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精选8篇)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我司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公司员工利用公司自有资源实现个人创新创业。经公司高层商议决定我公司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推动公司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第二条 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公司内部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品产业,形成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第二章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 公司高级管理层指派出专人负责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管理情况,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服从管理者分派。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工作整体规划和领导。

2、组织对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

3、聘请行业专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

4、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竞赛项目。

5、负责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6、组织对员工创新创业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成果的认定和奖励。

第四条 企业创新创业平台下设五个工作组:

1、创新创业培训组。开展企业的创新创业培训,以及对企业创业平台的有效管理。

2、技能创新与竞赛组。负责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竞赛的开展与奖励,以及按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展专业和培训课程改革。

3、创新型师资建设组。负责制定企业创新型师资的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4、科技项目研究与发明组。负责企业创新项目课题、专利发明等项目的申报、审核。

5、专项资金管理组。负责对企业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并采用有效的财务手段对各项目实施跟踪管理。

第五条 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关决定,协调各下设工作组开展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企业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和批准。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评审

第六条 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同等条件下,工作成绩突出、专业技能突出,以及在全国、省、市、区级等各类大型竞赛中获得较高奖励的员工和相关合作人员优先。第七条 项目申请人可根据企业创新创业整体规划,从企业提供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录选择项目或自立项目进行申请,并填写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创新创业项目申请表。

第八条 创新创业项目应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内容具体,项目方案具可操作性。项目要注重实践,着眼于创新或创业。

第九条 项目应选定专门指导专家进行指导。指导专家必须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业务水平和时间保证。

第十条 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受理项目申请人申请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资助项目。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 创新创业项目经费是公司预算的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财务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项目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应用于与该项目有关的低值易耗品支出、图书资源费、会议调研费、科技成果鉴定与验收费、人员费等支出,严禁将项目经费用于与创新创业无关活动;严禁以任何方式从项目经费中谋取私利。

第十三条 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转让及用于其它方面,不得借协作之名将经费挪作他用或者转入与项目无关的单位。

第十四条 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根据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材料,核定项目资金预算。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第十五条 财务部负责对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并对各项目经费的使用实施跟踪管理。

第五章项目检查与验收

第十六条 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对立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项目申请人须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文字材料报送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七条:项目申请结题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XXXXXXX有限公司项目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验收。

第十八条 因客观原因,项目负责人需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计划目标、进度和经费进行调整或撤消,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九条:创新创业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应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并对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直接的经济与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XXX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导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篇2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其英文单词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要求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 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所享有的同等地位, 后将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译成“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而非传统的“求职者”概念。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化, 创业以创新和创造为基础, 将知识转化为产品, 是一种更加综合、更具有社会性的复杂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创造是创新创业的核心, 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创造天性。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志成在《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文中提出:“无论对哪类知识的学习, 均须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文领域的问题入手, 通过真实生活或者模拟实践, 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体验融为一体, 从而不断地给学生注入问题意识, 促使学生对现实生活更具敏感性, 使其产生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结, 从而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 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应该是“问题—生活”模式, 既要有知识的学习, 又要有实践的体验。从生活或实践的问题入手, 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天性, 自主学习, 掌握知识, 提升能力。因此,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 要创造条件, 搭建各种实践平台,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较完善的实践体系是美国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实践多于理论讲授, 即“以行为为导向, 经验引导的体验”是美国的创业教育的特色。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中。不少美国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往往会举办很多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实践活动, 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周创业者专题会等, 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美国在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更注重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除了创业学课程的普遍开设之外, 部分高校还建立了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创业实践基地和组织机构, 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形成了以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

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实战平台,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浙江万里学院地处沿海港口城市———宁波, 是一所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国有民办高校, 她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封闭的质量系统, 走在了创业教育的前头。其“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始终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动力, 正是这种地域文化的熏陶、办学精神的感召、万里精神的激励, 使得很多学生发现商机、捕捉商机的意识非常强, 特别敢“闯”敢“创”, 学校也特别注重对这种意识和热情的挖掘和保护, 因势利导, 构建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创业社团平台。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了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广泛性、自主性、多重性的特点, 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浙江万里学院组建了“未来企业家协会”、“国际SIFE协会”、“万里创业者联盟”等社团, 举办了“创业策划”大赛、“理财能手竞赛”、“职业实践大赛”、“创业训练营”、“生存训练营”等课外创业实践活动, 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开展社团活动时, 要结合专业特点, 联合行业, 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 创新工作思路, 使开展的活动突出协会的行业特色。如浙江万里学院通信专业学生成立了“移动信息俱乐部”, 与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合作,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既为同学们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 又让同学在实践中增长创新创业才干。

2. 学科竞赛平台。

学校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行创业模拟。让学生学会撰写创业计划书是这种锻炼最重要的目的。为充分调动各专业院系老师和学生参加课外专业竞赛的积极性, 学校还出台了《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规定》, 明确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支持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几年来, 学校在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全国市场营销大赛、科技创业大赛等众多赛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参与竞赛的同学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不仅如此, 很多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平台, 发现了自己学科专业知识的不足, 还自觉选修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 实现了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3. 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

结合专业特点建设创新开放实验室平台是国内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遍做法。如浙江万里学院建立了电子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万里电视台、万里演播厅等实验平台, 把专业兴趣浓厚并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按照“虚拟工作单位”的形式组织起来, 让学生在“虚拟工作单位”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 感受并体验全真的实践环境和“工作单位”的整体运作过程。学校还建设了含电子设计、挑战杯、嵌入式等国家级大赛在内的院级创新实验室, 购置相关的开发仪器, 引进多家国内外公司企业进入创新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在每个公司里按教学计划实践和体验。

4. 校企联动, 建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平台。

为了让教育更具有应用性, 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时, 要根据专业特点联系相关行业企业, 建立校外基地平台。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观企业、访问企业家、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引导学生到企业挂职锻炼, 真正走上社会、走进企业。如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与宁波市汽车行业协会合作, 将该协会之下的各汽车4S店作为该院学生长期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固定的时间段 (如每个寒暑假) 到这些实践基地去实习, 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将学到的创业文化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通过在实习实践中领会感悟, 学会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寻找差距, 体会创业的艰辛, 感悟创业的精神, 从而调整求职创业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 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5. 搭建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基地平台。

建立和完善高校产学研基地———企业实体,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好的体现。产学研基地一般都是成型的企业, 一般称之为“XX工作室”。产学研基地平台可以把全真的创业环境提供给学生, 学生在企业经营者或有创业经验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创业设计和市场化锻炼, 或者单独开展市场活动, 进行创业体验, 寻找创业灵感。学生创办的企业也可以被有条件的产学研基地直接过渡到支持阶段。如浙江万里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师生合作成立了“平面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法学院学生成立了“法律援助站”;文化传播学院结合广告、摄影摄像专业成立了“老计工作室”, 拍摄的微电影《依然的未来》在优酷网上点击率极高, 导演该片的学生也签约成为某媒体公司的青年导演。为了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场地用于开展创业实践, 2002年,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宁波市科技园区博远创业有限公司”, 公司日常运作全部由在校学生负责, 为社会提供项目论证、管理咨询、商业代理等综合服务,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强创业体验, 积累创业经验。2003年, 学校又设立了“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在校园中掀起发明和创新的热潮, 营造学校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目前已有70多个学生科研、创业团队先后入驻中心开展科研和创业活动。2008年, 学校又投资购置了50亩“大学生创业园区”用地, 以大力推进大学生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

6. 搭建各级创业服务平台,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成立学校层面的创业服务中心, 每年开展以“创业指导”为核心的“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 通过创业资金资助、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法规政策指导、创业“拜师”会、创业助推会等系列活动, 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实效。二是借助政府、媒体丰富的资源优势, 联合企业, 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如2008年, 由共青团宁波市委、浙江万里学院、知名企业共同参与, 全省首个面向社会、独立建制运行的“宁波青年创业学院”在浙江万里学院正式成立。为了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 青年创业学院组织了创业知识讲座、创业典型宣讲、创业资金扶持等活动, 让广大青年学生成为了先锋代表, 这些先锋代表们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三是政、校、企共同建立基于网络的创业服务平台或管理网站。学生进入该网站平台注册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查询创业信息或选择相关学习内容。学校也可以把各种创业相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在该平台上发布, 网站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课程和教学资料。社会上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此平台, 寻找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并选择投资项目,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创新创业的火种, 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激发、挖掘和保护。搭建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在实践中感悟提升的精神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长都已渐渐意识到这一点, 并积极地为学生们提供、搭建各种实践平台。那么, 作为开展这方面教学的老师, 更应该通过各种实践体验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摘要: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和国人的共识。创新创业教育要追求知行合一, 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 更要注重实践平台的建设,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本文试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梳理了当前高校中主要在运行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地, 即社团活动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实验室平台、校内外实习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园区平台等, 希望能为此方面的教学提供借鉴。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篇3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 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万众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为青年才俊创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近年来,阜新市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为有志于创新创业、干出一番事业的人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好机会。阜新市政府将通过一站式、保姆式的便利服务,努力让年轻人的创造激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阜新市各部门高度重视、强化支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措施,为青年创业提供服务和支持,为鼓励青年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的青年在阜成就创业梦、实现人生梦。青年学子们要树立创业的志向,做好奋斗的准备,打牢创业的基石,争当创新创业的主角,把建功立业的舞台扎根在阜新,努力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课教师缺少丰富的实际经验

高职院校专门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这些老师虽然都经过双师培训,理论知识丰富,这部分老师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创业,缺少实际真正从事企业管理的经验。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辅导员、思政教师等。

2.辅导员接受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少

当前的高职院校实行辅导员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学生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也会找辅导员咨询,他们绝大部分人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之中,但真正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培训的辅导员不多,缺少专业的理论基础。

3.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缺乏

高职院校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涵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中,没有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尽管会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集中开展比较专业性的创业课程培训,如GYB和SYB的培训项目等。但培训的时间较短,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不能为他们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欠缺

随着学校办学环境的改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才刚刚建立,还有待高职院校的大力开展,应该积极扶持学生建立创业社团,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在开展创业相关比赛的时候,集中宣传,声势浩大,但往往比赛结束之后销声匿迹,缺少长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的巩固。

5.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缺少创业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即使很多高校有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是挂靠在校内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造成的结果就是对学生不能全方面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遇到瓶颈。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营造自主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缺少创新创业的想法,缺少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开展好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讲授,做好有意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到各类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中,积极参加省、市和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展现自我。

2.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

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萌生了想创业的想法,但缺少足够的信心将想法变成行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模拟体验,让学生有平台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与此同时,可以发动创业成功的师哥师姐们回校向在校大学生根据真实的体验进行宣传,也可以成立校友联盟帮助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取得成功。高职院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免费的创新创业咨询服务,提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

3.加大创业基地功能整合力度开创新业务

对于创业基地的发展和运行,高职院校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创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咨询,提供持续的援助,确保创业基地项目孵化率的提高,将相近的项目进行整合,想办法帮助创业基地在社会上提高知名度,实现创业基地的业务拓展。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内容

必须从软、硬件两个平台入手打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时间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和项目规划建设等方面。

1.推进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

从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这四个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大学生,建设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新模式。包括学校、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共同协作创新,人才培养做到两个融合即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建设。

2.加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现有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培养,通过国家或省级层面专项计划,培养培训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在企业聘请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如成功的企业高管、各类行业或职业技能的专家。加强对高职院校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扶持教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改项目。鼓励相关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参与实践。

3.完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

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多个层面入手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根本,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必须课和选修课构成。高职院校对课程内容加大改革力度,确保课程内容设置围绕两个结合,与生产一线相结合,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向高职学生展现生动鲜活的创新创业案例。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多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

4.做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可以共同参与,组建创新创业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有了这样一个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形成一个能够对创新创业信息进行合理共享的空间,有利于人才共享,提高成果孵化,鼓励合作共创等。及时将相关信息公布于网络平台,为高职大学生创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支持。

5.推进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建设

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形势,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相一致,将专业加新技术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宗旨,在创业项目和专业创新相融合的原则下,开展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建设,大力扶持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1).

[2]居珈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3]李炳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2).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篇4

DB37 地

山东省

DB 37/T XXXXX—2018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8XX发布 2018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XXXXX—2018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1 5 建设要求..........................................................................2 6 服务要求..........................................................................2 7 运营管理..........................................................................4 8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5

I

DB37/T XXXXX—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沂南县人民政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DB37/T XXXXX—2018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要求、服务要求、运营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乡村创业创新平台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指以培育乡村创业主体为目标,通过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和服务集中,为创业实体提供生产、管理经营所需场地,并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本对接、项目申报、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的创业载体。4 基本原则

4.1 以农为本,服务优先

4.1.1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文化创意等产业,鼓励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4.1.2 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政策咨询、生产经营和创业创新等各类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2 市场导向,典型带动

DB37/T XXXXX—2018 4.2.1 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市场和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尊重创业者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农民创业。

4.2.2 典型带动,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业带头人,营造点创新、线延伸、面推广的创业创新局面。4.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4.3.1 发挥当地农业、农村、农民资源特色优势,拓宽创业创新领域。

4.3.2 将农民创业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有机融合,优化资源配置。4.4 改革创新,绿色低碳

4.4.1 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提供农民创业创新体制和机制保障。

4.4.2 鼓励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产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5 建设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应有固定的创业场地,选址应交通便利。

5.1.2 应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服务区、创业孵化区、创新成果展示区等,并有明显的标识。

5.1.3 应在醒目的位置明示营业执照、规章制度、投诉电话等,字迹应清晰、准确,公共标识应符合GB/T 10001.1。

5.1.4 应有稳定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5.2 建筑

5.2.1 应有固定的建筑设施,房屋建筑应符合GB 50009、GB 50011、GB 50016、GB 50034、GB 50039、GB 50223等标准的要求。

5.2.2 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3 设施设备

5.3.1 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5.3.2 应配备消防、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设施,标识明确。消防设施应符合GB 50039的要求。5.3.3 应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配套会议室、路演室、休息室等公用设施。5.3.4 应配备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设备。

5.3.5 应配备满足需求的垃圾箱、清洁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

5.3.6 应配备数量合适、位置合理的卫生厕所,设有引导标识,并应有专人打扫。5.3.7 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急救药箱和必备的药品。5.3.8 应配套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场地。

5.3.9 宜建设创业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为创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5.3.10 宜配套建设卫生室、学校等,为创业人员提供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6 服务要求 6.1 服务组织与人员

DB37/T XXXXX—2018 6.1.1 服务组织

6.1.1.1 应依据法律法规设立或注册,具有相应的资格条件。

6.1.1.2 应建立与服务平台业务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6.1.1.3 应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公平竞争。

6.1.1.4 应为创业实体提供平等的服务,宜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一对一的服务。6.1.1.5 宜根据需要成立创业创新专家服务团队。6.1.1.6 应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服务目标。6.1.2 服务人员

6.1.2.1 应根据经营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技术和服务等人员。

6.1.2.2 应经过岗前培训,熟悉乡村创业创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当地乡村发展现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能力,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6.1.2.3 应严格遵守服务平台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三农”意识。6.2 服务内容 6.2.1 政策宣贯

6.2.1.1 应及时收集整理国家、省等有关乡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创业创新培训、社会保障等。

6.2.1.2 应通过宣传栏、明白纸等形式为创业实体提供乡村创业创新政策文件的解读、咨询及政策落实服务。

6.2.1.3 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乡村创业创新政策文件进行解读。6.2.2 创业创新指导

6.2.2.1 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和涉农创业创新项目推介服务。

6.2.2.2 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信息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

6.2.2.3 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知识产权、科技申报、金融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市场营销等服务。6.2.3 创业创新培训

6.2.3.1 制定乡村创业创新培养计划,开展培训辅导,提高农民创业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6.2.3.2 应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创意、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企业管理、品牌设计、产品营销等相关创业创新技能培训。

6.2.3.3 宜联合知名企业、高等科研院所等为乡村创业人员提供实习、实训和见习服务。

6.2.3.4 宜定期组织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创新沙龙、创业创新大讲堂、创业创新训练营等创业辅导活动。6.2.3.5 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创新心得交流。

6.2.3.6 宜举办乡村创业创新大赛,选拔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并给予表彰和奖励。6.2.4 智慧云平台

6.2.4.1 宜利用网络信息智慧云平台,提供线上创业创新服务。

6.2.4.2 宜具备信息发布、网上咨询、网络营销、网上展览、专题讲座、经验共享等多种功能。6.2.4.3 应能为行业生产商、经销商和贸易商等提供在线交流、沟通和商务等服务。

DB37/T XXXXX—2018 6.2.5 宣传推广

宜结合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会、宣传栏、创新成果展示区、农民博览会、展览会、公众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多角度宣传服务平台、创业实体、创业创新项目及创新产品。6.2.6 其它

6.2.6.1 提供公共水电、公共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制定并落实房屋水电等优惠政策,指导、协助办理开业相关手续。

6.2.6.2 指导入驻实体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等手续。

6.2.6.3 协助创业实体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创新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6.2.6.4 宜根据需要引入风险投资公司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分支机构。7 运营管理 7.1 基本要求

应定期对办公秩序进行维护,不应出现以下现象: ——创业实体私自占用公共区域;

——创业实体擅自对服务平台既定的格局和装修等进行改造;

——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非法集会、酗酒、打架斗殴,出售伪劣产品等。7.2 项目管理 7.2.1 项目入驻

项目入驻应符合以下要求:

——入驻创业创新实体应为中小企业、创业团队、乡村创业创新者等; ——入驻创业实体无不良信用记录;

——入驻项目应发展思路清晰,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包括但不限于: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艺、乡村文化创意等;

——入驻项目应具备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和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7.2.2 项目退出

7.2.2.1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应主动申请退出服务平台:

——经服务平台孵化成熟、具有市场生产能力; ——协议期满不再续约;

——由于市场、资金或人员等原因需要终止协议; ——其它应主动申请退出的项目。

7.2.2.2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服务平台可责令限期退出:

——入驻三个月未能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严重或屡次违反服务平台有关管理规定; ——出现重大问题或有效投诉;

——被同行或其它人员举报影响平台发展或其它入驻创业实体发展; ——经督促仍未履行合同;

DB37/T XXXXX—2018 ——被司法机关裁定破产或执行清算; ——其它应责令退出的项目。7.3 制度管理

7.3.1 应制定健全的经营管理、信用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制度等管理制度。7.3.2 应建立完善的创业实体评估准入与退出、考核评估、服务帮扶等规章制度。

7.3.3 应制定健全的基础资料台账,企业数、就业人数、劳动合同签订、政策兑现、跟踪服务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

7.3.4 宜根据需要与创业实体签订诚信经营、服务平台公约等承诺书。7.3.5 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服务工作有序开展。7.4 经营管理 7.4.1 7.4.2 7.4.3 7.4.4 应监督创业实体遵守服务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

应对创业实体统一管理与指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应及时收集创业实体报表和数据,涉及经营机密的除外。

应针对创业实体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咨询团成员进行指导。

7.5 安全卫生管理 7.5.1 7.5.2 7.5.3 7.5.4 7.5.5 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到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带入服务平台。

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宜委托第三方保洁公司统一管理。应定期维护服务平台环境卫生,不应出现乱画、乱写、乱贴等现象。

7.6 档案管理

应定期对创业实体档案信息、政策文件、培训指导、创业产品宣传推广等进行更新维护。8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 8.1 监督检查

8.1.1 应定期、不定期对创业实体的环境、卫生、安全等进行检查。

8.1.2 应定期对创业创新项目进行审核监督检查,监督所经营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8.1.3 应对创业实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8.2 考核评价

8.2.1 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创业实体、创业创新项目进行考核,建立考评档案。

8.2.2 对检查中出现重大问题或有效投诉的创业实体,平台应书面告知,并帮助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敦促整改。

8.2.3 对整改执行不到位、考核不合格的创业实体,终止在平台的服务协议,不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创业创新实践 篇5

——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实践报告

1001班 工学院 交通运输

一、实践调查时间:暑期7——8月份

二、实践调查对象:自主创新创业的大学生

三、实践调查方法:采访调查,问卷调查

四、实践调查人:张坤

五、社会实践调查原因:

社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践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数可做的孩童时代,打扫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社会实践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社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社会实践可以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六、社会实践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体会其中的艰苦与快乐,同时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为以后在社会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社会实践调查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多,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是空前增大。而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逐步生成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变为自主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迎接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蓬勃的朝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也获得一些知识技术优势。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的学生创新精神得到了发扬,是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要想有创业能力,必须把握核心能力的如下特征:(1)价值优越性

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异质性

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

(3)不可仿制性

核心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该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与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为人们感受到,但却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5)难以替代性

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没有核心能力的创业不过是昙花一现。大学生创业者要认真分析自己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为了减少失败,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图书馆与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通过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大学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做一些校园代理。大学生由于经验、能力、资本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直接创业存在很大的困难,既不显示成功率也低,而校园代理对经验、资金等方面一般没有太高要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代理校园畅销产品,积累市场经验、锻炼创业能力,做校园代理没有成败之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多 益善,如果做的较好,还可以积累一定的资金,总之,通过校园代理可以为毕业后的创业之路准备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大学生可以先就业、再创业。先就业、在创业是时下很多学生的选择。毕业后,由于自己各方面阅历和经验都不够,能够到实体单位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再创业也不迟。先就业再创业的学生跳槽后,所从事的创业项目通常也是在过去的工作中密切接触的。而在准备创业的过程中,你可以利用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市场的创业知识。

创业,说得容易,但是做起来,比起就业来,创业反而需要更多的条件,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尤其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而我国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从小就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培养。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解决这一困境,从短期来说,要辅导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从长期来看,还是要从小就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这些国家都有从小学就开始的生涯及生计教育。创业从小抓起,未来才不至于彷徨。从近几年来的大学生创业现状看,我国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有这样一些明显问题。

第一,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

第二,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

第三,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

第四,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员创业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大学生创业无论在资金、场地、经验等各方面都无法和社会人员相比,所以大学生创业要能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第五,创业能力低。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虽然学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但真正主动参与的少。如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学生都是一走唱的形式来应付的,只要在鉴定书上盖了章就万事大吉。

第六,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律、金融等设施不完备,特别是缺乏风险资金投入。由于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暂,各方面认识不够,鉴于特定的国情,不能如英美等发达国家那样能够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第七,系统化创业教育缺乏。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所认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但学校的教育还是没有相应跟上,多电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因此,大学生创业必备硬件有:

硬件一:经验

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特殊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很轻易陷进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因此,大学生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一方面,往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治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进步创业成功率。硬件二:资本

一项调查显示,有四成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硬件三:技术

用智力换资金,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由于看中大学生所把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因此,打算在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注重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吸引投资商。实践证明,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确实是解决就业难的成功途径之一。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

回到眼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发掘他们的创业潜力,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与引导,需要政府施以制度和政策保障。在这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对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放眼将来,如果我们将“创新创业”这一理念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让它在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心中就生根发芽,那么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不少类似微软、戴尔、谷歌的成功企业在中国遍地开花。

八、社会实践调查感想:

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毕竟,4年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以此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调查

1您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的?(多选)()A要有运气 B关键是对该行业熟悉 C很难 D关键在坚持 E人际关系很重要 2您有没有过创业的经历?()A有过 B没有 C考虑中

3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参加何种形式的活动有助于以后的创业?(多选)()A、学生干部工作 B、学校安排的实习C兼职工作 D、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E、其他

4大学生第一次创业成功与否是否重要?()A、很重要,可以促人奋进 B、不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 C、因人而异,关键是怎么看待

5您认为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多选)()A、领域知识积累 B、社会经验能力 C、良好的心理素质 6如果您在进行创业,那么您创业的目的或者动力是什么?()A赚钱 B积累经验 C成才的一种方式 D.解决就业 E.想自己当老板 F其它(________)

7您有创业的想法,是来源于()

A.家庭影响 B.朋友影响 C传媒影响 D其它_____ 8如果您在一次创业中失败了,你会()

A.放弃B.筹集资金,努力进行二次创业 C.等待时机,积累经验 9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是()A.认同,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 B.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C.反对,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D.其他 10您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A.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 B.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 C.要考虑继续升造 D.亲人的反对 E.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F.其它

11您认为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应该做哪些扶持?()A.创业基金支持 B.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C政策支持 D.宣传鼓励 E.政府不应该扶持,不应再出台过多的这类政策,使大量大学生盲目地选择创业而荒废学业 F.其它___________ 12.面对当今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您对这种创业采取何种度?()A.迷惘,感觉创业离自己很遥远 B.自信,认为自己有潜力,寻求机会 C.没兴趣,觉得就业比较安稳 D.想自主创业,但具体过程了解甚少 13.创业取向方面,您选择该项目的考虑因素是?()A.和自己专业较对口或相关 B.该项目往后的发展趋势 C.依照自己兴趣 D.无所谓,抓住机会就好 14.大学生创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有哪些()

创新创业实践调研报告 篇6

调查显示,24.66%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非常认同并付诸实践,有超过75%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打算。13.7%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解决就业,63.7%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挑战自我,16.44%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获得更多的财富。52.05%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1.92%选择与自身专业结合的领域,17.13%的同学选择投资资金少风险小的领域,8.9%的同学认为当今热门发展的领域更适合创业。28.98%的同学认为家庭投资比较好,家庭是同学创业时的坚强后盾;19.6%的同学认为创业时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22.86%的同学认为吸引风险投资较容易获得创业资金。13.06%的同学选择合作团队创业,10.2%的同学选择银行贷款创业。23.69%的同学认为创新能力对创业成败比较重要,11.47%的同学认为市场调查能力比较重要,11.22%的同学认为独立思考能力对创业比较重要,15.46%认为执行能力较为重要,19.7%团队合作对创业是否成功很重要,因为团结起来力量比较大,凝聚力比较强,容易创业成功。13.71%的同学认为个人胆识和自立自强自信对创业是否成功很关键,4.74%同学认为丰富的知识对创业很重要。23.34%的同学面临缺乏经验的问题,34.22%的同学面临资金不足和失败造成的后果难以承担这一问题,23,07%的同学面临创业理想化和缺乏创业指导的问题,19.37%的同学面临家庭不支持、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无合适合作伙伴的问题。20.38%的同学需要创业能力训练,18.47%的同学需要创业资金的支持,18.05%的同学需要创业实践活动,15.29%的人需要专家咨询指导,15.07%的人需要创业知识培训,12.74%的人需要创业场所支持。

通过纸质版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时所面临问题,以及所需要的帮助。通过对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校方、院系及老师都较支持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创业团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创业的不易与坚持不懈、敢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从他们那里我们也得到了不少关于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这些都将为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政府相关部门、院系及家庭了解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和支持。

1.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

2.创新创业实践报告

3.创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4.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篇7

关键词:就业体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才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正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1]目前,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为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 以“就业体检”为视角, 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实践, 努力践行“实基础、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一、“就业体检”的内涵

“就业体检”是将体格检查的内涵拓展至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职业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一种“健康性”检测。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生通过进入社会就业体检来保证培养的学生素质状况, 以胜任从事相应的行业、专业工作, 并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言之, 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其实质是办学中引入一种社会认可机制, 通过外在性的人才培养质量透视, 探索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健康标准”。[2]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十分关键。在实践教学体系中, 构建创新创业教学平台, 对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院根据“多元融合、学用兼善”的实践教学理念, 构筑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了集专业社团、学科竞赛和自主创业为一体的培养方式, 着力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专业社团,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 通过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各类活动成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学术研究的良好平台, 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科竞赛,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旨在传授大学生知识, 提高大学生能力,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自主创业, 作为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积极鼓励的举措之一, 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努力, 不断学习、创新价值的过程。总之, 专业社团、学科竞赛、自主创业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和途径。

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

(一) 建设专业社团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共为高校育人的载体。专业社团的建设,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术素养, 同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取得“教学”与“育人”的双赢, 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功能。

1. 积极发挥专业优势。

如电子协会, 作为一个专业性的社团, 主要以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主, 是广大电子学习爱好者的学习交流平台。该协会每年严格制定与执行不同年级、相关专业培训计划, 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各类电子竞赛。

2. 将学分制引入社团。

学生社团是推进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效平台, 学分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功能与高校学生社团的本质是同一的。综合考虑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求职者的社团经历的参与比重, 学院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的发展模式, 将学分制引入社团, 创设社团活动课程, 致力于构建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有效平台和良好氛围。

3. 建设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专业社团建设方面, 需要一批专业指导教师的支持。电子协会从成立至今, 学院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聘请相关指导教师, 且积极调动专业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专业指导教师积极关注社团的发展与动态, 不断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同时加强学分制社团课程的建设, 规范专业社团课程管理, 提高专业社团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 重视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一直以来,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学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训练。始终坚持以学科竞赛为龙头,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水平。

1. 保障经费投入, 积极引导学科竞赛。

目前, 学科竞赛已成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学院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竞赛奖励办法》, 近几年, 逐渐加大对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支持力度, 用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参赛、奖励等工作。同时, 以项目形式支持学院、分院两个级别竞赛, 项目要求学生参与面要广, 旨在加强基础训练,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强化组织建设, 规范管理学科竞赛。

根据需要, 适时调整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尤其是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主办的各类竞赛, 要由相关专业或相关部门申报, 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讨论并决定列入学院科技创新与竞赛范围。截止目前, 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的国内、省内大学生学科竞赛有近四十多种, 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3. 完善服务体系, 全员参与学科竞赛。

在竞赛的组织与服务工作中, 各部门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各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 积极推进科研训练计划, 理顺学科竞赛选拔、训练、培育和表彰机制。相关部门应注重引导, 加强整合, 推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紧密衔接和协调推进, 提高服务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 鼓励自主创业

以“就业体检”为视角, 高校教育工作坚持根本法则———以人为本, 鼓励自主创业, 促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得到发展。

1. 搭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创新创业训练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自我研究事物, 自我推广成果, 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学院不断开设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项目、开放实验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等, 旨在引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 培养大学生自主科研、自主创业素质,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2年, 教育部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 学生的创业、发明、创业能力将得到很强的训练。

2. 邀请资深企业家现身说法。

资深企业家走进大学现身说法, 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文化教育氛围。截止目前, 学院累计举办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沙龙十五场, 以企业家讲授为主的行知论坛三十三期。开设行知论坛, 邀请三十余位企业家给学生进行人生导航、专业导学、就业引导、创业引路,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渲染和适当的经验指导。许多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就会产生创业的念头, 这种学生一有条件, 就会走向创业。

3. 设计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

“就业体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将就业与创业教育从课堂理论为主转向以体验、实践、实效导向为主的教育, 将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进行一体化设计, 对接专业基础 (核心) 课程, 形成专业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达标训练制度。目前, 相对完整的一体化的“就业体检”实训课程体系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 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与创新实践, 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创业潜质充分发挥,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积极发展的局面。

四、小结

集专业社团、学科竞赛和自主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平台对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Z].2010-5-4.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篇8

[关键词]创业教育 实践平台 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1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搭建高校特色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制定新型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整合创业教育资源,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尝试,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突破,也是高校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构建创业教育特色实践平台,发挥创业示范基地的功能使命

广西首个创业示范基地实践平台——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总建设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开设了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领导沟通、社会伦理、展览启迪和公共服务支持等六个板块,主要的使命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催生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期间的突出困难,为入驻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降低初创期的经营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凡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申请立项,由立项牵头人填写《梧州学院创业项目申报书》,并且通过创业项目评审小组评议商定后方可入驻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为项目提供创业法律咨询、创业心理支持、创业工商、税务、金融、财务、技术、人力支持、企业股权转让、创业纠纷调解十项支持,提供创业项目发展所需的指导和帮助。

二、运用实践平台运行机制,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从做中学”到“从学中做”,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做法如下:1.课程教学: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学》、《创业管理学》、《创业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项目研究与管理》、《大学生创新实践学》、《领导与沟通能力》等课程,形成创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状况,以课程讲授、学术报告、讲座等多种形式举行,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基础。2.模拟训练: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广泛开展社会角色体验、创业计划模拟、团队发展模拟、项目运行模拟等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与理解程度。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以个体或团队的方式进行企业见习、项目研究、创业实习、团队组织、活动策划和公益活动等,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实际参与和运行控制能力。4.实际行动:主要包括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策划与运作、公关行动组织与开发、大型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社会团队的发起与管理、社会活动的创新与运行等实际性、实体性的行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掌握专业工作方式方法,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以“微型企业”为载体,强化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办微型企业是学生创造事业、创意人生的预演与浓缩,检验了其创业实践能力。支持学生举办微型企业,可以为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面临的规模小、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等问题,是弥补高校人才培养综合环节缺失,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有机互动的有效方式。梧州学院在自治区教育厅、梧州市政府、梧州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创业发展区创办了梧州市大学生微型企业园,实现了创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和模拟实践的传统方式向全真实战、真枪实干,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的根本转变。以“微型企业”为载体,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进行综合、整合与集成,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全院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截止到2012年6月,这个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已经有大学生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并核发营业执照的微型企业25家,培育了微型企业雏形34家。如华泽创意开发的软件产品已经远销欧美等国家;蜂巢多媒体动漫设计公司Li Liang为开发商制作iphone游戏“小鬼连连看”,为英国启助集团设计iphone手机游戏UI,为中国中铁一局制作架桥机演示动画等项目。创业实践平台培养了一批创业精英,在创业发展区微型企业的相关部门工作的学生超过450名,参与中心项目的学生超过600人,参与中心管理的学生达200多名,受中心教育辐射和传播影响的学生超过3000多名。

四、整合优化资源,学业与创业相得益彰

我院与梧州市工商管理局、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梧州分公司联合举办的“创业与发展”校企项目对接。微型企业牵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与学院通力配合,在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措施、工商营业执照和资金扶持方面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政策扶持。另外,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梧州分公司与梧州学院合作成立了“移动应用商场”。“移动应用商场”是“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百万青年创业的进一步实施,利用移动业务的开发和应用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机会,整合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校企合作与互助。

此外,梧州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运营与管理,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特长。直接参与创业的项目成员共600多名,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舞蹈培训、舞美设计、教育中介与咨询服务、旅游项目开发、网络营销、信息中介、生态养殖与营销、摄影制作、动漫开发、平面广告设计、电脑代购与维修、手工艺品制作、服饰设计与销售、文化品牌策划等。如仁民公设广告工作室设计的“神冠杯”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职工羽毛球锦标赛标识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高校教职工羽毛球锦标赛永久性标识;异元素服饰销售中心为梧州市团市委制作“我为城建出份力”志愿者服装;冬行映像摄影工作室成功制作了第七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宝石设计加工技能比赛颁奖晚会以及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职工羽毛球锦标赛开闭幕式视频录像。借助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学生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尝试,实现了学业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五、与市场无缝对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创业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与市场进行无缝对接,大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正视就业形势,提高就业技能,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顺应形势改革,支持创业,促进创业,服务创业,优化创业环境,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实践平台,打造阵地服务体系。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拓展服务项目和范围,以梧州市的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服务对象,有大型文体节庆策划、房地产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景区开发策划、网络销售和信息服务、企业形象设计、家教服务等销售服务内容,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这些创业团队的月营业收入在数千元至1万元左右,有的团队创业至今营业额已超过10万元,如E佳电脑服务中心今年以来的营业额达约35万元。创业团队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顾客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参与微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和人才组合优势,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都有明显增强,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以创业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将知识学习、自我管理、社会适应、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融为一体,突破了知识传授和模拟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包尔泉,袁朝武,张群力.打造大学生就业力途径探索[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

[2] 何军峰,黄红球.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5).

[3]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4] 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2).

[5] 沈强,郑志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联动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2,(4):74.

上一篇:说礼的初一作文下一篇:2023中考物理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