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精选7篇)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1

成果名称:《过程痕迹化管理》

单位名称:国网荆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

间:2013年9月7日

过程痕迹化管理平台助推配网常态化管理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

前言

自2011年推行配网状态检修工作以来,荆州公司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探索建立“6+1”管理模式,坚持以“信息收集规范化、状态评价动态化、检修策略精细化、检修计划科学化、检修实施标准化、评价考核立体化”为工作方针,依靠“四轮驱动”,即“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措施;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配网状态检修的实践应用,在充分结合城市配电网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后,通过建立“周、月、季度”为抓手的数据管理平台,形成配网状态检修工作和日常生产管理“一盘棋”的常态化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有力地确保状态评价工作实时、动态地开展,实现及时、准确掌握设备健康水平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设备评价的质效管理,以满足检修决策的针对性以及计划制订的科学性;为配网状态检修在基层落地生根积累可供推广的管理经验,促进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背景

配网状态检修是配电设备检修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其核心是改变当前配网“以抢代维”粗放管理模式,变“被动抢修”为“主动维护”,应用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全面推进配网管理精益化,达到保障可靠供电,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目标。

2011年,荆州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配网状态检修试点单位,以“信息收集规范化、状态评价动态化、检修策略精细化、检修计划科学化、检修实施标准化、评价考核立体化”为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员参与,主动运维,持续完善”的指导思想,坚持实施配网状态检修闭环管理,构建以信息收集为基础,以“动态评价” 和“综合计划”为核心的应用结构,圆满的完成了配网状态检修试点工作。

但是面对配网设备点多、面广,运行环境复杂,有效的监控和检(监)测手段不强,基层一线生产人员相对不足的局面,如何让基层人员的思想观念得到有效转变,如何将配网状态检修工作要求和日常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一盘棋”的常态化运维管理标准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

二、主要内涵

荆州供电公司以配网生产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作为切入点,坚持配网状态检修应用和日常生产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原则,在深化配网状态检修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梳理当前现状后,我们发现“完备的全过程信息收集体系”、“有效的过程管理手段”和“扎实的基层人员思想认识和素质”等因素是配网状态检修实现常态化管理的关键。

荆州供电公司提出实现配网状态检修常态化管理的关键是:建立长效化的过程管控体系,依托痕迹化的管理平台,进一步细化标准应用流程,建立完善的指标考核机制,形成围绕配网状态检修常态化管理的“标准化的应用管理流程”、“过程痕迹化的管理平台”、“长效化的管理措施”和“立体化的指标考评机制”的工作体系。

在配网状态检修的深入实践过程中我们明确基层日常生产的管理标准要和配网状态检修切实融合,即各类运行数据的收集与状态检修相结合,将状态检修应用中一些平时“摸不着”的状态量通过标准化的形式来促进常态化;日常的巡视、检修试验等内容与状态检修要求相结合,并通过制订月度应完成的巡检、例行试验、带电检测工作计划来形成常态化;通过开展定期的分析总结制度和评价管理,将过程管控、检修计划和评价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常态化。

在实施创新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一是加强全过程技术监督和过程管控,为配网状态检修提供技术保障;二是以主动运维为主线,健全信息收集机制,规范设备状态量信息收集标准及全过程数据管理的标准化模板,将配网状态检修信息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配网状态检修提供信息保障;三是将动态评价和定期评价连成“一条线”,提升配网状态检修的质效管理,为配网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保障;四是以科学的状态评价为基础,优化检修策略和计划,以带电作业、标准化作业、成熟的带电检测为手段,为配网状态检修提供执行保障,推动配网状态检修常态化管理用向纵深开展。

三、主要做法

(一)信息管理标准化,为实现常态化管理奠定基础

信息收集是开展配网状态检修应用的基础;而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机制,是确保“动态评价”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当前基层班组信息管理尚存在人员素质和过程信息管理标准化建设等综合因素产生的问题,导致常态化管理难以形成基层标准;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决定通过建立基层班组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模板,将状态检修应用的要求和日常生产过程的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实现班组信息收集的规范管理;我们在基层班组设置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应用流程,由班组各个应用角色收集对应的数据,并以每周为一个统计时段,形成基层班组的《周运行汇报材料》作为基础数据支撑。

(二)状态评价动态化,将状态检修应用融入到日常生产过程

各运行维护班组以每月为一个统计时段,并按照每周形成的过程数据来形成月度统计数据,包括本月的《配网状态检修开展情况》、《月度动态评价情况》、《综合月度运行情况统计》、《故障分析》、《标准化作业完成情况统计》等,其中:

月度总体工作的开展:一是根据每月的《本月应按照规定周期开展巡检、例行试验、带电检测明细》和《下月应按照规定周期开展巡检、例行试验、带电检测明细》的汇总数据形成本月完成的巡检、例行试验、带电检测项数以及下个月应开展的巡检、例行试验、带电检测项数;二是根据《月度配网动态评价汇总》数据、《注意、异常、严重状态设备月度跟踪记录》数据、《月度计划完成情况统计》数据汇总形成本月缺陷总数、处理缺陷数量并分析处理情况、动态评价开展次数、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月度生产计划情况并分析完成情况、临时检修情况。

月度动态评价的开展:一是根据《月度配网动态评价统计》的数据,按照短板原理统计成按线路分类的月度动态情况情况;二是根据设备重要等级分类的《月度配网动态评价汇总》数据分别形成各重要等级设备的“评价结果统计”,再根据《本月应按照规定周期开展巡检、例行试验、带电检测明细》统计分析后形成各重要等级设备的“试验统计”,最后根据《月度缺陷套表》数据形成各重要等级设备的“缺陷统计”,由此最终形成各重要等级的设备《月度动态评价情况汇总》;

检修策略和检修计划汇总情况:根据月度状态评价的完成情况,统计分析成月度检修策略汇总,并按照对应方法形成月度状态检修计划,最后按照主次、轻重原则对计划进行排序后形成生产计划;每月将已执行的计划进行统计,未执行的计划注明原因后进入“计划库”滚动;

综合月度运行情况:根据各运检班每周统计运行记录,汇总后形成月度综合运行记录,以作为状态检修的基础工作,并由此来校验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效果;

每月由运行维护班组根据月度评价结果而产生的注意、异常、严重的设备评价报告,并在现场检修实施完成后,来建立设备状态跟踪档案,及时形成设备的“健康病历”,便于对设备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主要工作的开展,将形成配网日常生产与状态检修应用有机结合的关键目的,实现配网生产过程中产生数据的高度关联关系,以此来规范配网闭环管理的刚性要求。

(三)强化思想,让基层人员认识到配网状态检修和日常工作就是一件事 自2011年来,我们深入开展“设备主人责任制”为主题的主动运维机制,并配套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将状态检修的先进理念带入到基层、融入到基层并最终扎根到基层,通过努力打造专业化的基层队伍,为实现全员参与到状态检修应用中夯实基础。

我们通过收集来自基层生产一线人员的一些建议,将状态检修应用过程中相对复杂的环节进行了标准化的应用流程设计,把状态检修应用的要求和原有生产要求的内容制订成《配网状态检修标准应用对照表》,使基层人员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做到清晰的识别和标准化的操作,最终实现“化繁为简”的目的。

在实施“四轮驱动”措施,即“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 四项措施,建立起配网状态检修应用与日常生产管理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和制度,包括:“评价管理体系”、“执行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达成基层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配网状态检修应用和日常工作就是一件事。

四、实施效果

自开展配网状态检修常态化管理的深入实践与创新应用工作,荆州公司已形成“过程痕迹化管理平台”、“从基层建立的运行分析标准管理体系”的成果。

通过开展配网状态检修应用,丰富设备状态检测手段,消除了设备监控盲点,能够及时发现及处理设备隐患,防止进一步恶化,确保电网、人身和设备安全。

自状态检修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开展军事化管理,打造了一支掌握状态评价技术及检测技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的专业队伍。一大批专业骨干脱颖而出,有力的保证了配网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截止2013年9月,荆州城区配网连续安全生产天数为5408天,“零故障日”达到68天,同比提高28.3%;高低压故障479次,同比下降23.97%。

通过近两年多的配网状态深化应用的探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配网状态检修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管理流程运转顺畅,完成了设备状态评价和检修策略制定,编制了综合计划,形成了一手信息资料,确保了技改大修项目的依据;并积极有序开展设备检修和综合整治工作,改善了设备健康状况。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以下简称大创项目) 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2012年正式启动, 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但现今高校在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目标管理轻过程管理的现象, 对于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力,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二、实施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大创项目实施的首要问题, 就是要认清大创项目实施的根本目标。大创项目的实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们与人交往、处理事务的能力。大创项目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鼓励创新、培养能力、重在过程”的原则[2], 更应注重项目实施过程而非学生研究结果。只要学生全身心投入了项目研究过程, 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即达到了大创项目的宗旨。

1.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实施过程管理, 注重对学生项目研究过程的考核评价, 淡化对结果的执着, 使学生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对项目本身的研究, 而并非在项目结果上患得患失, 要让学生认识到, “没有结果”、“研究失败”、“出错”也是一种体验, 只要能够检查出错误原因, 就能得到收获, 关键在于大创项目研究过程中, 学生们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能否得到提高。

2.激励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

过程管理重在研究过程, 鼓励学生在研究中的每一步都寻找收获, 对于从被动的考试性学习走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本科生来说,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每一点收获都是对他们莫大的激励, 是鼓励学生继续下去、不轻言放弃的动力, 也是学生项目之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学习的良好基础。

3.及时发现项目运行中的问题

在历届的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 存在一些项目研究进度安排不合理、在中期或结题等审核前才仓促动工、研究方向跑偏、经费使用不合理等各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 最早也只能在中期审核时才能看出来, 为后半程的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提早引入过程管理, 就能够提早发现并尽可能的解决问题。

三、目前大创项目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大创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大学生其它科技竞赛类项目性质不同, 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在各高校大创项目实施初期中, 对目标的监控往往重于对过程的管理。其表现通常为以下几方面:

1.仍未摆脱仅以项目成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思维

从管理部门到大创项目参与的师生, 普遍没有摆脱以项目成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思维。管理部门各个环节的管理理念导向仍以成果完成情况作为评判项目的标准, 导致大创项目参与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也存在重结果而非过程的固有思维。部分项目在申报时未能把握项目研究难度, 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成果, 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因能力及时间等因素仅完成项目基本研究内容, 申报时提出发表论文、申请专利、SCI或EI收录论文等目标未能实现;还有个别项目研究进展不乐观时导师或导师的研究生全盘代劳, 只追求项目研究结果, 本科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极低;也有项目因进展较慢, 成员觉得难以完成预期目标便早早放弃。

2.过程管理机制不完善

大创项目过程管理制度的缺失, 也是过程管理难以真正展开的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大创项目的过程, 往往只有中期审核一种模式的考察方式, 缺乏系统的关于过程管理的定义、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要求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 便无法展开有效的过程管理。而高校的大创项目参与学生人数多, 涉及专业广, 客观上也为过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难题。

3.项目过程管理难以实施

高校大创项目数量多、涉及专业广, 一个学校一年立项往往过百, 涉及学生四百人以上, 而管理人员通常只有相关管理部门的两三人, 工作量大, 难以深入管理大创项目的每一个过程, 也就很难对项目过程实施中的外地调研、经费使用等敏感环节的真实性有切实的把握。[3]

4.项目过程难以量化考核

项目的成果可以用实物、论文数量和刊物水平、专利数量、获奖情况等进行量化打分进而加以衡量, 但是项目过程侧重学生学到了什么, 侧重学生在项目研究中的收获, 这些是很难量化考核的, 不同的专家评委通常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对项目运行情况的评价难以避免评委们主观想法影响, 结果难以体现公平, 容易引发争论和质疑。

四、加强大创项目过程管理的几项措施

1.加强大创项目过程管理意识

加强宣传, 牢固树立大创项目“重在过程”的指导思想, 淡化只重结果的思维, 加强过程管理的引导,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管理部门, 在大创项目立项、实施、中期审核、结题、评优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导向都要引至创新能力教育的过程上, 方能有效引导整个大创项目真正朝向创新教育的方向进行。

2.严把项目申报关

在项目申报时严格把关, 不以项目预期目标高低与否作为是否立项的依据, 而综合考虑导师水平、学生情况、项目研究内容、项目预期成果, 筛选真正能够对学生能力有所提高的项目进行资助。项目预期成果过高则难以实现, 项目预期成果过低则无法真正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3.引入随机抽查管理机制

除了中期审核, 我校在大创项目管理工作中, 实施项目过程随机抽查机制。随机抽查不对全体项目进行, 也不同于中期审核的集中答辩形式, 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学院的项目, 组织专家评委进入实验室实地查看项目进展情况, 与学生及指导教师直接交流, 了解掌握项目进度以及产生的问题, 起到督促项目进行的作用。

4.提高中期审核的难度

为使中期审核真正发挥其应起的作用, 我校在中期审核工作中要求加大中期审核的难度, 提高合格的标准, 对于进度不理想的项目均要求进行二次审核。但考评的最终目的是激励研究, 适当的督促项目组及时进行项目研究工作。对于确实后继无力的项目果断终止资助, 可以适当提高优秀项目的研究经费。

5.加入日常记录审核

在完善大创项目管理办法工作中, 首先规范项目研究工作日志、实验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导师交流记录等相应记录的要求。这些记录在随机抽查、中期审核以及结题验收中, 将作为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供管理部门和专家评委评阅。

6.在结题验收中重视过程考核, 引入“成果×过程”加权评分模式

为避免过程管理难以量化, 我校在成果考核的基础上, 引入了“成果×过程”加权评分模式, 即项目成果和项目过程分别从1到10打分, 两项得分相乘即为项目得分。“成果×过程”加权评分模式综合衡量成果和过程两方面, 使得验收标准有一个较为明确可行的量化标准, 减少争议, 使考核结果能够获得更多认同。

7.加强大创项目档案管理

为了从不同方面系统把握学生项目执行状态, 便于项目实施过程“回头看”, 学校管理部门在每一届大创项目中, 分阶段、分项目做好各类档案管理工作。分阶段归档分为立项、中期、结题三部分, 立项档案包括申报通知、全部申报书、立项答辩打分表、立项通知、立项项目申报书;中期档案包括中期审核通知、中期审核表、中期审核答辩打分表、中期审核结果公布文件;结题档案包括结题验收通知、结题验收表、结题报告、项目成果、结题验收答辩打分表、结题验收结果通知。分项目归档包含该项目从立项申报到结题验收全部相关档案, 独份材料复印后分类归档, 项目若有成员变更、延期等变化, 要求项目组成员写书面材料, 并将材料归档, 以便于日后查核, 同时促进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4]

小结

在大创项目管理工作中, 做好由成果管理到过程管理的转变, 才能够真正发挥大创项目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但现今高校在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成果管理轻过程管理的现象, 本文探讨大创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难点和措施, 提高大创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程管理,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教育部, 2007.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丁程项同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8]82号) [z].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08:附件57—58.

[3]刘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探析.煤炭高等教育, 2014年3月.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3

摘要:本文针对信管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社会就业需求和创新创业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从教学内容、实践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出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最佳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项目管理》是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有机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知识,涉及到了管理、金融、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它是专业知识的启蒙课、行业技能的入门课、职业道德的培育课、项目创业的引领课,更是重要的职业拓展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引导信管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将来从事具体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随着各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不断进步,专业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加重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更好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项目管理》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①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运用、重计算轻分析,教学方法缺乏特色和创新,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都围绕“案例导人、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实训、作业” 五大段进行,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弱。

②忽视学生群体知识、能力、需求的差异性,课程建设缺乏层次性。高校学生群体由于个体兴趣差异,在知识、能力、需求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而项目管理师有初级、中级、高级层次之分,不同的层次对象有不同的课程标准。而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常常是不同层次人才同用一个版本教材,然后参加不同层次资格考试。

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人才的培养往往不能满足现实企业的需求。当前课程设计与项目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学完了《项目管理》不知道能干什么,到哪去应聘找工作,就业方向不明、就业岗位不清、岗位职责不明,对就业和创业缺乏信心。

④考核方式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目前该门课程通常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看重老师的甄别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全面、正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加强创新性教学改革,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管理人才,已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和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面临困境与机遇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管理》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信管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提高师资水平

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与企业合作真实地参与到项目管理活动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企业优秀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3)整合教学内容

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项目管理师。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创新教学方法

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理论讲解阶段,采用案例教学;在讲述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时,采用类比关联教学法,对所学内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章节综述时采用研讨式教学,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式”的沟通。

(5)更新教学工具

当与时俱进,引进项目管理软件TimeLine、Project2013,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6)改革实践指导

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7)变更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改革后的项目管理教学把考核内容分为平时成绩、比试成绩、技术应用考核、实践成绩四部分,各占的比值为:总成绩 = 平时绩效积分(20%)+ 理论研究积分(笔试,30%)+ 技术应用积分(上机,30%)+ 实践应用积分(以实践各阶段报告为依据,20%)

四、结束语

在学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以培养创业型应用人才为导向,以《项目管理》课程为载体,完善教学体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训练巧妙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创业导向。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和应用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综合应用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4

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较高函[2012]5号)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实施内容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营造注重实践、潜心研究的校园文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有利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简称:创委会)负责管理运行,创委会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执行

办公室。

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本科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李和章教授,成员包括教务处、科研院、校科协、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工作处、实验设备处、基础教育学院、科技园、财务处及校内外基地负责人等相关领导。负责项目的总体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审定立项项目、评审专家及指导教师团队成员。

专家小组组长为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委员闫达远教授,成员包括创新创业训练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知名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授课教师及企业工程师。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方案设计;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设计;负责项目立项评审、检查及验收等工作。

执行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组织工作;负责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协调工作;各项目组运行经费的审核与管理,项目进展情况监控等。

第五条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组织管理,并为项目配备指导教师。

第六条 项目经费由学校财务处实施统一管理、专项核算,并严格按照学校核定的预算进行经费的控制与核算。经费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主要用于与项目相关的设备购置、试验器材、图书资料、调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学校财会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本校全日制本科生,所有具有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学籍的本科生均可参与项目的研究。

第八条 项目立项基本条件:

1.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研究方案可行,且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

2.项目内容符合教育部、北京市教委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3.原则上创新项目申报负责人为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负责人为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负责人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批准立项负责人距离毕业至少有一年的时间。

4.创新项目人数不超过5名,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人数不超过6名,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不允许同时参与多个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

5.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必须配备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除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外,还必须配备1名企业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两项。

第四章 项目申报

第九条 项目申报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务处、校团委每年9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宣传动员会,通过校园网发布相关通知、介绍项目启动操作办法、明确学校相关政策、发放申请表等。

第十条 全校本科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根据我校的实施办法,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提出项目申请,填写申请表。

第十一条 我校教师或与我校有合作的企业人员可以作为项目指导教师提出项目申请,但项目申请人必须具备中级或相当中级以上职称。

第五章 项目审批及立项

第十二条 学校创委会组织专家组对学生及教师提出的申请项目按照立项条件进行评审,给出立项、延期立项、不予立项的明确结论,同时给出合理修订建议。必要时组织申报人进行答辩。

第十三条 学校创委会将专家组确定的入选项目进行网上公布,形成项目最终名单。第十四条 入选项目进行网上公布的同时会注明每一项目学生组成人员是否已满员,对于人员未满的项目符合条件的同学均可申报参加,由项目申报者和申请参研学生实施双向选择,确定最终人选,报创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六章 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各项目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各自的研究计划与时间安排,项目执行时间原则上为1年。

第十六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毕业前完成。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在能继续率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第十七条 创业创新类课程缺课3次以上,停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执行。

第十八条 每年十二月份,学校创委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有权利调整各项目的资助经费,并对问题较大的项目作出整改、终止执行的决定。

第十九条 学校创委员受理项目内容、形式、人员的变更申请,提供意见建议,做出处理决定。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经费由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下拨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组成,学校财务处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创委会根据项目立项申报计划和项目认定书的要求下达项目经费额度。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三次拨付。开题通过后拨付总经费的50%,中期验收通过后拨付总经费的30%,项目结题后拨付总经费的20%。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费由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在预算的框架下专款专用,指导教师不得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学校不提管理费。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 次年6月份,由创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实施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采用撰写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和结题答辩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验收材料包括:结题报告书、研究报告及有关附件材料。材料以文字为主,可附图片、视频等展示项目成果的资料。

第二十四条 项目成果形成商品或涉及知识产权,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妥善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5

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上外办〔2013〕2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要求,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第一条 经费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或者社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所有项目经费均属国有资产,需接受国家审计监督,任何相关个人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了解项目经费使用规定,努力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条 经费使用原则

经费采取“专款专用、自由支配、分期拨付、绩效管理”原则,由教务处和相关院系共同分配管理。

1、专款专用:仅用于项目研究相关支出,不得超范围和赤字使用经费;

2、自由支配:在遵守项目经费使用规定、严格遵守财务报账制度前提下,由项目学生自由支配,指导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

3、分期拨付:项目经费分三次下拨到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项目启动后拨30%,中期检查通过后拨40%,结题验收通过后拨30%。项目负责人应做到节约开支,合理使用。

4、绩效管理: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做终止处理,并停拨剩余经费。对中期检查优秀且确实具有很好研究前景的项目可视具体情况经评审后追加经费支持。

第三条 经费使用范围及要点 经费使用范围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必备的实验材料费、会议费、交通费、印刷费、图书资料费、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差旅费、相关办公用品及其他费用等。项目经费不得用于与研究无关的软硬件的购买、任何劳务费、任何餐费、任何通讯费等,以及其他被认定为不合理的费用。

各种支出必须有发票,抬头必须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所有票据及票据内容必须合法、真实、有效。

1、实验材料费:主要包括实验样品测试费、试剂费和材料费等。不能购买固定资产类设备(如电脑、移动硬盘、mp3、杀毒软件等)。

2、会议费:项目学生参加各类会议,除了发票外,还需要正式会议通知;

3、交通费:交通工具限火车、轮船、汽车、公交、地铁、出租车,学生一般不得乘坐飞机。火车限硬座硬卧或高铁二等座。轮船限三等舱。地铁不能报销充值发票,请每次出站后索要单程发票。

4、印刷费: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复印费、打印费、论文装订费及冲洗照片等。提示:请先咨询商铺是否可以开发票,如果开不出发票则选择其他商铺。

5、图书资料费:只能购买确是项目研究所需的书籍资料。发票须开所购书籍资料的明细(含书籍名称、数量、金额等),如确实无法开明细,可开“图书”,但必须同时附上电脑小票或者书店出具的清单。

6、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应标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7、办公用品:文具及其它易耗品,如纸、笔、本、胶水、夹子、文件夹等。发票应写明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不能写“办公用品”、“礼品”等字眼。如确实无法开明细,可开“办公用品”,但必须同时附上电脑小票或者商店出具的清单。

8、其他费用:根据项目研究的实际需要,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其它合理费用,如邮费、网站制作维护费、场地租赁费等。

第四条 经费管理

项目资助经费由学校教务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项目所在院(系)共同管理,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保证专款专用。

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签字,经所在院系财务经管人、主管(一支笔)审核后方可到财务处报销。属于国有资产的需国有资产办公室审核并签字认可方可报销。具体报销操作流程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经核查,对下列情况,院(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小组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将视情节轻重冻结未用经费或追缴已拨经费,对主要责任人予以处罚,并报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1、因申请人执行不力,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致使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的;

2、申请人将经费挪作他用的。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6

本文旨在针对如上弊端,面对院校两级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关键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WEB数据库系统技术的使用,研究开发一套适用于本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系统。

相信该项目的开展对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本系统多年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开展数据挖据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分析和管理也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1 系统基本定位

采用WEB和数据库技术定制一套用于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系统,该系统需要覆盖项目建设期间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全流程,并且能够考虑到该流程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

从功能角度看,本系统应该包含两个子系统:项目信息展示子系统和在线项目管理子系统。此外,作为整个系统的支撑模块,应该包含一个角色管理子系统。下面,对三个子系统的需求进行分别介绍。

2 信息展示子系统

信息展示子系统主要是用于展示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相关的条例文件和通知公告、申请表格下载、已立项或已结项项目的内容及研究成果、导师信息等。

本子系统所有页面均具备多属性排序浏览和多关键词检索功能,其中已立项或结项项目的内容及研究成果和导师信息展示页面应具备汇总报表功能。

默认条件下,本系统所有访客不需要注册均可以浏览信息展示子系统。

2.1 相关条例、文件展示页面内容

(1)通知供稿信息;

(2)管理条例展示;

(3)申请表,中期检查表,项目变更表等文件下载;

2.2 已立项或已结项项目的内容及研究成果展示页面

(1)基本信息展示:标题,关键词,导师,学生(学院,学号,专业,班级);

(2)项目简介:以上基本信息+摘要+荣誉+成果(软件、专利、论文等);

(3)项目研究报告:需要学院用户和教务处管理用户设定其保密级别,并以此决定该条目访问权限,保密级别具体条目需同教务处商榷决定;该研究报告应以本系统加密后的pdf格式文本给出;教务处管理用户应有权限和入口设定和修改加密密文;

(4)为学院管理用户、教务处管理用户和主管副校长用户提供所有项目的汇总报表分析;

2.3 导师信息展示页面(对所有访客开放)

(1)显示内容:姓名、所属学院、研究专长、以往指导项目(基本表中仅显示项目标题,但同时提供该标题到项目简介页面的链接)、邮箱、办公电话、办公地址;

(2)按学院、研究专长进行分类汇总和检索(面向全校);通过按照关键词在以往指导项目中进行全文检索实现对导师的检索;

3 在线项目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要求系统严格限制各类用户按照事务顺序进行操作,同时,对部分可能出现的违规操作或错误自动进行提醒并阻止。整个项目运行周期流程图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流程共包含四个主要环节:(1)项目立项申请;(2)中期考核申请;(3)结项申请;(4)过程管理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而最后一个环节从项目正式立项到结项一直存在。此外,前三个环节的流程基本相似,下面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过程中对前三个环节统一进行。

3.1 项目立项申请、中期考核申请、结项申请

这三个环节的通用流程图如(图2)。

项目申请、中期考核和结项考核三个环节中均分别包含7个基本步骤,在图中分别用序号表示其顺序。除了这7个基本步骤外,每个用户在三个环节过程中均可以查询申请表单的处理状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环节开始之前,应该由教务处管理员开放该环节也就是允许项目负责人进入系统填写申请表,并设置流程图第5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学院管理员设置第二个、第四个步骤的时间节点。一旦超过该时间节点,系统不再接受所涉用户进行操作。

下面对这7个基本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1)在线编辑提交申请表单:本步骤针对本校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在项目申请、中期考核和结项考核三个环节中,该步骤唯一的区别是提交的表单不同(另附)。本步骤中需要注意:(1)研究内容部分支持图文混排及文本格式编辑;(2)系统根据经费明细自动计算总额;(3)根据项目负责人提交的信息自动生成word/pdf两种格式的文档总表,供项目负责人预览;(4)提供“暂存”、“提交”、“取消”功能;“暂存”后项目负责人仍然可以继续修改,但是“提交”后则不能进行修改;(5)可以添加附件文本材料;(6)每个新增项目一旦进入“暂存”或“提交”环节,即拥有唯一流水号;该流水号的位数设置应考虑到系统长远应用,避免多年以后不够用;(7)应实时更新显示表单审核状态,本步骤提交后的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指导教师审核中”;

(2)一审及修改申请表:(1)本步骤针对第一个步骤所“提交”申请表中指定的指导教师开放,并且只在第一个步骤“提交”后才开放。(2)本步骤中,指导教师可以对项目内容进行修改,也可以给予“通过”或“不通过”处理。如果“不通过”,则返回上一步骤,项目负责人可以重新修改表单进行“提交”。这两个步骤一直循环,直到指导教师给予“通过”处理。(3)指导教师应该能够实时查看表单后续审核状态。(4)本步骤“通过”后,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预审核中”;(5)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指导教师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3)二审申请表:(1)在第二个步骤进行“通过”处理后的申请表单开放给学院管理员用户在本环节对申请单进行审核。(2)本步骤不提供表单修改功能,仅提供“通过”或“不通过”功能,同一申请表单的“通过”或“不通过”属性可以有学院管理员用户进行修改;(3)如果学院管理员用户给予“不通过”处理,系统应提供“不通过理由”及“处理意见”录入入口;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有权限浏览所涉项目的这些信息;(4)本步骤应该专门为学院管理员用户提供“开启专家评议”的按钮,该按钮被按下后,已“通过”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专家审核中”,其他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预审不通过”;(5)是否可以根据标题和摘要提供在审项目和以往项目的相似性检索?(6)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学院管理员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4)三审申请表:(1)在学院管理员用户“开启专家评议”后,本步骤对专家评委用户显示全部上一步骤中“已通过”的表单。专家评委用户的数量及姓名由学院管理员用户预先指定;(2)专家评委用户根据系统给出的评分表单进行评分,评分表单应由“申请表内容”和“评分明细表”组成;(3)评分表单内容提供“暂存”、“提交”、“取消”功能;“暂存”后仍然可以继续修改,但是“提交”后则不能进行修改;(4)评分表单“提交”后,本步骤结束,进入下一步骤;(5)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可以浏览各专家评委用户提供的评分表,但是不能浏览填写该评分表的专家评委用户身份;(6)专家评委“提交”评分表后,系统需要为学院管理用户提供项目评分表汇总表单(每个项目均需要包含项目流水号、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负责人所在专业班级、项目名称、专家评委姓名、专家各自的总评成绩及详细评分表链接、专家评分总和等基本属性,并且能够分别根据各属性进行排序、筛选、汇总),同时,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领导审核中”(7)专家评委用户一直可浏览本人“暂存”或“提交”过的项目的评分表,但是不能浏览其它专家评委用户的评分表;(8)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专家评委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5)四审申请表:(1)专家评委“提交”评分表后,本步骤为学院管理用户对所有项目提供“通过”或“不通过”功能;(2)如果学院管理员用户给予“不通过”处理,系统应提供“不通过理由”及“处理意见”录入入口;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有权限浏览所涉项目的这些信息;(3)本步骤结束后,已“通过”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教务处审核中”;“不通过”项目申请表单审核状态显示为“学院审核不通过”;(4)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学院管理员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6)终审申请表:(1)本步骤为教务处管理用户提供全部申请表单的汇总表单,该汇总表单中应包含项目流水号、项目负责人所属学院、所在专业班级、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项目当前审核状态,并且提供根据各属性进行排序、筛选、汇总生成表单的功能;(2)教务处管理用户应该能够在醒目的位置进行各学院总体审核进度(一共多少个申请项目,有多少个已经完成学院审核,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查询;(3)教务处管理用户根据学院管理用户对项目的审核结果进行“准予立项”、“不予立项”、“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不通过”、“准予结项”和“不予结项”处理;该处理模块应提供申请表批量处理和单独处理的功能。(4)教务处管理用户根据终审结果提出项目财务账号处理意见(包括:开设账号、冻结账号、撤消账号等);(5)全部项目都经过终审处理后,系统自动为“财务处管理员”发送手机短信和Email通知,通知其对全部项目进行财务账户的处理;(6)如果本次申请属于中期考核、项目变更或项目结项申请,教务处管理员用户应有权在线查阅本项目的工作记录;

(7)财务账号管理:由财务处管理用户根据有关规定和教务处对各项目的终审意见对全部项目进行财务账号处理,并且由系统自动为“教务处管理员”发送手机短信和Email通知。

3.2 过程管理环节

过程管理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进展信息记录:(1)项目被批准立项后,项目组需要立即组织开题,并按照工作进度展开工作;(2)由项目负责人在系统中以工作日历的形式录入工作记录,该工作记录将作为中期考核、项目结项的材料;(3)该记录信息应开放给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学院管理员用户、教务处管理员用户以及审核期间的专家评委用户浏览;(4)该信息记录表应该能由系统自动导出Excel文件;

(2)项目变更申请:(1)从项目立项到结项整个期间,项目负责人均可以在线提起项目变更申请;(2)项目变更申请包括项目标题、团队成员、指导教师、项目开展进度、项目是否中止等(详见附表);(3)项目变更流程同前边项目立项、中期考核和结项申请流程一致;

(3)财务动态信息:(1)从项目立项到结项期间,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学院管理用户、教务处管理员用户、财务处管理员用户都可以随时查看所涉项目的财务动态明细信息;(2)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教务处、财务处有权对项目帐号进行相关处理;

4 角色系统(角色:权限)

(1)普通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

(2)学生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在线编辑提交项目申请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开题及进展信息登记、项目更改申请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中期考核申请及考核状态跟踪查询、结项申请及结项状态跟踪查询;

(3)导师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所指导项目在申请过程中的审核及后续审核状态查询、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更改申请审核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中期考核申请审核及考核状态跟踪查询、结项申请审核及结项状态跟踪查询;

(4)专家评委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项目申请、中期考核、结项过程中对所需评审项目的全部详细信息浏览及评分;

(5)学院管理员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信息展示模块中本学院信息录入及修改;学生项目申请资格审核;学院项目申请、中期考核、结项答辩专家评委资格发放;所属学院在申请项目明细内容及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专家评委打分完毕后的审核;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开题及进展信息查询、项目更改申请的审核、中期考核状态跟踪查询及学院级审核、项目结项状态跟踪查询及学院级审核;

(6)教务处管理员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信息展示模块信息录入及修改;在申请项目明细内容、申请状态跟踪查询以及学院审核后的最终审核(确认立项或退回学院处理);项目立项后经费明细查询、项目开题及进展信息查询、项目更改申请的审核、中期考核状态跟踪查询及最终审核、项目结项状态跟踪查询及最终审核;历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类统计汇总报表浏览;

(7)财务处管理员用户:信息展示模块资料浏览;为本期通过教务处管理用户立项审核的学生设定财务账户;对已被教务处管理用户审核确认未通过中期考核或结项考核或者需要延期的财务账号进行冻结、恢复或者撤消财务账号处理。

5 讨论

本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和web技术的优势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自动化,既可以突破部分传统科研项目管理方式的缺陷,又能为之后的数据挖掘提供信息基础,是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广泛推行的一个方案。

摘要:为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日益蓬勃的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水平,我们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关键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WEB系统。相信该项目的开展对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兄弟院校类似系统的开发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创新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吴江,吴强,任建兴等.大学生科创项目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29-34.

[2]费敏.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科创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3]刘战胜.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传承.2009(16),162-163.

[4]黄尔烈,王羡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多重课堂[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88-89.

[5]潘迎捷,江卫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平台的探索与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3-7.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要意义;指导方法[HK]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的就压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大学生的就压需求,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教学工作。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意义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肩负着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责任,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渠道,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大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眼于社会发展形势,开设创新创业项目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扭转大学生被动择业的局面,既可以缓解市场的就业竞争压力,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愿望,又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發展与进步。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指导方法

1.明确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JP2]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被纳入国家人才战略的范围之内,而实施创新创业项目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所以,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项目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合理组织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创新创业项目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指导学生的项目申报、项目实施以及结题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

2.提高指导教师的自身能力

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作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者,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努力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教师应该积极拓宽知识视野,了解项目开展的相关知识,合理指导大学生的项目方案、项目实施以及结题等工作,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同时,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为指导教师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以提高指导教师的执教能力。

3.合理发挥指导作用

创新创业项目的创意和课题大都是由教师制订的,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项目活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导致项目的进展速度缓慢。一些学生有好的思路,只需要把项目挂在指导教师的名下,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从而使得项目缺乏深度和广度。所以,在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指导作用,合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科学指导项目,以提高创新创业项目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需要严格审核学生的项目方案,要求学生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达到项目的目标。

4.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建立团队时,指导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合理制订规章制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校企合作

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很难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高等院校可以适当邀请企业家、工程师等到校园来演讲,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验,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在市场就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等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合理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曲周德,黎振,朱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

上一篇:施工承包合同免费下一篇:机关人员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