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8年级

2022-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初中历史8年级

论述初中历史新部编七年级教材的特点和风格

摘 要:初中历史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组成科目之一,通过历史教学,有助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新部编七年级教材的特点和风格进行简要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部编;七年级;特点;风格

0

引言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发生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效地还原了历史本来面貌。其具备的点、线、面特点和与时代国家政策方向相符的风格特征,有效地满足的教学需求,提高了教材的利用价值。

1.部编教材的基础:以时间顺序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时空观念

初中历史新部编七年级教材内容主线主要以远古社会——清朝的发展历史为讲述脉络,其中上册书以远古社会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历史为主。为了确保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效率,新部编教材严格按照了时间顺序对历史内容进行了编写,将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清晰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具有空间时序合理、流畅的特点。

2.初中历史新部编七年级教材的特点风格分析

首先,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将历史容貌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说点:新部编历史教科书内的历史脉络、线索清晰自然。同时,受新课改影响,教科书着力关注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对于这些点,编者采取解剖麻雀的手法,作具体细致的介绍与分析,举一反三。以此为教学基础,可以通过多点教学、相互连通的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线”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及发展脉络。因此,新部编七年级历史教科书具有点线结合、直接呈现历史整体面貌的风格特点。二说“线”:新部编教科书虽然具有“点”特点,对某些个人、事件等进行了详细的突出与描写,但是,点与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关系。这些点之间的内容都遥相呼应,相互连接,可以实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教学目标,这串联的点所组成的线就是历史教学中的线索。而每条不同的线索都突出了不同的主题、领域知识,这些脉络可见的线,作为历史教学的线索,通过横纵交织,最终就还原了历史本来面貌。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初中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的主题较多、线索复杂,每条线索呈现的力度也千差万别。所以,历史新部编历史教科书具有“线”性风格特点。三说“点线结合”:新部编教材内容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基础,通过定时设点、以点连线的方式实现了中国古代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原有历史面貌的最大化还原。这就使其具备了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特点风格。这些连接的线索虽然信息有限,但是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脉络具有积极帮助。

例如,以《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为例:在这一课的诸侯争霸子目中,教材改变了以前提到的“春秋五霸”的只突显人物的提法,而是描述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争霸的“线”;同时在教材在的“相关史事”,介绍了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成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在教材的《春秋争霸形势图》中突出了晋楚争霸的的城濮之战,这些都是争霸的“点”;最后教材在“问题思考”中提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让学生思考对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整体评价,这就是争霸的“面”,因此,教材通过这样的点线面结合,全方位的将历史容貌呈现了出来。

其次,图文生动,具有培养学生感情的特点。新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中加入了大量巧妙设计的图片与文字解说内容,通过使用历史地图、生动形象的人物图、遗迹图等,使教材具备了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动形象等特点,突出了新时期重视培养学生图文分析观察水平的教学风格。

然后,新部编教材通过合理策划,打造了全新教学平台。新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的各单元首页都有导语内容,这些内容详细的概括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中的导语,就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政权巩固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而教材的主要内容则由课文组成,课文通常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里面包含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除此还有课文前设,课文旁设,课文后设等,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 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阅读,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根據新部编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习内容、认识历史,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最后,具有正面阐述重要历史问题的特点。新部编历史教材更加重视实际发生历史的准确性、可靠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历史教学内容是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契合度,突出了顺应国家发展潮流的特色,具有更加突出的教学意义。另外,新部编历史教材突出了贴合实际、谋求与政策统一、引导学生正视历史问题的风格特征。该教材的利用与推广,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结束语

初中历史新部编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心理特征,满足了学生健康成长与学习的基本需求,实现了“以德树人”的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历史教科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以人教版《历史》为例[J].纪鸿生.池州学院学报.2017(04):159-160.

[2]历史教科书研究述评与反思——基于2001-2016年间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郑小玲,常晨.课程教学研究.2017(08):44-48.

[3]对历史教科书中集部史料运用的思考[J].梁婷.学理论.2013(35):269-270.

作者:周永红

第2篇: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研究

摘  要:近年来,初中历史学科越来越被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种不同版面的教材应运而生,其中部编版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部编版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现阶段,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已经在我国国内初中的历史教学当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大量史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就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索及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史料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时至今日,历史教材中大量引用出土文物的照片以及历史文献记载,在这种情况之下进行教学,虽然能够使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无疑对老师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应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展开有效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1.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史料的主要变化

(1)结构编排上更加注重时序性

和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不但在内容上展开了调整,其结构编排上也突出了历史的时序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比如,新教材把《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内容放在夏商周的更迭以及西周分封制的实施后面,把旧教材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拆开,把春秋争霸和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相关内容放到新教材《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把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以及都江堰的内容并入到新教材《战国时期的社会》一课当中。

(2)史料更加注重与时俱进

新教材对钓鱼岛、南海诸岛和港澳台等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区别于旧版教材。比如,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中,部编新教材不仅体现了民族大团结,还注重向学生们介绍了香港以及澳门的回归;在《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中,重点阐述了海峡两岸交往历史的相关内容和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相呼应。

2.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史料教学策略

(1)重复利用同一个史料,显著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为进一步有效提高历史課堂教学效率,老师可以把同一个历史史料以及历史地图重复利用,这一过程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历史史料展开分析,还能使学生们阅读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历史老师给学生们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时,历史教师可以把一则史料多次利用。在学习本课的第一目“张骞通西域”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时,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汉书·张骞传》里面的一句话:“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然后通过对这则史料的分析,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明白:张骞在出使西域以后,有很多国家的很多外来使节开始来到长安。通过结合教材学生们不难总结出一个结论: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族来夹击匈奴,但是这个行为却令汉朝和西域各个国家的联系愈加频繁。

在展开本课的第二目“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仍可以使用这则历史材料,并且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张骞出使西域这一行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多的,除了我们在上一课总结的,还有哪些影响?”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和回答,导入第二目的教学内容。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这篇历史材料不但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结果的印象,更能承接上文张骞出使西域的“初心”,下面和丝绸之路的背景相联系。通过这样简单的过渡,不仅能够让历史课堂的教学环节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能让老师把握、控制好课堂的节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

(2)科学化、合理化的应用历史课本资源,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部编教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史料的原始性以及充足性,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这些历史资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历史老师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出土文物以及历史文献与老师的口述互相印证,有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向学生们渗透历史学习、研究过程当中的“三重证据法”,对历史课本中的史料展开科学化、合理化的安排,从而有效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的核心目的。比如,在老师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课本中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新石器时期人们的农业情况以及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特征,课本中引用了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图以及农作物化石和出土文物的照片。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用史料展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阔,还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而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本身所含的史料就是非常多的,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点优势。历史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身为历史老师责任重大。特别是在新教材的应用过程中,历史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使历史课堂变得活力四射,实现高效教学,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5-10

[2]张立艳.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启示—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作者:倪冉

第3篇: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教学策略

【摘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已经在我国七年级和八年級的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教材的变化并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加以应对,本文从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相较于旧版教材所出现的更注重历史发展脉络和更加与时俱进等内容为出发角度,对面对教材变化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部编版 初中历史 新教材 教学策略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有着很强的顺序性和时代性,其中顺序性体现在其采用一条线的内容编排方式,这种内容编排方式十分适应初中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能够使其通过掌握历史事实来知晓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而时代性则主要体现在新教材更关注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发展面貌,具有十分强烈的时代感,并加入了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对于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

一、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

(一)更注重历史发展脉络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按照历史朝代发展脉络顺序完整地进行了编写,使历史发展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和第四单元为例,第三单元老教材中两汉历史合二为一,新教材则分别开展讲解,在第四单元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也得到了重新定义。这不但使新教材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更充分运用了文字与地图相结合的方式,使历史进程更具备空间感,对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二)更加与时俱进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更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张,以七年级上册《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本课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引申到了现在,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思想,不但使学生到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过去,更展望了丝绸之路光明的未来。此外,新教材对钓鱼岛、南海诸岛和港澳台等国家主权也比以往教材有了更多的涉及。

二、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住其中的重要问题

新教材中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对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点讲授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使其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接着,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交往中共同开发和建设了伟大祖国,促进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强大凝聚力是中国复兴的保证。

3.此外教师还要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变化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但要包括汉族政权,还要对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历史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到包括台湾、新疆、西藏、南海诸岛在内的边疆地区历史,从而增加其国家主权意识。

4.在对民族政权的讲解上,教师要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境内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上各民族团结为主、冲突为辅,民族间的战争是内战,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

5.教师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交往情况有所涉猎,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以增加其文化自信,并对中外交流历史有所了解,促使其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二)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灵活

灵活的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应具备以下特点:

1.教师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思想价值判断导向,并以此为指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正确的做出解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为了促进初中生对历史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基本事实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促使其能够真正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感悟,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3.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学生充分把握历史领域和层次之间的联系,使其可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启发和互动教学,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5.为了给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搞“一言堂”,使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和宽松[1]。

综上所述,本文集中研究了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相应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发现,针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新出现的变化,只有通过把握住其中的重要问题和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灵活等教学策略才能很好的将问题解决,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国初中历史教师更好地开展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为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21):5-10.

作者:吴艳

第4篇:部编人教版8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岢岚县平均水平。

三、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这些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一十九课。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宪法、中共八大、十年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

.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4.

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

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6.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视频、影片、课件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五、教学进度安排

题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课时+1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课时+1课时作业

月考一

2课时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课时+1课时作业

期中复习考试

2课时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3课时+1课时作业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课时+1课时作业

月考三

2课时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课时+1课时作业

期末复习考试

3课时

以上教学计划制定有些局限和仓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将结合学校和同事的意见不断进行修正。

第5篇: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2015年全球祭孔”图片,教师解释: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在这一天临近之际,不少国家都开始自发祭典孔子。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水平与25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世界还在怀念这位圣人贤者?

展示《孔子问道图》,提出问题:孔子向谁请教? 【探究新知】

1.老子

(1)请同学们动手帮老子制作一份档案。

(2)动脑筋: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2.孔子 (1)孔子的生平

活动:请同学们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2)孔子的政治主张

①展示文字材料,提出问题:下列两则故事,反映孔子哪些政治主张? 故事一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故事二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丈夫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感慨地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②动脑筋:什么叫“仁”,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3)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②让学生演短剧,加深理解和记忆。 (4)影响 动脑筋

①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提出问题:“曲阜三孔”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

②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为什么? 3.百家争鸣 (1)历史原因

教师用生产力发展引起一系列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②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③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延揽人才。

(2)①填一填:看课本,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及他们生活的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②猜一猜:下列句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兵诸家代表人物的名言,你们来猜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名言? (展示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 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

活动与探究

全班分为儒、道、法家三组,对“如何建立良好校风”问题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由各派的代表发言。 【课堂小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四巩固练习

1.下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D.“为政以德” 2.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爱好和平;保护环境等。

(3)喜欢儒家思想。理由: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喜欢道家思想。理由: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喜欢法家思想。理由: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五板书设计

第6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狼 (8)

执教:江陵县实验初级中学 袁开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 能力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

2、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和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作斗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一课时 媒体设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常识。

简介《聊斋志异》 。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及课下注释。

2、当堂演练,疏通文意。

学生分组完成学习内容,分组展示。

(学习内容见学案)

三、诵读课文,梳理情节。

1、屏显三个品读角度:

(1)从屠户的角度评点段的内容。 (2)从狼的角度评点段的内容。 (3)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课文内容。

2、一读:从屠户的角度评点段的内容。 学生活动:全班逐段读文,一生逐段点评。 屏显:

从屠户角度:

(

)狼——(

)狼——(

)狼——(

)狼

3、二读:从狼的角度评点段的内容: 学生活动:齐读1-4段,一生点评。 屏显:

从狼的角度:

两狼(

)――两狼(

)――两狼(

)――两狼(

4、三读: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课文内容: 生逐段读文,师逐段点评。

四、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屏显

请以“„„表现(写出)了„„”为话题说一句品析课文的话。

) 例如:“一屠晚归”中的“晚”表现当时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6、教师小结。 屏显: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开头20字写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渲染出紧张的气氛;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一百多字,写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在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中,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悟读课文,领悟主旨。

1、期读最后一段。

2、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结束全课。

学案

1、说出含“狼”的成语。

2、理解下面的四组字词

(1)标出拼音:窘______ 苫_______

瞑_______

黠_______ (2)指出含义:驱______ 犬_______

洞_______

隧_______ (3)区别词义:去______ 股_______

盖_______

耳_______ (4)解释意思:少时____________

顷刻_______________

变诈____________

几何_______________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目似瞑,意暇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7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8)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还记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点小雪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太傅一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写雪的?板书课题:咏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 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能够分析文章,理解文意。

二、查学诊断 文学常识积累: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为人简素,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导学施教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俄而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2.二读课文:读顺文章,读通文意

• 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 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

•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3.三读:究问题、析文章 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出来?

2.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四、练测促学

• “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雪的比喻句吗?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

五、反馈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咏雪佳句欣赏

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

2、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3、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4、 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作业布置:

1、

2、

练笔:雪景描写,题目自拟。200-300字 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谢 朗

撒盐空中 (外在之形)

咏雪

谢道韫

柳絮因风起 (内在之神)

教学反思:

第8篇: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总结

2017年8月18日----19日,甘肃省陇东四市国家统编教材初中历史教师培训会在天水举行,静宁县12位历史教师参加了培训,现将这次培训的主要精神总结如下。

一. 何为统编教材

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了专题研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教育部在颁布了新课标后,着手组织三科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历史教材的编写,与以往不同的是:

总主编由教育部推荐,上报中央同意;教材编写人员主要由高层次学者构成;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多次的严格审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最终批准。

二.国家为什么要统一编写这三科教材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具体到历史科目,有一下几个原因: 1. 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势 。

2.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发,历史教材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义务教育历史教材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个人成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四.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坚持唯物史观 2.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版)》

3.凝练核心素养,历史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历史课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掌控部编教材的凸显内容——历史教师教学关注点

1.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

2.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述,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 3.教材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

4.教材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与法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从人类社会法治进程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理解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5.教材涉及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新疆、西藏、香港、澳门、西北和东北边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本套教材共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问题,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其中,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第9篇: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部颁新编初中历史有关九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初探的培训。听了韩老师的讲解,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韩老师首先讲解了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故事的引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不但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也知晓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及课堂的重要意义,理解了课堂革命让核心素养落地。而后又讲了有关教材的解读与策略初探,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教育宗旨及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等内容。

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做到课文旁设充分用,课文后设课内用。引导学生依托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准确理解当代的政治特点。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3.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上一篇:地球仪教学反思下一篇:教师实习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