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统筹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断,这是发展壮大我国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统筹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农村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经过市场化工业化历练和城市生活熏陶的返乡农民工。适应新阶段发展需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构建平台,示范推动,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问题是破解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双重难题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促就业、增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保障。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批准,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拟定于2016年9月9日-11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举办“2016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精准扶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破解当前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双重难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现面向全国范围征文,论文经评选合格者,确定为会议正式代表参会,优秀论文以《管理世界》杂志增刊形式正式发表。
本次论坛不收取会议费和评审费,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以下是本届论坛拟讨论的主题(不限于这些选题),供参考:
1、发展县域经济的理念与模式的研究;
2、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研究;
3、新阶段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现状、作用、问题与对策;
4、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典型案例研究;
5、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6、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
7、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与精准扶贫研究;
8、农民工就业创业与职业教育培训研究;
9、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与不发达地经济发展、就业增收、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研究;
10、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农村“三留守”等社会问题研究;
12、农民工政策的系统总结与分析;
13、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研究;
14、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5、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16、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17、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8、“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19、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研究;
20、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研究。
投稿截止日期为2016年7月31日,论文格式参照论文通用体例进行编辑。
请提交电子版论文至:wangdongchen0121@163.com
从2007年1月在无锡讨论决定筹备i CAN比赛开始至今, 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走过了近8年的历程。作为高校教师和大赛发起人、组织者之一, 笔者认为, 总结以大赛为平台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
一、就业困境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笔者在北京大学教授微机电系统课程 (英文简称“MEMS”) , 这本是一门国际前沿的学科, 然而很多相关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 谈何创新人才培养?
如何让学生找到适合专业的工作?笔者开始在全国相关企业展开调查。2007年1月, 笔者访问美新半导体公司, 这是行业内为数很少的几个招聘微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公司, 其创办者是北大校友赵阳博士。当问及为何企业很少招聘微电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时, 赵阳博士回答:“我也是大陆培养的学生, 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离产业太远, 学生根本不知道企业在做什么, 也不知道他们自己能做什么, 我们怎么招他们?”高科技专业的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企业产品的深入了解, 缺乏实际创作的真实经验。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笔者与赵阳博士达成共识, 让学生用企业提供的器件动手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使他们既了解企业产品, 也锻炼自己的能力。就这样“美新杯”MEMS加速度计应用大赛诞生了。
2007年3月, 各学校开始准备报名, 西北工业大学的苑老师在该校组织了第一次评审会, 选出一部分项目参加比赛, 大赛组委会把传感器发给每个学生队伍, 开始正式制作参赛作品。9月20日, 微纳米专业年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召开, 参赛的17支队伍在会场外展示了作品, 没想到他们的作品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 参会代表们都争着去试用这些作品。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才智震惊和感染了所有人。参赛选手们明白了:创新原来一点都不难;只要去尝试, 去行动, 就会有收获。
比赛结束, 组委会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有学生说:“老师, 我非常非常激动, 从小到大我得过很多奖, 可是只有这一次是我不靠考试得奖, 是我自己和我的团队想了一个新点子并亲手把它实现出来。大家这么喜欢它,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现在我知道, 我能行!”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不都如此吗?除了考试之外, 他们有没有真的为自己感到骄傲过?有没有亲手创造过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东西?
我们的大学教育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症结就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才是对其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 才是培养能力和自信的最好途径, 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大学需要这种鼓励实践的教育, 而不单单是专业考试。
二、了解行业前沿, 开阔专业视野
有了2007年的第一次成功亮相, 2008年的比赛报名者很踊跃, 参与的高校也多了起来。微电子专业是个小专业, 不是每个高校都开设, 了解的人也不多。i CAN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参赛者不是做微电子器件, 而是应用创新, 作品可以涵盖各行各业。为了让更多行业外的同学和老师了解并支持比赛, 2008年春, 大赛组委会成员到处去做讲座推广。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 2008年, 参赛高校增加到了40多所, 报名的队伍也增加到了100多支。为了保证比赛效果, 加深学生对该行业的感性认识, 组委会赛前预筛选出50支队伍到无锡去参加比赛的夏令营, 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深入探讨, 让企业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作品更具体的意见和技术支持。
这一年的比赛历程让参赛学生得到两个收获:一是触摸到物联网行业前沿;二是得到国际同行认可。
2008年7月4—5日, 在无锡新区政府的支持下, “百名科技新星看无锡新区”的活动顺利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队伍100多人参加。活动中, 学生们不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还参观了无锡新区的高科技展览。同学们看完以后无比兴奋。
2008年的总决赛于2009年1月初在深圳举行, 与纳米微米工程及分子系统国际会议 (IEEE-NEMS) 同期举办, 这样做一则是因为组织起来比较方便, 二则也想观察国际同行的反应。学生们的作品在会场外面依次排开, 接受所有会议代表的投票和专业人士的评审。决赛来了20多支队伍, 作品有“电子鱼漂”“世博会的地球仪”……各类创新作品精彩纷呈。
从这次比赛开始, i CAN国际比赛就顺理成章地开始筹备起来, 国内外的很多知名教授都成为i CAN的志愿者、组织者和传播者, 每次在相关的国际会议上都会有一个特别的i CAN聚会, 这已成为惯例。
三、公平公开, 自由创新
有了前两年的努力, 2009年的i CAN创新创业大赛就吸引了更多的选手参赛, 一些中西部高校也纷纷加入进来。例如,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优质高校资源却十分有限, 那里有潜力的优秀学子更需要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笔者三下河南, 终于在郑州大学做成了宣讲报告, 这一年i CAN比赛也终于迎来了来自河南的团队。此外, 还有来自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团队, 报名参赛的学生第一次超过了千人。
2009年国内总决赛于8月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 那是哈尔滨最热闹的中心区。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队伍进入最后的决赛, 他们在大广场上一字排开, 接受来自大众的检验, 整整两天的展示和投票, 共接待了5万名观众, 多家媒体都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每个队伍的展位前都是人潮涌动, 学生们有条不絮地做着各种展示和推销, 投票群众络绎不绝。有参赛学生感言:“我自从高考失败以后, 就感觉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和那些名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了, 可是今晚, 我感觉我跟他们一样棒!”
这一年, 由大赛孵化的第一个创业团队出现了:复旦大学的复翔公司。之后, 第二家创业公司就在比赛之后成立了:黑龙江金泰公司。
当时业内德高望重的王立鼎院士宣布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是黑龙江大学团队。4个大小伙子激动得不知所措:“老师, 我们做到了, 但是我们没想到、也真的没敢想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奖!”有多少比赛和评奖存在着幕后操作和利益平衡, 而i CAN创新创业大赛从一开始就杜绝了所有高校教师参评, 专门邀请企业评审并将投票平台开放给大众。保持公平竞争、给每个人机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是在i CAN比赛中倡导并坚持的原则。这也使得i CAN比赛在广大学生中深受欢迎。
单一的人才选拔体制让一大批有独特天赋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自信, 其实只要有机会让他们来施展才华, 开拓和挖掘他们的创新精神、重新找回自信, 他们都是创新的主力军, 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 教育, 尤其是大学教育一定要多样化、差异化, 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去要求大学生, 不能粗暴地打击和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走向国际, 开阔视野
2008年的两个意外惊喜在两年以后都转化成i CAN的发展契机。2010年i CAN比赛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这一年第一届国际比赛正式举行, 这一年是无锡物联网的元年, 也是比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年。
到2010年, 国内参赛的规模就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参赛师生对比赛“公平公正”的口碑相传, i CAN比赛就在国内迅速传播开来。参赛省份增加到了20多个, 涵盖87所学校, 近3000人报名, 成长为一个大型科技创新活动。
2010年一个最大的进步是比赛进一步发展成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前文提及的第二届比赛在IEEE-NEMS国际会议上举行, 当时国际同行们就商定要做国际比赛, 把i CAN的火种传播到全世界去。于是由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主力国家的老师为核心的国际组委会成立了, 开始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宣传i CAN比赛。由于中国大陆地区是发起单位, 可以有5支队伍参加国际赛, 其他国家各派3支队伍, 这也作为国际比赛规则传承下来。
考虑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参赛队伍师生的行程便利, 第一次国际比赛还是和IEEE-NEMS国际会议相结合。2010年的1月, 比赛在美丽的厦门举行, 来中国 (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 美国, 德国, 日本的17支大学生代表队和10支中学代表队齐聚厦门。德国队万里迢迢背来了智能手套和智能烧烤架, 美国队带来了智能医疗检测装置, 日本队则带来了炫酷的游戏, 中国台湾队是智能药盒, 中国香港队是泥石流救援装置。每一个队都有一个故事, 每一个队都是一个传奇。
比赛第一次采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 厦门大学的志愿者担当翻译, 答辩现场异常激烈, 每个队都采用了独特的出场方式和表现形式。评委们开始坐不住了, 德国大使馆的科技参赞就提醒大家:“我们也提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吧!”比赛的颁奖活动成了一场学生秀, 美国队跳下领奖台的第一句话是:“老师, 我明年的参赛题目有了!”
2010年初, i CAN在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赛事的同时, 在比赛的发源地无锡, 也传来了更为令人振奋的消息。创建微纳园发展微纳产业的建议得到落实, 无锡创建了微纳园并引进做传感器智能感知和传感网的企业与研究单位。2009年8月7日, 温家宝总理到访无锡, 在微纳园听取汇报后当时就提出创建“感知中国”中心。i CAN比赛也从此更名为“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并沿用至今。
五、从创新走向创业
2011年6月5—7日, 2012年7月7—9日, i CAN国际比赛的两次总决赛都选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盛况空前, 不仅有数万名青少年和市民参观了比赛, 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都关注了该项赛事, 引发了一股高科技创新的热潮。i CAN大赛与中国科技馆的美好结合, 推进了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培养了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即将培育出很多创新企业。
2012年, 最让人感动的是从比赛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 例如, 黑龙江大学的郑涵及其团队成立黑龙江金泰公司。他们被2012年8月16日《新闻联播》报道。郑涵是2009年参加i CAN大赛获得冠军并创业成功的黑龙江大学的学生。他第一次参加比赛是2008年, 在朱勇老师指导下, 他和师兄们一起做了一个“电子鱼漂”, 想法很新颖, 产品也做得很好。比赛经历不仅打开了郑涵的创新思路也为他推开了创业梦想的大门且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 郑涵作为队长带着黑龙江大学的师弟师妹们做了很多作品, 团队展示作品是“All in One手势遥控器”, 这个作品在全国的总决赛上获得一等奖。在那次比赛中, 有很多人来谈比赛作品的产业化转移。受到鼓舞后, 郑涵就和他的团队在学校的科技园里开始创业, 那一年他们大四。
从创新出产品到着手创业的路上, 刚出校园的郑涵及其团队经历了很多艰辛。做产品是他们熟悉的, 而找业务、开发产品、找场地、找投资、找市场等事情, 是他们最不熟悉的而又必须学会的。在“Yes, I Can!”理念的鼓舞下, 创业团队坚持着, 努力着, 克服了无数困难, 逐渐做成一些项目, 创业成功的路子越走越宽, 被央视报道后, 郑涵更是成了当地大学生创业的明星, 如今, 他的新公司已经在北京开张, 即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六、走出国门, 在国际交流中提升
2013年比赛进入第七个年头, 国内比赛报名空前火爆, 有万余名学生组队报名参加初赛, 组委会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井然有序。这一年最大的挑战是i CAN国际赛在巴塞罗那举行, 虽然得到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当地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3年6月19—21日, 来自中国 (包括香港, 台湾地区) 、美国、德国、新西兰、瑞士、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学生代表队在会议现场进行了两天的展示和比赛, 气氛异常热烈。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专业人士参观了学生的作品, 比赛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和支持。i CAN创新创业大赛终于从一个源自中国的梦想逐渐发展成世界青年“展示才华、追求梦想”的舞台。在会上还遇到了不少以前参加i CAN比赛的同学, 特别是颁奖的晚上, 这些同学 (包括第一届国内比赛的冠军和第一届国际比赛的冠军) 主动聚集过来, 大家聚在一起高喊:“We are i CAN Family! (我们是i CAN大家庭!)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已经从当初稚嫩的参赛选手成长为在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报告自己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富有创新梦想和创业理想的青年。
2013年参赛的选手中还有中学生以及在中学参加过比赛的大学生, 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执著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有一个日本学生, 名叫桥元佑真 (Hashimeto Yuma) , 他们队做的是一个新型的机器人玩具。从周日下午报到开始, 他就穿着一套专业装备给大家演示, 答辩的时候, 他还是穿着这套行头, 像机器人一般跑来跑去地演示, 他的敬业精神让所有人都感动。
2014年, 第八届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规模达到18000人, 普及到了全国各地的数百所学校, 成为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平台之一;2014年第五届i CAN国际比赛作为日本仙台“科学日”的重要活动顺利结束, 参赛国家达到20余个;2015年i CAN国际赛事将移师美国, 2016年则由法国承办。如今i CAN已经成长为国际上青年创新的重要赛事和展示舞台。这8年“长征”的实践表明, 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创新, 为他们搭建展示梦想和与社会交流的舞台, 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不可缺少的环节。高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的创新潜质没有被激发出来。据此, 中国大学生i 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着力于传递“相信自我、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们用专业知识创新产品, 点燃创业梦想。八年的推广发展, 大赛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从国内走向国际, 从中涌现出的无数创新成果和创业公司无不诠释着最好的创新教育模式。
彭志强,年少有成。翻开他的履历,都会禁不住有这样的感叹。
“25岁,他就进入清华紫光的IPO项目组,全程参与清华紫光的上市过程;26岁,从零开始创建清华紫光的分销业务,销售额迅速飞涨到数十亿;29岁,升任清华紫光副总裁,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这一年,他用四个月时间完成清华紫光22家分公司SAP ERP的全部上线,业界瞩目。而在创办盛景网联四年后,也就是2011年6月,盛景网联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新股融资和股权转让,涉及金额高达9000余万元人民币。”
彭志强创办的盛景网联,在2015年7月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凭借以培训为入口,以投资为放大的平台型创新商业模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经过8年积累,为超过20000家成长型高新企业提供创新培训咨询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庞大中小企业客户流量基础上,盛景网联构建了创新的平台型商业模式。
作为活跃在中关村的创业老兵,这些年彭志强开始积极推动“中关村国际创业节暨盛景全球创新大奖”,期望将中国的创业与资本形成国际化的链接。2014年初,成立盛景嘉成母基金。多年来积累的企业家学员把资金汇集起来,成为母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盛景嘉成母基金迄今已投资中国、美国、以色列三大创新高地的一线基金近50只,其中海外一线基金十多只。盛景正透过这些机构投资到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企业,推动中国资本成为全球创新领域的“顶层出资人”。
作为创新与投资领域的深度参与者和观察者,《中关村》杂志专访彭志强,希望他的观点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有所借鉴。
没有创新的创业,失败率更高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天新注册的公司数量超过1万家,因为“创业”符合年轻人的内在愿望,比较容易推动,但是也存在着诸多误区。
“我觉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符合当今国家发展战略,甚至是唯一的选择。”彭志强认为,对于“大众创业”也有不少错误的引导,那就是要让大家都去当老板,“我的理解是‘大众创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公平的创业权利,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创业成本和门槛都越来越低,使得这成为一种广泛的可能性。”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彭志强认为加入一家中小企业、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比自己新创一家企业更为现实和值得鼓励,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具备新创企业的能力或必要性。
“创业本身就是有失败率的,而同质化没有创新的创业,失败率会更高,高到社会可能无法承受。也许、三五年以后,大家会过度反思,认为双创的政策错了,这会对中国经济转型产生负面的影响。双创这个大概念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在引导和解读,在强调与侧重方面还是出现了相当明显的偏差和偏离。”
他认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或者“万众创新”的发展较为滞后。虽然新增了大量创业企业,但相当一部分创业公司并不创新,恶性同质化竞争造成了创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万团大战、O2O烧钱大战堪称惨烈。
“我认为应立即改变‘创业者不创新’的窘境,而这方面投资人可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我说双创是正确的选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这与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最新国际发展趋势也是高度吻合的。现在在硅谷,特别强调一种理念叫‘精益创新’。过去日本用精益制造,成就了其在电子制造业领域世界霸主的地位,今天美国人用在了创新创业领域,叫‘精益创业,精益创新’。精益就是没有浪费的意思,就是没有浪费的创新,没有浪费的创业。”
这也意味着,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避免过度的损失。创新创业的成本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烧钱不是真正的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加速你的模式换取时间的方式。本来十年可以做出的事情,因为资金上的投入三年就办成了。所谓的烧钱补贴等于创新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误区,这也是盛景的使命,一直在传播低成本创新思想和理念。
“中国乔布斯”是从市场打拼出来的
谈到创新创业,就绕不开美国硅谷。“硅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斯坦福。斯坦福在做什么呢?它传播的是创新的方法论与工具,使得创新大规模普世性发生。曾经有人问我,中国能不能出乔布斯?你们这些做创新培训的机构,能不能培训出乔布斯呢?我说中国肯定能出乔布斯,但是创新培训肯定是培训不出来的,他是从市场上打拼出来的。”
彭志强还有另外的思考,那就是中国需要培养乔布斯吗?美国经济成功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美国经济的成功是数以十万计的中小企业走创新和差异化的道路,以斯坦福、MIT为代表的创新创业相关的商学院和教育,所以就长出来乔布斯,没有乔布斯就有李布斯,或是王布斯。”
在很大程度上,盛景网联就是扮演了斯坦福这样的角色。“中国的商学院非常欠缺对于创新的教育和培训,现在开始慢慢有些调整,但是远远不够,盛景希望成为中国的斯坦福。”彭志强强调,盛景之所以希望成为中国的斯坦福,是因为斯坦福专注于中小企业创新,与盛景网联的核心价值一致。
盛景网联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包括五大要素:创新方法论与工具的培训、创新人才的培养、技术的转移、市场化的推广,以及资本的支撑和放大。“我们过去8年一直在创新这五大要素积累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创新方法论与工具的培训。方法论与工具就好比创新领域的五线谱,有了五线谱,五岁的小孩都会弹琴,能弹好琴。离开了五线谱,50岁成年人都不会弹琴,都是乱弹琴。”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名言,是彭志强在讲课时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没有商业模式,再好的产品也没有前途、再好的技术也没有前途、再好的品牌也没有前途、再大的资产也没有前途,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的原点,它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nlc202309081329
彭志强说:“接触大量中小企业以后,我深深领悟到其中绝大多数的商业模式都存在较大问题。随着环保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靠低成本优势的道路很难走下去,从传统的低成本模式转到商业模式创新,是巨大的挑战。为什么政府和企业喊了这么多年‘转型升级’,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就是因为众多的中小企业真的不知道怎样‘转型升级’。其实,‘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盛景嘉成:全球创新事业的顶层出资人
在彭志强看来,盛景嘉成母基金的意义巨大。“一般的机构和个人拿不到顶尖的投资标的,对方不给你,即使给你了,门槛也很高,出资额很大,对任何个人出资人的压力太大。”彭志强给转型做投资的实业企业家建议:与其投一个项目,不如投一只基金,与其投一只基金,不如投母基金,间接投到多只基金以革命性分散风险。
从2014年开始,盛景将培训咨询作为入口,母基金和合投基金业务则成为新的收入利润增量的主要来源。盛景将通过母基金创新模式连接中国、美国、以色列等全球顶尖的100家VC/PE基金管理人,进而每年间接投资全球顶尖的2000家创新公司,2015年投资规模达近50亿元,被投中集团、清科集团等评选为“中国最佳母基金”。
“BAT敢于投资,百度去年投资了七八十亿,腾讯150亿,阿里投400亿,就是源自于其左手投资、右手收购的闭环模式。我们母基金进行了覆盖天使投资、VC、PE、并购基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全价值链投资,借助开放式平台形成了左边投资、右边收购的投资模式,投资安全度大大提高。”彭志强介绍,天使和VC投的项目,就是后面上市公司定增、并购基金要收购的优质项目,他们可以在盛景嘉成母基金所出资的天使投资、VC、PE的项目池里找,自产自销,通过不断疏通、加速环节流转可有效提高投资成功率。
对于盛景未来长期的发展,彭志强给盛景的定位是成为全球创新事业的顶层出资人和最大服务商。“这是我们的一个迭代的演进的方向,就因为母基金它是在整个投资领域价值链的顶部。其实要谈到创新,资本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助推和引领,所以盛景就是希望透过母基金成为全球最大的母基金,从而成为全球创新事业的顶层出资人,同时成为全球创新事业的最大服务商。”
当然,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搭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彭志强说:“应该着力发挥政府祖母基金、市场化母基金在顶层设计层面的资本全周期引领作用,积极加大对孵化器、天使投资阶段的有效培育,同时加大对已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和定增基金的培育,推动成熟企业通过并购和投资方式建立‘持续创新机制’。如此系统化设计才能有效地实现创新全价值链的引领与贯穿,进而有效推动中国创新事业的发展。”
校赛激励计划截止延期通知
双创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应广大学校要求,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投票激励计划【投票赢创业基金】、【最具影响力奖】、【优秀大赛组织老师奖】3大项目截止时间将延期至7月10日晚23时59分59秒结束,整体投票规则不变。
腾讯微校为大赛投入千万级资金资源,帮助学校创业团队脱颖而出,欢迎各学校积极争取相关资源,勇创佳绩!
学校级奖励:10个票数最高学校共100个直接得到腾讯创业扶持基金; 团队奖励: 颁发300份团队优秀项目证书; 教师奖励:20个优秀高校组织奖+金企鹅奖杯;
学生奖励:小米电子称、移动电源、QQ公仔、游戏道具等超过50万份即抽即奖礼品,投一票得1次抽奖机会。
具体评奖规则见下页,如有疑问请直接致电***/关经理咨询
各参赛学校领导/老师:
在国赛行业总决赛开启前,上海赛区通过现场路演、网上评审等方式,最终,共选拔出39家上海企业挺进总决赛,代表先进制造领域与全国各地的创新企业展开激烈角逐。据悉,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共有30287家企业参赛。其中,先进制造行业参赛企业近5700家,在37个地方赛事的逐层评选下,最终有272家企业入围本届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争夺行业桂冠
园区企业获2019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优秀奖
上海涟屹轴承科技有限公司,01月12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从事轴承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电子设备、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管道及配件、阀门、办公用品、办公设备、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轴承、紧固件、机电产品的批发、零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机械设备安装、维修,液压零件、测量仪器、实验室设备及配件、教学设备、钢结构件、电子产品、电线电缆、机械设备的制造、加工。
赶紧把“勇仔”添加到列表里吧~
让“勇仔”陪伴你、鼓励你
一起做时代的弄潮儿
除了表情包
本次大赛也将“勇仔”带到了现实哦
各类实用又好看的文化创意产品
从手机壳、行李牌
到印章、胸贴、脸贴
统统都有
是不是很令人心动呢~
手 / 机 / 壳
3系列(8款)
百变勇仔系列
欢快勇仔系列
经典纯色系列
行 / 李 / 牌
2系列
纪 / 念 / 印 / 章
8款
徽 / 章 / 脸 / 贴
徽章
脸贴
百万大学生齐颂中华
为了庆国庆、迎大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还特别制作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3342所国内外院校,457万名大学生参赛,集结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诸多强势创新力量。
此次大赛亮点多多
更全面
参赛规模再创新高
更国际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更中国
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模式正在形成
更教育
全国最大的国情思政课落地生根
更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你将会看到
1项主体赛事
5条赛道
萌芽板块
国际赛道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职教赛道
高教主赛道
6项同期活动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大学生创客秀
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
对话2049未来科技系列活动
浙商文化体验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国际会议
总决赛日程安排
10月12日晚
杭城还将上演精彩主题灯光秀
敬请期待!
钱江新城灯光秀演出时间:
10月12日晚
18:30、19:00、19:30、20:00
武林门炫幕播放时间:
10月12日晚
19:00-19:30
10月
在西子湖畔,在浙江大学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工商联主办, 科技部火炬中心等部门承办。科技部火炬中心金融处处长李文雷介绍, 这次大赛不仅规格高, 由国家政府部门组织, 地方政府和高新园区承办;而且是政府组织、市场参与, 整个评审流程和标准都参照了市场化方式。他要求, 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 遵守标准流程, 对参赛企业给予足够的尊重。
北京赛区复赛由中关村管委会主办, 《创业家》杂志承办。据悉, 进入北京赛区复赛的300多家企业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8个省市, 被分成高技术服务、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金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10组参加现场角逐, 在通过近70家创投机构的评审后实现晋级。
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如何?各大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怎样?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研发环境、市场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哪个城市最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情况,为更多的城市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与支撑,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基于清华科技园近20年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实践经验,开展了“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研究,选择了我国大陆地区GDP过千亿、人均GDP排名前100的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直辖市),通过对“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软硬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的特点,以期为区域政府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继2011年10月13日在广州番禺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2011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总榜单后,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又于2011年12月1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子榜单,全面介绍中国100个城市在政策环境、产业发展、人力資本、研发投入和产出、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创新知名度等方面的排行结果。
创新创业环境是创新实现的重要保障,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可以吸引一流的创新要素聚集,可以创造出一流的创新绩效,可以塑造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实践证明,在被称作为创新时代的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具备优良创新创业环境的城市都是全球创新的引领者。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之后,国内有近200个城市开始规划布局创新型城市建设。截至2011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先后批准了42个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了82个城市进行创业型城市创建试点。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
然而,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创新资本投入不足、创新创业活力不足、体制机制效率不足等问题,直接考验我国多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城市已经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系统化的变革正在展开。营造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其变革需经历一个渐进的系统过程,更像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建立系统的研究分析框架,对我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的跟踪、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采用三级指标体系。三级指标体系共有包括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6个和三级指标28个。这些指标从经济基础、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研发环境、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市场基础、创新知名度等十个方面对城市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其中产业发展分别从三次产业结构、高技术产业发展、创业活跃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政策环境、人才环境与研发环境分别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科技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测度;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则从金融服务、企业融资、商务中介服务等面进行研究;市场环境、创新知名度则重点关注城市的市场消费能力、城市交通与房价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和中关村内入驻企业质量最好、现代增值服务体系最完善的科技园区之一,清华科技园早在1994年就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获准建立。近20年来,清华科技园一直坚持于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业企业等方面都探索出了自己的经验。清华科技园的运营模式2006年被总结为“四聚”法则,即“聚集、聚合、聚焦、聚变”,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化模式进而指导整个科技园行业的发展。
近20年中,清华科技园采取“孵化器+创业投资”的模式运营清华创业园和清华留创园,同时推出面向成长型企业的“钻石计划”。截止2009年底,清华创业园和留创园累计孵化企业600余家,提供孵化场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成为清华科技园中最为活跃的企业群体,其中包括海兰信、数码视讯、中文在线等优秀企业已经上市或行将上市。
创新创业 共享发展
2016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将于10月15日开幕
顾志鹏
创新创业 共享发展
2016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将于10月15日开幕
顾志鹏
盛会揽宾朋,金秋硕果丰。2016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将于10月15日在长兴大剧院举行。长洽会是长兴县扩大对外开放、招引浙商回归的金色跳板,自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在“十三五”规划的起跳之年,长兴县以节会为支点,以创新为动力,再一次撬动起经济建设的大杠杆,筑起服务创业、鼓励创新的新高地。
本届长洽会以“创新创业、共享发展”为主题,以“聚焦两重、精准招商、创优平台、转型升级”为工作载体,突出务实性和高效性,以盛会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全力打造长兴经济社会发展五个“升级版”。一季一凯歌,四大板块活动多
今年以来,围绕重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投资信息,针对“大好高”项目、科技型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又准又多地引进,针对落户项目和开工项目又好又快地推动,实施了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浙(长)商回归。
每个月召开重大谈判项目攻坚例会,入围的在谈项目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跟进;每个季度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让每一个入驻长兴的项目都接受全县干部群众的鼓掌和祝福。“长洽会的动员,就是我们下半年工作的集结号;长洽会的会场,就是我们下半年攻坚的大赛场。早动员才能早主动,早攻坚才能早出成效。我们等不起,也不能等,只有比别人抓得更紧、更早,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长兴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不懈的努力带来了加倍的收获。长洽会开幕式上将集中签约项目35个,含市“大好高”项目15个;科技金融项目15个;长商回归项目5个。
借助长洽会平台,活动内容更丰富。今年“长洽会”包括开幕式在内,前后共27项活动。组织形式上延续了去年“1+X”的模式。“1”,即10月15日的主体活动,主要是将开幕式和第二届长商大会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搭建交流平台、整合长商资源、凝聚长商力量;“X”,即26项子活动。
同时,活动篇章较去年有所调整。去年是县级篇、乡镇篇、推介篇,今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优化为融合板块、平台板块、项目板块和推介板块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融合板块。活动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主要围绕一二三产融合、政产学研融合、资本产业融合、军民技术融合等主题,通过举办行业峰会和专题研讨会,邀请各界人士来长考察、共话发展,借势借力开展主题招商。
二是平台板块。主要突出两园、一中心、四小镇,即:中德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期、苏浙皖省级区域物流中心,以及新能源小镇、江南布艺小镇、森林养生小镇和乡村民宿小镇等四个特色小镇。“长洽会”期间,将通过七大平台的开园、开工及体验活动,全方位展示长兴县的投资环境。
三是项目板块。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本次长洽会围绕全县的重大项目建设,专题安排了超威、天能、龙之梦、英纳威和东鱼坊等项目的开竣工和入驻签约仪式,具体活动时间也已明确。
四是推介板块。主要在五大招商片区区域内,针对金融新业态、科技人才、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分批组织开展8场专题推介活动,进一步加快项目引进步伐,为活动的举办造势升温。长商回归,反哺桑梓竞归来
长商回归是浙商回归的重要力量。长兴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商回归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去年的第一届长商大会,共有5个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长商回归及长商引商项目。今年10月15日,长兴将举办第二届长商大会,邀请了全国各地及境外长兴籍知名企业家、长兴异地商会及友好商会负责人等前来长兴,参观长兴新能源小镇及参加第二届长商大会“创新创业英雄汇”,以嘉宾访谈形式畅谈产业发展,推进长兴经济大发展。
今年,广大长商同心同德、聚财聚力投资家乡的创业激情高涨,长商回归和长商引进项目共18个,总投资达86亿元,将有5个长商回归项目在本次长洽会暨第二届长商大会开幕式上参加集中签约仪式,其中总投资52.16亿元人民币的环保新材料生产园项目就是由上海长商和龙盟环保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短短一年时间,长商的魅力已经逐渐显现。
随着乡贤的力量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吸引长商回乡投资、通过长商以商引商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郁。长商大会日益发挥出它的作用,尤其在挖掘长兴在外资源方面,长商大会更是通过“外地乡贤竞回乡”的机会,吸引了一大批在外长兴企业家回乡投资、推介项目投资方回乡考察等。
此外,为推动长商回归、保障项目落地,长兴在配套服务方面也力度极大,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省级园区,“1+5+N”的科技招商平台,可以满足各类大小项目的落地需求。为了吸引项目落地,土地、资金、人力等方面也出台了系列措施,优先保障。
为了让长商落户无后顾之忧,长兴还针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12年,长兴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长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浙商回归统筹结合,每年对工业、科技、人才、外贸、总部等政策进行完善,加大力度。2015年,工业大政策一共奖励2.88亿元,这个数字占地方财政收入超过6%。2013年,长兴又编制了《长兴县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长兴发展三年规划》。
长兴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在外长商的吸引力也日渐增长。目前长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阿联酋迪拜等8个地方建立了长兴在外商会,会员800多人。2012年~2015年,省外商会提供项目信息200多条。而长商大会的召开更是让在外长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新高,他们回乡投资的意愿不断提升,推进了长兴经济和“长兴人经济”的互动融合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长兴实行浙商回归四年多,成果显著。投资200亿元的太湖龙之梦项目从正式签约到项目开工只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长商正发挥出巨大的招商引资潜力,为长兴带来投资新机遇。特色小镇,转型升级新引擎
与往届相比,本届长洽会项目结构优化显著提升,项目涉及金融新业态、科技人才、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提升,标志着长兴打造“智造长兴”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得到增强,长兴经济社会的转型迈入新阶段。
以新能源小镇为首的特色小镇,已成为长兴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长洽会开幕式当天,新能源产业论坛也将同时举行。本次论坛主题确定为“新能源、新发展”,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特色小镇目标,突出新能源产业核心元素,以中国(长兴)新能源小镇发展论坛为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研判、政策导读、技术交流、产品创新,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与发展。随着英纳威、超威、天能等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及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长兴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前景看好。
2016年1月26日,长兴新能源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新能源小镇选址于画溪街道工业功能区核心区块,是长兴县最早形成的工业园区之一,属典型的城郊接合部,在该地规划建设新能源小镇,既是提升当地环境、改善民生的需要,也具备打造特色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潜力。小镇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区域1.2平方公里,重点聚焦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含关键零部件)、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通过三年努力,着力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新能源产品集中展示区、新能源低碳生活体验区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长兴县以“长洽会”和首届中国(长兴)新能源小镇发展论坛为契机,积极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全力招引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英纳威(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立项注册,10月15日将开工,主要生产多孔合物锂电池,新型电池产业再添新军。总投资1亿元的中俄新材料研究院设备安装基本到位,10月15日将揭牌。总投资1.5亿元的浙江壹舸能源有限公司的锂电池整包系统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4000万元的浙江金超威能源有限公司的高端电池研发销售项目成功落户。太湖能谷、萌发科技等新能源类科技型企业相继落户,新能源小镇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长兴招商引资新业态崭露头角,尤其以太湖资本广场为据点的金融新业态项目和科技型项目一起,为资本长兴板块添彩。金融新业态的入驻,为长兴众多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产学研金,助力大升级
近年来,长兴县不断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政产学研合作为抓手,搭建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互动桥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
作为省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试点,长兴县在科技体制上也进行了大力改革。2015年7月,长兴县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这是继深圳、广州之后全国第三个科技创新委员会,也是县级层面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委员会。此外,长兴县还在浙江省率先探索实施“科技镇长”“企业首席科技官”等制度,目前已从全省高校院所遴选“科技镇长”6名,认定首批“企业首席科技官”70人,进一步打通了政企、校企联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王磊是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镇长,王磊的到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技术,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机会。短短一年时间,王磊成功推动浙工大与汉维、海悦成立了教授博士柔性工作站,并达成了包括引进机器人研发技术、POC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技术合作。
同时,长兴县在打造全省唯一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过程中,意识到建设“科技金融生态圈”将成为助推高科技小微企业发展、引领传统产业冲破桎梏的新着力点。
今年,长兴县在财政科技资金的运用上,改“漫灌”为“滴灌”。专门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科创基金三项基金,总规模3.4亿元。同时,以这些财政基金为母基金,吸引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子基金,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重点支持初创企业。
太湖资本广场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基金等股权投资链条,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各阶段。中晶科技、爱侣科技、宇清炉料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都在这一轮金融助跑的浪潮中发力。
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让长兴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仅不再愁钱,企业的前景也更加明朗。
----海东镇贯彻落实全县干部大会精神材料
为保证全县干部会议精神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海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十二届一次党代会召开后,县委、政府根据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于11月14日上午组织全县领导干部赴松桃、铜仁两地考察学习,15日进行了分组讨论,16日结合考察学习情况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会上,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安孝荣同志部署了下一阶段全县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作了发言,县委书记王俊铭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乡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了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并依此对我乡2012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对全县干部会议精神进行再贯彻、再落实。
海东镇全乡将以贯彻落实全县干部大会精神为契机,创新攻坚,促进亚鱼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在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一是全面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力争2012年工业总产值比2011年增长25%,狠抓项目落地,全面推进项目建设,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玉铜”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围绕“三乡一园一区”建设,坚决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兴乡、生态立乡”战略,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新征程,并以突出抓好工业带动农业和三产的发展;二是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2012年农业总产值比2011年增长10%,一是围绕科技兴农目标,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农机推广与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通过加大水稻旱育浅植、玉米肥球育苗、免耕油菜、免耕洋芋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传统种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水果产业初见成效,建立和完善了以郭家湾为中心地带的3000亩优质米基地、500亩荸荠基地、200亩梨子基地、500亩优质茶叶基地,亚鱼村百亩杨梅基地、百亩高山葡萄基地、300亩黄桃基地、千亩枣子基地;二是坚持防疫就是增收的理念,认真抓好春秋两级防疫工作,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畜牧良种工程,建立了2个畜牧养殖小区,生猪、家禽生产规模稳中有增,畜牧生产实现了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三是以大龙泉源特种生态养殖公司、打谷冲火鸡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农户发展特种野猪和火鸡,拓展致富路子。
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三是发展休闲观光业。重点扶持1-3家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农家乐。
二、在和谐发展上有新气象。强化“守土有责”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首先,在破解难题上有新成效。继续实施“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推出包案限时制、跟踪随访制等制度,确保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在移民和谐融入上有新进展。继续完善“四联”制度,帮助移民多渠道实现就业和创业发展,加快移民融合融入。再次,在完善机制有新举措。进一步完善领导信访包案制度、信访代理人制度,采取排摸一批、转移一批、解决一批、掌握一批、稳控一批的“五个一批”方法,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平时。
三、在民生发展上有新改善。深入基层倾听呼声,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走进贫困,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活动,全面落实好“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工作,实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长11%。
2011年是县委确定的“创新攻坚年”,保增长、促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我们要坚定信心,创新方法,转变作风,攻坚克
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全面完成亚鱼“创新攻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中国创新创业发展】推荐阅读:
李克强以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发展11-08
创新中国梦10-13
创新中国分析10-23
创业创新谋发展 攻坚克难求突破10-31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07-25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06-14
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09-26
中国梦比赛演讲稿自主创新成就中国梦07-16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10-24
创新中国第五集观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