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群文阅读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命群文阅读

努力践行群文阅读--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同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还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将对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加以分析,并提出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强

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方面发展相对落后,许多学生家长更加向往城市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提高学习成绩,通过考学改变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现状。家长这种功利性教育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综合性,许多小学生认为只要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在应试中取得比较理性的成绩,进而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兴趣。

(2)语文阅读资源存在不足

近些年,我国对农村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方面的扶持。但是,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依然比较落后,课外教学资料较少,许多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将教材作为主要资源,缺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从而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3)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不足

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许多有精力、有经验的年轻教师纷纷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缺乏更新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有些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小学生阅读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从而影响到农村小学生阅读学习质量。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教学方法,在扩大小学生阅读面,增加语言知识积累,促进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要实现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根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从而群文阅读效果。

(1)做好群文阅读选题,培养学生群文阅读兴趣

要促进群文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以感性认知为主,他们数学的事物更容易调动他们的探索热情。教师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在群文阅读中尽量选择贴近农村生活的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選择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进行群文阅读,比如:《走月亮》、《繁星》等,文章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更加特近农村生活,很容易唤醒小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群文阅读产生兴趣,

(2)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要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行群文教学,单纯依赖于语文教材内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而受到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状况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比较匮乏,增加了群文阅读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网络资源,从网络上下载具有教育性的课外文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教师在进行《猫》课文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能够了解猫的习性,体会作者养猫过程中的情感经历,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类似的文章,比如:《刘家猫园》、《白猫王子》等,将这些文章下载后,通过多媒体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让小学生将教材中的课文与课外文章一并阅读,体会不同作者在不同角度对“猫”的描写,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3)较强群文阅读指导,促进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交流

群文阅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篇文本的阅读和探索,找出文章在同一议题的叙述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阅读收益最大化。但是,小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中难免会在分析和理解方面存在偏差,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群文阅读的指导,通过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见解,总结出群文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以便教师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结束语

群文阅读是当前比较先进的阅读教学方式,对丰富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扩大阅读面具有比较突出的作用。要促进群文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教师需要掌握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根据农村小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农村小学实际状况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合理调整,从而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文娟. 西部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 2015, 000(011):105-105.

[2]阮乌笑.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读写算, 2019, 000(003):144.

[3]胡飞丹. 努力践行群文阅读--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6(8).

作者:王嗣卓

第2篇: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比较

摘 要: 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阅读方式,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概念时常混淆不清。寻找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差异,辨析两者的关系,能为更有效地阅读提供借鉴。从内涵上看,群文阅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议题”“集体建构”。“主题”和“议题”分别具有静态和动态、外显和内隐、被包含与包含的特点;在选文和组元方面主题阅读更倾向成人判断,选文依托教材;群文阅读立足学生视角、选择自由度更高。两者由于目标的差异性,分别采取“求同”和“比异”的方式。

关键词: 群文阅读 主题阅读 议题

无论是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是高考的阅读要求,传统的“单篇”精读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阅读教学方式进入视野。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应运而生。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都是将阅读教学由传统的“单篇”引向多文本,由课内引向课外的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相似性使师生在选择阅读和教学方式时易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将两者进行区分。本文从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主题和议题、选文和组元、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比较差异性。

一、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内涵比较

(一)主题阅读的内涵

关于主题阅读的内涵,大部分学者都将其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和教学方式融成一体,但有所侧重。“主题阅读一般是以主题架构单元,每个单元里包含与主题相关的一组文章,因为主题的明确,所以单元里的文章就不是孤立的,而是统整于主题之下。学生围绕该主题选取适合读物进行广泛阅读,同时积极参与读者社群互动交流活动(社群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导读及评估”[1]。该提法中的“主题”和“单元”不局限于课文里的主题单元及教学活动,泛指所有“主题阅读”的阅读方式。

对于“主题阅读”内涵阐释较全面的是周永华的观点:“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理会研习和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2]

(二)群文阅读的内涵

最早提出群文阅读理念的赵镜中认为:“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3]赵镜中的说法包含了群文阅读的初步教学模式和大致特征——同个议题、多个文本和探索性。

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深耕群文阅读的理论建设领域,他认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4]他的观点提供了“集体建构”“达成共识”两个关键词,是群文阅读区别于主题阅读在内的其他形式多文本阅读的特质。“集体建构”是以参与者们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依据提供的文本,在倾听、理解、包容甚至妥协中,建立起联结,形成一个分析和阅读的系统。关于群文阅读的最后是否需要“达成共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群文阅读的建构目标是最终达成共识,即课堂最后要获得明确一致的知识、观点或方法;有学者认为对于议题讨论结果,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讨论的过程而非讨论的结果,更重视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的高阶品质。

(三)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内涵区分

周永华对于“主题阅读”的定义与于泽元提出的“群文阅读”的表述最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主题”只有一个,“议题”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二,“主题阅读”的“建构”更多指向对文本主题意义的建构,“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除了指向“议题”外,还包括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任何环节的建构;“群文阅读”的建构强调的是师生集体建构,“主题阅读”的建构一般指独立个体的建构。

二、主题阅读的主题和群文阅读的议题比较

(一)主题阅读的主题与群文阅读的议题范畴辨析

“主题”的字典义常常指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在主题阅读中,“主题”是指具有生命价值的意义的“词语”,不同于文艺作品中的“中心思想”。主题教学代表人物窦桂梅老师、“新语文主题阅读”刘宪华老师、亲近母语课题组岳乃红老师,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主题应当是意蕴丰富的,关注精神或生命的,具有人生意义的一种思想或者情感,如幸福、自由、尊重、童年、战争等。“主题”主要是从“生命的高度”“文化”等情感和认知层面架构的,一般从属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

“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概念是指一组选文中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展开讨论的话题,议题必须具有被讨论的价值并且有充分的延展空间和包容性。王雁玲等人尝试将议题分为概念认知、言语实践、语文知识、策略方法、情意品质等。议题的确立主要源自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情感需求、社会实践需求或者社会热点话题等。议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某篇课文或由该篇课文生发的,也可以蕴含在群文中的某个文本中,或者是文本中的某个读写结合点等。从内容上看,主题阅读中的“主题”范围从属于“议题”。主题阅读中的“主题”偏向于“议题”的“情意品质”类。也就是说,“主题”可成为“议题”,但“议题”不全是“主题”。此外,刨去“主题”作为“议题”的部分,大部分“主题”比“议题”更抽象、更宏观,“议题”更具体、更微观。

(二)主题阅读“主题”的静态性与群文阅读“议题”的动态性

主题阅读的“主题”只有明确的一个,是保持静止的,具有静态性、强制性和既成性。文本往往根据先行的主题进行组合,课堂围绕一个固定的预设的主题进行教学。当然,老师可以立足课文重新组合、统整主题阅读教学资源,但既成的主题是后续进行选文和组元的基础,也是课堂的目标指向。

群文阅读的“议题”分为单议题和多议题。同一文本或一组选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议题,同一议题可以生发自多个文本。群文阅读的“议题”确立是动态生成的過程。首先,在“议题”的产生方式上,群文阅读更关注“学生”的视角,“议题”的产生是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境和社会情境,这些要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可以帮助“议题”的生成和选择。其次,“议题”可以是阅读者与他人合作、探究、自主选择的成果。这样的“议题”更符合真实的阅读情境和学习心理。再次,教师有预设的“议题”与以之为导向构建的群文,在师生阅读群文时可能生成新的议题,成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新抓手。这是群文阅读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突破点,是其区别于其他多文本阅读形式的重要标志。

(三)主题阅读“主题”的外显性与群文阅读“议题”的内隐性

主题阅读的“主题”是明确的、静态的、外显的,教师围绕着主题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主题阅读的核心文本之外,其他文本的组合,都是建立在十分清晰明确的阅读主题之上,都是为了加深对该阅读主题的理解。文本组合的逻辑可以外化为“主题”,也可以内隐为“议题”。若群文阅读恰好是以“主题”为组合若干文本的线索,此时的主题是内隐的,是生成的,通过讨论而逐渐外显。

总而言之,“主题”是“议题”的一种结构。主题外显,议题内隐;主题已既定,议题重生成;主题更封闭、更固定、更抽象;议题更开放、更多元、更具体。

三、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选文与组元比较

主题阅读的选文是整篇的语言类文本,群文阅读的选文还可以是片段、非连续性文本或者跨媒介的非语言文本。较“主题阅读”较单一的组元结构,群文阅读更需要一种“自觉”组元意识,建构多元、多维的组织关系,在文本之间体现“和而不同”的互文性。

(一)主题阅读偏重成人判断与群文阅读强调学生视角

现行教材的一些“主题”,多数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选择某些成人对世界的判断和价值观文章进行组文,成为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文和组元更多的是编者意图的体现。群文阅读无论从选文还是阅读的过程而言,学生本位引导着“群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为起点选择、设计阅读材料。读群文中的选文,学生要有读下去的欲望,随之产生强烈的与人交流的需要。群文阅读的选文力求站在学生的视角上,以“儿童本位”为逻辑起点,尊重原文的语言表达个性,保持文本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并主动结合自身体验,形成对自我、成长和世界的独特感悟。

(二)主题阅读选文依托教材与群文阅读选文自由

主题阅读是依托教材,紧扣文本,对教材主题做适度的、有序的拓展。“在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活动内容、习作主题、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如苏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初中语文、部编本初中语文等都是以主题单元编排选文,以“人文话题”为教材组元中心指向。主题阅读的选文一般围绕一个主题选择,是对教材的部分特定教学点的延伸和重组。

群文阅读立足于本课想要讨论的话题,选文类型更广泛、更开放。群文阅读是依据议题的变化而自由链接文本的开放式阅读,只要所选文能在某一个角度聚焦成一个值得探讨的焦点或线索,群文彼此就可生成链接,辐辏成群文阅读的单元[5]。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群文阅读是跨文本、跨文体、跨介质的,读“物”、读“像”、读“图”、读“数”、读“事”等非文本也会进入视域。虽然群文阅读中的群文组元相对更自由,不是毫无限制的,反而比主题阅读的选文更注重互文性。这些互文性强的文本,风格差异大,互补性强,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视角,形成认知冲突,同时也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发现文本的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表达欲。

四、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比较

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同。主题阅读重在让学生掌握阅读同一类文本的方法,进行一篇带多篇的学习,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形成对主题一致性的认识。“群文阅读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6]。群文阅读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主张的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对议题的多义性、开放性理解。保障学生自由地完整地阅读多文本,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整体感受文本和更有效地进行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的前提。

在教学方法上,主题阅读多采用“求同”方法,一组相似的、与主题相关的单篇文章寻找共同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渐靠近主题。群文阅读教学重视多维的思考,将一组群文作为整体进行“求同存异”,培养整合、赏析、评价等高阶的阅读能力。如温州中学黄惋莉老师的《“探病”文学作品主人公》一课,选取了鲁迅的《药》和穆时英的《公墓》两篇同样描写疾病的文章,从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角度探究“疾病”描写背后的疾病隐喻。通过比较两篇文章中不同病症的描绘及相同病症的不同描绘(如“咳嗽”“流汗”),学生在求索过程中便可逐渐发现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图。

如果说单篇阅读是点,主题阅读是线的话,那么群文阅读就是经过主题阅读这条线的一个面。与单篇阅读相比,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都是从“单篇”到“多篇”的多种阅读方式并存的教学方式;与主题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在议题选择、文本组合上都更丰富多样,更具多元化。任何阅读方式都有优势和弊端,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学情选取和教师的实际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使其互相补充,取长补短,避免简单化、单一化倾向,方能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新华,廖先.通过主题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理念、策略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2013(6).

[2]周永华.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0).

[3]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學语文教师,2010(5).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5]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01)

[6]何黄海.群文阅读:从表象到实质——兼谈“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J].小学语文,2011(10).

作者:陈梦媛

第3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学生阅读策略探究

摘 要:在小学阶段,群文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加深学习的深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不断丰富知识面,促进语文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在明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起到有利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学生阅读

引言:群文阅读是一种新颖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围绕特定的议题,选择相关的文章形成文章群,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多个角度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既能够在宏观角度加强对文章群体的整体把握,又能够在微观层面细致比较异同,发现细微之处巧妙表达。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形成完善的阅读思维,深入主题,准确把握文章核心观点和情感态度。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

(一)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根据统计,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累计包含360多篇课文阅读材料,约15万字,这些文章不足以支撑学生在六年内的知识拓展,必须要依靠更多的阅读,才能够有效地丰富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因此,通过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数量,汲取文章中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二)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只有提升阅读的速度,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数量,进而实现质的转变。而阅读速度的提升,需要小学语文进行群文阅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快速阅读的同时,有效捕捉知识点。群文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在一个课时内进行五篇阅读。因此,学生必须加快阅读的速度,有效掌握文本内容和信息,经过长久的锻炼,学生必定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阅读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进度。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要求学生以主体意识,自主挖掘文本中的知识点,自由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心得体会,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倾听者,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新颖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逐渐增加,养成爱读书、主动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斟酌文章关联,合理选择群文

群文阅读中的文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按照特定的主题和内涵,或是情感表达,选择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科学的搭配。因此,在文章群体的选择上,应当首先确定合理的主题,围绕主题,在语言形式、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选择,尽可能的使学生对同一主题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全方位体会。教师还要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保证在阅读过程当中实现有序的拓展,具体可以采用先分析主题,然后进行快速的文章浏览,并进行总结归纳,对精彩之处进行评析,最后回归主题进行再思考,实现主题的升华。

(二)注重群文之间异同关系,加深主题理解

在一系列的文章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群体之间的关系,在相同之处当中寻找差异,在差异化的表达当中选找共通。由此锻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细腻程度,不断深入探究,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类型写景文章当中,找出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同一修辞手法的文章中,找到感情表达的差异;还可以让学生通读同一作者不同类型的文章,找到其在不同阶段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和联系,实现对同一主题的深度理解和多层次拓展。

(三)精心设计引导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群文阅读教学具备较强的方法性和技能性,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包括在文本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因此,群文阅读不只是文章的选择搭配,而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需要在开始主题阅读之前,设置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主题下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在问题的引导下,迅速找到文章的重点语段,捕捉到文章的核心观点,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教师还可以使其从自我思考延伸到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综合不同意见,实现思维碰撞,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综合方面,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应用到其他技能的锻炼上。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在阅读当中积累的优美素材进行朗诵,或者进行书法锻炼,又或者可以在一阶段的阅读学习结束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把学习感悟融入其中,既是对阅读知识的再一次梳理和归纳,也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全方位练习中,实现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体系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群文阅读,有效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姝虹.浅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15):140-141.

[2]林丹.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2):158+161.

[3]鄒兰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77-77.

作者:杨家懿

第4篇:群文阅读:用真情书写生命(评委用)

用真情书写生命

(邛崃市文昌中学----黄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群文阅读的方法,构建群文阅读的意识。

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多角度地赏析、领悟文本丰富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快读、精读、跳读,提高阅读效率,扩大阅读容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群文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文本更深次的探索欲望。

3、通过对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学会从各个方面探究文本的人文内涵与作者的关系。

4、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能从其它文学作品中挖掘与议题相同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语文的人文内涵和隽永的魅力!体会真情表达的动人之处!

教学重点

学习群文阅读的方法,构建群文阅读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能从其它文学作品中挖掘与相同议题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读过《伊索寓言》吗?里面有一个关于蝉的小故事《蚂蚁和蝉》。

1、 请大家读寓言,思考:这个故事里,作者对蝉的态度和情感是

怎样的?(鄙视、厌恶、讽刺、反感……)

2、 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寓言里的蝉好逸恶劳)

3、 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二、引入课题,检查前置阅读完成情况。

1、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里的蝉,是令人鄙夷的。那么在其它的文学作品里,作者对蝉又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读出了什么味道。

2、展示阅读情况。

3、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写作对象,会让作者有这样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呢?

4、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分组作适当的点拨。

三、拓展迁移,知识整合:孩子们,你还有过这样的发现吗?同样的写作对象,作者的情感态度却完全不同?

分组讨论,记下重要信息。每组抽取一个代表作汇报。 师预设:狼是我们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写作对象,你能想起哪些?

四、课堂小结:孩子们,喜欢也好,厌恶也罢,都是一种真情。因为是真情,才让人回味无穷。语文的价值其实就是让我们去挖掘这种真情,让我们用文字书写这种真情。

五、小练笔:

1、请大家用喜欢的表达方式(议论、描写、说明、记叙、抒情),用几句话写一个对象。要求:态度鲜明,感情真挚。

4、展示。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在《紫藤萝瀑布》里,宗璞有一句话: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命的美好。用我们的笔,去书写生命的隽永。用我们的心,去与生命碰撞出璀璨的火花。让我们在课后再次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去和小虫虫们一起领略生命的精彩与可贵。

五、情感升华:最后,我们一起唱响虞世南的《蝉》之歌,让蝉带给我们的思考更深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5篇:课内外结合,丰盈群文阅读的生命

陈艺瑜

我们都知道新课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我们是认识与接受的。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就让学生学了

二、三十篇课文,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仅仅停留于说教式的宣传、鼓动,并没有尝试有效、多元的阅读推广办法。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

4、学生阅读材料比较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这需要师生有阅读材料,共读群文或一本书,但由于条件的制约,在一学期内教师很难让全体学生去买上几本相同的书。

该如何解决这几个老大难问题呢?让学生真正“爱阅读,会阅读”呢?2015年春,我校的“基于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我们希望能通过践行群文阅读课,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速度,强化阅读的主体,丰富阅读的方式,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实。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其议题和内容基本也是以课外为主,大都凭教师的自发参与和热情来做,想法很好,但与课堂没多大关联,课内教学不改变,往往也没有阅读的时间加以保证,因而也只能处于自发和自流的状态,有的老师觉得群文阅读性价比不高,也降低了实践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那如何基于课内课文教学来展开群文阅读,让群文阅读常态化?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常常在探究一个问题——通过学习与思考,实践与研究,我们便有了“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模式这一构想。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无缝链接,才能丰盈群文阅读的生命!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进行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浅谈两点,一是“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的实践方法。二是“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运用。

一、“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的实践方法

(一)、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

这种实践方式是把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优势都利用起来。现行语文课本中的不少文本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并非难题,但是老师经常处理得比较复杂,总想挖掘文本中所有语言文字训练点,忘记了要把语文课上得简简单单。这无疑浪费了不少课堂教学的时间,也给课内群文阅读带来了时间上的障碍。为了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我们可以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比较容易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点比较少或孩子容易掌握的课文,如童话、神话、寓言、古诗,简化课堂教学,只选择孩子们最难掌握的一到两个语文训练点进行教学,将两个课时的课文教学压缩到一个课时内,在保证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节约出一个课时的时间,第二课时进行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本阅读。选择相同题材的课外阅读文本,文章结构不能太复杂,要有相似性;各篇能找到相同的训练点。如果能选择内容相似或相反的作品,展开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1、先课内后课外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第一课时,老师就抓住了文中的字词和让孩子通过文本感受寓言故事揭示道理的特点这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既落实了字词基础,又让孩子对寓言故事的揭示的道理铭记于心。而第二课时,老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曾听说过的,通过动画片看过的,通过儿童文本读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孩子对寓言的阅读兴趣,再给孩子们带来了《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故事。我先引导学生初读,在抓住每一则寓言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围绕“为什么说他们很愚蠢?”这个议题分五步学习:①分析题目。②讲述的事情起因。③找做这件事情的目的。④找结局。⑤看手段。“还珠”“信度”“刻舟”,孩子通过比较发现这三个人,笨就笨在做事的手段上。进一步感受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让孩子们了解文字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这样,从课内文本出发,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文本进行阅读,做到课外阅读进课堂,有指导,有交流,也有收获。

2、课内外同步

群文阅读就有这样一个好处,学生在读文章时,会无意识地进行比较、发现几篇文章的特点,这个过程是阅读单篇文章无法做到的。教学《女娲补天》时,我结合了《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两篇故事同步进行阅读。

在学习中,几篇文章的学习目标相同,学习方法相同。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神话故事的相同点,达成阅读目标。

(二)课内多篇统整,进行群文阅读

首先可以

1、整个单元的课文整合

先通过相对比较集中的方式处理字词等基础知识,而后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处理一个单元的课文。以三年级下册第10单元“奉献”为例来讲讲,这一单元安排了《大禹治水》《炮手》《小河的歌》《邮箱里的花束》四篇文章,文本较为鲜明地通过具体事件或描写来体现了主人公无私奉献的主题。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水平,可以安排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勾画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学生理解识记。在此基础上,把四篇文章以“奉献在哪里”为议题组织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开群文阅读,基本上2-3个课时可以完成课文重点的理解。然后再拿出一个课时结合语文天地对以上所学进行巩固。这样最多4-5个课时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大体上节约了2-3个课时,可以再拿一节课从《同步拓展阅读》中选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还可以再安排一节小练笔,让孩子选一个最喜欢的有奉献精神的人,写写“XX,我先对您说 ”课内和课外得到很好的结合,这样学生对“奉献”主题的含义及对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有深刻的认识,情感得到进一步的熏陶。

2、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课文+课外文本(整合)

课本中有的主体课文和拓展阅读课文在内容、主题或结构上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老师要善于抓议题整合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六年级下册“冲突”单元中主体课文《小抄写员》拓展阅读《我看见了大海》两篇文章中两位父亲在冲突中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在教学《我看见了大海》时,我又找了《父亲的爱》、《多年父子成兄弟》两篇课外文本与前两篇文章组成群文,以“父爱是什么”为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情节冲突,心理路程感受不同的父亲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父爱。

3、拓展阅读课文+课外文本

北师大版的课文,中年级每单元都有安排“开卷有益”,高年级每单元也安排了“拓展阅读”,其中有些文章可以通过一个或几个议题组合成群文进行阅读。如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科学精神”单元的拓展阅读中安排了叶永烈写的两篇人物传记,一篇是《床头上的标签》,一篇是《工业炸药之父——诺贝尔》,我又从《叶永烈讲述100个科学家的故事》中再选一篇《当上“科学明星”前后》就可以围绕“怎样写传记性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比较学习中了解到《床头上的标签》是抓住李比希的一次失败的教训及后来他以此为鉴严谨认真,取得实验研究的成功来表现科学精神。《工业炸药之父——诺贝尔》是通过正侧面结合来凸显诺贝尔的热爱科学,不畏艰险,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当上“科学明星”前后》则通过介绍英国化学家戴维当上科学明星之前与之后的经历进行对比,表现戴维

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个人的荣誉的精神。再结合本单元中学习到的《当代神龙氏》《詹天佑》《一个这样的老师》三篇主体课文,谈谈:“什么是科学精神?”

(三)课内教学为点,课外阅读为面

语文教师应将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我们在教学到适当课文时,可将同一作者写的作品或节选自的整本书推荐给孩子,做专门的阅读先导课,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做儿童阅读的引领者。

1、从课内找拓展点

如教学冰心《忆读书》一文时,我着重让学生围绕着作者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说说冰心是怎样读书的?当学生谈到作者一生读过许多好书,如情节曲折《三国演义》、人物如生《水浒传》、精彩质朴的《西游记》、情真意切的《红楼梦》都足以让冰心心动神移。那时,我班上学生都读过《西游记》,有一部分学生读过或正在读其他三大名著,我在教学完课文后,选择了这个文本作为群文阅读拓展点,进行了《谈名著中的人物》的群文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读《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放风筝》、《三打白骨精》让学生聊聊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在描写人物方面的特点。以故事为契机,再推荐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品读四大名著青少版,当然也鼓励基础好的孩子读原著。搭一个登高望远的台,引导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走入四大名著中去。

2、推荐同作者的作品

教材中出现许多优秀作家写的文章,有叶圣陶《荷花》、冯骥才《花脸》、林海音《迟到》、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老舍《草原》、郑振铎《唯一的听众》等,作家笔下还有许多经典作品,值得学生品读。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课文后,选同一作家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再进一步推荐学生读整本书。

一、二年级首选有趣的童话书,

三、四年级推荐一些关于英雄、友情、冒险、可激发同情心的书,而

五、六年级要学生喜欢读奇幻故事、成长小说、动物小说、侦探小说。我们可以推荐他们读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林海音的成长故事《城南旧事》,老舍的《骆驼祥子》,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上学期,教完六年级上册地球家庭一单元后,孩子们认识了企盼世界和平的雷埭,善良的罗伯特、瑞恩后,我从《草房子》里节选了四篇描写桑桑、杜小康、秃鹤、细马的文本,进行《认识小伙伴》群文阅读,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深深吸引,课上让孩子找出文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就“你会与他交朋友吗”这个议题聊开了,再推荐他们读整本的 4

《草房子》,孩子们兴趣盎然,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充分感受儿童的真、善、美。

把握好群文阅读的实践切入还不够,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很大一部分的难点就在教学策略的探索与运用上。阅读策略需要通过教师对学习活动用心设计,让每个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二、“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运用

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也不是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而是借助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1、比较式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篇文本围绕教学议题形成结构化阅读,只要引领学生将多种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自然就会有所发现。“比较式阅读策略”就是让教师立足整体,设计比较性问题,促使学生去比较阅读。

2、浏览式阅读策略

实施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考验的就是课堂时间。因为群文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引领学生读的,它没有承担应试任务。因此我们要在群文中教学生默读、浏览、略读、跳读、扫读等策略,一方面节省课堂时间,一方面让学生学习阅读,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质疑讨论式阅读策略。群文阅读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厘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例如,早上,陈燕青老师执教《有趣的颠倒歌》时就让孩子们讨论:“你觉得这些颠倒歌里有哪些地方好玩呢?”孩子们热烈讨论探究,汇报自己的理由,个个津津乐道。再比如今年群文阅读大赛有个老师执教《三个儿子故事多》,就问:“每个故事中为什么前两个儿子没成功,只有第三个儿子成功,他们各自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妙处?”学生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讨论探究,随后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发现,明白原来用前两个儿子与三儿子做比较,更能突出三儿子的优秀品质,这种手法叫衬托。再回忆读过的课文《城市的标识》中如何运用“衬托”的手法,内化了知识。

当然,在群文阅读学习中,学生还可以练习到联结、判断、猜想、归纳等等更多的策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模式可以让群文阅读这棵大树根基更扎实,枝叶更繁茂,生命更蓬勃!我们对课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才初具雏形,在下阶段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思考、实践、研讨和整理,使之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让更多的老师可以借鉴,最终使我们的学生受益。

第6篇:让生命之花绽放群文阅读

让生命之花绽放

文本分析:

这节课承接热爱生命这一单元的主题,共设计了三篇文章

铃木健二 《一颗豆粒》写一家人在困境中顽强存活的故事 徐连祥《轮椅上的舞步》因车祸而残疾,却乐观昂扬过好生

命的每一天

张达明 《何时开始都是一个美好的起点》德国女作家艾米在95岁高龄开始写作,勇敢创造生活,取得非凡成就。

设计理念:

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

“意”主要是文本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

“言”指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等文本语言形

式。

教学目标:

1、 体验乐观、无畏、坚强、执着、不懈追求等生命品质。

2、 关注叙事+感悟的构篇方法,感悟文章道理的具体表达途

径。

教学重点:

这节课因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其中一节,本次群文阅读课的任务是深化对本单元写作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为本单元习作提供素材和写法的指导,注意与习作教学的关联和衔接,所以承接前面,思想内容解读方法前面几节课已经涉及,解读文本思想内容这一环节就不再作为重点,由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加一点拨,自行解决。我将解读文本的语言形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 通读三篇文章,初步感知。

1、 下面请大家自读这三篇文章,力求把它们读准确,读通顺,遇

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

2、 生读。

3、 初步感知:这三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都是关于什么

内容的?(有关生命的,对生命的热爱)

二、 得意:解读文本思想内容:

1、引领学生总结前几节课所得阅读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三篇文章。请大家用心默读这三篇

文章,画出触动你的,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读

懂了什么?

4、 交流画出的句子。

5、 指导诵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6、 通过这些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样的生命品质?交流感悟后表

格:

《一颗豆粒》顽强

《轮椅上的舞步》无畏、乐观

《何时开始都是美好的起点》不懈追求

三、得言:解读文本语言结构形式

(一)《一颗豆粒》:

1、我们具体来看文章《一颗豆粒》,作者是如何表达出生命的

顽强这一主题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得出一个道

理,即作者是通过“叙事+道理”的结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

2、 再来看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述说出来的?

(妈妈的话语,也就是话里有“道理”)

《轮椅上的舞步》: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的?道理通过什么传达

了出来?

学生交流后,得出:叙事+叙事+道理(作者感慨评论)

《何时开始都是美好的起点》:

学生自学解决,得出:

叙事+道理(人物话语)

(二)、教师小结:

作者写出人物对生命的热爱可以通过叙事+道理的方式来组

织文章,可以通过一件事,也可以通过多件事,道理的说出可以通过人物的话语,也可以通过作者水到渠成的感慨评论等。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四、 结语:

灿烂的生命中有坚强、有无畏、有乐观、有追求、有创造、有执著。我们每个人都要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第7篇:群文阅读教学

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

简介: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 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

4、

5、6期.

[2]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

7、

8、9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

10、

11、12期.

[4]学苑教育.2013年

1、

2、3期.

第8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浅析

科尔沁区铁路第一小学高淑萍

群文阅读这一相对陌生的教学形式走入了我的课堂。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以其大量阅读、自由对话、深度研讨等诸多优势,吸引着我,早习惯了单篇教学的我,豁然发现原来课文还可以这样一组一组的教。在对既定教材中精读课文精耕细作的同时,还可以引入更多的活水,补充教材带来的局限性。

中高段的单元教学一般由2至3篇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组成,如何使得精读课文的教学,起到精讲精练,课内得法,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则起到打开阅读视角,学以致用,得益课外的效果呢?群文阅读的出现,给我带来了启发。能否在精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略读课文,引入

2、3篇相应的文章,以一组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既涵盖了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又有适当的课外拓展。带着这样的设想,我开始尝试着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理想是美好的,实践起来才知并不容易。群文阅读怎么上?怎样去教才能体现群文阅读特点呢?心中没什么底。我准备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群文阅读课?拿着课本、教参翻来复去研究半天,想 以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为主题,借助阅读摘录卡形式,对课本两篇略读课文、课外的《草原野花》《丑石》进行群文阅读。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就其名称来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便是群文阅读,其实不然。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依据教学目标,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群文阅读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在磨课过程,我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了5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草原野花》《丑石》《挑山工》,认为只有一定的数量,方能体现群文特点。后来发现,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阅读能力,5篇文章统整教学难以完成,于是就去掉了《挑山工》一课。反复研读这四篇文章,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条教学的主线。通过阅读发现,《通往广场的路》和《珍珠鸟》都是通过写一件事来给人以启示,而《草原野花》和《丑石》是借助一样事物来揭示生活的感悟。于是梳理出一条教学主线,那就是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活启示一类文章的表达特点:以事示人、借物喻人。因此在本课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组文章的阅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学生赏析精彩语段以及感悟中心之后,站在一个整体角度,观察这四篇文章,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生活启示类文章两种常用的写作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类文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还归纳出这一类文章往往有一个揭示中心的语段,有些是直接揭示,而有些文章则是隐含在内。

二、群文阅读要关注语言文字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精彩语段上驻足停留、赏析品味,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优美语言对学生内心的撞击,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在无形中培养学生阅读时不够静心浮躁的不良习惯。因此,在课中让学生交流完阅读的初步感受后,出示四篇文章描写精彩的语段,通过朗读、品味,让学生说说在这些文字中有哪些地方的描写打动了你?有哪些词句的描写跳入了你心里?预设重点引导《草原野花》片段:“野花虽然 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希望能通过这段文字的欣赏,再次让学生感受这一片草原野 花的坚强勇敢,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与众不同,如“骄傲地仰着笑脸”、“理直气壮地开着”;但是课中学生关注点落到了《珍珠鸟》一课中,于是便在课堂上重点品读了这一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 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虽然课前我也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在这些精美语段上驻足停留,要多花些时间进行静心赏

析。可是在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手段,没有很好带领学生走进这片文字,引发共鸣,浮光掠影,泛泛而过。

三、群文阅读要重视阅读策略、阅读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一课3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阅读摘记卡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对四篇文章进行了深入阅读,重点关注精彩阅读和感悟启示:从精彩的句子或者片段中获得的感悟或者启示,借助这一阅读摘记卡,让学生快速掌握了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精彩语段重点研读,初步知晓文本内涵。在此基础,借助生活之树这一形式,让学生对四篇文章的中心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勇气、价值、尝试、珍惜等这些主题,如同一个个硕果高挂在生活之树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归纳梳理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择取要点进行教学。在课中,运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四篇文章的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联结点和不同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虽然课已结束,但思考尚未停止。对于群文阅读的组合原则、教学取向、教学手段等研究,还有待于我们共同探索,我相信随着实践的脚步,群文阅读这一方式定会给我们的语文课程带来更多的活力!只要坚持,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第9篇:群文阅读策略

熊社昕

“群文阅读”是今年青教会学习的一个主题。任何主题都只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绝对不是唯一。那么,哪些课文适合于群文阅读方法?“群文阅读”可以以什么为“群”呢?综合大家思考与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一、哪些课适合“群文阅读”?

1.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这样理解:“精读”是“渔”,“略读”是“鱼塘”。略读课更强调老师要少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略读教学中删繁就简,提供多篇文章,就是扩大了“鱼塘”,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中一展身手。

2.短小精湛的寓言、古诗等:一首古诗就几十个字,完成朗读、理解、背诵等都不难,完全可以扩大信息量。实践证明,增加相关的古诗文更能促进对本诗的领悟。另外,寓言等其他小品文也篇幅短小,也可以进行群文阅读。

3.精读课文的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在精读课的第

二、第三课时,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从本课的内容、重点、读法、写法等为线索,设计一个“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巩固本课学习重点。

4.课外阅读主题:老师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找出能打动自己,或者感受较深的一组文章推荐给学生,一起来阅读,“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相信,老师教这样的文章,会有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根据学生活动、时事、认识、实践等,也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群文阅读”。

二、“群文阅读”以什么为“群”? 1.以“主题”为“群”:以“主题”为“群”是最常见的做法。比如以“母爱”为线索,串起很多母爱的文章。但是,如果只有内容的堆砌,群文阅读的价值会打折。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因为中、高年级的孩子大多有了一定的自读能力。试想:如果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后,老师列出与本课相关文章的“书单”,大家完全可以在课外阅读,就不用去挤占课内的宝贵时间了。如果一定要安排课内读这些书或者文章,更重要的是提供学生读后的交流讨论平台。 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一起读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文学是多么有趣,阅读是多么的有意思。

2.以“阅读方法”为“群”: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概括”、“批注”、“浏览”、“朗读”等。比如某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怎样写“批注”:“批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写,运用哪些方法记录,写在什么地方„„学习了方法后,再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读另外几篇文章,也许这“群”文章主题不一定相同,但“这一阅读方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 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大家虽注重“阅读方法”,但很少有“阅读方法”训练课,这种类型的“群文阅读”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

3.以“表达方法”为“群”:“课文写了什么,读一读就明白了;课文是怎么写的,这可是个秘密。”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学生一看就能弄明白,了解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更是“语用”课堂的一种体现。“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强调的就是这一点。以某篇课文最有特色的写作方法为“群”,让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领略这种写作方法的“妙”,比某节作文课生硬地提示“写作方法”要生动得多。

不少老师把“以表达方法”为“群”的阅读课与作文课紧密相连,实现了“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4.以“认识”为“群”:通过多篇文章的归类或比较,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比如学习《太阳》一课,补充阅读儿歌《种太阳》、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描写太阳的古诗,侧重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小品文与想象文之间的区别;学了《“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联系以前学的课文《称赞》以及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表扬鼓励与严肃批评都很重要;学习了《钓鱼的启示》,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补充其他读物,还要认识到在某个特定的时候,还得打破常规„„

上一篇:依法治国读后感下一篇:购买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