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促教以趣促学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以趣促教以趣促学

以趣促学

【摘要】 英语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连接英语听、说、读、写的桥梁。目前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满堂灌”,使得语法课堂枯燥,缺少趣味性,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失去动力和信心。增加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微课作为现在教育技术的产物之一,可高效地辅助语法教学。本文列举教学实践中的语法微课的趣味性设计案例,探索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 趣味性 微课 语法教学

一、英语语法的重要性

《牛津高阶英汉词典》对语法的解释为“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g them into sentence”。语法是词和词组以及句子之间的“纽带”,是语言组成的重要部分,是解释客观存在的语言语法结构和规律的科学。掌握语法知识和规律的学生在英语听说训练中会具备一定的意群感悟能力,对材料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够从正确语序、时态等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阅读训练中能对词组的搭配、句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获取文章的相关信息。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当前,有些教师认为在高考英语中,与语法相关的题型分值较低,所以基本不讲解语言知识点,不分析句子结构,导致学生语法意识低,在口语或书面表达时“语无伦次”。反之,另一些老师过于强调语法知识,在阅读课、听说课等各种课型中大讲语法。而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将一条条语法规则生搬硬套地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大量选择题和填空题等“题海战术”去操练,脱离了学生真实交际情景的练习,很难让学生真正去掌握语法规则。

三、趣味性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学生由零碎语法转向系统语法的学习,也意味着语法知识更深更高层次。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刻板,许多教师生硬地讲解语法规则。因此,学生对语法的学习较被动,学习效率低下。如果教师用创新的语法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英语语法规律,自主去掌握英语语法的知识,提高了语法课堂的“收听率”。

四、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设计案例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是近年来应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微课短小精悍,大概5—10分钟的视频内容。其针对性强,组成要素多元化,视频、音频、图片、课件等制作成生动鲜明的画面,丰富动感的音效,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去享受学习英语语法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英语语法的兴趣和热情,发展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高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趣味性设计案例

1.利用英文歌曲,感知语法知识

英语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诗化的歌词扣人心弦,常常使我们沉醉在美妙的歌曲中。因此,我们可以将英语歌曲和英语语法微课串联起来,例如在制作过去分词微课的时候,我选取了由埃尔顿·约翰演唱的《狮子王》主题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作为导入环节,我把歌曲当中出现过去分词的一段歌词进行挖空,学生观看微课时一边听歌曲一边进行填空,由此他们在这个填词过程中对过去分词这个语法知识产生第一印象,并愉悦地做好后续学习的心理准备。

2.趣设猜谜竞赛,初探语法知识

兴趣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力量,而猜谜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并积极参与的一个学习活动。将猜谜和语法学习巧妙结合在一起,使语法学习由“苦学”变“乐学”。在定语从句的微课设计中,我用定语从句对人或物进行描述,让学生竞猜是谁或者是什么事物。学生在竞猜的同时阅读定语从句,并对定语从句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巧设悬疑故事,领悟语法知识

高中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并积极探索事物的真相。在过去进行时的微课中,我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悬疑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宗凶杀案发生后,警察对四个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last night?”,犯罪嫌疑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依次回答:“I was drinking beer”、“I was singing songs”、“I was watching TV”和“I was brushing my teeth”。接着留下悬念“Who is the murderer?”这能激发学生思考真相的动力,然后我罗列犯罪嫌疑人回答的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去发现过去进行时的结构“was/were+doing”以及其用法。观看过去进行时微课的这个过程,学生是积极和主动去求知的,对该时态的掌握会印象更为深刻。

4.快乐游戏,巩固语法知识

英语语法学习的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语法知识进行巩固是必要的,而游戏是简单又有效的课堂活动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之余在潜移默化中记忆并运用语法知识。我在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微课的巩固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密室逃脱的游戏,游戏中四层关卡都有一道题目,学生每解出一道题就闯出一个关卡,最后逃出密室。在解题时,学生在密室情境中运用相关语法知识专注于解答题目,达到巩固和运用语法知识的目的。

五、结语

高中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许多高中生对语法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可以以趣味性创新语法教学,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产物——微课,用心发掘和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观看语法微课时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索语法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自己语法学习真正的主人。

本文是广东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行动研究”(编号:2017YQJK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罗明礼.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法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109-113.

[2]双亚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语法教学的趣味性[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1).

[3]袁佳.关于初中英语语法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校园英语,2017,45.

作者:郑晓芬

第2篇:以趣促学 强化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热情

摘 要: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直观且明显的效果,本文从物理教学的实践出发,强调了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分析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特点,并由此来研究各类趣味元素的课堂融入途径,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物理;趣味;效率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每一个物理老师的追求.事实上,我们也发现,由于学生生活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时地面对各类信息元素的刺激,这也就在无形之中抬高了学生这一方面的刺激阈值,换言之,在以往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到颇为有趣的内容,现如今未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值得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物理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以与时俱进的方式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搜集匹配学生兴趣特点的教学素材,以更好地达成激趣促学的效果.1 物理教学视角下高中生的兴趣特点分析

很多教师喜欢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教师却不能将以往的经验直接照搬过来,尤其是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当下的社会技术背景为基础.在当前这个时代,各项技术发展都非常快,早二十年前的学生,如果放一个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让学生惊声尖叫,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就能找到更加精彩的课件或者是视频,甚至是学生自己就能制作出同样精彩的内容,所以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地播放视频或者课件,是很难激起学生兴趣的.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笔者拍摄了几个娱乐场中的镜头(如空中飞椅、大摆锤等)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与圆锥摆模型相联系.

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的学生对富有动感的东西充满兴趣,比如电子设备、体育运动、电影综艺等等,这些素材往往能够给予学生大量的刺激,从而让学生对其投入强大的热情.那么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物理教学有衔接点吗?如果存在衔接点,我们从这些角度着手,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喜闻乐见的一些素材,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的趣味课堂,他们也将更加充分地融入其中,并享受物理学习.

当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基础,这些经验大多为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得来,但是他们的观察往往比较局限且肤浅,这也导致他们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谬误性,换言之,正是学生观察过程科学性的缺失,导致了他们前概念的错误,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一问题,要以指导观察为抓手,引导学生更加深度且仔细地把握,让学生将观察活动与科学思维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探究活动或是一些演示实验的操作中,务必要引导学生科学而有序地进行观察,以此来提升学生观察的科学性.

2 结合电子设备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感兴趣的电子设备主要有手机、ipad等,当然学生感兴趣的着眼点是存在区别的,有的对这些设备本身感兴趣的,有的则对其中的游戏、音乐感兴趣.当然有一点是共同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结合这些设备来进行教学,肯定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让他们以更加积极而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之中.

其实很多手机上用到的技术都能够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得到解释,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当前手机最热门的一项技术——无线充电,在引导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时,笔者提出问题:当前流行的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任何导线的连接,却能够达成充电效果呢?学生对这项技术并不陌生,甚至部分学生自己还拥有具备这项功能的手机,我们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讨论,他们都显示出极高的热情.当他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给出初步的解释之后,笔者给学生展示这一装置的替代品——无线充电贴片,在各个网店平台都可以轻松购买到如图1所示的装置,学生可以从其外观就清晰看到它的主体结构——线圈,因为这一装置售价比较便宜,笔者还曾在教室里将一个贴片拆开来给学生看,让学生看清其内部的结构.这对学生进一步确认对这一装置的认识大有裨益.图1

学生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当我们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时,尤其要从这一点着手,以富有趣味性和新奇性的实验现象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物理现象的观察之中,这对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发展大有裨益.3 采用创新教学方式让趣味元素融入课堂

我们的教学不能偏离了物理教学的知识内容,挖掘物理知识蕴藏的趣味性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正情绪.只要我们教师研究教材,不难发现物理教学中确实有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还是非常有趣的,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趣味性,需要教师采用创新化的思维来改进我们的课堂,让趣味元素有效融入到物理课堂,尤其应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充分领会物理教学的乐趣所在.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大前提下,教师要敢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让学生顺应自己对物理研究的興趣特点,自主开展各类科学探究,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兴趣发展大有裨益.比如光的薄膜干涉,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肥皂膜来进行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操作,只需将酒精灯、铁丝圈、肥皂液等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探索通过肥皂膜来观察酒精灯火焰的成像特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将实验的操作限定,让学生用相对僵化的模式来学习物理,这很容易削弱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如果撤掉对实验的约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进行探索,这也有助于学生释放自己的探索热情.不少教师可能担心,失去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很可能发生迷失,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虽然一开始学生的探索可能会因为方向的模糊性而略有慌乱,但这也正是科学探究原本的面貌,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种探索也能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众多学生一起做实验,不同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视角是不一样的,而一旦某个学生看到奇妙的现象:火焰在肥皂膜中的倒影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必然引发其他学生的关注.这种观察成果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学生点出相应的现象要更好,而且学生也将由此讨论:为什么火焰能够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呢?我们观察反射的倒影能够看到这一现象,那么从另外一面来看透射光的成像是否也有对应的效果呢?这些讨论进一步的延伸必然会引导学生的视角转移到如图2所示的彩色条纹上.图2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认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关注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事实上,学生本就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效引导,让学生将这一兴趣迁移到物理实验的观察过程中来.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才会以更加敏锐的观察力来审视各类物理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更进一步地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探明问题的本质,并形成物理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设计物理实验,激起他们主动观察的兴趣和热情.以上教学不但能够充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能从中发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更加符合科学探究的本质,也能让学生真正从物理课堂上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物理学科的趣味所在,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深度融入.

参考文献:

[1] 张景志.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初探——以“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9):43-47.

[2] 何洁,张建民.基于透视课堂方法的中学物理课堂学生参与度研究——以《眼睛和眼镜》教学案例为例[J].中学物理,2018(11):7-10.

[3] 刘新选.問题引领教学,构建深度学习的物理课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案例分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8(6):26-28.

[4] 汤玲.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卓越课堂构建——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18(10):11-13.

[5] 曾长兴.优化物理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为例J].物理通报,2018(6):49-51.

[6] 王金铎,郭乐峰.透析操作技能考核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以2014年上海市高二物理实验学业考为例[J] .物理教师,2015(4):92-95.

[7] 韩珺.论智慧课堂环境如何优化物理实验课堂——以《电流和电路》一课为例[J] .名师在线,2019(11):12-13.

[责任编辑:李 璟]

作者:陆英

第3篇:以趣促学,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学习的实践探索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新概念。汉语拼音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自身的形象性和情趣性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游戏 联系实际 汉语拼音学习

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符号,这些符号是抽象的,因而较难记忆,也易混淆。但是学好汉语拼音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识字、正音,还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学好汉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面对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自身的形象性和情趣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新概念。汉语拼音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那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了。所以拼音教学中,笔者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拍读游戏:学习拼音配上儿歌、口诀,加以拍手伴奏,使拼音学习易读、易记。例如学习“a o e”时,就教学生唱儿歌“学习拼音快乐多,拍起手来唱儿歌,张大嘴巴a a a,嘴巴圆圆 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拍手、拍肩、拍桌子打节奏,这种形式学生非常喜欢,边拍边玩中就学会了拼读。

2.问答游戏:通过“我来问,你来答”的对话游戏带领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效果显著。例如教学形近字母“b p d q”时,就采用了下面的对话方式。师:我来问。生:我来答。师:右下半圆是什么?生:右下半圆b b b。说的对的同学和教师击掌,说错的同学由其他同学一起纠正,还要跟着再说一遍。

3.摘果子游戏:课堂上,笔者经常准备一些卡片,有动物的、水果的、卡通人物的,正面是图片,背面是音节或音节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选水果等游戏读音节,如果读正确就可以拿走作为奖励,并在自己的成长卡上得一分。

4.玩“扑克”游戏:对于拼音教学来说,声母的认读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都学习了,但是拼读却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把音节拼读正确,又能形成见到音节就能拼读出来的能力,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就运用了“扑克”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做拼音卡片,每学完一个音节就当堂练习写出这个音节的四声。写完之后,除了课上的“开火车”练读音节卡片之外,课下和回家的游戏就变成了玩“扑克”(拼音卡片),和同学或家长一起赛读音节,看谁读得又对又快,谁获胜谁就得到这张卡片,最后看谁获得的“扑克”多,谁就取得最终胜利。

5.找朋友游戏。在学完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之后,可以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再如在学习音节时,也可以经常玩找朋友游戏,出示一个音节,问学生“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声母、韵母卡片的同学就到台前来说“你的朋友在哪里”,最后再共同读出音节。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他们都期待着自己手里的卡片被朋友找到。人人参与,高度集中,这样的学习就是真正在状态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怎么能不高呢?

二、借助插图,学习拼音方法

部编版教材在配图设计上特别用心,情境图都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拼音教学内容的整合。巧借插图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拼读的方法。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 g 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声母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对于音节的拼读利用好插图,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图示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b-a—ba,g-u-a—gua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拼很顺当”,听清看懂之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就能很快掌握拼读的技巧,为形成拼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进行学练结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會说很多词了,基本能说几句较完整的话,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他们看到一种事物,如看见一朵花,他们认识是花(hua),却不会将花分出声母h,韵母ua。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音节的拼读成了学生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笔者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出示西瓜、小锅、花朵、火把等图片,先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可以先降低难度,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汇报,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可以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笔者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早读课的时候写到黑板上,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巧用评价,促进目标达成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能够诊断、激励、调控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

1.收集信息是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收集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或表情、或动作、或语言等诸方面的信息教师都要关注,要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多面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积极的观测者,采取巡视、倾听、交流等方式,及时收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学生“学的怎么样”的证据,这也是评价的依据。收集学习信息尽可能覆盖全班学生,既关注全体,又要重点观察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尽可能多的学习信息。把收集到的证据与“评价标准”比对,判断学生“现在在哪里”,以做出相应的引导、处理,促进学生有针对性的学。

2.比如,在学习j、q、x、n、l和üe的拼写时,就要对学生针对这些音节的分解、组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j-( )—jue、q-( )—que、x-( )—xue,n-( )—nüe、l-( )—lüe、n-üe—( )。尽管要求很清楚了,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填写不正确。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走下去,真正发现错误的学生和现象,收集学生不会的具体信息,以便评价到位,以便接下来集中指导。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再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可以采取故事法讲述ü见到j、q、x把它的眼泪擦干了,也可以借用顺口溜法记住它们的拼写规则。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同时也让学生会学了。

3.同学互助是学生学会的重要举措。如今的学生出生就生活在多媒体世界中,他们不仅需要听,而且需要参与;不能只是静坐,而且要动起来。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弥补教师在面对全班40多个学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的不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每一个板块的学习过程中,都有教师或同伴关注“学的怎么样”,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给汇报者、倾听者、点评者都提出明确要求,在生生互评中互学,在其他生的反馈中,主动调整自己的思路,也会起到以评促学、真正学会的成效。

比如在学习j、q、x、n、l和üe的拼读、拼写时,就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做到人人都会读、人人都会拼、人人都会写的目的。

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激起了学习兴趣、学习了拼音方法、联系实际能运用、巧用评价促学会,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就达成了。

参考文献:

[1]周有光.汉语拼音文化津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周有光.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

[3]温儒敏.统编小學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赵年秀.小学语文课设计要诀[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7.

[5]杨依兰.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现状与提效策略研宄[J].小学教学参考,2019(5).

[6]张惠萍.基于部编版情境图的汉语拼音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

[7]林玲.浅谈情境图在拼音教学中的作用[J].名师在线,2019(14).

作者简介:

姜琳(1980年12月-),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教育管理。

作者:姜琳

第4篇:以趣促学,以学激趣——《数星星的孩子》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11单元“星空”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而在小张衡天真烂漫的求知故事里,却又蕴涵着深刻的成才之理。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要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是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时,不能就课文讲课文,更不能把课文作为“说教”的例子,而是要充分利用课文,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知识的海洋中去。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学生自愿自觉的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更高的求知欲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夜空美景,并配上音乐《小星星》。

2、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你最想干什么? 学生1:我想说:真是太美了! 学生2: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挂在天空。 学生3:老师,我想和天上的小星星交朋友! 老师:好啊!那你赶快向它们打个招呼吧! 小星星,你们好!(孩子显得特别的兴奋。) 老师:来,孩子们。我们都来跟小星星打个招呼吧! 孩子们立刻来了兴致。

“老师,天上的星星这么多,到底有多少颗呀?”一个孩子站起来问。 „„

3、律动《小星星》。

二、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小组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摘星游戏,交流识字方法。

(介绍一种识字方法就可摘到一颗闪亮的小星。)

老师,我们的识字方法有:用学过的旧字记新字,比如:星星的“星”是由学过的“日”和“生”组成的。还有“坐”是两个“人”,一个“土”。第三小组迫不及待。

第二小组:我们是把像的字放在一起对比着记的。有“跟”和“很”,还有“爷”和“爸”。我们还给这些字组词来记它们呢! „„

3、游戏“给生字娃娃找家”,巩固生字。

4、扩词练习。

三、 自我展示,指导示范 课前,我学会写的字有( )。

(孩子们自我展示的欲望极为强烈,都争先恐后的。)

在学生的展示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并对“晚”字重点示范书写。

第二课时

一、 直观感知,激发兴趣

利用投影仪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老师: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1:张衡真了不起!

学生2:张衡为什么会发明地动仪?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

“我想知道张衡是个怎样的人?”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老师:那就让我们先从张衡小时侯开始了解他吧!(教师便顺势引出课题。)

二、 自学—交流—质疑

1、 自学。

问题:张衡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天文学家? (要求:自读课文,找出答案。批画有关语句。)

2、 交流。

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从中发现问题,在汇报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点拨。

3、 汇报。

张衡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1:张衡是个爱观察星星的孩子。我从“他坐在院子里,仰着头一颗一颗地数星星„„”看出来的。

学生2:他是个有耐心的孩子。他一直数到几百颗。 学生3:张衡是个细心的孩子。 „„

他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学生1:他观察星星的运动和变化,还有他长大后刻苦钻研,才成为天文学家。 学生2:我觉得张衡是因为他对星星有兴趣。 老师:是不是有兴趣就会成功? 不是,不是„„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张衡能成为天文学家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刻苦勤奋和不懈的努力。

三、积累语言,品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2、小组内说说自己选择这些语句的原因。

3、组内推荐优秀在全班汇报。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熟读成诵。

四、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北斗星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2、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科学家和他们的故事? 点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特点,从“兴趣”入手,以趣促学,以学激趣。教师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以下几个方面是可取的。首先,教师在开课出示了优美的画面,并配以音乐,还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让学生一上课就有兴趣。其次,识字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交流识字方法的“摘星游戏”,以及巩固识字中“给生字娃娃找家”的游戏都让孩子识字兴趣高涨,并且学生识字效果极佳。第三,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介绍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时孩子们一下就来了兴趣。 学生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活动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本案例中有以下几方面是可取的。首先,教师比较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了小组交流。其次,教师把小范围交流与大范围交流相结合,促进了学生间学习的交流与合作。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小组交流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效果会更好。

第5篇:以趣促思 发展能力

语文是文字与思想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我一向秉承“读――思――议”的教学思路,即让学生读后深“思”,“思”后生“疑”,然后通过“议”来释“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相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活其思维,更好地发展能力。

一、利用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支持、推动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巨大内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觉地“思”、自主地“议”?这就需要兴趣的支持。而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和思考。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初步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他们的学习兴趣仍需依靠感性材料的支持。由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挂图、幻灯片、录音及教学课件等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月光曲》可做这样的设计: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由音乐而产生的联想。当学生海阔天空地谈出自己的理解时,教师结合已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这么奥妙的《月光曲》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跟大家听到的、感受到的一样吗?”学生兴趣被激活,为体验自己的想法阅读起课文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出示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场面,进行引导: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此时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教师组织阅读讨论,并以优美精练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贝多芬的创作情感。最后,教师又一次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再度置身音乐的美妙旋律之中,对比着这两次聆听的不同感受,深化了中心。《月光曲》的反复聆听,挂图的适时使用,使学生从抽象的文字描述中解脱出来,在欣赏中萌生学的兴趣,自觉地以自身的感情体验带动学习的过程。

二、创设个性空间,激发多元思维

创设个性空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了解自己所要了解的问题。

备课时,教师往往能正确把握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训练的重难点,对授课时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组织问题,如何回答问题做到成竹在胸。但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以“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强加给他们,取代学生的思考,扼杀学生提问的权利。学生具有无限的创新潜力,他们的提问往往展示出独特的思想角度,让他们自己发问,更能激起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个性思维和表现的欲望得到释放,思维也会日趋多元化。教学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对学生没有涉及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补充,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个体性。

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也给教师“释疑”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未及时,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怎样发挥?其实,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契机。在《梅花魂》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让学生在了解预习要求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很多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挖掘文章的内涵进行提问:梅花魂的含义是什么?文中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写梅花是为了表达什么?……这些都是我预料中的问题,学生都得到满意解答。但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写爷爷到码头送别的场面,‘海风拂动着爷爷的银发’的情景说明了什么?”我当时有些措手不及,不过,我还是灵活地挖掘集体的智慧,结合“梅花魂”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风拂动银发,爷爷孤独地站在码头目送着亲人远去,这样的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当你与亲人或朋友分别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怎样?”这样的引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他们通过积极地讨论,联系自身的实际谈出了自己不少的独特见解。根据学生汇报的结论,教师做了这样的总结:一个孤独的老人,目送着亲人的远去,他的心也随孙女所携带的《墨梅图》,随着那块绣梅手绢,回到了祖国。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更能突出外祖父身处异国的苍凉和眷恋祖国的赤子之情。这时,学生理解了文中的情感,也懂得把握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由此可见,从生疑到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加工、内化的过程。在参与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思想很自然地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我要懂”。

三、设计说话训练,增加实践机会

“学”是为了“用”,很多学生在读、写方面能力很强,但是,一旦面对说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做了一番尝试。

说话,只在基础训练的“口语交际”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也应适当地加入一些说话训练,实现由“读”到“说”的过渡。《草船借箭》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口头复述“借箭经过”;《穷人》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结局进行合理的想象,续说故事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教学《菩萨蛮?大柏地》时,可让学生结合“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一诗句描述这一美丽的景色,体会诗情……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尝到了说的乐趣,自然也说得流畅起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乐说,提高学生口头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就是这样: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机会就闪光。我相信,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实践锻炼”的教学思路,以趣促思,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发挥,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6篇:

推荐阅读:

上一篇: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制度下一篇:燃煤锅炉销售合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