中的危害。接着分析在会议当中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并在对策方面加以探析,提出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提高与会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会议自身管理等方面。在文章的最后对于我国高校今后会议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认为我国高校今后行政会议的发展必定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词:中国大学行政会议;意义;问题;关键;未来展望

一、高校行政会议举办的意义

定期举办的高校行政会议在高校的建设管理当中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行政会议的召开可以有效明确近期的办学目标以及近期的一些高校事物,使得高校的一切运营可以变得有目标可以遵循,使得一切变得正常。行政会议也是决定高校重大事物的重要机构,通过民主管理的方式,大家积极发言,最终确定方案,并以条例的形式颁布,也是民主治校的体现能够极大的促进高校事物的完成。很明显,高校行政会议的正常举办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将高校行政会议变得更加完善意义重大。

二、现今高校行政会议管理当中的问题

(一)权利职责交叉重叠,分工不明确。在当前的许多高校当中行政人员队伍庞大,其从事各种任务。由于庞大的工作团队,分工管理当中难免会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在处理方面往往又不及时,这使得工作方面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职责交叉重叠是这·当中问题的明显体现,职责的交叉重叠又使得整个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各种问题凸显。这当中明显体现包括党政不分明,比如许多高校在处理校长与书记的关系方面往往并不明确。使得高校的校长与书记的关系也变得十分微妙,这也是高校行政化带来的明显弊端,同样,在高校行政会议的召开过程当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行政会议人员队伍庞大,分工较不清晰,这难免使得整个会议的进行出现很多问题。

(二)工作效率低下。目前由于庞大的高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团队,这使得许多高校的行政人员工作效率较低,往往一个简单的工作任务需要迂回许多的步骤。这也是在会议的进行当中管理方式的欠佳带来的问题。工作效率较低,进而将会带来管理的落后,浪费许多资源。一份简单文件的签署需要经过许多部门的核对,这对于整个问题的处理都是不利的。同样在行政会议的召开过程当中与会人员往往很多,形式重于实质,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是很不利的。工作效率较低,使得许多行政会议的召开形式重于实质,这对于今后高校的发展都是极大不利的。

(三)与会人员积极性较低。在当前高校的会议管理当中,参会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不高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在会议当中民主管理没有贯彻到实处,普通参会人员的意志没有真正得到关注。这也使得许多高校的行政会议的召开往往都是一种形式,会议的最终大体的方案往往在会议得开始之初已经确定,这也使得会议的召开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的体现。因此在会议的进行中如何能够极大的提升参会人员积极性的关键还是在于民主权利的不断开展,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才会发生真正的意义。

(四)会议组织纪律性差。高校行政会议的召开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纪律引导使得整个会议的组织整体性较差,由于缺乏规范性使得整个会议自由主义泛滥。缺会,早退等现象变得十分常见。正因为如此,这使得整个会议中应有的组织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也是管理方面的落后,使得会议的召开缺少一定程度的严肃性。这也使得许多会议的召开质量不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也是许多高校会议最终会议质量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高高校行政会议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分工管理职责,简政放权。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庞大,职责的交错与不明确是造成这种原因的关键。因此有效加强分工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对于高校行政会议的召开显然是很有意义的。有效与明确的管理分工团队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可以节约许多资源。行政会议召开问题较多还在于高校并没有做到简政放权,这使得大多行政人员并没有多少实质的权利。而通过简政放权的管理方式使得行政人员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利,这对于会议的发展是必然有着积极意义的。而通过简政放权,对于会议质量的提升,发扬民主,都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不断提升管理效率。会议进行效率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与会人员的参与热情,还可以节约许多成本。为了使得会议质量得到提升,提高会议的质量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会议的进行当中需要直点主题,少来与会议主旨无关的内容,这对于高校行政会议的发展必然是不利的。因此,改变这样一种风气对于高校行政会议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在行政会议的管理当中需要不断简化程序,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去掉,这样以来,管理中的效率必将不断得到提升。

(三)不断提升与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会议是由与会人员组成的,与会人员参加会议的积极程度也是会议质量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不断将提升与会人员参与会议的积极程度作为一项重要因素加以思考。对于提升会议参与人员参与会议积极性的方式可以采取绩效的方式,将这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对于积极发言的教师给与肯定,并可以视建议的合理程度给与一定奖励。通过这样一种激励的方式,会议的气氛必将变得更加活跃,会议的质量也必定会得到质的飞跃。

(四)加强会议的组织纪律性。会议纪律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会人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弛等原因形成的。因此,想要提升组织纪律性必将需要从这两方面加以着手。首先,需要让与会人员不断明确会议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的观念发生改变之后,人们的会议纪律性才会不断得到加强。其次,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只有管理的严格性提高以后,人们的行为亦必将发生改变并按照会议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只有会议的组织纪律性不断得到加强与提升以后,中国高校行政会议的质量才会得以不断提升。

四、高校行政会议未来发展分析

随着未来各种制度的完善,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高校行政会议的发展必定会与时俱进,不断剔除那些陈规陋习,使得高校行政会议的召开更加灵活,管理效率不断提升,会议管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高校行政会议的进步必将带来高校的各种运行不断完善,高校管理的效率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路培民;行政叛例中的高校管理行为[J];济南职业学院院报;2009年02期

[2]陈少平;洪娜;高校管理行为的伦理审视[J];天津电大学报;2010年04期

[3]李敏;刘郝;论中国大学校长在大学经营中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智慧[J];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02期

作者简介:李保柱(1991.08-),男,汉族,辽宁,硕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

作者:李保柱

第4篇: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09(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回忆) 学科基础 社会学75分 简答

1.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2.忘记了呵呵

3.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计算题

关于可信度的,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城市抽样调查拥有PC机的人数,500个人里有160个有,可信度为95%,其95%的时候分布区间为(正负1.96),这个正负号打不出来。求整个社会的拥有PC机的概率。 论述题

1.论述韦伯“三位一体”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2.试述社会化主体的类型及其作用、特点

3.简述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反正和社会交换论有关)

经济学75分 简答

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别 2.试述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

3.简述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及差别 论述

1.总需求曲线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从IS-LM中可以得到AD曲线 2.经济危机我国政府两个政策,(1)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支出(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哪个效果大,说明理由。以及两个政策对我国收入,消费,出口,投资的影响。 计算题

1.宏观第一章的课后习题,一模一样,就改了两个数字。我现在没书,但我知道书上的数字是:收入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60。。。。。就这题,大家可以去书上找找,有表格的。

2.求总需求函数的,很简单的一题,如果做过课后习题的人应该都会做。

我对经济学的总结:计算题只要反复做课后习题,考前看两遍以上,一个都不要漏,关于概念的课后习题还要背一下,基本宏观经济学就算复习的很好了,我觉得我这张试卷除了论述题会扣点分,其他的应该是满分的。论述题也不会很差。课后习题一定会考到,去年两题计算题也都是课后的。

专业综合(行政法学,公共管理学)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就是政府管理。

2、公共管理者与一般的管理者的角色是一样的。

3、对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

4、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管理者意识到了员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管理者应当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5、与其他预算相比较,零基预算的特征是以决策效益为基础,对行政机构之处计划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并删减低效计划,保证资源配置合理。

6、行政法上的法治原则的涵义相当于英文中的RULE BY LAW。

7、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从事的官方活动都属于行政发上的行政行为。

8、被公众认可的效力即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9、行政复议属于一种司法行为。

10、国家赔偿的表现形式是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政策问题认定中的第三类错误。

2、与企业组织绩效管理相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3、列举五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并简要介绍。

4、在我国,有哪些行政活动应事业法律保留原则。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以及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2、试论述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许可法的关系。

一、 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2. 领导者的THC技能 3. 政府工具 4. 思想库 5. 取舍理论 6. 头脑风暴法

二、 简答题

1. 从人性假设出发简述相关领导理论。 2. 税收与其他公共收入相比有何特点。

3. 什么是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哪些基本标准? 4. 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要点。

5. 在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方法中有“好中求好”和“坏中求好”两种方法,什么是“好中求好”?什么是“坏中求好”?试举例说明。 6. “自然史观”是社会问题分析的一个概念框架,试运用这一框架分析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热点问题。

三、 论述题。

1. 试用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副职过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 请结合材料提出支持和反对“奥运会期间单双号限行政策”持久化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个人的观点。

09年公共政策专业

一、 名词解释

1.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2. 领导者的THC技能 3. 政府工具 4. 思想库 5. 取舍理论 6. 头脑风暴法

二、 简答题

1. 从人性假设出发简述相关领导理论。 2. 税收与其他公共收入相比有何特点。

3. 什么是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哪些基本标准? 4. 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要点。

5. 在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方法中有“好中求好”和“坏中求好”两种方法,什么是“好中求好”?什么是“坏中求好”?试举例说明。 6. “自然史观”是社会问题分析的一个概念框架,试运用这一框架分析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热点问题。

三、 论述题。

1. 试用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副职过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 请结合材料提出支持和反对“奥运会期间单双号限行政策”持久化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个人的观点。

2009管理学和社会学真题 管理学

一、 简答题

1. 什么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2. 什么是组织变革?如何理解组织变革中的风平浪静观和激流险滩观? 3. 试论述目标设置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二、 论述题

1. 什么是绩效管理?一个有效的绩效分为哪几个层次? 2. 什么是组织文化?试论述组织文化的形成、延续和传承。 3. 试论述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形成十大学派的内容。 社会学

一、 简答题

1.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2. 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二、计算题(略)

三、论述题

1.试述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及其影响。 2.各种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点。 3.试论述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10年 管理学

一、简答题(10’ X 3)

1、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2、组织设计的原则

3、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二、分析题(15’ X 3)

1、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2、群体决策技术的优缺点和群体决策常采用的技术

3、公平理论的内容以及对管理的启示

经济学

一、简答题(8’ X 3)

1、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2、什么是货币制造乘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3、失业的主要类型

二、分析题(17’ X 2)

1、结合中国现状,分析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运用消费经济理论,论述如何扩大国民消费

三、计算题(8’ + 9’)

1、已知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消费为3800,政府财政赤字为200,外贸逆差为100(单位:亿美元) 求1)S;(2)投资;(3)财政支出

2、已知C = 300 + 0.8Y,I = 200 - 50r。实际货币供给m = 200. 求:(1)IS和LM曲线;(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3)政府购买若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量;(4)计算(3)中的政府购买乘数

社会学

一、简答题(8’ X 3)

1、初始社会化

2、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3、社会互动类型

二、分析题(17’ X 3)

1、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2、社会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3、社会角色失调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一、 名词解释(4’ X 5)

1、公共管理者

2、组织学习

3、行政复议

4、象征性政策

5、群体狂想症

二、简答题(15’ X 6)

1、简述公共组织的特性

2、简述政府治理工具的内涵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公共预算的性质和功能

4、简述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接受和服从政策)的缘由

5、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6、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三、论述题(20’ X 2)

1、联系实际,论述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及其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联系实际论述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08年人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试卷(回忆版) 社会学 (共计75分)

一、简答题 (每题8分 共计24分)

1、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2、 社会互动的含义?

3、 什么是再社会化?

二、论述题 (每题17分 共计51分)

1、 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额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2、 联系实际,论述发展中国家现在化过程的特征?

3、 试述社会组织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管理学

一、简答题 (每题8分 共计24分)

1、 简要描述目标设立的五个步骤?

2、 什么是正式沟通?沟通信息的流向有哪些?

3、 简述团队领导者扮演的主要角色?

二、论述 (每题17分 共计51分)

1、高绩效团队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在组织、计划、领导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比较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异同?

3、什么是组织绩效?衡量组织绩效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经济学

一、简答题

1、 简述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包括的主要项目?

2、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3、 简述奥肯定律?

二、论述题

1、 运用消费,理论对我国的消费需求增长状况和相关政策进行分析。

2、 结合我国实践,分析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目标与政策效应?

三、计算题

1、在三部分的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

06 综合

名词解释 30分 每个5分

政治社会化

政治管理 国家能力 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征收 行政法律事实

简答题

60分 每个15分 行政契约的性质与功能

我国行政处罚设定权的法律配置

政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述 60分

每个30分

论行政补偿

政治民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

名词解释 20分 每个5分

新公共管理

政府失灵

政策评估

企业型政府

简答

75分

每个15分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部门为什么要重视战略管理? 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式为何? 简述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公务职业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论述

论述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25分

试论述科层组织的特征和不足

30分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公共管理学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电子化政府,非赢利组织,电子化政府

简答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政府采购的原则

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

公共组织的特征

非赢利组织的作用

论述

政府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中国政府再造的原因和内容

2007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试题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一,名词解释 30分 SWOT分析 工作生活质量 标杆管理 行政主体 行政征收 行政追偿

二,简答题

60分

1,

转换型领导有何特点?

2,

信息时代对公共管理提出了哪些挑战? 3,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为何? 4,

简述行政复议的特征。 三,论述题 60分

1,

试分析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改善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管理。 2,试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公共管理学和行政法学) 一,名词解释 30分 战略管理

转换型领导

顾客导向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计划 行政诉讼

一,简答题 60分

1,

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学科背景为何? 2,

如何在政府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简述行政立法的特征。

4,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是什么? 二,论述题 60分

1,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加以解决? 2,试论述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

2000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

<<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效率 2.人事计划 3,合议制 4,行政职权 5.行政控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按行政领导者对权力控制的程度划分的几种领导方式. 2.简述行政道德构成的基本内容. 3,简述人事行政的管理机制. 4.简述中国立法机关监督的方式.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2,结合实际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行政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追偿 2.行政契约 3.行政相对人 4.行政复议 5.地域管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行政行为的合法条件

2.简述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3.简述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三,论述题(共50分) 1,试论行政立法的性质与特点(15分) 2.以我国为例,说明行政法的法源(15分) 3.论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分) 《综合考试试题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共30分)

1.社会学 2.社会运行机制 3.政治参与

4.政党制度 5.管理的行政手段 6.管理科学学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的特点

2.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3,简述管理学中的"经济人"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政治权力的形成及其本质

2.为什么说树立效益观念是社会发展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

2001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体制 2.考任制 3,行政执行 4,行政监察 5.行政效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领导为新的构成. 2.简述人事行政的原则.

3,简述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4.简述行政监督的基本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论述行政决策的基本类型. 2,结合实际论述行政组织类型. <<行政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规章 3.行政确认 4.行政强制执行 5.行政裁决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行政许可的涵义以及特征

2.简述行政处罚的种类

3.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依据为何

4.行政复议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违法行政之行政法律责任

2.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综合考试试题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共30分) 1.直线型组织 2.科学预测 3.战略

4.政治权力 5.社会流动 6.社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政治权力的制约方式 2.简述政治社团的主要特征

3,简述社会设置的构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政府在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

2.试论述管理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2002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行政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具体环境 2.行政体制 3,行政沟通 4,职能监督 5.行政改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组织文化的作用. 2.简述梅奥的组织理论.

3,简述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 4.简述直觉决策使用的八种情况.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论述我国入世后我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2,结合实际论述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在现代行政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行政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事实行为 3.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

4.行政监察机关 5.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不可诉行为的种类

2.简述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主要情形

3.简述公务行为的基本特征

4.简述《行政复议法》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有哪些进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行政法的“平衡论”评析

2.现代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评析

《综合考试试题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共20分)

1.社会群体 2.政治文化 3.科学管理 4.政治权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管理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2.简述政治社团的作用

3,简述效益评价的基本形式

4.请举例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中10位重要学者的姓名及其代表著作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2.试论述社会政策与社会控制之间的联系

历年行政学试题汇编

1993年

一. 名词解释

1. 行政体制

2. 行政协调

3. 职位分类与品味分类

4. Y理论

5. 科学管理学派

二. 简答题

1. 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2.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3. 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 权力机关如何对行政机关监督?

5. 如何理解行政政策的渐进性?

三. 论述题

1. 联系三峡工程决策,分析说明决策咨询与科学决策之间的关系。

2. 人事行政竞争机制及其作用。

1994年

一. 名词解释

1. 行政职能

2. 行政体制

3. 权力委任

4. 职能监督

5. 行政领导

二. 简答题

1. 我国行政管理与西方行政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2. 简述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

3.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4. 简述行政道德的基本功能。

5. 行政并重中枢系统的基本职能和并重方式是什么?

三. 论述题

1. 试述加强我国行政系统内部协调的途径与方法。

2. 试述当前我国行政系统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

1995年

一. 名词解释

1. 集权制

2. 行政职权

3. 行政信息

4. 行政参与

5. 行政改革

二. 简答题

1. 中国现代行政与酱主义国际相比有和本质区别? 2. 简述行政组织的职、责、权一致的原则?

3. 简述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类型?

4. 以人为中心行政改革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法是什么?

三. 论述题

1. 试述首长制与委员制的优缺点。

2. 试论述行政监督的任务和作用。

1996年

一. 名词解释

1. 行政职权

2. 行政执行

3. 行政监察

4. 行政参与

5. 人员调配

二. 简答题

1. 简述行政领导能力素质的基本内容

2. 人事行政的原则

3. 行政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 论述题

1. 试论述前些年发生的“棉花大战”“烟业大战”现象的成因。

2. 试述横向部门结构之间的行政协调。

1997年

一. 名词解释

1. 集权制

2. 行政职能

3. 行政环境

4. 行政道德

5. 行政效率

二. 简答题

1. 简述行政体制的功能

2. 简述行政组织的特点

3. 按决策方式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4. 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几种主要形式。

三. 论述题

1. 试认行政领导职能

2. 试论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998年

一. 名词解释

1. 人事行政

2. 地方行政领导者

3. 行政信息

4. 行政协调 5. 外延型行政改革

二. 简答题

1. 行政组织有哪几种类型

2. 国家人事行政的三项基本任务是什么

3. 忠于职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 行政领导有哪些类型

5. 行政监察的作用是什么

三. 论述题

1. 试论集权制度与分权制度的含义及其优劣

2. 试论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1999年

一. 名词解释

1. 政治职能

2. 行政权力体制

3. 辞退

4. 行政监察

5. 行政控制

二. 简答题

1. 简述国家公务员辞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 简述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主要职能

3. 简述正确有效的行政指挥必须遵循的原则

4. 简述“六W法” 三. 论述题

1. 试论述行政组织设置的职责权一致的原则

2. 试分析并论述我国从1982年至1993年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的机构“精简-膨胀-再精

简-再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2000年

一. 名词解释

1. 行政效率

2. 人事计划

3. 和议制

4. 行政职权

5. 行政控制

二. 简答题

1. 简述按行政领导者对权力控制的程度划分的几种领导方式。

2. 简述行政道德构成的基本内容

3. 简述人事行政的管理机制

4. 简述中国立法机关监督的方式

三. 论述题

1. 试述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2. 结合实际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2001年

一. 名词解释

1. 行政体制 2. 考任制

3. 行政执行

4. 行政监察

5. 行政效率

二. 简答题

1. 简述领导为新的构成

2. 简述人事行政的原则。

3. 简述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4. 简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三. 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论述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2. 结合实际论述行政组织的类型。

第5篇: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

2006年真题

公共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ZF失灵

2、新公共管理

3、企业型ZF

4、政策评估

二、简答题

1、公共部门需要战略管理的原因

2、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

3、公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4、理性政策规划的步骤

5、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提是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2、科层制的主要特点和缺点

2007年真题

经济学:

一、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其政策含义是什么?

2、简述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核心指标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划分为几个类型?

二、论述题(共3小题,选答其中2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

1、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2、论述货币政策的几个主要工具及其作用原理。

3、假设ZF考虑采用以下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请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三、计算题(共2小题,第1题8分,第2题9分,共17分)

1、已知资本增长率为 =2%,劳动增长率为 =0.8%,产出增长率为 =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α=0.25,在这些条件下,请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2、设总量生产函数为Y= ,资本K的增长率为 =9%,劳动L的增长率为 =6%,技术进步的速度为 =5%。试利用增长核算公式,结合上述数据,写出总产出Y的增长率与资本K、劳动L和技术A等三因素增长率的数量关系(用数值表示),并算出的数值。

管理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3个小题)

1、简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匹配(职业人格)理论的内容。

2、简述基于技能的薪酬设计方案的优点与缺点。

3、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17分,4小题选作3题)

1、试述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的优势与劣势。

2、论述管理者如何开发和管理高效工作团队。

3、论述实施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及障碍。

4、运用相关激励理论,谈一谈管理者如何有效激励专业人员。

社会学: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小题)

1、简述初始社会化。

2、简述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

3、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划分。

二、论述题(每小题17分,4小题选作3题)

1、论述社会化主体的作用及其特征。

2、论述我国社会现代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初级群体的变化。(版本二:用社会变迁理论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4、试述社会角色的失调类型及解决措施。

管理学综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0题)

1、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在一切不重要的层面都是相同的。

2、各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福利和组织效能的活动,都属于工作生活质量范畴。

3、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领导的基础。

4、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是对市场失灵和ZF失灵的反映。

5、效率是公共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

6、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国家有权决定适用部门规章。

7、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是大陆法系国家创设回避制度时的一句名言。

8、某地民警A出席朋友婚礼,在婚宴上与B发生口角,并在欧斗中将B打伤,B有权为此获得国家赔偿。

9、行政机关就是行政主体。

10、行政征收就是行政征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ZF战略管理的过程。

2、简述提高ZF绩效的预算原则。

3、简要说明我国行政立法权。

4、简述行使行政职权的要求。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2小题)

1、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优点与弊端。

2、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进行审查”。试结合该法的其他相关条款,说明这一规定的合理性。 2008年真题

社会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2、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

3、什么是再社会化?

二、论述题(每题17分,共51分)

1、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2、联系实际,论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征。

3、试述社会组织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管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要描述目标设立的五个步骤。

2、什么是正式沟通?沟通信息的流向有哪些?

3、简述团队领导者扮演的主要角色。

二、论述题(每题17分,共51分)

1、高绩效团队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在组织、计划、领导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比较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异同。

3、什么是组织绩效?衡量组织绩效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经济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包括的主要项目。

2、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奥肯定律。

二、论述题

1、运用消费理论对我国的消费需求增长状况和相关政策进行分析。

2、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效应。

三、计算题 (略)

管理学综合

一、简答题

1、简述领导影响方式的类型

2、简述公共政策的类型 (以下为行政法部分,略)

二、论述题

论述公民参与的机制、意义、条件以及对中国ZF治理的意义

2009年真题 社会学:

一、简答

1、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2、忘记了呵呵

3、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二、计算题 关于可信度的,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城市抽样调查拥有PC机的人数,500个人里有160个有,可信度为95%,其95%的时候分布区间为(正负1.96),这个正负号打不出来。求整个社会的拥有PC机的概率。

三、论述题

1、论述韦伯“三位一体”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2、试述社会化主体的类型及其作用

3、简述社会交换论(反正和社会交换论有关) 经济学:

一、简答

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别

2、试述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

3、简述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及差别

二、论述

1、总需求曲线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从IS-LM中可以得到AD曲线

2、经济危机我国ZF两个政策,(1)扩大内需增加ZF支出(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哪个效果大,说明理由。以及两个政策对我国收入,消费,出口,投资的影响。

三、计算题

1.宏观第一章的课后习题,一模一样。(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第6题)

2.求总需求函数的,很简单的一题,如果做过课后习题的人应该都会做。

管理学综合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就是ZF管理。

2、公共管理者与一般的管理者的角色是一样的。

3、对ZF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

4、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管理者意识到了员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管理者应当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5、与其他预算相比较,零基预算的特征是以决策效益为基础,对行政机构之处计划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并删减低效计划,保证资源配置合理。

6、行政法上的法治原则的涵义相当于英文中的RULEBY LAW。

7、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从事的官方活动都属于行政发上的行政行为。

8、被公众认可的效力即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9、行政复议属于一种司法行为。

10、国家赔偿的表现形式是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政策问题认定中的第三类错误。

2、与企业组织绩效管理相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3、列举五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并简要介绍。

4、在我国,有哪些行政活动应事业法律保留原则。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ZF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以及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2、试论述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许可法的关系。 、

2010年真题

管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2、组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3、平衡记分卡法的特点

二、论述题

1、简述矩阵式组织的结构及其优缺点

2、简述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启示是什么 社会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初始社会化?

2、简述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区别。

3、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

二、论述

1、论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2、论述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3、论述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及解决的方法

经济学:

一、简答题: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2、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简述失业的类型。

二、论述题

1、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结合我国国情,试述怎样扩大内需。

三、计算题

1、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第7题

2、给出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函数,求IS曲线和LM曲线、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ZF支出乘数等

管理学综合 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者

2、行政复议

3、象征性政策

4、组织学习

5、群体狂想症

二、简答题

1、公共组织的特性

2、公共预算性质和功能

3、ZF治理工具的内涵和类型

4、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认同缘由

5、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6、政策议程基本类型

三、论述题

1、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中作用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2、联系实际,论述政策执行相关条件

2011年真题 社会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2、什么是分层抽样?

3、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二、论述题(每题7分,共51分)

1、试述社会分化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与影响。

2、试述社会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3、结合我国国情,试述如何统筹我国城乡发展。

经济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2、什么是古典、凯恩斯、常规总供给函数,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3、实行一项减税的政策,用IS-LM模型分析以下两种情况分别有何影响?(1)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

二、论述题。

1、结合当前实际,试述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

2、结合国内外实际,试述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计算题(15分)

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生产函数为:,设储蓄率s,人口增长率为n,资本折旧率为δ。

(1)求人均生产函数y=f(k);

(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

管理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标杆管理

2、行政赔偿;

3、有限理性模型;

4、政策执行;

5、政策终结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何为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何特点?

2、什么是转换型领导?转换型领导有何特点?

3、矫正ZF失灵与市场失灵有何策略?

4、从科学角度、专业角度、政治角度,解释公共政策的意义。

5、结合实例,说明政策评估中的前后对比法。

三、论述题(25分)

从多学科的角度,试述公共政策中的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四、材料题。(30分)(材料可能和原材料有些出入大体是这意思)

2010年2月,河南省公安厅选择郑州、商丘、新乡、济源4个城市作为试点,推行警务体制改革。3月,商丘市公安局率先试水,在2个试点派出所实行“四警合一”。6月19日,新乡市公安局经过100天的深入调研、论证后,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改革。 据新乡市公安局局长孟钢介绍,新乡市围绕“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群众满意”的总目标,用“一减一加”来推行符合当地实际的警务体制改革。

通过上述改革,新乡市基层一线的警力由过去的25%升至70%,远超过公安部规定的110接处警时间由过去的5分钟压缩到现在的3分钟;发案率同比下降7.7%,破案率同比上升10.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5.5%和92.7%,综合绩效考评成绩全省第一。

所谓“一减”就是“减少层级”,将市区原有的6个公安分局和23个派出所撤销,新建12个派出所,由市公安局直接领导。每个派出所内设“四队一室”,即案件侦查大队、治安管理大队、社区警务大队、交通巡防大队和勤务综合室,改变了过去分局和派出所警种、部门设置过多、职能单一的弊端。比如,刑侦、经侦、禁毒等部门合成案件侦查大队,负责侦办辖区内所有的刑事案件。

所谓“一加”就是“四警合一”,每名警察身兼交警、巡特警、治安警、刑警四个警种的综合执法,一警多能,构建起集情报信息、打击犯罪、治安防控、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和服务群众一体化的新型警务体制。

此外,他们还实行了纪检法制特派,体外监督。原分局内设的纪检干部、法制民警经考试后,由市局统一录用管理,划片分包各派出所,对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执法执纪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办理的案件进行审核、把关。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规定,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以及交通管理的处罚权、超过500元的罚款,均需要县级公安机关批准。而派出所只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自然不属于“县级公安机关”。改革之后,虽然派出所为县级建制,但盖有派出所公章的提请批捕书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在应对刑事诉讼的程序上,新派出所必须保留分局的公章,由此形成了“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现象。

目前,河南省4个试点城市的公安局正在稳步推行这种新型警务体制改革。其中,济源的改革正在进行中,郑州市的改革方案也已经出台。年底前,这一改革将推行到10个城市。 结合材料,用ZF再造的有关内容对新乡的警务改革进行分析。

2012年真题

三、计算题

1.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d,投资i=140亿美元-5r。(亿美元)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并计算出投资。

(2)若ZF购买增加20亿美元,新的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2.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第6篇: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试题

2004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

2.政治文化

3.国家能力

4.“经济人”和“社会人”理论

5.双因素理论

6.沟通过程

二、简答题

1.非正式组织之特征

2.社会流动和社会协调发展之关系

3.社会工作之内容

4.政治文化还是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三、论述题

1.民主政治之基础

2.现代组织管理面临之问题

行政学与行政法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协调、

2.行政改革、

3.职位分类

二、简答

1.行政组织部门的设置特征

2.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执行之区别

3.行政执行的作用?

4.行政程序中的职能主义原则

四、论述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职能

2.试述行政诉讼法之举证责任

复试题

行政领导在设置行政机构时应考虑之几大原则 行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之作用

第7篇: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2009年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09年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专业课真题

下午的公共管理和行政法是,简答:1,简述政策问题认定的第三类型错误。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和问题。 3,列举5个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并简述。 4,我国的哪些行政活动使用法律保留原则。 论述: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以及

现在面临的问题。2,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许可法的关系。

上午是社会学和宏观经济学,只记得一部分了。社会学:简答:1,初级群体的特征。2,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今年的社会学还有计算题呢,崩溃了,是用可信度计算概率区间的。不过不难,学过数学的应该都会。论述:1,马克思韦伯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的内涵

以及影响。2,社会交换理论的内容。还有一个简答和一个论述我记不得了。

西经不好回忆,不过计算题不难。有一个论述还跟08年的一个真题很像,就是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另一个是问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以及为什么要假定P是变量。简答是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2,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消费理论的内容以及区别。计算题一个是第一章的基本的国民净值之类的计

算,另一个是求总需求曲线。

第8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管理助理岗位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研究生待遇,体现“按劳付酬”的原则,现面向在校研究生设置管理助理(以下简称“助管”)岗位。

第二条助管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的辅助管理工作。助管岗位分为固定助管岗位、临时助管岗位两种。固定助管岗位聘期为一学年;临时助管岗位聘期不固定,最长为一学期。

第三条助管岗位设置由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统一安排,人事处、学生处负责岗位设置的审核和有关管理工作,研究生院负责统筹协调。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四条助管岗位按学年设置,每学年全校设置的研究生助管岗位数不高于可申请岗位研究生总数的20%。

第五条助管岗位包括以下两类:

- 1 -

(一)学生兼职辅导员,包括班级辅导员、院系学生工作辅导员、学生公寓辅导员等。学生兼职辅导员岗位由设岗单位报学生处审批,送人事处备案。

(二)学生行政助理。学生行政助理岗位由设岗单位报学生处、人事处审批、备案。

第六条固定助管岗位由各单位在每年6月中旬根据需求确定下一学年待聘计划,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审批表》(见附件1),经学生处、人事处审批同意后设置;临时助管岗位由各单位根据需求至少提前一周提出申请,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审批表》,经学生处、人事处审批同意后设置。

第三章岗位申请

第七条满足下列情况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助管岗位:

(一)在校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其申请助管岗位时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学制年限;

(二)无各类考试成绩不及格的;

(三)无工资收入的;

(四)无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

- 2 -

(五)经济困难学生、党员学生优先考虑聘任。

第八条研究生申请助管岗位,应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申请表》(见附件2)后,直接提交各设岗单位。各设岗单位确定岗位人选后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聘用人员审批表》(见附件3),报人事处、学生处审批同意后,送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一位研究生只能申请一个助管岗位,承担助管工作期间不得再承担助研或助教岗位。

第十条固定助管岗位的申请和聘任工作在新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完成;临时助管岗位的申请和聘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进行。

第十一条研究生助管岗位的申请及审批要坚持“公开招聘、公正评审、竞争上岗”的原则。

第四章岗位津贴

第十二条固定助管岗位津贴资助标准为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低于800元/月·人,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低于500元/月·人,每月工作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一般不少于40小时;临时助管岗位津贴标准为10元/小时,每月工作时间一般不多于40小4 -

聘上岗。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由学生处和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5 -

第9篇: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编著者出版社 版次 备注

609公共管理综合一《管理学(第二版)》 刘俊生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各75分

609公共管理综合一《公共行政原理》 马建川、翟校义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同上

812公共管理综合二《公共管理学》 张成福、党秀云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基础各50分

812公共管理综合二《公共政策分析》 陈庆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同上

812公共管理综合二《政治学基础》 王浦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同上

[复试]人事行政、公共组织管理《中国人事制度概要(必读)》 刘俊生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复试]人事行政、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理论》 陈振明、孟华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帝国时代2攻略下一篇:煤矿销售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