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研究报告(精选8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现如今,我国不断走向转型化进程,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大学生群体仍旧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这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就以夭折。伴随着社会创业浪潮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于是我们调查小组在本校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关于我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程度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不高。了解一点的占总数的66%,基本了解的占14.91%,非常了解占1.99%,完全不了解的占17.1%。另外,我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中,认为创新创业是创办一个公司或企业的占48%,开创一个项目专利的占29%,开发一项新型科技的占5.57%,其他形式占16.9%。
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对创新创业几乎都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且了解层面仍旧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创业模式上。
关于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
在问到是否进行过创业实践时,56%的同学表示对创业有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始,30%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创业,只有13%已经开始创业。从数据来看,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良好,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秉持着积极的态度。但有过半的同学只是有创业的想法,却不知道怎么开始。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经验缺乏,没有老师指导、创业方向不明确等各种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这些主客观因素往往使得学生们觉得创业困难,并且无从下手,以至于到最后通常会选择放弃创业。
关于我校大学生希望官方能提供的条件
数据表明,受调查人群中认为目前创业形势十分严峻的人占14.71%,认为比较困难的占42.15%,而认为一般、较有希望和成功性很高的分别占25.84%、16.5%和0.8%。
接近一半的学生觉得现在创新创业比较困难,在其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中:认为需要有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人占44.73%;认为创业需要经验以及人脉的占59.44%;认为创新创业要有兴趣和欲望的占61.63%;认为家庭条件能够支持创业的占42.54%;认为需要所选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占48.71%;认为拥有承担风险的心态的人占41.15%;认为创业受现如今社会就业形势影响的占18.69%;以及自身需要拥有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占23.66%。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自身的经验和人脉。与此同时,在创业的最佳时机的调查选项中,认为“只要有想法,任何时候都适合创业”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占47.12%。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其创新思维,引导其多往该方面思考和策划,提出自己的想法,显得尤为重要。
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1) 大部分我校学生对当今社会创新创业认识不够深刻,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创业模式。
2) 对创业所需的客观条件准备不够充分,导致众多创业夭折在创业初期。
3) 创业的领域较少涉及当今新型热门领域,多数涉及餐饮,摄影,电器维修的行业。
对策方案
学生:
1) 需要充分了解当今创新创业的概念和含义,开拓思维,打破传统。
2) 在创业之前做好想对充足的准备,协调好自身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平衡。
3) 在创业前,确定好创业方向。
4) 充分利用好学校、政府所提供的资源。
校方:
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举办相关的创新创业的讲座、比赛和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们的激情。
2) 因材施教,在不同学院开设专业对口的创业课程。
一调查结果基本情况与分析
本次调查从2012年初开始到2013年底结束, 面向哈尔滨学院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 共发出问卷524份, 回收有效问卷356份, 占发放问卷的68%。其中师范类151份、非师范类205份, 男生126份、女生230份;文科生占40.27%, 理科生占34.50%, 音、体、美学生分别占8.56%、7.37%、7.51%, 基本涵盖了哈尔滨学院各专业学科。数据真实、宽泛, 可信度高, 能够相对真实地反应哈尔滨学院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男生的创业意识高于女生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作者发现虽然女生所占的比例高于男生, 但女生的创业意识明显低于男生。230名被调查的女生中仅有49.12%的人有创业的意识并想参加创业团队。而在126名被调查的男生中, 62.7%的人想创业, 所以从性别上来看创业意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2城乡学生创业意识差距较大
在调查中, 作者还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庭经济状况。在195名有创业意识的学生中, 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占51.36%, 由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能吃苦, 他们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贫困经济状态, 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所以他们的创业意识强。而36.31%的学生来自温饱富裕家庭, 他们从未担忧过自己的衣食住行, 享受意识较强, 所以创业意识差。
3选择稳定工作和考取研究生的大学生人数居多
从就业去向上看, 稳定的企事业单位、研究生和公务员备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32.13%的大学生认为找一份稳定工作是毕业后最理想的选择, 31.10%的大学生认为在就业困难的现实社会中, 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很必要, 考研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15.17%的大学生认为考取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只有15.6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考虑自主创业。
4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和愿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强
还是以创业态度一题为例, 积极支持创业并想成为创业中心一员的, 大一占44.7%, 大二占48.2%, 大三占52.8%, 大四占64.3%, 同时我们又对持有这一态度的64.3%的大四毕业生做了进一步调查, 打算毕业后就创业的占15.67%。这两组数据表明, 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强烈, 而毕业后直接创业的比例却很小, 可见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不断增强, 而创业能力却远远不足。
二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 这种三位一体的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体系
2006年,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战略决策———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2010年,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由此可见,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企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为高校提供了培训人员、训练场地、技术项目等支持。但是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未形成一个有机的具有联动效应的整体, 难以发挥它的最大合力。首先, 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形式单一。地方政府只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 其他方面很少涉及。其次, 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同样不够深入。在形式上, 一些企事业单位只是为大学生提供毕业前的实习机会, 很少为大学生提供资金和技术项目的支持。最后, 各地方政府缺少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事业单位政策上的倾斜, 从而抑制了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提供支持的积极性。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不足
首先, 目前有些高校并没有真正地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高到战略任务高度来认识, 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 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承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其次, 大多数高校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薄弱。高校专业教师理论性教学强, 由于他们没有参与创业过程的亲身体验, 所以创业实践经验不足。而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也只能在创业理论上指导学生。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并能指导学生创业的师资力量相当匮乏。高校会邀请企事业单位或商业界的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 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创新创业经验。此外,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各高校在办学经费不充足的条件下, 只能先保证正常的教学计划, 很难把经费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没有资金的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无水之源。
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 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改课题, 鼓励学生立项申报, 对成功结项的大学生来说只是增加其创新学分, 而对于指导教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机制。有些优秀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多参加校内的其他活动完成创新学分, 所以很多大学生根本不重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归根结底是不完善的激励机制造成的。同时很多高校也未曾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之中, 仍然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优劣, 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实践能力, 活学活用课本知识, 提高综合能力, 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所以, 增强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其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根本, 也是目前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 要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自主创业的真正涵义, 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 通过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成功人士和自主创业的典型代表, 为大学生做讲座, 树立榜样, 鼓励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坚定信念, 鼓励大学生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聪明的头脑和与众不同的想法闯一番事业。最后, 鼓励大学生组建团队或社团, 共同参与实践项目,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使这种意识真正内化成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理念。
2构建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有机体系
首先, 加强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作为财政资源的支配者和掌控者, 政府应该尽其职责, 协调好资源配置, 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 具体体现在:政府和高校共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如建立有力的保障体制、完善成熟的市场等。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这对于办学经费不足的高校来说, 犹如雪中送炭。其次, 加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高校和企事业二者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高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 而企事业单位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成果孵化、项目转化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有助于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人才。二者的合作具体体现在:一是企事业单位发挥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家、咨询服务等。二是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三是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建立成果孵化、项目转化的平台。最后, 加强政企之间的合作。政府应对投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事业单位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如加大对企事业的资金投入, 减少税收等方式以激励更多的企事业投身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行列中。
3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首先,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要培育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必须先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创业精神的教师。高校可以在校内选拔部分专业知识和基本素养高的教师, 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 定期组织他们到企事业单位培训、交流,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教学技能。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很高, 所以高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为实践顾问或兼职导师, 定期为大学生及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创业指导、技术咨询, 传授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 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同学术研究、职业教育同等重要。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中, 结合各专业学科特色, 合理设置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课程, 并与其它学科有机综合, 力争创建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方式上, 高校也应作出重大改革, 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 使课堂教学、创业模拟和实践有机结合。最后,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了使大学生真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靠实践, 特别是广泛地社会实践。
总之, 创新创业教育从提出到实践,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形成良性循环。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要与时俱进,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 优化创业环境, 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协作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平台, 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应焕桃.“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8) .
[2]王琳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12 (12) .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调查分析
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9月份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明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国家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自主创业创新的政策。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军,是最具创新创业潜能的群体,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而,挖掘和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本校及其周边大学的一些学生,通过他们了解到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都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有50%的人想组建团队进行创业,然而有33.33%的人有这个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有25%的人想法和能力都没有。这说明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方面有欠缺,还是坚持原来的教育模式,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方式改革,或者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大学生认为要想创新创业要具备以下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创新感知,领导决策,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社会适应,收集和处理信息,机会识别,销售及管理。实际上这些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调查者中有66.67%的人说自己不具备这种创新创业能力。因此,能力培养是高校及社会的重大任务。但通过调查发现有些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挺好的,举办一些相关活动,比如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据我所知讲座已经被功利化了,或者说演讲者的演讲没有打动人心,这种教育方法并没有起多大作用。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用积极的政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的政策包括资金扶持,评各类先进有优先权,加学分,等等。我认为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实战,让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团队真正创业,在创业中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如京东派校园店,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高校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助力品牌孵化。还有一些课堂上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讲课,老师听,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同时会举办一些智力挑战游戏、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想法,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
三、创新创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能力培养后,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但也有欠缺。据调查,主要原因是环境氛围不够好,政策不完善,学生的这种意识不够强,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科体系不完善、单一,不体现专业特色,师资力量不够大。高校中大多数学生接受一般性的教育后,不再有其他创新创意点,没有这种想法就不会付诸实践,只有少数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会通过团队合作创业,少数人没有带动大部分人进行创新创业,因此整体氛围不够浓厚。如果政策不够完善,没有给创业的人提供支持帮助利益,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即使有想法有能力也不会实践。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教育培训指导,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强大,学生会失去强大支柱,遇到困难手足无措,或者说组织协调不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打压,会失去信心。
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广大学生认可的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的一项措施,同样是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实处的保障。对于这部分内容,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从而编写适用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教材。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开展常规的创业课程,根据专业和学制的情况,设立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把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系统进行考核,普及和满足学生对基本创业知识的学习;二是转变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改单一接受式的教学为发现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可以开展创业培训,主要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进行培训,着重于创业实操训练和能力培养,并从中筛选出可以跟踪孵化的项目;四是开展创业孵化指导和创业咨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五是开拓创业孵化园区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素养。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想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定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所以为了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水平,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这些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此外,要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吸收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经济管理专家、政府部门官员等作为兼职教师,以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此外,高校还要鼓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以解决有关创业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使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3.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
实践是理论和能力行为化的中介媒体。所以,没有创业平台,大学生就难以掌握创业过程中实质性的问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缺少了外部环境和条件。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如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或企业家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拓宽与企业、社会的沟通渠道,建立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机会,丰富社会阅历;通过实习岗位帮助学生体验创业;搭建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平台让企业走进高校,等等。实践证明:我国清华的清华创业园、北航的大学生创业园、上海交大的慧谷科技创业基地等都在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增强创业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工作,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进一步理解和大力支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简化各种相应审批手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扫清障碍。
(2)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政府牵头,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对大学生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3)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创业项目咨询、交流和指导服务。
(4)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密切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五、结语
不管是为了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浪潮。我们需要从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6-79.
[2]唐百锋,鲁宽民.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74-77.
[3]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01:107-109.
[4]邢晓阳.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再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23-24.
[5]李丹,王甲,隋欣.关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6,08:265.
亲爱的同学: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余参加我的调查问卷。为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次调查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这一课题进行调研。希望你能认真如实填写,以便我统计数据,做出精确合理的调查报告。本调查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不会泄露您的任何隐私。非常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学生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
A男B女
2、你的专业属于:景观设计
A哲学B经济学C法学D教育学E文学F历史学G理学H工学I农学J医学K管理学L军事学其他(请注明…)
3您所在的年级:C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刚毕业
二、调查内容
4、您对创业创新概念的认识A
A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B创新项目C开创一份事业,比如开店D其他
5您对创新创业是否感兴趣:B
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一般D不太感兴趣E没兴趣
6、您毕业后的打算:B、D
A自主创业B和其他人一同创业C到公司或企业D报考公务员E尚未考虑
7、您的创新创业动力来源于:A、B
A家庭B朋友C就读高校或专业D社会媒体
8、您的创新创业阻力来源于:B
A经济状况B专业知识C社会实践经验D害怕失败
9、您认为吸引您创新创业的原因有B、D、E、F
A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B成功了能自己主宰生活C有强烈的创新创业兴趣和欲望D通过创新创业迅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E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F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G解决就业问题H其他
10、您怎样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A
A支持,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B不关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C风险大,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容易D
反对应该选择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
11、您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ACEF
A较强的专业知识B丰富的社交经验C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D组织策划能力E市场洞察力F心理承受能力G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12、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障碍是什么:ABEG
A资金短缺B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C要考虑发转前景D家人反对E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F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G创业本身存在的风险与压力H方向不明确I其他
三、创新意识部分
13、您认为什么叫做创新BCD
A科研成果B尝试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情C独特的想法D对自己的技术知识有独特的改进E质疑及挑战权威
14你觉得高校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么A
A非常有B可有可无C没必要
15、您会选择何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CDE A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B多学习理论知识或多选修有关课程C到校外参加兼职,增加社会经验D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E参加各种学术性的研讨
16、您所在高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么C
A有,经常B有,偶尔C没有
17、就相关调查而言您认为您所在高校BCD
A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太重视B没有提高相应的课程和知识的支持C为学生提高社会实践的机会太少D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
18、您所在高校哪些是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活动或组织请列举一二
创业讲座
社团活动等等
19、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何指导:
做问卷调查这个点子首先是由陈粟提起的。陈粟,厦大哲学系博士,主攻技术社会学,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把知识这种潜在的价值转换为技术这种商品机制,最终实现它们的市场价值。最近,陈粟正在研究一个有关“孵化器”的课题,而“挑战杯”大赛刚好相当于一种技术孵化的过程,因而他自然而然地想到对这群参赛学生和校园内的学生群体做一个调查,以便取得第一手的资料与数据。可是由于以前对创业这个话题关注并不多,在这方面缺乏经验,于是陈粟找到了现在是哲学系二年级研究生的陈文水同学。
陈文水一直对大学生创业这个团体很感兴趣,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个课题。平常,他就非常喜好结交对创业感兴趣的朋友,就在今年9月份,他还专门成立了蓝鲸财务自由俱乐部(简称蓝鲸俱乐部),这是一个专门为那些有创业热情的人提供创业交流的平台,现挂靠在大学生创业创新协会名下。陈文水说,蓝鲸俱乐部每周都会开展一些利智、书友会、创业沙龙和培训活动,每次参加的人都超过50多人,主要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也有一些社会人士。目前,这样的创业沙龙已举行了将近10次。“蓝,代表生生不息;鲸,意思是优秀,与优秀的人为武,蓝鲸俱乐部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精英实践。”陈文水说。
一个想做这方面的研究,一个对这方面又特别感兴趣;一个有理论研究基础,一个有经验,两个人一拍即好,携手合作,于是就有了这份调查问卷的诞生。调查者言
我被“创业”撞了一下腰 陈文水
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着实让厦门热火了一把,也让美丽的厦大热闹了一把。
不过,感觉上而言,这个热闹持续得有点实在短暂,因为创业是一种永恒的行动,而仅仅靠几天或者是几个月的创业比赛就能诠释所有关于创业的内涵和主题吗?而我们就能把握创业的全部吗?
无论怎样质疑,很多人都不能否认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着的一切。“挑战杯”还有一些创业英雄和先行者所焕发出创业激情,也是真正纯粹的现代创业精神的萌芽在中国终于破土而出。透过种种新现象,我们不可否认:一种新型的创业机制和文化已经出现了!虽然还很幼稚,还不成体系,虽然还不够规模,但是一切真实地开始了。
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真的给全国人民包括全国大学生上了一堂实验课。
作为学生大军中的一员,我一向低调甚至尽可能回避学生创业的说法。但是,我毕竟向学生创业接近了一步,带着参与的激情,带着研究的理性,我还是跟一些志同道合者一起来进行了这样的一项调查。在这个调查中,我们尽量客观而又理性,详细而又具有针对性。我不敢说,我们的调查是全面和权威的,而只是说,我们的调查还有我们的分析能够触及现实之域,并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和思考:大学生创业,一路走好!
正如一位著名的学者所说的,一个新世纪有为的大学生不去创业并不可怕,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一个有能力的人只为自己眼前活着,只会因循守旧,只会回避风险,只图安逸保守,不敢冒险进取。这是一个人的悲哀,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我被“创业”撞了一下腰,但感觉很幸福。我知道我的幸福是有理由的。第一部分:创业观念 ■创业等同于创办企业?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受访者将创业等同于创办企业,这个比例高达92.1%。
点评:这说明了现代大学生把创业视同于创办企业,事实上,创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义的创业观念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创业等同于创意? “好的创意,好的未来”,但是创业不等于创意。大多数受访者把创业等同于创意,并认为创意是创业的第一步,这个比例是78%。
点评:创意固然重要,但重要的还是执行创意的能力;另外创业不是一个创意而是一连串成功执行的创意组成的。■观念上认可创业活动
经历了九十年代的创业高潮后,从非理性创业到较理性创业,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观比较成熟,大部分学生接受了创业的观念。调查表明,选择愿意尝试创业的比例86.9%,这说明了创业在学生心目中是被认可的。从担心创业失败遭受歧视的比例和担心创业后失业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两部分的比例都比较少。前者占9.8%,后者占7.3%。
点评:事实上,创业被认可说明创业是一项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是一种思想解放的结果。■学生能理性地决定是否选择创业
数据显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创业的同学仅占4.2%,而95.8%的同学并非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创业。而有88.9%的同学对创业具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接受创业的鼓动。最后,对创业失败导致负债,高校的同学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其中64.2%认识到创业失败带来的负债。
点评:创业并不是赛跑,想跑就跑,它必须具备诸多条件后才能进行创业。高校大学生对此有较高的理性认知能力。■创业更多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目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8.5%;认同改善经济处境占49.2%;认同服务社会的占45.8%。从上可以看出,现代高校大学生创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的价值,但他们也不排除经济赢利和社会责任的因素。
点评:并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创业的魅力所在。■市场风险意识不够
受访者在考虑创业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创意、资金和团队,但是,他们考虑到市场风险的就只有32.8%,而真正在创业的学生,他们则很看重市场风险意识,比例提高到了73.2%。
点评:创业者的风险意识不够,这本身就是对创业认识不是很清楚。■理想化的创业认识 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个创意,占87.6%;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占60.9%;然后是资金,占54.7%;接着是社会关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依次是43%、42.2%。这说明了很多大学生创业有着很大的理想认识。另外,有45.8%从书本上认识创业,属于纸上谈兵和理想化的创业。
点评: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对创业停留在想象里,表现出理想化的倾向。实际上,创业有很多理性的决策和分析,不可能是一种理想活动。■不创业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和积累经验 对于不愿意尝试创业的同学来说,他们有其他自己认为更好的选择,他们选择的道路是,其中,考研的比例占51.4%,而进入工商部门的占48.0%,这说明了那些暂时不选择创业的人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深造或者积累实际经验。
点评:创业并不是唯一选择,如果现在不创业,可以选择为创业做准备。第二部分:创业扶持
■创业初期希望能获得扶持
在创业初期,学生很希望能获得支持,这种愿望比较迫切,扶持单位包括金融投资部门、社会服务组织、成功人士和政府机构,尽管要求不一样,但他们希望能得到扶持的愿望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了创业并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
点评:创业靠团队,靠社会大环境,创业初期必须得到扶持,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了解市场最为重要
在创业初期,学生希望能了解市场,并熟悉市场,这种愿望十分强烈,达到75%,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在校大学生最希望是能接触社会、接触市场,从而洞悉市场机会,并把握住机会。点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架设一条通向社会的桥梁尤其重要。
■金融投资部门对创业扶持很重要
创业初期,创业者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和扶持首选金融投资部门,这个数据达到了63.5%,其次是社会服务组织,再次是政府机构。希望得到社会服务组织扶持的是45.2%,而希望得到政府机构扶持的最少,是28.6%。
点评:金融投资部门的扶持政策对学生创业的影响作用是可见一斑的。■希望能得到专业指导和风险基金
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希望能得到专业指导和风险基金,这两者是一样的,都是51.4%,超过一半人数,但不是很高,这表明了对这两个方面也仅仅是想望而已,并不显特别迫切。点评:创业的专业指导非常重要,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创业融资更倾向于私人关系
学生创业在融资渠道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同学等人筹借,金融投资部门也是在重点考虑之内,但前者最为重要,为32.5%,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目前社会还是一个“熟人社会”,私人关系非常重要,还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融资渠道。
点评:靠私人关系有利有弊,但更关键的是尽快形成一个科学而有效的融资渠道。■忽视政府的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在调查中,创业者希望从政府机构获得帮助的愿望并不很高,另外,很多不知道或不了解政府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只有28.6%的人重点考虑到政府机构的扶持作用。点评:政府作用被遗忘说明它工作不称职或者宣传还没有到位。■成立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很有必要
对于创业,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创办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这个比例高达85.6%,这也说明了创业必须是学校里的一门功课,因为很多人都想修这门课程,另外,希望开设选修课和修改学制,前者为56.9%、后者为30.4%。
点评:创业服务机构就如同就业服务机构一样,同样必须是学校教育延伸的一种教育服务。第三部分 创业教育
■基本不知道或忽视创业教育的作用
在调查中,很多人对创业教育的字眼感到陌生,很难把创业跟教育联系起来,因为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实践,他们只是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开设跟创业相关的课程。点评:创业教育的缺失正是创业精神的缺失。■并不把创业计划当创业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模拟创业活动,但还是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这就是创业,有52.8%的人声明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和结识工商界精英,这也表明了过半的人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并不是为了纯粹创业,而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增加就业筹码。
点评:创业计划变成一种工作资历、一种就业资本,这是不是对创业的一种讽刺? ■参加创业竞赛不是为了荣誉
87.2%的受访者参加创业竞赛并非是为了荣誉,仅有12.8%表示是为了荣誉而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更多的人还是关注创业活动。
点评:竞赛固然能带来荣誉,但创业本身并不是作秀。■创业竞赛只是一种生活体验
也许是创业计划大赛只是一种模拟的创业活动,有48%的人是为了体验创业过程而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他们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增加创业的感性认识,而不是真正的创业。另外,还有48.8%的人是为了完善创业计划,为以后创业直接增加经验,这些是抱着比较明确的目的来体验的。
点评:创业大赛既然是模拟,那么就趁着年轻,过一把瘾。■社会关系的榜样力量比较大
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企业家,或者亲戚朋友是企业家,这一个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较大。48.1%的同学认为这一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创业观念,并向往自己开始创业。
点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有人创业,他也就更容易走上创业之路。■学生创业明显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
由于“创业热”的兴起,学生创业显然受到了大众媒体的影响,接近半数(48.4%)的学生是通过身边的人了解创业,其次是书本(45.8%)、活动(37.7%)、媒体(35.2%)。点评:在商业社会中,“BOSS形象”与成功人士几乎等同,于是就产生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希望学校开设创业类课程
由于创业教育的缺乏,所以过半数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方面的选修课,这个比例达56.9%。另外,还有39.4%的人希望能修改学制,使之更倾向于创业实践。
点评:学校是不是应该负起创业教育这个责任,并修建一条从文化教育系统通向社会工商系统的桥梁?
第四部分 创业背景
■就业前景好的学生更愿意创业
在调查中发现,那些热门科系的学生,也就是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学生,譬如经济系、会计系、法律系等(理工科则是计算机系、化工系等),他们的创业愿望和创业热情也是最高的。“挑战杯”竞赛现场所得到的调查问卷大部分来自这些科系的学生,历史和中文的较少,大约文史哲加起来比例不超过8%。
点评:创业不是专利,但有“壁垒”,创业实际上还是属于那些真正“天之骄子”的人。■创业多为社会榜样力量所推动
创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身边有人创业的人更倾向于创业,调查发现,拥有强烈创业愿望的人有28.7%亲戚、24%的朋友进行创业,而他们本身,有48.1%跟企业家接触过或很熟悉,有48.4%都是从身边的人开始了解创业并且决定创业的。
点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是一种挑战,所以也适合那些对迎接挑战有所准备的人。■信息和创意对创业来说非常关键 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创业者来说,信息和创意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88.9%、87.6%。这可以表明学生创业大多是一种知识创业,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创业。
点评: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中,信息和创意很重要,大学生对这一点也许是最清楚的。■兼职是创业的第一步
在校学生很多没有选择创业,但他们都选择了兼职。有81.2%的人认为学生兼职是很好的行为,有52.8%认为兼职对创业很有帮助,是创业的第一步。点评:兼职不等于创业,但他们的努力目标也许是一致的,就是实践。■专业技术对创业不太重要
在调查创业过程中,什么因素最为重要,结果,工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排在最后,分别是43.0%和42.2%。这说明了很多学生对专业技术的不看重,从侧面而言,很多人创业是“剑走偏锋”,走管理创业的道路。
点评:专业技术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专业技术是学生创业的一个非理性表现。
■更多的是激情创业而非理性创业
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实际上是一种激情创业而非理性创业。在调查中,参加过创业活动的仅占37.7%,创业活动相对缺少,创新意识的相对缺乏,还有创业教育的暂时缺席,所以大多学生创业就是激情创业,经验不足,热情十足。
点评:创业成功来自理性,创业开始必须是理性,创业过程才是激情,不可相反。■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创业意愿?
分析表明Lambda系数达到显著差异的因素有:就业前景(害怕找不到工作的为0.006;对自己就业悲观的为0.014)、学制也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原因,达到了0.019。在对待参赛目的上,不愿意创业者将参赛视为决定今后就业的试验田。参加创业比赛的同学和没有过参加者的差异有:
Lambda系数:参加过比赛者更少人选择考公务员(0.02);更多地认识到了商业风险(0.057);和企业家有更多的接触(0.029);对就业前景更有信心(0.027);更多的是从活动中了解创业的(0.001);和没有参加过的同学比较认为选修课是不重要的(0.041)。专家谈创业
创业也属于文科生
王旭(厦门大学教授 厦门大学科研处处长)
创业计划大赛就是通过自己的理念和实践设计出方案,为企业、公司进行的生产产生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类似于教师科研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状况。中国原来的研究多注重理论和单纯研究,缺乏相应的实践应用。而创业本身,从表面上看,是理工科的专利,因为它关键在于沟通信息。把信息与效益直接对接起来,并不存在理论方面更加深层次的探讨。因此,创业似乎与文科的结合并不密切。而对于文科学者,我们应该关注的就是如何把文、史、哲应用到创业当中去。理科的学问可以生成一个公式,工科的学问也许能直接产生效益,但受到市场的限制。文科注重的则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科的功能是不可以量化的,但影响却是非常广泛的。
在创业过程中,应当做好文科与理工科的相互结合,发挥文科的基础性作用。例如,在一项产值出现之前,需要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生活背景,而这将有助于产业的创新与发明。构筑一个创业扶持体系
岳建飞(厦门大学创业创新协会会长)
——以芜湖高教园临时商业区为例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政府、学校及社会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大学生创业,本课题就是以创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剖析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成趋势、商业氛围日趋浓厚以及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真实描绘出大学生创业的状况以及他们所创事业的生存状况,并结合学校、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及创业大学生对他们的期待,分析如何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自身 学校 政府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比2007年增加了111万人,增幅达22.78%。①而同一时期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却因减员增效、精简机构、下岗分流,人才需求逐渐下降。在国内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使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显露。②与社会有效需求的矛盾,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不荣乐观。“2005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2005年毕业生毕业时真正签约者只有33.7%。③在这种形式下,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解决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政府、学校也都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在教育、培训、贷款、注册、税费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非常低。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所述,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美国当年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为23%~25%。④2009年的“两会”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仅仅是0.3%,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⑤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积极开拓大学生创业市场,以创业带动就业前景广阔。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旨在弄清楚大学生创业背后的点点滴滴,了解他们创业状况及所创办事业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还想了解到政府、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对政府、学校的期待,目的在于为当代大学生创业提供范例,希望对我们以后就业或创业有所帮助和裨益。
主要运用传统的调查方式和研究方法,即结构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以深入实地进行访谈和观察为主,进行个案调查。先对每个个案进行了一次正式访谈,在采访之前主要就创业目的、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初中期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创业品质、所创事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未来走向及政府、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各方面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访谈基本上是遵循本提纲进行的,但在实际访谈中,如果遇到之前没涉及的情况,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以求获得最完整的资料。然后深入实地、蹲点观察,以求全面了解其内部状况。访谈
中用笔记录概要,为防止资料的缺失,还进行了录音,蹲点观察主要记录的是笔者的感受心得。在所有访谈及蹲点观察结束后,根据笔录,录音及蹲点感受整理和收集资料。
二、研究课题及研究区域的选择
(一)课题的选择
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我见识了招聘会和人才市场的盛况空前,看到了学长学姐们找工作时忙碌的身影和愁苦的表情,听到了太多太多关于毕业就失业的言论,但另一方面,校园中也不乏那些创业成功、摇曳生姿的背影。
我曾问过很多同学,问他们可有创业意向,他们大部分都说有,但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疑问,或抱怨贫富差距,或谴责社会不公,或埋怨世道黑暗,或进行自我否定,如“开公司都是富人的事,我一毛钱都没有。”“我家什么背景都没,创业恐怕很难成功。”“我想是想,但肯定不行。”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自己“是否有过创业的想法”时,选择“是”的学生为61%,选择“否”的为22%。在回 答“毕业时的创业就业目标”时,只有6%的学生选择“创业”,其余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创业”、就业或继续深造。⑥还有一份关于对大学生创业看法的调查,263人中仅有7人表示反对大学生创业,约占3%,约49%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表示认同,约有38%的学生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约有10%的学生表示积极参与创业,但只有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创业问题有比较成熟的考虑。⑦这两份数据共同反应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创业是持积极态度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创业行动谨慎,实际去进行创业的主动性还很薄弱。对于创业,大多是想了很多,但就是迟迟不能落实到行动上。
在综合比较中,笔者选择了这个课题,意图通过对正在创业或已经创业的人的调查研究,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那些想创业的人有所启发。为什么别人起步了,而我没有?为什么他们成功了,而我却一直很艰难?难道那些成功者都是上帝眷顾的宠儿,他们会遭遇困难吗?难道他们一开始就有充足的资本和不错的背景,他们如何筹集资金和建立人脉?他们比你多的是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他们是遥不可及的神话吗,你可以成为他们吗?
(二)研究区域的选择
本调查以芜湖市高教园临时商业街为调查地区,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校园新兴商业服务区,它是随着芜湖“大学城”的兴建而发展完善起来的,就在笔者所在学校的附近,可以说非常熟悉,因此也就便于个案的选取和资料的收集。立足于同学们身边选取的个案,也更鲜活,更贴近,更能引起共鸣。
高教园临时商业街始建于2003年,当时只是在一条叫做“韦七路”的马路两边兴建了两排简易门面房,大约有50个门面,高教园学子戏称“小破街”。虽然功能有限,但还是给高教园学子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2009年,为改善高校园区环境、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政府于7月对此商业街进行了整顿重建,将其从马路两旁搬到了指定的区域,重新规划编排,并新增了门面接近200个。9月,此商业区进入正式运营阶段。笔者统计发现,改建后的商业区共有店面229家,其中服装店67家,餐饮店57家,精品店27家,鞋店16家,护肤美容品专卖10家,超市4家,书店3家,还有其他一些数量极少的别的店,像鲜花店、自行车行、洗衣店、照相馆、移动营业厅各一个。由于新的商业区规划容量
增加,除全部搬迁进的老商户外,一批新的商户也入驻进来,这其中当然不乏大学生创业的典型,其中属于大学生独立开的店共有13家,涉及服装、超市、书店、餐饮等,约占总数的4.35%。为保证调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选取了5个个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一个超市,一个书店,一个服装店和两个化妆品店。
三、调查个案的基本情况
为了保护被访谈对象的隐私,笔者隐藏了被访谈对象的真实姓名,使用了A、B、C、D、E代替。
个案
一、A 李某某,男,1988年出生,安徽阜阳临泉人,安徽师范大学05级美术教育专业,现读北大函授教育。,他从大一开始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立足校园进行创业。他从食堂饭桌广告做起,逐渐拓展到校园公益广告、广告设计与创意、市场调研、整合营销等方面,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大奖。2007年,他的“利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功,一年之内在合肥、马鞍山、蚌埠、阜阳等地开了7家分公司、办事处,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所学知识,他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并不起眼的高校广告做成一个商机无限的“大蛋糕”,服务对象已经扩展到7地市的21所高校,拥有员工90多人,并且全部为在校大学生。利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定为团中央第三批大学生实习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定点大学生见习基地。目前,李利军以“校园·风尚”为主题在安徽省的高校推广公益性校园文化,还立志在高校周围创办“利军青春活力连锁超市”,今年9月芜湖高教园区店正式在芜湖高教园临时商业街开张运营。个案
二、B 吴某某,男,1984年出生,安徽六安寿县人,安徽农业大学0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没有考研,2007年毕业即从事化妆品方面的管理与销售工作,在此期间认识了同样从事化妆品销售的女朋友,两人于2009年7月一起辞职下海。随后即在全国各地奔跑,以寻找合适的店面,欲从事化妆品的代理销售,经过精心比较,用心筛选,于当年9月选定芜湖高教园临时商业服务区,决定从这里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业。从店面的租赁到化妆品上架,仅仅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新学期伊始,他们的“千色店”化妆品店也热热闹闹的开张起来了。他们还成功的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沿用到他们店面的经营中,女朋友负责店面的管理销售工作,他自己则负责货源的开拓和进货工作。个案
三、C 李某某,男,1987年出生,安徽滁州定远县人,安徽师范大学05级经济学专业,09年被保送我校区域经济学硕士专业就读。天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让他从大一就开始尝试做各种兼职,为创业积累经验和资金,那时几乎是过着一种“白天上课,晚上兼职”的生活,辛苦不言而喻。2008年1月,通过自有资金和信用贷款在老家建立了一个小型生态养殖园,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受流感的影响,现已暂时停办。2009年,从毕业生离校贱卖图书受到启发,致力于二手图书社的创业,立志在芜湖高校园区建立颇具规模的以经营二手图书为主营业务的图书社,期望书籍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得益于前期的经验和资金的积累,目前他已踏出了梦想的第一步,已芜湖高教园临时商业区租下店面,开办了自己的“鸿鹄书店”,主营二手书,兼营新书。
个案
四、D 王某某,男,1985年出生,安徽阜阳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05级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大一时就从摆地摊开始做起了小本生意,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不放弃任何机会去挣钱”。大二时与朋友合伙开药店,因店面的拆迁改造而散伙,他坦承这次给他的打击比较大,“当时店面的盈利还是非常好的,但说拆旧拆了,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店面了,所以就改行了。”2009年在充分调查预估芜湖“大学城”的消费潜力的基础上,瞄准学生市场,再次投身到商业这个汪洋大海中,决定再来拼搏一回。随着高教园临时商业街的投入使用,他的“一米阳光”青春活力服装店也正式营业了。这一次还是和朋友合伙,“一个人的时间、能力、经验、思维等等都比较有限,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个案
五、E 张某某,男,1986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06级动画专业,毕业以后不打算考研,他认为考研应看个人需求,虽好,但目前还没发现自己的确有这个需要。由于家庭贫困,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为自己筹得学费和生活费,内心坚强、不甘贫困的他,大一时就开始着手创业,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他和女朋友就在纬七路临时商业街(改造前的高教园临时商业街)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至美化妆行”,他不无骄傲的说,“当时纬七路还没有化妆行,我们是这里的首个专营化妆和美容护肤产品的店。”2009年,随着高教园临时商业街整顿改建的完成,他的店也搬迁进了新的商业区。新学期的来临也为他们带来了无限商机,笔者第一次去约见访谈的时候,他的店正在风风火火的开展两周年店庆优惠酬宾活动。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选择创业和选择创业项目的原因呈现多样化。
每个人做选择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也有相同之处。就选择创业的原因而言,有的是受自身主观因素影响,认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锻炼挑战自己,在受访的五个个案中有三个如是说,“自己喜欢”(个案一,1)“偏爱吧!”(个案三,1)“爱好”(个案四,1);有的是受外部客观环境的逼迫,E就坦言自己是一个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的穷苦孩子,“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个案五,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庭给父母减轻负担,他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在实地访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现在每个月还给家里寄点钱,“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希望他们可以过得好点”。(个案五,1);还有的是受物质利益的驱动,也就是通俗的是为了赚钱,在正式访谈还没开始时,B就毫不掩饰自己创业的功利性倾向,他曾笑着对我说,“说句实在话,我当初选择创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这可能跟你们学长说的为了理想什么的相差甚远,但这是实话。”(个案二,1)就选择创业项目的原因来说,有的是因为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自身优势所进行的创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才能充分发挥你所学知识的价值,我也是在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中,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个案一,1)在闲聊中,A就这样对我说过;有的是因为对所在行业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B就是在化妆品行业做了一年多,才辞职创业的,“工作一年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以及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关系,觉得自己可以另起炉灶了”(个案二,1);有的是在他人的推荐下才选择现在所从事的创业项目的,在约见访问的时候,我就很好奇,E是一个男生,怎么会想到开化
妆行,后来才得知,他“当初是在女友的支持下,选择这个行业的”(个案五,1),D也承认,当初并不知道要做什么,是因为“有朋友做这行,对各个方面都很熟悉”(个案四,1),所以才选择了服装这个行业,觉得自己做起来也会顺当一点;还有的刚开始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具体要做的什么,而是在自己的慢慢摸索、不断尝试中,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A和E都是这样的,“刚开始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只是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逐渐才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个案一,1),“不能说一下子就想到做什么事,就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个案三,1)。
2、资金缺乏成创业起步最大瓶颈。
访谈中的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资金是他们起步的最大困难,另外社会关 系的薄弱、项目难选、货源难觅以及选址困难等都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者起步的绊脚石,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是都努力的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应对。个案B、C、D都将资金列为创业起步时的最大困难,“准备创业初期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是资金,要不然就开化妆品公司了,但开个店的资金还是有的,那就一步一步来,慢慢积累吧”(个案二,2),“资金,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缺钱你真的什么事都做不成”。(个案四,2)刚刚毕业的C和D的资金除自己的前期积累外,大部分都是找亲人和朋友同学借的,而有一年多工作经历的B的资金则是全部来源于自己和女朋友的前期积累,但他还是把资金列为最大困难,是因为他认为有限的资金制约了他的起步,导致他的起点较低,他是不得已才从化妆品代理店开始自己的事业的。在谈到政府对于创业大学生的贷款时,他们一致认为很难拿到,“手续太复杂,程序太多,限制条件也多”,(个案二,8)“ 要有抵押担保,我没抵押也没担保,最后只能放弃”,(个案三,2)“ 太麻烦,耽误时间,手续太多,还要担保”。(个案四,8)有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初期创业资金的获取,45%的大学生把焦点集中在政府设立的创业专项基金上,还有30%的同学选择了从金融投资部门获取初期创业基金。⑧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者期待政府在自己创业中可以真正为其解决“燃眉之急”,而实际上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还是有点“可望而不可及”。A将社会关系的薄弱列为自己创业长期的最大困难,作为一个文化传媒公司起初的投入应该是不大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客户,客户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社会关系网络去拓展的,但创业初期的A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是很难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这是我当时遭遇的‘瓶颈’,有那么多大公司,人家凭什么相信你一个在校大学生?”“没办法,除了一次又一次的去说服、去公关。人心是软的,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个案一,2)还有就是项目选择、选址、货源寻找等方面的困难。虽然说这些靠自己的努力都能解决,但他们还是期望政府和学校能给予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3、创业者们清楚的看到自己有利于创业的品质,并坚守他们认为最重要的。
笔者通过对五个个案的访谈笔录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他们所陈述的自身拥有的有利于创业的品质:毅力、诚信、善于交际、胆量、自信、吃苦耐劳、执著、坚持。其中毅力被A当做是自己拥有的是最重要的有利于自己创业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毅力,创业是一个过程,不间断的坚持地走下去才会有收获。”(个案一,3)D则认为坚持是最重要的,“投资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创业这件事,只要你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个案四,3)而B、C、E则一致把诚信作为他们有利于创业的最重要品质,这也是他们门店经营的信条。“做生意诚信当然是最重要的,品质是保证,做生意就像做人,体现的是你的人品,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个案二,3)“最重要的是诚信,以诚信为本,才能走的远。”(个案三,3)“做生意最重要的肯定是诚实守信。”(个案五,3)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创
业不能盲目跟风,应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首先找找自己适合创业的品质,多的话就庆幸并坚守下去,少的话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注重培养,没有的话,那还是要慎重考虑,不要轻易去跟创业之风,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4、面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家人和朋友最终都会持支持和理解的态度。
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自己是重要的,很期待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的,但现实情况是,起初家人和朋友对他们创业的态度是有支持也有反对。从访谈可以了解到,E的家人和朋友是全力支持其创业的,“家人、女朋友都支持信任,上大学以后都不是小孩子了,父母还是很理解的,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我陈述的道理能说服他们,也没有必要反对的,”(个案五,4)C的家人和朋友是基本支持的态度,“基本上支持,因为我的独立性比较强,做事也是,很少和他们商量的,而且家人朋友这些年来一直都比较相信我,基本上做什么就是什么的,只要有道理,只要不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只要是在做正当的事情,基本都会支持”(个案三,4)但A、B和D都遭遇到了家人和朋友不同程度的反对,A如是说,“有支持也有反对,不支持大都源于不理解”,(个案一,4)B的家人和朋友也是“起初反对,后来不干涉,但还是会给建议,女友是全力支持的,做的是同一个行业,能够相互理解”,(个案二,4)D也透露“家人是不支持的,大部分持反对意见,希望我踏踏实实的找份工作,然后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个案四,4)访谈中还发现,虽然有的创业者的家人和朋友起初并不支持其创业,但当其一旦真的走上创业之路,他们基本还是支持或默许的,有的还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等我真的干起来的时候,哥和姐夫还是支持了,不仅是精神上的支持,在资金、租店面及装修等各方面都给了很大的帮助。”(个案四,4)笔者在调查中感受颇深,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创业者,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对他们来说真的显得尤其重要,因为那几乎是他们当时所能拥有的全部社会支持力量。A曾私下里跟我说过,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怀疑曾带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
5、遭遇经营中的困境时各自的应对态度和解决措施反差很大。
在经营中虽时时遭遇经营困难,陷入困境,但他们的应对态度和解决措施却差别很大,有的积极乐观,有的则显得消极无奈。在访谈及后期观察中,笔者发现他们都遇到了不同的经营困境。如“至美化妆行”遇到的资金链断裂和遗失老客户的问题,“现在主要就是资金链的问题,就是资金周转不灵,还有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就是失去开店的灵魂,像遗失老顾客,比如你家的老会员,有一天你看到TA在别的店里买东西,可能那东西利润并不高,甚至无利,但你会很难过”,(个案五,5)对此,老板显得无可奈何,“资金问题应该会渐渐好起来,但老客户的遗失基本是没办法的,TA不进店,你总不至于把TA拉进来。”(个案五,5)还有“鸿鹄书店”遇到的知名度不够和远远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问题,“货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也就是讲有时他们要的书比较偏时就没有,现在就只是一些比较大众化的书籍才有,其次就是才刚起步,学生知道的较少,营业相对就比较少,基本持平,宣传和知名度都还不够”,(个案三,5)但老板的态度就要显得积极乐观的多,并表示下一步会着手加强宣传和拓展货源。还有“一米阳光”遇到的款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款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你知道,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就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对于款式的要求往往要超过其他,有的追求时尚,有的标新立异,还有的就要朴素大方的,很难适应他们的需求”,(个案四,5)但老板表示目前正处于慢慢调整的状态中。还有
(五)目前营业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策略
由于经营项目的不同,在访谈及后期观察中,笔者发现他们都遇到了不同的经营困境。如“至美化妆行”遇到的资金链断裂和遗失老客户的问题,对此,老板显得无可奈何,“资金问题应该会渐渐好起来,但老客户的遗失基本是没办法的,TA不进店,你总不至于把TA拉进来。”(个案五,5)还有“鸿鹄书店”遇到的知名度不够和远远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问题,但老板的态度就显得积极乐观,并表示下一步会着手加强宣传和拓展货源。还有“一米阳光”遇到的款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老板表示目前正处于慢慢调整的状态中。
由此可见,虽然都遭遇困难,但他们的应对态度和解决措施还是有所差别的,有的积极乐观,有的则显得消极无奈。
(六)所经营项目目前的经营状况及状况不好时的扭转措施
受访五个个案都表示现在所经营项目还处于困难期,营业额持平的基础上微利,离自己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对于这样的现况,他们还是持乐观态度的,王玉表示虽然目前利润不大,但趋势是好的,呈“良性上升”,李加江表示“暂时还真没想过能挣到多少钱,只想先把它做起来”。(个案三,6)
对于扭转措施,可谓是各有各的招,如开展针对学生的促销活动、加强宣传、赞助学校的部分晚会或社团活动、建立客户资料、电话短信回访、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采用会员制、对会员进行折扣优惠、赠送礼品、特价商品、现金返还、搭配销售等。
在蹲点调查中,笔者了解到,他们都无一例外的经常阅读和研究财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虽然开店做生意较忙,甚至张舒桃和李加江还是在校生,但他们从都没放弃过学习,总是随时随地的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李利军就说他每年花在买书方面的钱就好几千。
(七)对所经营项目的未来走向及理想发展程度
除李利军外,虽然其他四人的所经营项目的发展规模还很有限,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并且这还激励着他们不断的追求和进取。
目前李利军的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规模是最好的,他的公司的发展规划是:芜湖→安徽→中国→世界,最终做成让世人尊敬的广告公司。吴瑞的计划是“首先在这边站住脚,长期计划是在安徽各个高校做专业化妆品连锁店”。(个案二,7)李加江也说要“做成品牌化,希望以后人家知道我的书店就像知道商务图书馆啊、三联书店、新华书店一样”。(个案三,7)王玉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开服装公司,一直对服装很感兴趣,希望有一天可以自己设计自己裁剪自己做”。(个案四,7)而张舒桃的目标是“目前经营好本店,以后还想再开一个店,若以后条件比较好的话,还想做做代理或开个公司”。(个案五,7)
(八)创业是否受惠于政府及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
参与调查的五个个案,只有李利军、李加江和张舒桃在注册(即办理执照)时受到了减免100元及优先办理的优惠,而王玉和吴瑞则没受到政府的任何优惠。他们全部表示,关于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贷款,就是“一纸空文,手续太复杂,程序太多,限制条件也多”,(个案二,8)“ 还要找担保人,觉得太麻烦了”,(个案四,8)“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程序太复杂,还要担保,限制条件
又太多,局限性强”。(个案五,8)
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的今天,对于大学生创业,受访者表示政府还是应该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的。他们“希望政府能多做点实际的、真正有用的事”,(个案四,8)还表示“只要合法,不影响整个社会利益,政府还是应该扶持的,提供创业计划、创业资金等”,(个案五,8)还期待政府在外部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上作出更多努力。
(九)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及作用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学校的期待还是蛮高的,他们普遍认为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中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并且提供创业培训,就如他们所说,期待学校给与“理论性的指导,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供实践机会”,(个案一,9)“希望学校支持再支持学生创业,在思路、模式方面提供典范并加强宣传”,(个案五,9)觉得“学校应该给些指导,特别是在项目上,老师毕竟阅历丰富,对社会的了解比学生多,如果可能的话,再解决一点资金方面的困难”。(个案二,9)当然其中也有像王玉这样的,他表示在自己的创业中学校没起到任何作用,这更说明了学校在这方面做的不足。
(十)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及最想对创业大学生说的话
对于大学生创业,虽然主流持支持的态度,但李加江还是表示“有准备的,支持,不支持“冲动+激情”型的,创业要理性,否则会导致灾难性后果”,李利军也希望大学生“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尝试性创业,不赞成无实践经验等基础就创业”,王玉也建议“选择感兴趣的行业”,吴瑞也要求大学生要“量力而行”。
最后他们想对创业大学生说的话如下,原文记录,与你们共勉。李利军,“做好两件事:第一,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第二,建议大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还要会学习,有针对性的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不要强求分数,要注重的是自己的所学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够不够实用”;(个案一,10)吴瑞,“以工作为主,打下基础,积累资金和经验学好专业,以后会有机会用到的”;(个案二,10)李加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个案三,10)王玉,“有机会有实力时,一定要开始,要积累经验,多实践;经验非常重要,资金更重要”;(个案四,10)张舒桃,“创业确实很难,但你要迈出第一步,要不怕失败,一万次失败了,只要一次成功了,你就成功了;只要你很真诚的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别人能看到的都是表面的,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你自己,年轻人创业,即使不赚钱,只要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也等于是赚了。要有创新的想法,然后坚持不懈的奋斗”。(个案五,10)
六、小结
满怀激情创业,结果事与愿违,心理受挫——在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创业者中,这已经是普遍现象。大学生有创业优势,比如学识、理论基础等硬件条件。但经验不足、眼高手低、资金短缺、盲目投入等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短板”。当然,想要改善现状,除了政府学校等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的外,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
有调查显示,对于“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大学生选择排在前5位的因素依次(以出现在前五位的频率统计)为创业资金、社会关系、个人管理经验与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坚强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机遇。⑧可见,资金和社会关系对于创业真的至关重要。我们一边期待政府落实政策的同时,更希望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拓展社会人际关系,练好“内功” 参考文献:
1、王烨捷.大学生创业,政府应再添把火[N].中国青年报,2009-03-05 2、3、6、周斌.区域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山西师大学报,2008-09-35-18
4、蔡克勇.创业教育亟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05—07—20。
一、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调查内容。为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的态度, 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课题组对新疆乌昌地区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态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自身应具备的条件及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等方面。
2.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调查于2013年3月~6月进行, 样本选自新疆乌昌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 主要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320份, 回收1300份, 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1280份, 有效回收率98.5%。其中, 男性占48.4% (620人) , 女性51.6% (660人) ;独生子女占36% (461人) , 非独生子女64% (819) ;理工类36.1% (462人) , 经济管理类9.6% (124人) , 艺体类17.6% (226人) , 文史哲类36.7% (468人) 。
课题组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将多个项目合成几个有意义的内容, 运用聚类分析对调查问卷的项目进行结构分类。
二、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新疆乌昌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较强, 各高校也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但学校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还不够, 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资金不足的现象。根据调查结果, 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展开分析:
1.大学生自身与创新创业。调查结果显示, 在当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 他们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有41%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 同时也想通过上课、参加专业培训、活动或比赛等途径获得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普遍认为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不大, 对自己创新创业的前景表示很担忧。
2.学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认为学校应增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科技比赛, 开展专家论坛和讲座的机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资金;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内容纳入到实习、实训基地中去, 实习、实训基地应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践场所和创新创业设备等环境和服务;应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中;学校应提供各类创新创业培育和服务。
3.社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创业地点会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或西部地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会吸引风险投资、向银行贷款、向亲朋好友借款等方式进行筹措资金;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新方向、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渴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的鼓励和支持。
三、对策探讨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呢?根据调查结果以及课题组成员分析, 高校不但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技能, 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 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 家庭的支持, 政府的鼓励和扶持
大学生创业需要家庭、社会、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广泛的社会关系, 笔者认为家庭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起步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资金支持和社会关系, 赚取“第一桶金”, 为今后企业或公司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 社会各界帮助, 社会各界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会, 支持大学生创业, 解决创业资本不足和融资难问题;政府的鼓励也很重要, 政府不但要在资金上加以支持, 还需在政策上给予帮助, 如工商、税务、社保等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可以放宽, 对某些实际问题给予关注, 如档案、减免税、咨询服务等。
(二) 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1. 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
高校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同一体系中去, 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性以及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 进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实战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运行机制, 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2. 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建设。
根据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搭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核心, 分别开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模拟平台和创新创业实战平台的的教育体系。 (1)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学校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着眼点。有计划的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大一以必修课的形式统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 大二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电子商务、现代物理管理等公共选修课程, 大三鼓励有创业热情的部分学生投入到调研、设计和创新竞赛中, 并模拟创业活动, 大四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专门开设创业的专业课。 (2) 创新创业模拟平台。创新创业模拟平台是通过学校的实训室、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开展各类实验、实践训练;利用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对抗演练, 利用一些创业实践软件在网上构建一个企业创建、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模拟仿真平台, 学生通过创建企业仿真平台完成创新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3) 创新创业实战平台。项目创新或创办企业、公司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也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的标准。学校应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创业实习网”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以及部分企业组织的创新大赛等比赛;支持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开办商铺、连锁店等实体店,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实战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实战平台的演练, 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是毕业学生的总体人数的数量上的增加,导致就业的比例下降,但是从问题的核心来看,却与很多大学生自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年高中生活的“炼狱”,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形成在宿舍睡觉、逃课、沉迷于网络、恋爱……对于学业的过分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知识能力的浅薄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导致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选择严重脱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再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很多学生在毕业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时间安排,尤其是薪金待遇都非常在意,而往往忽略岗位对于自己的适应程度、发展前景这些更为实际的问题,眼高手低导致自己的选择面也来越窄,最后可能就走进了死胡同。
从这些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创新,甚至可以在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的前提下,创新自己的就业渠道,敢于自主创业。实际上,自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就在逐渐被打破。而随着2003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需要大家面临的问题。2009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市场就业机会减少,这对于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压力。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也加大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勇于结合实际,自主创业,并给予毕业生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创举。但是,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们发展的一条拦路虎。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在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就是观念的落后,有些学生就认为政府机关、学校等国家所属机构工作稳定、有保障,就一门心思往里挤,试图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抱上“铁饭碗”;有些人则把目光放到了大企业、大公司上,想方设法想走进去;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目光紧紧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学生们就业思路的狭窄、观念的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尤其所谓的冷门领域,可能就业机会更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把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热土联系起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事业,成功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以,要想很好地就业就一定要更新观念。
思想的进步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但要想成功,还需要毕业生完善自己。一方面,在学校阶段,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地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01-02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调查问卷07-11
大学生创业情况社会调查报告12-20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11-05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06-0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09-07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12-20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程05-30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