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推荐10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1

(征求意见稿)

六、学校工作

1,参与计划高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体系要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获得一定的学分。

3.参与计划高校要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相关配套措施予以支持,包括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

4.参与计划高校需同时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开设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

5.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对参与创业实践项目的学生,还要聘请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6.对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的教师,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计算专门工作量,或给予工作补贴。

7.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8.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或孵化服务。

9.项目经费由学校代管,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和挪用。

10.学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组织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2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性及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的目的是使高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得到一定的转变, 在研究和实践型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有所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用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体验过程, 在增强大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拥有积极性的学生提前进入所述的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训练, 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学习新的学科知识, 在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为今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准备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该计划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和创新, 使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型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相关的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和指导能力

指导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指导教师在此计划项目中主要是正确的管理和监督学生, 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指导教师需要具备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 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指导能力, 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是一部分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申报项目的时候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出发, 而是直接从自己的课题中选取, 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会使学生不能对项目认识透彻, 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和创新能力, 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从而使整个指导项目的效果大大降低。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关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但大学生创业和科研失败的例子也非常多, 现实中对于成功案例宣传的过多, 缺乏对失败案例的总结分析。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核方式过于侧重对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项目实施的过程,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会注重发表一些学术性的论文、申报专利等, 不重视项目实施的过程, 大学生每一个创业的项目和创新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因此它们的评价系统也不能完全一样, 要根据实际情况, 分类科学合理的进行项目的评估考核, 但目前实施较多的是没有分类的评估考核体系。

3. 训练教育的方式缺乏整合性和互动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 相关的部门有很多, 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在一些讲座和竞赛活动中缺乏资源的整合, 是以部门为基础, 而不是以全校的资源为基础。

三、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1. 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重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 注重学生在此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 而不是一味地注重其结果, 因此,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的过程性的评价, 在实施的过程中, 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使每一个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后都能有所收获, 得到进步。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交流活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等, 使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互相的交流不断地进步, 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网站, 网站的内容涵盖要全面完善, 使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功能集于一体, 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 定期的进行项目的交流和展示。

2. 建立多元化的项目的考评体系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项目更有效的实施, 在具体制定的过程中, 既要重视鼓励优秀的人才从中脱颖而出, 也不能忽视对那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的培养, 考核评价的方式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 实行分类别的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公正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 对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核要着重对学生解决方案和相关调查报告的效果质量的考核, 而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考核则是要注重创业实践的最终效果和具体的商业计划书。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 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 一方面是要发挥指导教师在该项目中的引导、监督、评价以及激励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相关的专家委员会对于项目的专题立项以及对结题的鉴定作用。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及成功人士来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吸引一些企业家投入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 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3. 加强对项目指导教师的培训

管理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定期的对指导教师开展专业的培训, 具体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组织一些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使指导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进一步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激励机制,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在进行分阶段和分层次的项目引导和监督管理时, 对于那些按规定日期结题且完成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可以是公开的表彰, 也可以是一定的实物补助, 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评定职称和岗位考核的时候可以拥有一定的优先权。第二方面是对于那些按时完成相关项目任务, 按时提交研究报告或论文等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学金奖励或者相应实践学分。第三个方面是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优秀组织奖项, 对于那些先进的管理组织, 按照他们的管理效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5. 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要成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包括学校相关的学科专家、创业教育专家和督导等, 他们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方面的研究, 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的体系和模式等进行创新分析, 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一些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支撑, 此外还负责对此项目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立项评审和中期检查以及最后的结题验收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是一项集实施和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管理,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和综合型的社会人才。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评体系,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的培训, 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

参考文献

[1]郭莉, 王菡, 王栩楠, 等.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6) :118-121.

[2]秦洁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一体化探索[J].福建电脑, 2012, 28 (4) :22-24.

[3]刘长宏, 李晓辉, 李刚,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5) :163-166.

[4]李海燕, 吉东风, 李俊龙,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22) :186-186, 187.

[5]钱小明, 荣华伟, 钱静珠, 等.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7) :21-24.

[6]陈寅平, 孙晓红, 章刘成,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J].新经济, 2014 (34) :23-2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全”质量管理;PDCA;因果分析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5-0012-02

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与《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开展的面向在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创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国家确定了“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实施原则。要求实施“大创计划”的高校强调训练过程而非项目成果,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然而,目前“大创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即重视项目的申请和结题验收,而忽视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学校和二级院系都忙着立项,而对项目立项之后的实施情况缺乏追踪检查力度,对项目的进度情况掌握不够,最终导致验收管理也不规范,项目完成质量不高。

为提高“大创计划”项目的完成质量,加强“大创计划”的过程管理,在质量目标的指引下,运用动态控制原理,采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方法,实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三全”质量管理,并运用因果分析图对“大创计划”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质量管理在“大创计划”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协调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工作一。我校“大创计划”以实现“三全”质量管理为质量目标,采用PDCA循环和质量分析的方法完成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工作。

2.1“三全”质量管理

2.1.1全面质量

“大创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大创计划”中的全面质量所指的“质量”不仅仅是项目成果质量,还包含项目工作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项目成果质量主要指成果与项目研究内容的符合程度以及成果数量和成果等级;项目工作质量主要指项目成本、工作周期、项目执行过程规范性等;学生培养质量指通过项目研究,学生是否达到“卓越计划”中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相关培养要求。

我校在2012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第一类高校实施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成为2012年度第二批启动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各教学院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创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大创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保障“大创计划”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大创计划”的工作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同时,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规范、监督“大创计划”学生项目的评审、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工作,保障“大创计划”的项目成果质量。

2.1.2全员参与

“大创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发展和延伸,除了中央部委属109所高校实施“大创计划”之外,国家也鼓励地方政府支持所属高校积极开展“大创计划”项目,从中可以体会到国家积极倡导全员参与“大创计划”。当然,全员参与还体现在“大创计划”是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学生以个人或团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学校申报项目,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对项目质量进行自控,并接受来自学校的监控管理,即项目参与各方都负有质量管理的责任。

学校高度重视“大创计划”工作,建立了“学校一学院(系)”两级管理、“教务处一学生工作处一科研处”多部门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教务处组织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学生工作处宣传、动员,并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科技处将相关获奖成果进行专利申报和转化的工作链条。学校还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成立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形成教职员工、学生全员参与“大创计划”的工作局面。

2.1.3全过程管理

前已提及,“重在过程”是“大创计划”实施原则之一,所以,“大创计划”是尤其重视过程管理的。“大创计划”项目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求研究过程能够体现训练的目的,研究过程材料完备、齐全,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策划、控制和改进来实现项目全面质量。

学校通过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黑工程院教字[2012]7号)、《创业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试行)》(黑工程院教字[2012]23号)等相关文件,并在《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在通识教育平台中把《创业基础》设为必修课程,20学时,1.5学分,并增加创新与创业理念、知识、技能方面的选修课程;在专业教育平台中进行学科渗透,即在专业方向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强化专业知识;在综合教育平台中设立创新创业训练模块,不低于2学分,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拓展兴趣与特长,提升自身素质。

2.2 PDCA方法

PDCA方法(如图1)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和基本方法,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工作循环的简称。我校在“大创计划”的质量管理上也采用了PDCA方法。“大创计划”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三个阶段,又可分为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几个环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PDCA方法具体表现为:在计划阶段(P),根据项目类型和项目自身特点,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等,这一阶段主要对应项目立项阶段;在执行阶段(D),要按照上一阶段确定的内容开展相应活动,如进行设计、实验、制作、宣传、营销等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对应项目实施阶段;在检查阶段(C),通过项目组自查、院系审查和学校抽查等手段,确定项目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是否符合计划阶段的预期结果,这一阶段主要对应项目中期检查环节和结题验收阶段;在处理阶段(A),根据检查结果对项目出现的偏差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这一阶段主要对应项目中期检查结果的处理和结题验收阶段的收尾环节。

2.3质量问题分析

“大创计划”实施过程中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纠正。在质量管理中普遍采用因果分析图法逐层排查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地对问题进行处置。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然后按相互关联性把这些因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进行整理.最后绘制因果分析图。图2从5个质量要素(人、机、料、法、环)人手,对“大创计划”项目延期问题的可能原因展开分析。

3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通知

医学部、各教学单位:

根据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学校研究决定启动2014年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项目申报

(一)申报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要求

1.申请人原则上为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的我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以大

二、大三学生为主)。

2.参与项目同学须聘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3.项目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提出,或由指导教师提出,学生选择。

4.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年,起始时间从立项之日起计算,项目负责人应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5.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省级以上项目须将验收结果报吉林省教育厅备案。验收材料包括项目总结报告和论文、设计、专利等相关支撑材料。吉林省教育厅将在指定网站公布项目的总结报告。

(三)申报指标

1.指标划分原则

(1)有利于调动全校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

(2)充分鼓励前期基础工作扎实的学院。

(3)适当考虑学院及学科专业之间的平衡。

2.指标划分办法

(1)一个教学单位基础指标3个。

(2)基础积累较好、取得成绩突出的学院适当增加指标,具体按学院12、13年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项目数量最多年份计算增加,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的教学单位增加2个指标。

(3)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学院增加2个指标

(4)学院学生数量超过1000人的增加2个指标。

3.指标分配明细及要求

各学院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指标见附表1,报送项目超过5项(包括5项)的要有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不做具体要求,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申报。学院要储备报送数量2倍左右的训练项目作为院级项目管理。

(四)申报程序

1.各学院要向全体教师、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2.项目申请人需填写《吉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书》(见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书”),经导师签字同意后报所在学院领导小组。

3.各学院应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成员、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确定推荐的项目,并按排序填写《2014北华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信息统计表》见附表2。

4.学校将对学院推荐的项目进行遴选,在评选出校级项目的基础上向省教育厅推荐省(国家)级项目。

(五)项目经费

学校对确定的各级项目按照修订的《北华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六)时间安排

5月7日前,学院提交确定推荐项目的《申请书》附件

一、《2014北华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信息统计表》附表2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邮箱beihua013@126.Com。

二、项目评审与报送

(一)评审办法

本次评审采用学院初评排序和学校评审两级评审方式。学校分组评审后将结果排序,根据省教育厅下达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数量按比例报送。其余项目为校级项目。

(二)分组情况

校级评审分为医学组、综合一组和综合二组,三个小组进行。

1、医学组: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组由医学部组织答辩。

2、综合一组: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传媒学院、化学与生物学院、物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3、综合二组: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学院、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林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三)评审时间与地点

评审时间为5月10日上午8:20分开始,5月11日结束。具体地点、答辩时间与顺序见学校OA网5月9日教务公告。

(四)答辩要求

项目负责人带好《申请书》一式五份,现场交与评审专家组,采

用PPT汇报答辩,答辩时间为5分钟/项目(包括现场提问)。

(五)评审结果公示与报送

教务处将在5月14号,将各组评选出的项目排序结果,在学校OA网教务公告上公示3天,无异议后,确认评审结果。

学院组织指导教师和项目组成员将《2014北华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信息统计表》附表2和《申请书》附件一按专家意见修改后,电子版于5月20日前发送到教务处电子邮箱。

学校将根据省教育厅通知确定报送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数量。联系人:王继忠王营杨智博

联系方式:邮箱:beihua013@126.com

电话:64608013

教务处

2014-4-9

附表1: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配指标

附表2:2014北华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信息统计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5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

训练计划内容参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参与高校

训练计划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将予以优先支持。

四、计划组织实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各校制定本校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和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二)评审立项。各高校在省级建设项目申报限额内,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自行组织学生项目评审,报我厅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厅。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我厅将在有关网站公布项目的总结报告。

各校通过自筹经费,可以保障项目有足够经费支持、可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可超额申报建设项目,我厅将予以认可。

各校校内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验收表等相关工作表格由各校自定。

(三)项目负责人。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四)三类项目比例。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比例,并逐步覆盖本校的各个学科门类。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参与高校要成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由教务、科研、设备、财务、产业、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二)训练计划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参与计划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同时要组织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

(三)要重视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对参与训练计

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参与计划高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训练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

(四)重视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五)参与计划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六)参与计划的学生,如发现本校实施该计划时有违反我部要求的情况,可以向我厅投诉。投诉的问题要确切,并且署真实姓名。我厅将在调查核实之后予以处理。

六、项目周期

一年半

七、申报材料

(一)工作方案;

(二)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三)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16日)。

以上材料各一式2份。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二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注重研究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项目以本科生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展开,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以本科生团队的形式展开,以实际或模拟的商业活动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由本科生团队在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注重训练过程和自主实践,注重能力训练,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学院加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学院各级实验教学中心、院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和重点实验室都要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条件支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评估等工作。学院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教务部、科研部、学工委(团委)负责人,以及各分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和总结等工作。教务部为项目归口管理部门。

第六条各分院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和专家组,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条件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和总结等工作,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创新训练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须以团队形式申报。鼓励学生跨分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项目负责人限1人,团队成员应分工明确,有机协作。

(二)项目申报人为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一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未结题的学生不得申报。

(三)每个项目均应有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来源于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院内导师须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创业实践项目实行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双导师制。

(四)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年限原则上为1年,且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离校前完成。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够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五)已经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第八条立项程序

(一)学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申报。

(二)分院负责申报项目的初审,组织专家评审,按学院下达的推荐名额确定推荐项目,并上报教务部。

(三)对分院推荐的项目,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并提交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审核。

(四)入围项目公示。

(五)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立项。

第九条项目实施

项目立项后,项目组须编制项目任务书,进行开题报告,并根据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详细记录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提交季度进展报告等。

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应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

第十条中期检查

分院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内容、进度、阶段性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结题验收

(一)根据项目研究期限,学院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检查验收,形成项目验收意见。各项目组提交的必需材料为项目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二)项目结题验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三)验收结束后,分院应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交流,撰写并提交总结报告,填报相关数据统计表,及时跟踪和收集项目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学院公布各项目的总结报告,将验收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定期组织成果汇编。

对项目管理不力的分院,将酌情减少下一期推荐名额。

第十二条项目变更

项目名称、项目内容、项目实施时间、项目组成员及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变更,如确需变更,需在项目实施后三个月内提交相应变更申请书,经分院审核同意后报学院审批。

第十三条项目中止

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而中止研究的项目,应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止报告,经分院审核后报学院审批。

对项目执行不力或无正当理由自行中断项目的,学院将取消该项目计划,追回已下拨项目专项经费,取消其今后申请本计划项目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四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经费由省财政专项经费和学院配套经费组成,学院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核定项目经费。项目经费下达到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指导教师负责监管,教师不得使用项目经费。

第十五条项目启动后,先下拨项目经费的50%,通过中期检查后下拨余下经费。

第十六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费、测试加工费、资料费、复印费、调研差旅费、交通费等,实行专款专用,专户核算。分院应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学院对资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终止项目资助,并对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罚。

第五章鼓励政策

第十七条通过验收的项目,学院为项目组成员颁发证书,可作为学生评优、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可按参与国家级项目申请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分。验收成绩为优秀的,可以申请学院科技创新优秀奖学金。

第十九条学院鼓励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申请技术成果鉴定、研制产品、推广软件等,并适时组织成果展或成果交流会。

第二十条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给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奖励,按相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业绩。

第六章附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7

一、“大创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执行经费预算不严格

在进行“大创项目”申报阶段, 在申报表格里要求项目负责人对实施该项目提出相应的经费预算方案。该预算有支出项目、金额、计算根据及理由, 从财务管理角度可以说制定这个预算要求是规范、合理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各申报项目负责人也制定了具体的经费使用计划, 但是在具体使用经费过程中, 开支的随意性较大, 存在只要与项目主题相关联的内容不管原先是否在预算之内, 都从项目经费开支的现象, 往往没有能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预算计划进行列支和报销。如某高校一个食品企业的创业训练项目, 在经费预算阶段有一定比例的调研费、印刷费等预算, 然而在后期的报销时主要集中在购买食品上, 而且还增加了少数如市外差旅费等原预算中没有的开支项目, 与事先制定的经费使用预算有一定的出入。虽然这些开支都合理而且项目负责人也对该情况进行了解释说明, 但从一个侧面也暴露了“大创项目”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存在执行经费预算不严格的问题。

(二) 使用报销票据不规范

报销票据作为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 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监督和审核每一张费用报销票据, 确保其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创项目”报销过程中, 存在使用报销票据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一是报销票据不完整, 如开具食品票据却没能提供具体的购买清单;二是报销票据不对应, 如报销差旅费时, 往返的火车票上显示的身份证不一致即往返的票分别属于两个人;三是报销票据不合理, 如报销调研费用, 往返时间的跨度太长, 有些甚至超过1个月, 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四是报销票据不合规, 如报销租车费及相关车费时, 有租车的票据, 但票据上却没有相关汽车租赁公司的财务印章即该票据无法作为财务报销的票据凭证;五是个别报销票据签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个别票据背后的签名就是一个人的笔迹, 显得不够严肃。此外, 项目负责人在张贴票据时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将所有的报销票据随意张贴在一起, 没有根据票据的使用科目、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类。

(三) 管理部门审核不严谨

当前, “大创项目”的管理工作通常落在学校的教务部门。在高校行政人员配备不充裕的情况下, 高质量做好该项工作的强度、难度都较大。从目前的情况看, 各高校每年的“大创项目”少则几十项, 多则过百项, 作为管理部门承担着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答辩, 而且几项工作要求完成的时间都较为集中, 工作强度很大;关键是对项目经费票据的审核涉及项目类别、研究方向等方方面面的事项, 对一次性支出额度较大的还需要进行更为认真、细致、深入的审核, 难度很大。此外, 每个项目都有其特色性和专业性, 作为高校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无法做到通晓每一个领域, 导致在审核票据的过程中主要审核是否超过预算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的大体合理性, 而无法保障经费使用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导致审核经费使用时的不够严谨。

二、“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项目负责人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一切行为问题的出现、产生往往都从思想意识开始。“大创项目”部分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 认为项目一经立项、经费一经获批, 项目研究、经费使用就是个人的事情, 极个别还把项目经费等同于个人的财产, 存在自己爱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的错误观念, 对经费使用一些基本规定以及财务规范和要求不做了解。同时, 少部分项目负责人在使用项目经费时,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在财务报销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合理甚至不真实的票据, 为项目审计埋下较高的风险, 也容易给自己和学校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见, 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 学校缺乏专门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大创项目”目前在高校均开设有专门的财务科目, 经费通常由学校教务部门作为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使用管理, 受学校一般财务制度监督。按照国家教育部对该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 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主使用, 指导老师负责指导, 经费只能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项目支出。虽然当前各高校都相继制定出台了“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办法和说明, 但是在对经费如何进行监管、经费使用科目与项目研究方向的关联性认定以及票据开支真实性的认定等方面还相对缺乏明确的制度条文, 导致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找不到行或者不行的具体依据, 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不完善。可见, 制定出台一整套科学严格、有针对性的“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来规范项目经费科学合理使用势在必行。

(三) 项目负责人缺乏必要的财务报销基本知识

从国家教育部对“大创项目”的经费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规定初衷而言, 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经费使用管理能力, 许多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研究项目是一把好手, 但是对经费的使用和报销却显得十分外行, 缺乏最基本的财务报销基本常识, 对经费的统筹管理、项目开支的票据留存、财务报销的基本流程、票据的合法性、票据的规范张贴以及报销的签字程序等都不是非常了解, 导致出现了上述提到的报销票据不规范的种种情况, 对项目的经费使用管理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大创项目”的制度设计意图的实现。

三、学校规范“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高校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经费管理办法

首先, 立足学校实际, 制定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内容应涵盖经费使用总则、经费使用和审批程序、经费开支范围、经费使用管理及附则等, 同时针对学生报销和指导教师的权责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支出报销细则》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指导教师职责》, 让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明晰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报销的操作细则和流程, 保证“大创项目”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其次, 规范经费支出的审核方式和报销流程。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 (学生) 负责、指导教师审核、管理部门审批”的经费报销程序, 即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填报报销清单, 然后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指导教师审核无误签字后提交给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待管理部门审批合格后到财务部门进行经费报销。第三, 制定相应的惩处办法。应科学总结过去一个时期高校在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结合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及高校具体实际, 研究制定相应的惩处办法, 发现违规现象及时给予纠正, 对不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及上级有关规定, 给予撤销立项、通报批评等相关的惩处, 切实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二) 严格编制科学的项目经费预算

首先,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创项目”经费预算的有关规定, 严格科学做好项目的经费预算工作。经费预算可以按照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讲义费、知识产权事务费、邮寄费以及其他直接费用, 这里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上述费用外, 包括为项目支付校外专家指导费、网络费和软科学项目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稿费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其他直接费用。此外在预算中要明确项目经费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出租车费、餐饮费、参观娱乐费, 项目经费必须严格按照预算开支, 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其次, 建立“大创项目”报账信息卡。每个项目开设1张信息卡,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经费预算情况填写好, 每次报账时出具信息卡, 由财务人员根据本次报销情况的明细进行填写, 确保经费预算得到严格执行。第三, 严控随意变更经费预算。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各经费使用科目的总金额可以存在一定微小比例的上下额度, 原则上不允许随意变更经费预算, 自主增加或者删除有关经费预算科目。确因项目研究需要有改变预算的情况, 由项目负责人提出, 指导老师审核, 管理部门审批后给予调整, 并报财务部门备案, 以便财务部门做好后续经费的核销工作。

(三) 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首先, 明确培训的内容。因为培训的对象是项目负责人即学生, 他们本身对财务的一些基本知识都较为缺乏, 因此明确培训内容显得非常重要, 这类培训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解读、财务报账基本知识的培训、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化、报销的流程及要求、票据张贴的规范说明等, 确保不留死角。其次, 要选派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培训效果的好坏, 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达到培训的目标, 可以从学校财务部门选派1-2名经验较为丰富的财务人员, 他们不仅要熟悉高校财务的基本知识以及报销规程, 还要对“大创项目”涉及的内容较为了解, 并且熟悉各项目负责人在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能给各项目负责人清晰、明确的指导。第三, 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培训除了采取正常的面对面讲授外,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如互动式即项目负责人提问、培训教师解答, 个案研讨式即在不违法财务规定和项目保密原则的前提下, 选取一个“大创项目”的报销清单, 作专门剖析, 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等, 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在“大创项目”的过程管理中, 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对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提高“大创项目”经费使用的效能,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项目经费有效使用和管理的模式, 加强对“大创项目”的经费使用的管理, 以便更好地促进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并取得预期效果。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过程存在执行经费预算不严格、使用报销票据不规范、管理部门审核不严谨等问题, 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项目负责人财务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学校缺乏专门有效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缺乏必要的财务报销基本知识。可以从学校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经费管理办法;严格编制科学的项目经费预算;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 2014 (3)

[2]宋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 2012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驱动

引言

“创新创业”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视。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高校是创新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创新的主力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消耗者,而更多地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要重视创新教育,同时也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有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实践模拟,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3]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1.创新。

“创新”的涵义是广义的,即相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做出了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成果,则这种成果就是创新性成果;试图做出创新性成果的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活动(过程);从事创新活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创业。

创业能力就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3.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4]

二、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我校作为民办高校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毕业生,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作出了贡献。尤其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为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增设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用一些成功案例进行举例,展示创新理论及创业的方法、过程及规律,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老师要引导学生依据项目或者活动的要求结合所学相关课程,对市场、科技、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为学生建立一个包含创新、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实践等方面内容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体系。[5]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以及社会实践四大部分,建立一个实践创新基地,使学生完成相关实践训练,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创新意识逐渐培养。

2.学校领导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校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投入资金建设创新实验室,鼓励教师改革实验教学。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并设有多种奖励机制。

3.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学,选派多位青年教师摄入企事业单位培训,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结合企事业单位需要共同培养人才。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我校采取的措施

1.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各种保障条件,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比如校企联合,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多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设立校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为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建立方便快捷的创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支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支持、鼓励创业,树立并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

2.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理念和思维,优化课程模式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所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要与时俱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等理想效果。选聘校外导师,发挥双导师制作用,定期邀请实习科研基地的导师来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根据具体项目模拟创业过程,开展学术交流,激发学生创业意识。还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科特点、课程特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也要发生改变,体现在教学内容是否系统、前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调动,学生的潜力是否发掘等。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培训班和参加相关的一些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并将教师指导竞赛业绩计入教学工作量,学生竞赛得奖老师也会有相应奖励等。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知识的发展动态,经常聘请名校教师来我校做讲座,并外出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鼓励教师为实验教学献计献策,重视每一位教师的建议,让教师能够积极满腹热情的投入教学。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意义

1.突出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核心是“创新”,项目的选择非常关键,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创新点和实际操作过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驱动,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敢想、敢做、能写、会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

2.着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3.树立多学科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4.发挥学校的组织协调作用,有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总结

高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lfD788Vy2l16ZJTgvYxPrSmSt3aqLa3LIRTZA_qpZe-IFuPlaBKku5ZvyiIMOt53Ej6yeKteBzjguogXCs7hbp8JUpy--CRSgCXj-AgFoq.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8) : 195-198.

[3]百度百科.创新创业教育.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PlUc_ZZ8QH-f1mF4dCQW7Jp2guF6yxmv-P9I3fQaJ89iXaQzVBjSPy5aYuM3sOcR9faWUbl8e9dSICoybm0I.

[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http://www.wxphp.com/wxd_8nkgf1m8ov3jk4g7snk4_1.html.

[5]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67-72.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是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强化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本科生社会竞争力的项目。

一、什么是“大创”?

(一)暨南大学“大创”体系

我校设置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创”体系,分别简称“国创”、“省创”、“校创”。

1.“国创” 是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前二类项目单项可获1-2万元经费,创业实践项目单项可获5-10万元经费。

2.“省创” 是广东省教育厅所设,包含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单项经费5000-10000元。

3.“校创” 原“暨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工程”,是学校资助本科生进行科研项目的活动。包含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单项经费1000-2000元。

(二)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我为什么要参加“大创”?

1.获得创新学分

承担“国创”项目并按要求结题,所有项目组成员均记3个创新学分。与此类似,参与“省创”、“校创”者记2个创新学分。

2.在奖学金评定、优异生选拔、研究生推免中获得优先权

对于参与“大创”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在奖学金评定、优异生选拔、研究生推免中获得优先权。

3.获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 参与学生可以获得参加创新创业类会议的机会,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

4.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与项目并顺利结题的学生均可获得荣誉证书,证明该生在学术科研方面有专长,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

5.获得研究经费

立项项目可获得数千到数万元研究经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篇10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学校决定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基础上,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规范计划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划的实施旨在完善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 实施原则: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

二、管理机制

第四条 学校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园办公室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组织评审、检查过程、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

第五条 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学院“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 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等工作。

三、项目的立项

第六条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级三级资助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原则上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参与学生应能够按培养方案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对科学研究与发明或创业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

鼓励申请者组成项目组合作申请项目,原则上每组3-4人为宜,项目组最多不超过5人。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每名学生(含申请人与参加人)限同时申报一个项目,在研项目未结题时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熟悉该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如聘请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也应有校内的导师负责日常管理、协助指导工作。

第八条 学校于每年3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3月至5月中旬学生准备选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5月下旬学院组织初评,5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

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 2 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十条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内容难易适度,可行性强。创新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与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成员分工等;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商业计划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方案、计划参加的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计划)、成员分工等。项目内容由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不超过5人)完成,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1至2人。

第十一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即完成时间一般为1至2年,最长不得超过3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第十二条 项目评选要经过学院初评、学校评审与学校“领导小组”审批等过程。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至7人)对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初审,确定参评校级项目。跨学院组队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立项申请。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按学部组成校级专家组(5至7人)评选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确定校级一类、二类资助项目。校级专家组 3 对校级一类资助项目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再评选,最终确定拟申报的国家级项目。经过评审拟确定的国家级、校级资助项目名单,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确定为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十三条 创新训练与创业训练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基本业务素质,具有初步的综合研究能力,鼓励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2)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明确、原理可靠、方法科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3)项目应在研究对象、应用理论、采用方法或实现路径等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创新性;(4)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课题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清晰、阶段划分合理、阶段性任务及成果明确;(5)项目的难易程度适合团队能力,所需研究及实验条件能够得到基本满足;(6)项目经费预算合理、建立明确的经费使用制度,设备、材料等管理责任明确;(7)项目负责人组织能力较强,团队成员分工合理,指导教师具备专业能力并指导到位,项目经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第十四条 创业实践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项目成员具有旺盛的创业热情,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实践能力较强,团队具有基本的专业与特长组合;(2)项目选题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或专业依托,鼓励从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选择;(3)技术型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价值,应具备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行性,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4)应建立清晰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明晰利益关系,建立基本的组织架构与制度框架,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5)要编写规范的商业计划书,有基本的商业模式设计,有较详细的公司运营计划,有明确经营目标,基本运作条件和资金的需求应在现实可实现的范围内;(6)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要有风险意识,明晰项目风 4 险,建立规避机制。如项目失败,应能进行合理清算,尽量减少损失;(7)项目负责人能发挥核心作用,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关系融洽,指导教师具备专业水平或管理经验,并指导到位;(8)项目组聘请企业指导教师,签署指导协议。

四、项目运行与管理

第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宏观管理,项目所在学院具体实施。每批项目公布后,参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工作。全体成员应保证时间和精力地投入,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独立进行实验,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同时应做好训练过程记录。项目成员不得抄袭、拷贝、移植他人成果,引用参考资料须在报告中注明出处。

第十六条 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

指导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在项目实施中,指导教师应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应注重学生创新思想的激发,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应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发展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的态度。指导教师不得代替学生完成项目内容,也不得将自己的成果转嫁给学生。

如有特殊原因致使指导教师不能完成指导任务,学院“工作组”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变更指导老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学校及学院对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项目组要定期向学院提交进展报告。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检查本院所有执行项目,学校“领导小组”组织 5 专家检查国家级项目、校级一类资助项目。校级专家组还要随机抽查校级二类资助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每次检查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

第十八条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申请变更相关事宜。

项目组成员如需变更,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申请,经指导教师审查、学院“工作组”审批,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项目组成员变更仅限人员替换,变更人数应在参加人数的1/2以内,且项目负责人不得变更。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人员变更事宜,限定在项目计划时间的前1/2时段内进行。

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如需更换负责人,由原负责人提出变更申请,经学院“工作组”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变更负责人,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涉及事务。

如遇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指导教师应向学院“工作组”申请变更,学院“工作组”批准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 校级项目如需延期或提前结题,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结题,须在计划时间的前2/3时段内进行,并说明充分理由,经学院“工作组”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可以延期完成。最长延期时间为一年。原计划完成时间为三年的项目,或延期后项目组成员不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完成的项目,不得延期。国家级项目,原则上不得延期。申请提前结题,须提供完整的成果资料,经学院“工作组”严格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可提前进行结题验收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不得变更,否则按终止处理。

第二十一条 经项目组成员努力仍不能完成预期研究任务,或项目研究内容严重偏离原计划研究方向,该项目按终止处理。项目终止可由项目 6 组提出申请、学院“工作组”研究批准后终止,或校、院专家组建议终止。终止的项目须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学校和学院共同完成,每年两次,分别在5月、9月进行。

第二十三条 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组向学院工作组提交结题申请,附加成果报告、发表文章、专利、产品或作品、成果应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项目实施记录本等资料。跨学院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结题申请。

第二十四条 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人以上),对本学院的项目以答辩形式进行结题评审,并对每个项目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学院“工作组”对结题项目的总体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将项目评审意见、项目结题申请资料及时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查。

学校“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结题的国家级项目以答辩形式评审、对校级项目以审查资料形式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后即可结题。未通过学校审查的项目,应当继续进行;对不能继续进行的项目,学院应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并提出终止意见。

第二十五条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应按照立项申请书中的实施方案进行,完成设计工作内容,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成果达到或基本达到预期指标,研究报告规范详实,鼓励项目成果申报专利或有偿转让,鼓励在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

创业实践项目,团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运作达到或基本达到预期指标,鼓励项目做大做强,并以多种方式引入技术、资金、生产和市场等合作者。

第二十六条 结题项目成果受益人为吉林大学。

五、条件保障

第二十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配套支持国家级项目和资助校级项目;院级资助项目由学院筹专款资助。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学院“工作组”组长负责。

第二十八条 经费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变更用途。(2)学校财务部门按分批次划拨到学院,由学院“工作组”进行具体管理。(3)经费列支范围包括:图书资料费、网络费、实验材料费、实验费、简单仪器费、设计费、复印费、论文版面费、调研耗材费等,原则上不支付差旅费。(4)使用经费,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提出申请(经办人),项目合作者证明(验收人),经指导教师同意(分管负责人),学院“工作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分批支付。支出总额度不能超过该项目的资助额度。(5)项目结题时,项目组要做出经费使用说明。

第二十九条 对于延期的项目,学校不予追加经费;对于终止的项目,学校将不再下拨剩余经费。

第三十条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偿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需要跨学院进行实验,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或需要场地、技术、政策,可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六、监督与奖惩

第三十一条 学校为结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国家级项目计100个标准学时,校级一类资助项目计50个标准学时,校级二类资助项目计30个标准学时。

第三十二条 学校设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奖”,分“成果奖”、“指导奖”及“管理奖”,对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指导工作 8 突出的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工作突出的学院予以奖励。对获得管理奖的学院,学校将在下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数额分配上予以奖励。

第三十三条 学校建立公开监督机制,跟踪各类项目实施管理,特别是创新实践项目,及时检查项目运行情况,督促项目实施,防范潜在风险。

第三十四条 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违反项目经费使用规定、恶意套取项目费等行为,按舞弊论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 学院及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训练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如违反管理要求,截留、挪用学生项目经费,将受到相应处理。

七、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校发[2008]56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著名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下一篇:文明校园建设国旗下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