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人才工作总结

2022-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业园区人才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工业园区人才工作总结

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他需要对其教学不断实践中进行改革。在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果,同时也说明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但是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我国高职院校中工作室建筑面积狭小,双创性人才培养力量不足,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教师不够专业。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才能够将学生工作室下的工业设计专业生产人才培养走上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中去,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双创型人才,带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学生工作室;工业设计;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的工业设计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引领工业产品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大会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符合政策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高职院校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进而培养出更具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最终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在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一、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契机

所谓双创型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可以培养学生拥有创新创业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实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的教育还是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例如: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实训基地不够完善;高校尚未形成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等。

(二)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了我国工业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國高职院校中工业设计专业人才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呈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由于企业对于多角色适应能力强,拥有双创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一来,市场企业的需求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矛盾,进而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注重创新训练以及技巧表现,但缺乏创业思维的教育。在日常的课程安排中主要是针对技术层面的技能训练,而没有介绍管理思维的创新创业设计教育,最终导致学生设计的作品在市场转化该产品的效率低下。

二、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内容

(一)学生工作室的起源

学生工作室的起源是德国设计学院兴起的,它主要强调“知识和技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步”,在工业设计专业中获得广泛的好评。所谓工作室是指理论经验丰富的教师创立对内负责教学和科研,对外提供设计服务的一种教育模式。工作室它相当于另一个教育的场所,同时也具备人才培养的义务。如今以学生工作室为主,进行工业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了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1.实施课题化教学。课题化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若干课题划分,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而完成相关课题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在学生工作室下进行课题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知识理论的掌握以及充沛操作技能,另外也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2.举办竞赛。工业设计专业知识掌握的多少难以评估,因此可以举行相关的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思。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的设计,让自己的才华得到专业老师以及行业的认可。这样一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为培养双创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达成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共享的模式下教育,更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要的双创型人才。同时,在学生工作室平台下可以进行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实验室、学校专业教师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进而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最后走向企业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升老师的能力,带动学生成长。教育的根本是老师,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教师的能力是应该首要考虑的,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双创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可以特意招入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辅助学生工作室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由老师带领学生成立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而使学生不会产生慌乱心理,也不会盲目地追寻效益,在培养创新创业上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5.加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也是检验工业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作为毕业前最后的教学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将所学的理论以及实践技能进行充分的展示。因此,工业设计专业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准备、设计、模型制作、展板、设计报告书等内容都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工作室下需要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更好的实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三、小结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而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改革。在学生工作室平台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模式具有可行性,我们需要将其优点继续延续下去,克服一些客观条件,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工业设计专业的双创型人才,进而带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明旭,张闻雷.“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9(28):178-179.

[2]聂守宏.学生工作室下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05):99-101.

作者:何心怡

第2篇:基于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起源进行回顾,然后对“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以期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效率;高质量;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1-0035-02

1“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至20世纪初成立的包豪斯学院“作坊式”教学模式,经过各国设计教育工作者、设计师和艺术家数十年的探索实践,逐渐成为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包豪斯成立的背景是德国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及其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在清晰的办学定位下,包豪斯提出了若干设计教育观点,包括“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艺术家、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学生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等,并采取了若干教学措施,其中包括:(1)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实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的模式;(2)开创各种作坊,如金工、木工、陶艺、纺织和摄影等,将设计人才培养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之上;(3)强调产学一体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作坊的生产过程,学生的作品即为作坊的产品。最终,包豪斯在短短的14年办学历史中,培养了一批具有传统手工艺素养,又了解工业化生产特点和掌握现代设计观念、技能和方法的专门人才,形成了适合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水平。

随着包豪斯的影响力扩大,其践行的“作坊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并逐渐演变为内涵更丰富,教学理念和目标更明晰,更适合现代产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工作室制”,成为越来越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构坚定实施,并持续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部分擅长于建筑、艺术和设计类人才培养的中国高校率先地受到了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广州大学等院校先后实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示范效应的持续影响下,“工作室制”成为了中国高校艺术与设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2“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远的总体规划

许多高校对“工作室制”在工業设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缺乏充分认识,发展目标不明确,缺少严谨的论证和长远的总体规划,缺少分阶段建设的实施方案,基层教学单位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少清晰的分工合作,共识不足,未能形成合力,工作推进缺少政策、方针和方案,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办学资源浪费或分配不合理,无法打造公共支撑平台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工作室的运营依靠教师的兴趣、热情与个人资源的投入,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2.2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

实行合理的学生选拔和分发制度是“工作室制”的首要问题。多数情况下,由于缺少共识和合理机制,指导教师只能各自根据日常的观察或简单的考核,将认为具有潜力的学生吸纳入工作室。但这样一方面会造成各个工作室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引发教师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这种选拔方式实质上是择优培养,有悖于教育公平,也无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此外,作为一个人才培养载体,工作室的运营需要投入资源和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和学习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成败。

2.3缺少系统的教学体系

由于工业设计是边缘交叉专业,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其教学体系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工业设计工作室常见的做法是,指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和注入一定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得到专业能力的提升,再通过参加设计竞赛或者科研项目,创造一定的学习成果。但许多工作室缺少打造团队的意识,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人才培养工作缺少目标和计划,工作安排有较大的随机性,效率不高,或与既定的日常课堂教学平行,缺乏交叉关联,不但不能相互弥补短板,反而会相互牵制影响。同时,缺少知识管理系统,对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成果疏于归档、传承和推广,导致知识财富流失。

2.4缺乏持续的发展动力

工业设计是应用型专业,通过引入产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力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拥有社会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确立工作室的主攻方向和发展计划,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然而,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具有高度整合企业资源、构建产学合作利益共同体的能力,能够持续基于工作室平台有效开展设计实践教学。缺乏产业资源、缺少持续深耕产业的耐心与突破产学合作屏障的信心和方法、难以获得企业的持续信任和支持,是众多工业设计工作室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的主要原因。

3基于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产业不断加快更新迭代,对工业设计师的数量、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及知识的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与高质量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工业设计人才,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由于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节奏过于拖沓,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推进速度过慢,基础性的技能类能力掌握不足,实践类训练缺乏深度,学习效率低下,培养质量不高,导致大量学习任务积压在大学阶段的后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心。

因此,在“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始终坚持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原则,将效率与质量视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线,坚决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目的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完善管理机制,消除影响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一切因素,建成高效运作的高水平工业设计工作室。

4基于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策略

4.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前提。首先,确定各个工作室的主攻方向、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和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设立不同的主攻方向,建立导师和学生的双选机制和退出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追求,又可以保证导师可以选拔到合适的培养对象;其次,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意识,确保工作室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最后,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既可以明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贡献和权益,又可以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理解工业设计创新的本质,为工作室创造的知识财产保护、传承和转化创造必要条件。

4.2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围绕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组成,以项目为载体,将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定义、外观设计、模型制作和提案设计等能力训练内容融入项目课题中,以研究报告、作品集、版权和专利等作为成果输出,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通过对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阶段选择若干不同领域的课题为训练内容,训练学生面对不同问题的反应能力,拓宽学生的涉猎范围。通过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经历从产业发展历史到消費趋势分析,从研究报告撰写到设计效果图创作,从产品定位到产品设计方案落地,再到版权登记、申请专利、投稿参加竞赛和发表论文等过程,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4.3开展工作室文化建设

应以工作室文化建设为依托,结合课程思政要求,训练学生严格自我要求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专业意识和职业情操。首先,建立设计作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学生对设计作品质量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在创作中精益求精,对低质量、缺乏价值主张的作品采取零容忍态度;其次,建立“人人为师、共建共学、共促共进”的学习氛围,采取结对帮扶和小组配合的协同学习机制,形成团结、担当、进取、互助、共享的工作室文化,提升学生的凝聚力,达到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整体高效率提升专业能力的目标。

4.4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

包豪斯已证明产学合作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性。通过确定工作室的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入企业资源,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人才输送和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全面挂钩,明确双方权益和合作分工,破除人才使用途径、成果所有权、投资力度、利益分成和市场风险承担等方面的难题,构建高度的互信和有效的优势互补,形成紧密的产学合作利益共同体,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支撑工作室的稳定运营,为人才培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在某个领域的长期深耕,工作室可以完成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

5结语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养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成为了高校的迫切任务。解决“工作室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升工业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高效率与高质量是“工作室制”探索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的方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开展工作室文化建设和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就有望建成高水平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为高效率与高质量完成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创造优良的条件。

作者:周宁昌 张超

第3篇:基于工作室制的地方高校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工业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国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工业设计的应用型人才有所需求。针对于现阶段地方高校关于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模式,并且高校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室制的探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通过对产品研发工作室的实践研究为主要的分析案例,并且研究分析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按照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以及相关的按照工作室制的地方高校在进行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研究分析。

关键词:工作室制;地方高校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

一、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的分析

现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在进行工业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其存在的产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有关企业的设计部门,是因为我国市场竞争的压力能够对工业设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定的提高。并且在进行电子消费以及小家电和卫浴等制造业的领域中能够进行工业部门的建设,并且对于大部分的中型制造类企业也都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设计制造部门。第二是体现在一些专业设计公司。这样的公司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产品外观设计以及产品的结构设计这种单项的服务,其中还包括一些产品的设计咨询和设计的管理等,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保证企业产品的咨询设计和管理等,有效的制定产品品牌的设计和升级等全面的设计服务。我国还存在一些少数的工业设计公司在进行设计服务的时候领域非常广,并且能够拥有具有整合资源能力的强大优势,并且能够和社会范围内的其他工业设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其资源能力的优势,和其他的制造联合进行结合,进一步的研发自身的原创品牌。像我们国家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业设计公司都是这样进行经营的。第三是地方高等学校的工作室。其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只要的内容是能够集中在一些集中的产业链上完整的进行。地方高校的主要构成人员是学校高年级的教师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學的过程中应该只是偏重进行教学的设计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课程的设计,以及课程在未来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科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的研究深度。第四是我国政府所组织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包括一些工业设计协会以及工业设计的研究中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范围内的设计交流。

根据我们国家在工业设计的交流和共同中可以发现,我国一般的工业设计人才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类别的分类。第一种是研究型的工业产业。主要从事的是相关的历史设计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并且能够将这些规律能够成为重要的研究理论和依据。第二种是研究应用型的,这样的工业设计人才主要是应该既具备执行的应用能力以及具备一些企业方面的专业能力,并且还能够具备一些能够进行设计工作的经营以及设计的理论,关注社会的文化和设计的相关趋势,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引发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第三种是应用型的工业设计人才。我国制定出的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出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业设计专业基础,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并且能够有一定宽广的视野和工业设计的专业思维。这样的人才主要是应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应该能够有效的掌握自身的设计方式和设计的理念,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转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规划进行设计,以及一些相关的市场要求,并且要满足一定的市场经营环境。第四种是工业设计中的高技能型人才,主要的任务是能够有效的解决产品开发流程过程中的一些简单的工作,也是一些能够设计一线的工作人员。这样的工业设计人员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技术应该非常的熟练,并且对于工业过程中的某个领域会非常的熟练。像工业设计人员应该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结构设计和相关的配色设计,并且能够设计一些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相关的工业设计模具等。针对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概念,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在工业设计以及和工业相关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并且在国内无论是在工业中的哪一个类型的人才,都应该具备一些较强的工业设计理论以及一些能够进行工业实践的应用能力。

二、工业设计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工业设计人员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工业设计模式,进一步的融合了目前的科学及时以及相应的人文艺术气息,能够通过相应的创新的服务社会生活进而进行产品的服务,设计出的工业产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型,并且能够展示出一定的创新特性。我国目前所培养出的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一定的能够完善现阶段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以及一些复杂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塑造出具有较强的时间能力和一定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在我国的企业以及专业设计的机构上进行一些工业产品的设计和专业型的人才应用。我国制定出的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出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业设计专业基础,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并且能够有一定宽广的视野和工业设计的专业思维,较为丰富的工业设计经验,能够按照一定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这样的工业设计型人才主要是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者设计一定的设计思想,并且能够有效的投入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的课程中去,保证进行有效的群体合作,并且能够让自己真实的进入到工业设计的职业状态中。

三、工作室制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1.工作室制的意义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工作室制的工业设计学习主要是指的是现阶段的导师制,最开始是由国外的一些专家所进行的教学制度。后来引入到国内相继应用到我们国家的工业设计学院以及相关的专业。另外,在我们国家先关的工业设计以及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验教学中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工业设计工具和相关的产品类型工作室,并且在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作室群的培养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从课程制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了课题制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项目能够作为载体,并且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按照一定的设计时间方式将项目有效的结合到工业设计的教学课程中。工业设计专业中的学生和教师以及相关实践的教师都能够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一定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完善相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在学校的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导师应该能够按照有激励性的按照学生的目的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教学,有效的提高教学能力,并且做好相关的实际设计,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能够进行更好的促进。

2.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

首先,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有利于工作和学习的氛围的营造,并且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们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办公区域和相应的讨论区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设置出多种区域进行休闲娱乐,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国家项目启动以及一些特别的成果进行展示,在一定的程度上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学生学习和研究设计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进行工业设计的激情和热情。

其次,工业设计学校的工作室主要是针对一些年级比较高的学生,刚来到学校的学生很少参与。来到工作室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综合的专业实践技能。保证我国的工业设计人员应该能够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业设计的工艺和计算机的辅助,并且能够顺利的进行工作室的项目工程。工业设计项目的高年级学生能够按照在工作室中的课程进行学习,进一步的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业实践能力,保证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工作室制中进行课程和理论知识的查缺补漏,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

第三,针对于目前我国的工作室项目领域的开展情况,我们国家的项目工作主要根据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讲授。有关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应该把相应的实际产品或者是一些能够进行预测的项目有效的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融合,并且应该将相应的工业设计项目进行内容设计以及组织教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相应的模仿形式,进行不同部门之间的区分,保证能够按照不同的程序进行一定的工作内容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且保证团队在进行互动的适合能够保证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思考能力也能够有效的增进,以及学生在进行工业设计的适合还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在学校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建立一定的学校之外的实训基地。学校的教师应该按照不同的课程在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教学,将重要的工业项目进行一定的设计,并且将设计的内容有效的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另外,还应该将主要的课程让学生有效的结合到实习基地中去,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实地的生产中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知识的学习,保证相关的工业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实施,保证工业设计中的相关实践活动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习,保证学生不仅能够在理论专业知识上进行学习,并且还能够保证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活动进行学习,方便所学到的工业设计知识能够应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第五,学校的教师在进入到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联合教学以及高度的建设进行内容的讲授。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培养,还能够按照企业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紧密的连接。如果我们国家的企业能够具备一定的地域优势,那么就能够和学校进行一定的联合培养,这样就能够按照我们国家的专职人员进行一定的专业实践指导,尽可能的保证我们国家的企业能够进行实际的工作环境建设。例如,可以按照我们国家相关的企业实践进行分析,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校内导师两名,企业内部的工业设计人员一名,企业内部的项目经理一名,按照这样的配比,能够有效的按照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保证学生能够合理科学的进行工业产品的设计学习,方便以后的应用。

第六,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进行多渠道和多专业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按照日常的企业项目进行设计的适合,还应该有效的进行工业专业设计的结合,保证工业设计的实践性以及应用型的特点,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将学校内部的科研项目以及大学生内部的创新型项目还有学生在进行竞赛过程中的实践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的限度上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以及合理的进行学生的学习,在现阶段全面的进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高跨专业项目的合作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学习的效果,以及相应的实践效果的提高等。

第七,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的优化学校的教学实践资源,还能够持续的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校内容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一定的竞赛奖学金制度,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获得知识以及奖励的荣誉感。另一方面还能够建立一定的专利申报制度,有效的提高學生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有效的提高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申报专利的积极性,掌握申请专利的相关知识以及申报的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并且能够按照常态化的形式进行教师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并且积极的参加一些学校举行的展览以及一些学术会议,还有就是应该参加学校中一些权威的领域专家所进行的一些汇报等。

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工业化的技术水平正在逐渐的提高,我国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工业设计的应用型人才有所需求。根据现阶段地方高校关于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高校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室制的探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针对产品研发工作室的实践为主要的研究目的,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按照具体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以及相关的按照工作室制的地方高校在进行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研究分析。笔者主要从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的分析、工业设计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工作室制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工作室制的时间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工作室制的意义、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工作室制的运行模式。通过这次的研究和分析,相信能够对以后的工作室制的地方高校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刚.基于工作室制的“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02):58-59.

[2]陈昊.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高校众创空间模式探索与实践[J]. 工业设计,2016,(01):174-175.

[3]孙守迁,应放天,罗仕鉴,陈根才.多学科知识渗透的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3):35-37.

作者简介:

袁国艳,女(1973.4—),汉族,吉林集安人,硕士,高级实验师,

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地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立项编号:GH14408。

作者:袁国艳

第4篇: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临澧县安福工业园管委会

(2011年10月)

为深入了解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现状,积极破解企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县政府办组织开展百名“主头”大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们从8月下旬开始,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对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采集了35家企业人才信息105份,分产业走访了重点企业16家,总体掌握了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就加强园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报告如下:

一、园区工业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园区35家投产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644人,其中: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015人,占职工总数的21.9%,其中高级职称的有12人,中级职称的185人,初级职称的34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8%,中专及高中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29.5%,高中以上学历(含高中)的人数还不到职工总数的一半,只占35.3%。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成长情况看,各类管理人才371人,占职工总量的8%;

专业技术人才644人,占职工总量的13.9%;技能(普工)人员总量3629人,占人才总量的78.1%,这种结构状况与目前园区企业的发展层次基本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才结构还亟待优化。

二、 园区工业企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目前,园区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的仍占64.7%,与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相比,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只有269人,平均一个企业只有7.7个人,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据了解,园区工业企业的各类人才总数4644人,主要集中在纺织、电子、机械制造等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层级结构不合理,普工多,中高级人才少;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短缺,如工业自动化,企业技术改造等。而学历较低的管理、财经类人才相对较多;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基层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人才缺乏,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人才较多,信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一些大中专院的毕业生录用到企业后,不愿到生产一线去锻炼。

3、“家族式”管理影响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园区一部分

中小企业中还存在家族亲属或朋友独揽企业人、财、物大权,不同程度地存在“家族式”人才管理的问题。缺乏“人才兴企”的意识,不愿花大力气,花大投入引进现代管理和专门技能人才。有的企业还存在对引进来的人才不信任、不重用、不培养、排斥外来人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不能才尽其用,用当真才。

4、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一是人才引进难。新增毕业生多数都把报考公务员、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大中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大部分企业也不愿到人才招聘会上设摊招聘,一些本县籍的高校毕业生也绝大多数流向外地发达地区就业。二是企业吸纳人才能力较差。园区多数企业对吸纳的人才只给工资,不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的以高薪取代,使人才未能解除后顾之忧,从而影响了人才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政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个别企业反映政府文件精神传不到企业,有些企业时常收不到政府部门的发文。对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不掌握,也就不可能享受或执行。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觉得联系企业的渠道很少,对企业的情况感到茫然,谈不上指导、检查和督促,企业很多合理的要求和呼声不能转化为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另外,企业人才开发途径有待拓宽,目前政府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的手段相对单一。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人才强县战略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以及少 数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力不如引项目”等观念,没有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宏观协调、战略研究、资金投入、政策落实、机制保障等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二是为人才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一方面,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未完全到位,人才政策不够系统完备,各部门的人才管理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为人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越位现象、人才市场建设不够规范、人才中介组织较少。

三是尊重人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全社会还未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依法管理人才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受传统观念和平均主义的影响,“高级人才高薪酬”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在稳定本地人才和吸引外地人才方面缺乏优势。我县自2000年以来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到本地企业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流失到了外地。

三、加强园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安福工业园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作出较大贡献。

1、要广泛树立正确的人才就业观。随着大中专学校扩招,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企业人才需求增多,引进困难,这主要是长期传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转变。因此,必须加强宣传,特别是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引导各类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他们提供实践的舞台,增强实干能力,从而成为推动园区企业发展的动力。

2、要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企业人才工作是全县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要充分认识做好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把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全县人才发展规划中,加大对企业各种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是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现有企业家要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和科学领导管理能力,使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二是加强企业各种人才的培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职业中专等专业平台,大力举办各种培训班,抓好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抓好各类技能人才的培训,提升技能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全方位增强企业人才综合素质,使高中级人才所占比重快速提高。

3、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首先,各类企业要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由劳动人事部门对企业与

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合同签证,使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及福利待遇,严格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以保证职工在退休、下岗、生病、意外伤害、劳动伤残时能获得养老金和必要的补贴。第三,大力推行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切实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企业人才的服务功能,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要做好企业人才派遣、人事代理工作,为新进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提供档案保管、转正定级、职称评定、计算工龄、保留身份等各项服务,以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要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人才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在评审中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为企业人才申报相应技术职务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4、要切实加强对企业人才工作的领导。一是要建立党委、政府和企业的联系渠道。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了解企业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流动情况,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提供服务。建立政策传递渠道,政府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发布。定期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活动,帮助企业熟悉政策。从企业的发展出发,建立诚信、畅通、连续、便捷、高效的工作渠道。二是要加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协调。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

下,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为企业提供各项人才服务。组织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协调解决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三要加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从有利于园区经济发展出发,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监督,积极引导企业依法、规范地开展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在人才合同、流动、使用、薪酬、保障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企业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序的开展。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企业人才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大力宣传企业人才的先进典型。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到企业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5篇:XX工业园区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

XX工业园地处在省会东侧,以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为主体,随着XX制造产业园的并入,扩展了制造、加工等产业,是省人事厅批准的留学生创业园。近年来,从园区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发展作为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开发水平,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区域的投资环境,为园区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园区人才开发管理的现状

工业园区成立了园区人才市场,实施人才招聘引进、劳动力调配等管理。到2004年底,入园企业120多家,其中生物医药业72家,制造加工和其他产业50多家,现有职工总数为36000余人。其中,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1400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39%;具有技术职称的人才共有6100人,占职工总数的17%。

二、园区人才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在引进上百家企业的同时,也要同时引进大量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根据园区发展的规划,特别是随着现代制造园的并入,在未来几年中,急需补充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工人才。

2、人才素质不高。第一是学历层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偏低。第二是人格素养,包括诚信、毅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以及同情心,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紧缺人才难找。随着专业的日趋细分和科学技术的加速提升,企业急需的一大批诸如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现代营销等专业的专门人才依然紧缺;同时,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并熟练掌握外语的管理型人才也是企业所急需的。

4、人才流动频繁。由于园区毗邻长沙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部分人才在园区内的企业中频繁进出,造成企业人员整体流动过于频繁,增加了企业使用人才的成本。

三、园区人才需求预测

随着现代制造园建成投产,企业的不断扩张,未来五年是工业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时期,预计每年需求各类人才4000名以上,且需求量会逐年递增。主要需求人才为:

1、科研、生产的高级、中级人才;掌握现代生物医药制造核心技术的各类专家、教授,海外留学人员;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年需求量在600名以上。

2、销售与市场的高级、中级人才;着力于从传统4p营销向7p营销的演绎,特别需要有深度推广经验(会议式营销推广、社区营销推广、活动营销推广等),熟练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善于扩展现有和潜在市场的销售专门人才。年需求800多名。

3、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人才;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善于营造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年需求300多名。

4、财务的高级、中级人才;熟悉现代企业和上市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年需求400多名。

5、媒介与广告管理的高级、中级人才。擅长广告文案制作、宣传策划、包装推介。年需求400多名。

6、其他各类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名。

四、园区集聚、开发人才的对策

XX工业园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人力资源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聚拢人才的独特的地域性优势。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抓紧抓好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根据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的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三是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四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

2、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衡量我们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和人才管理工作,以一切为了企业发展、人才发展为核心,才能使区域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宏观调控体系。二是发展和培养人力资源的市场化体系,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的市场行为,把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保护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系统。使各类人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四是拓宽聚才渠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园区自己的人才高地。进一步拓宽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渠道,积极开展智力引进工作,争取完成更多的科研开发项目。

3、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人才资源培养。选择办学质量高、学生素质好、专业设置优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技术工人培训输出基地。

4、规划人才战略。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严谨地制订适合区域发展的人才战略。

5、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做好区域人力资源规划。二是创造适合区域内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适宜环境。三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库。四是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资源配置服务体系。六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出适宜环境,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第6篇:工业企业人才调研报告

XXX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综合调研报告

XXX工信局按照《全县人才工作综合调研等两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书记、副局长XXX同志负责的调研课题小组。制定了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调研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从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展了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的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以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在被调查的23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其中林产品加工业3户,能源业3户,矿产业4户,绿色食品业7户,医药加工业1户,建材业1户,其他产业4户。

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统计调查表和在同行业中抽选1—2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的。共发放调查问卷23份,在各行业抽选的召开座谈会的企业情况是:林产品加工业:XXX有限公司;能源业:XXX股份有限公司;矿产业:XXX有限公司;绿色食品业:XXX有限公司;医药加工业:XXX股份有限公司;建材业:XXX有限公司;其他产业:XX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状况(数量、结构、特点、分布等)和总体评价。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及

成因。

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战略任务、

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工作建议。

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案例。

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部分优秀人才的简明情况(主要业绩、代表性成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范围和方法,通过近一个月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意见及建议。

二、企业目前的人才状况

通过对23户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调查,基本摸清了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目前,23户县属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经营管理、技术人员342人(包括车间技术人员)。

在学历方面:其中中专以下81人,占23.68%;大专116人,占33.92%;大学本科132人,占38.59%;大学以上13人,占3.9%。

在职称方面:具有职称的人数只有191人,占经营管理

人员的55.84%。其中初级职称87人,占45.55%;中级职称69人,占36.13%;高级职称35人,占18.32%。

在专业对口方面:学历和所从事行业相符合的只有41人,占11.99%。其他人员都是通过担任现任职务后,经过后期学习和实践积累逐渐从事现任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

三、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企业的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特点依然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目前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于企业管理团队应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对接收高级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由于企业财力及相关环境的先天不足,也因为接收高技术、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条件、发展空间上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有意愿接收,也满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条件。

第四,部分企业是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人力调动权在总部,企业还存在“等、靠、要”的消极心态。

四、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于企业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欠缺,凝聚力不

足,导致职工队伍的不稳定。不少企业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主要是能为企业研发新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能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像XXX有限公司就急需这样的人才。

2、需要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导企业上市、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够进一步理顺目前的企业管理状态,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需要建设企业团队的高级人才,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树立等方面,能为企业打造出一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新型的、稳定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建设方面的建议

根据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提如下建议:

1、应争取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通过长期的政策支持,在资金、待遇、收入上,采取以企业为主支付、政府相应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并通过优厚的待遇

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在企业和人才间架起一座“桥梁”,建设吸纳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储备库。整合人力、教育等资源,外联网络、人才市场等媒介,形成一个立足本县、辐射外围的人才储备库,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与教育培训部门联手“因需施培,定向培养”,企业提供部分培训资金协助培训部门培养人才,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人才培养效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7篇:宁夏工业企业人才培训规划

(2008—2012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抓好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开拓能力、竞争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技能”、“广泛开展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等人才强区战略部署,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工业又好又的快发展,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区工业企业人才培训现状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构筑了企业人才结构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训工作,把工业企业人才引进、挖掘及培育培养培训,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不断加强。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专项培训、技师学院重点培训、社会力量委托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的培训格局,同时创业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机构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工业部门的培训基地、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和大中专院校等开展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机构18个,五年来累计培训12000人次。2007年,全区专门从事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15个,新建宁夏化工技师学院等6所技师学院。

――专业培训基地主渠道作用效果明显。依托宁夏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五年来通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危化品企业登记人员培训、中小企业银河培训、企业内训等工作,共举办各种培训班91期、累计培训学员8286人次,占培训总量的69.1%。其中,培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000人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管理人员总量的38.9%,为促进我区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契机,在全区中小企业中组织实施银河培训工程,四年来为中小企业累计培训人员3500人,涉及中小企业1750个,占全部中小企业的38.5%。

――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五年来累计培训工业企业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在内的技能人才近9万人;重点形成了以化工工艺、化工设备与机械、机械制造、机电加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制药、焊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主的快速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设备更新需要,为企业扩大产能、提升效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计划培养设计向企业需求“订单”形式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签订就业协议,为98%以上的企业培养了合格的技能人才。

——创业培训稳步、扎实地开展,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全面启动。2007年,全区创业培训稳步、扎实开展,全年共培训4818人,其中创业意识培训2920人,创业能力培训1898人。同时宁夏创业促进会和YBC宁夏办公室相继成立,到目前为止,YBC宁夏办公室已招募创业导师40人,募集启动资金500万元,提供咨询服务600人次。宁夏创业促进会和YBC宁夏办公室工作的全面启动,为我区创业培训工作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我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一是工业企业人才培训宏观调控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对企业培训投入不足。二是企业培训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发育缓慢,培训服务、培训管理比较分散,高水平的培训机构较少;培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少数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企业培训服务仅局限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层面,以讲代培的现象十分突出。三是现有培训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培训模式,我区仅有的一家工业管理人才培训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1.1%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没有得到培训;现有的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机构,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严重滞后。据统计,现有的技能人才只占工业企业总人数的24%。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培训的覆盖面很小,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培训缺口很大, 61.5%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培养得不到培训。四是自主创业人群、创业素质、创业氛围、创业培训服务平台等明显薄弱。

二、我区工业企业人才培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出台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宁夏“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宁夏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自治区技能人才培养十一五规划》、《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并即将出台《关于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的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区工业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我区工业快速发展为开展培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自治区工业强区战略纲要的实施,到2012年,预计全部工业企业将达到745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个,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预计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49.5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员达到2.97万人,年均递增6.5%,五年净增8000人;技能人才12万余人,其中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工业园区需技能人才5万人。随着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为工业人才培训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三是企业对人才培训需求不断增长。据宁夏调查总队对羊绒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调查显示,95%的企业对生产技术人才有需求愿望,其中:65%的企业急需生产技术人才,95%的企业对管理人才有需求愿望,其中:41%的企业急需管理人才。有关分析表明,在未来15至20年,我国要发展成制造业大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占到工人总数的30%左右。而“十五”期间我区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高级工只占总人数的4%,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

四是创业培训成为企业培训的一个新热点。“坚持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培训机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培训实效。建立就业服务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出台鼓励创业的办法,设立创业援助基金,大力支持带头创业和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区促进与发展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去年底开始,我区已启动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项目。同时,自治区政府全面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必将为创业培训提供新热点。

挑战:应当看到,我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与现有企业人才培训条件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培训规模、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周边省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现有培训基地的设施、师资队伍等状况亟待加强与完善,企业人才培训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三、今后五年工业企业人才培训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强企”意识,以服务我区工业发展全局为主线,以培养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创新性、实用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以组织实施一系列培训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劳动者就业和创业技能的改善,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我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目标

1、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到2012年,全区预计培训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5万人,年平均培训规模保持在5000人左右。其中,培训领导班子成员2500人,年平均培训500人;全区30户重点工业骨干企业、30户非公骨干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普遍轮训一次。

2、工业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目标。到2012年,化工类技能人才在校生达到5000人规模,形成以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化工、生物化工专业为主,机电、冶金为辅的专业设置。基本填补宁夏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我区化工类人才的需求缺口。五年内将现有的22个专业增加到26个,骨干专业基本覆盖宁夏化工产业,到2012年,计划实现各类培训达到10000人,函授教育高起专、专升本在校生要达1500人。

3、青年创业培训目标。围绕自治区“四个一”创业行动目标,到2012年,宁夏创业促进会和YBC宁夏办公室,计划完成青年创业培训10000人以上;其中造就小老板200人以上;带动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

4、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到2012年,依托宁夏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宁夏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宁夏化工技师学院、宁夏创业促进会等机构,建立比较完整的宁夏工业企业人才培训体系。

(三)工作重点

1、按照中央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求,开展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培训工程和管理知识更新培训工程。

2、围绕自治区30户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和5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百名企业家培养工程。

3、围绕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开展园区中小企业建设培训工程。

4、结合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节能减排重点企业的经验与做法,开展节能减排示范培训工程。

5、配合宁东煤化工基地等自治区大型化工企业建设,面向全区石化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再教育。

6、2009年前,组建和扩建化工工艺、机电技术为主的实训基地群,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培训教学需求。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营造工业企业人才培训的良好氛围。组织领导、机制建设是培训工作的前提。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把工业企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纳入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自治区经委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国资委加强对全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领导,形成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业企业人才培训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构建新闻舆论宣传网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培训机制。加大对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能人才、青年创业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等多元化人才培训投入机制。自治区财政按照每年培训费用总量的20%予以补助。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比例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经费列入成本预算,并做到依法合理使用。

(三)统筹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坚持“归口调控、统分结合、机制灵活”的原则,统筹相关培训资源,使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基地实施重点培训、各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侧重当地企业需求培训、行业协会立足所在行业企业培训、社会培训机构调节市场需求培训等形成合力。支持宁夏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宁夏化工技师学院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技能人才培训主要基地的建设,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发挥培训示范效应,同时强化宁夏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宁夏企业联合会、宁夏创业促进会的企业培训协调功能。

(四)积极创新培训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降低培训成本,缓解工学矛盾。坚持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系统进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务训练相结合,增加案例教学比重,加大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方法,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构建校企共赢的长效机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职业岗位标准,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主要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在制定规范、统一流程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利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五)健全中小企业培训体系,提高非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一是要不断完善人才开发体系,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业主和经理人员的素质,培育“职业经理人”群体;二是要建立培训机构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交流联系机制,请专家来宁举办讲座或开展咨询活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训,开阔企业发展思路,更新管理观念;三是定期组织优秀企业家赴外省、国外考察吸取先进企业发展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四是每年从中小企业扶持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于非公企业的培训。各市县也要列出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技能人才的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000人。

(六)有针对性的拓展技能人才培训步伐,继续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走结合专业办产业,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根据宁夏今后五年重点发展化工行业的需求,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新开二甲醚工艺与机械、甲醇工艺与机械、精细化工等专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建立分析、评价、反馈制度,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动态,立足化工,面向社会,根据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制订有关专业改革方案,不断总结教改经验,提高办学水平。

(七)有效推进创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进青年创业计划项目。自治区经委成立创业培训指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创业培训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创业培训工作。积极利用工商、金融、税收、财政等对创业与就业服务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大力引导社会捐助支持创业培训事业发展等手段,全力推进创业培训工作;要把实地调查研究贯穿于创业培训工作始终,同时努力做到创业培训不失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找准创业培训的切入点,坚持创业培训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效实现创业培训贴近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趋势,把创业培训与挖掘、培育和发挥地方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使创业培训真正成为造就一批年轻企业家,培育千万个小老板有效途径。

(八)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培训工作的有益补充。创建学习型企业对于推进企业自主培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认真总结、宣传典型企业的创建经验,扩大创建工作示范企业和先进企业的示范效应,促进经验共享;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专题报告会,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推进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区开展创建工作的企业达到100家,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第8篇: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实施意见

苏园管„2007‟15号

为加快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建成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园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环境,加快集聚科技领军型人才和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决定实施“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主要鼓励国内外科技领军型人才及团队到苏州工业园区实施自主创新型科技创业项目。

第一章 鼓励政策

第一条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以下简称“领军人才项目”)全面享受5个专项资金资助:

1、项目启动资金:一次性资助100万元左右人民币的领军人才项目创业启动资金。

2、风险创业投资:根据领军人才项目投资需求,经论证审批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公司给予500万元左右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3、跟进风险投资:为支持风险创投的投资活动,加大领军人才项目的创投扶持力度,专门安排资金用于跟进或引导风险投资,对于获得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园区领军人才项目提供实际投资额30%左右的股权投资,以分担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

4、项目贷款担保:园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领军人才项目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等各种筹资方式的担保。

5、统贷平台支持: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为领军人才项目提供10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两年期左右的贷款支持。

第二条领军人才项目同时享受园区《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决定》(苏园管[2006]11号)和《苏州工业园区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意见》(苏园管[2006]136号)所有政策,并明确5项重点支持:

1、项目资助配套:园区科技部门协助企业争取部、省、市各条线项目资助,并给予获得各级资助的领军人才项目相应资金配套。

2、研发用房补贴: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领军人才项目启动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

3、租用住房补贴:提供领军人才100平方米左右公寓住房,三年内免收租金。

4、购买住房补贴:在园区购买自用住宅的,提供领军人才100万元左右人民币购房补贴。

5、家属子女安置:领军人才项目的关键岗位人才,其配偶、子女户口可随迁至园区,子女入学可以享受园区居民待遇。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三条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的申请人须带技术、带资金到园区发展,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创业项目团队带头人是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拥有位于国际前沿、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

2、创业项目在国内外拥有独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产品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可进行产业化生产;

3、创业项目能引领园区信息技术、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新能源、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

申报评审

第四条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和组织人事局负责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的实施(包括申请受理、组织评审以及组织验收等)和各类资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向科技领军人才工程领导小组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领导小组报告工程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第五条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采用个人或企业申请,园区科技发展局和园区组织人事局初审,专家评审,科技领军人才工程领导小组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领导小组联合审定,由园区管委会核准。

第六条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接受常年申请,申请者须在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网站(tech.sipac.gov.cn)报名并详细填写《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计划书》。

第七条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原则上每半年组织评审,邀请国际国内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和科技风险投资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后提前一个月通知通过初评的申请者参加项目面试复评。

第八条每年5月和11月完成初审和专家评审小组评审,每年7月和次年1月完成面试复评,每年9月和次年3月正式公布。评审最终结束后通过苏州工业园区各政府网站和国内新闻媒体向国内外公布。

第四章 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由园区科技发展局和园区组织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9篇: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拓宽视野 优化环境 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中共濮阳县委

近几年来,濮阳县紧紧围绕“工业兴县”战略,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路子,拓宽视野识才,搭建舞台用才,优化环境引才,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强县”促“工业兴县”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一、更新观念,围绕“工业兴县”识才

“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更新传统的人才观念,树立起凡是对我县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有用之人皆人才的新观念,并在实践中做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专业技术类”到“经营管理类”的转变。过去人才工作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上,无论建立人才库,还是选拔拔尖人才都是如此,进入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寥寥无几。但“工业兴县”的现实是经营管理人才愈来愈发挥出巨大作用,正是这些人才,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兴办企业,引进项目,发展经济,把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我们把工作重点从“专业技术类”逐步转变到了“经营管理类”上来。

二是从“学院型”到“实践型”的转变。以往,我们选拔人才主要囿于从大中专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亦即“学院型”人才。而实际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干、有专长、富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亦即“实践型”人才,他们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经过长时期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的摸爬滚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了路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是现实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大胆使用这类“实践型”人才,在“工业兴县”上更具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的人才工作一改过去两眼向上,望洋兴叹,感慨高新人才缺乏的思想,而是面对现实,眼睛向内,识才用才,在视野上实现从“学院型”到“实践型”的转变。

三是从“国字号”到“民字号”的转变。以往我们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只集中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经济、股份制企业等新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工业兴县”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国有企业则逐步淡出经济舞台,同时国企和事业单位中一些专家人才已开始向这些新兴企业流动,而这些新兴企业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开始转变观念,主动到这些企业中去干事创业,人才队伍呈现出新的变化。我们与时俱进,及时把人才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这些新的空间。把这些企业中涌现的优秀人才纳入视野,充实进人才库,避免了人才工作出现新的空档。 观念一变天地宽。与时俱进的人才观,丰富和壮大了我县人才队伍,为“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基础。我们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主要经管者进行建档立卡,使一大批人才进入了组织视野。我们的人才库由1100人增加到1800多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由5人升至300人,新增民营企业人才230人、实践型人才105人。

二、搭建舞台,围绕“工业兴县”用才 “识才”的目的是“用才”,“用才”的重点在“兴工”。我们积极围绕工业兴县战略,采取积极措施,为人才发挥才干施展才能搭建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工业兴县”服务。

一是大胆使用优秀人才。我们破除部门和行业限制,疏通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胆把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放到能发挥他们作用的舞台上。几年来,我们先后任命1名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厂长、经理,3名党政领导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为推动“工业兴县”步伐提供了全方位人才服务。王石增同志是市委命名的第四届、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县化工行业的专家。1999年5月县化肥厂酝酿新的领导班子时,个别同志认为王石增是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不适宜担当主要领导。但县委认为王石增同志长期在化肥厂工作,技术精湛,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群众威信高,果断启用王石增同志担任化肥厂厂长。王石增同志任厂长以来,一步一个脚印,很快使县化肥厂走出低谷,生产能力翻了一番,经营效益逐年增加,职工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提高。仅2003年,县化肥厂上交税金400多万元。现任柳屯镇副镇长张述斋同志原是濮阳县石油综合化工厂厂长,他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经营,对企业管理、项目考察论证上很有一套。92年10月上马了石油化工厂,97年油田对原油加强了管理,他注意到小炼油的好日子不会太长,98年5月经考察和论证,利用电的优势上马了编织袋厂,小炼油厂果不出他所料,99年产业政策调整,国家明令取消小炼油。编织袋厂由于利用了廉价的电,利润相当可观,仅张述斋在短短的两年内就建了三个分厂,由1条生产线发展到6条生产线,在此厂的引导和启发下,不到两年柳屯镇编织袋厂就发展到100余家,形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编织袋的产量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带动了6000多人就业,使部分人完成原始积累。当编织袋厂用电受到限制时,他又主动投向玻璃行业,2003年用股份制形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1500万元上马了华光玻璃厂。由于该同志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县委于99年5月提拔其担任柳屯镇党委委员,2002年又把他重用为副镇长,实现了经济上有作为,政治上有地位。

二是全力服务优秀人才。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努力为各类人才创业奉献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为优秀人才发挥才能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力求各类人才能够感到脚下是一块成就事业的热土。我们采取为人才提供资金、提供场所,提供优惠政策等方法,先后使60名优秀人才办起了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使38名优秀人才留在了各类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海通乡甘称湾村农民李庆刚发明了物理喷爆制浆法,解决了传统造纸业污染严重等难题,并申请注册了国家专利。县委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重大项目,有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为促使其专利早日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效益,督促指导海通乡党委、政府全力服务,成立龙海秸秆利用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低廉的专利技术进行秸秆造纸生产,不仅解决了农村中麦秸稻杆积压过多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还取得了年创产值960万元的经济效益。徐镇镇王楼村农民王洪伟,在长期经营稻米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镇党委政府根据他头脑灵活,又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的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投入扶贫贷款,扶持他投资办厂。经过王洪伟的精心经营,其主要品牌“家家宜”大米成为濮阳唯一一家长期向河南军分区、济南军区供应的厂家,并且其产品运销甘肃、广东、东北等省,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成为带动周边12.2万亩优质稻生产的龙头企业。2002年他本人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年农民”荣誉称号。 三是用好用活农村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是农村奔小康的一笔财富,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作用,将带动一方、辐射一片,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发挥这批实用型人才的作用。采取吸收他们入党、锻炼培养成村干部、选拔进党支部担任村支书等手段,给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党员、“双强”村干部,特别是“双强”支部书记。目前全县约有110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走上了村干部、村支书的岗位,已成为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张合先是鲁河乡张庄村靠经营面粉厂致富的经济能手,在支部换届时经党委推荐当选为支部书记。他上台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带动群众创办了投资180万元的神农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神龙纺织公司,使全县一个不出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村,在2003年全市小康村综合评比中被评为“甲A”村。

三、营造环境,围绕“工业兴县”引才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近3年来,我县每年在年初的上千人的三级干部大会,都表彰20名有突出贡献的经营者,给他们披红戴花,颁发奖牌,确立人才工作的新导向,使这些新型人才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社会的认可,提高他们创业的热情。对一些涌现出来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大力宣传,每年推出3—5人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大规模宣传,既营造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树立了“人才强县”的观念,又提高了优秀人才的知名度,激发了人们为“工业兴县”做出更大贡献的热情,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99年9月,县委发出了“人学李连成”的号召,2001年又适时而动,制作了《卢春生和他的庆南模式》电教片,发放到全县基层党组织,并在电视台播放,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该片全面介绍了庆祖镇庆南村依靠股份合作兴办的庆南纸业公司、庆南纺织公司共吸纳股金4762万元,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经济效益年年增长,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的故事。卢春生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成了我县一个典型的经营管理型优秀人才、资本经营的高手,其股份制的组织形式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办工业的普遍难题,“庆南模式”在濮阳影响深远。

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工业上的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引进外地高端人才,而要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近几年来,我们研究制定了有关政策,规定优秀人才引进实行不迁户口、不转关系、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办法,尝试技术入股、协议工资等形式建立人才激励措施,使优秀人才能够顺利引进,有效利用,真正为濮阳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县、乡通过提供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40余人,其中成功引进外地高端人才16名,这些人才带来的项目已成我县工业的主导力量,税收贡献占到县税收总额的30%以上。文留镇以优惠的油气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硬是把山东省有名的民营企业家,现任濮阳力诺玻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申英明引来,使投资2亿元的玻璃制品项目落户文留镇,并带动了全国其他玻璃企业纷纷前来落户。至目前,全镇玻璃制品企业已达52家,固定资产达5.7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安排劳动力7000人,形成了年产20万吨玻管、安瓶140亿只,灯具及玻管器皿2亿套、圣诞灯泡近100亿只的生产规模,玻管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1%,其中高硼玻管占市场份额的56%,文留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特种玻璃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圣诞灯泡生产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河南省特种玻璃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濮阳县原有一个小型耐火材料厂,为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县委、县政府用活用足政策,从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耐火材料国内一流专家、留美博士刘佰宽并让其担任技术厂长,从而使耐火材料厂生出了腾飞的翅膀,迅速发展壮大。耐火材料厂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拥有职工1200余人,留美耐材专家2人,博士1人,硕士4人,在读研究生24名。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均属国内一流,年生产透气砖10万支,预制件8万吨,散状料10万吨,2003年实现产值2亿6千万元,税金2057万元,刘佰宽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今年初,县政府兑现政策许诺,一次性奖该厂246万元。

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为了把一家工业用呢厂的专家挖过来,六下徐州,在厂门口一蹲就是一天,向专家许下每人安家费6万元,劳保费4.2万元,月工资1500元的优厚薪酬。西辛庄工业用呢厂在这三位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从建设到投产3个月就实现产值100多万元,赢利36万元。虽然西辛庄已先后上了再生纸厂、棉纺织厂等几个项目,但正是这个厂,完成了原始积累。

三是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县委、县政府努力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各类优秀人才不仅在经济得实惠,而且在政治上有地位。以我县入库的30多名经营管理人才为主体组建了民营企业家联谊会,县委、县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让他们交流经验,积极献计献策,促进“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对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另外,我们还注重发挥他们参政议政作用,至今濮阳县已有33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担任市人大代表,16名担任市政协委员、常委,有120余名入库人才担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5名市拔尖人才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走上科级领导岗位。

总之,几年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工业兴县”战略的开展,全县工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近五年来,共新上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09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94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新增私营企业435家,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1782万元。2003年全县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73674万元,比1999年增长73.8%,五年年均增幅达到14.8%,成为濮阳“工业兴市”的排头兵。

上一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系统下一篇: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