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维修工程管理办法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型维修工程管理办法

新疆某大型水利工程砂石骨料招标评标办法

【摘要】科学、公正、合理、完善的水利工程砂石材料采购招标评标方法,如能在工程建设初期招标中得以应用,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压缩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程招投标中的切身体会,对在集中生产、商品化的砂石材料采购招标评标中评标方法的确定粗谈一点意见。

【关键词】水利工程;砂石骨料;招标评标办法

【Key words】Marine hydraulic engineering;The freestone bone anticipate;Invite bids to review a mark a way

1. 前言

(1)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上砂石骨料的供应有两种方式,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集中在城镇,主要使用城镇郊区建材企业生产的商品砂石骨料,二是水利水电工程多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偏僻地方,水利工程主要采用就地就近自行生产天然砂石料。新疆的天然砂石料资源丰富,一般不需要破碎,直接从清除覆盖后的戈壁砂砾料层开采毛料,经筛洗加工成砼骨料或特种填筑料(如反滤料、垫层料、过渡料、排水料),所以新疆的水利工程主要采用就地就近自行生产天然砂石料。

(2)对于水利水电行业来说,砂石骨料费用约占砼基本直接费的25%左右,如果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工程总造价,而且还会影响工期质量。而自行生产的天然砂石骨料,其价格虽受生产成本的制约和供需关系的影响,但是各工程固有的设计颗粒需要量和料场天然颗粒级配情况以及生产工艺等对价格影响程度更为突出,应根据各工程、各料场的具体情况经分析计算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型水利工程要集中生产砂石骨料并分料场进行招标投标。但是个别工程却要在同一料场招多个标,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此时的招标方法就要慎重考虑。这是因为砼砂骨料需用量大,生产强度高,生产周期又有限,划分多个砂石料生产标段进行招标。由于各标段同处同一地理位置,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一致、生产条件工艺完全相同,其价格理应相同。如果采用常规招标方式进行招标,结果必然会产生每个标段的中标价格不一致,人为制造矛盾,很难体现以最低或较低的合理价格获得最优的工程和服务这一招标的目的,既不利于工程投资的控制也不利于工程建设的管理。

(3)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新疆某大型水利工程通过工程实践,采用了砂石骨料生产只招一次标,通过竟争确定合理的价格后再与有生产能力且有一定生产经验的一批施工企业签订合同。那么采用这种招标方法,评标的方法怎样确定?怎样才能体现公正、公平、科学、合理原则呢?现以新疆某大型水利工程的具体评标办法为例,介绍如下。

2. 评标标准与原则

2.1本次招标活动的评标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七部委第12号令、水利部第14号令等有关管理规定开展。

2.2评标活动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在满足环境保护、质量保证、工期进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合理低报价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

2.3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2.4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开标前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系统的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不得作为评标的依据。

2.5评标活动依法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

2.6评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

3. 评审工作程序

3.1开标前成立一个评标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宣布评委名单以及评标原则、评标纪律。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开标后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在其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宣布评委名单以及评标原则、评标纪律。

3.2由评委会结合各投标单位的报价情况,并将需要投标人澄清、承诺的问题汇总,草拟《澄清问题通知函》, 经主任委员审签后由会务组送达投标人。评委会听取投标人对《澄清问题通知函》的逐条口头答复与承诺,并要求投标人以书面形式再次确认已答复与承诺的问题,并加盖投标单位公章或由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代理人亲笔签字(事后补盖公章),将复函文件按照投标人规定的时间送达指定地点和接受人。

3.3评委会继续评审。

3.4评标委员会采用评委记名式的综合打分法分别对有效标打分,并按照得分之和多少排序。根据排序,评委再次记名投票,以得票多少推荐1~2家中标候选人,提交招标人选择中标单位。

3.5由监督组宣读评标现场监督词,此后即可解散评标委员会。

3.6《评标报告》由主任委员指定专人拟写 ,经评标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会议通过定稿,并由主任委员签发上报水行政招标投标主管部门。

4. 评审内容

(1)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性。

(2)投标人的资质、营业范围是否符合投标文件的要求。

(3)投标人组建的投标项目生产管理机构(即项目经理部)和管理制度,以及项目经理与各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否能够满足招标项目生产管理的需要。例如项目经理是否有从事类似生产项目五年以上的经历,是否参加了现场开标和澄清会,是否兼任其他生产项目的现场职务,项目经理部的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生产、质检、机械管理和结算等方面的人员是否齐全,人员素质如何,常驻工地人员名册及替换名单中的职称层次与总人数等是否满足生产的需要。

(4)生产组织设计是否合理。例如筛洗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本生产8~10万m3砂石骨料的需要;筛洗机械的选型配置是否匹配、协调,工艺流程是否合理;对覆盖清除、复坑平整、毛料开采的方法是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开采率如何;是否进行了颗粒平衡分析计算,覆盖层清除摊消率、超径弃料率、级配弃料率、逊径弃料率是多少,获得率如何,是否经济合理;是否设有工地实验室,其检验人员和设备能否满足出场检验的需要,是否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保证体系,能否确保产品质量;筛洗系统的土建设施和生产供水、供电系统、场内交通、产品分级隔离、脱水、堆放、出场装车以及除尘、防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是否充分考虑;每年生产计划安排如何,能否确保骨料供应。

(5)加工系统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6)配备的生产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能否保证工程的需要,设备选型、配套的合理性和保证性;例:主要设备配置到现场的总台套、总吨位或总容量、规格型号、性能与新旧、完好程度、进场日期及具体数量和技工人数、普工来源、人员进场日期与每年保持人数等能否满足招标项目生产的计划强度需要;自有机械、购置或租赁机械各为几台套,承租单位与购置资金是否落实。

(7)有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经理部的质检人员有无上岗资格证书;有无现场质检人员花名册,其技术职称结构、人数能否满足招标项目质检需要;委托检测项目的单位是否落实、是否具备资格;投标人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是否完善等。

(8)有无安全检查员,有无严格的现场安全保卫制度;对料场复坑是否重视,有无强制性管理措施;对植被的保护措施是否落实,有无严厉的经济惩罚办法;文明生产的措施是否具体。

(9)有无施工总体布置图;临建设施能否满足施工高峰期的需要,而且均布置在招标人给定的范围以内;生活及施工供水、供电方式与设施考虑是否周到;堆料场、加工系统等现场施工设施安排是否周全。

(10)投标人是否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财务状况,例如财务年审表中的资产总数、利润、负债率如何;已完工程业主对投标人的评价材料或业绩证明怎样;近期有无诉讼,诉讼是否因转包、分包工程而引起。

(11)投标人的施工业绩与企业实力以及资信程度是否让业主放心,施工质量、工期、报价水平是否让业主满意。

5. 评标办法和评分的标准

本次招标采用无标底综合评议法,商务部分、技术部分均由评委自主赋分:

5.1商务部分满分50分的分配(由评委自主赋分)。

(1)主要工程单价的报价合理性满分为40分。

(2)主要工序单价报价的合理性满分为10分。

5.2技术部分满分50分的分配(由评委自主赋分)。

(1)生产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满分为15分。

(2)运输、筛分、破碎等机械设备能力与完好到场满分为10分。

(3)砂石骨料加工工艺和设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满分为10分。

(4)项目经理与主要技术负责人的素质及负责类似工程项目的经历;项目经理部机构和人员结构配置,满分为5分。

(5)投标企业承建的类似工程项目的业绩与企业实力以及资信程度,满分为5分。

(6)检测试验手段、人员、设备及保证措施满分为5分。

6. 结论

(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是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行这一制度,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水平,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等多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因此在特定的条件下,砂石骨料生产只招一次标而且采用本办法来确定同一料场,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一致、生产条件工艺完全相同的砂石骨料合理中标价格的评标办法,已在某些大型工程的招标实践中得以应用,但该办法仅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工程项目的砂石骨料生产招标。

作者:于海霞

第2篇:大型梁场经营管理办法的探讨和分析

摘 要:本文结合我公司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中山制梁场项目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相关情况,重点对该项目在事前控制以及中期经营方面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以后大型公路箱梁梁场的建设、管控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大型梁场;经营管理;探讨;分析

在梁场建设以及制梁的管控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大型临时设施施工管理,而且对箱梁制造技术和管理要求也尤为重要。此类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过程极其复杂,任何条件的不足或变化都会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该项目在事前控制和中期经营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

一、项目情况介绍

本工程地处广东,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会受台风天气影响。项目占地面积约220亩。预制场临海,地处冲砂滩地,以淤泥质沙层为主,地基承载力较差,为围海堆填形成的软土地基。梁场建设标准为永久性生产基地;修建120搅拌站、180搅拌站各一座;修建800KVA变电站、600 KVA变电站各一座;完成横移滑道1200m,纵移滑道560 m;完成制梁台座6个,存梁台座18个。本工程制造的60m箱梁为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双室箱梁,梁高3.5m,梁宽19.65m,梁长58.5m,成品重量约2390吨。箱梁预制成功后,通过预制场的纵横移(轨)滑道完成预制台座到出海码头之间的陆上运输,然后由运架一体船完成其海上运输。

二、项目经营管理办法

1、事前控制

进场初期,应先健全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组织管理机构中各部门和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且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参建人员的成本管理目标,增强参建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1.1 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方针。

其次,施工企业应建立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制度。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的教育培训。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成立群众安全员队伍,建立以专职安全员为主,群众安全员为辅的模式,进行日常安全监督工作,做到人人重视安全,处处留心安全。

1.2 强化材料费用管理

对于非甲控材料的购买不仅要建立招标制度,增强材料采购的透明度,而且物资人员也应长期关注其价格和其替代品。在议标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也必须参与,提出评标建议,确定最优的中标单位。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物资部门应先编制物资定额。在领用过程中,严格执行限额领料以及签名制度,对材料消耗加以控制。若出现超出定额用料的情况,要查明其原因,追求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防止出现材料浪费、丢失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料耗率。在工程施工后,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计量验收,落实余料回收措施。

1.3 加强人工费用管理

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分项工程,进行公示招标,并且根据工程情况和劳动定额计算出额定用工量,选用施工技术和信誉较高的施工队施工。鼓励所有工作人员提出各种方案,加以优选,缩短工程时间。对于工程变更、安全罚款或者零星用工引起的工费变化,应由技术部门和现场施工员进行核实,合约部再予以增加或者扣减。

1.4 加强机械费用管理

我公司大型机械设备都由总部进行购买,各项目依据施工方案进行租賃。因此,对此类机械费用管理,主要工作是落实机械设备日常管理和油料消耗定额。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编制机械设备作业、维修、保养计划,并做好实处,每台机械的养护管理划分具体的责任人,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从而降低大修费用支出。而油料领用应同物资管理人员做好签认工作,并且注明使用机械、使用原因。

其他零星机械设备租赁,应积极关注市场价格,精心做好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机械,尽可能的减少人工的使用。

1.5 加强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

应当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和现场施工情况,在签订合同时,应对合同条款中影响效益的因素详细分析,尤其要关注合同条款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识别和分析能够影响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善于转移风险。

合约人员应对设计变更、施工方法变更、价差等一切引起量、价变化的因素,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在施工过程中寻求合理的合同索赔机会,及时收集、编制索赔资料,使索赔证据符合要求,及时提出索赔申请,在日常工作中就做好索赔经营工作。

2、事中管控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日常事务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执行。对各类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特别是大型梁场施工项目,全国少有案例可以借鉴,需要我们的施工人员灵活利用经验和知识,群策群力,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应对。以下对于施工中特别情况以及中间经营办法进行说明。

2.1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本项目临海,地基为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在梁场建设初期,填筑土石方约60万m3。回填完成后,采用预应力管桩和粉喷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总计使用φ400A型PHC管桩,共278根12000m;台座基础中间部分φ500A型PHC管桩,共210根9660m,移模轨道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横移、纵移滑道基础采用φ600AB型PHC管桩,共1028根45000m。根据勘探资料和设计方案,对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后期,在制梁过程中,地基开始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了制梁台位开裂,施工被迫中止。经过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于勘探单位对地质情况估计偏高,造成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实际地基情况出现偏差,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考虑地基为不均匀沉降,并且台座等其他设施已经建设完成,拟定了地基局部加固方案,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地基处理初期,我方已采用了大量的预制管桩进行加固,再继续使用管桩进行二次加固,管桩距离过近,很容易发生互相挤压,发生断裂,施工十分困难,因此最终采用了粉喷桩加固方案。

2.2 质量和成本共赢办法

质量和成本是工程管控的重要方面,经营难点一般都在于要做到二者的统一。我们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从优化方案,提高工效进行落实。箱梁制作、移运过程中,材料、机械占了绝大部分成本。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项目经营管理。

2.2.1优化砼配合比:箱梁预制原砼配合比中:水泥为270kg,矿粉为62kg。项目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砼配合进行优化调整为:水泥290kg,矿粉为142kg。由于每吨矿粉价格比水泥价格高,即每立方砼降低成本1.5元,全桥降低成本约数十万元。

2.2.2优化存梁方案:存梁台座由二点支撑优化为三点支撑,原设计存梁台座为二点支撑,由于受箱梁结构的制约,箱梁预制完成后占用生产台位为11天,无法保证项目工期要求,优化为三点支撑后占用生产台位为8天,减少3天,不仅确保了工期要求,而且极大减少了项目工期成本。因此减少工期110天,仅此项减少梁场固定投入,扣除三点支撑增加的设备投入以及基建投入,即降低成本约达数百万元。

2.2.3优化模板改制方案:减少模板改造次数。根据原设计箱梁梁型变化众多,模板需改造17次。实际过程中,合理使用规范的正负工差,并且优化方案,将模板改造次数减少为12次。直接减少模板改造费用,施工难度也大大减少,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工期效益。

2.2.4使用新设备,降低材料成本:采用内钳式张拉油顶替代传统的穿芯式油顶。传统的穿芯式油顶所需70cm-60cm工作长度,而内钳式张拉油顶所需工作长度约为30cm,减少使用预应力钢铰线约35cm。全桥将节约预应力钢铰线近80T。

三、结束语

本文对于广深沿江高速项目中山制梁场的经营管理办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重点针对事前控制、事中经营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为大型梁场的经营管理方法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作者:王笠霜

第3篇:大型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演变及相应的维修模式

【摘要】现代设备维修的技术在日益变得复杂,受到的影响来自各个因素,各个企业在设备管理维修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工业的发展慢慢的经历了从手工业直至电气化、机械化及电子化的发展,科技在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在提升,维修管理的模式也不断变化。文章介绍了设备维修管理的演变及相应的维修模式。

【关键词】大型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维修模式

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尤其工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企业管理。有人说,技术和管理是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足见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同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等相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它的管理对象是设备。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就要研究设备,研究科学技术对设备的影响,以及设备管理中的特殊问题。设备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根据设备生命周期而进行的活动。设备管理时,在设备产生以前叫做规划管理也叫前期管理;之后的阶段叫做后期管理。设备的规划管理关系到设备是否有缺陷;设备的使用管理关系到设备的是否有劲的问题。企业的设备维修具有非常的重要性。

1、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演变

工业的发展慢慢的经历了从手工业直至电气化、机械化及电子化的发展,科技在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在提升,维修管理的模式也不断变化。从设备管理的演变来看,是有规律的。主要有以下基本方式:

1.1事后的维修

就是说设备已经发生故障后的非计划性的维修。在18世纪1760年工业革命工业化的生产以后,长期以来,设备的维修都是事后维修为主。这种维修方式比较原始,通常是操作人员也做维修,是凭经验进行的,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也叫做“兼修”。特点是设备简单,科技水平低,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设备的管理意识比较弱。当今社会设备管理的要求中,事后的维修仍然存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非重点的设备,有多余配置的设备以及从经营上用其他方式不经济的设备,;另一种是突发事故不得不用此方式。

1.2预防维修

从19世纪后开始,重工业的系统慢慢形成,工业发展为流水线的生产,逐步的实现了机械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飞速发展,设备慢慢的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管理也在推行预防维修的管理方式。操作和维修有了分工,进入了“专修”的阶段。我国的设备预防维修中,分为:

(l)有计划的预维修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工业落后,设备的维修管理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建国后,我国开始学习前苏联计划预防维修的模式,规定设备的修理周期,并且按照计划的周期表进行设备维修。严格地讲,设备自出厂起,维修的周期就已经定了。这是有时间规定的维修,是强制的维修。这种维修模式下,国有企业保持了非常庞大的维修团队各个分厂配备,一个国企容量虽然不大,但是职工上千人很正常,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更重要的是,运用这类维修的方法充分的暴露了大量的过维修的现象,费用高并且综合的效率低。同时,也没有完全避免欠维修。

(2)全员的设备维修

预防维修的形式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日本引进后,借鉴了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成为全员的设备维修。全员的设备维修就是以点检为基本的维修。制定非常严格的点检过程,根据点检设备发现问题,同时很快编制检修的计划,适时的对设备维修。这样的维修方式,防止了设备的过维修以及欠维修。通过国内的部分企业的实践,认为此维修模式是适合的,适合我国国情。这种维修模式要求:较高的设备制造质量,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企业的多专业综合,实施企业内部的系统专业管理。

1.3预知的维修

从20世纪50年代起,第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走向集约化,发展为高参数大容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及信息化,并向智能化的大系统和控制的自动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并向微型、巨型、智能化网络的方向发展,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失及影响会很重大,设备状态的检修应运而生。状态检修也就预知维修是以设备的状态为基础进行维修。这种维修的方式要有很多种管理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需要可靠监测以及诊断的技术作为后盾。设备的管理也向着专业化、社会化甚至国际化发展,并且出现了操作人员参与到维修中的趋势。这种维修的模式要求:设备要在设计时广泛的采用自动的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在线的监测。维修时利用高级的诊断技术,進行离线的监测,依照状态监测及技术诊断所提供的参数判断是否异常,来预知设备是否有故障,抢在故障发生之前维修。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维修形式。然而,状态的监测以及设备的诊断,需要投人的费用很大,通常会用在关键的设备、重点的部位。需要指出:全员设备的维修同预知的维修是一脉相承的,点检能够确定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情况,点检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修也可以认为是在进行状态检修。在性质上两者十分接近,只是对状态的把握程度有区别,同时后者有着更加准确的手段进行检测,对设备的状态确定有更多的把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点检定修是状态检修的初级。

1.4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

是指基于设备一生的管理理念作为基础的,跳出了企业内部的专业的维修圈子,把研究设备技术的开发研究、制造设计、调试安装、维修使用、更新改造以及报废整个寿命的过程维修管理作为重点。把设备安装过程、使用过程、维修过程、生产过程、社会支援的过程、更新废弃的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新的社会的大系统的维修体系。过去基本上可以做到技术及备件能够依靠本系统自身能够解决,21世纪以后,特别是有了国际化的先进的设备后,只靠企业的自身的维修体系,难以继续的维持发展设备的先进水平,朝着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去发展,同时也是不经济的。社会的大系统维修便成为了维修管理的改革方向,也是维修市场化的目标。

1.5维修预防

是指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的阶段就开始认真的改进它的可靠性以及维修性,从设计和制造的方面提高质量,根本上防止事故及故障的发生,也叫做无维修的设计。应用这类的设备,维修的概率近似于零。应用维修预防,其设备的可靠性会特别高,同时费用也会特别的高。现在,用在航天设备上比较多。在其他国有企业的设备中,也有一部分用在先进设备或关键部位、重要控制设备以及关键设备上。建国以后,我国的工业的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建成了许多大容量、高自动化、高参数的企业,综合的效率在提高。然而总体来看,设备的维修管理许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特别是老的企业,仍然需要进行维修的体制改革。新建的或者引进国外设备的企业,已经实施或者正在进行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

2、设备维修模式

2.1日常维护

在某些行业也称其为例行维护。日常维护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清洁、固件润滑、安检松动件、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完好。日常的维护是最基本的维护,也是保养的基础环节,其维护的方向以及维护的种类,都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各个特点进行不同的规定。在考虑其设备工艺的生产、复杂的结构成、固件的规模的大小以及结构的复杂程等具体备件的各自特点的同时,还要深刻注意到不同的工厂对同一种部件的维修方式的不同、维修的行为习惯的不同。

在设备的科学管理中,专业的对其设备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设备的维修管理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较大的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起专业化的维修管理体系就更加重要。专业化的维修是要在日常维修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持续努力的维修管理,做到设备更加专业化的、高效化的维护。由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的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专家分析,以专家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剖析,不要遗漏任何的不该失误的遗漏点,确保维修的切入点的正确以及维修的方式方法是否是科学合理的,找到该设备修护最好的切入点,进而更好的完成设备的检修任务和目的。

2.2运修合一

建立健全的维修体系,是要将企业的维修工人进行良好的专业性的培训,将维修保护的实施的主流力量转向设备的操控人员,使设备的操作工的设备操作环节、维护设备的保养环节以及日常的行为规范都要进行时时刻刻的检查与监督。在此基础上,使操作与维修两者进行良好的衔接,做到操作与维修的一体化发展,确保设备的维护做到最好的管理模式,并且能够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此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设备出现故障处理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2.3社会协力维修

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往往还不能够十足的满足一些重大的设备的维护,因此使社会的力量良好的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社会的良好的资源环境,更大的社会背景,结合有实力的部门将设备的维修做到最好。另外利用社会的力量,使设备的维护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减轻企业自身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是的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也能够借助社会群体的力量,使维修的期限大大减少,使其更快的进行再次运转。随着设备供应商售后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专业维修队伍的快速成长,一些大型企业按照全员设备管理的要求,对设备维修采用运修合一和专业状态监测的方式,确定设备的最佳维修时点,通过社会协力进行设备维修。既保证了维修质量,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结语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備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线的设备组成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探讨设备维修管理方式及相应维修模式是企业设备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除国家强制推行的特种设备周期检测维护外,一般而言,在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以全员设备管理为基础,实行运修合一辅助以专业状态检测为保障推行社会协力进行设备维修的方式对企业设备维修来说,可以收到人员少速度快费用低质量好的效果,对大型企业的生产线是保证其以低故障率进行高效生产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2):58-61.

[2]张志彬,岑德宏.冶金机械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6(z1):103-106.

[3]韩勇.浅析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4]郭红武,李军.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方法研究与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111-112.

[5]张宏伟.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24):112.

作者:宋功平

第4篇:大型机组管理办法

第一章 职 责

第一条 设备管理部

(一)贯彻执行中石化有关大型机组管理制度、规程、规定和标准,负责公司大型机组归口管理和协调工作。

(二)负责组织或参与大型机组的选型、设计审查、监造、中间检验、安装、试运转和验收工作。

(三)负责组织大型机组的运行状况技术分析,组织开展大型机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技术攻关。

(四)组织大型机组的特级维护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组织召开公司大型机组特护会议。

(五)组织制定和审查大型机组检修计划、检修方案。组织制定和审核大型机组更新、改造计划及方案。

(六)组织或参与大型机组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 第二条 生产技术部

(一)参与大型机组的选型、改造、设计和审查工作。

(二)参与大型机组机械运转试验和验收,并组织大型机组联动试车和性能考核工作。

(三)负责大型机组工艺运行的管理。 第三条 生产中心

(一)负责大型机组的管理和维护,制定大型机组特护实施细则,负责特护小组的管理。

(二)参与大型机组的选型、改造、设计审查,组织试车和验收工作。

10-1

(三)实施大型机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落实整改措施。

(四)建立健全大型机组的设备档案,负责编制大型机组的运行作业指导书、事故预案。

(五)组织召开月度大型机组特护例会,对大型机组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存在隐患制订对策和预案,落实措施。

(六)负责大型机组检修、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工作,负责项目的实施。

(七)参与大型机组的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

(八)负责本中心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上岗人员管理、操作、维护的技术水平。

第四条 维保单位

(一)参加大型机组运行和特护活动,按维保协议要求接受生产中心管理。

(二)按各中心巡检管理和特护实施细则要求进行巡检,并认真及时如实记录。

(三)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生产中心通报,并立即查找原因,落实整改,尽快消除设备缺陷。

第五条 采购中心

(一)按技术协议要求做好大型机组及备品备件的订购工作。

(二)组织大型机组制造过程中重要中间环节的验收及设备的报检、开箱验收等工作。

第六条 规划建设部

10-2 负责组织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技改)中大型机组的设计、选型审查及设备的安装、监理工作。

第二章 工作程序

第七条 大型机组的选型

(一)大型机组是指在生产中无备台可切换,因其停车会引起停产的关键设备。公司级大机组由设备管理部及生产技术部共同确认,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以文件(文字、电子版)形式发布。

(二)大型机组的选型应符合相应最新版本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选用具有使用可靠、操作弹性大、结构合理、效率高、检修方便的机型,达到寿命周期费用经济、设备综合效能和安全可靠性高等要求。

(三)大型机组制造厂商必须是业绩好、信誉好、服务好、有相关国际标准认证体系的厂家,制造的机型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和节能要求。

(四)大型机组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技术要求必须经过由制造商、设计单位和公司相关代表人员等参加的各方会审。

(五)大型机组必须配备必要的控制系统、联锁保护系统、实时监测仪表及状态监测系统等设施。

第八条 大型机组的监造、安装及试车验收

(一)大型机组制造厂商按技术协议进行设计、制造、试验,并由公司设备管理部或规建部组织,协调处理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有必要,设备管理部或规建部还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造单位进行监造。大型机组出厂前,应按照技术协议由采购中心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验。

(二)大型机组的安装单位必须是业绩好并有相应的安装资质的单位。

10-3

(三)安装单位必须按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大型机组安装方案,并由设备管理部或规建部组织、设计和监理单位参加对安装方案进行审核,制造厂商应提供技术指导,并协助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大型机组安装完毕后进行试车,由机组所在中心牵头成立试车小组,由试车小组编制试车方案,并经设计、制造厂商等单位联合审查。

(五)大型机组试车应在额定工况下进行不少于72小时的连续运转,技术性能达到设计和生产要求,控制系统及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各调节机构动作快速、灵活、准确,有完整、真实的试车记录。

(六)大型机组试车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机组安装竣工资料及试车记录、专用工具、随机备件等移交生产中心,生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大型机组的设备档案,并妥善保管好随机备件。。

第九条 大型机组运行管理

(一)大型机组的运行及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生产中心应成立五位一体特护小组对大型机组进行特护管理。

(二)特护小组由各中心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及维保单位机电仪人员组成。每套大型机组分别成立一个特护小组,组长由各中心指定,小组成员必须是本专业的技术和操作骨干。

(三)特护人员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因工作变动或离开原单位,有关单位应及时指定符合要求的人员补位,各中心应及时将公司特护设备的特护小组名单报设备管理部备案。

(四)大型机组特护工作实行现场挂牌巡检制,各巡检人员按照设备巡检基准的要求做到天天特护(含节假日),节假日各专业的巡检由值班和当班人员负责。巡检人员应对大型机组的重要部位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检查,并将巡检数据如实填写在现场巡检记录上,同时对机组运行状况做

10-4 出评价,确认机组是否处于完好运行状态。巡检记录由各中心负责管理。

(五)特护小组的机、电、仪、操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每天按巡检要求认真检查大型机组运行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处理的要及时处理,暂时不能处理而需停车处理的问题特护小组要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或应急预案,同时做好记录,以便在停车时安排处理。问题严重的要立即向中心分管领导和设备管理部门汇报。大型机组故障停机后,应认真检查、分析原因,不得盲目开机。

(六)特护小组组长每周召集特护小组成员进行一次小组活动,并形成记录。活动主要内容有:

1.各专业通报一周来大型机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大型机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制定相应预案。 3.对大型机组一周来运行情况作出状态评价。 4.下周特护工作安排。

(七)各生产中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大型机组特护例会,例会主要内容有:

1.上月机组例会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本月特护小组工作总结。 2.机组本月的运行、维护、润滑及状态监测的执行情况。 3.机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4、机组的备件储备及消耗情况。 5.下月特护管理工作的安排。

会议应形成纪要并由中心运保室主任签发,存档。

(八)设备管理部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公司大型机组管理会议,对机组管理情况进行总评并布置下阶段工作。每月对生产中心的大型机组进行一次管理巡检,并在现场特护记录中进行记录。各中心运行保障室每天对

10-5 大型机组巡检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巡检记录中对机组运行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九)对大型机组存在的重大缺陷或隐患,生产中心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落实必要的防范措施,内容包括:

1.缺陷或隐患的概述。

2.对大型机组和生产可能导致的影响。

3.平时运行、巡检、维护需要安排的工作或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停车抢修的具体方案(包括检修必需的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措施、时间、材料、备件、人员及专用工器具等)。

(十)特护小组要做好大型机组润滑油、控制油管理,每月分析润滑油品质量。

(十一) 按《设备状态监测管理办法》要求搞好大型机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每月对大型机组运行状况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提高大型机组运行状态预知管理水平。

(十二)各中心要按照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大型机组的设备档案,机组档案应包括:设备图纸、操作说明、润滑基准,易损件清单、机组运行时间统计、机组的故障、事故记录、检修记录资料、润滑油分析记录、状态监测记录、特护例会记录等。

(十三)大型机组的联锁保护系统必须投入自动状态,仪表联锁管理按《仪表自动化管理办法》执行。

(十四)对存在严重缺陷或对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大型机组的更新、改造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设备管理部组织进行评估后报公司批准执行。

(十五)对关键设备或带病运行且对生产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非大型

10-6 机组设备可选择采取临时特护办法,各中心可自行制定特护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大型机组检修管理

(一)大型机组的检修应按检修规程进行。对重大检修或改造,检修单位应按大型机组检修、改造项目内容编制相应施工方案,经使用单位审核并报设备管理部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检修单位必须建立质保体系,并按照HSE体系的要求落实各项检修措施,保证安全、文明检修,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在检修过程中,检修单位必须认真、完整、真实地填写检查和修理记录。

(三)检修单位应加强检修过程中的质量验收,对于重要中间环节和隐蔽工程须由设备管理部、使用单位和检修单位共同确认。检修完成后,由使用单位组织试车,设备管理部派人参加。使用单位在大型机组大修投入运行正常后一个月内完成相关检修资料和试车记录存档工作。

(四)大型机组检修完毕后,使用单位应对本次机组的检修进行书面总结,对机组的检修及运行情况进行讲评。

(五)大型机组必须建立相应的易损件目录清单,并按易损件目录进行储备。各生产中心根据储备量及历年消耗情况每年向设备管理部提出大型机组备件采购计划清单,经设备管理部审核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由采购中心按计划进行采购。

第十一条 检查与考核

(一)设备管理部按《设备检查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频次及检查内容进行管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大型机组运行能力是否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或达到设计能力。 2.大型机组各运行参数、机械性能参数、润滑油性能指标是否在操作

10-7 规程所限定的范围内。

3.主机及辅助设备(冷却器、分离器、润滑系统、密封系统、管道、阀门等)是否完好。

4.仪表系统的控制率、使用率、完好率、联锁投用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5.电气设备是否完好。

6.各种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及时记录,特级维护工作是否落实。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应包括: 1.大型机组完好率大于98%。 2.润滑油指标合格率100%。 3.联锁保护系统投用率100%。 4.电气设备的完好率100%。

5.档案资料(包括特护例会记录、事故故障记录、设备档案、润滑油分析记录、状态监测记录等)完整齐全,记录真实及时。

6.因机组本身故障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的次数为零。 7.重大事故为零。

本办法起草人:何宁溪

10-8

第5篇:大型机械管理办法

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提高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保障人身和营业线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依据《安全生产法》、《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济铁总发【2010】326号)、邯济指安【2011】第62号文以及其他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制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建设工程。

第二章 组织机构职责

第四条 项目部成立大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为安全管理实施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为安全管理实施人。

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滕兆宝 副组长:范顺勇

成 员:张发申、张永、李克柱、王海斌、郜宗辉、索华志、丁啸、孟凡良、张来平及安质部、工程部、物资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第五条 项目部物质部部负责本项目部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各工区负责本级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各工区负责人应根据施工工程量,配齐设备管理需要的人员。

a)项目部物资部(安质部)主要职责

1. 贯彻国家、上级有关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根据项目部工程需要,制定项目部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2. 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项目部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 掌握大型机械设备动态,技术状况及安全情况,指导、推广设备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和新技术。

4. 定期开展评优工作,表彰奖励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先进个人。

5. 建立、保管设备技术档案、台帐和记录卡片,五日报单,掌握本级设备数量和技术性能,按规定及时上报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关报表,编制和上报设备大修计划、报废设备申请工作。

6.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各架子队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了解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及安全工作情况,研究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安全改进意见,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7. 抓好本单位安全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8. 加强经常性安全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做好各类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

b)作业队队长主要职责

1. 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生产规定,对所辖班组(特别是外包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2. 认真执行大型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作业队(包括外包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认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经常检查,随时纠正作业违章。

3. 经常检查所辖作业队(包括外包队)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环境及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对重点、特殊部位施工,必须检查作业人员及各种设备设施技术状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其执行,做到不违章指挥。

4. 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所辖作业队(包括外包队)学习大型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接受安全部门或人员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提出的不安全问题。

5. 发生因伤亡及未遂事故要立即抢救,保护现场,及时上报,参加或配合调查、分析。

c)现场领工员职责

1. 模范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协助作业队长落实作业队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作好安全工作,接受专职安全技术人员的指导。

2. 协助队长组织全班安全学习,作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加强班组日常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搞好新工人安全教育工作 ;

3. 协助作业队长每天进行本班组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的自检,交接检并做好记录;

4. 负责落实好上级有关对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 5. 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对不能处理的危险因素要及时上报;

6. 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有权抵制和越级报告违章指挥行为; 7. 发生事故要立即抢救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上报,参加或配合调查、分析。

d)安全员职责

1. 安全员负责本项目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2.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标准、制度、上级指示、决定,并督促检查其执行。

3. 负责安全内业台帐收集整理,努力提高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安全档案、资料齐全。

4. 参与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与修订,检查收集工长的安全技术交底。

5. 配合有关部门和本项目其它管理人员抓好大型机械设备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6. 做好工地日常巡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或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遇有严重隐患有权暂停生产。

e)操作人员职责

1.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各项规章制度,模范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按章操作、文明施工、精心保养、爱机惜油、不谋私利、优质服务)。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 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3. 及时准确填写《机械设备施工日志》。

4. 有权拒绝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施工安排和指挥。

第三章 现场管理

第六条 各单位进场的大型机械必须有设备检验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禁止不合格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第七条 大型机械进场后,现场安全员要在施工过程中每日填写《大型机械设备登记表》,动态反映出施工地点、危险源点、防护人员、防护措施等。

第八条 作业场地必须有明显的安全警戒线和安全警示牌,相应设备悬挂其安全操作规程。

第九条 大型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五个一”即:一机、一人(专职防护)、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牌(设备标识牌)、一证(机械操作证)齐全制度。

第十条 施工现场安装、拆装大型机械设备时,必须要由专业知识强、操作熟练的人员承担,分管经理、架子队长、安全员到现场把关。

第十一条 大型机械转场时,要认真落实好“四个专项”制度。作业队队队长、技术负责人、领工员、安全员、技术员必须现场把关,经确认场地平整、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方可进行。夜间不得安排转场、移机。

第十二条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按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作业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服从指挥,不得酒后上岗或连续疲劳作业,应当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修保养记录。

第十三条 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时,现场必须有领工员、安全员、技术员进行跟班作业。

第四章 临近既有线大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各作业队临近既有线大型机械施工必须按照安全专项方案配全所需防护用品,并严格按要求进行落实。

第十五条 大型机械进场前,必须测定桩位离既有线护栏、围墙的距离,对于高度投影影响既有线安全的大型机械必须埋设地锚、拉好缆风绳。

第十六条 大型机械进场前,要对有地埋管线的地方进行人工开挖探沟,以确认地下管线的位置。对于挖出上午地下管线,采取支护防护措施,对以探明的地下管线径路区域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做好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十七条 大型机械与架空电力线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要求才能施工,大型机械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部分5米范围内须装设接地线。在电杆、拉线附近施工时,对电杆应留出1-1.5米半径的土台,对拉线流留出1.5-2.5米半径的土台,土台周围插标杆警示。

第十八条 大型机械施工场地要平整、夯实、无障碍物。场地的承载力能满足大型机械的工作压力,当地基松软,承载力不足时,应加铺枕木或钢板垫护。 第十九条 临近既有线施工的大型机械施工期间,各工班必须做到“一机一人”“随机而动”防护。专职防护人员要做到人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安全。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二十条 应急处理要本着“先防护、后处理、宁停勿撞”则,尽一些可能减少故障影响的时间和范围,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一条 当临近既有线大型机械倾覆侵入既有线限界,危及行车安全时,现场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分部经理或安全员,并通知工务、电务、供电等设备管理单位请求组织救援。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进行组织救援工作。

第二十二条 事故处理要充分发动群众,认真分析情况,查明原因和责任,总结吸取教训,制定预防事故的措施,提出对事故的处理意见,必要时应召开事故现场会。对事故责任人要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事故处理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检查评比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认真执行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每月对各工点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检查不少于2次,安质部、工程部检查不少于4次,安全专业工程师检查不少于8次。

第二十四条 对表现好的单位应及时表扬,必要时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对管理差的单位要进行批评,要求其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改进,必要时召开现场会,吸取教训。

第二十五条 表彰和奖励

对在平时设备安全管理、操作规范、预防设备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由各工区根据贡献大小,及时给予奖励。

第二十六条 惩处和罚款

1. 因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大型机械设备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限期改正,被警告的单位应及时认真地进行整顿,必须在限期内整改完毕,否则禁止开工。

2. 因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造成重大、特大责任事故的责任人由项目部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通报全项目。

3. 因违规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按事故直接损失费的百分之三十给予经济处罚,所罚款项上交项目财务。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项目部安质部负责解释。

第6篇:大型公司管理办法

采购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公司物资和设备的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过程和采购行为,保证采购物资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采购管理办法。

第一章物资采购的分类管理

第一条公司物资采购分为工程物资设备采购和行政物资设备采购。工程物资采购主要是指数量大、金额高和质量要求严格的用于生产经营或工程项目类物资设备的大宗采购,主要指工程机械设备,工程材料和绿化苗木花卉等生产资料采购;行政物资采购是指用于公司行政办公和后勤生活方面的生活资料采购,主要指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方面综合性后勤采购。

第二条工程物资设备采购的主管部门是公司各工程业务技术部门,行政物资设备采购的主管部门是办公室和后勤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后勤部负责后勤生活资料的采购管理。

第二章工程物资设备采购办法

第三条采购计划及预算的提出和审查。工程部门根据工程需要提出工程物资设备采购计划,并配合财务部门提出初步预算。采购计划应包括拟购材料或设备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质量档次、技术参数、主要生产厂家等。经分管副总审核签注意见后提交总经理办公室审议或总经理审核。

第四条询价。计划和预算经审议同意采购后,由工程部门为主,后勤部、财务部配合对拟购材料和设备进行询价。询价应在5家以上供应商进行比质比价,特殊情况的询价也不能少于3家。询价后由工程部门、后勤部、财务部提出询价比较结果的书面报告,报告应列明供应商基本情况、价格和质量差异,价格最终可让步程序,初步选择意向等,由公司分管副总认可后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作出 1

选择决定或由公司总经理作出决定。

第五条合同。由工程部门负责与选定的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并起草合同草案;重大、重要合同可邀办公室文秘人员参加起草。合同内容应完整与合法,由分管副总修改审定后提交总经理办公室审议通过或总经理同意,由公司授权人正式对外签订。合同正式签订前应再次审核价格。材料采购合同签订时应封存样品,设备采购合同签定时必须留足质量保证金。最后交由工程部门完成已确定的采购任务。

第六条验收。工程部门和材料设备使用部门共同对采购材料或设备进行验收,按照合同对封存样品进行认真验收。所有参加验收的人员必须签注验收意见,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由工程部门指定专人妥善保管,直至移交给使用部门。

第七条监督。材料和设备采购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或者公司办公室进行事后监督,后勤部门或财务部门受公司领导委托,不定期抽查市场同类同档次产品的市场价格。凡发现采购材料设备明显高于同时期同类材料市场价格,应立即向总经理报告,公司将责成询价和签订合同的部门说明原因,如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相关人员将承担经济责任,如发现有损公肥私,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三章行政物资设备采购办法

第八条办公用品采购程序。办公用品采购主管部门是公司办公室,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计划清单,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审核,其他部门的办公用品的采购,由各自部门提出采购清单交由办公室办理。办公用品的采购清单由公司办公室汇总送公司分管领导或总经理签字后交由公司后勤部门执行采购任务。

第九条办公用品的采购要尽可能货比三家,选购价廉物美的产品,如遇采购大宗物资或较昂贵的办公设备或设施,除计划、预算、询价由办公室负责外,其它程序与工程物资设备采购程序相同。

第十条后勤生活资料的采购由公司后勤部门负责。如遇大宗物资或较昂贵的后勤设备或设施的采购除计划、预算、询价由后勤部门负责外,其它程序与工程类物资设备采购程序相同。

第十一条所有采购回来的行政物资由采购人一律交由公司库管员统一入库管理,并做好交接签字记录;库管员根据采购清单及时通知公司办公室或后勤部门分发到需要使用的部门。

第四章物资采购后续管理

第十一条公司所有采购物质的质量保证书、维修卡或包修卡、使用说明书或配备的零部件、附属设备或设施,全部由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发放。基中质量保证书、维修卡、包修卡使用说明书的原件由后勤部门指定专人统一保管,复印件交由使用部门。

第十二条物资设备采购行为完成后,相应的使用部门应加强所采购物资设备或设施的使用管理,严格按使用规范操作使用,要随时加强所采购物资设备或设施的质量跟踪,若发生质量问题等情况,应及时和后勤部门一道与物资设备或设施的供应商联系解决。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四条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应不断修正和完善。

第7篇:大型脚手架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建筑施工大型脚手架的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项目经理部以及分包方(劳务分包方、专业分包方)。 大型脚手架是指:搭设高度在20米以上的组装式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0米的悬挑脚手架;高度在6.5米以上、均布荷载大于3KN/㎡的满堂红脚手架;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

本办法未包括的内容应执行其他相关法规、标准。

3 职责

公司工程管理处负责大型脚手架方案的审批及验收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一般规定

4.1.1 脚手架搭设、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4.1.2 脚手架搭设、拆除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4.1.3 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4.1.4 搭拆脚手架时,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4.1.5 拆除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1 脚手架拆除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的拆除,先拆护身栏、脚手板和横向水平杆,再依次拆剪刀撑的上部扣件和接杆。拆除全部剪刀撑、抛撑以前,必须搭设临时加固斜支撑,预防架倾倒,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拆脚手架杆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纵向水平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

4.1.5.2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4.1.5.3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4.1.5.4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6.4.32条第4款、第6.6.3条第

1、2款的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4.1.6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4.1.7 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4.1.8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4.1.8.1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4.1.8.2 连墙件。

4.1.9 各种脚手架应根据建筑施工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构架形式,并制定搭拆作业的方案和安全措施,当搭设高度超过免计算仅构造要求的搭设高度时,必须按规定进行设计计算。 4.1.10 脚手架材料及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0.1 脚手架杆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48--51毫米,壁厚3--3.5毫米,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同一脚手架中,不得混用两种材质,也不得将两种规格钢管用于同一脚手架中。钢管上严禁打孔。

2)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纵向水平杆(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米,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米。结构用的里、外承重脚手架,使用时荷载不得超过2646牛顿/平方米(270公斤/平方米)。

3)装修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纵向水平杆(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8米,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装修用的里、外脚手架使用荷载不得超过1960牛顿/平方米(200公斤/平方米)。

4)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杉篙支搭承重脚手架。 4.1.10.2 脚手架绑扎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件应与钢管管径相配合。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1995)的规定;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4.1.10.3 脚手架上脚手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板宽宜为230~250mm,两端应用镀锌钢丝扎紧。材质不得低于国家Ⅱ等材标准的杉木和松木,且不得使用腐朽、劈裂的木板。

2)竹串片脚手板应使用宽度不小于50mm的竹片,拼接螺栓间距不得大于600mm,螺栓孔径与螺栓应紧密配合。

3)各种形式金属脚手板,单块质量不宜超过30kg,性能应符合设计使用要求,表面应有防滑构造。

4.1.10.4 脚手架上安全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宽度不得小于3m,长度不得大于6m,网眼不得大于10㎝,必须使用维纶、锦纶、尼龙等材料,严禁使用损坏或腐朽的安全网和丙纶网。

2)20m以上的建筑每隔4层(10m)要固定一道3m宽的水平安全网。安全网的外边沿要明显高于内边沿50~60cm。20m以上建筑施工的安全网一律用组合钢管角架挑支,用钢丝绳绷拉,其外沿要高于内口,并尽量绷直,内口要与建筑锁牢。 4.1.11.1 脚手架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双排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及水平杆步距不应大于2.1m,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6m。 2)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米,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米。拉接必须使用钢性材料。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不得拆除。

3)脚手架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十字盖)保证整体结构不变形,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斜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度,并随脚手架同步搭设和拆除。

4)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度超过24m时,应设置横向斜撑。

5)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设置抗风涡流上翻作用的连墙措施。

6)脚手架施工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厘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18厘米高的挡脚板。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超过3米时,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双排架里口与结构外墙间水平网无法防护时可铺设脚手板。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立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

7)脚手架基础必须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满足架体支搭要求,确保不沉陷,不积水。其架体必须支搭在底座(托)或通长脚手板上,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并定期检查。

8)人行马道宽度不小于1米,斜道的坡度不大于1:3;运料马道宽度不小于1.5米,斜道的坡度不大于1:6。拐弯处应设平台,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0厘米。

4.2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

4.2.1 安装、使用和拆卸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未经培训任何人(含架子工)严禁从事此操作。

4.2.2 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前必须认真组织学习“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研究安装方法,明确岗位责任。必须设专人负责操作,严禁未经同意人员操作。

4.2.3 从事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的企业必须取得“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 4.2.4 附着升降脚手架必须符合《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附着升降脚手架(含挂架、吊篮架)施工作业面必须用脚手板铺设坚实、严密,脚手板与建筑物的间隙不得大于20㎝。设一道18厘米高的挡脚板,架体沿外排内侧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吊篮架里侧应加设两道1.2米高护身栏杆,作业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紧贴底层脚手板下方应用平网及密目网双层网兜底。单跨或多跨提升的脚手架,其两端断开处必须加设栏杆并用密目网封严。

4.2.5 升降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升降作业程序;严格控制并确保架子的荷载;所有妨碍架体升降的障碍物必须拆除;严禁任何人(含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特殊情况必须经领导批准,

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实施。

4.2.6 升降脚手架过程中,架体下方严禁有人进入,设置安全警戒区,并派人负责监护。 4.2.7 严格按设计规定控制各提升点的同步性,相邻提升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整体架最大升降差不得大于80mm;升降过程中必须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升降指令只允许一人下达。当有异常情况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4.2.8 架体升降到位后,必须及时按使用状况进行附着固定。在架体没有完成固定前,作业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下班。在未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前,必须逐项进行点检,合格后,方准交付使用。

4.2.9 严禁利用架体吊运物料和拉接吊装缆绳(索);不准在架体上推车,不准任意拆卸结构件或松动连接件、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设施。

4.2.10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必须设置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及整体(或多跨)同时升降作业的同步控制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0.1 防倾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倾装置必须与建筑结构、附着支撑或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不得采用钢管扣件或碗扣方式连接;

2)升降和使用情况下在同一竖向平面的防倾装置不得少于二处,二处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架体全高的1/3。

4.2.10.2 防坠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坠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部位,且每一竖向主框架提升设备处必须设置一个; 2)防坠装置与提升设备必须分别设置在两套互不影响的附着支撑结构上,当有一套失效时另一套必须能独立承担全部坠落荷载;

3)防坠装置应有专门的以确保其工作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和管理措施。 4.2.10.3 同步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升降脚手架的吊点超过两点时,不得使用手拉葫芦,且必须装设同步装置。 2)同步装置应能同时控制各提升设备间的升降差和荷载值。同步装置应具备超载报警、欠载报警和自动显示功能,在升降过程中,应显示各机位实际荷载、平均高度、同步差,并自动调整使相临机位同步差控制在限定值内。

4.2.11 架体螺栓连接件,升降动力设备,防倾装置、防坠装置、电控设备等应每半月进行检查维修保养1次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异常,立即解决,严禁带病使用。

4.2.12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组装完毕后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升降作业。且每次升降到位架体固定后,必须进行交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作业。 4.2.13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拆卸工作,必须按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规定要求执行,拆卸时必须按顺序先搭后拆、先上后下,先拆附件、后拆架体,必须有预防人员、物体坠落等措施,严禁向下抛扔物料。

4.2.14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附着支撑结构应按“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计算;升降机构应按“容许应力计算法”进行设计计算。荷载标准值应分别按使用、升降、

坠落三种状况确定。

4.2.15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架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5.1 架体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体高度不应大于15m;宽度不应大于1.2m; 架体构架的全高与支撑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110㎡。

2)升降和使用情况下,架体悬臂高度均不应大于6.0m和2/5架体高度。 4.2.15.2 架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梁架应满足承载和架体整体作用的要求,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定型桁架梁式结构,不得采用钢管扣件、碗扣等脚手架连接方式。

2)架体必须在附着支撑部位沿全高设置定型的竖向主框架,且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结构,并应能与水平梁架和架体构架整体作用,且不得使用钢管扣件或碗扣等脚手架杆件组装。

3)架体外立面必须沿全高设置剪刀撑;悬挑端应与主框架设置对称斜拉杆;架体遇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而需断开处应采取加强构造措施。

4)组装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水平梁及竖向主框架,在两相邻附着支撑结构处的高差应不大于20mm;竖向主框架和防倾导向装置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5‰和60mm;预留穿墙螺栓孔和预埋件应垂直于工程结构外表面,其中心误差小于15mm。

4.2.16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的附着支撑结构必须满足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在各种情况下的支承、防倾和防坠落的承载力要求。在升降和使用工况下,确保每一竖向主框架的附着支撑不得少于二套,且每一套均应能独立承受该跨全部设计荷载和倾覆作用。 4.2.17 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出现意外情况,工地应先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4.2.17.1 沿升降式脚手架范围设隔离区。

4.2.17.2 在结构外墙柱、窗口等处用插口架搭设方法迅速加固升降式脚手架。 4.2.17.3 立即通知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出租单位技术负责人到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4.3 悬挑式脚手架

4.3.1 悬挑架的设计、制作、搭设、拆卸、检查与验收和管理等除遵守本规定外,须遵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统一规定》等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4.3.2 悬挑式脚手架的搭设管理: 4.3.2.1 悬挑式脚手架搭设之前,搭设方案编制人员必须参加对搭设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3.2.2 悬挑架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有施工图和设计计算书,悬挑架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架体与建筑物连接及支承等构造详图、荷载取值、使用要求,架体搭设、维护及拆卸等安全技术措施。

4.3.2.3悬挑式脚手架搭设过程中,须指定监护人员进行监护。

4.3.2.4 悬挑式脚手架的底部,必须采取防止人和物体的坠落的全封闭措施。

1)沿架体外围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并顺环扣逐个与架体绑扎牢固。安装时,密目网上的每个环扣都必须穿入符合规定的纤维绳。 2)架体底层的脚手板必须铺设牢靠、严实,且应用平网及密目式安全网双层兜底。

3)在每一个作业层架体外立杆内侧应设置上下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上道栏杆高度为1.2m,下道栏杆高度为0.6m,挡脚板高度为0.18m。塔吊处或开口的位置应密封严实。 4.3.2.5 悬挑架依附的建筑结构应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不得依附在砖混结构或石结构上。

4.3.2.6 悬挑架的支承结构应为型钢制作的悬挑梁或悬挑桁架等,不得采用钢管;其节点应螺栓联结或焊接,不得采用扣件连接。与建筑结构的固定方式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并经工程设计单位认可。

4.3.2.7 悬挑梁制作采用的型钢,其型号、规格、固端和悬挑端尺寸的选用应经设计计算确定,与建筑结构连接应采用水平支承于建筑梁板结构上的形式,固端长度应不小于1.5倍的外挑长度,与建筑物连接必须可靠(如由不少于两道的预埋U型螺栓与压板采用双螺母固定,螺杆露出螺母应不少于3扣),连接强度应经计算确定。

4.3.2.8 悬挑架架体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牢靠连接,连墙件应设置在与悬挑梁相对应的建筑物结构上。脚手架每两步三跨或脚手架架体立面投影面积每27m2以内应设置一道刚性连墙件。严禁采用钢筋铁丝等柔性连墙件。

4.3.2.9 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沿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设置连续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m,剪刀撑水平夹角为45°-60°,将构架与悬挑梁(架)连成一体。

4.3.2.10 构架底部与悬挑结构应连接牢靠,不得滑动或窜动。构架底部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应贴近悬挑梁(架),纵向扫地杆距悬挑梁(架)不得大于20cm;首步架纵向水平杆步距不得大于1.5m。

4.3.2.11 卸料平台应单独搭设,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工程结构或地面,不得传递给脚手架架体。

4.3.2.12 悬挑式脚手架的特殊部位处理(如阳台、转角、采光井、架体开口处等部位),必须在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详细搭设要求,绘制节点详细图指导施工,并做到架体立杆底部有可靠支承点且确保不发生位移。

4.3.2.13 悬挑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进行下列作业:

1)在架体上推车;

2)在架体上拉结吊装缆绳;

3)利用架体吊运物料;

4)物料平台与架体相连接;

5)任意拆除架体结构件或连墙件;

6)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

7)利用架体支顶模板;

8)其它影响架体安全的作业。

4.3.2.14 脚手架采用租赁形式或由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脚手架搭设施工的,总包单位对其搭设过程负有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的义务。 4.3.3 悬挑一层的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4.3.3.1 悬挑架斜立杆的底部必须搁置在楼板、梁或墙体等建筑结构部位,并有固定措施。立杆与墙面的夹角不得大于30°,挑出墙外宽度不得大于1.2m。

4.3.3.2 斜立杆必须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固定。不得与模板支架进行连接。

4.3.3.3 斜立杆纵距不得大于1.5m,底部应设置扫地杆并按不大于1.5m的步距设置纵向水平杆。

4.3.3.4 作业层除应按规定满铺脚手板和设置临边防护外,还应在脚手板下部挂一层平网,在斜立杆里侧用密目网封严。

4.3.4 悬挑多层的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4.3.4.1 悬挑支承结构必须专门设计计算,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并将脚手架的荷载传递给建筑结构。悬挑式脚手架的高度不得超过24m。

4.3.4.2 悬挑支承结构可采用悬挑梁或悬挑架等不同结构形式。悬挑梁应采用型钢制作,悬挑架应采用型钢制作成三角形桁架,其节点必须是螺栓或焊接的刚性节点,不得采用扣件(或碗扣)连接。

4.3.5 悬挑式脚手架的验收管理:

4.3.5.1 悬挑式脚手架搭设完毕后,方案编制人员、审批人员必须参加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后方可投入使用。

4.3.5.2 在检查验收中如发现悬挑式脚手架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应立即落实整改。对检查验收的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按实记录,并由验收人员签名留档保存。

4.3.5.3 悬挑式脚手架的架体验收表应注明验收项目名称;悬挑梁或悬挑结构的预埋件验收,应制订《隐蔽工程验收表》进行验收。

4.3.5.4 脚手架采用租赁形式或由专业施工单位进行脚手架搭设施工的,使用前必须办理验收和移交手续,由搭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进行签字认可。

4.3.5.5 悬挑式脚手架验收合格后,应在架体醒目处悬挂验收合格牌、限载牌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牌。

4.3.6 悬挑式脚手架的拆卸管理:

4.3.6.1 悬挑架拆卸前,作业人员应对拆卸悬挑架的完好性进行检查。 4.3.6.2 拆除工作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

4.3.6.3 拆除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卸时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与物料坠落措施,严禁抛掷物料。

4.3.6.4 夜间或遇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及雷雨等天气,不得进行拆卸作业。

4.3.6.5 悬挑架拆卸作业时,应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应当设

置负责统一指挥的人员和专职监护的人员。各工序应当定岗、定人、定责。 4.4 吊篮式脚手架

4.4.1 吊篮搭设构造必须遵照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规定,组装或拆除时,应3人配合操作,严格按搭设程序作业,任何人不允许改变方案。

4.4.2 吊篮的负载不得超过1176N/㎡,吊篮上的作业人员和材料要对称分布,不得集中在一头,不得超出吊篮。当长料在吊篮中立放时,应采取防滚落措施;散料应装箱或装笼。 4.4.3 严禁人员攀登和乘坐吊篮上下。

4.4.4 吊篮式脚手架吊篮平台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4.4.4.1 吊篮平台应经设计计算并应采用型钢、钢管制作,其节点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不得使用钢管和扣件(或碗扣)组装。

4.4.4.2 吊篮架长度不得大于6米,宽度以0.8~1m为宜。单层吊篮高度以2m,双层吊篮高度以3.8m为宜。用钢管为立杆的吊篮,立杆间距不得超过2.5m,单层吊篮至少设三道横杆,双层吊篮至少设五道横杆。

4.4.4.3 吊篮的脚手板必须铺平、铺严,并与横向水平杆固定牢,横向水平杆的间距可根据脚手板厚度而定,一般以0.5~1m为宜。当底板采用木板时,厚度不得小于50mm;采用钢板时应有防滑构造。

4.4.4.4 吊篮作业层外排和两端小面均应设两道护身栏,并挂密目安全网封严,锁死下角,里侧应设护身栏。除靠建筑物一侧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0.8m外,其余侧面栏杆高度均不得低于1.2m。栏杆底部应设180mm高挡脚板,上部应用钢板网封严。

4.4.4.5 吊篮应设固定吊环,其位置距底部不应小于800mm 。吊篮平台应在明显处标明最大使用荷载(人数)及注意事项。

4.4.4.6 吊篮式脚手架悬挂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挂结构应经设计计算,可制作成悬挑梁或悬挑架,尾端与建筑结构锚固连接;当采用压重方法平衡挑梁的倾覆力矩时,应确认压重的质量,并应有防止压重移位的锁紧装置。悬挂结构抗倾覆应专门计算。

2)悬挑梁挑出的长度必须使吊篮的钢丝绳垂直地面,安装挑梁时,应使挑梁探出建筑物一端稍高于另一端。挑梁在建筑物内外的两端应用杉槁或钢管连接牢固,成为整体,阳台部位的挑梁在挑出部分的顶端要加斜撑抱桩,斜撑下要加垫板,并且将受力的阳台板和以下的两层阳台板设立柱加固。挑梁与挑梁之间应采用纵向水平杆连成稳定的结构整体。吊篮的后铆固预留钢筋环应有足够强度,后铆固点建筑物强度必须满足施工需要。 4.4.5 吊篮式脚手架提升机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1 提升机构的设计计算应按容许应力法,提升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提升机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

4.4.5.2 提升机可采用手搬葫芦或电动葫芦,应采用钢芯钢丝绳。手搬葫芦可用于单跨(两个吊点)的升降,当吊篮平台多跨同时升降时,必须使用电动葫芦且应有同步控制装置。 4.4.5.3 升降吊篮的手板葫芦应用3t以上的专用配套的钢丝绳。使用倒链应用2t以上的,承

重的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2.5mm,绳卡不得少于3个,严禁使用有接头钢丝绳。吊篮升降时必须使用独立的保险绳,绳径不小于12.5毫米。

4.4.5.4 以手搬葫芦为吊具的吊篮,钢丝绳穿好后,必须将保险板把卸掉,系牢保险绳或安全锁,并将吊篮与建筑物拉牢。

4.4.6 吊篮式脚手架安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4.6.1 使用手搬葫芦应装设防止吊篮平台发生自动下滑的闭锁装置。

4.4.6.2 吊篮平台必须装设安全锁,并应在各吊篮平台悬挂处增设一根与提升钢丝绳相同型号的安全绳,每根安全绳上应安装安全锁。

4.4.6.3 当使用电动提升机时,应在吊篮平台上、下两个方向装设对其上、下运行位置、距离进行限定的行程限位器。

4.4.6.4 电动提升机构宜配两套独立的制动器,每套制动器均可使带有额定荷载125%的吊篮平台停住。

4.4.6.5 承重钢丝绳与挑梁联接必须牢靠,并应有预防钢丝绳受剪的保护措施和脱离挑梁的措施。

4.4.6.6 以钢管组装的吊篮大、小面均需设戗,以焊接预制框架组装的吊篮,长度超过3m的大面要设戗。

4.4.6.7 吊篮里侧距建筑物100mm为宜,两吊篮之间间距不得大于200mm。不得将两个或几个吊篮连在一起同时升降,两个吊篮接头处应与窗口、阳台作业面错开。

4.4.7 升降吊篮时,必须同时摇动所有手搬葫芦或拉动倒链,各吊点必须同时升降,保持吊篮平衡。吊篮升降时不要碰撞建筑物,特别是阳台、窗户等部位,应有专人负责推动吊篮,防止吊篮挂碰建筑物。

4.4.8 双层吊篮要设爬梯,留出活动盖板,以便人员上下。

4.4.9 吊篮组装、升降、拆除、维修必须由专业架子工进行,操作人员佩带好安全带。 4.4.10 吊篮式脚手架吊篮安装完毕,应以2倍的均布额定荷载进行检验平台和悬挂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的试压试验。提升机构应进行运行试验,其内容应包括空载、额定荷载、偏载及超载试验,并应同时检验各安全装置并进行坠落试验。

4.4.11 吊篮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吊篮防护、保险、挑梁、手搬葫芦、倒链和吊索等,发现隐患,立即解决。

4.4.12 严禁使用悬空吊椅进行高层建筑外装修清洗等高处作业。 4.5 满堂红脚手架

4.5.1 承重的满堂红脚手架,立杆的纵、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5m。纵向水平杆(顺水杆)每步间距离不得大于1.4m。檩杆间距不得超过750mm。脚手板应铺严、铺齐。立杆底部必须夯实,垫通板。

4.5.2 装修用的满堂红脚手架,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得超过2m。靠墙的立杆应距墙面500~600mm,纵向水平杆每步间隔不得大于1.7m,檩杆间距不得大于1m。搭设高度在6m以内的,可花铺脚手板,两块板之间间距应小于200mm,板头必须用12号铁丝绑牢。搭设高度超过6m

时,必须满铺脚手板。

4.5.3 满堂红脚手架四角必须设抱角戗,戗杆与地面夹角应为45°~60°。中间每四排立杆应搭设一个剪刀撑,一直到顶。每隔两步,横向相隔4根立杆必须设一道拉杆。

4.5.4 封顶架子立杆,封顶处应设双扣件,不得露出杆头。运料应预留井口,井口四周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并加固定盖板,下方搭设防护棚,上人孔洞口处应设爬梯。爬梯步距不得大于300mm。

5 记录

5.1 脚手架方案及审批记录 5.2 脚手架日常检查记录

6 附则

5.1 本办法由工程管理处负责解释。

5.2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北京中交建筑工程公司大型脚手架管理办法》中交建安字〔2005〕41号同时废止。

第8篇: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一、为了加强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根据生物系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23种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以及单价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国内外仪器设备和单价虽不满10万元,但在国内比较稀缺的仪器设备均定为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三、凡属本办法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购置时不论使用何种经费均属学院统管设备,管理权归院设备处。使用单位负责保管和使用中的具体管理。设备处有权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鉴定,对设备进行调剂、转移等。

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应由使用单位提出专门的书面申请报告,由设备申购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技术和经费的可行性论证,并填写论证报告,报设备处并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采购计划。

五、已批准决定购置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各申请单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房屋及其它安装条件,做好使用、维护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计划的安排,保证设备到校前完成上述各项准备工作。

六、设备到校后,申请单位应立即组织校内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做出验收报告存档。如发现质量不合格,必须及时提出报告,以便在限定的索赔期内办理退、换、补、赔手续,如因延误而超越索赔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单位承担行政责任。

七、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一律实行“专管共用”,由使用单位指定专职技术人员管理,面向全院服务。专职管理人员如因进修学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更换时,设备所在单位要及时明确专职技术管理人员,拟定操作规程,填写使用及维修记录。对仪器的性能和指标进行定期校验、计量和定标,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对上机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仪器,未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和专管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仪器设备。

八、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包括原机性能及自然状况、设备的原始技术资料、可行性论证报告、购置合同、验收记录、操作规程、检修记录、使用记录等直至报废)。档案正本一律存放在院综合档案室,副本随仪器设备放在使用单位。

九、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使用操作记录,按日记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等情况,每记满一本将使用机时、使用方向的分析一起交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存档。

十、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完成学院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校际技术协作、咨询及对外有偿服务,制定的有偿服务收费标准应报生物系批准。对工作量酬金按生物系有关规定办理,但无论何种经费购置及何种原因造成闲置不用和长期使用率很低的仪器设备,学院有权调拨到其它急需使用的单位。

十一、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任何人无权进行拆改,如因开发新功能、改造老设备必须进行拆改时,使用单位需提出可行性报告,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十二、大型、贵重仪器因技术落后、损坏、维修费用过高,而没有修复、使用价值的,由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经过技术鉴定,提交院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报生物系批准后方能履行报废手续。

十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要实行考核制度。通过考核促使专职使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操作规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在设备运行维护、技术开发、协作共用、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者,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第9篇:某大型集团企业预算管理办法

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各项经营收支的预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预算是指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对公司预算内各种资源和经营行为所做的预期安排。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算管理是指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整合型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种资源和经营行为具有全面控制力,是由公司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由预算组织、预算内容和预算控制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预算组织包括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执行组织两个部分;预算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利润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等六个部分;预算控制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等五个主要环节。

第五条 公司要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改进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公司副总是预算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两级机构。

第六条 预算管理委员会及职责

1

预算管理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总裁、常务副总、副总、财务总监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的最高管理机构和领导机构。由董事长或总裁召集、主持会议。

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在预算编制正式启动前确定下公司的经营目标、组织架构、人员配臵、薪酬结构与绩效考核方案,以及最终审定并签发各公司下年预算。

第七条 预算管理办公室及职责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由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审计经理及财务人员组成,由财务总监召集、主持会议。无财务总监的情况下,由总裁召集、主持会议。

预算管理办公室职责主要包括:

1、制定预算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2、制定预算政策;

3、组织公司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报送及下达工作;

4、监督、控制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协调公司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重大问题须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决定;

5、审核和编制公司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平衡;

6、完成预算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预算内容及组成

预算内容: 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现金流量

2

预算、利润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等六个部分;

预算组成:由总预算和分预算两部分组成。总预算包括利润预算、资本预算、部门费用预算及其他辅助表;分预算指上述总预算分解到月度、季度的预算。

第九条

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编制预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重要性原则; 第十条

预算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

2、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3、集团公司下达给各公司的预算指标;

4、固定费用标准、费用分配标准;

5、上年预算的完成情况;

6、同行业水平或历史水平。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按照编制方法可分为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公司和部门预算的性质确定。

第十二条

预算编制范围。

3

为英达公司所属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 第十三条

预算编制程序

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总程序进行,基本程序为:

1、预算准备阶段

预算管理委员会每年10月初份开始研究下一公司面临的形势,在对本预算预计完成情况和下一市场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照公司发展战略,确定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政策,启动各项预算编制准备工作。

2、框架确定阶段

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10月中旬确定次年各公司的运行模式,考核方式、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组织架构、人员配臵与绩效考核方案。

3、编制阶段

从11月份开始,公司所属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按照公司下达的预算框架指标和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本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预算。按照统一格式和要求,于11月下旬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报送预算,包括预算报表、预算编制说明和其他相关材料。

4、预算审核阶段

预算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预算进行审核,分析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影响预算的主要因

4

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各公司根据批复的预算目标修正本公司预算后再提交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审核结束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

5、预算审定阶段

预算管理委员会最终审定公司预算。

6、预算下达阶段

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下达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预算。

第十四条 分解落实

各公司应当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层层分解至基层。 第十五条 措施办法

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控制办法以及相关管理措施,并认真落实。

第十六条

预算约束力

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批准的预算,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各公司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和执行。除发生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外,一般不作调整。

第十七条 预算调整事项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以下特殊事项,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产生重大影响,使下达的预算指标发生较大变化的,允许对预算进行调整。

5

1、发生不可抗力事件造成重大损失的;

2、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文件等导致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3、各公司统一调整政策;

4、各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5、各公司因分立、合并等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的。

6、发生公司经营管理层无法控制的其他事件并对公司预算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

第十八条

申请上报时间

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预算需作调整的,应于调整事项发生前5至15个工作日内将调整预算申请及调整方案上报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

第十九条 预算调整原则

公司预算调整事项应当严格按本办法相关规定进行界定,调整方案应当客观、可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预算调整报告和调整方案,预算管理委员会有权予以否决。

第二十条

预算调整程序

1、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预算向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2、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并提出意见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3、预算管理委员会经研究讨论后,决定调整事项的批复;

5、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根据公司预

6

算管理办公室下达的调整意见进行预算调整。

第二十一条 基本要求

预算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明确责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

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十二条 分析程序

预算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和内容:

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2、对比分析、确定差异;

3、分析原因、落实责任;

4、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5、归纳总结、反馈报告。 第二十三条 分析方法

预算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属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

第二十四条 分析内容

分析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当期经营情况;当期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上缴税费情况;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资本支出使用情况以及其他影响预算的重大事项;当期预算措施执行情况;下期预算完成情况预计及拟采取的措施等。

第二十五条 分析报告

7

定期分析报告的周期由预算管理办公室确定,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

各油气站、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预算需定期向预算管理办公室上报月、季度、半年、预算分析报告。

第二十六条 意见反馈

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对共性问题以及公司存在的重大、特殊问题汇总整理后按照程序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并视情况将意见反馈给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

第二十七条 考核项目

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分为预算指标考核和预算工作质量考核。

预算指标考核主要通过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的对比,确定差异及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评价各预算执行公司的工作业绩和完成奖惩兑现提供依据。

预算工作质量考核是在预算指标考核、财务动态监测和财务决算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估。旨在对执行责任公司的预算编制水平、执行效果、预算管理进行评价,不断提高全面预算工作的管理水平。

第二十八条 考核原则

1、分级、分类考评原则。

2、客观公正原则。

8

3、考核与奖惩相统一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例外原则。 第二十九条 考核方式

公司预算考核统一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绩效考核内容应包括预算目标考核和预算工作质量考核。预算指标考核通过经营目标考核实现,预算工作质量考核通过管理目标考核实现。

第三十条 考核确认

预算执行结果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确认,主要对执行公司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预算外收支项目等进行审计。预算审计结果是预算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 预算工作质量考核

1、预算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预算管理机构的设臵情况;

(2)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

(3)收入、利润、费用等主要指标的预算执行符合率; (4)日常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的质量; (5)公司安排的其他有关预算工作执行情况。

2、考核主要依据预算报告、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数据及日常工作中各公司的工作表现。

第三十二条 各部门、站、油库、合资公司、子公司、分公司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公司特点的预

9

算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对预算编制、核准、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监控,促进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十三条 预算信息为公司商业秘密,有关资料应依据公司保密制度妥善管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贵公司财务部。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

上一篇:1年级开学第一课下一篇:怎么增强班级凝聚力