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制度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制度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管理模式探索研究

摘 要:“十二五”期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面贯彻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对相关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类、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探索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实践平台

“十二五”期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 年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计划在各大高校相继实施。此“计划”是2007年“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拓展和延伸,不仅强调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增加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和训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面贯彻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对相关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

一、我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概况

2008年,我校作为上海市首批16所被批准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012年我校作为全国首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资格的地方高校之一,进一步探索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并加强了大学生自主创新及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我校充分利用自身实习、实践条件,搭建了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园、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等多种类、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我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自2008年起,学校将创新学分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2个创新学分作为必修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并出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创新学分累计达到10学分的学生,学校授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实践优秀学生”称号。2012年,学校又出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将“创新学分”内涵进一步扩展,提升为“创新创业学分”。

二、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品质、多渠道传播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水平。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

(一)基础训练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和“创新实验项目(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成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逐步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覆盖面,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新创业学习训练的氛围。

(二)模拟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模拟实践平台教学内容除传统教学外还主要包括:定期聘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举行学术沙龙。整合校内外优秀创业者、企业家担任创业学生人生导师、面向全校开设“创业训练营”课程,“工程大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分享会”两类创业交流、教育类活动辐射全校,云集了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家、创业者分享经验、传授创业之道,创业案例分析,指导撰写创业策划书;“创业沙龙”等学生创业社团走进创业园区、企业,与创业者面对面;开设学生创业沙盘指导、政策咨询窗口,为学生答疑解惑,服务学生。

(三)实践操作平台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我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用于创业企业孵化,通过一期建设,现拥有总面积82.6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创建创业基金,注册资本1000万,用于扶持创业项目;学校密切联系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积极宣传基金会的相关资助政策,并鼓励、支持、指导学生积极创办企业。

充分挖掘学校与校外的社会资源,让学生进入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与学习,观摩与体验各类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营销、产品设计、产品策划等过程,与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竞赛活动,通过实践为学生积累相关经验。一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并有企业与学生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学生的设计得到了市场认可。

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主要基于继承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发展,由就业教育向就业、创业教育转型,由“知识+智力”的教育模式向“能力+创新”转变。同时,我校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以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三、结语

经过多年实践,我校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并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將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力图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我校本科教育始终,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得到长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12:1-1.

[2] 廖宗廷,徐沁,张勤.兴趣驱动,重在过程,自主管理——浅谈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3] 周济.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R].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2008-03-31.

作者:张雅丹

第2篇: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管理创新

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格等都有重要意义。当前思政教育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已有多方思考,只是实践中收效甚微。本文结合当前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创新理念对思政教育创新从思想、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事例给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策略,以求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提升,使其在社会上能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创新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不仅仅是个人意识到极大的危机感,企业也面临着强大的发展压力,全社会都意识到在这个大环境下,循规蹈矩的生活、经营方式已无法取得成功,个人需要有创新的思维,企业也需要创新的经营模式,才能有所作为,但创新归根结底创新是人脑发出的难以客观衡量的价值财富,企业只有在人才应用中才能从人的创新行为中收益,因此,企业需要创新人才,那么高等教育就业培养创新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个人走向社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方面,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往往思路比较开阔,能够透过事件表象看到事物最本质的问题,若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在走向社会后,他能以新颖的角度看待就业问题,能够从混乱的市场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这类型的人相对于其他人更容易成功。 另一方面,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创新型人才即是企业需求的人才,也是创业的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就相当于为个人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很有必要,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思政教育也要有所创新,才能发挥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更大作用。

(二)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路

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创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想创新,思政教育的思想、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思政教育不是教学生“听话”,而是要教会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指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作出正确、准确的决策,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效益的生成。另一方面,时代不同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的思想、精神元素也有所变化,若用“老一套”来教育他们,就好比穿着很时尚的人却穿着一双草鞋,完全不搭调,还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因此,思政教育的创新需要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创新策略分析

(一)校园文化陶冶策略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注重精神上的重视和行为上的跟进,在思政教育中先树立学生爱国、诚信等优良品质,再引导其在行为上展现出感恩、博爱等思想。例如,学生如果很关心社会上的各类事件,那么他就不会不关心家人。相反,学生如果只沉迷于游戏、聊天等活动中,那么他也不会对周边的、社会上的事情感兴趣,也不会产生什么感恩心理,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都是应当的,自己“帮组”别人那就是“施恩”,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就会变得孤僻、高傲,在走上社会后也很难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要么“人云亦云”,要么“家里蹲”。而校园内,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已经成人,但却不成熟,处理问题的思想、行为还需要多学习、多磨练,且学生这一群体展现出很大的差异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心理差异也是巨大的,对其实施有效的思政教育,从文化熏陶入手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建设校园“感恩”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感受到父母之爱、老师之爱、社会之爱,如,重视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又如,“爱国”教育,可以“端午”、“寒食节”等节日为载体,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学生从中体会我国的优良传统,从而产生爱国的热情;也可将当代的一些时政问题导入课堂,与学生讨论,使学生更理性的看清事件背后的纷纷扰扰、利益牵绊,如“钓鱼岛事件”、“南海争议”等,让学生结合时政分析世界局势,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之,在校园文化的陶冶下,学生的思想会更加丰富、人格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能较为理智、高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有更好的表现。

(二)机会教育策略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学生学校的生活、学习当中,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领悟到知识应用的情感因素。又如,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集体、爱社会、爱岗位教育,使学生对未来岗位充满向往,为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进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创新、创业信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再如,在实训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对大部分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例如,实训中出现了问题,学生相互推脱责任、且因为个人“恩怨”拒绝与别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设计一堂思政教育课,将实践生活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学生分析不同行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再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将其具体化,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在工作、学习中有团结精神、合作精神等。

(三)资源利用策略

在思政教学创新中,要不受课堂教学约束,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个人素质。例如,利用社团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文学社团”,可通过社团组织征文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征文,注重征文题材的选择,要以引导、启发为主要手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爱国、爱集体、爱生命等情怀。又如,利用底层党建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党组织活动的组织行为、精神内涵、宣传影响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其在做人做事时更有想法,提高学生对人接物的素养,使其能够开发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将来做一番谋划,也使其就业、创业更为顺利。再如,利用社会多媒体、现代科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传播正义的力量,让学生看到他们即将面对的社会,使其在真实的意境中深思、反思,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三观”思想,促进学生成才。

(四)“以生为本”策略

基于创新创业的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的,已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再具体的思政教育实践中,还应将这一理念继续拓展,实现思政教育更多、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例如,建立实体平台和电子平台,用于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通过平台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如毕业前期,一些学生因为就业压力大而产生迷茫、焦躁等不良情绪,老师可通过沟通巧妙化解学生的担忧和选择困难,引导学生睿智的看待问题,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目的性的走好每一步。又如,学生在生活、情感上遇到难解之题,老师可以通过案例教育、讨论分析等方式,从侧面给学生提供帮组,让学生放开眼界、开阔思维,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沉溺于若有若无的烦恼之中。总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爱国教育,它还包含了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廉洁教育等等,一切有利于学生将来成就的思想上、心理上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思政教育范畴,通过思政教育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样学生在社会中才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三、结语

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局势下,更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创新,才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智商、情商方面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为自己赢一个灿烂人生。

(作者单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作者:张丹丹

第3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口号,创新创业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开来。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获得教师群体的广泛关注。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限制,导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充分成长。鉴于此,教师有必要积极地理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构成,寻求更具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准,满足学生群体需要。

关键词:高校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未来路径

一、前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理论型转变为综合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而且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用以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是提升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校所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能够有效推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建设,而且旅游行业还具备投入和产出比例高、资金回笼迅速的特征,此类优势均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支撑[2]。可以说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元素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教育方式。

二、当前旅游行业和旅游专业人才现状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在促使我国朝向新常态化方向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是引人关注。作为人们获取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向来都以蓬勃的态势呈现在人们面前[3]。根据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来看,2019年我国旅游人数共计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7%,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2.9%。可以说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光明,行业规模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而这必然会引发大量人才竞争,优秀人才成为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结合有关预测评估来看,预计在2023年,我国旅游人次可能会达到85.47亿(如图1所示)。根據2017年我国旅游总局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需要形成一支数量庞大、结构完整、素质良好并且和旅游发展相互匹配的优秀人才团队。具体内容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具体规划,主要包含“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开发计划”以及“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伴随我国经济水准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已经开始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对于各种优秀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日渐提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存在显著偏差,毕业生难以就业以及行业急需人才的矛盾问题越发严重[4]。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尚且处于初始阶段,因而缺乏足够完整的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这将会直接威胁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如果想要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综合素养,那么就有必要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是亟待完成的重点任务。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开展新一轮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新常态化背景下,消除区域贫困差距、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途径。“十三五”纲要明确指出,旅游行业是社会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崭新引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新动能,是调控经济社会的工具[5]。

旅游业向来都是我国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产业,同时也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在“十三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在乡村旅游扶贫、休闲农业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作为具备强关联度以及高融合性的综合产业,自身便是产业架构改变的催化剂,将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无可或缺的影响[6]。

旅游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旅游行业具备资源消耗低、综合收益丰厚的特征,因而其所能够缔造的机会也会更多,能够极为有效地契合当前我国“扩内需、促成长、惠民生”的发展需求。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更为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用于为地方旅游服务市场提供好支撑,充分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二)高校培养目标转变需求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切实有效地展现出学生的本位作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7]。高校除承担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责任之外,还需要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仅是新形势下的重要职业创新,同时也是带动行业发展,满足“十三五”规划需求的重要路径。各个高校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活动的过程中,就业方向受到明显的限制,仅仅只有就业、考研深造等路径,培养目标相对狭窄[8]。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尚且无法有效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无法获得显著呈现,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教育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缺失

1. 培养定位并不清晰,缺乏足够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课程设计的教育目标并不明确,培养定位并不清晰,因而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寻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就业单位[9]。例如,部分高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希望目标能够囊括到整个旅游课程体系,呈现出宽阔而又广泛的特征,往往会消耗大量精力与课时,缺乏具备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情况下受到弱化。

2. 实习活动受到限制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均是在各大展会或者酒店中,酒店几乎成为学生实践实习的最佳单位,此类传统企业通常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在内部管理中遵从固有企业文化以及管理结构,几乎不会强调员工的个人创新。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冲击。

3. 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数量显著增加,传统教育模式难已经满足当前形势下的学生需求。只有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才能够满足现下复杂多变的教育需求,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二)传统课程设计中创新知识构建缺失

1. 通识类课程的占比非常低

在就业导向思维的引领下,整体课程设计过于专业,通识类课程的占比被大幅压缩。在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往往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而通识类课程则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与审美意识的最佳方法。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有通识类课程,但通常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无法有效展现通识类课程的作用。

2. 人才培养计划难以和现下时代发展相互契合

随着旅游产业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的人才数量以及人才素养正在不断增加,旨在借此促進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例如,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既然需要和其他多种产业进行对接,那么自身便需要大量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建设的前提要素。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成果尚待丰富

在经历数年的开拓性教学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获得了相应的提升,但目前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的实训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在“生产”“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1. 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相互融合,自主创新能力仍旧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2. 由于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以及行业意识,学生通常具备诸多创意,但是其中大量创意都难以和旅游行业实际需求相互契合。

3. 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均没有参与其中,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严重降低。

五、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在现有基础上出现,而是现代教育的彻底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将会贯彻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因而这就要求相关教师能够重新定义课程形态、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模式,切实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形式,如此自然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全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助力学生拓宽思维视野。在通识类选修课中,需要重点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讲解、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方面着手,具体来讲,可以包含商业课程、批判性思维、战略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等,在保证学生的学分前提下,由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秀的学者、企业家参与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和负责旅游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及有相关意向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课程内容可涉猎各个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此便能拥有更为有力的理论指引帮助。其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借助于自定义视频、讲座交流、团队研讨等方式交流互动,切实有效地推进内部组织的优化革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使命感的,具备充足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二)引入“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实现“三个课堂联动”式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审美意识以及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第一课堂为简单的课堂教学,主要将高校校园文化理论作为教育核心,促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知识的深层次了解;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第二课堂将会围绕理论教学活动开展,可以将其区分为德育活动、学术科研活动、社工活动以及勤工俭学等等,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学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的素质获得更为有效地提升;第三课堂则将社会实践作为核心,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拓宽,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其创新能力的路径,“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主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联动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历程中发现,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全方位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有多元化课堂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为当前旅游行业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三)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设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主要包含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储备以及实际能力等方面,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其能够贯穿于学生的高校学习历程,整合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使二者能够互相融合。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

1. 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构建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核心的崭新教育体系,面向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使学生能够将创新创业意识内化成自身知识储备的组成部分。开设创业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以及创新创业等重要课程(如图2所示),用以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其形成更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现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2. 创业知识以及能力教育

为学生设计专门课程,主要包含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等重要课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储备的应用,掌握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方法与技巧,同时明确相关法律条例以及国家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交流互动能力以及管理沟通能力。此外,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茶艺、插花以及调酒等实训课程,这将会对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帮助,有助于其迅速厘清当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3. 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课程

将活动或项目作为核心指引,实现课程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营销管理、旅游产品开发相互融合,构造崭新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

(四)征求多元资金扶持,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

1. 积极地征求多元化的资金支持,首要目标是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之间的共享合作;其次则是要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原则上需要对所有在校学生开放;再次,学校需要结合当前校园内部的旅游管理专业现状,设定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到竞赛、科研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中,另外还需要大力引入校友资源或者种子基金等,用于助力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后续创新性研究活动。

2. 需要深层次实现创新创业实训计划,支持举办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例如由区域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互联网+”旅游管理创新比赛等,用以深度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兴趣,使其更为自主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3. 高校需要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成立专门工作室,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大范围搜索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借助于丰富的资源内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

六、结语

总之,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其创业热情,同时还能为当下旅游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学校需要切实有效地改善实训条件,为学生构建更为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多方面着手,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王钰婧.浅析现代学徒制构建高职旅游管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J].南方农機, 2020,51(05):191.

[2]李鑫.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教学平台构建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职师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08):121-122+128.

[3]杜宁,韩莹.现代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海外名校旅游管理硕士(MTA)培养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 2020(03):57-60.

[4]王金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与学生职业选择意向研究——以北京S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统计与管理, 2020,35(01):125-128.

[5]刘为潍,周志宏.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双师”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2):215-216.

[6]冯维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2):227+229.

[7]赵甲申.“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哈尔滨美食旅游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12):87-88.

[8]周子英,张雪婷.基于CBE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9(04):94-97.

[9]李嬴铭.基于CQPIC模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创新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 2019,6(87):34-37+47.

作者:王晓璇

第4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必要性、品质、做好一件事

【正

文】:

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创新与创业管理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蒙牛的牛根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创业其实没什么,你就凭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的某一件事,就有可能树立一种企业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一旦有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创业者的成功就为期不远了。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接着,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来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倡导。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创业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进行创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国的经济领域的创业行为基本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的。但中国第一代创业者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些胆大的、生活贫困的、渴望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底层人士。那个时代的创业精神现在仍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八十年代更快,知识技术的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扛起创新与创业的大旗,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然而,光知道创业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了解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1.艰苦和勤奋是必须付出的投资资本 屠格涅夫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首先祝福你成为一个能吃苦的人。”从古至今,艰苦与勤奋就是一对双生子。谁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改变命运,你就得用艰苦与勤奋换取流通幸福的货币——知识。

2.学会对自己狠一点

创业是一场战争,创业者随时都可能因为挫折丧失信心与勇气。当无法回避挫折时,就要会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就意味着要对自己狠一点,狠意味着一种骨气,意味着一种尊严,意味着创业者为了拿到创业的硕果而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创业的过程就像拔河运动。当创业者对自己狠一点的时候,自身的潜能就能被激发,就能拥有更多力量,就能将胜利从别人手中拽过来。

3.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

为什么专家如此的受人追捧,很简单:他们拥有专业技术与预测行业走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想创业,就该明白:任何人只要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比其别人更多的汗水和思维,他就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者所拥有的一切素质。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创业者的天赋并不比一般人高多少,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专注、勤奋、善于思考的特质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4.学会胸怀宽广

对于创业者来讲,领导手下员工去创业也就相当于带兵打仗,没有度量,路会越走越窄。相反呢,如果一个创业者胸怀宽广,那么就会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去展示。举一个老师讲过的例子,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最初只是一个11个人、20万资金的小公司。如今的联想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柳传志的胸怀首先体现在企业的远大抱负上。在建立联想之初,就树立了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这使联想公司没有迷失在当年众多倒卖电脑盈利的公司之列。其他,还体现在他宽大的气量上。柳传志曾经三顾茅庐邀请联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倪光南。他还全力培养杨元庆、郭为等年轻领导人,自己退隐二线,与香港合作方共创香港联想。 作为一位创业者,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5.永远需要速度、激情、需要创造

创业者在商战中同样需要一些优秀的品质,那就是速度、激情、创新精神。 创业者在激情的支配下,往往能激发巨大的潜能。创新精神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当今时代,交通和通信非常发达,一条咨询会在几秒钟传播全世界,因此迅速抓住商机才能赢得主动

最后,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当然,挫折、失败是任何人必须上的一课。人创事业的历程是疾苦的,你要不断的降服一个又一个的坚苦。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坚苦中,只会是小小的一部分。每次打击,只要抗过来,你就会变得上更加坚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的朝阳,前进。

第5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会员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会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以下简称“创联”)会员的规范管理,强化创联组织建设,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履行会员义务,根据重庆工商大学经管中心有关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创联实行会员制管理,其宗旨为:建立科学规范的会员组织网络和联盟信息快速传递系统。创联以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我校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为宗旨。

第三条:本联盟办公室负责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会员

第一条:凡是在重庆工商大学在读学生,承认和遵守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自愿履行会员义务均可申请成为本联盟会员。

第二条:会员入会程序:

(一)申请人填写《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会员申请表》

(二)提供本人近期正面免冠照片(1寸)两张

(三)将《申请表》、照片及会员费交报联盟办公室。

(四)联盟办公室初审合格后报办公室部长会议批准

(五)颁发个人会员证

第三条: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批准入会:

(一) 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并造成不良影响者。

(二) 个人处于休学期间

(三) 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 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者

第四条:会员的权利

(一) 获得本联盟专业指导和培训,优先获得联盟的创业信息。

(二) 优先参加创联组织的创业活动、创业比赛以及文艺活动。

(三) 优先获得校内校外各类比赛活动信息并自主决定是否随联盟参

加。

(四) 对联盟工作有提出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五) 有权要求联盟保护其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六) 有权要求联盟向经管中心及有关学校部门反映其合理化意见和

建议。

(七) 一日入会,终身为会员。

(八)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五条:

(一) 遵守联盟章程和有关规定,执行联盟决议。

(二) 维护联盟合法权益和声誉,促进联盟发展。

(三) 积极参与联盟组织的有关活动。

(四) 按时注册登记,按时交纳会费。

第三章 会费

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会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创新创业联盟办公室负责会员会费管理工作

第二条:会员会费标准

(一) 个人会费30元

(二)实行会员终身制

(三)在自愿的条件下,联盟接受社会各界及个人的捐赠与资助

第三条:会费的主要用途

(一)联盟为会员提供各种与创业实训有关的信息和宣传资料

(二)联盟各部门办公和其他日常性事务开支

(三)举办各种活动的开支

(四)对有突出表现的个人会员的表彰奖

第四条:会员注册及会费缴纳办法

(一)新申请的会员及时交清本届的会费

(二)新申请的会员把会费交到联盟办公室

(三)会员退会或除名时,不再退还其缴纳的会费和捐赠费

第四章会员管理

第一条:会员需按相关规定在联盟办公室处进行注册并缴纳会费

第二条:无特殊情况,上交申请表但为及时缴纳会费的视为自动退费

第三条:.联盟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会员进行奖励

(一)对积极参加联盟量化的活动的会员进行奖励,在联盟表彰大会上公开表扬

(二)对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并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给予奖励,并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第四条:处罚办法:对严重违反联盟规章制度者或被学校开除学籍者取消会员资格

第五章 退会

第一条:会员要求退会,书面申请(可用电子档)报告联盟办公室,经办公室审核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退会者。

第二条:在校期间未按时办理联盟会员年度注册登记,年度注册登记结束之日起六个月未缴纳会费者,视为自动退会。

第三条:会员退会一经联盟办公批准,即取消会员资格和享受的一切权利。

第六章 附则

第一条:本制度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6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实施管理办法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目 录

一、实施目的………………………………………………………………………1

二、立项原则………………………………………………………………………1

三、申报立项管理…………………………………………………………………2

四、项目运行管理…………………………………………………………………3

五、项目结题管理…………………………………………………………………4

六、项目变更管理…………………………………………………………………5

七、项目经费管理…………………………………………………………………6

八、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

九、附则……………………………………………………………………………8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规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办学实际,特制订本工作管理办法。

一、实施目的

进一步推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立项原则

1. 注重过程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2. 注重实践创新。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 注重切实可行。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三、申报立项管理

1.立项时间。学院教务处于每年1-3月份发布立项通知,组织项目的申报。

2.资助对象。项目申请人为全院的在校一至三年级本科学生个人或团队,团队成员一般不超过5人,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鼓励学生集体申报,跨系、跨专业联合申报。

3.指导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导师制”。项目导师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所在系推荐,也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直接聘请,负责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导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每个项目原则上聘请1名导师。专家组的成员原则上不得担任项目导师。

4.项目运行时间。项目运行时间原则上为1年,立项学生需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完成研究计划,原则上不占用课业时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本科毕业前完成项目。因项目资源有限,每名学生原则上在校期间只允许参与一次项目研究,对于续接课题的情况另行处理。

5.立项申报流程

(1)填写项目申报表。项目负责人在充分理解了项目实施的各项政策基础上,进入学院教务处网页下属子网页“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网站”下载《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按照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打印并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所在的系。

(2)各系进行初审推荐。各系项目管理工作小组在接到学生提交的项目申请表后,需组织本系专家组进行初审,根据院领导小组分配给系部的推荐名额(按照本科学生分布比例确定,推荐名额总数与实际项目数的比例约为1.2:1),确定具体的推荐项目及推荐排序;经系项目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审核并签字盖章后,将推荐项目的项目申请表(纸质版原件及电子版)及推荐项目的信息汇总表报送到教务处教学科。

6.立项评审流程

(1)立项评审。系部汇总本单位的项目申请材料后,由专家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下,对通过系部初审的项目进行立项申请答辩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确定推荐立项的项目名单及项目所属的推荐级别并排序(国家级、省级、院级)。

(2)提交《项目计划执行书》。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和改进建议,填写和提交项目计划执行书,规定项目进展的各项要求。

(3)立项公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专家组评审意见及《项目计划执行书》后,报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批准,确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的项目与资助经费额度,经公示后下达立项通知。

(4)立项备案。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立项项目组织相应立项备案工作,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备。

四、项目运行管理

1.“合同书签订”及项目研究启动。项目申请人在接到批准立项通知后,应在15日内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执行承诺书》(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下载),不按时签订合同书者按自动放弃处理。合同书签订后,领导小组为立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下达第一期项目经费,项目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工作。

2.建立交流机制。项目运行过程中,领导小组或创新社团将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包括全院交流和跨校交流,及时总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项目研究中期考核。项目启动6个月后,项目负责人须登录“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期进度报告书》填写打印,经项目负责人和导师签字后送交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将对《中期进度报告书》进行审核、评估。对不按时提交《中期进度报告书》者或项目无明显进展者,要求其限期整改或停止项目运行;经审核合格的项目,下拨后续50%的研究经费。学生根据专家组的建议,继续研究和实验工作。

五、项目结题管理

1.结题验收申请。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登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下载《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填写打印后连同结题论文或成果报告(20000字左右),提交给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结题验收申请。同时提交的还有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辅助研究材料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

2.结题验收评审。学院专家组审议项目论文或成果报告、实验操作演示、辅助研究材料等,并举行严格的结题答辩。对通过结题答辩的项

目个人或项目团队颁发结题证书,并对项目总结报告做出等级评价(“优秀”、“合格”、“不合格”)。

3.“不合格”处理。对于项目研究成果不符合基本要求,被院专家组判定为“不合格”的项目,将被要求限期整改并延期结题(一般不超过6个月);如相关项目负责人仍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不能按时结题,学院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给与相应处理。

4.结题验收备案。项目结题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当期结题的创新训练项目的相关成果材料报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院备案。

5.项目延期管理。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按计划结题的项目,项目组负责人可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结题时间前一个月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下载《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和《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进展报告》,按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说明延期原因及申请延长期限,同时汇报项目业已开展的情况,打印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和导师签署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

六、项目变更管理

项目立项后,如因客观原因需变更项目相关内容,如项目研究题目、项目组成员等(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导师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应尽早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下载《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变更申请表》,填写打印并经项目组负责人及导师签字后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变更申请表交由

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项目变更申请人,同时将变更申请登记备案。

七、项目经费管理

1.根据教育部和学院的相关政策要求,保证国家级项目的配套经费,院级的项目经费按照学院有关文件执行。

2.项目经费由获得项目资助的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导师不得使用研究经费,学院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3.项目经费由学院财务处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进度分两期划拨经费。项目个人或项目团队报销时须按要求填写《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明细记录本》,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再交由导师签字,然后报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盖章,最后凭相应发票和相关审批手续到学院财务处报销。

4.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办公费、邮电费、国内差旅费、劳务费、专用材料购置费、软件及设备购置费等(具体参见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财务处相关规定)。

5.对终止、撤消的项目,凡已有经费支出的,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报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学院将冻结被终止、撤消的项目剩余经费,并停止对被终止、撤销的项目经费的后续拨款。

6.学院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保证其使用科学、合理、高效。项目结束后进行决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八、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学生奖励办法

1.学分认定。凡通过项目结题的学生,可申请“课外素质教育学分”(4学分),关于创新项目学分认定问题,具体请参见《学院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通过结题答辩并被评定为优秀的项目,其论文和相关成果将集结成册,即《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集》。

2.学生奖励。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颁发证书,在评优、评奖、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在创新训练项目中表现突出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就业或推荐攻读硕士。

(二)教师的激励办法

1.关于项目导师的奖励。凡通过结题验收的创新训练项目导师,根据学院有关分配制度,按各项目导师的实际工作量计算工作津贴;根据项目立项等级(国家级、省级、院级),对项目导师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对于获奖的项目成果,对导师将另外给予奖励。

2.组织单位奖励。项目完成后,学院将公布《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成员单位分布表》及《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导师单位分布表》,作为对学院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成效的评优参考,并对数据集中程度高的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并给予工作奖励。

3.导师评优。学院定期公布参与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工作的教师名单,定期评选优秀导师,按学院有关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三)其他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基金,提供经费资助。凡教育部资助项目,学院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少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经费仅限承担项目研究的学生安排使用。

2.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细化创新教育的培养方向,根据不同培养方向,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面向全校开设《大学生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供全院学生选修。

3.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创新训练”活动,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一定荣誉,并加强宣传。

4.提供校内外联合的创新训练平台。学院根据创新训练需要,积极联络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高校和大学科技园,尤其是有比较成熟的“创新训练项目”管理经验的几所名院,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训练经验交流会,努力搭建一个定期交流平台;协商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5.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应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集中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相应部门的组织与协调,对相应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推进创新训练项目顺利开展。

九、附则

1.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适用于当年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各级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

2.本办法由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7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我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第二章训练计划内容

第二条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章项目申报要求

第三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主要面对大

二、大三年级学生。鼓励低年级学生申请,建设期短的项目,可以放宽大四学生。鼓励学生团队申请。

1.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不良信用和违纪记录。

2.创新训练项目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申报,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创业训练项目面向

二、

三、四年级学生,仅限团队;创业实践项目面向

三、四年级学生,仅限团队。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第四条主持申报项目学生需认真填写《黄山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为该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负责项目自主设计、自主完成、自主管理。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保证在项目计划期内完成。

第五条各类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2个及2个以上的项目,但可参加其它项目,仅限1项。有未结题项目的学生不得申请。

第六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由学生自行选定或项目申报所在学院、教学部配备,但第一指导教师为项目责任人。

第七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鼓励具有行业背景或者具有行业资格证书的应用型教师担任。

第八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至少1名,创业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应不少于2名,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优先支持围绕“卓越教育计划”建设项目。但校内每位指导教师限指导3项。

第九条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训练项目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3年。各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提交中期报告。申报者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保证在校期间完成。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十条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领导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第十一条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论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负责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开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思维、方法、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及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组(以下简称“实施工作组”),负责落实本单位项目实施的申报初审、立项预答辩、中期管理(包括项目的变更,开展中期检查,组织学术交流等)、结题验收等具体工作。各实施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落实项目初审、材料汇总、档案管理、中期检查、后期结题等具体事宜,做好项目归档工作,以及与教务处的联络工作。

第五章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立项。

1.每年3月—4月初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教务处发布项目申报通知,阐明项目申报具体要求。

2.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提交至项目申请人所在学院、教学部。

3.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实施工作组”对项目进行初评审,视情况组织答辩,并填写评审意见,确定本单位申报项目。

4.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汇总《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并按照初评审成绩高低排序填写报教务处。

5.教务处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终审,择优推荐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要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评审结果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并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十四条中期检查。

1.项目立项后2周内,项目负责人填写《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任务书》,经所在学院、教学部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按任务书实施,教务处分阶段核拨项目资助经费。不按时提交,按自动放弃处理。

2.各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开展中期检查一次,由项目所在学院、教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中期检查时,项目组应提交项目中期进度报告,提供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原始记录。中期检查主要是对项目的工作进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中期成果等给出恰当的评价,提出项目进一步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中期检查材料应在项目所在单位档案,中期检查结果应汇总总结后及时交教务处。

3.项目变更或终止应由项目负责人向“实施工作组”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具体原因,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进度等作出详细描述。“实施工作组”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审核,给出同意与否的结论,并提交“专家指导委员会”认定并通知执行。

第十五条结题验收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提出结题申请,由教务处组织项目所在单位“实施工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项目验收的必须材料为总结报告,硬件项目须有实物,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及相关支撑材料。专家组查验相关结题材料,听取项目

组成员的汇报和答辩,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明确的成绩评定,填写“结题验收表”。 学院、教学部汇总结题材料后交教务处存档。

第六章项目后期管理

第十六条教务处定期组织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的优秀成果进行评选,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对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帮助申请专利和组织推广。

第十七条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团队成员可提出申请,征得第一指导教师同意后,经所在单位“实施工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可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但团队成员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不得重复。

第十八条学校对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整体评价,每年组织一次年度检查并进行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对综合评价排名前3名的学院、教学部,下一年度适当增加项目指标;对评价排名后3名的学院、教学部,下一年度适当减少项目指标。

第七章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安徽省财政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以及社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

第二十条学校每年设立若干经费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项目资助经费列入“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每项经费根据项目申报情况,原则上为每项1万元,项目经费划拨至项目第一指导教师,由项目第一指导教师管理,但必须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应做到节约开支,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批准立项的项目按两次拨付经费,项目立项后拨付一半项目经费;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经所在单位“实施工作组”认定为实施效果好的项目,汇总报教务处后进行第二次经费拨付,但项目结题前经费使用不得超过项目立项经费的80%。

第二十二条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第一指导老师签字,方可到财务处报销。属于国有资产的需国资处审核并签字认可方可报销。具体报销操作流程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十三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应标注“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所需费用由项目支付,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第二十四条项目运行期间若未按照项目申请书规定进行项目建设,学校有权做出限期整改、撤销和终止项目的决定并追回项目经费。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学部要积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做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可依托“黄山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络平台建立项目网站,进行项目展示、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

第二十六条主持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综合素质学分,《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学校教务处。

第8篇: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较高函[2012]5号)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实施内容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营造注重实践、潜心研究的校园文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有利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简称:创委会)负责管理运行,创委会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执行

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本科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李和章教授,成员包括教务处、科研院、校科协、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工作处、实验设备处、基础教育学院、科技园、财务处及校内外基地负责人等相关领导。负责项目的总体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审定立项项目、评审专家及指导教师团队成员。

专家小组组长为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委员闫达远教授,成员包括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知名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授课教师及企业工程师。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方案设计;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设计;负责项目立项评审、检查及验收等工作。

执行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组织工作;负责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协调工作;各项目组运行经费的审核与管理,项目进展情况监控等。

第五条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组织管理,并为项目配备指导教师。

第六条 项目经费由学校财务处实施统一管理、专项核算,并严格按照学校核定的预算进行经费的控制与核算。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主要用于与项目相关的设备购置、试验器材、图书资料、调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学校财会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本校全日制本科生,所有具有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学籍的本科生均可参与项目的研究。

第八条 项目立项基本条件:

1. 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研究方案可行,且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

2. 项目内容符合教育部、北京市教委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3. 原则上创新项目申报负责人为本科

一、

二、三年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负责人为

二、

三、四年级的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负责人为

三、四年级的学生,批准立项负责人距离毕业至少有一年的时间。

4. 创新项目人数不超过5名,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人数不超过6名,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不允许同时参与多个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

5. 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必须配备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除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外,还必须配备1名企业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两项。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九条 项目申报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务处、校团委每年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宣传动员会,通过校园网发布相关通知、介绍项目启动操作办法、明确学校相关政策、发放申请表等。

第十条 全校本科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根据我校的实施办法,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提出项目申请,填写申请表。

第十一条 我校教师或与我校有合作的企业人员可以作为项目指导教师提出项目申请,但项目申请人必须具备中级或相当中级以上职称。

第五章 项目审批及立项

第十二条 学校创委会组织专家组对学生及教师提出的申请项目按照立项条件进行评审,给出立项、延期立项、不予立项的明确结论,同时给出合理修订建议。必要时组织申报人进行答辩。

第十三条 学校创委会将专家组确定的入选项目进行网上公布,形成项目最终名单。 第十四条 入选项目进行网上公布的同时会注明每一项目学生组成人员是否已满员,对于人员未满的项目符合条件的同学均可申报参加,由项目申报者和申请参研学生实施双向选择,确定最终人选,报创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六章 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各项目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各自的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项目执行时间原则上为1年。

第十六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毕业前完成。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在能继续率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第十七条 创业创新类课程缺课3次以上,停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执行。

第十八条 每年十二月份,学校创委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有权利调整各项目的资助经费,并对问题较大的项目作出整改、终止执行的决定。

第十九条 学校创委员受理项目内容、形式、人员的变更申请,提供意见建议,做出处理决定。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经费由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下拨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组成,学校财务处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创委会根据项目立项申报计划和项目认定书的要求下达项目经费额度。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三次拨付。开题通过后拨付总经费的50%,中期验收通过后拨付总经费的30%,项目结题后拨付总经费的20%。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费由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在预算的框架下专款专用,指导教师不得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学校不提管理费。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 次年6月份,由创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实施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采用撰写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和结题答辩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验收材料包括: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及有关附件材料。材料以文字为主,可附图片、视频等展示项目成果的资料。

第二十四条 项目成果形成商品或涉及知识产权,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妥善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实施,由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9篇:厦门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一、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的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四、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创业实践项目的周期一般不超过4年。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项目申报、负责监督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等。“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验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各学院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条 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高、有热情、肯投入且具有一定创业背景的教师组成。

第五条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和“大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成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本院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三章 项目申报及立项

第六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在校本科生。其中,创新实验项目以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仅限五年制)学生为主。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以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仅限五年制)年级为主。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于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始。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向学院提出申请。

一、申请创新训练项目要求:选题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申请学生应当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学有余力,主修专业课程无不及格。申请项目组的组员一般控制在3-5人,小组成员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研究内容,且具有明确的分工。同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5人。

二、申请创业训练项目选题要求:项目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商业计划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前景性、风险性、可持续性、经费预算合理,论证充分。项目是学生团队申请,要求团队成员主修专业课程无不及格。项目团队申请的组员不超过5人,团队成员必须有相对独立研究内容,成员有明确分工。同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不超过2个。

三、申请创业实践项目选题要求:项目思路新颖,目标明确,方案切实可行。项目是学生团队申请,项目团队申请的组员不超过5人,团队成员有明确分工。聘请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具有经营企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第八条 各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学生的申请书进行预审、答辩,择优推荐项目,参加学校项目评审。学校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学院申报的项目进行遴选,确定立项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公布。

第四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运行实行动态管理:

一、参加计划的项目组学生要遵从导师的安排和指导,合理地安排课程学习和课外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如果学生在参加计划项目期间受到学术警告或主修课程考试出现不及格,将终止学生参加资格。

二、项目立项后的第二年春季3-4月,学校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中期检查不合格,且无改进措施确保时间精力投入以达到原计划目标情况下,学校将减少或终止经费资助。

三、在中期检查过程中,项目若进展顺利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将给予追加经费,并择优推荐优秀项目申请省级、国家级项目。

四、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一般不得变更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发生学生兴趣转移确实需要变更项目计划时,项目组应提前提出变更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各学院于当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第4周将变更计划项目送学校教务处备案。

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项目组申请提出延期,须在计划截止日前一个月,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详细阐明延期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小组批准后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延期时间最长一年。

第五章 项目结题管理

第十条 项目结题验收包括如下程序:

一、项目完成后,各项目负责人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申请表》,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总结报告、研究成果,或者项目创业报告材料等。

二、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组织专家组对学生提出的项目结题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答辩和评议,同时提出成果及学分认定意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后,根据项目组成员工作表现给予0-3学分,并记录在学生成绩卡。课程为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选修课。

第六章 指导教师聘请与管理

第十一条 学院要聘请有热情、肯投入、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承担创业训练的指导教师要求有一定行业背景和创业经验,鼓励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指导本科生创业训练或直接担任本科生创业训练导师。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和本校相关教师担任导师。

第十二条 学生可根据项目需要跨学科聘请指导教师,个人项目指导教师为1人,集体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2人。

第十三条 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指导职责,主动加强过程指导,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计划,监督学生按时完成项目,并取得预期成果。

5 第十四条 项目导师安排应尽可能与本科生导师结合起来。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工作量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计算。承担创业训练或创业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视同承担带队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五条

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如其指导的项目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经学校专家委员会认定后,在其申请职务高聘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学校在“985工程”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实施。对入选国家“大创”计划的项目,学校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承担项目的学生在预算框架内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大创”项目经费。经费开支项目的报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项目负责人签字方可报销。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复印)图书、资料、药品及器材,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调研及文案策划活动等。院系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十九条 经费使用按批准申请书中的预算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项目结束后进行决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第八章 条件支持和氛围营造

6 第二十条 学校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特别要为参与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或孵化服务。

第二十一条 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向参加项目学生开放,同时为申请在实验室开展“大创”项目的学生预留位置和时间。

第二十二条 学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利用短学期邀请知名校友开设“校友创业论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企业创新”、 “KAB创业基础”、“ 创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证券市场与投资”、“ 公司战略经济学”、“ 投资学”等全校性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第九章 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三条 每年举办优秀项目评选活动,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学生承担项目如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突出成果,在保送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推荐。

第二十四条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进行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五条 学校图书馆将推荐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OAPS(Outstanding Academic Papers by Students)交流计划。

第十章

第二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各学院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心肌梗塞病历下一篇:以趣促教以趣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