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精选1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 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品质内容及其形成条件
个性,或称为个性特质,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个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一个人的创新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发现和认知世界的驱动力。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而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体从事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兴趣和动机可以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主动学习——传统的教育以机械、模仿、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缺乏灵活多变和主动的学习训练,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只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探究式学习机制,才可能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质疑——教师权威、书本权威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更不敢质疑课本成为很普遍的现象。没有怀疑,哪来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性。质疑精神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而创新精神则促使人们进一步解决问题。
而创业品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的精神、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等多方面的品质。
敢于竞争——商品经济社会充满各种商机,也充满各种竞争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创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眼光,还必须有过人的胆识与勇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是否敢于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是决定一个人创业能否顺利开始的第一步,创业需要的是敢于竞争与冒险的胆略。
勤奋求实——创业仅仅有胆略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勤奋求实的态度。
锲而不舍——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挫折或失败,是从头再来还是选择放弃?大学生们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半途而废的创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姓名:
霍文欢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2)班
学号:10071504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缓减就业压力
如图1,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工作岗位却不会因为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7.5%。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就业问题主要通过竞争来解决。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颇受企业的青睐,这也就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需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然也会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当代社会正在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在该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地扩招,每年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现有的社会模式下企业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更多人具备更加大胆的思维方式,找出现有社会中潜在的商机或出路。高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规律,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工作和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能否快速实现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3. 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进步,在各个方面也不会有重大的突破。而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进步就意味这落后。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发展的标志。创新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拥有创新的想法就能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创业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1.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升华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力学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在这些竞赛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资助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
2. 以项目为载体,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实践出真知,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萌发创新创业的意识。
近些年来,国家与学校鼓励许多同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先后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等。凡是申请了项目的团队,学校都为其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完成申请的创新课题或创业计划,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创立自己的企业。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活动是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分四个年度(2006~2010)在全国总共资助15000个项目。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启动以后,学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进入第一方阵系列;从2005年至今,教务处投入707万元,资助了846项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与学生4250人。2009年,学校共有274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资助,其中,65项获得了教育部的资助。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则是由米塔尔(Mittal)钢铁公司每年出资30万元在我校成立的,每年资助60余个项目。
3. 推广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创新和突破,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三、结语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有效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主力军,因此,必须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黄晓珑陈露: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J].科技资讯,2008
[2]曹胜利:大学生创业[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创新创业课程普遍被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并有明确的学分要求。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收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形式比较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停留于表面,学生热情不高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巨大意义。
二、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经贸学院一向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年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机制保障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已建立一个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施展空间的实验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1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之后于2014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
1.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创新创业活动为辅,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将培养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着眼于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增强专业素养、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造性人格为主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设计、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研,形成就业和创业调查分析报告,为学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利依据。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抓好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院探索出创业课程、创业实训、创业培训、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等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每年投入大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举办微企培训以及SYB、GYB创业培训等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参加学生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10%以上。近3年来,共有5000余人次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各级创新创业比赛,并多次荣获市级、区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参赛团队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3.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学院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2175.75平方米,以公益性为主,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服务平台。孵化基地通过整合资源、解读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指导等的支持,致力于打造集“创业思维集聚基地、创业项目研发基地、创业梦想起航摇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年来,该基地共入驻130多个创业团队,成功孵化企业42家,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4.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已形成由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优秀创业者和创业指导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开拓进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其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加快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步伐。此外,通过引进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服务。优秀的师资团队保障学生能够接触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动态,获取最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对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3-14(011).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是大学生把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就业的重要目标。近几年来,大学生把经济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成为就业的首选,调查中发现想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市就业的毕业生占调查人数的29%、25%、23%、13%,而选择到中、西部的人数仅有4%和3%。
二是部分大学生眼光只盯着公务员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眼高手低是就业趋向。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这种现象使之未就业人数的日益扩大。
三是就业成本的加大。使部分大学生求职的交通费、自荐材料费、通讯费及服装费等为其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四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流向中小企业。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特别是金融危机的暴发,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转向中小企业,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身难以保证,纷纷减员、裁员,致使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
人才市场偏重“好”专业,所谓“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市场较紧缺的专业,但大学学的专业未能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同时在“专业”的基础上,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
二是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毕业生竞争及海外归来学子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近年来,高校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的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这些机构培养的毕业生将直接挑战我国本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一些留学的毕业生,他们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比较了解,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和竞争力较强,也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的空间。
三是用工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关注文凭,造成受聘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选人的条件多数为有经验者优先,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越是中、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意培养和储备有技术的人才。同时,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着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等,使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
四是大学毕业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过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五是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不善于“推销”自己,也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高就业的机会。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把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制定切实可行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是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同时,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公共职介能力,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发布就业政策、信息等形式为毕业生掌握就业方法,就业政策,就业渠道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是高校要重新调整就业市场,实施中小企业战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工作,鼓励大学生到竞争较弱的小城镇小单位就业。
四是大学毕业生要重新确定就业定位。要在求职择业中注重面对现实,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使之提高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一般大学的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三个方面。实验通常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配合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而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介绍,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参照实验教材介绍的实验步骤,借助电脑设备,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是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课程实习是结合专业或课程而进行的现场教学活动。传统的认识实习主要受时间、场地、经费和实习单位等条件影响,主要是基于感官认识的教学活动,其终表现形式为结合课堂教学总结报告。在大学教育教学环节中,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不可或缺,可以与大学的理论教育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大学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陈旧近几年来,大学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条条框框太多,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教材内容落伍,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育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另外,目前大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仍过于呆板,师生之间很少交流互动。实验实习内容和方法一直延袭多年形成的传统方法。常常是在实验实习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等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
(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由于对实践教学存在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长期以来,各个校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单纯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数得不到保证。
而面对以上问题,改善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个方面:
(一)重构大学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完善实践教学的系统设计,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能按专业需要接受系统性的实践性培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实验实习教育教学过程
实验是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而言,实验和实习是学生检验基础理论知识进而锻炼自身创造能力的必经环节;对于文科学生而言,面向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不可或缺。实验、实习和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让学生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此外,可以结合科研通过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验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
摘要:
关键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
卓越工程师
2015年5月4日,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走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与必然选择;而高校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创新创业人员的素质与质量往往决定了创新创业的成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的成败。
一直以来,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诸多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概念。有的人认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注重内在观念的形成,后者注重外在实践力的培养。而我个人认为不管创新教育还是创业教育,他们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将他们作为一个完整体进行理解,而不是简单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叠加。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高校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许多方案是比较成功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以及各种卓越创新班。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是大学生挑战杯中并列的两个项目之一,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团队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取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这项比赛对于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想有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通过比赛,让高校学生带着竞赛的激情投入创业计划的思考中。而各种卓越创新班则从思想与行动两个方面来着手,比如,原第一军医大现南方医科大学建立了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与卓越工程师班,这两个班的特色便是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采用淘汰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而卓越工程师班采用的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让学生更早的了解与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的技术与技能,为今后的就业与创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些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按部就班,这从根源上限制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其次,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还是非常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有待于加强;同时,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只是在纯粹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理论,欠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风险评估能力。现实中,大部分创业是失败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取得成功。仅仅掌握创业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实操能力与风险评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应该更多的从优秀企业聘请创业导师,让大学生获得真正的创业实际经验。另外,国家对于相关创业扶持的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对于创业相关扶持政策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了解相关政策的有效渠道,或者虽然有相关优惠政策,但是实际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优惠政策落实起来难,造成创业实践的流产。综上所述,国家-高校-社会应该构成协同一致的统一体,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做出贡献。同时,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借互联网大发展的东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相关创新创业信息,满足创业者相关信息的需求,为最大可能获取创业的成功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
王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07期
许蔚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分析的视角.高等教育评论,2016年第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要想培养全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 就一定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人的个性自由。因此加强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定要在爱国教育的基础之上, 同时注重学生们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为高校更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校园中的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 一定要在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 全面融合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 目标与特征, 开展工作。
1. 塑造人格
大学生们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要全力提高其人格品质。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人格特征。通过对学生们的内在人格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们树立诚实守信的原则、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完善学生们的道德品质等。
2. 培养大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培养大学生们创业的团队意识, 有利于大学生们群体组建成功的创业团队, 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工作效率。在我国高校校园内,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群体, 都并不具备良好的与人合作与共同的能力, 因此, 通过培养高校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学生群体建立高尚的价值观。同时, 高校要定期针对学生们培养, 关于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 学生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业水平。
3. 创新创业精神教育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课上,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的精神, 首先要帮助学生们树立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次, 树立大学生们不畏艰险的成功信念, 最后, 通过总结大学生们取得成功的案例, 进一步全面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动机, 鼓励大学生们投入较大的热情到创业中去。最重要的是,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让大学生们做好迎接风险的全面挑战。拥有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 是每一个大学生们进行自主创业的前提, 同时也为大学生群体更快的走向社会, 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对大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公平竞争的意识, 是提高大学生们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同时, 开展思想政治竞争教育有许多方法, 首先, 把竞争观念全面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当中, 让学生们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时候, 也能够了解到竞争的本质。其次, 通过在校外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竞争等比赛, 完全激发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 加大学生群体对竞争精神的理性认识。最后, 为了鼓励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 具备良好的竞争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一定要致力于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除此之外, 还要定期对针对大学生们群体, 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让学生们都能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公平合理的竞争。
5. 培养学生们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一般来说, 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属于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培养这批高级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状况。但是, 大学生们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很多人只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 最终的目的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并不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作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的一分子, 只有求得国家的共同发展, 才能更好的发展事业。因此, 为了帮助高校学生们树立起创新创业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一定积极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社会调查活动, 鼓励学生们到贫困地区完成支教任务, 帮助大学生们提高其社会责任感。随着近期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有很多专家学者都积极鼓励学生们开展公益创业活动, 因为公益创业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调动一切积极性和力量, 使用一切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发扬大学生群体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促进高校大学生们创新创业教育中,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在现实生活当中, 如果高校的创业者们不具备这种精神, 那么其创新创业活动就会遇到更大的危险。由此可见,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的重要性。
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道德法制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塑造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责任的群体, 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们的强烈的使命感的最有效的途径。创业者们最终不仅仅是获得更多的财富, 事业上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贡献。因此, 一定要重视对创业者的法律意识的普及力度, 开展具体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工作。通过学习法律知识, 让创业者们认识到, 要想经营好一个企业, 一定要以法律制度为准则。创业者们必须要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并且要及时告诉已经创业的人, 要完善好企业的经营工作, 一定要以法律为基本准则, 遵循在法律制度下的市场规律。
3.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国家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定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方法, 因为很多发达国家在鼓励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时候, 提出了很多要求, 首先是关住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层面, 全面激发学生们独立自主的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其次是开发各种各样的专业的创业课程, 在高校校园内采用多种渠道, 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水平, 提高其道德水平, 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高校中的成功案例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借鉴, 我们国家的高校中的创业环境虽然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过程中, 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仍然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定要注重吸取国外创业教育中的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才能为我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4. 加快大学生们自主创业意识的觉醒
我国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 面对着越来越繁重的就业压力, 很多大学生们都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仅仅只是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激励创新意识的形成, 是远远不够的, 更加需要来自外在的推动力。因此, 高校就要发挥出创业的优势, 提高学生们自主创业的意识。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中间力量, 有创业的众多优势,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普遍都接受过较为正规的教育, 拥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质。同时作为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 大学生们都充满了生活的热情,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快, 甚至在某个领域内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高校大学生们又都普遍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因此, 就更需要发挥出当代大学生们的主体意识, 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因为,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素质, 也能逐步完善大学生群体的人格。
5. 端正创新创业的动机
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 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创新创业内容相互融合, 就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把提高创业者的整体素质当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大学生们一定端正创业的动机, 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 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因为, 不同的动机可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还有的创业者们, 更多的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 看到别人创业, 也盲目的跟着创业, 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到, 自身到底是不是适合创业。因此, 一定要根据大学生们的需要, 正确激发学生们的创业动机, 利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法, 鼓励学生们积极创业, 完全调动起学生们创业的积极性, 端正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动机, 因此,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激励大学生们积极的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队伍当中去。培养学生们的坚强品格和意志, 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创业动机, 只要拥有了坚定的信念, 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结语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 是大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群体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 更不能缺少精神动力的支持。在大学校园里,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其次培养学生们的坚强的心理素质, 学生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学会了勇敢的正视困难, 参与到广泛的社会竞争当中去, 增加学生们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通过在高校中鼓励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才能鼓舞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 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生群体的创业行为。大学生们也要积极主动的调节心态, 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 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遵守职业道德, 加强法制教育, 端正其创业动机, 全面丰富与活跃高校校园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因此, 要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角度出发, 从事高校创业活动的教育者们, 一定从整体出发, 积极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 开展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性教学, 不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7 (29) :90-92.
[2]李长松.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1 (17) :62-63.
[3]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27 (7) :66-67.
[4]叶方兴.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 2013, 21 (17) :62-63.
[5]张学文.大众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7 (7) :66-67.
现在全国各地的招聘工作也已接近尾声,站在一个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角度看,我以为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就业形势的严峻及其所产生的原因
回望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一个百废待兴、人才严重匮乏的历史时期。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误一代人,尽管当时的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但无论是机关厂矿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渴求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因而当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不仅一毕业便能分配工作,高高兴兴的走上工作岗位,经济上还有“知识分子补贴”之类的照顾。
进入9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开启就业多变的时代”。旧人事体制的局限早已被打破,“统招统分”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有了“双向选择”的自主选择,既可遵照国家的分配,到所分配的单位去报到上班,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于是就有了诸如 “跳槽”、“托福”之类关于就业的词汇。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使“下海”、“打工”、“闯世界”、“孔雀东南飞”等成为众人皆知的关于就业的称谓。可喜的是这个时期的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外企服务公司,将就业市场和职业分工极大地丰富化了,应该说这个时期大学生的供需关系,总体还是比较平衡的。
到了21世纪,更多的新政策的出台和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得各式各样的机遇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解决上大学难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扩大大学的招生数量,极大满足了民众上大学的需求。无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与大学扩招结伴而来的,却是这样一组始料不及,让人的扼腕数据: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34万。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01年增长了近两倍。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据有关单位的调查统计: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0%;累计到2007年就将有660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但平均每年市场所提供的职位中,有意要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总共也就只能给大学生提供将近三百万的职位。
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僧多斋少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社会上也就出现了例如“南漂”、“北漂”、“海带(待)”、“蚁族”、“啃老族”等诸多针对“80后”的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不同生活状态的新名词。由于许许多多“80后”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仍未“断奶”,社会学家就将有谋生能力却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依旧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除以上例证中的“啃老族”外,还有许多毕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毕业生和待业青年,他们号称“蚁族”。因为他们是犹如蚂蚁般的“弱小”,最易受人忽视,只散见于作家的笔下和记者的时评的一个庞大群体。据有关单位的调查数据:目前,“蚁族”这个群体在全国已有上百万规模。毋庸讳言,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则是“蚁族”主要的催生剂和培养基。
再就是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均衡,部分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企事业用工存在的性别歧视及生源的地域歧视,市场对白领需求的严重不足和08年后,因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使部分属于高端市场“海归”,纷纷杀回国内冲击原本竞争就异常激烈的国内市场等因素,都是造成部分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毕业即失业”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自身也存在弊端
任何社会发展中所必然存在的阻碍因素,虽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但极少数大学毕业生的眼高手低,也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诸多因素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所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调整的更多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在跻身为“蚁族”或“啃老族”的当代大学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想在大城市就业观念。他们中也普遍存在自身能力素质下降,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还有依赖性强,创造力弱,自身定位偏颇,理念模糊,求职途径不准等错误的就业观念和行为。比如许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优先考虑的是外企高额的经济收入,或是到有保障的单位,即吃财政饭的国家机关去端所谓的“铁饭碗”。其实国家正在试行聘任制,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解聘,将来所有的单位都将采用聘任制,谁有能力谁上岗,过去众人羡慕的“铁饭碗”,也不再是高枕无忧的工作了。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国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在统筹解决的同时,还需要大学毕业生们自己端正就业态度,只要经过自己与时俱进的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冲刺,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并得到应有的回馈。
三、几点对策及自身建议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既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以及高校之间的配合和改革,更要求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政府:政府应实施稳定就业的一揽子政策;突出重点,继续把大学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统筹做好农民工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注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做好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比如可让部分优秀毕业生加入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二)社会:加强就业宣传,彻底破除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的封建思想,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高校:就业率已成为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校应继续深化改革,专业设置和教程结构应与国家建设、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扩大市场需求量高的专业,对质量不优、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减少甚至停止招生。各个专业教程中增设“创业指导”课,加强对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优化毕业生素质。还可以像武汉大学那样建立“创业基金”,准许有能力的大学生休学创业等,为大学生就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四)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善为伯乐,摒弃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等,鼓励人人作贡献。确定合理招聘程序,并按程序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择优录取,使人人竞争相互成才。
四、大学生自身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具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的品格。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可能事事顺畅,若计较职业岗位是否理想极易错失很多起步的机会。
(二)注重身体素质: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疏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需知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是需要体力和耐力的,没有健康的体魄,个人能力再强,也会被后来的强者追上,搁浅在竞争失利后的沙滩上。
(三)加强实践,正确定位:正确求职定位,把握就业机会,借助各种渠道主动大胆把自己推销出去。择业时应当面对现实,关注市场的更新状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甚至自主创业的机会。而不应过度关注工资水平及工作地域。可以骑在马上找马,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过程中增加经验提升自我价值,并在择业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了解自身需求,通过工作过程来增加经验、提升自我价值。以此作为找到理想工作的奠基石。
扩招p入门太容易p大学生在校数量急剧增长。必然造成每年毕业生增加,而工作机会根本满足消化不了,这样一来,就会必然造成就业难的现状。这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往往被忽略了,这就是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学问是否针对市场的需要?
我84年从Z80单扳机开始的,后来是MC48单片机,在后就是MC51单片机了,近来430,AVR都上去了。今年我63岁了,正式回家享清福了。
前几年我在几家私企作顾问,经常参加人才招聘工作,在工作中我带一个研发室。我的助手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我手下工作了一年半载的,有很多已经在外企重新找到工作,大部分已经是部门的主管,每到春节他们来看我,讲道找工作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现在的本事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我站在过来人的立场上,对大学生就业谈一点看法,不知对否,仅供参考。
大学不是某个企业的培训班,虽然大学划分有专业,那是很粗的。为了适应这个专业的需要,大学中学到的知识是面面俱到的。有的大学为了显示自己大学的先进性,经常开一些远远高于市场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在校的学生总是对高p精p深的学科情有独钟,而对于市场上急需的学问例如单片机之类的视为小儿科。当工作上遇到难题时,我也问过他们,回答是大学时都学过,只不过拿到学分后又还给老师了。
对于从毕业生到市场需要的人才必须经过如下三个环节,
在招聘面试时,刚毕业的同学一般是很自负的,讲起他们的学识头头是道,他们忘了他们面对的是富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工程师,他们还没有理解进入书本课堂的知识已经过时了。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招聘者,应表现出敢于解决难题的勇气,善于解决难题的灵气。千万不要拿你掌握的书本知识夸夸其谈,因为你自以为很有学问,实际上大多是外行话。另外,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主要是结合工作进行学习,所以在待遇上不要提得过高。
进入企业以后,应该树立从头学起的决心,主要是从书本上学习,看上去在学校也是在书本上学习,但是这回学习是根本不同的,现在不是泛泛的学习,而是对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工具结合着手里的工作系统的学习。其次是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一行有一行的经验,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最后要向实际学习,要关心你身边的设备,流程,掌握它们,驾驭它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你如果遇到一个好师傅,可能是你一生的造化。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摆出大学生的架子,虚心地向每一位师傅学习,我可以直言得告诉你,每一位师傅身上都有你学习的东西,只不过有多有少罢了。
当你进入了这一行后,要拿出你大学生的本事来,解决一个生产上的实际难题。生产上的难题说起来难,实际也不难,这个规律是:外行看着容易内行看着难,一旦深入进去也就不太难了。这一个环节最难的是选题,第一个也是决定的条件是自己一定有解决的把握,第二个条件是生产上的必需,第三个条件是领导有兴趣。
最后一个环节,在老工程师的帮助下,立题试制新产品。对于研制新品,有一套规范。调研p立题p论证p研制p总结都有明确的规定,从事这个环节与其说是完成任务,不如说是学习科研的过程。
我有过几年断断续续的工作经验。但是已经很清楚自主创业的艰难。目睹和听说过为数不少 的失败。他们都有一腔热血,都有一番激情,都曾努力奋斗,但结果全都一样:从头再来。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缺少工作的经验,缺乏对 事情的理解,把事业简单化,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的艰难。
一、万事开头难。特别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你相信一家公司会给一个没有背景没有经验没 有调研,只有几十页或几百页的策划书来支撑的“公司”或“小组”投资么?毫无疑问,正 常的公司是不会用钱来打水漂的。
当然,如果你老爸有钱或有权,那另当别论。
二、就算你筹资成功,那你有没有好的计划,怎么去用这些钱?钱这东西,总是会在不知不 觉间慢慢变少。特别是,如果不止你一个控制这些钱,其他“股东”对你的计划提出不同意 见,甚至是全盘否定时,你怎么办?总是有用钱的地方,而钱,要花在刀刃上。不少时候,特别是没经验的时候,你会花冤枉钱。而且,我着重想说,最好不要和朋友扯上金钱关系。虽然金钱关系是最纯洁的关系。:P 不然,最后你会发现,你和朋友之间,会变得关系微妙。
三、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在等着你。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有时是耐心,去把它们一 一摆平?例如,你的“员工”不如你想象中的能干,或者很多其他因素导致你的计划完成不 了,都会让你感觉捉襟见肘。有时你都会感觉莫名其妙,怎么什么样的麻烦都能被你碰上。
你只有不怕困难,不怕摔倒,百折不挠,最后才能炼成真金。只怕到时,你这“十足真金” 会缺少创业的激情了。呵呵。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干,是两回事。
四、如果听完我讲过上面那些话,还是想试试自主创业的话。那么,我只想说最后一句:现 实,会教会你一切(我的意思是,开始时,你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嘿嘿。预备踏破铁鞋吧)。
可能是我对所有的公司都感觉不算好的原因吧。我认为天下的公司都一样。我陆陆续续地待 过国企、民营、合资,只差独资了。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缺点。反正我的感觉,所谓的事业,就是你不断地往上爬,不断地和自己过不去,最后高处不胜寒,才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呵 呵。
你若是没有工作过就自己打拼,凭你自己的那些单纯想法,是很难体会到管理的苦恼和难处 的。人,是管理中最难的一项。我觉得自己算是最好最为公司着想的那类员工了。但是我也 对公司感觉不满。没有员工对自己的公司真的达到管理书中描述的那种境界。也许你会觉得 我说得有失偏颇,但这是事实。
现实永远和想象有着无可跨越的差距。
如果你想自主创业:
1、如果你没有一项技术或特长在你想开创的事业里
2、如果你不懂财会、税务、法律
3、如果没有忠诚可靠的员工或你做错了也支持你的朋友
4、如果你连自己也管理不好,生活没规律
我劝你还是找家公司去给别人打工吧。
摘要:为了解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的影响,以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天津市6所大学不同年级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专科生创业时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的学生人数比例最高,不同年级学生选择该行业人数比例的平均值为46.53%,其次为“科研与技术行业”,平均值为24.11%,其余行业的选择人数比例平均值在8.20%~13.17%之间;本科生创业时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的学生人数比例最高,不同年级学生选择该行业人数比例的平均值为43.70%,其次为“科研与技术行业”,平均值为33.67%;其余行业的选择人数比例平均值在3.80%~12.96%之间;研究生创业行业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科研与技术行业”,三个年级的平均值为51.08%,其次为“社会服务性行业”,平均值为27.84%,其余行业的选择人数比例平均值为1.28%~12.08%。调研结果表明,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具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学历;创业行业;问卷调查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数量,因此出现了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就业难”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鼓励创业纳入国家就业方针[1]。同时,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在逐步升高,2013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2.3%,2014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2.9%,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发展依然缓慢,更重要的是创业成功率不高,2013年的成功率只有2%~3%[2]。影响创业成功率的因素很多,而对创业行业的选择至关重要,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嘉等[3]的研究指出:企业家的教育背景会影响个体创业的行业选择,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包含人自我需要意识的觉醒;人们接受教育的水平、方式和内容不同,使每个人形成的知识结构不同,进而在价值思维、判断及选择等方面就会表现出差异。那么,大学生不同学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对其创业行业的选择是否有影响,哪些行业需要更高的学历等还未见有关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对天津市6所大学不同年级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探讨不同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是否有影响,从而为政府决策、学校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等提供依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适宜的社会及校园环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直接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调查于2014年7月~9月进行,给天津市6所大学不同年级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发放了纸质问卷,包括天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电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天津科技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工业设计;天津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天津城市建设大学的测绘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天津农学院的水利、工程、食品、计算机专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其中,专科一、二、三年级分别发放问卷132、129、156份,收回115、104、132份,有效问卷率为87.12%、80.62%、84.62%;本科一、二、三、四年级分别发放问卷415、454、459、438份,收回377、362、393、378,有效问卷率为90.84%、79.74%、85.62、86.30%;研究生一、二、三年级分别发放问卷110、100、100份,收回104、90、98份,有效问卷率为94.55%、90%、98%。
二、结果与分析
1.专科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的影响
图1显示,专科生不同年级对创业行业选择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一年级学生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创意文化行业>物流商贸行业>其它>信息咨询行业;二年级的学生为:社会服務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创意文化行业>物流商贸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信息咨询行业>其它;三年级的学生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物流商贸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信息咨询行业>创意文化行业>其它。
由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创业时,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除对“创意文化行业”的选择倾向差别较大外,对其它几个行业的选择倾向基本趋于一致,而一年级学生对创业行业的选择倾向与二、三年级学生的差别较大。表明,专科学生在二年级时其创业行业选择意向就已比较明确。
总体上,专科生创业时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的学生人数比例最高,三个年级的平均值为46.53%;其次为“科研与技术行业”,平均值为24.11%;其余行业的选择人数比例均比较小,平均在8.20%~13.17%之间。
2.本科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的影响
图2显示,本科生不同年级对创业行业选择的人数比例由高到底的顺序是:一年级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创意文化行业>物流商贸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其它>信息咨询行业;二年级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创意文化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物流商贸行业>信息咨询行业>其它;三年级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创意文化行业=物流商贸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信息咨询行业>其它;四年级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科研与技术行业>创意文化行业=物流商贸行业>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信息咨询行业>其它。
总体分析可以看出,本科生创业时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的学生人数最高,四个年级的平均值为43.70%;其次为“科研与技术行业”,平均值为33.67%以上;其余行业的选择人数比例均比较小,平均值在3.80%~12.96%,其中选“信息咨询行业”及“其它”行业的学生比例很少,平均值分别为5.67%和3.80%。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选择“其它”行业的比例为5.31%,高于选择信息咨询行业(3.98%);而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选择“信息咨询行业”的比例为4.23~8.40%,高于选择“其它”行业(1.59~6.11%),这与本科一年级学生在这两种创业行业的选择人数比例有明显差别。原因可能是一年级的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怀揣理想,希望选择自己理想或感兴趣的“其它”行业进行创业,因此选择“其它”行业的人数比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多,而其他三个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则随着自己的成长,通过对自身特点及社会的了解,希望先从了解的社会行业做起,规避一定的风险,导致选择“其它”行业作为创业行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以上分析表明,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除“信息咨询行业”及“其它”行业两种行业外,大家对其余几种创业行业的选择倾向性基本一致,而本科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对调查中所列的七种创业行业的选择倾向性完全一致,因此本科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择业方向已基本明确。
3.研究生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的影响
图3显示,研究生一年级选择“科研与技术行业”进行创业的人数比例最多53.85%,其次为“社会服务性行业”和“物流商贸行业”,选择人数相等,为17.31%,再次为“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选择人数为11.54%,选择人数最少的是“其他”行业,为3.85%;研究生二年级选择“社会服务性行业”进行创业的人数最多,为48.28%,其次为“科研与技术行业”,选择人数为27.59%,再次为“物流商贸行业”,为13.79%,“其它”行业的选择人数最少,为0;研究生三年级选择“科研与技术行业”的人数最多,达到71.79%,其次为“社会服务性行业”,为17.95%,再次为“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为7.69%,选择人数最少的行业是“信息咨询行业”和“其它”行业,均为0。以上分析表明,研究生一年级和研究生三年级的选择倾向性基本一致,研究生二年级时学生们最希望从事的创业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社会服务性行业”,而非一年级时的“科研技术行业”。对于多数研究生而言,二年级是他们正式进行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相对于以前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大,可能使他们对从事“科研技术行业”的决心有所动摇,因此其创业行业转向入行门槛要求比较低的“社会服务性行业”,但度过研究生二年级的过渡期后,研究生三年级时大多数学生还是回归到选择“科研技术行业”作为其创业行业。
总体上,研究生创业行业选择人数最多的是“科研与技术行业”,三个年级的平均值为51.08%,其次为“社会服务性行业”,平均值为27.84%,再次为“物流商贸行业”或“利用C2C网站平台创业”,平均值分别为12.08%和7.56%,最次的是“其它”行业,只有平均1.28%的学生选择。
4.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行业选择比较
专科生、本科生选择创业行业人数最多的是“社会服务性行业”,择业人数比例均值分别为46.53%、43.70%,其次为“科研与技术行业”,均值为24.11%、33.67%;而研究生选择创业行业人数最多的是“科研与技术行业”,择业人数比例均值为53.85%,其次为“社会服务性行业”和“物流商贸行业”,选择人数相等,均值为17.31%。综上所述专科生、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行业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别;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的学生就“创意文化行业”的选择倾向有差异,本科学历四个年级学生选择“创意文化行业”的人数比例均排第三,专科学历三个年级学生选择“创意文化行业”的人数比例分别排第三、第四和第六,总体上选择倾向低于本科学历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创意文化行业”除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从业者具备创新意识,而专科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强,创新意识相对本科生较弱。
以上调研结果表明,学历对大学生创业行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影响。关培兰、蔡莉[4-5]的研究表明,很多女企业家都认为创业面临最多的困难是专业知识不足,她们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于这些学历在高中和本科之间的女企业家们在自己创业时就会放弃那些要求高技能、高知识的行业,而选择进入那些中等甚至是低技术含量的行业,而那些高新技术行业则主要以具有良好技术背景和较高个人素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进行创办为主。
本次调查中,专科学生、本科学生的大学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掌握还停留在表面阶段,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创业行业选择了门槛要求低的“社会服务性行业”,研究生对于某个专业或技术、行业或领域了解比较全面而深入,具有完整的专業知识和良好的技术背景,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创业行业选择了“科研与技术行业”。表明,不同行业特点是影响不同学历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与毕子威、张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7]。他们的研究表明,创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低、资金回流周期短,对创业组织规模的要求相对较小的行业。相比较而言,大多数餐饮、零售等“社会服务性行业”所需的创业资金比较少,风险也小,其入行门槛较低;“科研与技术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对专业知识及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学历。
三、建 议
大学生不同学历背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对其创业行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影响,“科研与技术行业”等高科技行业需要更高的学历,因此研究生将其列为创业行业的首选,而本科生和专科生则首选“社会服务性行业”。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及不同学历学生的自身特点,希望学校能够针对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同学历的特点,对创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研究生而言,要增加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鼓励研究生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和专业技术特长参与创业,学校和社会为研究生的技术创业提供孵化环境;对本、专科生而言,要加大创业意识普及力度,加强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理念教育,培养本、专科生的创业意识,增加未来创业的知识储备。
调查结果显示,专科学生在二年级、本科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基本明确了自己的择业方向,因此,创业指导课的开设,应该考虑学生的就业观念形成规律,加强新生入学创业教育和低年级创业理念教育,增加创业理论课时和实践环节,增强创业教育的普及性和长期性,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郑磊.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J].中国商贸,2015,(5):201-203.
[2] 张琪,郑伊玮.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与监督机制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3):82.
[3] 张嘉,张娆,杨忠.男女企业家创业行业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183-187.
[4] 关培兰.中外女企业家发展问题研究[R].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 蔡莉,赵镝,朱秀梅.女性创业特性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43-47.
[6] 毕子威,张小峰,刘志博,等.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哈尔滨市高校为例[J].商业经济,2013,(1):11-12.
我归纳了一下,目前的“新农人”大体有四类人:一是自给自足型,以追求食品安全为目的,一般固定在一个小的熟人圈子中;二是回归田园型,逃离城市森林,享受田园牧歌,不讲求经济效益;三是改造农业型,带着理想追求,力图改变乡村面貌;四是谋求发展型,看重农业是朝阳产业,希望获得良好回报。我感觉,只有第三种类型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新农人。为什么?因为只有改造农业型,是试图以创新来改造农业。如果要给一个真正“新农人”的定义的话,我感觉就是那么一群怀着深厚的乡土感怀,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和创新思维去从事农业的人。
既然是新农人,一定要有区别于传统农民的新特质,我想至少应该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新思维,不能再唱着昨天的歌谣。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方针,从上世纪90年代确立的“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效、优质,到新世纪初确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再到这次会上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已经是第三次调整了。这次提出的农业方针,数量上的提法取消了,而生态、经济方面的要求空前提高了,新农人必须对此做出敏感的反应,探索新常态下的新农业,把安全、可持续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
二是展示新形象,勇敢地喊出自己的名字。自从工业化以来,“农民”这个词语迅速地跌落到历史的深谷,它不再是一个专有的职业名称,而成为一个带有歧视性质的社会群体词语,我们经常听到农民思维、农民做法等等,基本与落后愚昧对等。更要命的是,自从马克思将农民形象地比喻为装进麻袋的一堆土豆之后,散落在田野村庄的农民基本上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而一个新的词语经常出现,这就是代言人。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新农人,就应该为我们的事业而自豪,我们辛苦却很自信、沾满泥土却很阳光、困难重重却激情澎湃,我们大声地喊着自己的名字,我们是新农人,我们自己为自己代言!
三是运用新载体,站在时代的台风口上。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在改变着农业。一个新媒体,给了我们自由发声、展示形象的平台;一个电商,让穷乡僻壤有了在信息化时代追赶世界脚步的桥梁,它可以让青年找到返乡创业的新领域,也可以让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老林,还可以让农村人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可以说,用心、坚持地用好新媒体和电商载体,是每个新农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运用新媒体和电商的过程中,我们还很稚嫩,用的还不好,但这不是新媒体和电商的问题,而是我们还需要学习,坚持和互动,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得更好。
四是做出新示范,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丛中笑。农村还很贫困,农业还很落后,农民还不富裕,新农人就是要以自己的所学所识,让农业农村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新农人的出现,绝对不是替代现有的农民,而是错位发展,给农民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载体、新平台、新出路。新农人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着改造农业、改变农村、造福农民而去的,新农人的发展也将在三农的发展中实现发展,新农人的成功也最终体现在农业农村的改变上,新农人的价值也最终体现在农业农村的改变上。要做好这样一个新示范,我们必须抓住品牌农业这一有效抓手。品牌农业可能很复杂,但是第一个要做的是,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品牌就是人名,然后才是品牌营销,品质的管控,产业链的建立。今天我们不仅要种出好的产品,更要讲出好的故事;讲出好的故事,还要触及得到消费者的痛点;触及了消费者的痛点,还要让顾客在得到好产品的那一刹那尖叫。一个好的农产品品牌,一定是内在品质与外在品质的完美结合。
如何做好新农人的创业创新,我有四点建议:
一是做好结合。结合才会写出大文章。“活着”是新农人的第一要义,尊重经济学与社会学规律是新农人的基本准则,公益思维对于农业不是可持续的理念。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看一本叫《一根萝卜的革命》的小书,看看公益应该如何与经济结合去做大。要把握好未来与现在的结合,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新农人的事业也需要若干个三年计划、五个计划。要注意创新与专业的结合,不是所有的新东西都可以在农业上实现,特别是工业化的思维,既要新的形式,更要不变的农业内涵,特别是在农业专业的领域内,要更多地遵守农业规律。就像牛是不可以吃肉一样,否则会得疯牛病,勇于创新不是异想天开。
二是做好融合。今天流行着跨界,跨界的本质其实是产业、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空前延伸,农业与文化、与旅游、与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新农人应该运用好产业融合的思维。以当前最为热门的互联网农业为例,互联网高大上,农业像屌丝,却在三个层面积极融合,一个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第二个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第三个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三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
三是做好聚合。三人方能为伍,这个时代的创业,留给单打独斗者的机会正在减小,尤其是创业领域。一个新农人的崛起过程,肯定是一个团队集体成长的过程。如果要让自己的事业长久,还是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吧。就像农产品电商这样的新领域,即使不能请来专业人士,那些临时组合的“父子兵”“夫妻店”“兄弟连”“女人帮”也正在演绎着奇迹。更何况2014年还出现了“F4”这样新潮的新农人团队。
四是做好联合。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每个新农人都可以像土豆姐姐一样唱着动人的民歌,告诉大家,我正愉快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但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集合起来大合唱,高歌《我们正在大路上》。新农人联合会的成立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给大家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如果没有新农人联合会,也就不会有十二个苹果这样鲜活的案例。我相信,联合还会带给新农人更多的惊喜。
【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推荐阅读:
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06-06
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及思考09-19
对大学体育的看法05-26
对大学语文看法07-06
对大学生有益的演讲10-28
网购对大学生的影响10-01
谈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10-19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的促进作用09-17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06-15
浅谈对大学生教学工作的认识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